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7
ISBN:9787800876554
作者:[意] 玛利亚·蒙台梭利
页数:188页

章节摘录

  近些年来,儿童的生活条件有了非常显著改善。任何文明国家,尤其是英国,都有统计表明:婴幼儿的夭折率在不断下降。  与这种婴幼儿夭折率下降相关的是儿童身体发育条件的改善,现代儿童的身体更健康,体格更健壮。正是科学的传播和普及给我们带来了如此显著的益处。母亲们逐渐接受了现代卫生学要求的条条框框,并把它们实际应用于抚养孩子的实践中。很多新的社会机构也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并进一步得到完善,它们的宗旨就是为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儿童提供帮助和保护。  这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种族就诞生了,他们身体发育更好,体格更加健壮,而且能够抵抗各种逐渐加剧的疾病侵袭。  科学怎么能产生这样的效果?科学只给我们提出了一些非常简单的准则,这些准则能让孩子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生活,保证身体各种机能的运行有一个正常的秩序和一个指导性的规律。比如,科学提倡了母乳喂养,废除了襁褓的使用,提倡给孩子洗浴,建议多带孩子到户外玩耍和运动,提倡给孩子穿着朴素简短的衣服,保证孩子充足和安稳的睡眠。这些科学准则还告诉我们,孩子的食量要合理地适应其生理需求。  然而,科学还是未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全新的改变。母亲们还是忙不迭地照料着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依然由她们给穿衣,一如以前那样吃喝,那样生活。  我的论点就是,同样的身体行为,如果是盲目地、毫无秩序地进行,就会导致疾病和死亡;如果是有秩序地、合理地进行,就会给人以力量和生气。  也许科学的最大进步就是让我们误以为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任何事。  我们只需仔细掂量并思考一下:我们的孩子难道只是那个在我们的照料下成长和发育得如此健壮的小小躯壳吗?他们的命运难道就仅仅满足于有一个健康的躯体?  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们的命运与我们豢养的小动物的命运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只是我们吃得好一些,甚至可以吃我们豢养的动物。  显然,人类的命运远不止如此,照料孩子所涵盖的范围比生理卫生学涉及的范围要广得多。给孩子洗澡、用婴儿车带孩子到公园里去等等,这些并不能说我们就是履行了一个“人类母亲”的使命。鸡妈妈将自己的小鸡聚集在一起玩耍,猫妈妈用舌头舔自己的小猫,慷慨地给它们温柔的照顾和呵护,这些与人类母亲所给予自己孩子的照料是完全一样的。  这样不行,如果人类母亲对孩子的照顾仅限于此的话,那她的心思就白费了,她会感觉自己内心一个更高的渴望被抑制了,而她还是一位人类的母亲!  书摘1  近些年来,儿童的生活条件有了非常显著改善。任何文明国家,尤其是英国,都有统计表明:婴幼儿的夭折率在不断下降。  与这种婴幼儿夭折率下降相关的是儿童身体发育条件的改善,现代儿童的身体更健康,体格更健壮。正是科学的传播和普及给我们带来了如此显著的益处。母亲们逐渐接受了现代卫生学要求的条条框框,并把它们实际应用于抚养孩子的实践中。很多新的社会机构也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并进一步得到完善,它们的宗旨就是为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儿童提供帮助和保护。  这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种族就诞生了,他们身体发育更好,体格更加健壮,而且能够抵抗各种逐渐加剧的疾病侵袭。  科学怎么能产生这样的效果?科学只给我们提出了一些非常简单的准则,这些准则能让孩子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生活,保证身体各种机能的运行有一个正常的秩序和一个指导性的规律。比如,科学提倡了母乳喂养,废除了襁褓的使用,提倡给孩子洗浴,建议多带孩子到户外玩耍和运动,提倡给孩子穿着朴素简短的衣服,保证孩子充足和安稳的睡眠。这些科学准则还告诉我们,孩子的食量要合理地适应其生理需求。  然而,科学还是未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全新的改变。母亲们还是忙不迭地照料着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依然由她们给穿衣,一如以前那样吃喝,那样生活。  我的论点就是,同样的身体行为,如果是盲目地、毫无秩序地进行,就会导致疾病和死亡;如果是有秩序地、合理地进行,就会给人以力量和生气。  也许科学的最大进步就是让我们误以为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任何事。  我们只需仔细掂量并思考一下:我们的孩子难道只是那个在我们的照料下成长和发育得如此健壮的小小躯壳吗?他们的命运难道就仅仅满足于有一个健康的躯体?  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们的命运与我们豢养的小动物的命运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只是我们吃得好一些,甚至可以吃我们豢养的动物。  显然,人类的命运远不止如此,照料孩子所涵盖的范围比生理卫生学涉及的范围要广得多。给孩子洗澡、用婴儿车带孩子到公园里去等等,这些并不能说我们就是履行了一个“人类母亲”的使命。鸡妈妈将自己的小鸡聚集在一起玩耍,猫妈妈用舌头舔自己的小猫,慷慨地给它们温柔的照顾和呵护,这些与人类母亲所给予自己孩子的照料是完全一样的。  这样不行,如果人类母亲对孩子的照顾仅限于此的话,那她的心思就白费了,她会感觉自己内心一个更高的渴望被抑制了,而她还是一位人类的母亲!  孩子的成长不仅在身体上,更在于精神上,母亲渴望了解自己心爱的孩子神秘的精神成长之旅,看他慢慢成为一个“全人”。  显然,科学并没有停止其发展步伐,相反,它只是刚刚迈出了前行的第一步,因为迄今为止,科学还停留在只是关注人们身体的健康成长阶段。无论如何,它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发扬它以前努力改善孩子健康状况和拯救孩子生命这一积极探索的精神,它未来的使命是加强孩子的思想生活,并使其从中受益,思想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类生活。本着同样的积极探索精神,科学还将指引智慧、性格和那些隐藏于奇异的人类精神胚胎中的潜在创造力的发展。  由于孩子的身体必须从外部环境中获取食物和氧气,所以,为了完成这一伟大的生理工程,即成长工程,精神也必须从外部环境汲取由它自身“成长规律”决定的发展所需要的养料。我们不能否认成长现象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骨骼的坚固、整个身体的成长、大脑细微构造的完善和牙齿的形成等所有这些都是生理器官的真实劳动,同样也是器官在发育期间所经历的必要转化。  这些努力与人类在所谓的外部劳动,也就是在“社会生产”中所做的向前推进大不相同,这种“社会生产”可以是在人类进行学习的学校中,也可以是在人类通过自己的智力劳动创造财富和改变自己周围环境的社会中。  然而,说它们都是“劳动”这也不对。其实,在最重大的几个生理发育过程中,器官至少能够执行某些外部任务,有时还能完成程度过高、难度过大以至超出个人负担能力的成长任务,例如过度的劳累损伤,单就这一个原因就可以让人精疲力竭甚至枯萎死亡。  人总能通过利用他人的劳动来避免“外部劳动”,但人绝不可能逃避自己内心的思想劳动。除了大自然强加的生和死,每个人都必须亲自完成自己的思想劳动。这种艰难的、不可避免的劳动是“儿童的劳动”。  我们说小孩子应该多休息,指的只是劳动问题中的一个方面。我们的意思是说,孩子不要把精力都花在那些能够看得见的、并且单靠他们微薄的力量对自己或他人都不能带来有益贡献的外部劳动上。  因此,我们这些主张也不是绝对的。实际上,孩子也不是在休息,他是在进行一种神秘的思想劳动,以完成“自我形成”的目的。他在为成为一个人而劳动,要长大成人,单是身材长大是不够的,还必须确立具备本质的运动神经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并且智力的发育也要达到一定的程度。  孩子需要具备的功能分成两类:  1.运动神经系统功能。通过这种功能,孩子可以获得平衡力,学会走路和协调肢体的动作。  2.感觉功能。通过这种功能,孩子可以感受他周围的环境,通过对其不断的观察、比较和评价,为自己的智力发育打下基础。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译者序  玛利亚·蒙台梭利,意大利教育家和医生。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她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于罗马大学毕业后,在本校附属精神病院作临床助手,致力于弱智儿童教育的研究,后成为弱智儿童学校的主任教师。没过多久,蒙台梭利又进罗马大学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并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对世界教育带来革命性变革的蒙氏早期教育法,赢得了各国同行的尊敬和崇高评价,如英国教育家赞誉她是“20世纪赢得世界承认的、给科学带来进步的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美国教育家认为,“当代讨论学前教育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台梭利体系,便不能算完全”;德国教育家更是不吝溢美之词,“在教育史上能像蒙台梭利这般举目众知的教育家并不多见。在短期内能够超越国界、世界观、宗教上的差异而在世界上普及的教育理论,除了蒙台梭利教育之外,别无他选。”从蒙台梭利成名至今,世界各国的孩子已经和正在通过她的著作所传播的理念,接受着与传统教育完全不同的自主教育。迄今为止,蒙台梭利的著作已被译成37个国家的文字,.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成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设立了蒙台梭利培训机构,完全的和不完全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多个国家。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国,以她的思想为基础创立的蒙台梭利婴幼儿班和学前班,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幼儿园的青睐。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儿童发展有一个“胚胎期”。即人有生理和心理两个胚胎期,其中心理胚胎期是人类特有的,新生儿期就是这个胚胎期的  开始,它是儿童通过无意识地吸收外界刺激而形成各种心理活动能力的时期。成人应专门设置能满足儿童各种内在需要的环境,以尽量排除不利于生命力成长的各种不利因素。  儿童发展有一个敏感期。“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一时期,他们能轻松地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着活力和激情”。她还通过观察,总结出儿童所具有的各种敏感期,以此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和帮助的参考,促进幼儿的心理正常发展,以免延误时机,给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障碍。

内容概要

玛利亚· 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等,被译成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她的传记被列入12位“帮助世界的人们”传记丛书之一。英国教育家赞誉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美国教育家赞誉道:“当代讨论学前教育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台梭利体系,便不能算完全全”;德国教育家这样评论:“在教育史上,能像蒙台梭利教育法如此举世瞩目的并不多见”。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国,以她的思想为基础创立的蒙台梭利婴幼儿早期教育班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

书籍目录

作者序
英文版前言
1 蒙台梭利系统的发现与发展
2 由观察发展出来的方法
3 新式教育
4 我们的“儿童之家”
5 “儿童之家”的教育方法
6 运动神经培养
7 感知培养
8 语言及对世界的认识
9 自由
10 书写
11 识谱
12 算术
13 精神道德因素
14 蒙台梭利教育大纲
15 蒙台梭利老师的条件
16 教师的准备工作

编辑推荐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是蒙台梭利博士在美国传授蒙台梭利方法期间,应无数对她的方法感兴趣的父母和教师的要求而写作的一本操作性手册。

作者简介

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在美国传授蒙台梭利方法期间,应无数对她的方法感兴趣的父母和教师的要求而写作的一本操作性手册。该手册向人们传授了“儿童之家”所运用的教具和技术,以及如何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进行“自我教育”的环境。从蒙台梭利创办第一所“儿童之家”至今,所有蒙台梭利教室的教具都十分统一。蒙台梭利博士在本书中传授了如何教学前儿童使用这些教具,以刺激其观察力、认识力和判断力的发育。蒙台梭利博士强调,对每个孩子的方法是不同的,成人的作用应该是引导孩子自己去试验,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自己在学习中冒必要的风险。

图书封面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之前对于蒙氏教育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实践,这本书使我明白了各种教具都是干什么用的,能训练什么能力,以及要训练哪些能力我家孩子还不到两岁,之前纠结于送什么样的蒙氏园,现在比较淡定了,即使在家里也可以进行蒙氏练习,对幼儿园中的蒙氏就没那么高要求了,据说很多幼儿园中的蒙氏也都不正宗
  •     1870年8月31日玛利亚 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作为独生女,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罗马,蒙台梭利开始了她多彩多姿的求学过程。13岁时进入工科学校工科组就读(当时极少有女孩子进入工科组)并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也是日后她认为发展“数学心智”是“培养抽象思考能力最好途径”的思想来源。20岁自达文奇工科大学毕业后,她拒绝了父母亲要她当教师的希望,决心研读她热爱的科目——生物学,并执意进入医学院就读。然而,当时的社会非常保守,还不曾有女子就读医学院的前例,而蒙台梭利几经奋斗才在22岁进入了医学院,也因此更加忤逆了父亲,切断了对她的经济来源。她只得靠奖学金及家教维生,度过了那段学医的艰辛路程,却奠定了她生物学的深厚学养。蒙台梭利虽以她的才华和斗志,突破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束缚,26岁就以最优异的成绩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名震全国。却仍然无法改变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成见,只能在罗马大学精神病诊所担任助理医师。正是由于这个机会,她接触到了白痴儿童(在当时白痴和疯子同被关在疯人院),对他们也由同情地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转而开始研究智障儿童的治疗及教育问题。在此期间,她曾去巴黎和伦敦参观、访问有关低能儿童的教育机构。在精神病诊所工作的两年中,通过细心观察,她发现:“儿童除了食物之外,还会在屋子里面到处乱抓、乱摸、找寻可让两手操作的东西,以练习他们的抓握能力。”这种认识奠定了她教育理论中“发展智力需要透过双手操作”的基本理论。并且经由这两年的亲身体验,一改传统尽以药物治疗低能儿的偏执做法,她得出了对低能儿童教育的新看法:“要克服智能不足,主要还得靠教育的手段,不能只用医药去治疗。”1898年,在意大利都灵的教育会议上的重要讲演中,蒙台梭利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儿童心理缺陷的精神病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这一全新的观点一经提出,立刻在医学界和教育界同时引起了强烈反响。教育部长不久任命她为国立特殊儿童学校的校长。在职期间,蒙台梭利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对低能儿童的教育工作中去。后来她说:“在特殊儿童学校工作而得到的实践经验等于使我得到了第一个真正的教育学的学位。”蒙台梭利研究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她把这一方法实际地应用到这些可怜的孩子身上;同时也为学校的同事和罗马的教师们,预备了一套对低能儿童的“特殊观察法”,来了解各个孩子的需要,去帮助孩子智能的进步。她更针对这些孩子们的问题,用心研制了各式各样的教育工具,帮助他们“手脑并用”以增进智能,每天从上午8点到下午7点她都亲自和儿童相处,观察他们,了解他们,并做笔记分析和比较,不断研究出更好的办法。结果,两年以后,这些儿童他们不但会读会写,而且通过了当时罗马地区为正常儿童们举行的公共考试。此事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要知道这些儿童们所做到的这些事都是被人们公认为是不可能学会或做到的事。在这条教育的道路上,蒙台梭利想的更多,走的更远。她并未陶醉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此时她开始考虑,假如缺陷儿童经过合适的教育可以达到正常儿童的标准,为什么正常儿童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她认为既然教育上的努力对人类智慧具有改变的可能(当时的学者都认为智力决定于遗传),而且,根据正常儿童在“公共考试”中所表现的成绩并不比智障儿童优异的结果来看,这至少表示绝大多数正常儿童的智力发展,不是被抑制或被不正当的教育法所贻误,便是开始得太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她认为这是人们应该去寻找答案,要努力解决才能安心的大问题。因为,她觉得,人类未来的幸福和世界和平的希望,是寄望在大多数的正常儿童身上的,于是她毅然接受了新的挑战。为了证明这种方法应用于正常儿童的可能性,她决心重新研究“正常教育学”。1901年,她从享誉欧洲的校长高位上离开,回到罗马大学注册,重新做回一个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的学生,研究生物科学、实验心理学、正常教育学、教育人类学等相关学科,以便彻底探索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找出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经过7年的潜心研究,她逐渐地找出了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逐步地形成了她的初步思想和理论,这时,她所缺乏的就是验证的机会了。1906年,在罗马优良建筑公会的支持下,一个非常偶然的际遇为她带来了研究和验证提升世界正常儿童智力的机会:1907年1月6日,第一所“儿童之家”在罗马的贫民窟桑罗伦多区正式成立,3个月后第二所蒙台梭利“儿童之家”相继成立。 “儿童之家”指的是能提供给孩子发展机会的“环境”,它是“公寓中的学校”,不仅具有家的内涵,如成员的彼此关爱、辅助,环境中的一切设备也都符合儿童的需要和尺寸,更是幼儿受教育的场所。“家”里的大人们必须经常致力于“学校”环境的改造,使它们适合于儿童的各项发展。在儿童之家,蒙台梭利研制出了能够促进心智发展的种种教具,来提升人类的智慧,发掘无穷的潜能;也在这里的观察中体会出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产生了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教学法。在“儿童之家”里,蒙台梭利应用在60位3~5岁小孩身上的方法,得到了惊人的成果。加上欧洲各报章杂志、书籍对儿童之家生动的报道与描绘,使来自各国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乐口称道,誉为奇迹。于是伦敦、瑞士、荷兰等欧洲国家,纷纷仿效设立“儿童之家”,并邀请蒙台梭利前往开设师资训练课程。蒙台梭利于1912年和1915年两次访问美国,备受各界的欢迎。1913年美国蒙台梭利教育协会宣布成立。以蒙台梭利的名字命名,或采用了蒙台梭利方法的学校一度达200多所。她的教育法在旧金山博览会中的展示得到了大会惟一的两面金牌奖。1934年墨索里尼下令关闭意大利所有的蒙台梭利学校,查禁她的著作。蒙台梭利本人被迫离开祖国,随后辗转反复,在世界各地游学演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7年,意大利政府才请她回国重建蒙台梭利学校。二战后,虽已耄耋之年,蒙台梭利仍然不辞辛劳,到各国作巡回演讲,指导教育工作,呼吁通过教育改造世界,促进世界和平。1952年,享有盛誉的蒙台梭利逝世于荷兰的努特维克,享年82岁。蒙台梭利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了人类精神的复兴及人性的发展,奉献了她所有的智慧与生命。
  •     这本书完全面向操作层面,对没有耐心读完蒙氏教育法等理论书籍,但又相信并想实践的家长写的。蒙氏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具,结合观察,不干涉,引导等教育思想,来实现对孩子发展的教育。可以分两段,1-3岁进行基本能力培养:运动神经的培养,感知练习和语言的能力,并初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行为规范等。3-6岁侧重书写(绘画)、音乐和算数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都要以蒙氏教育思想为基础,一句话就是保持孩子的求知热情,并让孩子自己探索。淘宝上有大量买蒙氏教具的,有全系列的,不便宜。研究一下,选择现在孩子需要的。有的教具形式可能需要更新。看完这本之后,将蒙氏系列的五本书都读过了。需要整体总结一下,自己形成一个教育思想的体系。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介绍很详细,在家为儿子办一个蒙氏幼儿园也不错
  •     天哪,六本总算都看完了。真的很怀疑是不是出版社把作者原本一本的书稿,拆分成了六本来出。真的感觉都在讲一样的那几句话呀,全是笼统的理论,细节不完善,有的例子基本每本书都提到一次… 然后再看别的文章书籍,动不动就蒙特索利说…奇怪他们到底哪里看到的这些话呢?我都看了六本了也没看到多少实际的实用的东西…
  •     蒙台梭利的格局比其他育儿书高出了一个量级啊
  •     翻译不大好呢~
  •     工具书,暂时略读。
  •     继续学习。百年不过时。
  •     操作性的,简要讲解教具的用法。简要的看一下,等孩子需要实际用的时候当工具书查一下。
  •     跟哥哥聊起很多,记忆中妈妈对家庭真的付出了全部。小时候甚至很少依靠老人,下班后去买菜做饭,晚上顾我俩念书……有一次爸爸说觉得她不看书不好,可他忘了妈妈就是为了我们放弃了更好的升迁机会,她完全沒有时间。当然也因此,哥哥从小就很尊重女性。女性在家庭里的位置是观念问题,而观念是很难更改的。
  •     没体会到特别独特的理念,看上去儿童之家是有很多独特的教学用具和设计构成的,有机会可以带娃去现场玩玩。
  •     教育界的指导用书
  •     作为一名幼儿专业的学生,课上是听了很多蒙台梭利的理论的,并且因为她,我在大一第一学期的考试上损失两道大题,下意识地觉得因为她是第一个有研究的女的,所以老师们才特别喜欢她吧。(这都是废话)总之,第二个学期我开始在图书馆狂补她的书,第一本就是:教育手册。 不得不说一句:书本上的知识实在太浅薄了,只给了大标针,蒙台梭利吸引人的东西都没有放出来。在这本书里,通过对3—6的感知、运动等方面进行了各种教具的介绍,并在介绍过程中对幼儿的年龄段特征进行了部分的讲解。特别是在幼儿的数理逻辑和书写准备中的教具使用,循循渐进,合理有效,在游戏的过程中,隐性的影响使幼儿在幼小连接过程中很好的过度。
  •     美中不足
  •     教师的准备,作为一名真正教师的分量
  •     完全是市场需要的出版物,不过在看早期教育的时候就在想如果有照片就好了,这本书至少把很多描述很直观的再表现了一下,对于急功近利希望靠近蒙特索里的人还是很有用的
  •     教具设计和使用手册
  •     书名是这个但是封面不是,和早期教育法是一套的,但在豆瓣上没找到。对于这个系列的五本书,我是按照前言里的顺序来读的,这是第二本,但是没有读第一本的时候那么惊艳,读完印象也不是很深,因为我觉得两本的内容好像差不多,并且操作实做的内容比较多,不适合不需要照着做的读者,而理论的内容虽然很有启发,但是感觉说来说去就是那一个核心理论,尊重自由观察,感觉还有理论的东西可以拓开,深入到人类学、社会学去。
  •     毕竟是上世纪前期的教育法,现在应该有所变化了吧?不知现在那些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幼儿园都成功吗?我疑惑的是,蒙台梭利是认可“早教”的,包括读写算的能力。那么所谓“德国式”的教育法(禁止过早智力开发)又是奠定在什么样的生理与心理理论之上?
  •     #好书传阅#helen0003 全面了解蒙台梭利早教课程设计
  •     很经典,好好拜读一下哦
  •      蒙台梭利,这个名字在自己怀孕的时候,认识了,终于有一天,我把她的这套理论书搬回了家,趁着宝宝睡觉的时候啃了起来。 因为之前看过孙瑞雪、李跃儿、小巫等人的书,所以再啃这套书的时候,眼前会不断地浮现出相关的例子,个人觉得蒙氏教育还是比较合自己胃口的,虽然 还没有买那些教具,但这些在中国搞教育的人,她们的理念也都是从蒙氏教育开始的,从母乳喂养开始,蒙氏教育也就开始了,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敏感期,关 于这个,我也给带宝宝的外婆听了相关的资料(把孙瑞雪的《敏感期》电视系列节目压成mp3,让外婆有空就听),所以在教育孩子上面,外婆也是比较民主的, 和我的观念也比较一致,虽然有时候不免有点宠溺,大体上孩子的性格发展还是比较好的。另外这本书我有电子版哦,免费送咯,与各位一起学习成长。
  •     kindle坏了
  •     2017第三本 从儿童教育中找寻成人心理问题
  •     通读。没太大的印象了。
  •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     阅读时间:2012年7月 蒙台梭利教育指南,原文更犀利。
  •     这本书以类似于纪实的形式讲了蒙台梭利女士的教育思想具体落地的案例。对没有接触过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父母是很有帮助的。我想通过这本书如门,系统的学一学,她的教育思想。PS:在当时物质较为匮乏的情况下在,这些蒙特梭利教具让人叹为观止。
  •     早教,以温和的方式拔苗助长。
  •     很实用!
  •     方便 快捷 实惠 便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