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再大大不过我和你》书评

出版日期:2016-2
ISBN:9787508657500
作者:大橘子
页数:100P(正文)+24P(小册子)页

文艺的事儿别刨根究底(代序)

问·写:尹丹说:大橘子15个月之前,大橘子刚刚和东东枪合著了一本叫作“拿不动的世界”的书,正式加入了能够在国家图书数据库搜出来的作者行列。而在此之前,他身上最常见的标签是广告公司美术和插画师,前者负责供给他主要的衣食来源,后者则负责维持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比例。大橘子曾经和同在某4A(美国广告代理协会)广告公司的同事办过一个小型画展。出于半真半假的原因,他设计了一款模仿铅笔涂鸦的海报,海报上只有“没工夫做海报了”七个字。对,大橘子还是平日里爱随口说俏皮话的天津人。网络严肃症患者可是,我们这次却从“严肃”开始聊起。处女作问世后,大橘子在社交网络上的形象也发生了些许变化,越来越多的陌生人关注他在画什么,他的猫在干什么,甚至他的发型有没有变化。“每天宇宙里多一张小画儿”的微博话题应运而生,这是自媒体时代维持热度的惯常做法。“可是并没有多多少粉丝。”大橘子自嘲说。他将原因之一归结于自己患有的“网络严肃症”。严肃,是大橘子不自觉就会落入的思考模式。虽然他将其归因为小时候没好好学习基础知识,造成现在对知识的“饥渴”状态,但对于一个想要借助网络力量红起来的人来说,严肃无异于为自己堵住了很多能红的出口。“这个东西非常致命,相当于你给自己下一个套儿,然后自己就把自己淘汰了。”其实靠网络蹿红的画手很多,并且已经为后继者蹚出了成熟的道路——“段子”式漫画,但平日里嘻嘻哈哈的大橘子却不愿意将自己的小画变成另一种形式的“段子”。他在技法和内容上的一切探索,都是源自打心眼儿里想跟别人不一样,于是又走上了一条最苦的路。他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一次,和很多朋友一起去同事家看婴儿,在别人击鼓传花般鉴赏小孩的时候,他脑袋里想的却是:孩子挺可怜的,从此以后,人生没有安宁的时候了。这个短暂的想法促成他后来画了一幅画,画中还在子宫中孕育的胎儿双手交叉放在脑后,闭着眼悠然地抽着烟,题目是“马上出场人间了,最后再让我安静会儿”。这是他惯常的思维模式,永远在思考,一不小心就严肃。当然,一个能给自己起名叫大橘子的人对“红”这件事儿究竟能有多少企图心也比较昭然,但在这些执着而无企图的努力之下,大橘子的作品一幅一幅地多了起来,从最开始的随心所欲到后来渐渐将形象固定成大猫和小男孩——也就是本书的两个主人公。他也赶潮流地建立了一个公众号,为那些不愿错过他每一幅小画的粉丝创建了可以看到全部作品的一个平台。不过,他的确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自己能吸引什么样的关注,也并没有按照时下的热潮去迎合他的受众。他甚至尽量避免一些网络层面上的互动,而是更倾向于将小画作为自己思想和情绪的一种出口,生怕自己落入另一种滥情的窠臼。虽然,“滥情”是时下吸引人气的性价比最高的做法,然而大橘子却没有采取这种方式,或者说这是他众多不擅长领域中最短的一块板。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无论在多熟的朋友面前,大橘子还是一不小心就会变得特别客气。这当然不是虚伪,只是留有余地,就像他的作品和观者之间的关系。他画的人物总是面无表情,彼此的互动简单而直接,而他为画面配的或长或短的话也多半像是“三句半”中那个言简意赅而意味深长的半句。适当的留白是创作者和欣赏者彼此尊重的最好的方式。当然,如果你有幸目睹大橘子老师一周一次的畅饮时光,就会发现酒精的魔力:他会变得爱掏心掏肺,会拉着你的衣袖絮絮叨叨地开始聊宇宙,聊人生,第二天酒醒后虽然也会后悔,但这个层面下的大橘子仿佛买一送一的赠品,是给亲近者的额外福利。大橘子曾将自己的思考方式形容为“思绪多、乱如麻,无处安放”(大橘子在《拿不动的世界》自序中对自己的评价)。作为一名广告从业者,大橘子常常加班到很晚,过了午夜才会上床睡觉,他的公众号会在每天凌晨3点的时候更新一张小画。工作加画画的强度自然不小,但对于大橘子来说,画画像是每天的一种操练,他抱着一种类似于“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态度。大橘子构思小画是一个特别有趣的过程:表面上,他在开车,听民谣听摇滚,摇头晃脑,他在吃饭,和同事拉拉杂杂地聊天,吃饱后慢悠悠地穿过北京二环里的胡同,在刷微博刷朋友圈……在这些所有的琐事背后,他都在构思小画,有时候是一个画面先蹦出来,再去想与之相配的话,也有时候是听谁无意间说了一句有意思的话,再想着给它配幅画。所以看似劳心费神的事儿,在他这儿倒成了习惯,甚至是消遣方式。2014年10月,大橘子回到美国妈妈家度假,有一次把画板落在别处,突然发现自己空闲下来的时候无所事事:他手机里连一个游戏都没有。也就是这时,他跟我说,画画应该算是他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能挂起来的、好看的画一位网友曾给大橘子留言说:“每天都等着看更新小画,又有新壁纸用了。”一语道破,很多人喜欢大橘子的画,就是他的画很好看。但大橘子并不是一直画得这么“好看”的。《拿不动的世界》中的大橘子像是用画面在说话,他有过分饱满的情绪要宣泄,他的人物雀跃但又扭曲,内心澎湃却处在苍白的环境之中——他并不是为了感官愉悦而创作。这一次,他却希望,这些画首先是可以让买到的人挂起来看的。这来自一位网友的启发,她发微博说心情很沮丧,看到小画觉得被治愈了。大橘子突然发觉那些玄之又玄的画面,有时候不如推开家门看到的温和喜悦的画面。与最直接的入口相比,所谓过分追求意义的画面反而显得虚无。“如果在装饰层面上能起到这个作用,未尝不可。那不比我给你讲一个苦大仇深的故事更好吗?”大橘子最喜欢的艺术家是奈良美智,甚至将自家猫起名为美智。奈良美智创作的特点是在极简形象下包含着细密的色彩和凹凸的变化,所有的一切都在画家极强的控制力和精心的营造下呈现出一种很使人亲近的美感,这种美感是即便看不懂技法的人仍然能感受到的。这是大橘子追求的技法层面上的锤炼。关注大橘子的人会发现,他并没有一个特别固定的风格,浮世绘风格、版画风格、抽象画风格、街头涂鸦等多种风格会时不时地出现在小画中。我问他:“那你不怕风格不统一吗?”他说,他理解的插画师是不属于任何画画领域的,并不像画油画或者画水墨画的,本身介质和技法就已经将画者分类了,但插画并没有这些束缚,更加自由,如果在这个前提下还给自己规定条条框框就会显得很无趣。记得当初做《拿不动的世界》,作为编辑,我发现他在好几张画里都让人物在画小鸭子,还有一次,他穿了一件印有小鸭子的T恤,还兴冲冲地拍照。我问过他对鸭子的情结,他哈哈笑,说,小时候不都是这样吗?说会不会画画啊,画个小鸭子。“我今儿画一只猫,我把猫给描圆了我就高兴,那是画画最本原的东西。”而他仍会锤炼技法,对着奈良美智的画画视频流着口水反复观看,会翻出自己早期各种实验风格探讨线条可修改的余地,即便最后的结果只是某一个网友说:“最近的小画更好看了。”这种不知其所以然的赞美也让大橘子觉得值得。从第一本书到现在,大橘子一直希望自己的书能呈现出更有趣的形式。第一本书的时候,他就多次想把书做成散页,却因为多种因素无法成行,这次终于得偿所愿。他从不敢自居艺术家,也忐忑地认为自己的画无法与艺术沾边,却希望它们都是能挂起来的、好看的画。现在,这些在世界上散落的彩色的纸片会陆陆续续到达很多人的家中,也许会有某种奇妙的巧合:两个全然陌生的人会同时在家中同一个位置挂上同一幅画。即便只是想象一下就能知道,那些在大橘子笔下诞生的线条和色彩会遇到更多的人,以及他们的生活,会产生更有趣的化学反应。而这一部分,作者的能力已经无法企及,小画自会与读者继续创造情节和情绪。无所不能的大猫和小男孩大橘子第一次让特别大的猫和特别小的男孩出现在一个画面里是在2014年6月27日的朋友圈中。那其实是一幅特别草的草图,是小男孩上上下下抚摸一只深灰色的大猫。到了7月6日,猫和小男孩的形象基本固定下来,后面的画虽然风格和技法一直在变化,但形象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问起为什么要将猫画成小男孩的十几倍大,他笑称是想让猫照顾小男孩。但真实的原因他也说不清楚,可能是类似于玩具熊心理,觉得越大越可爱,或是实在太喜欢他的猫,怕它小小的身体承受不住自己这么多的爱。那时候,大橘子养着一只叫“小事儿”的蓝猫。小事儿很安静,总在大橘子深夜工作的时候默默地陪在旁边。对大橘子而言,小事儿更像是儿子、朋友、知己,是可以交流的对象,是很多情感的寄托。2014年8月的一天,小事儿突然患病去世。即使作为好朋友,也无法用语言或其他形式真正地安慰他,甚至无法感同身受地替他伤心。第二天,大橘子画了一张小男孩趴在大猫身上的画儿。这一次,体型庞大的猫不再是大橘子希望能够照顾自己的人,而是代表他满满的思念。从此以后,这只大猫频繁地出现在大橘子的画中,再也没有离开。大橘子说起过为什么养猫。在迈向30岁的门槛前,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再拥有20多岁时那样饱满的精力,甚至隐隐有一种不愿意敞开心扉接受一切的感觉,而猫这种与他当时生命需求极度契合的动物出现了。猫不像狗那样与人亲近,或是眼神中时刻充满感激,猫的生活虽由人供养,精神世界却总有独立的特质。对于大橘子来说,“在无比混乱的气氛之下,看到他,能感受到一种灵性的慰藉”。小事儿离去100多天后,小公猫美智进入了大橘子的生活,这是只与小事儿性格完全不同的小猫。美智性格很急,动作更加敏捷,睡觉和玩耍的启动都非常突然,好笑的事情特别多。那个原来专属于小事儿的大猫形象渐渐出现了美智的神态和故事。大橘子从来也不是煽情的人,甚至更倾向于用搞笑的语言和动作来消减一些真实的情感,但通过他的画却能一窥他的内心。在这一本书中,如果将他想象成那个永远不换衣服的红配绿没脖子小人,那么他和大猫可以干出很多无所不能的事:一起晒着海边的太阳,一起在雨天静静地坐在屋檐下听风铃,一起仰望梵·高的星空,一起变成毕加索的抽象色块;大猫给他文身,陪他游泳,给弹吉他的他打鼓,还会欺负正在工作的他……仔细看的话,大猫和小男孩都没有什么喜怒哀乐的明显表情变化,却仿佛生来就在彼此身边陪伴。大橘子说他说不出长篇大论的话,于是只给每一幅小画配了一个短短的标题,虚构了收藏的美术馆和尺寸。可是,在他的脑袋里,他和他的两只猫既然可以在所有的地方任意穿梭,那么,平行宇宙中,有没有这些藏画的美术馆,谁又说得准呢?部分问答实录Y:你是否关注网络带来的人气?D:当然关注了,但这事儿一直没太想清楚。当你收获了一些不认识的人的夸赞或者关注的时候,会有虚荣心,或成就感,或是其他什么。但是你追求那个东西好不好,或者说应不应该,那个东西对自己本身做的事情有多大的推动性,我一直没想明白这个东西。Y:你的情感是很节制的,而靠你节制的情感吸引过来的这些受众,其实有的时候并没有完全理解你的那个意思,你想过这个问题吗?D:有一些民谣歌曲中,写了很多特别具象的东西,用一些大俗词去演绎情感,比如说“我和我兄弟在包子铺门口分手了”,类似这种,但是让人隐隐约约觉得背后有一套欲言又止的东西。但也许这个音乐人就是用大实话说大实话,所以啊,文艺这个事儿别刨根究底。Y:我觉得这个可以当题目,文艺的事儿别刨根究底。真的,真的,真的。D:所以,就是你能体会多少,就是体会多少,都是赚的。Y:对。我觉得留白就相当于创作者和欣赏者都彼此尊重的一种形式,是吧?D:就比如说很多画面,包括《午夜巴黎》中那个酒吧集中了海明威和其他大师,现在说起来是一个盛世空前,或者文化上流动的盛宴。但如果你真的在那儿了,也许就是坐了一桌夸夸其谈的人。所以那东西你能想象多少就想象多少,没有必要置身进去,因为没有意义。Y:很多人是因为画面欣赏你的作品,你觉得是不是因为你的画装饰性非常强?D:其实出《拿不动的世界》的时候,就有过做成活页的想法,但那套画装饰性非常差,以黑白为主,而且主题比较灰暗。Y:那时候还是画面比较满,里面的元素比较多。D:而且为了让那些元素呈现出一种氛围,就不太好看,因此,这次就稍微有点儿变动。首先,画面和配色会稍微好看一点儿,你至少愿意摆在那儿,挂在那儿。然后再有一些意义上的探讨——也不知道值不值得探讨。Y:你怎样评价自己的风格?D:我的风格比较飘忽,但我画的形象一直以卡通为主,比如会画成头大身小的比例。我比较欣赏村上隆老师幼稚力的理论。所有人童年中最早产生好感的全是动画片,这与长大了还会觉得你小时候吃的饭最好吃是一样的。所以呢,这种感觉始终留在你的记忆里,再出现的时候就会先击中你,不管你后来的价值观和审美怎样变化,这种东西还是可以首先打动你的。这就是为什么好多产品要有吉祥物。这是和你最直接的东西。你看一个logo(标识)不会有情感,只有看一个具象的、可爱的、卡通的形象才会有共鸣。所以,我也希望用一个最直接的、和你童年有连接的手法和看画的人沟通,就好像面对面交流一样没有障碍。Y:你觉得你的画是艺术品吗?D:艺术与艺术品是不是一个东西我还没想清楚,因为我倾向于认为艺术是需要经过千锤百炼得到的。但是以现在的社会概念看,艺术品稍微偏商品了,也就是说,当你的做工和感觉达到一定标准后,就可以称之为“艺术品”。所以,我现在的奋斗目标可能就是把质量提高,挂在家里至少不丢人。如果愿意与艺术沾边,可以叫轻艺术品,但是你管它叫艺术我是完全不同意的,这是肯定不行的。Y:所以,在你心目中艺术是相当高的?D:相当高,那简直就是,郭德纲老师不是说了吗,任何一个行业,100年里出一两个艺术家,已经是老天的眷顾了,大多数是从业人员。我们也都是从业人员。Y:但我又想到曾经看过对大仲马的描述,就是说大仲马的作品现在被束之高阁,在很多人的书架上静静落灰;金庸的东西,在好多租书屋里被翻得像卷心菜一样。但其实这两个有什么大的区别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大仲马就是法国的金庸。D:就是一旦你的东西被抛向公众了,就像被扔到河里,它漂向哪儿不是你决定的,也不是这条河决定的,还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其他因素。所以,历史沉积下来的东西都好吗?我觉得也未必,偶然性太强。比如我们刚才说到的《午夜巴黎》,为什么让男主角找到现实中的归宿?我觉得伍迪·艾伦一定有过之前的年代无限好的阶段,才能提炼出来那个感受。他不是把女主角留在那儿吗?我觉得是将另一个自己留在那儿了,但岁数大了以后又会觉得目前的时代足够好了,只不过没凝固成琥珀,还都流着呢。在我看的少数文艺片里,看过一部反映摄影师的法国片子。一上来,就是一个老摄影师拿一个特别大的老式相机在法国街道上拍照片。他的相机需要组装,需要很长时间曝光。特别安静,镜头都不动,机位都不动,就是摄影师自己在那儿鼓捣相机,足足有20分钟吧。镜头一转,是他作为“二战”时的战地记者,特别宏大的场面,见惯了大生死,极其惨烈。接下来,画面又回到安静的法国,他开车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又花了半个小时鼓捣这些器材。这时,你才会“哦”地突然明白,这是从地狱回到人间之后,他无比珍惜现在平静的“我”经历的每一个小时。电影本身对于生命的感触一个字都没说,但是认真生活的态度说明了一切。Y:咱俩都看过《阿基里斯与龟》这个电影,真知寿在里面不断地尝试不同的技法和流派。我们看着觉得这个人忙忙叨叨的,特别可笑,包括他媳妇也一直陪着他折腾,但看完后你会觉得特别悲凉。电影给了你一个挺温暖的结局,真知寿也没觉得他这些努力白费了、他这一生虚度了,但你会觉得没说的那些事情让你想得更多。D:是啊。Y:但是你在画这本书的时候,也尝试了很多种画法呀?D:我觉得有两种修行方式,一种是在一个技法上往死里抠,这种特别好。但比如我画画时采用了某种风格,因为我毕竟不是用传统技法手绘,所以呢,我认为尝试更多种插画形式也未尝不可。所以,我选择另外一条路,让我的画变得更丰富,或者探索一些新的方向,也许哪个会比现在更有意思呢?Y:在你之前的作品中会看出日本文化和美国文化对你的影响很大。D:以卡通为最基础的技法来说,肯定日本的影响最大了,从小就看和画动漫。但是美国给我的更多是生活上的意义,美术上唯一给我的好处就是去美术馆非常方便。美术馆代表了参观人群对美术的心态。中国的美术馆里文艺青年和专业人士比较多,美国的博物馆会有很大一部分是游客,更多的是本地人。Y:就相当于咱们逛公园一样。D:那就是公园,大伙儿随便看看画,聊聊画。比如说今天马蒂斯有一个展览,咱去看看展览去吧,是很长时间积累下来的一种生活状态,就和下午一起吃饭聊天一样自然,而且展览的质量也非常高。Y:潮流文化对你的画会产生影响吗?比如说你笔下的猫永远是质朴的样子,小男孩可能稍微变一点儿。但你会加上一些字体,整个画面就会变得挺潮的。D:可能多多少少受到现在酷文化的一些影响,在画这些东西的时候就会有一条标准线——是不是达到我认为的那种酷。或者说,有时候我在画画的时候,就想让形式大于内容,就会多尝试一下形式上的东西。形式是什么呢,可能就是你说的潮流啊,或者怎么样的。它是一种指引,一个方式。Y:从《拿不动的世界》开始,你的画就会配有文字,这本书是你自己写的文字。画画和文字会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吗?D:首先,我的写字能力不是特别强,所以配不了那种特别长的能构建一个环境的文字,反而是有些我画里面没有的东西一句话就把我特别想说的东西点出来,这有点儿像广告。Y:而且语言传播的力量永远比图画要强。D:对,一定是这样,而且非常直接。我对文字工作非常敬佩,但我的很多感受都是模糊的,只是能感觉到这种写作的方式和语言、节奏特别舒服,那种我看不下去,所以我这次写的也只是标题性的文案。Y:但你的优势是一直在思考,很多人已经不愿意思考,虽然你有时候也想得太多。D:但是我觉得我的这种思考,和其他人看美剧和玩游戏是一样的,是打发自己的时间,是消遣的一种方式。我不会玩电子游戏,我只能画画,从某一种层面上,你觉得画画多高雅,电子游戏多粗俗,但是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而且换句话说,玩电子游戏玩一辈子的人多高兴啊。你知道,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想得多,也许会带来快乐,但也有可能会带来痛苦。所以,我觉得应该保持一种心态,就是不批判任何人的任何一种生活方式。Y:你觉得看书和看电影对你的创作或者生活有什么影响吗?D:我像找答案一样去看书。所以我很少看小说,就是觉得我花时间了解一个不知道最后要表达什么的故事,会让我有点儿忐忑,心想这段时间是不是浪费了。Y:你对知识有一种饥渴。D:尤其是很多硬性的东西。就比如说你们学问基础比较好的人认为理所当然的基础都是知道的,我有时候就不知道,我就赶紧恶补那些东西。Y:那你想到源头是什么吗?D: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打球、逃课什么的。当你不知道有精神世界这个东西的时候,你对这个没有需求,但是一旦那扇门推开了,你会觉得知道不完,而且怎么说呢,感觉你永远追不上。Y:那你有没有对现在这个社会有一点点失望?我稍微觉得如果你对艺术和自我的要求这么苛刻,你可能会失望。D:失望是一定的,按自己的标准,失望是一定的,但是你一直浸泡在失望的氛围中对你的益处不大。翻过头去看,像你说的不管是束之高阁还是流行文化怎么样,有无数好的东西让你看,一辈子也看不完。这么多好玩的东西你不玩,你在这儿跟时代和社会较劲儿,较什么劲儿啊,是吧?Y:也就是说,你觉得即使你的东西够不上艺术,但是你其实是在自己追求的道路上一直前进。D:对。Y:没有必要说这个时代坏掉了,然后就悲天悯人不去做任何事情。D:是啊,与时代没有关系。(原载《宇宙再大大不过我和你》,转载需授权!)


 宇宙再大大不过我和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