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政府管理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8-1
ISBN:9787504329837
作者:张全在,贺晨
页数:209页

书籍目录

目 录
总 序
前 言
第一章 历史沿革
第一节 名称、建制、区划
第二节 政府机构的设置
第三节 政治 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
第二章 现实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经济环境
一 概况
二 第一产业及农业经济发展
三 第二产业及乡镇工业
四 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政治、社会 文化环境
一 政治环境
二 社会 文化环境
第三章 镇政府的法律地位和管理权限
第一节 镇建制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镇政府的法律地位和权力来源
一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市建制
二 镇政府的法律地位和权力来源
第三节 镇政府的管理权限
一 行政事务管理
二 经济 民政 社会治安 城镇建设 人口和教育
科学文化管理
第四节 镇政府的作用
一 镇与乡的区别
二 镇政府的作用
三 镇政府作用的制约因素
第四章 镇政府机构与职能
第一节 机构沿革
一 建国初期的政府机构(1949―1958年)
二 人民公社时期的政府机构(1958―1982年)
三 政社分开后的政府机构(1983年至今)
第二节 镇长与镇长办公会议
一 镇长
二 镇长办公会议
第三节 机构与职能
一 机构设置
二 建昌镇政府机构的职能配置
三 派驻建昌镇政府的机构和职能配置
第四节 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一 镇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回顾
二 镇政府机构设置现状评价
三 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
第五章 镇政府的决策过程
第一节 镇政府的决策环境
一 镇政府决策的内部环境
二 镇政府决策的外部环境
第二节 镇政府的决策内容
一 决策的内容
二 决策内容的性质
三 决策内容的来源
第三节 镇政府的决策程序
一 一般决策程序分析
二 具体决策程序
第四节 小结
附录:建昌镇政府1990年的决策内容
第六章 镇政府执行机制
第一节 政策执行
一 政策执行的组织环境
二 执行程序
三 执行机构
第二节 信息反馈与政策修正
一 行政信息的传递与反馈
二 政策修正
第三节 执行监督
一 监督体系
二 监督的内容和方式
三 监督的过程
四 执行监督的作用
第七章 镇政府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镇政府环境的变化
一 政治环境
二 经济环境
三 社会环境
四 文化环境
第二节 镇政府的改革与发展战略
一 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二 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面
后记

作者简介

《镇政府管理》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地方行政体制研究》的成果之一,也是《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丛书》的一种,该书是作者在赴江西南城县建昌镇实地
调查的基础上,依据丛书统一的写作大纲,运用一些现代政治学方法撰写而成的。作者的写作分工是:第一、三、五、七章由张全在撰写;第二、四、六章由贺晨撰写。全书最后由谢庆奎教授
统一修改定稿,南城县委书记张建国同志为本书作序。本书的调查、写作、修改、审校和出版得到了许多人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作者在此深表谢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位作者的研究生导师谢庆奎教授从始至终一直给予作者殷切的关怀和指导,使得作者有充分的信心和学力完成该书。吴俊生同志详尽、周到地安排了此次调查的日程,并与作者亲赴建昌镇调查,参加了多次访谈及大量的资料整理工作,耗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全书完稿后吴俊生同志在百忙之中帮助校阅了书稿,并作了一些修改,尤其值得铭记。香港城市理工学院梁君国先生等人认真阅读了书稿,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使得本书更为简练。
最后,该书调查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南城县建昌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协助和支持,特别是镇党委书记曹成敏等同志尽量为作者的调查能够提供方便,保证了调查比较圆满地结束。
《镇政府管理》一书是作者首次运用实证方法研究地方政府,全部使用第一手资料,从历史和现实环境、机构与职能、决策过程与执行机制及改革与发展等方面详细分析了镇政府管理的具体运行过程,在镇政府的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管理方式、决策程序、党政关系等方面得出了一些结论。
镇政府是国家政权的基层组织,是一定地域内人口、经济、文化和建设的中心,肩负着党和国家政策的贯彻和城镇经济发展的重任。镇政府管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内外联系复杂,同群众关系密切。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项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强化镇政府管理,提高镇政府管理水平,把镇政府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效地领导和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事务的有活力、有权威、高效能的一级政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编著的《镇政府管理》一书,以建昌镇为基点,立足今天,追溯历史,着眼未来,以翔实的资料、精辟的论述,对建昌镇的行政管理体制、行政管理过程、行政管理行为以及行政管理的效应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探讨,为镇政府管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可靠资料,同时对当前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是镇一级政府转变职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纵观全书,作者收集的资料比较充分,分析比较确切,完全符合建昌镇的实际,对探索镇政府管理的经验,有很大的启发。
建昌镇所在的南城县位于赣东中部,居时江下游,总面积1697.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6195亩,水域面积165600亩,主要矿产资源有铁、硫铁、金、铜、石灰石、莹石、煤、稀土、铀等。全县辖7个镇10个乡、62776户、270217人。南城建县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已有2197年的历史。在1949年以前,南城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战乱频仍,灾连祸接,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后,南城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了改革
开放的政策,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1994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5.43亿元,提前6年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11亿元,比1978年增长1.36倍;粮食
产量达1.9亿公斤,比1949年增长6.8倍;工业总产值达3亿元,比1978年增长12.1倍。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城镇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南城县通讯发达,交通四通八达。
206、316国道贯通全境,北达南昌、鹰潭,南抵广东,东至福建,西可往吉安入湖南,地方公路实现网络化。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着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
作为赣东名镇——建昌镇,位于南城县中部,面积约5.53平方公里,辖10个街道居委会,2个郊区行政村,全镇10937户,41335人,耕地面积1039亩。它是县委、县政府的驻地,因而是
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建昌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自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将县治迁至今址,已历时1700多年,历史上称其地“位踞八闽之咽喉,邑控百粤之襟带”,历代为军、路、府及行政区署驻地。1938年城区分称长治镇、久安镇(河西)、自强镇(河东)。1949年前夕称一区时南镇,1954年称城关镇,1958年改称城关公社,1980年复称城关镇,1983年改称建昌镇。1949年以后,建昌镇的行政管理机构,经历一个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再到基本完善的过程。这对于巩固国家政权和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工作重点的转变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镇政府管理机构改革上,改变以往党政不分、机构重叠、关系不顺等弊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完善行政体系,理顺政企关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制度,镇政府管理机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逐步成为一个精干、高效、务实的管理机构,为促进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78年至1994年的16年间,建昌镇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镇办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0家,个体私营企业达25家,个体工商户达857户,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5628万元,财政收入达235.9万元。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新修建的盱江大道、建昌大道纵贯全镇南北,镇内原有的东、南、西、北四条老街和66条小街小巷,全部铺设了水泥路面,城内的三个街口,竖起了高架灯,建成两个大型农贸市场,新建的能源大楼、邮电大楼、服务大楼、建行大厦、物资大楼、电影院等拔地而起,姿态各异,争相媲美。邮电电信事业发展迅速,开通6000门程控全自动电话,可直拨全国和世界各地。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有地属卫校、师范、经贸学校各一所,有中学3所,完全小学5所,学生8480多人,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各种文化设施齐全,新建了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工人文化宫、体育场等,有电视差转台2座,可以同时转播中央电视台和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电视台的节目。医药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医疗设施齐全。建昌镇名胜古迹颇多,镇西5公里处的麻姑山,是全省重点风景名胜之一。建昌镇已发展成为赣东地区一座新兴的名镇。
政府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科学。研究和探讨镇政府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对于认识和创建政府管理的基本行为模式是十分必要的。《镇政府管理》通过对建昌镇历史沿革、政府机构、政府职能、政府决策和执行等方面的探讨,体现了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有着十分突出的代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建昌镇作为赣东的一座重镇,集农、工、贸为一体,具有中国城镇的一般特点,因此,对其他城镇的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我先后担任过几个县的领导工作,现又在南城县主政,深感镇政府管理的重要性。作者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把建昌镇政府管理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高度,编写出《镇政府管理》一书,并同读者见面,必将对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以我在南城县担任领导工作之故,嘱余作序,于是欣然命笔,略书数语,引以为序,不妥之处,望读者匡正。


 镇政府管理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