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法国

出版日期:2016-1-1
ISBN:978730911664X
作者:[英] 格雷厄姆·罗布(Graham Robb)
页数:378页

内容概要

格雷厄姆•罗布(Graham Robb),英国作家、历史学家。一九五八年六月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〇年间担任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研究员一职,自一九九八年起成为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二〇〇九年被授予法兰西艺术与文学勋章骑士勋位,二〇一二年被授予巴黎市金质奖章。
罗布出版有多部法国文学与历史方面的著作。他于一九九七年出版的传记体文学作品《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获得英国皇家文学学会颁发的海涅曼图书奖(Heinemann Award)和惠特布雷德传记奖(Whitbread Biography Award),二〇〇〇年出版的《兰波》(Rimbaud)一书入围塞缪尔•约翰逊奖(Samuel Johnson Prize)最终候选名单。本书(《探索法国》)继二〇〇七年获得达夫•库珀奖(Duff Cooper Prize)后,于二〇〇八年荣膺英国皇家文学学会颁发的翁达杰奖(Ondaatje Prize)。新作《巴黎人:探寻巴黎历史的神奇之旅》(Parisians: An Adventure History of Paris)荣登《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十大畅销书榜单。

书籍目录

旅程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未知的大陆
第二章 法国的部落 I
第三章 法国的部落 II
第四章 O Òc Sí Bai Ya Win Oui Oyi Awè Jo Ja Oua
第五章 生活在法国(一)——博物馆里的脸
第六章 生活在法国(二)——简单的生活
第七章 仙女、圣母、上帝、神父
第八章 民工与通勤者
插曲:六千万其他住民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地图
第十章 帝国
第十一章 游历法国(一)——巴黎的大街
第十二章 游历法国(二)——龟与兔
第十三章 开拓殖民地
第十四章 法国的奇观
第十五章 当地人的明信片
第十六章 失去的省份
第十七章 前往法国中心的旅程
尾声
大事年表
译后记

作者简介

达夫•库珀奖(Duff Cooper Prize, 2007)
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翁达杰奖(Ondaatje Prize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 2008)
当我们谈论历史的时候,我们会谈论些什 么?当我们谈论法国的时候,我们又会谈论些什么?格雷厄姆•罗布(Graham Robb),一个旅居法国并教授法国文学与历史的英国人,历经一万四千英里乡间骑行和四年图书馆资料查阅,试图为我们还原一个早已散佚在尘土与口耳之间的草根法兰西。
凡人将事做至极致,事情的迷人之处便自会呈现出来。在本书中,乡间居民不再自始至终被粗暴地当作抽象的统计对象来对待,他们可能蛮横固执、粗砺无知,却有着被生活威逼出的诡谲智慧和隐秘的私人生活史;见于地图或不见于地图的每一座山谷、每一群村落、每一间农舍,都作为真实可感的完整世界被诚挚相待,时而神秘危险、刀枪不入,时而孱弱无助、没落无踪。
本书是学者积淀、行者视野与诗者笔触的美妙结合,更是作者用心良苦的提醒:法国不止有巴黎,巴黎也不止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在历史的粗线条下,每一段被歌颂或唾弃的往事背后,都可能上演着完全相反的故事。


 探索法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第五章 生活在法国(一)——博物馆里的脸法国的每座城镇里,几乎都建有一座博物馆,展示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或是民间艺术和传统。其中大多数的手工制品,若不是被博物馆收藏,恐怕要么贵为私家或餐厅的奢侈摆设,要么流落尘世,下落不明。装饰粗犷的箱子,黄油搅拌器和篮子,木桌中央专为盛汤设计的、打磨光滑的凹槽,沉默地见证了主人们的柔韧和坚忍。它们因人类的生活而被赋予了特别的尊严。每一件器物都饱含着上百万次重复动作的辛劳,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曾经那种艰苦而规律的生活。现实生活中,这些手工制品自然是最好的证明:笨拙的摇篮;带有金属部件、镌刻着制造者姓名的贵重耕犁;一件存放在箱子里的绣花工作服——作为嫁妆的一部分,它从未有机会接触到猪圈或耕地。作为历史的承载者,它们娓娓道来一个个鼓舞人心的故事,代代相传。而伴随它们的另一些伙伴——烂掉的床,被视作宝贝的粪堆,吹熄的蜡烛,以及人与动物呼出的污浊气息——却永远地消失在过去,无法再现。有时,依赖这些财产而存活的主人会出现在其中,这带有目的性的展示,因相片中的面孔而显得虚伪。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隐约浮动着怀疑、忧虑或困顿不堪的疲倦。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些器物所孕育出的生活,似乎是一种浮躁而粗鲁的侵犯。那复杂的表情仿佛在告诉人们,比起过时的工具和厨房器皿,现实的生活更难揣测。旧时的习俗、味觉和气息,如若都可以重现,彼时的一餐,怕是比最具有异国情调的特色食物更为怪异。对于日常生活的文字描述,所传达的都是目的性强烈的积极态度和进步精神。它们如同无忧无虑的旅行者,轻松而潇洒地穿越过经年累月的生活经历,只沉淀下最值得回忆的变化。然而,就像博物馆里的那帧相片,一个简单的事实能够在不经意间摧毁一切。十八世纪末期,从都市化的阿尔萨斯到充满乡村气息的布列塔尼,医生们都发现,高死亡率的原因并不在于饥荒和疾病。问题的症结在于,一旦患病,人们就卧床不起,渴望死去。一七五〇年,达根森侯爵(Marquis d’Argenson)注意到,在图赖讷地区为他耕作的农民,最大的愿望“不是努力增产”,而是“一味求死”。即使在谷仓充盈的丰年里,那些举不起铁铲或拿不稳缝衣针的老年人,依然期待尽早死去。“弥留太久”成为人生在世的一大恐惧。病患们常常遭到照顾者的嫌弃和厌恶。直到一八五〇年,政府在塞纳省和卢瓦雷省(Loiret)施行特别补助政策,贫穷的家庭才愿意将患病的亲人留在家中,而不是送往收容所,眼睁睁地等着进坟墓。当活着的人勉强才能糊口时,供养一个垂死的人显然成为一个残酷而艰难的抉择。在农民小说家艾梅里•吉约曼笔下,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背景下一个气氛融洽的家庭里,上演着这样一幕场景:吉约曼的祖母尚未丧失听力,家人已经公开在她的病榻前谈论:“真想知道她还能活多久。”另一个人于是附和:“我希望不会太久。”一旦摆脱累赘,大家会立刻将盘里和盆里的水倒掉——因为灵魂在离开之前,会清洗一番,倘若注定坠入地狱,灵魂则自我湮灭——然后一切又回归平静。“死尸般快乐”是阿尔卑斯山的一句俗语。去往萨瓦阿尔卑斯山(Savoy Alps)、比利牛斯山、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国中央高原(Massif Central)部分地区的旅行者,在面对一众甲状腺畸形丑陋的沉默种群时,往往骇然失色(直到十九世纪初期,民众才认识到,甲状腺肿大和水中缺乏碘元素密切相关)。探索阿尔卑斯山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曾在瓦莱达奥斯塔(Aosta Valley)的一个村落里试图问路,由于壮劳力都外出劳作,他四处碰壁,最终未果。索绪尔郁闷地想,是不是“有恶魔把这些不幸的村民变成不会说话的动物,只留下脸上的五官依稀证明他们曾经是人类”。索绪尔眼中的诅咒和厄运,在当地人看来却是福祉和恩赐。这些单纯而固执的人们深信,甲状腺畸形婴儿会为全家带来好运,这些愚痴儿童永远不需要工作,不必为了承担赋税而背井离乡辛苦打拼。这些相貌丑陋表情呆滞的人们,在出生时已经摆脱了生活一半的重担。就连正常儿童的死亡都是一种安慰。如果这个孩子能够活到受洗的那一天,或是在女巫的召唤下复活片刻,来得及接受圣水的施洗,那么他的灵魂将在天堂为全家祈福。……
  •     诺顿美国首版(2007)诺顿美国首版(2007):以四种色块勾勒地脉,沉稳质朴,简约大气,与文字气场相合。诺顿版(2008)诺顿版(2008):重点突出了作者探索法国的方式——骑行;以淡彩法国地图填充前景中的人与车,以象征土壤的深咖为背景色,散发出浓郁的旧式海报气息。Picador版(2008)Picador版(2008):以散落于法国版图之上的简笔画呼应书中论及的几段民俗;色调搭配散发出一种被诗化了的乡土气,与全书气质相合。Picador经典版(2016)Picador经典版(2016):以法国国旗的三色为主调,视觉冲击强烈,但似乎与文风不够契合。台湾卫城出版社中译版(2011)台湾卫城出版社中译版(2011):可以看出2008年诺顿版和同年Picador版的影子,呈现上更为繁复;过于轻松的设计风格似易让人忽略本书的学术读物性质。复旦大学出版社中译版(2016)复旦大学出版社中译版(2016):封面经过“做旧”处理,中心部位凸起的自行车轮提示了作者探索法国的方式;亮点在于英文书名中“discovery”一词中央的字母“o”恰好被设计为车轮的内轴;散落于古老地图之上的各种法国元素似乎过于“巴黎”。
  •     旅 程十年前,我开始涉足这片我自以为熟知的土地。利用节假日调研走访或者外出猎奇时,我经常会发现,自己在学校教授的法国文学历史仅仅存在于这片广袤国土上的微小一角。如果仅仅从专业角度出发,我对这个国家的认识还停留在巴尔扎克、波德莱尔这样的大都市人水平,总觉得巴黎市郊就是文明世界的边界了。而之后亲历实践中的一些偶遇却给我提供了远为广阔的视角。普罗旺斯(Provence)的小镇和布列塔尼(Brittany)的村庄都是我曾经旅居过的地方,那里的邻居甚至不说法语,而讲普罗旺斯话,或者布列塔尼话。我能说一些粗浅的法语,也全靠当年在巴黎郊区的修车铺打工的时候,来自阿尔及利亚卡巴利亚山区的柏柏尔工友帮忙。要是没有他,工头那带有浓重巴黎口音的话我根本就听不懂。在我所醉心研究的那一段历史时期中,知识和经验的差距显得尤为明显。大家所熟知的法国,有过王朝也有过共和,有中世纪的行省,也有大革命和拿破仑,更不缺现代化的工业、铁路以及战争。另一方面,也就是一百年前,同样在法国,对大多数人而言法语甚至都是一门外语。那个时候,这个国家甚至都还没有在地图上完全绘制出来。追溯到更早一些的年代,还有记录描述这是一片“由无数古老部落、史前的交通网络和比基督教更老的信仰”所拼凑成的土地。这样的说法绝非讽刺,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把这里叫作“高卢”,引述的还是当年尤利乌斯•恺撒所收集的有关这片未知内陆地区居民的信息。我最初对另一个法国的体验,要归功于一种神奇的机器——它在十九世纪末让成百上千万人民得以领略自己的国家。每年,我都会和本书题献的玛格丽特一起,用十九世纪驿马车的速度,在法国走上一两回。骑行这种方式不仅让人得以仔细调研风土人情,而且还能极大地激发人的求知欲。沿途的田地、道路、气候甚至味道,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组合,清晰地印在骑行人的脑海里,甚至数年后还能留存下模糊的记忆片段。骑行时,展现在一个人眼前的是一张全景式的画面。骑行人能清楚地记得档位的逐级变化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从碎石散布的巴黎郊区到寒风凛冽的普罗旺斯平原,深刻牢记每一寸路。不知是不是巧合,骑行人的路程重现了一些非常古老的旅程:古人游牧的小径、罗马高卢的贸易路线、朝圣者的小道、已经被工业废地掩埋的河流交汇点、商旅云集的山谷和山肩道路。骑行的时候,闲聊也是必不可少的:小孩、牧民、迷路者、当地业余历史学家,当然还有小狗。和人类一样,狗在行为方面所形成的集体性同样能够呈现该地区的特征。每一次的旅途都会变成一个复杂的四维迷宫。我想要找寻已经丢失的历史——那些一两百年前才能够看到的东西。起初,我想到的办法是把一些当代历史著作、古代旅行指南、旅行者手记之类的书籍缩印在薄纸上随身携带。比如,大革命过后,拿破仑任命的省长们呈给他的那些关于未知省份的勘察报告,可以缩印成比备用内胎还轻的一摞。然而我很快就意识到,未知之地如此广大,如果花大量时间伏案工作,势必是对体力的巨大考验。本书是我历经一万四千英里骑行和四年图书馆研究的心血之作。它讲述了法国居民的生活——但凡可能,所述内容都尽量从他们的视角呈现——以及从十七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外国人和本地人对这片土地的探索和开拓。总体上而言,本书以时间为序,从路易十四统治的末期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偶尔会提及罗马统治以前的高卢或当代法国的情况。第一部分介绍了法国人民,他们的语言、信仰及日常生活,他们的旅行和发现,以及与他们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其他生物。第二部分则从领主和旅行家的探索开拓以及政治上和实质上的重组介绍了现代国家形成的经过。这两部分的差异,广义上讲,是民族学和历史学的差异:世界永恒不变还是不停改变。就像用一个浑天仪来包含几个互不相交却同时存在的球面一样,我想要描绘的是这样一个地方,那里骡车和火车并行不悖,女巫和探险家各得其所,而与此同时,古斯塔夫•埃菲尔已经在改造巴黎的天际线了。熟稔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先行参阅书后所附的大事年表。本书旨在成为一本去发现法国之前值得阅读的历史指南。书中的居民不是抽象的统计对象,“法国”和“法国人”也不等同于巴黎和少数掌权者。过去并非为了现在而存在的载体,而是理解和享受历史的途径。本书亦可作为一本社会和地理历史读物、一本故事和轶事集,或者作为旅行指南的补充。书中附有参考路线,但绝非权威。每一章的内容都可以洋洋洒洒单独成书,但精简之下的整部书塞在旅行背包内已经够占分量。写作本身就是一次探索的过程,因此我希望它能抛砖引玉,让大家了解还有多少未知需要发现。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不同于之前人们对法国印象中的“浪漫”、“时尚”、“美食”等传统的标签,从历史、地理、普通民众等角度,展开一幅更加真实丰满的法国画卷。大量引用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地理甚至植物学家的作品,可读性很强,需要投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阅读。
  •     穿透概念化想象的迷雾,近身观照法兰西这个实实在在的民族。
  •     其实还是很不错的一本书,翻译不算优美,但也还准确吧。作者讲述历史和地理的手法真是独特而一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