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他者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1
ISBN:9787516120132
作者:苏欲晓
页数:32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二路易斯的语言观 根据以上对20世纪初语言观之争的回顾,不难看出,坚持古典语言观的路易斯显然是站在“高评派”这边;他对语言与文学本质所做的描述也都或明或暗将矛头指向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以理查兹为代表的新批评派思想。但他与新批评派并非决然对立。他也认为在对现实的指涉功能上,语言“并非绝对可靠的向导”,但这并不妨碍他相信,在语言的“诸多缺憾中仍然包含了大量历代积累的洞识与经验”①;相信文学文本中的书写语言能够像日常语言那样,在特定的语境中传达言说者所意图的语词之外具有现实意义的他者世界。 路易斯的语言观最直接的针对目标是新批评的“诗歌只应存在(being),不应意指(meaning)”的口号。在1961年出版的路易斯的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纯理论”著作《批评的实验》中,路易斯明确提出,文学是“所言之道”(something said)的Logos和“制成之物”(something made)的Poiema的结合;“一部文学作品既有所思(mean)又有所是(is),既是Logos又是Poiema”。②只有这二者的结合才能构成一部作品的“原质(quiddity)”,供人愉悦,给人教益。关于诗歌的语言,他特别强调,“不管诗歌的真相是什么,很清楚的一点是,诗中的语词一定是有意思的。一个仅仅‘存在’着,而没有‘意思’的词语就不是词语……格特鲁特·斯太因的‘a rose is a rose’假若我们把它想成是(arose is arose),就完全是两码事”。假若一首诗歌的语词仅是存在着的“白纸上的黑色标记”,那么,是否一个不识字的人拿着显微镜细察分析纸上的笔墨便可说那是一首诗?事实并非如此。只有会阅读的人才能看到诗的存在。①由此,路易斯总结道: 永远没有一种纯粹的文学性的欣赏。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系列语词的连接,而声音(或者它们所对应的符号)之所以成为语词,恰恰就因为它们能够带领思维超越语词本身。这就是语词之为语词的意义。……我们的思维透过语词,被带入一个超越语词的非语言、非文学的境地……这就是阅读。……《伊里亚特》的第一个词“Rage”就是把我们的思考引向愤怒,这个我们熟知的完全外在于诗歌、外在于文学的东西。② 对于语词的这种他指性,而非仅仅“存在”的封闭性,路易斯早在30年代为中世纪寓言体裁辩护的《爱的寓言》中就鲜明地提出。他说,寓言体裁的价值和存在的前提就在于它体现了语言的这个本质:“文字叙述与文字所指(significacio)应该是可分开的”④;寓言也不仅仅是文学形式,它更是“思维的普遍特征。思想与语言的本质就是,用可呈现为画面的语句来再现非物质的事物”。这些话语明显带有巴菲尔德关于比喻理论的印记。

内容概要

苏欲晓,女,文学博士。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美国贝勒大学访问学者;讲授英美文学、西方古典神话、西方人文经典等课程;学术兴趣包括英美文学、西方古典文论、基督教诗学;曾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基督教文学经典类译著近80万字。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部分 路易斯“他者性”美学观根基:恒存的他者——“道”
第一章《人的消解》的核心思想
第一节 理性、情感对客观价值的“合宜”反应:《无心胸之人》
第二节 客观价值之道的必然性:《常道》
第三节 “道”的消解与人的消解:《人的消解》
第二章《人的消解》与路易斯“他者性”美学思想
第一节 恒存之道——路易斯“他者性”美学的根基
第二节 “道”的客观性与文本与批评的“他者性”
第三节 对于“道”的依从与对于文本的接受
第四节 超越时代的“道”与超越时代的文本传统
第五节 人与“道”的和谐与阅读批评实践中自我对他者的仁爱
第六节 “道”的包容性与路易斯美学中的“埃及金银”
第二部分 阅读、批评与创作的他者性
第三部分 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及其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研究
第四部分 路易斯美学观的思想溯源
结语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路易斯与当代批评语境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摘要(synopsis)

编辑推荐

《自我与他者:C.S.易斯的"他者性"美学思想研究》编著者苏欲晓。牛津大学的C.S刘[路]易斯……是杰出的学者、批评家,还是令人生畏的论辩家,然而在我国。他只是以儿童文学《纳尼亚传奇》的作者闻名。……[他的文学批评思想]强调我们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必须隐去主观自我,认识、接受并敬重与固有的自我立场相对应的各类“他者”。比如对应于读者的作者与文本,对应于作者的读者与群体意识,对应于当下自我的历代传统。

作者简介

《自我与他者(C.S.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思想)》编著者苏欲晓。
《自我与他者(C.S.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思想)》内容提要:根据路易斯的生前挚友,英国哲学家、批评家与诗人欧文·巴菲尔德(1898—1997)的判断,20世纪最“牛”的牛津人C.S.路易斯(C.S.Lew’ls,1898—1963)拥有三重身份:“杰出的具有独到见地的文学批评家”。“高度成功的小说家”,以及“通过文字与广播深入人心的基督教护教家”。其中,身份之二以《纳尼亚传奇》最闻名遐迩;身份之三以《纯粹的基督教》、《魔鬼家书》最发人深思,也令人捧腹。然而。他最重要的第一重身份——文学批评家——在英美国家却“很遗憾”地被后两者过于普及的光芒“淹没”了:当然,2010年之前。汉语语境对于路易斯的文学批评思想价值更是完全陌生。本论著旨在填补这份空白。


 自我与他者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我纯属无心插柳而收获颇多。虽然好多处还可以挖掘,但作为一本介绍性的作品已经很不错了
  •     “天堂的存在比我能不能进天堂更重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