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教养法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213053757
作者:丹尼尔·西格尔
页数:187页

内容概要

丹尼尔•西格尔(Daniel J. Siegel)
美国著名积极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临床教授。
正念觉知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第七感研究所(Mindsight Institute)创始人。
在大脑、心理治疗和儿童教养领域不断有开创性的作品问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七感》《由内而外的教养》和《全脑教养法》。
作品多次发表于《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新闻周刊》《时代》,活跃于NBC、ABC等知名媒体。

蒂娜•佩恩•布赖森(Tina Payne Bryson)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治疗师,知名育儿专家,第七感研究所主任,致力于儿童教育及发展事业。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
引言 “生存式教育”,还是“发展式教育”?
01全方位了解儿童思维的发展方式:帮孩子整合大脑
育儿过程中,富有挑战性的时刻往往是孩子的大脑处于分裂状态所致。整合就是让大脑协调运作。父母为孩子提供的经历体验,能帮助他们整合大脑,使他们避免混乱与刻板,保持心理健康。最终,孩子的情感、才智和社交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改善孩子的情绪
02改善孩子的情绪:整合左右脑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都是右脑占主导地位,因而他们完全活在当下,不理会外在的一切。然而若只用左脑,孩子就会情感荒芜。通过聆听与关注、经历分享,认清孩子的情绪状态,帮助他把左右脑结合起来,用左脑的逻辑平衡右脑的强烈情感。学会积极处理情绪,他们就能保持快乐。
03教会孩子自我控制:整合上下脑
控制本能的下层大脑在孩子出生时就十分发达,而拥有高级分析思维的上层大脑要到成年后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当孩子出现情绪失控时,唤起他们的上层大脑,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考虑别人的感受,就能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决定。
04给孩子建立完整的心理拼图:整合记忆
当孩子受过去负面经历的影响而感到痛苦时,他需要的不是忘记过去,而是以完整连贯的方式重现那段经历,并记住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体验。通过整合记忆,孩子能理解自己内在的心理,从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对当前的事情作出理性的反应。
05让孩子更具有专注力:整合自我
执着于某些特定的情绪,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和沮丧。帮助孩子整合自我的不同部分,审查影响他们情绪的东西,有意识地引导自己的注意力,排除外在的干扰,他们会更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作出回应。
06培养孩子的人际技巧:整合自我与他人
全脑教养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强大而灵活的“我”,但孩子更需要了解成为“我们”当中的一分子的重要意义。保持独特的自我认知,并发展共情能力,能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从中体验到温暖、联结和安全感。
结语 让孩子拥有高质量的人生
附录A 全脑教养12法
附录B 各年龄段儿童全脑教养指南
译者后记

作者简介

《全脑教养法:拓展儿童思维的12项革命性策略》内容简介:父母的养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思维方式。在我们的父母还在为孩子报英语班、奥数班的时候,发展式教育的理念《全脑教养法》已经风靡美国,改变了万千父母的教养方式。美国著名心理学者丹尼尔•西格尔的最新作品《全脑教养法》全面阐述了这一教养趋势,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鼎力推荐。
孩子在该睡觉的时候却站在客厅里乱发脾气,在本该乖乖听话的公共场合突然乱发脾气,无法跟兄弟姐妹或同龄伙伴正常相处,总是有各种莫名其妙的担忧和恐惧——听起来并不陌生吧?养育孩子的路上总是充满挑战。是孩子存心与父母作对吗?不,是他们还未成熟的大脑在操纵着一切。读完《全脑教养法》,你会恍然大悟。
例如,在幼儿阶段,孩子的右脑及其控制的情绪支配着逻辑化的左脑;你只知道大脑分左右,其实还分上下层,“上层大脑”进行决策、平衡情绪,但要在二十多岁才发育成熟——难怪孩子们会时不时地失去控制。通过把这些发现应用到日常育儿实践中,你能把各种情绪爆发、与伙伴争执或不知名的恐惧转化为整合孩子大脑、培育“全脑儿童”的机会。“全脑教养12法”将帮助你培养更加平和、快乐的孩子。

海报:


 全脑教养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这本书从脑科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培养出一个“全脑儿童”,即所谓的“发展式教育”,全书的基础理念是“整合”,整合左右脑、整合上下脑、整合记忆、整合自我、整合自我与他人,在译者后记中,有如下一段话简单概述了这些方面:一个“全脑儿童”,即大脑整合的孩子应该能够左脑和右脑协同工作,与自己的逻辑自我和情感自我相联结;在代表本能的“下层大脑”与代表思辨的“上层大脑”之间建立联结,发展出决策能力、洞察力、同情心和道德感;能够理解自己的过去,一种温柔、清醒、有意识的方式表达和处理来自过去的痛苦;具有觉察并反思自己心理状态的能力,能够自主决定如何感受和面对外在世界,在保持独立自我的同时也能与他人建立联结。作者按照5个整合的大框架列举了12项策略,并且在书后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给出了总结性的应用方式,比较简洁,基本能够拿来即用。这本书不同之处在于从拓展思维的角度出发,即通过多种整合拓展儿童大脑的思维的广度、深度、高度等,书中也列举出一些案例供说明。我个人赶脚,整合其实也是一种平衡,让儿童的大脑平衡发展,感性与理性的平衡、本能与思辨的平衡、过去与未来的平衡、自我与外围的平衡,思维的平衡发展有助于建立一个优秀的心智模式,有助于其成长过程中与这个世界的沟通。但更重要的是,父母或抚养者本人的“整合”,即在按照这5个方面整合儿童发展之前也要把自己“整合”,育人及育己,这似乎所有儿童养育理论的基础原则之一。总之,对小朋友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种思考、多一样互动吧,所谓的策略、技巧只是抚养者行为的具体表现,关键还是要培养自己,否则太虚伪了。
  •     湛庐文化出品的又一育儿书籍,结合了时下热门的脑科学,也结合了过去的一些育儿经验,给出了十二条方法。前面读过《让孩子大脑自由》《卡普儿童行为手册》两本育儿书籍,有一些内容互相相关,但又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读这本书对前两本书的一些内容也更加深了印象。本书内容不算多。作者分别从左右脑的整合,大脑上下层的整合,潜在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整合,写到引导孩子进行自我的整合以及“我们”的整合。左右脑主要分管人类的逻辑思维 感性思维,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完全,遇到一些事情会被右脑感性思维控制。通过聆听与关注(一)与孩子右脑联接,引导孩子左脑思考,让孩子认清情绪,从右脑控制下平静情绪,学会用左脑;经历分享(二),帮孩子复述恐惧或痛苦的经历,理清事情经过,让孩子对这些经历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战胜这些经历带来的影响。上下脑是按人类进化进行区分,下部是原始脑(快速处理和表达情绪,系统1),上部是进化脑(思考,系统2)。孩子发火时要分析是下部发火还是上部发火,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动脑莫动气(三),引导孩子用精确而具体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感受,控制下层脑,引导使用上层大脑理性思维;锻炼上层大脑(四)通过锻炼提高孩子上层大脑能力,从让孩子自己进行选择、自省、共情、道德等方面提高上层大脑;运动改造(五)帮助孩子恢复平衡的有效方式就是让他身体动起来。外显记忆(通常所说的记忆,需要回忆起来)与内隐记忆(不假思索),是记忆的两种分类。孩子有时候会受到自己都不知道的内隐记忆的影响被情绪控制。运用思维用遥控器(六)帮助孩子重演记忆,帮助孩子找到他们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影响他们的痛苦经验,让他们正视;通过提问和鼓励(七)加深记忆,锻炼记忆能力。第七感(了解自己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心理)觉知之论。本源与外围的关系。自我整合,整合本源与外围。浮云原理(八),教会孩子了解真实的内心感受(本源),让孩子了解感受是暂时的,明白“感觉XXX”与“是XXX的”的区别;情绪调色板(九),教孩子正确理解内心感受,通过各种“审查”,学会关注直觉之论上好的一面;培养专注力(十),当孩子执着于其外围的某一组面向时,我们需要帮他们转移注意力,通过将注意力转移至呼吸上,让孩子保持镇静和放松。自我与他们整合。亲子互动(十一)玩耍教育,在规则和边界内愉快玩耍,建立积极充实的联接,让孩子了解人际关系;共情力(十二),从他人的视角看世界帮孩子理解他人的立场,倾听言外之意教孩子理解非语言信息真正听懂他人,修复关系教孩子冲突发生之后进行补救。书中最后给出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用这些方法需要注意的地方。
  •     前几天看完,写的,分享给大家。作者首先提出的一个观念是:生存式教育与发展式教育。做为家长,应该都遇到过似类现象:孩子的鞋子上全是泥,新外套蹭上了花生酱,每次做功课都像打仗。面对这些讨厌的事情,我们的最高期望似乎也就是“能生存就行了”。不过,说到孩子,我们的目标肯定要比“满足生存需要”高多了。作为父母,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享有绚烂生命、具有无限发展的人,希望他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学业优秀、工作努力,并且还有责任感。这就是“发展式教育”。孩子们打架时把他们分开并没有错,这是很好的“生存式教育”技巧,但是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制止冲突和争吵,还应该把一经历转化为发展孩子们的大脑、人际交往技巧的体验。这就是将“生存式教育”与“发展式教育”相结合。本书的核心概念就是两个字:整合。大脑由于结构的不同区别,因此大脑具有多重的人格属性——有理性,有非理性;有深思熟虑,也有本能反应。这也就是我们在不同的时候会表现得甚至不像同一个人!让大脑良好运行的关键是让各个部分协同运作,也就是整合。本书从四个部分来谈整合:整合左右脑整合上下脑整合记忆整合自我与他人整合左右脑左脑热爱并渴望秩序,是逻辑的、求实的、语言的和线性的。右脑是情感的、非语言的,它发送并接收信号,使我们实现沟通。如何进行整合呢?本书给出的方法就两步:同右脑联结——引导至左脑。举了个例子:宝宝发现晚餐的菜不爱吃而哭闹。首先我们一定要认同宝宝的情绪(最禁止的作法就是对宝宝说:这菜很好吃呀,你看味道多好),可以说,哦,原来宝宝不喜欢这个菜呀!这就是同右脑联结。接下来继续说,明天妈妈一定提前问下你想吃什么菜再去买,好吗?这就是引导至左脑这种逻辑的、语言的方式上去。整合上下脑下层大脑包括脑干和边缘区域,位于较低的部分,科学家称,这些较低的区域更为原始,它们负责基本功能(如呼吸和眨眼)、与生俱来的反应和冲动(如打斗和躲避)和强烈的情感(如愤怒和恐惧)。上层大脑则完全不同,它控制着一些重要的高级分析思维功能,由于其高度的精密性和复杂性,很多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的品质也在此产生(如决策、情绪控制、自我认识、道德等)。根据上下脑的知识,书中对发脾气也分成了两类:上层怒火(是孩子自己决定发脾气,这时设定合理的界限非常重要)和下层怒火(它是本能,由下脑控制,孩子此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情绪,此时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安慰)。整合上下脑,首先要分辨出孩的怒火层级。整合的方法也是两步,控制情绪——引导决策(绝对禁止父母直接给小孩做决策,最好是共同提方案来解决)。整合记忆每个人的记忆分为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通过当我们说到记忆时,一般指的是外显记忆,即在意识层面回想起过去的经验(比如回记忆第一次给孩子换尿布的情景)。而内隐记忆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而形成对世界运转方式的期待,为我们建立某种特定的心理模式(比如:妈妈通常能不假思索就能为宝宝换尿布;胎教时经常听某特定歌曲,出生后宝宝一听到此熟悉的歌曲时,眼睛会张得更大,显得更能集中注意力。)内隐记忆有时是积极的,如果我们一直被爱着,就会满心期待被周围的人所爱。但它有时也是消极的,尤其当这段记忆来源于一个痛苦或消极的体验时,这些痛苦的时刻就会以碎片化的方式深深植入我们的大脑,对我们今后造成深远的影响,即使我们并不清楚过去的源头事件,内隐记忆仍然能制造恐惧、回避、悲伤和其他痛苦情绪(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常常莫名其妙地对某些事情反应激烈)。书中说大脑中有一个部分,它的功能就是整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负责把内隐记忆的碎片拼凑起来,以外显的方式表现出来。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为孩子创造一个空间(这个空间主要父母通过问的方式,然后进行总结复述)。这部分非常重要,我们做为父母一定要常常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会不会以内隐的方式碎片化的记忆储存在孩子的大脑中。所以说,这本书与其说是教小孩,不如说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整合自我与他人本书作者还有一本畅销书《第七感》,第七感的意思有两个:了解我们自己的心理与了解他人的心理。人对自我的了解,它必定是一个多维度的,而不是单一维度的输出。我们的内心可以用一个车轮来表示,位于中心位置的是本源,并辐射至外围。外围代表了我们能注意到或意识到的任何事物。在特定情况下,人关注外围的哪一种面向,就决定了他处于哪一种心理状态(如花花担心在钢琴比赛时弹不好,那她就会感到焦虑,而忘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第七感是让我们注意到发生在自己内心中的一切,那些恐惧和担忧确实是自己的一部分,但是它们并不能完全地代表自己。相反,花花可以选择对恐惧和担忧多少关注,也可以选择去关注其它的外围方面。其实,感受是一种暂时的、不断变化的情形。悲伤、愤怒、伤心或孤独的感觉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孩子越能理解感受的产生和消逝,就越少执着于那些表象,而会更会发自内心的去生活和作出选择。孩子在我们的帮助下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同理也能更好的了解他人。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整合自我与他人,这不就是人际关系处理的本质嘛!(人际关系的培养,对于家庭内的亲子互动是最最最最关键的,毕竟孩子与父母在的时间最长,参加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利于亲子的感情升温)。本书结合实际情况,还具体给出了12个策略(具体见书插图)本书结构清晰,思路很流畅,适合每一个人看。老吴同志 于 2016-09-12微信号/QQ号:26574197微信公众号:吴论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有具体方法介绍
  •     从生物学的角度理性分析及看待育儿问题,父母的大脑的成长决定了子女的大脑。作为父母,更应该学习并意识到自身受左右脑,上下脑的控制,在适当的时候启动适当的大脑功能。
  •     情感支持 核心:认同情绪,帮助孩子表达/疏导情绪
  •     整合孩子的大脑
  •     真的无法理解,为什么这本书被打到9分,在儿童教育方面,如果你认真研读过 蒙台梭利 尹建莉 孙瑞雪 七田真 蔡笑晚 陶行知 杜威等关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话,会发现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快餐读物,缺乏对教育本质的探讨与理解,理解教育自由 爱 责任 规则 幸福 愉悦 自学 阅读 早教 梦想的本质,就容易学习到教育的具体方法了
  •     不错的一本说,虽然篇幅比较小,但和过去了解的一些脑科学知识以及沟通技巧都联系起来了,原来孩子也一样能用。本书理论介绍浅显易懂,也介绍了一些可行的方法,不错。
  •     1.3 用左右脑和上下脑,整合来解释孩子的状态源自什么,算是科普。另外,也可以用来分析成人的思维模式,毕竟,成人也是由小孩长大的。自我认识是一项长远工程呀
  •     1、左脑理智,右脑情绪化。当孩子被右脑的情绪洪流淹没时,不要在第一时间试图用左脑拉回她的理智,要先用右脑联结她的情感。分享经历可以帮助孩子用左脑理清右脑产生的情绪。 2、下层大脑负责原始功能如呼吸本能,愤怒恐惧;上层大脑思考想象规划共情(情商担当);上层大脑的工作需要下层大脑输入情绪;杏仁核在某些情况下可代替上层大脑快速处理下层大脑的情绪。整合上下脑即整合上层大脑在必要时代替杏仁核的工作。上层怒火带目的性可随时停止,家长要立规矩不妥协;下层怒火源自本能的发泄,家长要先联结再沟通,待她平静后以提问的方式唤起上层大脑。平时多多锻炼上层大脑的使用,让孩子做决定,遇事避免直接给出答案。多多运动,改造大脑。
  •     半天就就能读完这本书,美国人写这类书总是要像模像样的总结几个要点、画一个大的模型图、捣鼓些概念出来,所以倒很容易清晰明了、轻松的跟着他的逻辑往下看。印象比较深的1)心理健康就是能保持在幸福之河的中央这幅图,2)”第七感“的觉知之轮,3)上下大脑的区分。个人比较大的收获是第一次知道对于小孩子的教育也是能将复杂的大脑构成、运行结构等告诉他们,从而帮助孩子们掌握如何面对、控制自己情绪不至于失控的方法论。
  •     非常棒的一本书,将孩子的脑部发育特征以及孩子的心理描写得很到位,学习!
  •     有帮助,我觉得核心就一点:共情,通俗一点叫换位思考,认同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是有原因和道理的,然后试着得到他的认同,靠近,然后一起。不过有些地方不太好理解,比如左右脑、上下脑这些概念,我不知道生物学对这方面的研究到底有多深入了,是否可以支撑作者的观点,不过作者的理论体系本身并不受这点影响。就像大数据一样,因果关系有时候并不重要,关联关系就足够了。回头再翻翻看
  •     看着很亲切,读过一些脑科学和亲密关系的书,这本书算是结合吧。左右脑、上下脑、镜像神经元,先接纳情绪再分析事实,身体和情绪的相关性,积极的心理模式......很好的强化和认同过程。推荐给已经看过一些背景知识的人快速阅读!
  •     经典
  •     没有孩子,只是看看,对于自我的教育也很重要,书中的方法也可以用在与亲密之人相处,鉴于很多人都没最好情绪管理像个孩子。
  •     好多与孩子沟通的案例很棒,教育孩子家长一定要克服“本能沟通”方式。
  •     整合的概念虽然并不复杂,但是从大脑神经的角度理解还是很有启发性的。
  •     其实对大人也是启发,等我有了宝宝再看一遍!买个纸质版的督促自己!
  •     一口气全部读完的育儿书,作者用简单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脑的功能和作用原理,便于家长更好的识别孩子的状态,与孩子沟通。
  •     : G61/1649
  •     2015/6/26:一般般
  •     太罗嗦,尤其是大脑科普的部分。举例可以参考。
  •     这本书结合了大脑的构造以及发展心理学的原理,建立了“全脑教养”的应用模式,也就是关于孩子情商的培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很实用。可以作为研读发展心理学的敲砖石。刚拿到这本书时,以为是翻翻足矣的快餐读物,但一路读来有很多收获,并不时审视自己的心智成熟之路,诸多感慨(于己),诸多憧憬(于孩子)。
  •     特殊的角度,了解自己,指导孩子
  •     不错。2016-5-12
  •     哺育小孩,还是需要父母也进行全方位的升级 之前一直忽略了继续的理论学习,现在要重新开始了 一开始看,感觉有点虚,看看后面效果如何 关于左右脑、上下脑的连结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关于与孩子进行复述事情经过,以便让左脑参与进来,也值得在今后的育儿道路上尝试使用 后面那个第七感感觉有点玄乎,总体而言,左右脑、上下脑这两个很有借鉴价值
  •     整合大脑、共情、独立
  •     读完后感觉引导孩子和心理咨询差别不大,只是技巧的应用场景更具化。此外左右脑的分法不科学,应批判地接纳。
  •     大脑的整合,上下、左右、内隐外显。与《正面管教》的基本方法一直,倾听与关注,共情。讲故事,第七感,觉知之轮,是新方法。
  •     理念是不错的,只是读译文太隔靴搔痒,无法relate,还是读读原版的好。And不喜欢这装帧。。
  •     大脑这么重要的器官,我们对他的了解却少得可怜。了解孩子大脑的发育情况,能让自己更从容的应对和引导小家伙。我们不要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一开始是以右脑思考下层大脑思考,上层大脑和右脑都在发育中,需要我们的引导。
  •     不但有益於教育兒童,也有益於成人的自我完善
  •     20170330.我觉得写得真的挺好的,至少看起来有科学依据的书,让人看起来有安全感……
  •     12种教育孩子的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孩子在幸福之河中快乐长大。
  •     理论不一定赞同,但是每个例子的处理方式都觉得挺不错的~育儿路漫漫,不知道对错,努力摸索
  •     理论的比较多,不过看起来还是很轻松的。实操感觉和现实生活有那么点儿差距,不知道是不是西方人写的缘故。怎么说呢,感觉还是稍微高大上了一点。不知道对于自己的育儿观会有怎么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倒是对自己的大脑有了多一些的认识。发现我总是用我的情绪和我老公的理智在吵架,以后知道了。
  •     一个全新的视角,认识孩子和我们自己,以及未来
  •     从来不知道还可以这样教孩子。把混乱的思维捋顺了。一步一步,教孩子也是教自己。
  •     先学习再实践。
  •     当初看到这个标题时,感到浓浓的不靠谱,但是看后感觉收获不少。这年头,不懂一些脑科学,都不能跟熊孩子斗智斗勇了~~
  •     不错的育儿书很有启发。
  •     了解大脑,发展大脑,育儿同时也是育己。边看边学边实践,努力做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好的妈妈。
  •     虽说是“育儿”书,实际对我自己的帮助更大:最大的思维改变,是了解经历分享,复述或写下自己的感受;浮云原理,感受是暂时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