隔空观影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10081920
作者:藤井省三
页数:247页

内容概要

藤井省三,1952年生于东京,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日本学术会议会员。专攻近代中国文学,并对台湾文学、华语电影等有所研究。主要著作包括《鲁迅事典》《百年间的中国人》《现代中国文化探索——四个城市的故事》《中国文学一百年》等。

书籍目录

前言 / 1
第一章
影像中的近代中国
传统大家族制度的崩溃《家丑》(刘苗苗) / 7
流浪艺人和无家少女《变脸》(吴天明) / 13
黄金时代的女星传奇《阮玲玉》(关锦鹏) / 17
围墙里的旗袍秀《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 / 25
女作家的恋爱《滚滚红尘》(严浩) / 29
男人的旧证书和女人的废纸篓《春桃》(凌子风) / 35
无法无天的大地《红高粱》(张艺谋) / 3
9批判和反思《南京大屠杀》(吴子牛) / 46
残留孤儿的故事《清凉寺的钟声》(谢晋) / 53
第二章
新中国初期的光影回忆
四合院中的“文革”回忆《蓝风筝》(田壮壮) / 67
向东洋艺术倾斜《霸王别姬》(陈凯歌) / 77
动乱年代的中国平民《活着》(张艺谋) / 83
怀旧的大地《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 / 87
阴霾中的灿烂阳光《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 / 91
从大理走出来的天才舞蹈家《太阳鸟》(杨丽萍) / 95
第三章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小城中迷失的青春《站台》(贾樟柯) / 106
改革开放时代的山村气息《被告山杠爷》(范元) / 110
红辣椒提出的诉讼《秋菊打官司》(张艺谋) / 114
大山中的父与子《那山那人那狗》(霍建起) / 120
文学和电影中的家《心香》(孙周) / 125
新北京人的“单位”生活《混在北京》(何群) / 129
北京的自行车和警察《民警故事》(宁瀛) / 135
京人在纽约《推手》(李安) / 141
英语也疯狂、电影也疯狂《疯狂英语》(张元) / 146
现代上海的私小说和“我们的电影”《横竖横》(王光利) / 150
第四章
香港“回归”和自我意识
味道奇妙的恋爱故事《重庆森林》(王家卫) / 164
搭档在哪里《堕落天使》《花样年华》(王家卫) / 169
大陆人“充满甜蜜”的香港《甜蜜蜜》(陈可辛) / 173
商业街的青春像《香港制造》(陈果) / 178
女人是“愈快乐愈堕落”吗?《愈快乐愈堕落》(关锦鹏) / 182
失败者复活的香港梦《少林足球》(周星驰) / 187
香港的实验性侦探电影《天有眼》(赵崇基) / 191
第五章
台湾自画像
作为历史记忆的电影《悲情城市》(侯孝贤) / 203
随着单簧管音符流淌的意识《沙河悲歌》(张志勇) / 213
不安街道上的少年们《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 / 218
没有地铁的台北街道《麻将》(杨德昌) / 221
拐考生的故事《热带鱼》(陈玉勋) / 225
台北的堕落天使们《青少年哪吒》(蔡明亮) / 230
污浊河水中的台北人《河流》(蔡明亮) / 237
“外省人”一家的“饮食男女”《饮食男女》(李安) / 241
后记 / 245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影评集。
这不仅仅是一本影评集。
★★★★★
本书收录了日本学者藤井省三的四十篇华语电影评论文章。
不同于那些专注于电影语言分析与心理分析的常规套路,本着对中国电影的热爱,作者展开了一场对中国文学、艺术、风俗、历史的影像之旅。
在本书中,作者以时间顺序为纵轴,以地域划分为横轴,以一名外国学者的新鲜视角,重新评析了华语电影长河中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
通过回顾经典电影《家丑》,作者展开了一场对中国当铺的历史大考究。
通过赏析《滚滚红尘》,作者滔滔不绝地品评起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乱世情缘。
通过解读蔡明亮的作品,作者将中国民间传说糅合进导演创作的集体无意识。
★★★★★
作者通过华语电影之窗,观看中国璀璨深厚的历史文化。
读者则通过观看作者的观看方式,打开全新的文化视角。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
有时,美的不仅是风景,还有“观看”这个动作本身。


 隔空观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炎炎夏日,一切都变得粘腻、模糊不清。窗外蝉鸣阵阵,圈几只绿萝放在身旁,手边是几本刚拿到的新书,隔空观影。拿起一本,盯着封面,忍不住又放空了。记得当初刚开始和设计交代这本书时,自己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一只漂亮的丹凤眼。现在看着这本书,不禁窃喜自己的私心,我想让每一个拿起这本书的人,都不自觉地参与进一场观看仪式。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初审完成后,脑子里就蹦出这句貌似卞之琳诗歌的句子。作者藤井省三,是东大的一位研究中国文学的老伯伯。可以说,他是中国电影在日本的第一代影迷。从青年时代起,藤井伯伯就一场不落地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中国电影节,那可能是当时在日本观看中国电影的唯一渠道。和众多文艺青年一样,藤井对这种异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大多数观众而言,电影是娱乐;但是对文艺青年而言,电影是窗,是看到更多真实风景的窗。藤井伯伯在书里说,他看到的第一部中国电影是样板戏《白毛女》,白发少女在风雪中起舞的画面,给年少的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读到这里,我再一次坚定,真正的美会自动剥离一切杂质;同时,这种来自不同文化的视角是何其珍贵,它发现了我们因置身其中而忽略了的美。当时我也认定,这本书的价值,并不在它品评的四十部华语电影,而是作者独特的观看姿态。仔细想想,是一场拐了三个弯儿的观看仪式:我们看藤井伯伯怎么看我们。中日的文化在这种互相凝视中碰撞,有时会擦出很有意思的火花。比如藤井伯伯对八十年代中国的自行车很感兴趣,他看到《民警故事》的海报是两个骑着自行车的民警,激动得不得了,急忙跑去影院期待一场骑车追拿自行车大盗的追击战,结果却大失所望。在评论《滚滚红尘》时,他忍不住对人物原型张爱玲发表长长的赞美加八卦,他认为张爱玲的文学绝不是单纯的爱情剧,而是“对世界大战中的中华文明、欧中文明遗迹以及它们的'混血儿'上海文明的审视。”他赞赏张艺谋的才华,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批评导演对市场的投合。他认为《我的父亲母亲》是“借助好莱坞的爱情故事”而拍摄出的“矛盾百出”的“中国童话”。作者对旗袍也相当感兴趣,戏称《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为“换衣服的张曼玉“,并且还把《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评论命名为“围墙里的旗袍秀”。他在评论中,还对旗袍做了一番考究,原来,旗袍还是民国时期女公务员的制服,顿时让我脑洞大开~总之,这是一本影评集,又不仅仅是一本影评集。这是跨越空间与文化的对话,需要读者的参与才能真正的完成。所以,请加入这场观看的仪式,与藤井伯伯一起隔空观影~~2014年8月 一个热到白茫茫的午后~
  •     一个日本学者的影评,但是看后觉得不像影评,说的好就是坐着知识渊博,说的不太好就是作者喜欢东拉西扯。一部电影,有时候会花大量的篇幅介绍电影的故事背景,最后两句话把电影交代完毕。有很多时候会把电影和原著做比较,猜测电影为什么要这么改编,比如霸王别姬原著没有同性恋,活着的原著结局悲惨等等。有时候还会大篇大篇介绍历史,比如悲情城市那部,用了3-4页介绍了台湾的二二八事件,滚滚红尘那部也是花了大量篇幅写了张爱玲,阮玲玉这篇基本上就是阮玲玉的生平介绍,电影在最后一笔带过,诸如此类。如果你要看一本关于摄像师的运镜,演员的演技等等,这本书一概没有,呵呵。另外,这本书所介绍的电影基本上都是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那段,基本上也都是文艺片了。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作者是来自日本的“中国通”藤井省三,他是中国文学研究专家。91年开始评论中国电影,本书便是他的华语电影影评集。收录了40篇评论,囊括内地第三代至第六代导演及港台地区影片,与国内影评人不同的是,他的文章更多反映出与之相关的中国历史、社会与时政。
  •     消遣。其实,很多时候确实外来人容易看的透,因为他们想的也很简单。
  •     读到第三章,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电影以后,逐渐变得有点意思。第三章之后还介绍了香港和台湾电影,都还不错,好多列入了要去补看或者重看的名单里。
  •     豆瓣上中的书。反正一谈中国电影大体就是第五代,香港电影,台湾电影那么一些人。倒是没什么错,但是说的都大同小异了。
  •     外国学者的视角,“新鲜”倒也未必。不过有些观察的角度和叙述的方式,确实是我们因习以为常而往往忽略不察的。
  •     作者是个自负的中国文艺片发烧友,大家都散了吧。
  •     没有经验的感觉,不如白睿文的那本书。
  •     虽然翻译过来被删改得过于简单而有点失望,但还是不得不佩服藤井搜罗资料的能力
  •     这本写得有点太随意了吧。。。倒是想起来采访的时候藤井说高行健还没得奖的时候住在巴黎郊区,他去拜访,对方带他去附近一家希腊餐馆吃饭,餐厅非常非常吵服务生在跳舞,而高行健一直用很大的声音跟他聊三岛由纪夫。后来高得奖,终于有钱搬到了市中心的大房子里,去的就都是好馆子了。
  •     很有意思,不同的视角,电影留名。
  •     谢谢@世图赠书,第一次读到研究华语电影的日本影评人中文版图书著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