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告捷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567510548
作者:薛忆沩

内容概要

薛忆沩,生于郴州,长于长沙,现居蒙特利尔。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从蒙特利尔大学获英美文学硕士学位,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获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1996—2002年任教于深圳大学文学院。2006—2007年为《南方周末》及《随笔》杂志撰写读书专栏。2009—2010年受聘为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2013年受聘为中山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驻院学人。1991年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
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遗弃》、《白求恩的孩子们》(台湾版)、《一个影子的告别》(台湾版);短篇小说集《不肯离去的海豚》、《流动的房间》、《首战告捷——“战争”系列小说》、《出租车司机——“深圳人”系列小说》;随笔集《文学的祖国》、《一个年代的副本》、《与马可•波罗同行》。长篇小说《遗弃》入选2012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

书籍目录

自序
首战告捷
广州暴乱
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
一段被虚构掩盖的家史
老兵
革命者
铁匣子
死去的与活着的
被一段没有记载的和平时期分隔开的战争
那场永远不会结束的战争
上帝选中的摄影师
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

作者简介

《首战告捷》——“战争”系列小说是薛忆沩的短篇哲理小说集,共收入12篇短篇小说,共10万字。在本书中,个人与历史的冲突是作者着力探索的一个主题,而“战争”则提供了进入这个主题的特殊通道。
无论是《首战告捷》和《上帝选中的摄影师》中的“战争”故事,还是《一段被虚构的掩盖的家史》中的“故事”迷宫,抑或《通往天堂的最后一段路程》里的“探究”叙述,在作者双面隐喻的叙事手法下都呈现了存在困境中个体的心理状态。
与直面死亡而获得向死而生的生存方式不同,《首战告捷》中心灵苦闷的“苦思冥想者”,从起初认为“走出去”是最重要的事情到最后意识到“回到哪里”才是重要的事情,这种转变呈现了死神笼罩下生命积极的意义。生之本质在于死,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恐惧。死亡并不是存在敞开的唯一可能,正如死亡可以照见存在,欢乐也同样可以使存在呈现。这样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存在主义。


 首战告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文/冯新平继“深圳人”系列小说集《出租车司机》之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又推出薛忆沩的“战争”系列小说集《首战告捷》。与传统战争小说对英雄的颂扬和对战争场面史诗性描绘的不同,这些颇具西方现代派战争文学意境和情绪的作品,转向了对个体的注目关切和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探索,呈现了个人在历史中的命运,触及到生存的荒诞和生命的硬伤。小说集中面世经年的部分作品经过作者的精心重写再次出版,这体现了作者对文学的虔诚和对语言的苛求。因此,阅读这部小说集既可以见证薛忆沩重写的“革命”,也能够体会其“重写”的革命意味。  以白求恩的经历为创作素材的《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无疑是“战争”系列小说中最有影响的作品。小说以诗一般的语言融合了主人公怀特对前妻的深沉爱恋和深刻忏悔及其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和远景般的战争场面。从基督教走向无神论,又从无政府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从青年时期的冒险家到后来的社会活动家,从西班牙时期的反法西斯战士到中国的反帝战士,虽然信仰和身份一直在变,但他所关心的不是政权的获得和主义的所属,而是在路上的流浪和奔波。  怀特大夫宁愿忍受喧嚣和骚动带来的不幸,而无法忍受平静与平庸呵护的幸福。怀特大夫的人生历程揭示出革命本然的诗意,标记出战争应有的审美尺度。他将革命视作自由人格的完成和体现。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与他苦苦追求的自由背道而驰,他只想成为“她”一个人的英雄。小说在记述个人“心理”真实的同时,记录了历史的“真实”。  这部意蕴丰富的小说,可以从战争、爱情、死亡、信仰等角度进行阐释,而“天堂”既是这些主题的交汇点,也蕴含着卑微个体在噩梦般的历史中注定失败的反讽意味。对于领队来说,领导机关在哪里,他的“天堂”就在哪里。但当他在“文革”中被年轻人批斗而失去知觉时,他就再也感觉不到“天堂”的存在了;对于怀特大夫来说,他的“天堂”是在让他魂牵梦萦、却无法抵达的爱情;对于翻译来说,“文革”期间十年的囚牢生活却成为他发现内心自由和宁静的“天堂”。所有这些天堂都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都是天堂般的地狱或者地狱般的天堂。就这样,小说又将读者带进了历史的吊诡之处。  同样是呈现个人在革命战争中的命运沉浮,《上帝选中的摄影师》让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故事:那个有着摄影天赋的年轻人不断地参与历史却又不断地被历史抛弃,他的成就既是对历史的创造又是对历史的篡改。他在历史的悖论中从一个充满理想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灰心绝望的老人。小说叙事逻辑清晰,因果链条紧密,但是,到底是谁将摄影师推进了命运的深渊呢?薛忆沩好像宁愿小说是一桩悬案,而不是关于真凶的判决。  老人记忆深处的少年在一位加拿大传教士的偶然引导下,触动了决定他一生的快门。老人记忆深处的青年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国共两党的对立之中。他的作品既给他带来无数的荣誉,也给他带来终生的羞耻。他命中注定要因为“反革命”而在铁窗下度过自己的中年,而他同样命中注定要因为“革命”(因为他在大跃进期间放出的卫星)而在屈辱中度过自己的晚年。  小说结尾处,心灰意冷的老人去加拿大看望因为他的历史境遇而选择移民的儿子。在异国的图书馆,他无意中翻到了一张当年传教士扶着他的手拍下的那张照片—他一生中拍下的第一张照片。小说叙事于此,完美地照应着开头。星河流转,世事变迁,当年的实景,如今的相片。照片下方的说明(“上帝选中的摄影师”)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和悲剧式的反讽效果。这位平民摄影师的人生沉浮,凸显的是命运的喜怒无常和人在偶然性面前的懦弱无奈。  这样的无常和无奈也以不同的方式困扰着《首战告捷》中的将军,《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里的黄营长,《广州暴乱》中的总督,以及《老兵》中的老兵。《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的开头引用夏多布里昂的诗句做题记。“呵,多么悲惨!我们的生命如此虚飘,它不过是记忆的幻影”。薛忆沩“战争”系列小说中的人物的生命都是这句诗句的注释。  与西方现代派战争文学对战争造成的创伤而进行的反思不同,我们以往的战争文学充满了对人民战争的热情歌颂和宏伟描绘。薛忆沩的“战争”小说通过战争与革命来呈现个人在历史大背景中的处境,重新审视个人与家国命运的悲欣交集,将历史的荒谬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将个人的脆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回到了现代派的立场。这些充满哲思的作品当然能够让读者感到更深更烈的冲击。本文原载:11月8日《北京青年报》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本年度第一本失望之作诞生了
  •     读毕,打四星合适。
  •     语言欧化迹象过重,只有故事,或者说作者沾沾自喜的历史寓言,没有性格,多是概念化的反战思想的故事性表述。怎么反战,作家并没有进入文学表达的法门。
  •     遗弃是他的最高成就,后面的看到了一种矫揉与修饰。
  •     薛忆沩所有的小说都是一个小说,都是关于自己。而我沉溺于他看世界的视角和他的语言风格。一开始我在想是自负,而我看到有人说是用力过度或矫饰,我现在理解为话剧感,他的真实的人生确实如此戏剧感,他的心理如此,这是他的真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