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全三册)》书评

出版日期:2014-5
ISBN:9787541132500
作者:海宴
页数:860页

生当如李莲花 该放下的都放下 死当如梅长苏 该守护的都守护

给《吉祥纹莲花楼》的书评 也是写给《琅琊榜》的书评       看完《琅琊榜》和《吉祥纹莲花楼》之后,我发现总有人喜欢将李莲花与梅长苏作比较,即使他们本不是一书人。可是比来比去,到头来你都不得不承认他们不是人间凡品,而且,久而久之,侵润进去了,会发觉梅长苏的惊世才华固然悸动人心。而李莲花的安贫乐道更教人情不能已。      当少师剑沉入大海,李相夷栖居海滨,武功受损,身残体弱,钱财尽失,挫败感、萧条感、无力感、荒诞感、悲剧感。。。。。。由此而生。   “我没有钱”从一代大侠李相夷的口中说出,是多么可悲。李相夷是何等的孤高自傲,连吃饭都有美女争着抢着要喂他,他愁过钱财吗?从未有过的事情,所以才更加可悲。      为了生存,李相夷当掉了门主令牌。但当他有足够的银两赎回令牌时他犹豫了,他舍弃了门主令牌,留下了五十两银子。从在门主令牌和五十两银子之间进行决策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李相夷彻底死去,活下来的只是这个需要为生活发愁的李莲花。      李相夷死了,活下来的是李莲花。   林殊死了,活下来的还是林殊。      十年前的林殊好似一团赤阳,光芒四射。那么,十年之后的梅长苏就是苍穹里的一圈皓月清辉千里。   那个曾经似骄阳般热烈的少年,没有人能抵挡他的光芒,他是赤焰军的少帅林殊,他是晋阳长公主的独子,他是黎老先生最骄傲的学生,他是靖王殿下最亲密的挚友。   如今如皓月般清冷的男人,没有人能质疑他的惊才绝艳,他是江左盟的宗主梅长苏,他是太子与誉王都竞相争夺的麒麟才子,他是靖王殿下唯一的谋士苏哲,他是飞流眼中比生命还珍贵的苏哥哥。   或许真是过慧易折吧,梅长苏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三十几年,但谁又能像他一样,短短的三十几年活得如此精彩?又如此悲壮?   林殊也好,梅长苏也罢,他至始至终从来没有掩藏过自己的才华。      而李莲花,他推脱自己与李相夷没有半分关系,他撒谎称自己愚钝无知,他极力掩盖自己的惊世才华,我都能够理解,因为十年之后的他只是平凡简单的李莲花,而不是十年之前的天纵骄子李相夷。但是,他却一有机会就将自己李莲花的身份一并抛去,或许不是李莲花拖累了他,而是神医李莲花拖累了他。      梅长苏和李莲花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梅长苏就算失去了林殊的身份他依旧傲气如霜,他那卓绝的才华也从不被人忽略。而李莲花不同,他收起自己的锋芒,磨平自己的棱角,甘愿做个平平凡凡的小人物,他的惊才绝艳常常不被人注意,不被人重视。   有因必有果,不同的目的造成了这两人不同的处事方式。一个翻案雪耻,求得政治清明。一个悠悠自得,求得平凡自在。      吉祥纹是悲剧,琅琊榜也是悲剧,但是 我却觉得这才是最好的结局。梅长苏以林殊的身份来到这个世界再以林殊这个身份离开这个世界,李莲花以李相夷的身份艳绝江湖十余载最后以李莲花的身份继续活在这个世界,就算疯癫又如何,平凡自在才是他的追求。     《琅琊榜》和《吉祥纹莲花楼》是我看过最好的两本小说,不分先后。     “生当如李莲花 该放下的都放下   死当如梅长苏 该守护的都守护”

主角智商担当,配角弱智担当

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 看完这小说,就上面这句话记得最清楚,毕竟全书都是从这出发,由此而结,同时一大缺点也是这。 主角林殊,赤焰少帅,天赋异禀,聪明绝顶,十三岁即上战场,奇兵绝谋,率赤羽营,战无不胜,立不败威名。并且读书万卷,受教于太傅,是其得意门生。十七岁时,遭人陷害,七万赤焰军埋骨梅岭,身受火寒之毒,挫骨削皮,不仅面目全非,而且武功全失,身体病弱。为了报仇洗冤,化名梅长苏(梅岭藏殊),建立江左盟,打下基础,吸收人才,派人进京收集情报,为日后的权谋之争做好准备。靠,履历逆天啊。我发现主角吸走了书中人物的智商,主角这边的情况还好点,还有一个言豫津(他老爹还真是喜欢宸妃,儿子名字与祁王名字景禹反着读的音相近)剩点,可他又没有参与权谋之争,忽略;太子和誉王这边人的智商真是被吸光了,全场被吊打,还是花式吊打,不得不感叹一句,你们的谋士吃干饭的吧。难以避免的人物脸谱化,主角这边的人物基本都是正义,干得事都是人干的事,太子誉王那边的人基本都是小人,干得都不是人干的事。另外 书,上下三册,几十万字,很长,由于是网络连载,有一个网络小说的通病,不少情节流水账似的,看得我只想快进,看似环环相扣的情节,不少是不经推敲的。 虽然吐了以上的槽,但这书还是不错,毕竟让我花了两三天的时间看完了,没有中途扔掉。刚开篇,主角与萧景睿的互动简直是基情满满啊~~~飞流的少言让我一直觉得很逗,而且书中不少细节很不错,例如《翔地集》中批注避讳母亲的小名,导致让静妃猜出主角身份;靖王通过主角吃零食时避开榛子而最终确定他的身份(书中靖王明明发现了许多疑点,直到得知主角父亲年少时走江湖时的化名才得知身份); 这几天也在追同名电视剧,改编得很不错。胡歌把梅长苏演绎得很不错;吴磊演的飞流很萌;刘涛把霓凰郡主的英气演出来了;陈龙的蒙挚跟我想象中的差不多,当他把书中段要挖地道私会靖王的台词说出来,笑喷;至于高鑫演的太子,让我只想问一句:尓豪你这些年怎么了?怎么长残成这样了啊?!!!另外配角的演技也是令人眼前一亮啊!!!

风,从未停歇

两遍一口气读完一遍,又细细品读一番,故事的留白,实在让人回味无穷。此刻,于小区面包房,看着面包师笑呵呵地做面包,佳思忽来,面包亦可下酒。二十年后江畔渔火,竹林深处,残碑小筑,纸钱晚风送,琴声悠悠,教人忘忧,时无英雄,星斗青光透。这已不是墓碑,因为这里根本就没有墓。然而它又的确是墓碑,即使它已残缺无比。世间本就有许多事,虽然矛盾,却又自然。男子凝视残碑上的“梅”字许久,一声叹息,代替了千言万语,身旁女子一直关注男子的神情,也是一声叹息,“该走了”。也许,责任的另一个名字就是矛盾,也许,某类人眼中,面对矛盾却是义不容辞。本打算续写来着,想讲述后人的故事,虽然说人物不同,情节更是不同,但我相信,它们背后的意义,也许,也不一定相同。正如所敬佩的古龙,作品很多,人物更多,情节更是丰富,但却拥有共同的主题“爱与宽容、友情、正义与勇气”。读海晏的故事,总会与古龙的故事作对比,都是好故事,都是值得一再回味的故事。古龙的故事,也许和他的人生、和他朋友们的人生、和他对人生的独特看法,有莫大的关联。海晏的故事,很美,很梦幻,也许,现实中很难坚守的情义,在这个梦中,可以完完全全地绽放。曾经概括金庸小说为“金庸和他的白日梦”,古龙小说为“古龙和他的朋友们”,如今概括海晏的琅琊榜为“情节”。“情节”,一语双关,亦情结。情节自不必多说,海晏不愧是讲故事高手,或者说编故事高手。跌宕起伏的情节,简直看得我欲罢不能,尤其是扳倒谢玉。再说“情结”,景睿的“情结”是“苏兄,我那么喜欢你,你怎么就不回应我呢”,豫津的“情结”是“景睿,我那么喜欢你,你怎么就移情别恋呢”,言侯的“情结”是“祁王,我那么喜欢你妈,你怎么就不是我儿子呢”,祁王的“情结”是“父皇,怎么就你不喜欢我呢”,皇上的“情结”是“儿子,我讨厌你,因为大家都喜欢你而不再喜欢我了”,苏哲的“情结”是“景琰,你就是讨厌我,我也喜欢你”,景琰的“情结”是“自从小殊走后,我再也不可能喜欢别人了”,蒙挚的“情结”是“小殊,其实我也喜欢你,只不过我藏得比较深”,飞流的“情结”是“你们都走开,哥哥是属于我的”。玩笑,玩笑。祁王旧案是整个故事的“情结”,也是梅郎和靖王的“情结”。只不过,靖王倒是认死理,不识林郎是林郎。其实,在我眼中,少帅林郎也好,江左梅郎也罢,没有区别。他,还是他,只不过身子弱了点,“情结”深种而已。曾经以为,运筹帷幄与决胜千里不太可能集于一人之身。如今,却是大开眼界,一切的一切,不过是达到目的的方法不同而已,不变的是那颗赤子之心。谁能集沉潜之识、卓越之见、慷慨之节、笃实之心、文学之雅于一身?惟江左梅郎!情结或许,只属于那些执著又喜欢念旧的人们。再谈谈我想续写的故事,其实,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究竟要写什么故事。正如风一样,也许,他有源头,但他也不知道,究竟走向何方,他只是,执著地走下去。也许我的故事背后的意义,会是“矛盾”,一种抉择,现实生活中没有面对的、不愿面对的问题,在这里,我想给出答案。也许,答案不会唯一,但,希望总会有一个是你认同的。再进一步,在这重重“矛盾”的背后,我希望彰显出人生的意义,与此,也会有不同的答案。与其说是写故事,不如说是回答自己设下的问题。然而,却没有标准答案。但凡是答案,都算是标准答案,所以标不标准不必纠结。如果要写出来,估计我也不用工作了,我更不想虎头蛇尾。这也是一种“矛盾”,那,就让时间给出答案吧。像风一样的生命,我们看得见他的开始,也似乎能预料到他的结束,可是,他的结束,真的是结束了么?花开花落,悲欢离合,如风,从未停歇。

麒麟之才

梅长苏是注定被牵扯其中的当局者,也是始终保持着一颗清晰头脑的旁观者,宫廷内外,所有人的心思他都能一眼看穿,虽然作为一个清高之人,并不齿于玩弄权术,但他为了一个不能说的秘密不得不让自己深陷这个波谲云诡之处。京城并不是他首次涉足的地方,他的归来肩负着无数的冤魂和血泪,从此踏上了一条复仇之路,掀起一场步步为营的残酷暗战。昔日的故人、往日的回忆、巨大的冤仇交织在一起,他于重重迷雾中拨云见日。然而正当黎明即将到来之际,殊不知新的危机就在眼前,面对往日熟悉的战场,一股昔日豪情涌上他的心头,两年的翻云覆雨,虽已换了江山,但唯一不变的是一颗赤子之心,永生不死。一卷风云琅琊榜,囊尽天下奇英才。他远在江湖,却能名动帝辇,只因神秘莫测而又言出必准的琅琊阁,突然断言他是“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

琅琊榜上,再无梅郎

曲尽人终散,从此,琅琊榜上,再无江左梅郎。彼时, 他银枪长袍,鲜衣怒马,是这金陵城中最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他白衣素雅,病体支离,是这金陵城内最高深莫测的谋士。十三年前,梅岭的那场大火,葬送了赤焰七万忠魂。从此,在鬼门关里逃过一劫的林殊成了梅长苏,碎了旧骨,拼却余年,翻云覆雨,机关算尽,终让累累沉冤得以昭雪。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谁都知道,他早已年寿难永。多少人为他战死沙场扼腕叹息,我却觉得那才是他最好的结局。做了十三年的梅长苏,却仍然选择以林殊的方式赴死。这铮铮铁骨,何等慷慨。纵十年饮冰,终难凉热血。即便是为家仇旧恨隐忍多年,步步为营,也未曾磨灭他那颗赤子之心。他重披甲胄,策马徐行的那个瞬间,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金陵城里最明亮的少年。我想,年少时的景琰是幸福的,有娴静温婉的母妃,和德才兼备的长兄,有挥斥方遒的好友。虽然并不得宠,好在他也毫不在意。直到十三年前,他出使东海归来,一切都变了模样。临行前曾叮嘱要他带珍珠的挚友葬身梅岭,尸骨无存,身上还被扣着逆犯的无名。一向被他视为榜样,敬仰万分的兄长,已喝下父皇钦赐的毒酒,一身傲骨,含冤逝去。就连小时候时常玩耍的赤焰帅府也成了禁地。他亲眼看着为兄长喊冤叫屈的朝臣们被贬黜,看着祁王府的济济英才日渐凋零,看着朝堂上下玩弄权术,揣测圣心。只有他,还在坚持。那时候的景琰真是孤独极了。在梅长苏出现之前,他从未想过那高高在上的王座,他也不敢想。就像初见面时他说的那样,三十一岁还是郡王,母妃在宫里只是嫔位,没有丝毫显贵外戚,六部三省更是毫无人脉。而他去争这王座的唯一原因,只是为洗刷兄长和好友身上的污名。他浩然正气,厌恶权谋,所以在和长苏接触的初期,心里对这位病弱又神秘的江左盟主是排斥的。一次次的密室会谈,一步步的推心置腹,他开始信任这位麒麟才子,也从内心接纳了这位朋友。他隐约觉得那是小殊,却又不愿接纳长苏和记忆中的小殊身上那么多的不同。从沙场到庙堂,他越来越得宠,可七珠加身也未能换回往昔的快乐时光。谢玉身死,夏江入狱,当年的真相也一点点明晰。他独自承受着残酷的现实,却又不得不打起精神为了最后的战役,何等孤寂。终于知道那真的是小殊,往日的情景一件件浮上心头,他欣喜又懊恼,悲恸又珍惜。好不容易一切尘埃落定,边境又突然同时告急。他还没来得及体会和小殊重聚的喜悦,就又要再一次目送他最好的朋友出征。他当然想劝他,却又深知劝不住他。三月之后,北境平息,景琰亲手揭下盖在林殊牌位上那块红布的画面,化成了一曲最悲壮的挽歌。他经历了失去 ,复得,再永远地失去,这种心情,又有谁来慰藉?他的确算不上最优秀的皇子,但我相信,他会是开创清明盛世的明君,为天下苍生,也为天上的他们。她是南境十万将士的统帅,她是天下威名赫赫的将军。可她在林殊哥哥面前,却永远只是他的小霓凰。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她和他一起长大,一纸婚约。若非十三年前那场变故,她也许早已嫁入林家,又何来那场比武择婿。刚过及笄的少女,才失去未婚夫,又失了父亲,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支撑整个王府,统领十万精兵,抵御周遭强敌,护我大梁河山。十三年来,无人倾诉,也无人相扶,何其艰辛。长苏归来的一瞬,就注定了他和霓凰的结局。她一路助他,也许早就和情爱无关。在霓凰心里,林殊哥哥还是林殊哥哥,不管过去多少年,不管世事如何变迁,纵然有一天各寻各的爱情,各结各的佳侣,纵然将来儿女成行,鬓白齿松,林殊哥哥也依然是她的林殊哥哥。“吾妹霓凰,见字如面。”这几个字真是残忍,让我不禁想起书里,她和聂铎镇守北境,多少有些宽慰。小豫津啊,你是我最喜欢的少年。性情疏阔,潇洒坦荡,自是一番风流。我在想,若是没有这些阴谋、权利,争斗和流血,是否所有的世家子弟都能你这般,这才发现,你这珍贵的性子和玲珑的真心是与生俱来,强求不得。其实你知道的,这金陵城中的风起云涌,这朝野庙堂的明枪暗箭,身为言家的后人,你比谁都直觉敏锐。世人学不来你父亲的仙风道骨,更学不来你云淡风轻后的明心如镜。身处这风云诡谲的漩涡之中,功名利禄皆是浮云,你只想回护这三两好友,家中至亲。英雄不问出处,相交全凭真心。那么喜欢你,大概正是因为你是黑云压城时的些许光亮,是万千污浊里的一丝澄澈,也许十三年前,那个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小殊便是你今日这般模样吧。小豫津啊,你活成了大家最想成为的样子。 琅琊榜眼,两姓之子,荣宠加身,温润如玉。原本该是这金陵城里最幸福的少年,可命运待景睿,却又这般苛刻。生日宴上,亲朋满座,尽是欢愉,却是山雨欲来前的最后安宁。一夕之间,物是人非,曾经的光风霁月,全都回不去了。我曾经想,若是景睿黑化,这故事会走向怎样的结局。他其实有太多的理由可以怨,也可以恨,却用最柔软也最坚韧的真心接纳了这血淋淋的真相。所谓君子坦荡荡,大抵说的就是景睿吧。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言侯是全书里最大的情痴。忆旧岁,他也曾鲜衣怒马,手持王杖,凭口舌之利,力挽狂澜于危殆之下,赤诚忠勇,风华绝代,也曾和好友游历江湖,书生意气,满腔热血。可惜,最是无情帝王家,昔日的好友成了帝王,夺了自己心中所爱,屠了自己旧日好友。那一刻,少时的言阙也跟着他们死去了吧。十三年来,原以为他只是看破,所以对这红尘诸事,皆不挂怀。谁又想到,他竟要以这样玉石俱焚的方式还天下一片清明,何其壮烈。但我仍然感谢长苏,阻止了他,保得言府一方平静。 静妃娘娘是全书里最聪明睿智的角色,可最让我感念的是,是她对林帅从未言说的情意。也许,在林帅救下她的瞬间,这情意就此根植,却也成为她心底的秘密,从未和任何人提及。她在宫里种着满片的石楠,她那样容易地识破了小殊的身份,她捧着小殊的脸潸然泪下。“小殊,你曾经长得那么像你的父亲。”这是全书里最最深情的语句。 最后,我还想说说景禹。那个一开始就不存于世的景禹,却又在那么多人的记忆里一点一点鲜活的景禹。我不知道,当年的皇长子究竟是何等优秀,竟让多年后已入主东宫的靖王也难望项背。可又在众人的点滴记忆里被这位贤王深深折服。遥想当年,天下英才齐聚祁王府,愿追随这位德才兼备的皇子激浊扬清,整肃朝纲,共同开启清明盛世。 只可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景禹的夙愿还未实现,就死在了父亲的猜忌之下。犹记得,身处天牢里仍然挺拔屹立的身姿和倔强倨傲的表情。我想,那时的景禹是以何等绝望的语气说出了“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的话语。先是君臣,后才是父子。皇帝的这杯毒酒埋葬了一代贤王,更埋葬了他为君主的最后一丝人性。有人说,景禹是所有人的白月光。如今,这朝野清明,盛世光景,终如你所愿。

谁共我,醉明月

这个故事像一首破阵乐,故事里的人物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七万赤焰兄弟的双手托起他们的信念,越过权谋越过猜忌,越过宫闱之争越过狂风骤雨,甚至越过死神的枷锁。宫羽的纤指越拨越急,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只为了却你的天下事,纵韶华轻换,纵等不到百头,纵多少英雄只废丘,亦不忘你闪动的双眸,我已无憾无悔千断人肠,万断人肠。一首破阵子,了了千年思念千年情……

琅琊榜

林殊,或者说书中常用的名字梅长苏,出身高贵,聪明绝顶,文武双全,一场阴谋,军中少帅从地狱归来变身病弱书生。虽然不能纵马上疆场,但是可以谈笑入朝堂。利用皇帝的疑心,利用皇子们的野心,精密布局,报仇雪恨。然后,一切尘埃落地之时,林殊却选择服用猛药燃烧生命,重返战场,英雄谢幕也只给我们看了远去的背影。      文笔上,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词,其实网文中引用古诗词很多时候会被读者抛弃,然而本文中的古诗词却和故事融为一体,让人感觉这些古诗词是人物不可或缺的部分。——转自当当评论

一卷风云琅琊榜

春节期间看了这部《琅琊榜》小说,意犹未尽,连电视剧也一并看了。我认为,这是难得的精品小说,不是玛丽苏,不是宫斗,甚至没有什么爱情的描写,却获得了小说和电视剧双重的极高评价。故事设置合理,情节安排紧凑不拖沓,事件安排一波接着一波,人物性格鲜明,无论正派和反派,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让人不舍得和卷,非要看完才觉得过瘾,而且,还喜欢读第二遍,第三遍,体会每个小细节的设置,联想后面的情节,才对的上前面细微的伏笔。电视剧拍的也堪称精品,几乎完全忠于原著,甚至于每句话,都和原著一样,演员的选取很成功,主角姑且不论,惹得一票小女孩迷电视剧中的梅长苏,迷靖王,迷蔺晨,我反而觉得,一些配角的选取和演绎也非常精彩,浑身是戏,比如蔺晨,纪王,飞流,言侯,誉王,大反派夏江和谢玉,感觉都和小说中的人物相对应,看着电视剧,回想小说,觉得梅长苏就应该是这样的,郡主就是这样的,靖王也是这样的,皇帝也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特别是剧中考究的细节,特别是对礼仪的把握,让人分外觉得用心,不是有人说,一些历史局,明明说的是历史,却找不到历史的痕迹,胡编乱造,而《琅琊榜》,明明是编的故事,架空的时代,却让人找到了礼仪之邦古老的文明和文化,孰高孰低?很喜欢这个故事,至于书中各个人物的评价,情节的分析,甚至每个人的感情世界,很多人都写过了,写的也都特别好,闲暇的时候我也会看看,我自己就不写了。评价,五星,非常值得欣赏的故事。

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

被朋友安利去看了电视剧。知道是小说改编自然少不了把小说看了。看完觉得是本值得讨论的小说。想到哪写哪吧。选择力荐是因为这类的小说很少见。至少对我来说很少见。历史小说很多。架空的不架空的。穿越的不穿越的。但是不以男女爱情为主题的少之又少。专门写男版宫斗的印象里好像没有了。权谋比爱情难写的多。稍不注意就要被找出漏洞。写的太严肃又没人愿意看。所以我觉得这本书难得。倒也不是说这本书就完美。先说说情节吧。背景设定。十三年前blablablabla。全篇读下来。包括十三年前祁王想要推行的政策。他的处事方法。我想。就算没有梅岭事件发生。他早晚也是要被皇帝搞下去的。不被皇帝搞下去。他做了皇帝也以一样是要失败的。自古以来。刚正不阿的英雄大多悲剧结局。他们的性格决定他们最终注定要以性命来坚守自己的信念。我们赞扬歌颂永远忘不了他们。因为我们做不到他们的宁折不屈,也是因为人们总是愿意歌颂悲剧结局的人物。如果现实中真的与这样的人相处。说不定也是受不了的。好就好在作者没有写那么多细节。而今人们还能唏嘘当日大好时光。看完电视剧再看小说自然是要进行比较的。很多中间情节。小说里没写。但是电视剧里演出来了。小说里很多地方会直接写呈现的结果。不过以小说里塑造的梅长苏性格及行事风格。我们也是大致可以猜出来。不点破。反而给了我们想像的空间。当然了电视剧要注重视觉效果要另一种表达方式也无可厚非。只是小说这种跳跃性写法有种简洁易懂的感觉。我觉得可以类比白夜行的书以及银魂的漫画。都是选择性跳跃让读者可以猜测的写法。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关于情节。最后。只想问一句。结局是怎么了。。。截稿日来不及了么。。。关于文笔。个人觉得是个减分点。有朋友说文笔不重要主要是看情节。文笔之于小说就如服饰之于电影。虽然是辅助作用。但是不可或缺。只有情节没有文笔。跟看大纲有什么区别。我对文笔没什么系统的研究。也不太懂什么算好什么算不好。只是以个人感官来说。尤其全书开头的时候。觉得这种现代文风来写架空历史。与背景有些不符。不过后来看到很多对白中对于人物表情和动作的描写。觉得还是很能吸引人的。看到后来觉得对这种风格已经习惯了倒也觉得很好看了。大概只是开始不适应吧。总结。好小说。好看。但是我应该不会再看第二遍了。第一次发表书评。貌似写的乱七八糟的。均为个人感官。不作其他参考。以上。

剪影

林殊是回忆里的人,一个是少年模样,洒脱不羁、意气风发。梅长苏是存在于每个人身边的人,成熟稳重,步步为营,满腹谋算。林殊轻描淡写,梅长苏着墨甚重,脑海里浮现的却是林殊的影子,梅长苏只是林殊的延续,从来都只是林殊一人而已。

昔日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

【梅长苏】他本是赤焰少帅,雪夜薄甲、逐敌千里,是个从不识寒冬雪意为何物的小火人。然而,一桩冤案,葬送了一代贤王、一代名帅和七万赤子忠魂,还有那曾经银袍长枪、骄傲张扬的少年将军。自此后,大梁再无林殊,只有那低眉浅笑、年寿难永的阴沉谋士。弱不禁风、拥裘围炉,那蝉联琅琊榜榜首、名满江湖的江左盟主梅长苏,一入京城,便成为太子与誉王争相招揽的对象。而他,选择了战功累累却不被朝野重视的靖王。“他天性不善权谋,这又有何妨,不是还有我吗?那些阴暗的,沾满血腥的事我来做好了,为了让恶贯满盈的人倒下,即使让我去朝无辜者的心上扎刀也没有关系。”“如果要坠入地狱,成为心中充满毒汁的魔鬼,那么我一个人就可以了,景琰的那份赤子之心一定要保住。”在梅长苏与大统领蒙挚的眼中,靖王萧景琰是个不擅权谋、不懂机变、过于看重情意之人,但因他心志坚毅、眼力敏察、行事清明公允,纵是艰难,梅长苏依旧坚持扶他上位。七万忠魂的冤屈,唯有这位昔日好友,方能为之雪冤,方会为之雪冤。当卫峥被捕,明知为谋大局不能救他,靖王却执意要救。“我若是依从先生之意,割舍掉心中所有的道义人情,一心只图夺得大位,那我夺权的初衷又是什么?”“等我死后见了林殊,如果他问我为什么不救他的副将,难道我能回答他说不值得吗?”在听见萧景琰如是说时,梅长苏想来是心有慰藉的吧。身负巨大冤案与血海深仇,他以麒麟才子之名搅入京城的一潭浑水之中,所为的不就是有一日能够平反昭雪,让万千赤子忠魂可以含慰于九泉之下,让幸存的赤焰旧人可以光明正大地活在大梁的地界上。他不算一个合格的谋士,在营救卫峥一事上,他从未犹疑过,对于萧景琰来说,亦如是。在没有上策可选之时,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下策,那一场惊险的强抢,以及事后的以身涉险,倘若一步踏错,便是步步皆错,再无翻身的机会。但他们,终究是成功了的。一如那个武功高绝却智力有损的少年飞流所言,“不失败,就可以!”。救出卫峥,扳倒夏江,那曾是赤焰冤案源头的悬镜司,一夕之间被查封。风暴迭起,残酷的交锋之下,他们终究是胜了一筹的。而后被逼入绝境的誉王举兵谋反,靖王日夜不眠搬来援军,最终平叛成功,获得梁帝恩宠,登上太子宝座。在得知梅长苏其实便是他日夜期望能活在这世间的林殊时,他曾失控地自东宫奔往苏宅,却最终与蒙挚一同原路返回。那一瞬剖心的伤痛,谁又能真正地感同身受呢?“那是小殊啊!你我都知道小殊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以前甚至觉得,就算把他整个人打碎了重新装起来,他也永远是那个神采飞扬的林殊……”但,身中火寒之毒,削骨易容之后,一身病体的他再不是昔日的林殊了,哪怕赤焰军昭雪,他仍旧只是梅长苏而已。只不过,两年翻云覆雨,他终究不属于那些阴谋斗争,最终选择以林殊的方式结束。“当了整整十三年的梅长苏,却能在最后选择林殊的结局,这于我而言,难道不是幸事?”“林殊虽死,属于林殊的责任不能死。但有一丝林氏风骨存世,便不容大梁北境有失,不容江山残破,百姓流离。”束甲出征,守卫疆土,埋骨北境。此后,再无林殊,也再无——梅长苏。【萧景睿】他最是幸运,拥有两对父母,双重疼爱;他最是不幸,无法选择出身,却最终为身份所累。这个在琅琊榜公子榜上排名第二、文武双全的温润公子,始终怀着一份赤城之心与梅长苏相交,即便心中明了,那个低眉浅笑的麒麟才子并非如他待他一般诚挚。在知晓梅长苏与父亲谢玉立场相悖时,那一夜惊心的刺杀,一寸寸搅紧他的心脏。“日后,我们还可以来往?”他问出这话时,心底是满满的不自信与不可置信。那一瞬,他又是如何艳羡好友言豫津的先见之明。只是,他总归是那样的一个人,不会过多地思考对错得失,一切随心而为,又何尝不是一种令人嫉羡的潇洒。然而,当二十五岁生辰来临之际,那个血色之夜出现在他的眼前时,世界的一角轰然倾塌。父不父,子不子,曾以为亲如一家的卓谢两家,却隔着杀子之仇。“你是一个好朋友,可是这件事哥哥必须自己熬过去,我们只能在旁边看着,不让他倒下就行了。”在以那样残忍的方式揭开身世之后,这位温润公子再不复昔日的洒脱。然而,当梅长苏问他为何不恨他时,他却说这一切的过往并非梅长苏造成的,真正让他难过的是真相本身,而不是揭开真相的那只手。“我之所以诚心待你,是因为我想要这么做。如果能够争取到同样的诚心,我当然高兴,如果不能,也没什么好后悔的。”然而,他纵是不悔,却也明白,他们之间,再无法做朋友了。当他再一次回到大梁京城时,却是面对比他的身世还要惨烈数倍的真相。“母亲……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我只知道……面对这样的真相,我不能什么都不做……”虽知母亲心中的担忧,他却无论如何也迈不过良心的坎,无法让自己当做从不知情。他便是那样耿直的人,与母亲金殿首告,势要重审赤焰冤案,纵使这一切,与他自身并无多少关系。【霓凰郡主】她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奇才统帅,以一介女流之身,执掌南境十万边防铁骑。在父亲云南王穆深战死之时,临危受命,全军缟素迎敌,血战青冥关。自此后,她代幼弟镇守南方,幼弟一日不能承担云南王重责,她便一日不嫁。即使是这样惊才绝艳的女帅,亦是有着属于她自己的柔软与脆弱。不擅水战的她,在面对敌军的攻势之下心忧难安,幸得一名水军奇才聂铎助她退敌,替她操练水军,却不领受一分功劳。却不曾想,聂铎乃是赤焰旧人,是她“已逝”的未婚夫林殊的下属。抛开所谓的婚约,对于霓凰郡主而言,林殊哥哥始终是林殊哥哥,不论过去多少年,纵然各自寻了伴侣,儿女成行,这一点始终都不会变。但也因为这桩婚约,她与聂铎走得十分艰辛。萧景琰的性子太过执拗,若非最后梅长苏留下的那封信,他大约是至死也不会答应霓凰郡主与聂铎结成连理的吧。【夏冬】她是女悬镜史,是悬镜司首尊夏江的爱徒,是赤焰军前锋大将聂锋的妻子。“她是个奇女子,早该嫁了。十年前我到她营中助阵时就跟她说过,只要她嫁了人,我便认她是个好朋友。”因聂锋之死与赤焰军脱不开干系,面对身为林殊未婚妻的霓凰郡主,她纵使与她结成了深厚情意,也依然不肯承认她朋友的身份,虽然她定会是第一个回护她的人。然而,当她知晓赤焰案另有冤情之时,她该是怎样的难过与怨恨。她一生敬重的师父夏江,竟是导致她夫君战死的罪魁祸首。她追杀谢玉,配合靖王与梅长苏,终究是将那视她为一粒棋子的师父夏江绳之以法。或许是上天怜悯于她,在经历了如此的利用与欺瞒之后,她的“亡夫”聂锋历经千辛万苦活了下来。虽身中火寒之毒,所幸毒性不似梅长苏那般深,在蒙古大夫蔺晨的医治下,勉强能与夏冬长相厮守。对于彼此情意深浓的二人而言,莫不是万幸。用近一月的时间看完了《琅琊榜》,难得一个并非以爱情为主线的故事,热血男儿间的情义千秋,又不似一般玄幻之作,读完仿佛听罢一曲慷慨悲歌,心中久不能平静。“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琅琊榜(转)

这部书已经读完一月有余,今日才渐渐平复了心情写一点儿读后感聊以慰藉读过此书的难忘之情。很久没有看这么好的作品了,看书的那几天每天都是激动的、紧张的、期待的。直到随着林殊催马而去的背影消失,书页也随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而合上了。满眼都是澎湃的文字,感受到不属于自己生活的那份激情和希望。我们这个多少前人渴求的和平时代里缺少了书中的那份洒脱和希冀,这部小说透过文字留给读者的不仅仅是一个架空的故事,还有那份难能可贵的心情~

没错我就是那个冲着电视剧来看书的,求不打脸

咬牙花钱买了一套,然后上自习课还一直都在偷偷看,真的,这本书很吸引人,不是来源于文笔,而是来源于涉面宏大的剧情。讲坏的一面,说实在讲,我先看完电视剧,再看这本书,的确影响我的代入感,并且我不避讳地谈,失望真的有很多,因为它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作者文笔一般,这是我现在一个正常高中生立场来讲,所谓一般,也不能说作者写不了景写不了诗,相反,作者这些都写的很棒,但是作者海宴语言驾驭能力不强,人物对话现代味儿十足,看不出来是古权谋小说,这点真的很影响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好感来源于剧情,恶感则来源于人物语言。对于经典一说,在我看完上节前四话就一直心存质疑,我不怕被骂,讲真(因为我经常吐槽都被同学骂习惯了)《琅琊榜》距经典还有距离,不能被称作经典,至少在我心中不是。而且,我也不怕被原著粉骂,书版不如电视剧好看。这一点我是很认真客观的,我也思考过为什么书版不如电视剧,后来发现这是必然结果,书中剧情环环相扣,基本上没有漏洞(可能有,但我没看出来),但因为纯文字叙述表达力毕竟没有画面直接,书中很多部分都是略略几笔带过,而电视剧又恰恰增添了很多细节,更精彩了几分。为什么?这好比两棵大树,增添的细节就好比从分支上又新长的分叉,你们想,到底是分叉少的叶子多,还是分叉多的叶子多?答案不言而喻。这一点书版没能比得上电视剧绝对输得值,因为毕竟先后摆在那里,而且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而且书没有被毁,真的,我认为对原著粉对作者也是一种骄傲吧。

八声甘州

过金陵王气舞鱼龙,犹似少年游。正都门侧帽,吟鞭试马,赤焰兜鍪。梦醒几番梅岭,莽莽立寒秋。花落乌衣瘦,且试貂裘。 听笛琅琊阁外,忘天涯烟水,风入行舟。纵盟鸥归去,心事暗香浮。道平生、封狼居胥,任青衫磊落遍西州。知何日,一身清露,江左登楼。

此身仍在,此血仍殷,赤焰军魂,情义千秋

2015.09.19 — 2015.10.15,终于在今晚,看完了大结局,作为原著党,心中翻腾的复杂感情无法言表。我是一个看文很挑剔的人,喜欢的作品有很多,《琅琊榜》并非其中文笔最佳情节最跌宕的一部,却是烙印心底最深的一部,此中情义,胜过所有男女情爱,权力争夺。初读时可说是手不释卷,不停地安利给身边的各路小伙伴,之后又反复重读过四五遍,台词几乎可以背下来,每次还都会虐成渣,哭成狗。最初知道《琅琊榜》要拍成电视剧时我是抗拒并且担心的,看过了太多的小说翻拍电视剧,被删改演绎得面目全非,五毛特效和奇装异服满屏皆是,想想都觉得难以接受。我的小殊,我的霓凰,我的靖王,我不能容忍他们被亵渎,七万赤焰军魂的冤屈,艰难的雪冤之路,我不能容忍他们变了味道,搬上屏幕后被观众指指点点地嘲笑,这不可以。然而,山影真的做到了,一路追着拍摄进度过来,在看过长片花便知道,这次,应该不会失望。掰着手指头算着首播日期,终于盼来了9月19号,一早就激动开始倒计时,男朋友惊讶地说,你至于么……看过第一二集,心算是彻底放下了,每日只剩下了满满的期待再无犹疑。感谢山影的良心制作,感谢演员们走心的演绎,几乎完美地还原了一个赤子之心的故事。个人认为,大结局中增添的梅长苏单独面见老皇上的段落非常画龙点睛,可谓结尾之前最后一个高潮,而且人物性格始终鲜明,比如重权的老皇帝,一夕之间发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间早已大权旁落,一步步被人设计着丧失了所有权力,怎么都无法立刻接受自己被人逼宫的现实,更无法也不愿面对当年的冤案是由自己一手造成,也不相信林殊处心积虑谋划至此只是想翻案而已,大概在他的观念中,他们应该要他承认错误,平反冤情,然后借此羞辱他,折磨他,报复他,夺走他的权力,再让他死…“父不知子,子不知父”……临了,他可能都无法明白他们所求为何,但是林殊的话却难免让他在逃避和纠结中想起了一丝过往,想起那些故人曾经也是他的骨肉至亲,谁都不愿背负不仁不义之名,纵然不悔当初,但那些亲手抹杀的曾经还是会回到眼前,故人还是会入梦,如此种种,还是压得他难以站立,无力跪倒,“林燮辅佐朕十年,你的母亲,晋阳,更是朕的亲妹妹,朕抱过你,带你骑过马,陪你放过风筝,你记得,记得吗?”可笑啊,可悲啊,可叹啊,记得如何,不记得,又如何,那些都是回不去的曾经,都是被他一手摧毁的曾经,梅岭一役,哪有半分情分可言……如今,这些话又能安慰的了谁呢?……这增加的一幕,势如千钧,锤在了林殊的心上,也锤在了观众的心上,点睛之笔,妙哉。而后翻案,昭雪,重设林氏宗祠,以林殊之身祭拜林家列祖列宗与赤焰英灵,没有一句台词,却沉重地让人喘不上气,我放佛感受到了林殊伏在灵前痛哭时心里的苦楚,十三年,以病弱之躯,运筹帷幄,昼夜不歇,终于,做到了,但是身边的人永远也回不来了,累了吧,想爹娘了吧,出事那年,他也只是个19岁的孩子而已,以为打过这一仗,就可以回家陪他的小霓凰玩耍,就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就能吃到太奶奶给的点心,就能见到发小带回来的大珍珠,就能去欺负言家和谢家的两个孩子……可是谁能料到,再醒来时却……再来说霓凰听到林殊与蔺晨的争执后的一幕,泪如泉涌,表情从责备到难过再到微笑,心理描写全都在那短短几秒中的表情变化中表现了出来:林殊哥哥你这个骗子,说好的十年呢,说好的不离开呢,可是你果然还是我的林殊哥哥,胸怀家国,我终于还是等到了,你变回我的林殊哥哥的这一天,虽不能在同一个战场上杀敌,但是你终于可以做回金陵城最明亮的那个少年了,你想做的,霓凰永远陪你。幸而有霓凰,有景琰,林殊之所求,皇上不知,但他们懂,林氏子孙,心系家国天下,纵然梁帝负我林家,我林家终不负大梁,病体虽弱,但铁骨铮铮,穿上戎装,跨上战马,林氏男儿终归是要回到那属于他的地方,大梁北境,不容有失……此等情义,日月可鉴。从单独面见皇上,到结尾,我的眼泪就一直没断过。电视剧的结局,已然是最大限度的忠于原著了,梅长苏的使命已经完成,来年的琅琊榜首,再无梅郎。而林殊的生死,就留给大家去想吧,只要心中有情,林殊就依然活在世上,赤焰的忠魂,就依然活在长林军的身上。为期一个月的追剧生活结束了,面对所有的好评,原著党心里是欣慰并且骄傲的,再次感谢所有演职人员打造出这部良心之作。老实说剧中演员虽然大多都认识,但并没有哪个是特别追捧的,但时至今日,真心想感谢每一位演员,你们近乎完美地还原了我心中的每一个人物,让他们有血有肉地活在我眼前,牵动我的喜悲。十年李逍遥,今日梅长苏,不得不说胡歌的演技和配音已经到达了一个巅峰,无可挑剔。超出预期的表演,令人惊喜,赞叹,最圆满的梅长苏,不外如是。如今的生活总是多有压抑,许多情义都被现实和功利压在了心里最底层,有人说从权谋和手段来看,誉王更适合做皇上,也有人说从古至今都是这些你争我夺功名利禄,哪有人这么傻。一千个读者,心中总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你是因为什么而看完了这部剧,无论你是否被剧中人物所感染带动,只要你曾有哪怕一秒钟被惊讶过,震撼过,《琅琊榜》就是成功的,在那一秒钟里,我相信你心中是有“公允”和“情义”几字的,如此,足矣。

海宴姐姐为何删改书目剧情?

现在这版的琅琊榜是有修改的,我没有把原著再读一遍不知后面有没有大的修改特别是林殊和霓凰,聂铎三人间的感情书上的处理是不是和电视剧一样,但我在电视剧未播出之间阅读此书时,海宴姐姐没有直接就描写梅长苏进京了,是有一段萧景睿情场失意被梅长苏救助收留,饮照殿红,以及拜寿等情节,此时回过头来看,第一章就是进京,后面也没有对此进行穿插说明,不知是何原因?

让人惊喜的书

带着一颗浅薄的心开始看的小说。看之前没想过它不是讲的主角逐步成长、收获朋友与爱情、最终实现大成就的故事,没想过它不是讲的男女主相识相爱、历经考验、情深似海的故事,所以,遇见了惊喜。假如只是受冤受害、变脸复仇不足以惊喜,假如只是宫廷计谋、朝野算计、皇位争夺不足以惊喜,而用相识却不知、不知却为之的友情写计谋,用家国、义、情的赤子之心写计谋,让人惊喜。就好像向往最清冽的甘泉,却发现它在最炙热的烈焰之中,喜悦,震撼。你平平淡淡的看了,看完后却酣畅淋漓。它似乎告诉你世间就是利益、谋划、赤裸裸又如何,投身最黑暗的深渊,用计谋搏斗,承认着责难,燃烧着病躯,心一直在,一直如那年般开朗明亮,转身即可为家国奉献生命。立意已胜。    它是让人安心的故事,情义就在那里,它未必说,不会倏忽即逝,计谋全是它的形式。它是倔强的童话,殚精竭虑是赤子之心,现实中算谋不一定都能成。我并未对纯真和阴谋的靖王人性挣扎感兴趣,只是被梅长苏其形阴谋诡计,其心简单真挚随时愿意牺牲的境界感动到。台词:那些黑暗的 就让我来背负。    可能流着这片土地的血,基督山伯爵复仇的故事会让我觉得精彩,加了赤子之心的琅琊榜,简直是经脉跳动般的燃点。    我觉得似乎能看见多年前作者海宴的傲娇,全是写爱情,我偏不着墨爱情,把女主写给个小角色;网络小说都是意淫和爽文,我偏要写预想不到的家国之义,嬉笑轻松中虐,平常情节中虐。当初书迷们把梅长苏与明星们对应,海宴不愿意no no no。作者多年未卖版权直到侯纸片看完小说、赶去与之沟通。如同胡歌决心不再演古装,却被粉丝强烈安利,发现了有相似经历的梅长苏。剧组称得上是良心的,确实尊重原著,从角色出发去选演员,并不是找得上哪个有名的就哪个上、不管剧本如何直接拼凑。所有组合在一起,让人万分期待,即使我觉得衣服不够好看、美工水平有点落后、某些角色演员不够合适。还加了爱情线,哈哈,导演们不想傲娇。    这是第一次对电视剧从定角色到开拍到杀青到定档到播出,一直关注和期待。当然根据自己被过分安利后的感受,我基本没向人安利过,因为我判断以我的状态,很可能过分安利。过程中主要感受了同样漫长等待粉丝们的搞笑。评论者们过一段时间变一个段子: 片花上所有的台词我都会背啦;片花我都能倒着演一遍了;片花上所有的弹幕我都会背啦;接起电话,“妈,我要开始参与夺嫡啦”,什么鬼;“什么时候播”“估计15年之后了”“哦,到时候我44了”“。。。”;某日清晨,照例又在刷片花,放到谢侯爷说“朝堂之上哪有正歧之分”,舍友大声道“胜者自然为正”!哈哈哈;当我还在刷片花,舍友已经背出了下一句。台词是如何被玩坏的: 到底是怎样残忍的事情能熟背一个片花上的所有台词,我们记得这应该是一整部剧啊!;这些焦躁的,充斥苦闷的日子就让我来等,这些口碑和收视率,山影承受不了,就让我来背负……;催播之际,哪有什么怜悯可言,催者自然为胜。等等。导致我觉得榜迷们是不是见面可以直接说台词验证身份。“马上要播了,有什么要注意的吗”“嗯,保持一颗平常心。”。。。    琅琊榜,播吧播吧

你的正义是否就是别人的邪恶?

看完电视剧后再来看书,也许是抱着对书有更多期待才来的,果然,这本书还是给了我很多超出电视剧之外的东西。电视剧给了人很多的视觉上的冲击,为此,观众会对一些逻辑性的东西不那么看重,但书不一样,很多细节需要恰到好处地交待清楚,否则,即便读者没有注意到,心中还是有一些疑惑,这些疑惑会影响读者内心对于这本书的评价。电视剧已经把书中的大骨拍得很透彻了,这里写一些自己对于书中故事的一些感受。这本书中所明示的正与邪,似乎非常明显,但是仔细想想是否真的是我们看到的那样?这本书感觉一切的由头都来源于滑族被灭国,滑族投诚又复叛,被赤焰军所灭,事后,在璇玑公主操作之下,林殊家门惨遭灭门。林殊为给被灭全族昭血,历经12年筹谋,终于成功恢复了林氏宗亲和祈王名誉;同样的灭族之恨,同样的才智,璇玑公主选择利用了皇帝的猜忌,让他亲手杀了自己患难兄弟、最爱的儿子、最爱的女人乐瑶,手段之狠。看似璇玑公主是站在邪恶的一面,但是如果站在滑族角度,这难道说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正义?人这种动物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总是认为我们能十分客观地评价所有的人和事,但是其实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党同伐异?也许我们会觉得,林殊与璇玑公主立场不同,选择的方式不同,足以看出这2个人是不同的,但是仔细想来,他们又怎么会是完全一样的立场,林殊为的是血亲,而除了血亲,璇玑公主面对的是国民,一个是回到自己国家处理自己的家事,一个是国亡在异国寻求慰藉,这是完全不同的立场和出发点。试想而知,又怎么能一概而论之?当然我并没有为璇玑公主辩解之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往往没这么极端的场景,因而我们可能也没有办法真正去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只是我们往往太容易被引导到一个自认为正确的一面去理解一个事情和一些人,这是我们固有的一种思维模式。一旦确定了这样的结论,我们心中会不知不觉开始力证自己的对的,就像我现在想做的事情一样,一念即成魔,想必就是这样的吧。回到故事中。面对林氏和祈王之冤,黎老前辈死去、乐瑶和晋阳均选择自尽、靖王选择坚持自己傲骨、婧妃选择默默静守、言侯选择蓄谋杀人...面对滑族的灭亡,玲珑公主选择自刎、璇玑公主选择复仇、般若选择继承师命、四姐选择退隐、宫羽选择苏哲...每个人都使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表明了自己的正义,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去过多评价。就连飞流这个智力有问题的孩子也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自己的正义。我想这个故事里,也许最惨的有可能是皇帝了,他机关算尽,却倒也耿直,因为从头至尾,他都是别人至关重要的一枚旗子罢了。书很不错,电视也很棒,我一向特别佩服能润无细无声地填补读者这些疑惑的作家,虽然本书的作者没有达到完美,但是我还是愿意给予肯定。

让人惊喜的书

带着一颗浅薄的心开始看的小说。看之前没想过它不是讲的主角逐步成长、收获朋友与爱情、最终实现大成就的故事,没想过它不是讲的男女主相识相爱、历经考验、情深似海的故事,所以,遇见了惊喜。假如只是受冤受害、变脸复仇不足以惊喜,假如只是宫廷计谋、朝野算计、皇位争夺不足以惊喜,而用相识却不知、不知却为之的友情写计谋,用家国、义、情的赤子之心写计谋,让人惊喜。就好像向往最清冽的甘泉,却发现它在最炙热的烈焰之中,喜悦,震撼。你平平淡淡的看了,看完后却酣畅淋漓。它似乎告诉你世间就是利益、谋划、赤裸裸又如何,投身最黑暗的深渊,用计谋搏斗,承认着责难,燃烧着病躯,心一直在,一直如那年般开朗明亮,转身即可为家国奉献生命。立意已胜。    它是让人安心的故事,情义就在那里,它未必说,不会倏忽即逝,计谋全是它的形式。它是倔强的童话,殚精竭虑是赤子之心,现实中算谋不一定都能成。我并未对纯真和阴谋的靖王人性挣扎感兴趣,只是被梅长苏其形阴谋诡计,其心简单真挚随时愿意牺牲的境界感动到。台词:那些黑暗的 就让我来背负。    可能流着这片土地的血,基督山伯爵复仇的故事会让我觉得精彩,加了赤子之心的琅琊榜,简直是经脉跳动般的燃点。    我觉得似乎能看见多年前作者海宴的傲娇,全是写爱情,我偏不着墨爱情,把女主写给个小角色;网络小说都是意淫和爽文,我偏要写预想不到的家国之义,嬉笑轻松中虐,平常情节中虐。当初书迷们把梅长苏与明星们对应,海宴不愿意no no no。作者多年未卖版权直到侯纸片看完小说、赶去与之沟通。如同胡歌决心不再演古装,却被粉丝强烈安利,发现了有相似经历的梅长苏。剧组称得上是良心的,确实尊重原著,从角色出发去选演员,并不是找得上哪个有名的就哪个上、不管剧本如何直接拼凑。所有组合在一起,让人万分期待,即使我觉得衣服不够好看、美工水平有点落后、某些角色演员不够合适。还加了爱情线,哈哈,导演们不想傲娇。    这是第一次对电视剧从定角色到开拍到杀青到定档到播出,一直关注和期待。当然根据自己被过分安利后的感受,我基本没向人安利过,因为我判断以我的状态,很可能过分安利。过程中主要感受了同样漫长等待粉丝们的搞笑。评论者们过一段时间变一个段子: 片花上所有的台词我都会背啦;片花我都能倒着演一遍了;片花上所有的弹幕我都会背啦;接起电话,“妈,我要开始参与夺嫡啦”,什么鬼;“什么时候播”“估计15年之后了”“哦,到时候我44了”“。。。”;某日清晨,照例又在刷片花,放到谢侯爷说“朝堂之上哪有正歧之分”,舍友大声道“胜者自然为正”!哈哈哈;当我还在刷片花,舍友已经背出了下一句。台词是如何被玩坏的: 到底是怎样残忍的事情能熟背一个片花上的所有台词,我们记得这应该是一整部剧啊!;这些焦躁的,充斥苦闷的日子就让我来等,这些口碑和收视率,山影承受不了,就让我来背负……;催播之际,哪有什么怜悯可言,催者自然为胜。等等。导致我觉得榜迷们是不是见面可以直接说台词验证身份。“马上要播了,有什么要注意的吗”“嗯,保持一颗平常心。”。。。    琅琊榜,播吧播吧

琅琊榜

第一次看琅琊榜这个故事还是在因为得知男神胡歌要拍由这本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于是,作为一名低调但是对胡老大死心塌地的胡椒,我只好去找了这套书来看。谁知道,这一看便一发不可收拾。因为作者的文学功底实在深厚、而且语言驾驭能力极强,所以这部97万字的作品上所表现出来的谋篇布局的能力很是非同一般。对男主人公的塑造非常成功,曾经的铁骨男儿,到后来的权谋智士,结局也让人既拍案称绝又扼腕叹息。他的对手,同样强大,只是由于他筹划已久,有心算无心,加上对人性的洞悉,使得每每都能借力打力,终于使局面按照他的设想一步步变化。的确是张良一般的高手。 此书值得一读再读,初读不妨只跟着情节走,再读时试着把经典的话语段落勾出,同时看男主人公是如何着手他的复仇计划和使十二年前的一桩沉冤铁案得以昭雪的。就这样,小说营造了一个尔虞我诈的世界,通过主人公梅长苏的视角书写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权谋之斗,那一系列心思缜密的局中之局环环相扣、跌宕起伏,令人啧啧称奇。宫廷内外,无数的谜团交织在刀光血影中,明枪暗箭中带出一段段离奇的故事,而“麒麟才子”梅长苏肩负着无数的冤魂和血泪,毅然行走于复仇之路,巧妙掀起了一场又一场步步为营的精彩暗战。那荡气回肠的真情大义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可谓“朝堂权谋巅峰之作”。 简直让人爱了又爱!卷风云琅琊榜,囊尽天下奇英才。 他远在江湖,却能名动帝辇,只因神秘莫测而又言出必准的琅琊阁, 第一版 第一版 突然断言他是“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 然而,身为太子与誉王竞相拉拢招揽的对象,他竟然出人意料地舍弃了这两个皇位争夺的热门人选,转而投向默默无闻、最不受皇帝宠爱的靖王。 这是想挑战自己的麒麟之才?还是其中内有隐情?那雪夜薄甲、逐敌千里的少年将军,和病骨支离、年寿难永的阴沉谋士,究竟哪一个是他最真实的一面? 宫廷内外,无数的谜团交织在刀光血影中,尔虞我诈中带出一段段离奇的故事。 太子、誉王与靖王,互相的势力此消彼长,精彩绝伦的权术争斗你来我往。大江南北、各路精英纷纷登场,有背负双重身份的贵公子,有统帅南境铁骑的美丽郡主,有手握禁军的国中第一高手,有身陷家仇国恨的烟花女子,有性格乖戾的影子高手,有默默隐忍的朝中要臣...... 权谋、仇恨、感情......互相交织,层层发展,逐渐撕开事实的真相。 然而,一切真相大白后,故事却又朝着不可思议的方向发展着……看完后我还是反复看了几遍,现在更是期待电视剧的播出了

琅琊榜(转)

一曲琅琊榜,前尘误梅郎。病身自何来?哀魂归原处。欣赏海晏于结尾处的留白,遗憾海晏于结尾处的留白。靖王,林殊于你是怎样的存在?很真诚的设问,很真诚的兄弟情义,却都埋葬在绝魂之谷,深深都不在了。值得留存。

琅琊榜

《琅琊榜》中几乎不涉及一分儿女私情,在网络小说铺天盖地的言情背景下,它真正做到了无关风月却依然胜景层出。完全描写男人之间的情谊、信任、欣赏和托付,那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情怀放在今天仍让人称羡不已。或许我们已经有很多年没听过这样的声音了,现代社会充斥着竞争与算计,没有人能够完全撇开价值利益去公正客观的欣赏别人,苦苦寻觅一辈子,也不过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于彷徨等待的日子里,孤单到老。

电视剧的编剧技高一筹

看完电视剧,重新找来小说看一看。非常神奇的是竟然看的下去,除了harry potter,如果先看了电视剧或电影,我几乎不能再去读原著。不过the game of thrones看的不错,准备找来原著锻炼一下自己我得说在网文中,文笔真心算不错,人物众多,虽然确实脸谱化,布局恢宏,尽管bug多多。我个人感觉作者还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设计人物,选择君主的理由还是非常热血的,也过于自怨自艾谋士的身份,不惜多次使用阴诡二字。可是从唯物史观出发,特别是看过《明朝那些事》后,很是赞同当年明月的观点,好人是当不了皇上的。所以祁王肯定会死,靖王也就在小说中能成为帝王。综合小说和电视剧,发现电视剧的编剧确实有所改进,在不改动原作故事情节和作者意旨的基础之上,删减了景宁,聂铎等于故事情节并无大助力的人物,一些情节上的bug也适当修复。或许是电视剧先入为主吧,霓凰和梅长苏还是有点感情戏更符合我心。但是电视剧和小说的结尾都很无趣,电视剧拖沓的不行,各种无聊的煽情戏码。小说也写的不够合情合理,最后热血的有点假惺惺。哎,说了一堆,终归还是喜欢所以心中遗憾,目前网络小说中在我心里可以排进前五了

《琅琊榜》——朝堂上下,真心依旧(有剧透~)

  对《琅琊榜》这部权谋小说产生兴趣,纯属偶然,在浏览网页时不知不觉点进了琅琊榜电视剧的21分钟预告片,其中,最牢牢抓住我的眼睛、契合我的胃口、并让我锁定将阅读这本小说的场景是当江左梅郎将一块块刻写着誉王、太子手下名字的牌子扔进火里毁掉时的显得那么轻松却阴沉的表情和语气,这当然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称职的演员和配音,但显然最离不开小说原著的到位刻画。于是,我决定阅读这本我原本认为会充满惊险刺激的权谋算计和令人后背生风的黑暗气氛的架空小说《琅琊榜》。  读毕此书,我的料想得到了部分证实,《琅琊榜》中确实布满伏笔、步步算计,但却没有让我常常感到宫内外明处暗处阴冷的气氛,作者反而着力渲染了充满正能量的赤子之心和深厚的兄弟情义。个人认为这部小说作者是希望在书中表现出很明显的正邪之分的,正面人物一类是梅长苏(林殊)、郡主霓凰这样善良而又十分聪明、有一定手段的,一类是靖王萧景琰、大统领蒙挚这样处事果断谨慎的,还有一类是祁王萧景禹、萧景睿这样完全不用手段、不改初心的……(1.总觉得名字都起得偏心,这些一看就是好人。2.这个分类只是按个人读书时对每个人性格的侧重点划分的,实际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界定)他们全身上下都洋溢着正能量,让人觉得美好。    先说说文中并未露面的祁王,当年被冤,饮毒酒而亡,描写的笔墨不多,但作者每每写到他,总是赋予他一代贤王的称号,因为与梁帝政见不同、说话又比较直接大胆,而被猜忌,他是靖王最好的兄长,被林殊仰慕,为百姓所喜爱,我也非常欣赏这样耿直的人。  其次,我非欣赏欢萧景睿这个人物,虽然身世复杂,兄弟和父亲都参与党争,他却能依旧保持善良的心,风轻云淡,置身事外,尽管最后因为父母的缘故,心灰意冷,却从未抛弃过自己的家人,对朋友(和他同样不理会朝野之事的)言豫津、梅长苏也可以说是诚心相交。  再说说靖王,书中多次描写靖王都突出了他武功高强但不善权谋,他在参与夺嫡后依旧保持初心。显然他是死脑筋的,他因为和父皇梁帝在赤炎军谋逆一案上观点相左又直接表达了出来,在朝堂上被压制了十年。但是不可否认他不笨,尽管被压制,却依旧做好分内之事,又依旧对父亲以礼相待,虽然不喜欢梅长苏的一部分计谋,却能够尽力配合,在明争暗斗中有所权衡,但不参与过多,也不做那些沾染鲜血的事,难免最后得到父亲的喜爱和栽培。而书中对他为祁王和最好的兄弟林殊蒙受不白之冤而打抱不平的态度确实花了很多笔墨,为的便是体现出他的重情重义,不惧权威,赤子之心。  蒙挚作为禁军统领,是一个完全了解梅长苏过去的蒙冤和未来的目标的人,显然是帮助梅长苏且偏向靖王的,他虽然是武将,不够圆滑,但的确处事严谨,事事小心,又尽心服务于朝廷,能成为梁帝十分信赖的人。  书中的霓凰郡主无疑是驰骋战场的巾帼英雄,与当年的林殊定亲,知道梅长苏真实身份后保持着当年的情谊(算得上是一份不离不弃的亲情),这个人物是有心眼的,她会考虑到大局,意志力非常坚定,可以说是一个细心的人。(很高兴这本书中对爱情的描写不是十分繁杂,不然难免落入俗套)。  读者梅长苏的争议比较大,我始终觉得梅长苏并没有为了让靖王登上皇位、替赤焰军翻案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他所做的一切,不管是为了故友还是为了百姓都是公正且正确的:太子没有德行、才能,他除掉了;誉王处心积虑,为了王位无所不用其极,他除掉了;谢玉、夏江等人,阴险狡诈,心狠手辣,他除掉了……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成功,他确实利用了一些人,使用了一些心机,但初衷完全没有错,结果也没有什么死伤,也算是至始至终都保持着赤子之心,为了祁王、父亲、赤焰军,还有自己,希望大家都了解当年的真相,希望当年的恶魔得到应有的处罚,是向着正义的。到了书的最后,虽然身带重病,依然坚守自己军人的职责,冲锋陷阵,为国捐躯,不失为一个很完美的结局。  虽然我觉得文章靖王上位、冤案平反的过程,太过于平顺,显得不大自然,朝中风起云涌,怎么可能没有挫折地步步为营呢?所以细细思考,文章中有些事情逻辑上的确是存在问题的。但是我觉得既然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是正义,那么省略追求正义过程中的挫折也是合理的,更何况开头十三年前的梅岭冤案已经揭露了残酷的现实,结尾又毫不遮掩地表示皇宫中的风云变幻,中间部分着重描写善有善报也不算过分。总体来说,这本《琅琊榜》确实是一本很精彩的小说,没有一般普通权谋小说主要表现的人性的阴暗,反而散发着正义向善的力量,非常值得一读(PS:非常期待电视剧~~)。

琅琊榜

这不是一本言情小说,这本书里,几乎没有爱情,这是一本关于忠诚、信任、坚守、牺牲的小说。 男主人公江左梅郎梅长苏(苏哲),被誉为麒麟之才,琅玡榜上排天下十大公子之首,被预言得其者得天下。而他的真名叫林殊,真实身份,是12年前朝廷定罪叛军赤焰军的少帅。12年前因遭奸人陷害赤焰军7万忠魂冤丧梅岭。林殊身中剧毒,挫骨削皮,12年改名换姓,忍辱负重,从一个热血沸腾、青春洋溢、武艺超群、天纵奇才的英俊少年,变成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天下第一大帮帮主,一个夺嫡王爷们都想得之或毁之的病弱谋士。全书围绕林殊以苏哲的身份,以养病闲游的名义来到大梁帝都金陵,联络旧部,辅佐靖王登顶,在一群忠肝义胆不畏强权的好男儿们的帮助下,最终为12年前赤焰冤案昭雪的故事。

权谋

网络小说充斥天下, 往往都是妃啊帝啊后啊的,小白的语言,肤浅的俊男美女,让人觉得审美疲劳到无法忍受。琅琊榜整篇根本没有言情的主线,完全是权谋的棋局,喜欢看纯言情的可以绕路走开。精彩的台词,缜密的逻辑,让人感动的兄弟情,虽然男主对于全局有着高度的把握,出现的突然事件却将剧情推向一个个高潮。很难得遇到写得如此用心的作品。很值得推荐。

往事迷离,皎皎我心

“到来时素颜白衣,机诡满腹,离去时遥望狼烟,跃马扬鞭。两年的翻云覆雨,似已换了江山,唯一不变的是一颗赤子之心,永生不死。”梅长苏或者说苏哲的出场,总让人觉得悲情和无法平息的义愤。七万赤焰将士,杀得过敌军,却猜不透君王。梁帝质问梅长苏“你说,这天下到底是朕的天下,还是他萧景禹的天下?”梅长苏凛然回答,“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将士在前方浴血沙场,您却远在京城下诏,稍有拂逆之处,便是阴忌猜疑,无情屠刀!只怕在陛下心中,只有皇权巍巍,何曾有过天下?”于掌权者而言,不可或缺的不仅仅是才干和御下之术,还有品德和为民之心。光明忠直的祁王、温良刚毅的宸妃,盛宠多年,结局却是帝王的恨绝凉薄。所以,最后梁帝的那篇没成文的罪己诏也无关紧要了。也罢,境遇如此,强求不得帝王的恩义与公正,过往种种不负本心。林帅、言候、晋阳、莅阳,人世几多更迭,过往种种终究是冰消雪融。走过年少之后,谁能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环境和人心原来是可以被轻易揉搓和封存的。谢玉的欲望与抱负,夏江的危机与惶恐,璇玑公主的不忿与复仇,帝王的失德与猜忌......好像无论怨恨与惩罚谁,都无法平息心中的酸楚。无论如何,那些被残杀的将士,那些蒙冤的亲人,再也回不来了。不管今日的梅长苏有多少奇谋,那些人都再也回不来了,痛苦的、悲愤的过去,早已在十多年前写成定局。最后,大渝雄兵的犯境,反而给了梅长苏与过往了断的机会。“当年梅岭寒雪中所失去那个世界,似乎又隐隐回到了面前。”乌骓骏马,银衣薄甲,当了十三年的梅长苏,纵然病弱,心底还住着那个神采飞扬的少年。故事是沉重的,好在不论是意气风华、明朗耀眼的少年将军林殊,还是算无遗策、苍白病弱的深沉谋士苏哲,他的身边总有值得相知相交之人。景睿仁厚,豫津旷达,纵然立场不同,也不负相识;蒙挚是赤焰旧人,是可以陪伴自己背负过往的兄长;景琰刚正,从未被时间和利益打败,相信着自己的少时伙伴;霓凰和静妃,是波云诡谲里始终不忘初心的女子,苏哲也好,梅长苏也好,等到的始终是林殊;蔺晨疏狂,飞流单纯,有他们相伴,林殊才能活下来,而梅长苏的人生也不至于太过凄清。

书与电视的两相比较

书里解释了景睿如何与梅长苏相识,也写了为什么百里奇是江左的人,还有个重要的人物聂铎,写了霓凰为什么答应比武招亲,为霓凰安排了更好的结局,这些都是比电视剧里好的部分;电视剧里合理化了为什么莅阳长公主知悉了有人要对霓凰下毒手、梅长苏与庭生相遇等细节……

短评写不下

在我看的权谋里,这本书的立意上就比其他一些书高一筹,它是从家国大事出发的复仇。也许作者是在致敬《基督山伯爵》,我对比过两者,有些许相似之处,但又却大大不同。从网文来看,海宴的这本书的确可称佳作,但从经典出发个人以为还有些距离,毕竟男主真的太神了,从精神上也与名著尚有距离。
这个分数仅从网文出发。

赤子(转)

海宴将浩气给了萧景琰,将仁恕给了萧景睿,将旷达给了言豫津,将荣光给了霓凰,将疏狂给了蔺晨,将纯粹给了飞流……最后将一颗不灭的赤子之心给了林殊,人性的漆黑夜色里,这一盏心灯如月。小说将朝堂之争写得引人入胜固然精彩,人物丰满情绪鲜明、纠葛繁多也确实是一个看点,但其中所系的兄弟情谊最是令我难忘的,书中对战场的描述多是形容情节不多,但却是我最愿重温的部分,或许是因为对林殊这个身份更难释怀吧。

初心不改(摘自当当)

起始,他翩翩入城淡然择定主君,满腹筹谋审时度势翻云覆雨;其间,他甘愿忍受与昔日挚友的对面不识,殚精竭虑步步为营将主君推上帝位;末了,他为了挚友能潜心安内不惜豁命出征攘外——离城的行军列队里,纵然病体单薄,终又是鲜衣怒马嘴角轻扬,豪情丝毫不输年少。始终是义无反顾、不改本心。

面面俱到的掌控感

《琅琊榜》 中没有引人入胜的爱情故事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神魔大战,可它仍然吸引目光。因为它的真实,真实到细节。即使它是一本写架空的书。我是先被这本书开头写的萧景睿的身份介绍吸引住,有这种妙思的书可暂且看上一看。因为书中先写的萧景睿我就先入为主觉得他是男主,结果看着看着却发现书的情节总围绕苏哲,也就是江左盟梅郎梅子苏展开。而我却没有感觉不舒服。这是很不正常的,因为看一本小说时当感觉主角变成另外一个人,读者就会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而《琅琊榜》非也。作者以巧夺天工的文笔,令读者接着爱上“新主角”,尽管没有出挑情节安排(又或者说即使有作者也以非凡的语言让读者觉得理所当然)。在这本书里,梅子苏,也就是主角,城府很深,算计很深,却无端让人觉得他是霁月清风的禅意公子。在阴暗的权势争斗中,作者独具匠心得安排了一个心智不全的少年习武高手在主角身边,为幽暗沉闷的勾心斗角带来一抹轻快。这本书写得磅礴大气, 不是凭借华丽的辞藻和凄美的爱情故事来赚取读者目光,也不同于《且试天下》的那种潇洒畅快,文风恣意狂放,而是一种面面俱到的掌控感。这种掌控,又非常具有逻辑性。每一个人物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却又都跃然纸上。作者没有将书中的正反两面人物的性格简单绝对化,好人就是好人,而坏人就是丧尽天良之辈。在这本书里,坏人虽坏,但也有柔情一面。而忠厚之人,却也会做出令人讶异的事。人性的复杂,作者在书中娴熟又自然地娓娓道来。在描写权势斗争中,苏哲对于局势的分析和操纵,都令读者觉得书中琅琊阁对他的评价“麒麟之才,得之得天下”所言非虚,不是孔明借东风的神化,而是他精密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深刻老辣的洞察局势的慧眼。而这,全出自作者之手。令人不禁猜测——作者是干什么的?要么就是研究云谲波诡的历史的学者,要么就是官场上长袖善舞的政客,再者,就是穿越而亲身经历过这样一场权谋盛宴的幸运儿。往常看宫斗书看到勾心斗角的部分总是觉得烦,巴不得这种插曲早点结束来点轻松快乐的情节。而看《琅琊榜》时却有种乐在其中之感。我已经看到一半,尽管还没有女主角像模像样地出场,却仍没有腻烦之感,因为它实在是太精彩!书的语言平实却不难看出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对成语的驾轻就熟,和好多的遣词造句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偶尔出现的诗句也没让人觉得是做作腻歪的诗词花腔,反而达到了一种情深绵长催人泪下的效果。这本书是网络文学中不输畅销小说的佳作,而作者,绝对是个写作高手。

琅琊榜里被忽略的奇女子:有种智慧和爱情,叫做静妃

注:本文可能掺杂了书和电视剧的桥段作为一部以男性权谋著称的作品,《琅琊榜》中的女性“戏份”可以说少得可怜,连带着,爱情也变得若有若无,成了男性权谋斗争的点缀。可仍有书迷和剧迷,乐此不疲地摆出各种姿势,对这难得的万绿丛中一点红进行各种解读。霓凰、宫羽、夏冬自不必多说,连莅阳长公主和谢玉那点事也被拿出来说道,唯独有一个女人很少被提及。这个人就是静妃。在我看来,静妃的多情、深情和专情,感人程度不仅远超莅阳、夏冬,乃至霓凰、宫羽,她的智慧更是足以压过书中的任何一个女子,甚至可以说,在为赤焰案平反、扶靖王上位的过程中,重要性一点都不输梅长苏。【绵里藏针的智慧】静妃智慧在何处?我们不妨看看梅长苏来京城前她的处境。静妃之所以进宫,一开始是以医女的身份,给刚刚产下皇长子的宸妃调理身体。即使偶然受宠幸,产下皇子,也只封了个次嫔,地位之卑微,身份之尴尬,也可想而知。在赤焰军声势正盛、宸妃宠冠六宫的时候,她还能有个靠山。等到赤焰军和林府被血洗,宸妃上吊,除了儿子萧景琰,她可以说完全无依无靠。可皇帝后宫,自古母子地位都是相互倚仗,自己身份低微,儿子萧景琰的日子也不好过,年近30也只是个郡王,还被四处“发配”,颠沛流离,又能提供什么依靠。在梅长苏来京城翻云弄雨前这十多年,静妃的生存处境可以说非常恶劣,被后宫宦官、女官们拜高踩低的情况肯定没少见,可她仍旧顺顺遂遂,甚至没有像惠妃一样遭受皇后刁难。在我看来,淡然处世,不骄不争的性格固然给了她一把保护伞,但懂得隐藏和保护自己,这种大智慧才是根本所在。静妃其人,看似温婉柔顺,其实绵里藏针,这种大智慧,为梅长苏和靖王的计划顺利推进,为萧景琰走向储君之位、洗血赤焰冤案,做了一个非常隐晦而又巧妙的铺垫。如果说梅长苏运筹帷幄功劳第一,那么静妃四两拨千斤的里应外合,功劳可以被排在第二位。试想想,如果不是她在梁帝夜不安眠时,给他调理身心,成功赢得梁帝的信任和好感,晋升妃位,一个次嫔所生的亲王,上位之路怎么可能顺风顺水?如果不是她通过宸妃这个共同的话题和回忆,成为梁帝的解语花,救卫峥时梁帝的怒气怎么可能那么快平息,靖王又怎么可能安然躲过皇帝的猜疑?如果不是她识破宫女小新有鬼,化解了靖王和梅长苏间的矛盾、心结,这对见面不识的兄弟,怎么可能携手并进?如果不是她及时发现越贵妃言辞有异,及时探查出后宫仍有眼线,最后逼宫重审冤案,也许可能成为泡影。【被忽略的隐忍而无私的爱情】也许很多年后,静妃留在史书和朝堂、后宫人印象里的,只有“贤良淑德”四字;“智慧”的标签,也许会保留;至于“爱情”,却只能成为禁忌。先帝的女人,皇帝的母亲,谁敢说三道四?所以,那段鲜为人知的爱情,注定会被忽略和遗忘。但在我看来,这段无私而又隐忍的爱情,所蕴含的光辉,远超剧中的其他女性角色的感情。《琅琊榜》中最常被说起的两段感情,自然是霓凰、宫羽和梅长苏的纠葛。作为剧中第一主角官配CP,霓凰和梅长苏的两情相悦和爱而不得自然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而痴情、执着的宫羽,也引来无数人怜惜。无数人赞她明知爱情没有回应,却依然痴心不改,守候在所爱的宗主身边,为了爱人的大业贡献所有,可是论爱的无私,爱的隐忍,和静妃比起来,霓凰和宫羽又算什么?霓凰和宫羽至少都能待在所爱之人的身边,用言语和行动表达自己对所爱之人的关怀和爱慕,可是静妃呢?恐怕终其一生都没让林燮知晓自己的感情吧。而我们从头至尾,也都未看到一句,她对林燮爱意的直接表达。她的爱如此隐忍,以至于和林家走得如此之近的儿子——靖王萧景琰都未捕捉到任何蛛丝马迹,甚至连她和林燮最开始的渊源都不知晓。她只是在芷萝宫中遍植石楠,长久看着石楠发呆,然后在宫女好奇地问起的时候,说“是啊,我很喜欢石楠,非常喜欢。”如果这一做法只是让我们捕捉到她对林燮感情的蛛丝马迹,那么,她在面对面目全非的梅长苏时的失态,则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她对林燮的爱之深。连一贯运筹帷幄、深信她能控制住情绪的梅宗主都没料到,静妃竟然会在看到自己的面貌和体态时,当着靖王的面掩面低泣。所谓爱屋及乌,说的正是这样吧。如果不是赤焰冤案,她的这份爱意也许会终身烂在肚子里,连我们这些旁观者都无从知晓。而说起为爱付出,《琅琊榜》中,更是没有哪一个女子能和静妃想比。霓凰固然为了一纸婚约不离不弃,宫羽也是苦苦守候,夏冬更是多年为了寻求真相奔走。可她们付出的都只是时间,她们都还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利。而静妃呢,她付出的可是一生的幸福啊,将自己推入的可是一个幸福的死局。只是为了宸妃的健康,为了林氏一族的荣耀,她不仅收起了自己对林燮的爱意,还踏入无底深宫,放弃了一个女人邂逅良人和一生幸福的机会。还有什么样的爱情,能比这更让人动容? 夏冬的爱而不弃,是为执着;宫羽的爱而不能,是为卑微;霓凰的爱而不得,是为无奈。静妃的爱情,则融合了霓凰的悲剧、夏冬的执着和宫羽的卑微——更何况,其他人的名字我们都能知晓,可静妃只留给我们一个名号,真的就像张爱玲所说,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所以,《琅琊榜》不仅有种智慧叫做静妃,《琅琊榜》里有种爱情,也叫做静妃。注:个人公众号“琅嬛福地(langhuan_fudi)”,欢迎关注更多《琅琊榜》评,请戳电梯:《情痴言阙:<琅琊榜>里的稀有“动物”》http://www.douban.com/note/523715867/《每个人的表情和眼神里都是戏》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627660/目前还有两个想写的人物,莅阳长公主和秦般若,敬请期待~~更多琅琊榜评,以及影视评论,可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琅嬛福地(langhuan_fudi)”,里面会第一时间分享个人对生活的思考,以及书影音等让生活更美好的东西~~

且肖赤心入长林

大结局那一夜,好几个朋友小窗我说睡不着。我倒勉强睡了几个小时,因为早在第一遍读完小说之时,已经没睡着过一次了。终还是忍不住一袭白衣以祭,用一个仰慕者的身份。感性人群的承受能力边缘在哪里,这个故事或许能有一量。隔了许久才敢提笔。这个故事,是我成年以来最喜欢的。总被问到为什么喜欢为什么喜欢,我都说你看完便知。琅琊榜的魅力是完整的,不单因为作者不单因为主角不单因为演员,这个故事有自己强大的灵魂,指引着那些完成它的人,指引着这些爱上它的人。爱上他是理所当然。梅长苏,一个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人。他的不可能存在在于,有太多极有可能出现的因素导致他呈现失败。少年林殊便已是紫微星下凡,天纵无双,百年不遇。作为将门血脉,他的身体和战斗力都是强悍的,来看看这些片段:“刹那间仿佛时空流转,回到那青春放纵的岁月,自己在草场上赤膊驯服烈马,黄砂尘土在马蹄下飞扬,景琰在栅栏外凌空甩来酒囊,一把接住仰首豪饮,酒液溅在胸前,父亲走进来,笑着揉自己的头,用手帕轻轻地擦拭……”“‘盖着毯子还冷么?’蒙挚握住他的手,只觉触手冰凉,忙摩挲着为他取暖,心中一阵疼痛,‘还没到冬至日你就这样……以前你根本不怕冷的,我还曾经听过靖王为这个开你的玩笑,说赤焰军的少帅就像个小火人,能够雪夜薄甲,单骑逐敌上百里,擒回营后丝毫不见瑟缩之态……可你现在,身子伤损得如此严重……’”体格的基础已属翘楚,所以才能对静姨说出“底子好,没事的”。若非如此,且不说能否遇上那几位都堪称赛华佗的神医,就是那深到四五层的烧伤与寒毒,便已致命了。再说才学。无论智商是220还是280,总之碾压出现在故事里的所有人还绰绰有余。当年在黎崇门下已锋芒毕露,不仅聪慧而且博学,十几岁便是领兵上万的一方少帅,之后在江左制造传奇,被各路人认可崇敬,也是顺理成章:“从福州沿汾江主流船行十余日,至陵峡上岸,再经徽州陆路近十天,便可望见金陵城墙。一路上梅长苏基本上是被两兄弟给分了,船上时归萧景睿所有,指点他武技应战,后渐至于兵法战策;上岸后立即被谢弼抢到手,向他请教经济政论之学,几乎无半日空闲。及至看见京华烟柳已在眼前时,三人才突然发觉漫漫长途已在不知不觉间迈过,竟显得如此的悠忽短暂。”“周玄清‘嗯’了一声,由护卫扶着转身走了几步,突又凝步,回头道:‘黎兄当年有个心爱的弟子,虽是将门之后,性情飞扬,但却是难得的聪颖慧黠,读书万卷,若你彼时也在,说不定可与他称为一时双璧。’”“在来之前,沈追和蔡荃在心里对这位专门挑在京城养病的麒麟才子还是有一点反感和抵触的,可真正一见面,几个人越聊越深入后,偏见就在不知不觉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在理念相同的前提下,越是有小观点上的不同越是谈得投机,尤其是蔡荃,谈到后来,竟谈到修订刑律的具体条款上去了,完全没有意识到对方只是一个无职白衣。就这样从一早谈到中午,黎纲安排了酒菜,客人们毫不推辞就坐上了桌,吃完饭继续聊,一直聊到天色渐暗时……”正是这天生的、可令英雄低首的优秀,才能铸就坚定的自信,相信自己可以靠一己之力完成那艰难凶险的蓝图,哪怕病体缠身,哪怕孤立无援。再加上他自己说的,“才气么?谁又真的比别人都强,只不过这些年殚精竭虑,只想着这一件事,自然就会周全许多。”现在回想起来,第一次让我流泪的,是蔺晨那句“须将火毒寒毒碎骨重塑而出,之后至少卧床一年,用于骨肌再生”。我自己受过伤,因为喜欢足球也见过好多可大可小的受伤,但是这种伤法……不论赛华佗们有没有制出有效的麻药,全身碎骨是什么概念,武功全废多病多伤年寿难永又是什么概念,我们也只能靠脑补。静姨的那句“你的爹娘,心都要疼死了”或许爹娘指的就是咱们这些真爱粉。我想很多人也跟景琰一样,心疼在了这一点上:“林殊是谁?林殊是他骄傲张扬、争强好胜,从不肯低头认输的知交好友;是那银袍长枪、呼啸往来,从不识寒冬雪意为何物的小火人;是喜则雀跃、怒则如虎,从未曾隐藏自己内心任何一丝情感的赤焰少帅……可梅长苏又是谁呢?他低眉浅笑、语声淡淡,没有人能看透他所思所想;他总是拥裘围炉,闪动着沉沉眸色算计险恶人心;他的脸色永远苍白如纸,不见丝毫鲜活气息;他的手指永远寒冷如冰,仿佛带着地狱的幽凉。他就像一团熊熊烈火被扑灭后余下的那一抹灰烬,虽然会让人联想到曾经存在过的那团火焰,却再也没有火焰的灼灼热量和舞动地姿态。萧景琰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去想象这个变化的过程,一想,就是比无星无月的夜色还要深沉黑暗的痛苦。进入东宫,蒙挚亲自过来搀扶萧景琰下马,可当新任太子一步一步踏上东宫主殿的白玉石阶时,他突然觉得是在踏着朋友咬牙支撑的背脊,脚一软,不由跌坐在阶前。在一旁扶着他的禁军统领也随之矮下身子,半蹲半跪在护在他的旁侧。”自从看过片花,在我眼前就总能闪现这个画面:王凯跌坐在台阶上神思悲怆,陈龙蹲在身边满目关切。即使很遗憾它最终没有出现过,但依然清晰无比。可是,那些只能自身去承受的痛苦折磨,生不如死的选择,终究也只是这漫漫长路的起步而已。之后所有翻云覆雨都是在这种基础上成就的:时时刻刻的旧伤新痛,精力不支,怕撑不到最后,再也不能骑马不能奔跑不能饮酒甚至连握笔都虚浮……更不用说心理上的那些绝望:满门被杀,全军被灭,生不能相认,死不能相见。纵使是最后历尽千辛万苦走成了这道天路,那些人,那些本应美好的时光,也回不来了。梅长苏是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人。至少,我做不到,这样的痛苦我承受不了,这样的决心我也下不起来。进而很认命地想,我没有选择靠写作维生是对的,我一辈子也写不出这样的故事。甚至再去看以前爱过的其他故事,总觉得相比之下主角都还算幸福的。唯想起梅长苏,分分钟都能哭。非常喜欢的那首《必入歧途》的解读里说,林殊死了,活下来的还是林殊。愿吻岁月尘秽痕、风霜褶皱面,酬一阕微雨双飞燕。只有根深蒂固的强者才有这般豪气,无论身体样貌何如,不管世事怎样摧残,本心傲然不变!并没有什么梅长苏与林殊谁更值得怀念,梅长苏与林殊,自始至终都是同一人。恍若与你并肩过一场白首。萧景琰、言阙、蒙挚、沈追、蔡荃、卫峥、宫羽、夏冬、静妃、飞流……林殊让很多被压抑被埋没的好人都有了从心发光的机会,真真是行了上帝之手,比我从小崇拜到大的基督山伯爵更值得崇拜。翻云覆雨,却没有翻自己,在并非毫无办法的情况下选择不牺牲任何其他人,如果这都不算伟大。泣血书千轴、悲歌唱彻、战骨碎尽,志不休!结尾的“异军突起、长歌当哭”自是精华中的精华。两生护万民,一死伤天下。盖棺之前,当狂歌一场。淋漓尽致的震撼,心再无法保留于戏外。冢前洒酒低和,恨不得从未认识过。哭成多少条河在官博评论里已数不清了,想了多少种句型宽慰朋友和自己也记不得了。最后只留一句,凡尘俗世自始至终都配不上他,死了,也是一种节约。以一瞬韶华,驻万世永生。梅岭英魂,壮志长苏。Ps:第一遍看的原著是网络版,进京之前还有很长一段。那时以为景睿是男二,一不小心就放了很多感情。后来虽然发现是配角,然而这感情,放得值得。在苏兄的光芒下难掩可贵的另一种赤子,出身权贵,但居安思危,无一刻放任自流;身陷巨变,一念成魔,却宽人以恕,三观坚贞无摧。梅长苏或许只适合悲壮的传奇,而景睿,适合任何故事,从古至今,从小说到现实,都是人性希望的所在。已经不可能找到一个梅长苏了,惟愿此生,能识一位景睿。另外,自从剧终,觉得听到的每首歌都是在唱苏兄,尤其是那首《生如夏花》。至于这逆天的、应该往死里夸的作者和剧组,我只想长身一跪,献上最深的感恩。发自肺腑,谢谢你们!

我很喜欢

读了得有3遍了,每次的侧重点都不同。这部作品最喜欢的还是作者把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得非常分明,在文中又恰到好处的利用起来,一切看起来那么顺其自然。最喜欢的是言豫津,外表大大咧咧,其实心思细腻如水,内心非常空虚寂寞。可惜电视剧版把这个人物弱化了很多,貌似只有外表的那种样子。还是喜欢未修改前的那版,很赞。

小孩子只分对错—读《琅琊榜》想到的

冲着《琅琊榜》电视剧的预告片和看似精彩的故事简介买来看的,不得不说,只能说故事还行,但豆瓣的9.1分着实让我有些失望。看完很大的一个感触就是,无用人物和设定太多了。庭生?我以为是个伏笔;郡主除了喝酒差点中招,对剧情发展也几乎完全没有贡献;宫羽似乎也可以不写;琅琊榜只是为了提供那一句麒麟之才;琅琊阁主蔺晨是用来逗飞流的;蒙将军除了跟飞流打架,赶跑拓跋将军也几乎没有用;当然还有我最喜欢的小萌货飞流了,飞流出了卖萌还能干嘛,把飞流换成一只武艺高强的喵星人我觉得也毫无违和感。当然,最失望的还是书中那个脸谱化的天下和天下人了。书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极其深刻,大概是:“还好大梁国力雄厚,制度健全,所以才勉强支撑”。这意味着作者认为相比明君,制度反而是其次的了,虽说看小说不能太较真,但是这样的世界观委实接受不了。我不相信靖王这样的人真的能够当一个好皇帝,更像是一个理想化的普通人。就像是金庸先生的张无忌一样,可以是一个好朋友,但是当皇帝是不行的。从头到尾,都看不出靖王能够担得起皇帝的重任,虽然我也不能说合格的皇帝或者政治家究竟应该怎样,但是必然不可能是像靖王这样意气用事的人。 而为了衬托主角的运筹帷幄,誉王和太子设定的智商情商明显是不够看的,总之这本书里就没几个合格的政治人物。看开头的时候,我以为这是梅长苏黑化的过程,我满心期待着梅长苏在复仇理想与正义善良之间的挣扎抉择,甚至脑补梅长苏最后在完成复仇之后变成boss被靖王KO掉;或者梅长苏在复仇的过程中发现誉王或者太子是真正有利于天下太平的未来皇帝,经过挣扎放弃复仇,只为更大的义。但这些我都没看到,看到的只有坏人的伏法,没有好人的牺牲,不管是誉王太子,还是谢玉夏江,这些复仇对象都是十恶不赦的,杀这些人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即使不复仇,扳倒这些人也不过是匡扶正义罢了。权力的斗争没有残酷性,人物也没有了复杂的人性,只有脸谱化的好人与坏人,梅长苏内心的挣扎除了那作者生搬硬套的火寒之毒还剩下什么了呢?小孩子只分对错,大人才看利弊。说到底,这只是一部给小孩儿看的童话而已。

流年

梅长苏,麒麟才子,被言出毕准的琅琊阁誉为“得之可得天下”的人。因此,他被太子、誉王双双看重,妄图拉进各自阵营。同时,他还是江湖第一盟-----江左盟的宗主。但其实,都只是虚幻,或许更可以说,并不值得一提。最重要的,他是林殊!那个十三年前祁王殿下的臣子;赤焰军的少帅;靖王最好的兄弟。然而,此时,他却只能是梅长苏。十三年前,祁王被害;赤焰军被灭;宸妃被赐死;林帅被迫致死;言侯心灰意冷,淡出朝廷;靖王南海归来,只看到一纸诏书,赐死了他的长兄,赤焰是叛军,林殊战死梅岭,连尸骨都没有……天下人不服,那个勤政爱民、贤名满天下的祁王,怎会是逆臣贼子;那支屡战屡胜、忠君爱国的赤焰军,怎会是叛军!可是,申冤无门,一切都被始作俑者打压下去。十三年后,梅长苏归来,他要在梁帝还在之时,让靖王登位,为祁王、为赤焰平反!他要证明给梁帝知道,当初他狠心赐死他最优秀的儿子,将最忠心爱国的赤焰冠上“叛军”的称号,错的,又是怎样的离谱!为的,却只是那一个帝位!他惧怕祁王的优秀、贤德;惧怕赤焰的功高震主;仅仅是这一己私心,罔置天下于不顾;给了谢玉、夏江可乘之机,借此灭了赤焰,杀了祁王。梅长苏要还祁王、赤焰乃至整个天下,一个公道,一个真相!他要还天下一个好君主,剔除弊政;祁王已经不在,承袭他贤德的,放眼整个朝廷,仅有靖王!那个他从小的好兄弟,那个情深意重的好战友!那个坚信祁王、赤焰的好王子!天下,要的,只是这样的君主!所以,他归来!

曲尽灼灼,人尽不叹。

久不踏入江湖,今日忽闻一则趣闻。说世间有一金榜名琅琊,分多项,美人榜武士榜更甚有才子榜。榜上但凡提名者,放在今日大多都是会被仰慕者围追堵截的。最近的江湖,却正因这则趣闻腥风血雨,云涌天阑。时朝大梁,非风调雨顺之日,却是党政酣斗之时。江湖不宁,朝廷不畅,值此时,大梁城门悄然挪出一缕缝隙,缝隙窄不过七窍,悠悠然没入一颗玲珑心。殊不知这手看来苍白孱弱,却从此在这天子脚下翻云覆雨,不同等闲间。琅琊榜新近谋士榜首,俯首江左才见梅郎。你看我说的多玄乎的一个故事,却实打实是世人追捧了六年的网络小说《琅琊榜》。古风故事是何时兴起的我已不记得,只记得这电视上的侠客风流倜傥,刀光剑影好不热闹。那时候应当是古风电视剧最流行的一段,同龄人皆有桌布绑头,衣袖飘飘甩砍刀的一段少年时代。而网络古风小说,大约已经慢了二十年。因为《琅琊榜》最近特意关注了网络文学的几个根据地,琅琊榜确实够特别,六年光阴,依然好评榜上长居,足见这本书有网文古风开山之风。可惜我遇上它,并不是它的极盛时。但是隐隐有爆发力,2015年应该还能再火一把,小说改编电视剧,许多读者看到这个消息应该是五味陈杂的,自然会有更多观众去赏评,但从原著还原来讲,文字与画面的隔阂在现下的中国影坛,应当每每改编都还是挑战。好在,2015年要上映的电视剧《琅琊榜》编剧与原著同幕而出,让人大抒一口胸气,是海宴。作为这部地位不低的网络古风文章的作者,读者却同路人一样对她画出不少的问号。她是谁?她为何而写?她何时能出下部书?海宴,可谓最神秘的畅销小说作者,《琅琊榜》创下一个个点击神话,即将以电视剧形式搬上荧屏,但读者仍旧无从知晓,这位编剧与原著是什么样子。却见她的个人简介上清清亮亮的写着:芸芸众生一员,因素不食海鲜,常被人讥为失却人生一大乐趣,取笔名时突然忆及此处,缩略“海鲜宴席”之意,得“海宴”二字,并无高深意蕴。作者笔名,应该个个说来都是风花雪月的一段故事,偏她不同,雅然一身说并无高深意蕴,这倒有三分梅长苏三番四次说道鄙人仅仅是苏哲而已的影子。海宴曾经写到“自小爱文字,爱史学,立志将来读大学时如不上中文系,就上历史系,然风骨不够,志向不坚,最终就读的是……英文系……毕业迄今十年,所学英文经久不用已忘却大半,幸而还有美丽的母语,是我表述思想的最佳工具。”可见这片鸿篇并非出自她本人专业之手,却能如此构架起如此大气磅礴的小说,更让人对她侧目,后转而一笑,这才像极了这本书的骨韵,铿锵,却还是自由的。有人会提出疑问,梅长苏困于京城,因“得麒麟才子可得天下”而进京,卷入党政,朝斗,这哪是自由,这明明是宿命。让我们假设一下这个问题长苏会怎么答,有可能长苏根本不会答,他会在病榻上浅浅笑一笑,护卫飞流此时飞来,靠在他膝盖上,然后冷不丁的抬头对你说:“笨”。如果说《琅琊榜》有质疑,我猜想也大多质疑在“浅浅一笑”的这一点,有人说《琅琊榜?该是“玛丽苏”的鼻祖才对。梅长苏本是赤焰少帅林殊,天之骄子,却在梅岭遭横变。遭人诬陷设计,成罪臣之身,且身重剧毒。幸得琅琊阁阁主搭救,此后样貌性情俱改,彻头彻尾成了另一人,正是我们更常说起的名字——琅琊榜首,江左梅郎。而经十三长年的铺垫,每一天每一步都在细致谋划,只为复仇。而后有了上面我们说到的故事,进京、谋士、勾心、步步为营。假成誉王幕僚斗倒太子,实为昔年好友靖王铺平一条储君路,最终佐储君靖王为十三年前一场惨剧翻案。一身才情通达所有,却委身谋士出谋划策,一柄清风道骨的折扇却用来煽动天下社稷。眨一眼看下去,却是如质疑所说,所有的情节都太过刻意,梅长苏太“苏”,复仇大业太“巧”。但再看却觉得这些“巧合”前文都有长长铺垫,再说的较真些,十三年的筹谋一步一步百密自然无一疏。对于读者来说,构架泼天一幅盛世,其实也配得上这样宏大的故事。但好的故事情节自然不足以构成一本好书,世人皆认的好书其实也不过是一定要符合两大要求:写下的情节好,心中的情怀更好。《琅琊榜》做到了情节好,我们再来看情怀。其实我对于《琅琊榜》的评价一直是情怀大于故事的。光明磊落在百万字故事的开头就道给读者,这个梅长苏可不是白纸一张,只能摆孱弱的男主,他是十余万赤焰大军烈火灼身之后所剩集于一身的骸骨,是逝者之魂!他不是来谈情说爱的,他是来复仇的。琅琊榜首,江左梅郎,短短八个字,道尽文章背景铺垫,十三年未雨绸缪,挥手之间,多少机关算尽却尽皆折腰。赤焰少帅遥想当日谈笑退敌,风姿凛然,而却背负了十三年的复仇煎熬,午夜梦回时,一把把淬心的火焰刀刀直指梅郎心脏,使他一时一刻都不能忘。海宴写“赤焰冤案”在众人心中烙下的铁印文中处处可见——“莅阳长公主眸中珠泪滚下,展袖拜倒,以额触地。”——“静贵妃心头如同被扎了一刀,更是止不住的泪如泉涌,仿佛压抑了十几年的悲苦至情,全选在此刻迸发了出来。”随手翻来,此类描写数不胜数。这是我最喜欢的两个侧面描写,莅阳长公主所处应当是赤焰的对立面,可她却熬不过自己的良心,因为赤焰忠魂在她心中咆哮着。静贵妃原是深宫最静和之人,心中却独独只有这一个动也不可动的弱点。两个为了烘托主线存在的角色,却都能如此刻骨。不过因为一个原因,忠魂不可灭。天道昭昭,背负再多也要为曾经手足翻案,为明天下一个真相!历尽死劫归来,少帅的目的,是要还忠诚于正义和公道,让赤焰英魂可以列宗堂,让他们的亲友不再是罪臣族人,还吃严峻一个清平明朗的世界,理想仍旧是为国一站,战友混进血骨亲密,如他失去的美好一般。在为主线服务的条条支线里,那个飞扬却不跋扈的少年,那个令敌人敬而生畏的将军,形影慢慢变得清晰,却始终触不可及。 挫骨削皮之毒,重重背负,孑然面对最狡诈和多疑的人心,心如钢铁,重的是情怀。挚友相见,却对他再非从前。 这承担的情怀自比不上开天辟地悬壶济世,也比上治理天下励精图治,却是人心中最初最渴望的一点情怀。叫做公道要在人心。自古英雄配美人,《琅琊榜》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它有大把大把的英雄,却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美人。我不是忘记了霓凰公主,只是把她归于美人太可惜。那镇守边境的女将军怎么能与胭脂花红相提并论?有人可惜道,霓凰与长苏相认怎可不与他相守?虽没有大量笔墨描写,但林殊哥哥与她的感情绝不会只是点头问好,转身相忘人世间的存在。但是海宴没有,如此一招我就不得不佩服她,不设绝对意义上的女主,不用谈情说爱兑字数。他们之间痛着再见,却笑着作别。霓凰霓凰,本也是上天眷顾的天之骄女,本也值得一份安稳的人生,再辣手也是无奈,再铁腕也是历练而来。她没有为林殊哥哥的归来收起劲装,也没有为他远离权力烽烟,但不是她不想,而是因为不做,才是对林殊,也就是梅郎的成全。梅长苏的身边人曾为此事计较,却被梅长苏拦下。我相信他每夜睡前枯坐油灯时,一定迷茫过。他的霓凰妹妹如果能够陪伴身边,没有十三年的间隔年,两人相守相望相知相伴一生多好,可此生他是做不到了。既做不到,就手放开。其实同样的手段,也一并用在了梅长苏一心扶持的好友,复仇必不可少的一环,靖王身上。靖王比霓凰幸运些,陪伴的时间更长,却最晚知道梅长苏的真实身份。但他同样无法陪伴那个七窍玲珑心的人儿终老。但他其实比霓凰更冤一些,可能终身都无法忘记是他亲手送走了梅长苏,他的小殊。在这两个必不可少的人物之外,我想格外说说飞流。飞流太好了,好到提起飞流大部分读者的评价是“母爱爆棚”。飞流是这么多年陪伴梅长苏最长也最亲密的伙伴,他不仅是弟弟是影子护卫,也是梅长苏一个小小的私心吧,“长苏是人不是神”文中他多次说道,他不会卜算也不会先知,他有人的情感,复仇之路那么长,需要有人来暖一暖。他任性的对飞流好,宠到溺爱也不放手,直至最后还只要飞流作伴。我一直在想,梅长苏一定在这也是算计好了的,霓凰是坚强的,再不济她总还有归宿。靖王纵使抄录阵亡名单到泣泪泣血,再不济他还有天下。飞流也还有一个铺垫两册,出场寥寥的琅琊阁主作伴。这才是梅郎的作风,这才是海宴的手笔。我曾经认认真真的想过,什么书在我心中算是一本好书。这并不是一个多么公正的问题,一我懒啃名著,二我无心看概念书。所以这些年来读的书虽多,却杂。只偏爱故事,越腻越好。这也导致我看过的小说太多,他们大多让我感动过一阵。我为着那些你侬我侬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随后放回书柜,经年翻起,会说一句我好像记得他喜欢她,她也喜欢他。可《琅琊榜》是个异数,我会说这是个好故事,我再历练十年应也写不出的好故事。里面有许多血肉鲜活的英雄,心直口快却一心护主的蒙将军,为国伏枥隐而终发的靖王殿下,巾帼英雄霓凰公主,甚至是多疑猜忌祸头之一的梁帝。当然还有梅长苏。纵使它没有严谨无纰漏的文笔,纵使它有时会有过巧引疑的争议,却不影响这本书就是我心中的一本好书。正如故事最后,虽有前后呼应之嫌设了一场天下风云突变,但是却是最符梅长苏的结局。他生于忠魂之家,生命也必须止于战场之上。他可以抛去帝王手足的看重,抛去扁舟赏柳笑看人生的风流,只为心中的情怀,也是一种彻骨的自由。再入江湖,江湖已是另一番景象。天泉山庄的剑顿了,再磨锋利怕要数十年。琅琊榜武士榜的榜首怎样定夺也要琅琊阁主头疼一阵,那新冒尖的影子少年太惹眼,赢下蒙挚将军也可能就是旦夕之间。美人榜榜首美人原是滑族人也够江湖中人惊得一跳。可在这世人包括琅琊阁阁主心中,怕有一人地位再无二人可比。才子榜首依然如是,可俯首这人世间,却再无梅郎。遥映少年冰雪样,愿你来生永远都是睥睨天下的少将军,如此想来,我们失去梅郎,也无妨。

~

看完之后心情很沉重,结局并不明朗,只知道小飞流最后跟着蔺晨了,梅长苏的结局只在景琰写战事中阵亡名单的情节里匆匆带过,或者作者也不忍心写得太细,只是不太喜欢这么不明朗的结尾,不过这样也好,那就当阿苏还活着吧。

琅琊榜

琅琊榜不是儿女情长的故事,不拖沓,满腹豪情。他们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七万赤焰兄弟的双手托起他们的信念,越过权谋越过猜忌,越过宫闱之争越过狂风骤雨,甚至越过死神的枷锁。宫羽的纤指越拨越急,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只为了却你的天下。

一卷风云《琅琊榜》

今天和大家聊聊《琅琊榜》,这本书。我和很多人一样,被电视剧《琅琊榜》意外擒获之后,兴致勃勃地看了小说。原来小说早在2006年年底开始在起点中文网连载,2007年全文完结并正式出版,2011年和2014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再版。据说这几版之间有不同程度的修订,我看的是2014年全三册的版本。原作者和电视编剧都是海宴。网上的资料说海宴是80后的女作家,家在成都,正职是房地产公司的职员。书页上有一段作者的自我介绍,“普通女子,胸无大志,只愿昨日可忆,未来可期,有山水可游,有奇事可闻,有朋友可交,有家人可依,文字之乐不改,童稚之心不灭,已是完满一生。”意思好,不过文字确实纤细。事实上,小说里面偶尔让我出戏的部分也是一些典型的女性小说的笔法,特别是一些形容词的使用,比如说很经典的一句台词中的行事”狠绝“。”狠绝“应该是一个最近几年才流行的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作者们把”狠毒决绝“四个字变成两个字的新词”狠绝“,可能是为了追求一种凌厉的笔锋,或者希望读起来更加文雅。其实这种新词的语感上比较生硬,反而会成为行文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由”狠毒决绝“ 浓缩而成的”狠绝”是一个程度相当严重的形容词,令人身败名裂、妻离子散,甚至斩草除根都未必能称之为行事狠毒决绝,无法挽回。以梅长苏在第一卷的表现,让靖王殿下用“狠绝”这个词来形容,实在是有点人不对题的踏空感。很多人称赞这本小说是宫斗和谋略的集大成之作,其实小说中明写出来的谋略部分,能体现的是梅长苏的机智和缜密,如果要说“狠绝”,那还是远远不如我们大中华历史上的各色大奸大恶之人。当然,历史是历史,历史往往比小说创作更加离奇、没有底线。对我来说,小说《琅琊榜》好看的不是权谋。首先,我喜欢小说当中性格鲜明、意志坚定的各路角色。梅长苏、靖王、静妃、飞流、蔺晨、言侯、言豫津、萧景睿、蒙挚,这其中的任何一位都写得熠熠生光。而书中一众配角,例如霓凰君主、苏宅众人、穆青、户部沈追、刑部蔡荃,从来没有正式出场的老阁主和将军林燮,誉王,秦般弱,谢玉等等,也是面目生动、各有特色。出场人物多而不乱,设定严谨细致,与情节发展丝丝入扣,所以故事会有丰富的层次感,以及仿历史正剧的大气。第二,小说的立意正。故事以昭雪冤案、扶持明主为主线,写君臣之礼、朋友之义、男女之情、社稷之念。无论是在江湖还是在庙堂,故事里面正邪对立,高低立现。看多了现在流行的低智化情节和是非不分的人物逻辑,小说里“苏党们”重义而轻生死的君子之气,既无伟光正的做作,也没有以黑为白的糊涂,更显得难能可贵。而我最欣赏的还是海宴在铺排情节的时候张弛有道的节奏。这个有点像书画里面的枯笔和留白。艺术之道,其实大同小异。写小说,特别是中式小说,不必一味追求情节的连贯和刚劲。写到要紧处,既可以绵绵密密、一气呵成;也可以避重就轻,转到闲处入笔。最明显的例子是林殊之死。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都没有正面叙述林殊的最后一战。林殊之死写得含蓄,拍得也含蓄。作者的情绪尽在留白之间。这在今天的电视剧和小说创作中是比较少见的处理,反而是古代话本里常用的技巧。我记得当年读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原著1931年出版),最为倾倒的就是全书里姚木兰对孔立夫的感情只有一处明笔,十分耐读。而有关节奏的处理,不妨另举一例。在第六十一章,靖王与言侯闲聊,从石楠两个字猜到梅长苏的身份,立即从东宫奔出,闹市策马疾走后落马这一段,写得又急又密。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却是重拿轻放,缓了一局。而后再转折回到梅长苏入府送礼,猜疑到自己身份已经被看破,用榛子酥试探靖王。梅长苏知道自己身份已经被靖王看破之后,失态疾出。这一大段由慢而快。直到梅长苏在走廊上见到抱着灰狼佛牙尸体的飞流而大恸坐地,又是一阵密鼓。写到这里,海宴却不写两人相认的煽情之言,只是借梅长苏评论两人年少时的共同伙伴佛牙之死,给这一段始终没有说破的相认做了一个了结。这一章写得好看,但要用镜头拍出两段渐慢而快而有嘎然而止的节奏,实在是难。就算拍出来了,只怕也没有了文字叙述所能体会到的细密变化。最终电视版将此一章完全删掉,也是遗憾。不过书和电视剧的处理本来就应该遵循不同的手法。两个版本的《琅琊榜》就演绎了两位不同的霓凰郡主。我以为小说的处理更加写实,也更符合原著营造的冷静自制的文本气质,但电视剧的改编大概更符合普通人对爱情的浪漫追求。估计从电视版转到原著来的郡主党都会对原著的设定怨气冲天吧。

你还在

整本书在我看的时候,都在一种悲痛、肃穆、紧张、期待的气氛中。我悲痛祁王和赤焰军七万忠魂蒙大冤而死;哀伤林殊、萧景琰故友相见不能相认;心疼小殊削骨拔毒,自损生命变为梅长苏却要面对曾经知交对谋士的厌恶与怀疑,扛起一切,替景琰铺好前路;痛恨小人得志,奸臣当道。。。。。。太多太多,已在我心中乱成一团。 [这风雨一路,他只影独走,抛却欢喜悲凉感受。]《琅琊榜》令我确确实实、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遗憾。我从书中故人对昔日的回忆,自己想象着所战披靡的赤焰军;十三岁便提剑上阵、屡创战功、被好友称为‘小火人’的少帅林殊;才德无双、民心所向的祁王;少时小殊、景琰的趣事等等。然而,越想越美好、越美好越是遗憾,一切一切都是遗憾。书里的一切都让我不禁去想象当年的辉煌,再由这巨大的落差带给我巨大的遗憾,怎么弥补都弥补不了。

琅琊榜(转)

和很多人一样,我看小说都爱看言情,很少对非言情的感兴趣。但是,这本琅琊榜让我破例了!!我是在准备期末考的期间看完的,情节引人入胜,都不舍得放下,当终于看完了,又不舍得。喜欢林殊,喜欢霓凰,喜欢萧景睿,喜欢飞流~~他们中的每个都让我难忘!真是部不可多得的作品,期待作者下部作品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艳!

谁说原著都比影视更详细来着!?

忘了多久没看过如此精彩的国产剧,于是奔着能改编成影视的书再怎么也不会太差——我开始看原著。简述下两者间的差别...原著中详细的铺垫了梅长苏在江左和萧景睿的相遇;而剧中则是省略了这段。原著中对太子、誉王等人物描绘较少;剧中则增加了这些人物的特征塑造,不至于让观者觉得剧情跳得太突然(但也容易产生一种太子好蠢的感觉)。原著中对霓凰和梅长苏的青梅竹马并没有太多的抒写,剧中删去了聂铎这个受争议的人物。除了最开始那段,原著上有的情节,剧中基本上都有,而且描绘得更详细生动,剧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亦是大多古装剧从没重视的“古代礼仪”。一些原著上没有的,则填坑填得更合理——如梅长苏与霓凰见皇祖母那段/莅阳长公主和梅长苏夜谈的起因/靖王与梅长苏因静妃产生的隔阂更是新增加的内容。但相对于剧中一些情情爱爱的桥段,原著则更显简明。对了,剧中还有一个关于乌金丸的bug,毕竟火寒毒已解,哪来以毒克毒之说,原著中梅长苏可并没吃下去的。话说,结尾的“铮铮铁马”都让我怀疑作者性别了...原著把握住了大纲,但在一些细节的刻画上,还是影视剧更细心。总体来说,各有优劣吧!

琅琊榜

最初是借的,看完后就不行了,自己也就买了一套,不知看了多少遍,有时都不敢去看,因为每一次都会伤心,故事真的很悲,当年那么耀眼的赤焰军的少帅,就是因为别人的陷害,至使赤焰军全军覆没,祈王一家被抄斩,只剩下一个历经烈焰的少帅,本来有两种活命的方式,但是,为了回去惩罚那些陷害赤焰军的人,他毅然选择了另一条路,承受着脱胎换骨的疼痛,身体虚弱,只剩下一半的生命,变成另一个奇人,梅长苏。回到了靖王的身边,帮助他一步一步的称王,而自己的愿望就是平复当年的冤案,让七万的亡魂得以安息,终于一切都成功了,小殊终于可以松口气,回到琅琊山上过着自己所生不多的时间,但是,恰巧是这时候,战事有爆发了,小殊毅然选择吃下既是救命也是送命的毒药,可以维持三个月的时间变成正常人,但是三个月后,必死无疑,其实,他从来都没变过,无论是当年帝都最闪耀的少帅,还是后来的人人争夺的谋士长苏,他还是留着赤焰军少帅的血液,所以,他以他最喜欢的方式结束了这一生,重新回到了战场,打完了十三年前的那一场战,其实小殊也是幸福的,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他的友人会一直记着他,就算人们因为战事的胜利而渐渐的遗忘当年的英雄,还是有人会记得他,当年的那个叱咤风云的人物,还是有人会为他哭泣,每当靖王写着那场战争死亡的人名时,每每写到最后一个人时都会放声痛哭,小殊,看见了吗,虽然你在世间活的短暂,但是,你留给他们的记忆却很多很多,而你留给我们的震撼也很多很多,不得不说,海宴给了我们一部最好的作品。赞一个!

如何活?如何死?细细品嚼《琅琊榜》

1,半夜醒来,在黑暗中睁着眼睛想他,也真是够了。也许《多情剑客无情剑》告诉人们当如何死,而《琅》则告诉我们当如何活。以及,此生若有所目的,需付出如何的代价。有时,连拿生命做交换都是不够,还需要放弃普通人的生活、放弃爱情和感情,所有的时间和才智,都被使用于此件目的,他当真已一无所有,已输不起了。2,十几年的谋划只为一日,他活着不是做为人,而是做为一个符号,一个目的。当目的达到,使命完成,他的生命也当随之终结。如此说来,琅也不能算一部悲剧。只是他付出的代价实在过于沉痛,如此活着不一定比直接死了要好,令人唏嘘。面对命定的责任,他没有退避,而是宁愿牺牲一切也勇敢担负,又令人钦佩!3,《琅》是披着悲剧外皮的正剧,《多情剑客无情剑》则是披着正剧外皮的悲剧。前者一切完满只是主角死了,后者,道出人之为人永恒的漂泊与悲哀。《边城浪子》中的傅也是有命定使命的人,却在做为符号和做为人之间矛盾重重,苦苦挣扎。都说《天涯·明月·刀》饱含哲理,可我至今不是很懂,除了它确实很美。4,孔明和梅长苏的生活本是一种“自我牺牲”,即或者并非为了自我生存,而为了某些身外的意义。可以是主动选择,如孔明,可以是被迫承担,如长苏。这种“自我牺牲”的使命有着与生俱来的悲剧性,无论是成是败,如长苏或如孔明,他们都为此付出了一生的昂贵代价,令人感叹唏嘘。5,他以长苏的身份活了十五年,其中十三年准备,两年实施,终于抢在生命结束前实现了心愿。时间是如此紧迫,以至于他不能拥有平常人的生活,连享有平常人的情感都过于奢侈。他只能克制对郡主的爱情,对景琰的友情,忽略别人对他的感情,这些都是他无暇也无力顾及的。6,甚至成功后他连品尝胜利的喜悦的时间都没有,都已被他放弃。不知是否有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他也会为此生的诸多放弃而感到遗憾,但有什么办法呢?既然他活了下来,就不能白白的活着。在此生的唯一目的面前,连生老病死都被视为身外之物,更不要谈爱情、友情和享乐了,这是他的宿命,是他必须背负的。7,心疼他,也心疼郡主和景琰。爱人失而复得,却无法享受喜悦和幸福,只能在一旁默默的看着他残忍的消耗着自己,并终于得而复失,这种痛也许比爱人从未出现过时更痛。而当终于知道心心念念的故人原来一直在自己身边时,留给故人的时间已所剩无几,自己连回馈他的机会都没有,会是多么的懊悔和遗憾。8,长苏死后,他们想起他时,只能在心中一遍遍回忆曾经一起生活的点滴片段,回想他决绝的坚持和沉重的牺牲,想他经受的肉体和心灵的痛苦,想他虽然尽力克制但仍流露出的心底的真情,然而斯人毕竟还是去了,带着心意了却的满足和此生放弃的遗憾匆匆而去,只能将期许寄托于来生,空留余人在此生永久的怀念。9,像长苏学习,脑子要清楚,要知道自己此生的目的是什么,最想做成什么事,要抓紧机会和时间,主动朝那个方向努力,现在准备已足,时机已到,人生几十年并不漫长,没有余地浪费时光。要将此事时时放在心中,多多努力,才有希望实现此生的目的,不致后悔。松懈时,想想梅长苏。10,最近两周被琅琊榜搞的晕头转向,之前是一打开电脑就开始看电视剧,一集一集没完没了的看。这两天是一打开电脑就开始看小说,一章一章没完没了的看。但小说更细腻,更能展示细节和心理,看了部分小说,我更能理解梅长苏,更能了解他的心思和坚韧,为他骄傲为他感动,在三首主题曲中咀嚼歌词的味道,深痛深爱。现在,心中长苏的身影更加清晰,而胡歌的面庞却隐淡了。11,就算因此耗费了时间,但我并不遗憾,这是值得的,欣赏了一部值得的故事,正如同交往了一位值得的朋友,从他身上,我可以学到很多,从生存的道理,到成事的精神,长苏的故事确实是虚构,但其精神如此饱满而可贵。正如文中所言:此血仍殷,此身仍在。12,可是,痛苦!痛苦!为何愈是美,愈是沉重,愈是怀念,愈是痛苦。长苏短暂的一生中,其痛苦又是几人能承担能背负的?明眸在心,青山难掩,江山如画,是我心言。13,就这样吗?风起,云散。就这样吗?征歌尽,人不还。为何愈是美,愈是沉重;愈是怀念,愈是痛苦。“此血仍殷,此身仍在,江山如画,是我心言。” 品嚼《琅琊榜》

为什么我看到第三章就看不下去了呢?

冲着这么高的豆瓣评分,当年毫不犹豫地收藏这本书,转眼两年。中间三次开看,总在中途就弃了。今天不甘心又拿起来想再试一把,看到第三章又看不下去了。。。。。。哎。。。。。。。。就开头而言,感觉行文非常啰嗦,还故弄玄虚。。。。。。各位看过的告诉我这是我一个人的错觉吗?后面的精彩真的对得起前面交代背景的各种啰嗦吗?这个评价我还真不知道怎么打。。。毕竟离看完差得远。。。

赤子忠魂——评梅长苏

梅岭炽焰炼冤魂夜夜身还在旧梦七万亡灵负在心十载长路誓冤陈昔日策马少年郎今朝难永谋士身重入朱墙搅风云麒麟佐主了无痕翻手为云覆手雨算尽天下不正风污名洗雪终如愿助君登顶清宇澄军书疾报狼烟起边关告急朝无人赤子之心不曾冷跃马扬鞭把刀横战骨碎尽犹不悔家国大义守一生赤子忠魂情不灭愿闻人间响铮铮

琅琊榜

知道这本书的时候是知道要被改成电视剧的时候看了造型很心水,这本书爱情部分并不重,但却别有一番风味。 故事并不阴暗,就算有悲凉,有无奈,有利用,有手段,有算计,有阴谋,也时时透着温暖,处处存着希望,依旧坦坦荡荡,明明白白,在最耀眼的阳光里,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书里有最诚挚的友情,最真心的托付,最感动的信任,最宽容的通透,最深厚的情义,最明亮的成长,让人忍不住爱上这铮铮热血的男儿,或许这才是最感动的地方吧。   曾经的信仰,被无情地埋葬,历尽死劫归来,林殊的目的,却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复仇。他要还忠诚于正义和公道,让七万英魂可以堂堂正正地站在阳光底下,他要一个清平明朗的世界,没有眼泪没有冤屈,理想可以放肆张扬,快乐可以随处可见,犹如他擦肩而过的美好。   在别人点点滴滴的描述里,那个鲜活任性,飞扬纵横的少年,那个轻衣薄甲,逐敌千里的将军,身影慢慢变得清晰,却还来不及让人看清,就伴随着最深最痛的惋惜,迅速滑入了深渊。与他无关吗,真相冷酷而残忍,他静静地站在一边,像听一个遥远的故事,遥远得让人痛到无法呼吸。   脱皮拆骨,默默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折磨,重重背负,冷冷面对最狡诈和多疑的人心,心如钢铁,苦的却是自己难以割舍的情怀。挚友相见,不能相认,在他虚弱的身体里,有着一颗世间最坚强的心。告别过去,用这样的方式,颠覆所有的人生,把一切隐藏于黑暗,步步为营,层层布局。

看完电视剧忍不住来看看原版。

看了两遍电视剧后还是忍不住来看看原版。说真的一开始很不习惯,不能接受霓凰和聂铎的事。电视剧删掉了很多旁支人物(如景宁公主聂铎),着重了主干,我觉得这样挺好清晰一点。另外书中霓凰女主的描写太少了吧!电视剧加上了他们为太奶奶守孝,过节时看花灯的往事,霓凰得知长苏火寒毒详情,得知长苏说服蔺晨去从军许他三个月,还有最后的"此生一诺来世必践"的桥段,真的很好。另外,关于梅长苏身份的暴露以及石楠梗,我觉得还是电视剧中以夏江之口暴露比较好,原书中对夏江的下场描写有点失望。另外,书中居然没有写鸽子蛋珍珠的梗真失望啊,不过倒写了榛子酥梗,这是欣慰的。可是这就难免不入俗套地往腐的方面一发不可收啊!靖苏相认,靖王掉下马,跌坐在台阶上,抢榛子酥......这都什么鬼啊。还有一处是金殿鸣冤后,剧中老皇帝跌坐台阶上对小殊说"曾陪着你放风筝......"这一段我觉得电视剧是改得极好的。有一点遗憾的是,剧中没有写佛牙,觉得有点可惜。好吧每次再看一遍琅琊榜都不能自拔,写完着书评就当作个终结吧。

赤子忠骨足以动人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便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不得不佩服海晏,一个女子竟有如此才情,如此性情,以男性的视角创作了这部没有女主没有儿女情长,有的只是铁血男儿的兄弟之义的历史架空小说。这其中的挚真之情,斗智斗勇,跌宕起伏,更是引人入胜。特别是关于很多细节的描绘,关乎人性,关于血性。权谋斗智,惊心动魄,赤子之心,永生不息。如此壮阔!琅琊榜首,江左梅郎。故事就是从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开始了。金陵城外,白衣青年两手相握,身子微微倾斜,抬头仰望着这座他即将踏入的繁华帝都。但谁也不知,这位眉清目秀,透着孱弱病态的儒雅青年,带着11载的苦心经营,踏上了不为人知的复仇平冤之路。【前篇】他化名苏哲,江湖谋士。或许谁也不知他的身份也弄不清他的来意,朋友眼中他是位列琅琊榜榜首天下第一大帮派江左盟的宗主,他亦是名列琅琊榜天下公子榜首的梅长苏。智谋远略,博学多才。但在朝廷党争的贵胄眼里,他是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不得之必杀之!适时,大梁朝廷正值太子和譽王两大党派激烈交锋争夺主位。如此龙潭虎穴的金陵城,他,梅长苏偏要置身其中,择主而侍,在这帝都翻云覆雨。世人都认为深陷其中的他,以江湖谋士的身份,只为在帝都一展才华博得那身前身后的荣耀,让自己能够流芳百世,千古流名。【真相】而他呢?梅长苏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像世人想象的那样,在这繁华和肮脏共存的帝都,雄姿英发运筹帷幄,一举成名。然而处江湖之远的他,早已满载盛名,又为何犯险来朝堂争一席之地?因为他是林殊,他是曾经的赤焰少帅林殊,从梅岭的7万冤魂中爬出来的林殊:想那日束发从军,想那日霜角辕门。想那日挟剑惊风。想那日横槊凌云……流光一瞬,离愁一身。望云山,当时壁垒,蔓草斜曛。转身便是天涯。12年前,皇上因忌惮皇长子祁王的势力震慑皇位,默使奸佞有意铲除,才导致大梁第一帅林燮被诬陷与祁王叛国,7万赤焰军被谢玉和夏江活活烧死在冰天雪地的梅岭,祁王被囚自杀,名满金陵的堂堂帅府和祁王府一夜之间倒塌!势力顷刻荡然无存。而林殊呢?作为赤焰少帅的他从地狱般的梅岭逃生所背负的,不言而喻,他的命,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那7万冤死的赤焰军和忠义的祁王。所以浴火重生的林殊,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天真率性的小殊了。梅长苏面对曾经的挚友靖王萧景琰,却不能相认时说:“无论曾经是怎样一个天真无邪的朋友,从地狱归来的人都会变成恶鬼,不仅他认不出来,连我自己,都已经认不出我自己了。”“也许在十二年前那场寒冬的雪中,心凉了,血也凉了,但那些烙入骨髓里的东西,是不是也凉了?”不会的!就算从地狱归来的林殊,变成了如今机关算尽善用权术的梅长苏,他也不会是恶魔。因为他骨髓里流的是林殊曾经那炽热的忠义之血,和那颗永生不死的赤子之心。只不过他那双曾经跃马横刀的手,曾经弯弓射大雕的手。如今,弃了马缰,弃了良弓,却在这阴诡地域间,搅动风云。【飞流】“飞流,”梅长苏抓紧了少年的手,喃喃道,“一个人的心是可以变硬的,你知道吗?”飞流认真的说:“不会”。“苏哥哥”飞流这个守护在梅长苏身边,纯粹但又缺乏智力的少年。很听苏哥哥的话,因为苏哥哥对飞流很好很好,很宠溺很爱护。小飞流很萌很可爱,武功很好智商却很捉急,不过有他的苏哥哥在,他就是幸福的!他与梅长苏之间的温情之于哥哥和弟弟,父亲和儿子一样。让人心里很暖很暖。【过去只是过去】当年,一众可爱活泼的孩子,围着太奶奶,这位德高望重的太皇太后,膝下承欢。这群孩子里她最爱自己的曾外孙,是她孙女晋阳长公主与林帅林燮之子,林殊。这位天之骄子,有着和皇子一样显赫的背景,从小和靖王景琰一起受教于大师学文,又有着一位赫赫有名的帅才父亲学武。所以,林殊13岁就上战场杀敌,17岁就成为赤焰少帅拥有自己的军队,正可谓军事奇才,少年英雄!天性爽朗,有勇有谋,率性的他,深受很多小伙伴敬仰和长辈的喜爱。所以太奶奶更视他为心头肉,无尽的宠溺。那年,云南穆王爷带着女儿进京,小郡主甚是可爱,和一众皇家孩子一同玩耍。可小姑凉就是和她的林殊哥哥最亲,形影不离,于是太奶奶赐婚,霓凰郡主就成了林殊的未婚妻。这本是佳话。。。或许是因为林殊拥有的太多,上帝要夺回给他的宠爱。当皇上下令铲除叛贼林氏,太奶奶力求保住林殊,一再出面求皇上把林殊从叛贼中除名,可结果皇上还是残忍地让这位少年奇才命丧梅岭。随着林氏叛贼全部死于梅岭的消息传来,丧夫失子的晋阳长公主在宫殿自刎,血洒青阶。太皇太后病重。恶魔般的命运从来不曾对林殊手下留情,他失去了一切,甚至是生命。当他以梅长苏的身份回来时,太奶奶老眼昏花稀里糊涂地握着他的手说“小殊,你成亲了吗?”,原本毫无顾念的他还奢望着爱他的太奶奶能够再等等他,等他去与她相认。可是太奶奶等不及就仙逝了。【重生】当年梅岭,是怎样如地狱般的冰火两重天,只听得山谷中林帅的声音:“小殊,你一定要活下去”。身中火寒之毒的林殊,在谷底生不如死。是蒙古大夫让这样的林殊重生的,可惜了这铁血少年,选择了不一样的活法:为了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平冤复仇,他要求彻底清除火寒毒。忍受脱皮拆骨之痛,如同换了身皮囊,面目全非。所付出的代价却远非这样,曾经叱咤战场如火人般的铮铮铁骨,如此折腾不但换来了体弱多病惧寒的躯体,更是折了大半的寿命。凤凰涅槃般的重生,让他成为如今的麒麟才子梅长苏,这是他的选择,他必须忍受,为了让死去的冤魂能够重见昭昭天日,就算他不再是以前那般骄傲的赤焰少帅。他联络赤焰旧部和父亲的旧识,苦心经营了江左盟,在江湖仗义行事,收容天下无路可走的可怜之人,逐渐发展为威震江湖的大帮派,并利用江左盟的势力,收集各处信息,关注朝堂局势边境战事,广布情报网,隐藏慎密。再加上梅长苏那颗七窍玲珑的心,一切都掌握在手,胜券在握!江左盟有时候像个大家庭,有像飞流那样纯粹的少年,有像蔺晨那样放浪不羁的游侠,有像晏大夫那样顽固的老者,梅长苏作为宗主,爱他们敬他们,盟内兄弟更是赤诚相待。也许这部作品,就是现实主义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浪漫升华。【霓凰郡主】林氏赤焰军叛逆,连累云南穆府遭皇上猜忌,危机四伏。穆王爷去世后,是十几岁的霓凰挂旗为帅,巾帼不让须眉的她,果然也是一派大将之风,征战沙场,在军中和敌营树立声望,稳住局势,才换来了皇上的再次信任。如果不是天妒英才,奸臣当道,那么她与林殊的结合亦是一段美满的姻缘。而此时活在世上的已不在是儿时无忧无虑背着她乱跑的林殊哥哥了。此时的他愧疚于因林家无辜受牵连的她,心疼于她一个女儿家独当一面,牵挂于与她儿时的情义。两年前,她征战中遇到不擅长的水战而惨败,梅长苏则派了精于水防的亲信聂泽去霓凰的军营,暗中帮助。可笑的是,这两人日久生情,暗生情愫。聂泽自知无颜回去见宗主,而选择逃避郡主,徒留不知情的郡主神伤。梅长苏又岂会计较此事,他比谁都清楚他活下来的使命,前十年已经连累过霓凰一次了,他不想再连累她后半生,因此他选择成全并支持她与聂泽,也无太多牵挂。重回金陵的梅长苏与郡主初见,在他眼中霓凰俨然已经成为干练,风姿卓越的女将,在她眼中他只是很有才学谋略的一介白衣谋士。郡主自知聂泽是江左盟的人,所以问苏先生为何聂泽躲避她不来见她,梅长苏顺势解开了郡主心中的心结并承诺:聂泽一定会回到她身边,并且他会让身为赤焰军旧部的聂泽得以昭雪,让郡主光明正大地与他在金陵城风光的成亲。如果说他为了赤焰冤案,忍受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忍受自己慢慢变得冷血恶魔,这是大义。那么他成全霓凰的未来,也是令人钦佩的大气。当霓凰从聂泽那得知真相,向梅长苏求证时,她死死地盯着眼前这个霁月清风,孱弱的男子。而他只是淡淡地拒绝与她相认,情急的她却扯开了他胸前的衣裳,因为那有林殊哥哥的标记,顿时霓凰泣不成声:“林殊哥哥,到底是怎样残忍的事,让你变得如此面目全非”她紧紧的抱着他“林殊哥哥,霓凰再也不会离开你,以后再也不要和林殊哥哥分开了”对霓凰来说,唯有这个人,唯有这个怀抱,能够让她回到自己娇憨柔软的岁月,纵情地流泪,无所顾忌地撒娇,没有热烈涌动的热心,没有朝朝暮暮的相思,有的,只是如冬日阳光般暖暖又懒懒的信任,仿佛可以闭上眼睛,重新变回那个永远无忧无虑,让他背着四处奔跑的小女孩……对霓凰来说纵然将来他们彼此儿女成行,鬓白齿松,林殊哥哥也依然是她的林殊哥哥。这份情义,是无可替代的,即使最后她嫁于他人。当旁人误以为长苏与霓凰有意时,他只是平静的说:“如果说爱,两年前就没有了,人生若只如初见……那是不可能的,这世上有些事情的发生,不会有人预料得到,也根本没有办法控制得住,我所能做的,就是尽量让它有好的结局。已经错过的岁月,和已经动过的心,都像是逝去的河水,永远也无法倒流。我所能做的,就是尽量让她有好的结局,即使这个结局里,不会有我的存在……”好心疼林殊,他一个人忍受着一切,舍弃了一切包括人生若只如初见时的霓凰,已经错过的岁月或许是指他与霓凰青梅竹马的回忆,已经动过的心或许是指霓凰对聂泽的情。【最后】蔺晨说“长苏从没考虑过这最后一条保命的活路,但他保住的却是他在这世上最最看重的兄弟之情……性命和道义,得此就会失彼”最终的梅长苏,选择了用最后三个月的生命来换取边境的安全和国泰民安。梅长苏说“蔺晨,这不是放弃,这是选择,我做了整整13年的梅长苏,最后选择了林殊的结局,这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幸事吗?”到来时素颜白衣,机诡满腹,离去时遥望狼烟,跃马扬鞭。两年的翻云覆雨,似已换了江山,唯一不变的是一颗赤子之心,永生不死。林殊也好,梅长苏也好,苏哲也好,权谋斗智,机关算尽。最喜欢住在梅长苏心里的那个小殊


 琅琊榜(全三册)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