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十九讲》书评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4
ISBN:9787532539055
作者:牟宗三
页数:371页

牟先生的书,读来给人开阔之感

这本书里,牟先生多少提出些他的主张,只是限于是讲稿,没能详细说明,所以有时给人一种只破不立的感觉。但是,他破的很多地方,很有独到的眼光。读来很开阔,而且经常让人惊叹,心里直呼“于我心有戚戚焉”。不敢妄自攀比,但他提到的很多地方真是我曾很困惑、疑虑之处,他点出来,做了简单叙述,引人不得不进一步读他的专著来详细了解之!很有见解,非常值得细读。多遍。应该是了解中国哲学必读书目。他提出的“两个真理”、先秦诸子起源问题、道家纵贯横讲、对名家的详细分析、佛教与康德互解、分别与非分别之说等等,足见他西哲的功底,更见他中哲的精通。把问题说得清清楚楚的同时又很好地把握了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向。如果说要学习一种中国哲学的方法,可以单独找一些讲方法的书,但是这本书不仅是讲内容,也贯穿着中国哲学的方法。鉴于鄙人学识所限,还停留在未能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此书的阶段,所以全是赞美之辞。

对儒家和道家及中西哲学的异同分析的很棒

我不是学哲学的,没有看过多少专业的书籍。个人认为,这本书对儒家和道家分析的透彻,很精辟。百读不厌。对于中西哲学异同点的分析亦是如此。不仅仅帮我我理解了一些哲学理论上的东西,对于个人的修养和思想也有不小的启发。对于我来说,读了这本书,胜过十本泛泛讲哲学的书。

讲课稿

本书是作者在台大哲学研究所授课时的讲稿,由不同的学生记录。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会不会有“失真”。因为汉字很神奇,音同字不同,一字之差,可能就是两种意思。而且不知道有没有经过先生的审核,也不知道有没有录音。再说人都有口误,先生上课总难免有错的地方,不知道有没有人在这方面把关?哎,要是能亲耳听到先生的声音,那该多好。9.2.28晚写于402

我怕是进错了通孔

由于读这本书之前对于中国哲学的了解基本等于零(会背些名家名句肯定不能算是什么像样的了解),我觉得把这本书作为我了解中国哲学的开端貌似不太合适,因为这本书的某些章节真的很难读,超过我所读的关于西方哲学的任何一本。我总觉得这不全是背景知识的问题,而是我没长那个有慧根的脑子、天生不是中国哲学式的思维。但这本书显然激起了我进一步了解“佛老”的兴致,也算是开了一扇不错的窗。首先要说的是,牟先生这本书里淡然之中似乎还是带着一丝愠气,气明后中国哲学的停滞倒退、气当代中国哲学家的不勤奋扎实,甚至对于西方占据主流的分析哲学也带着很多丝的不屑,觉得哲学就是哲学,像维特根斯坦那种认为关键问题通通不可说、还觉得自己最为客观精准的想法简直就是装逼+扯淡。不巧我读的为数不多哲学著作把我引向的偏偏就是分析哲学,目前为止最能说服我的也是分析哲学,我觉得牟先生对它的打击,至少不能说服我。且言语之中,总觉得牟先生在为中国哲学鸣不平、认为西方哲学发展的方向必然是与中国哲学融会贯通……这种观点又到底能得到多少人的认同呢?但可是,先生真是有学问,那海量的知识、考据又不失将“义理生命化”的精神真真是让我折服了。他指出了后世对前世思想的许多误解,为一些好的思想家正名、也指出另一些人的名不符实。这里因为我懂的太少就不瞎掰了,仅举一头一中一尾的三个例子。首先就是“通孔”这一概念。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思想形态,是我想过很多遍的问题,因为它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我们现在不同的社会形态、进而又决定一些价值是不是普适——再进而,如果价值普适,好的制度是不是普适。通孔这一概念很好地解释了不同文化思想间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对于上面的问题,我的答案是价值的普适很可能有、制度的普适很可能没有。中间的概念我要说的是“圆教”。维特根斯坦说过,尽管善恶没有一个固定的评判标准、它却能决定我们世界的边界。我在读到这句话之前常说的是,我们是善良的,就已经是幸运的。但其实在更早更早以前,这样的思想早就在禅宗之中了。牟先生讲了三章的“圆教”,我至今也未能透彻理解,不知是他的还是我的悲剧,但我总觉得,它即是我一直在想关乎“善有多好”的问题的答案。最后的最后,是先生一直在强调的“客观了解”。太多的批判,其实只是源于浅薄无知,什么时候在哪里也一样。对此不想多说,引上一点我读完之后小激动了一会儿的一些段落吧:“一般人并不是聪明不够,而是对文献所下的工夫不够,只是随便引一点,发挥一下。这是不负责任的,不能算数的。这只是表现自己的聪明,主观地发挥自己的一套,而不是作客观的了解。所以我们必须提高理解程度,必须要通透。”“我们通常在开始研究一个问题时,概念都是浮动,到后来才逐渐定住。但其实浮动的并不是概念,而是我们自己。概念本身自有其恰当的地位。因此,主观的了解很难与客观的原意结合。这种工夫非作不可,这样才算学术,才能显出一个客观的地位。”“博士只是个入门,只表示你可以吃这行饭,并非表示你有学问。所以这些工夫一定要作。人到了三十几岁,就进入了中年时期,既想成名,又想建功立业。中年人的事业心很重,心思容易分散。”引以为戒。所以我在这边瞎说,也不过是功夫不足而已。有人看了觉得可笑,权当我胡闹好了。

讲座,而非著作

我很不习惯在严肃文本中看到口语化的文字,尤其是口语中还夹杂着许多外文词汇,所以这本书我读着感觉很痛苦。本书是由牟宗三的讲座记录整理而来的。口语化和外文词汇的问题在讲座中都可以忽略,但是一旦落成铅印文字,这样的风格就很让人别扭了。我不明白牟宗三先生为什么会容忍这样一本书面世。如果从我的角度上说,讲座一旦要结集出版,那么我自己一定会重新修改务必使其符合正式文本的要求。因为我以为,把讲座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书上,这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同样让我有这种感觉的是牟宗三先生论述的过程。书中到处可见牟先生所下的断言,然而于断言的依据却不做任何解释,其后的诸种论证又往往建筑于此前的这些断言上,于是牟先生的整个论证都仿佛沙中之塔,飘摇不知其所凭。至少我不够智慧,看不出凭据在哪里。

严谨的讲课笔录

1978年,牟先生在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给研究生讲课,讲课的内容是“中国各期哲学的一个综述”,学生把讲课录音整理出来,经过牟宗三先生的“稍加润饰”,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中国哲学十九讲》。因此他保留了很大讲课笔录的特色:言辞之间可能不太严谨,经常例题去批判别人等等...据韦政通先生的回忆,牟宗三先生讲课的时候,都是从容不迫,铃声响起就结束的;而且讲课内容极严谨,整理出来就是一本书。联经版的《牟宗三先生全集》里面有大量这种由录音整理而成的文章,部分是在牟宗三去世之后整理而成——据说他的学生还在继续整理他的讲课录音,如果出版的话,会更多——由这些由录音整理而成的笔录,可以略窥一些牟宗三先生讲课时的一个情况。

理性思维的另一面

1,牟宗三先生确实是后人难以企及的当代最伟大哲学家。2,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儒释道三家,中国本土并非没有过类似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哲学家,譬如公孙龙,只不过由于人为的政治因素而刻意掩盖了理性主义在这片土地上的萌芽。3,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重视的是道德,其核心是人道主义,伦理主义。以人为中心。4,道家是以遵循天道为主要观点的自由主义。西方人认为有点类似现代的无政府主义。我倒是觉得如果在正确的时代走对了路,道家倒是有可能会产生出“天道之下人人平等,人应遵天道而行其事”的类似“work for god”的“普世价值“。《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就有点这个意思,可惜道家被人为利用而走了歪路,玄之又玄之所以玄之又玄乃被人故意为之。并非因奥理之因。简单来说,啥是天道?天道就是苍天之下众生平等,遵循自然而来,遵循自然而往,顺其自然,逍遥的活着!但倘若一个国家的百姓都如此生活,那还会有人听某些阶级的话么?所以,儒教一家独大是有其客观背景的。另一方面,道家作为帝王之学,也有点帝王循天道厉其百姓的意思吧?5,佛教的“空“与“圆教”的思想确实很了不起。空是啥?你看到的事实并非是事实。一切所见所听所感之物均为幻象,世界的本质就是无。但在无的基础之上,又有“有“的另一面。如果全是无,那么眼前所看见的东西究竟是啥呢?那么存在又是啥呢?这就是所谓“圆”。“无“中有“有“,”有“中有“无“。 西方理性哲学的基础在“存在”,在“有”,所以不会有“无”的概念。缺乏理性思维是中国哲学传统的弊端。但也正因为缺乏理性,所以才会产生所谓的“意境之美”。传统水墨画,书法,诗歌所展示的意境,只有在非理性的基础上才能创作出来。当然,法治的缺失和科学技术的落后也和理性思维传统的缺失有关。从某种角度来说,五四之后的各种运动确实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似乎这是用暴力重走西方理性主义几百年的道路。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法治传统没学会,在人治的基础上却学会了缺德。

把握实质,理解内容

我提几个读此书的感受:1,首先要懂康德哲学。牟宗三先生引了很多康德哲学中的概念来比照中国哲学,所以在学习这本书的时候,没有对康德哲学概念的基本理解,是很困难的。2,在本书中,仔细观察,每一段都是针对一个问题的讨论。整个书划分的都很明晰。可以说,这是对读这本书的一个帮助。3,牟先生对中国哲学有深深的敬意和感受,这些敬意和感受深深的影响了我。

牟宗三先生和传统儒家不同的地方

牟宗三先生和传统儒家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是一个现代哲学家,而非单纯的传统的学问家、修行者或集事功于一身的时代先知。哲学家的职责是要在观念上对世界有一种全体的掌握和理解,所以牟先生努力调和两套学问传统、两种文明与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儒者或今天学院里的所谓儒家,并不具有哲学家的那种在学问上、科学上、理论上的雄心壮志,而是颇有政治抱负或政治野心。因此,作为一个哲学家式的新儒家,牟先生尤为难得。相对于修行,在我看来,对于他学问是第一位的,认知、求真理是第一位的。如果我们对世界、时代的判断是错误的,对传统文化与今天的科学建制的理解是不准确的,那我们又依据什么来治国平天下呢?如果我们变成了思想上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或学术上独断的形而上学家,那我们又能拿什么来辨明真理和表明自己立场的正确性呢?因此,牟先生努力想把民主与科学引入儒家原有理论是多么富有勇气的举动。先不管他的尝试成功与否,单是这种态度、做法在我看来就是正确的。如果儒家只是一种关起门来的独特理论或政治主张或思想流派,那么它并不具有普世性。也是要遭遇挑战甚至否弃的。所以,我是反对儒家原教旨主义的,或是某种对儒家的一种文学上的浪漫情怀,认为它的理论是充分的、不可也不需要修正和补充的。而且这些原教旨主义者的一个根本错误在于把中国文化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认为它是自足的。西方文化只会给它带来冲击,所以我们只能做彻底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这其实是五四以来一直到今天很多人的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正确的态度是既要承认我们的文化本身的不足,又看到它不同于西方-基督教文明的长处。在这一点上,牟先生的论断是比较客观公允的。

请问是否是删节版?

请问读过的网友,这本《中国哲学十九讲 》与台湾学生书局的原版相比有否删减?谢谢!请问读过的网友,这本《中国哲学十九讲 》与台湾学生书局的原版相比有否删减?谢谢!请问读过的网友,这本《中国哲学十九讲 》与台湾学生书局的原版相比有否删减?谢谢!

两条进路

读完牟宗三的《中国哲学十九讲》,前方出现了两条进路:一是从康德和维特根斯坦入手,分别从辩证逻辑和数理逻辑切入,以这两块基石作为出发点,然后从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绕个圈回来;另一条路是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魏晋的道学,南北朝、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绕回来。这两个圆最后相交于一个切点,这个切点是什么呢?就是天上的星辰以及内心的道德法则,按照中国话叫做“圆教”、“圆善”。在康德的外面打了好多转,不敢轻易切了进去,怕根基太浅,入了去出不来。牟宗三对于康德的哲学说的切题,摘录两段:全部哲学包括两层立法:就知识一层说,是知性为自然立法;就道德这一层说,是意志为自我立法。上帝只创造物自身,不创造现象。雨季有个暂时的中断,今天太阳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好明媚的阳光亚!今天开始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真是个好兆头!!


 中国哲学十九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