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108045324
作者:(加)梁鹤年
页数:526页

内容概要

梁鹤年, 加拿大女王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院长、教授,2009 年荣誉退休。1970 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建筑系,1976 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硕士学位,1982 年获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硕士学位,1985 年获英国雷丁大学土地开发与管理博士学位。研究范围包括土地与城市规划、政策分析方法、西方文化基因。曾在加拿大担任联邦财务部顾问,并创办“国家不动产高级官员论坛”、“企业地产高级研修班”、“亚太区驻加拿大大使论坛”,于2003 年入选《加拿大名人录》。1986 年开始回国讲学,现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开设课程,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高级顾问和专家组成员。除城市规划外,在科技、经济、金融、贸易、文化等方面出版了大量的专著与论文。2002 年被国务院授予外国专家最高奖——“国家友谊奖”。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
前言
第一篇 源头
第一章 基督信仰成为崩溃中的罗马帝国的国教
第二章 基督信仰与希腊理性首次结合:奥古斯丁与柏拉图
第三章 “基督太平”:政治宗教化下的欧洲大一统
第四章 基督信仰与希腊理性二度结合:阿奎纳与亚里士多德
第五章 西方第一组文化基因:“真”与“唯一”
第六章 灾难来临:西方人心理失衡
第七章 大变前夕:腐化的教会面对涌现的民族意识和人文思想
第二篇 物竞
第八章 充满犯罪感的宗教改革
第九章 宗教政治化的欧洲大混乱:西班牙帝国的盛衰与国家理念的抬头
第十章 迷惘、无奈的时代:命蹇的伽利略
第十一章 绝无原则的法国内争产出乐观、悯人的理性主义
第十二章 做梦的笛卡尔带出“天赋理念”
第十三章 绝对原则的英国内争产出悲观、功利的经验主义
第十四章 做官的洛克带出“天赋自由”
第十五章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争
第十六章 西方第二组文化基因:“人”与“个人”
第三篇 天择
第十七章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从和解有望到和解绝望
第十八章 法国从盛到衰:理性主义藏身于浪漫卢梭的“天赋平等”
第十九章 大英崛起:斯密的“追求私利可达公益”
第二十章 资本成形:达尔文的“自由竞争”是天演原则
第二十一章 英、美交替:自由、资本交棒
第四篇 适者?
第二十二章 资本世界:功利文明全球化
第二十三章 自由、功利压倒平等意识:资本主义腐蚀共产主义
第二十四章 自由、功利战胜民族意识:资本主义击败国家主义
第二十五章 自由、功利取代生命意义:资本主义吸纳存在主义
第五篇 生存?
第二十六章 个人:小我与大我、公众与公共
第二十七章 “不损害别人自由的个人自由”是不可能的
第二十八章 自由与平等
第二十九章 民主:“是人民的、由人民的、为人民的政府”可能吗?
第三十章 资本主义与自由经济
第三十一章 资本主义是以钱赚钱
第三十二章 法治、人权是资本主义之盾
第三十三章 “唯一、真”、“人、个人”两组文化基因的纠缠:民族性格、时代心态、历史背景与契机的互动
第三十四章 大国盛衰的逻辑
后记
附录
1.神圣罗马帝国
2.雇佣兵
3.宗教改革时代各教派教义的分别
4.荷兰崛起
5.理性主义三杰与经验主义三杰的主要思路
6.英式自由贸易,粮食法案为例
7.天定命运
8.德国统一
9.康德的先验
10.英国大宪章

作者简介

"西方人对天地、对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决定了西方文明,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这些“为什么”,就是支配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也就是本书讨论的主题。
在轰轰烈烈地讨论“洋为中用”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洋”究竟是什么?西方的“自由”、“民主”、“资本”、“法治”,包含着什么样的文化基因?诞生在怎样的背景之下?会把西方文明带到哪里?
可以想象一幅今天的地图,西端是美国,东端是俄罗斯。追求个人自由的强度西高东低的倾斜;追求人人平等的强度东高西低的倾斜;交叉点在英、法之间。过去百年来,西风逐渐压倒东风,自由压倒平等。东西之别可以通过追溯文化基因如何结合了时代心态、民族性格和历史背景与契机去解释。
从西班牙到法国、到英国,再到美国的霸权交替,都是约130 年的周期,分起、承、转、衰四个阶段,也就是四代人。美国之后,霸权归谁?中国应如何选择自己的角色与命运?"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西方文化的温情与冷酷——评《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书名:《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作者: (加)梁鹤年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年: 2014-3ISBN: 9787108045324总起所谓文化基因,就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语言、艺术、思想、文化和历史的基础与发端。文化基因决定着文明的发展走向,任何一种文明形态总能追溯到它的文化基因。西方人对父母或老师可以直呼其名,人们也不会莫名惊诧;中国人一般不会直接称呼尊长名字,而代之以职务、关系称谓,如“老师”、“班长”、“叔叔”、“婶婶”等。中西称谓泾渭分明,或许与西方崇尚“人人平等”泛化理念、中国讲究“尊辈长上”等级秩序文化基因密切相关。文化是文明根系所在现代西方以自由、民主、法治、人权、资本等理念定义自己、衡量别人。这些西方文明的变量来自哪里,将会把西方文明带到何处,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基因衍生它们、驱使它们?梁鹤年编著《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通过历史背景、时代心态、民族性格和历史契机去探索西方文化基因的来源、演变以及它们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对西方文明发展史作了一次系统梳理,探寻西方文明发展脉络,并着眼“洋为中用”,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有价值参考。西方文明受到多种文化基因交互影响。“现代前”犹太之神的权威与基督之神的慈爱、希腊的理性和罗马的秩序,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一起,造就了西方第一组文化基因“唯一真”,即“真是唯一的”。16世纪宗教改革打破西方人信仰与理性的统一。封建崩溃,多年战乱,法国产生了乐观悯人的理性主义,英国产生了悲观功利的经验主义。前者以心法、内省求真,有泛人的意识;后者以观察、反思求真,有个人的意识。这就构成了西方第二组文化基因,即“泛人”与“个人”。泛人意味平等;个人意味自由。但两者又都坚持是“唯一真”。于是西方文明性格与思维就此分裂。在随后几百年里,通过不断质疑“传统”的价值、不断肯定“变”的意识形态,西方人逐渐变得世故、老练、虚伪,并最终藉自由与功利的资本主义成功腐蚀共产主义、击败国家主义、吸纳存在主义,达成延续至今的世界观与伦理观。从“唯一真”到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从对宗教神谕顶礼膜拜到个体自我意识觉醒,从多种主义并存到资本主义“大一统”,清晰显现西方文化基因的演变轨迹。在相同文化熏陶之下,西方文明亦有“旁逸斜出”独树一帜之典范——英国历经“百年战争”以及“玫瑰之战”,王室与地方势力形成互相依赖又互相制衡的政治生态,而后又创造出以宪章约束王权的政制,催生出英国特色的“君主立宪”制度。西方文化基因中的重要人物(从柏拉图到笛卡尔)西方文化先驱群星闪耀,那些为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哲人永远应被铭记。柏拉图认为宇宙不可能成于偶然,总有一个归宿,他称之为“一”。他认为人要走向宇宙之真,就得与宇宙建立和谐关系,才能快乐。奥古斯丁根据人生经验认为自制尤其是性欲上的自制是修身的一大挑战,他对人性(意志力)的相对悲观影响整个西方至今。就是因为西方人对人性不大信任,才要依赖法治、民主去约束。亚里士多德认为好的政府追求共同利益、坏的政府追求统治者的利益,强调人离开公理与正义,就沦为最卑劣的动物。阿奎那特别强调“自我保存”和“与人共存”,这成为西方“天赋人权”理论依据。柏拉图/奥古斯丁、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四位先哲有共同之处:追求永恒的真理、强调宇宙的秩序、重人类的灵性、轻物欲的满足、超越个人价值观;主要不同是,前者在政治上强调统治者的素质,而后者在政治上强调群体和参与。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成为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上半叶西方主流,是为“思想自主”基础。它肯定个人和否定经验,前者抗拒权势,后者抗拒传统。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洛克将个人意识建立于经验之上,并且指出通过官能、经验达到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只是“近真”,是一种“仿知识”或“仿真”,但他认为这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追求,因为这种追求会使我们越来越接近真的真。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从奥古斯丁到阿奎那、再从笛卡尔到洛克……这些仿佛注定以思考为使命的标志性人物,犹如一个个清晰的坐标,在历史的天空熠熠生辉,也构成西方文化基因中璀璨夺目的部分,光耀千秋。回望这些“星座”之间关系勾连,可以追溯到西方文明的清晰来路。西方文化的优势与软肋谈到西方文明与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中西文化存在差异显而易见。简而言之,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中国文化重视友善和服从,强调个人对整体的义务。西方国家更能普遍认同“国家崛起取决于国民崛起”,而中国人往往主张“大河有水小河满”、“没有国哪有家”。西方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富于进取精神与发展精神的文明,它充满活力,追求征服自然、揭示社会与自然奥秘,尊重并强调商业精神、创造精神与冒险精神,特别尊崇个人自由与民主法治;而中国文化更看重通过公民遵纪守法乃至高度步调一致促成社会和谐稳定。对于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元的泱泱大国,中华文化发挥了巨大的凝聚与向心作用,这毋庸置疑。然而中华文化亦有短板。中国的文化基因中,“善”完全处于主导地位,对“美”和“真”的追求都受道德支配,但由于“善”脱离并压迫“美”和“真”,某些时候容易虚伪化,可能迫使人人说假话,导致精神的僵滞与衰落。正像胡适所告诫那样:“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在崇尚道德和依法治国的天平上,我们确实需要找到一个适宜的平衡支点。“善”字当头的另一个恶果就是忽视、缺乏对自然与社会的科学探索与追根究底精神,这或许是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偏重主观世界改造而看淡客观世界探索的症结所在,更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艰难的深层原因。西方文化的人文思想至今仍给世界各国以有益借鉴。文艺复兴的重心就是“人文思想”——以古籍作启发、以理性为导航、以人为中心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我们前些年方才提出并且从各个领域正在践行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仍是“西风东渐”之表现。当然,西方文化基因也有致命缺陷。“唯一真”的意义就是只有一个“真”。“唯一真神”就是只有这位神才是真的;“唯一真理”就是只有这条道理才是真的;“唯一真科学”就是只有这套科学才是真的;“唯一真主义”就是只有这个意识形态才是真的。世上从来没有绝对真理,意识形态这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东西,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任何一方都不应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另一方。“唯一真”文化基因产生的正面倾向是忠贞、刚毅和慷慨,负面倾向却是极端、霸道和扩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百年来屡屡向外吞并,对别的民族实施霸权与殖民统治,给许多国家人民造成深重灾难,还不足以叫人警醒吗?如何做到“洋为中用”西方文明与文化自然并非洪水猛兽,但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西方文化像传统文化一样,为精华亦有糟粕。在文化多元发展、世界渐成“地球村”的今天,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已经上升为时代命题。世界各国与不同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与文明形态,呈现万紫千红的瑰丽风景。各国文化虽有源头形态不同,并无高低优劣之分。审视中西方文化,我们既不能崇洋媚外,更不能妄自菲薄。文化基因也当有与时俱的演变。事实上,中西方文化已呈交汇融合趋势,孔子学院不断走向世界,西方文化中的积极价值理念正在被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各国所接受。对待西方文化我们既不能全盘照收,也无须拒之千里,而应奉行拿来主义、彰显扬弃精神,予以批判地吸收。 “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没有堤岸,哪来江河?”美国诗人金斯伯格如是说;世界上不存在绝对或者无条件的“自由”,比如放声唱歌是你的自由,但在夜晚你就得自觉限制这种自由,因为你可能影响周围邻居安静休息的自由。“民主”是个好东西,但也要讲求成本效率,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整天吵吵闹闹的能办成啥事?人的需求分层次,“人权”也要分阶段发展,中国现阶段人权就是要保障与实现老百姓衣食无忧的权利。“资本”能刺激生产和改善生活,然唯利是图却是硬币的另一面。“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对待西方文化,中国当有理性辩证态度。“西方的确有许多令人艳羡的成就,但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多重原因互动的结果,一窝蜂地模仿不是出路,观察、反思,然后创新,或可找条生路。”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人权建设,何尝不是中国依据自身文化基因做出的明智抉择?此文发表于2015年4月1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http://csr.mos.gov.cn/content/2015-04/17/content_6075.htm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对于研究英美文学或者西方文学的亲们来说,这本书是很好的文化脚注,梁鹤年的文笔举重若轻,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化背景。
  •     幼时觉得 思想家 真是一个古怪莫名的名号,和 大胃王 差不多嘛。现觉得这才是最了不得的。#题外话#
  •     其实还有半本没读,是足够通俗易懂,注释也详尽,但觉得信息量太大,读下去费时费脑,而且偏向史学,对于背景知识了解不够的我来说,有点难啊…… 梁先生最终的观点,无非就是认为西方政治经济道路行不通,中国可持续定会力争上游么
  •     梁先生新书,值得拜读
  •     梁老师的这本书写的还是很好的,论据充足,结论深刻。总结出的“唯一、真”与“人、个人”两组文化基因很有道理。读完后对现在西方的很多行为了解的更加深入,在书末尾针对现状矛盾论述的地方,突然令我感觉到现在的经济学理论有些地方是错误的(消费经济无法持续/拉动内需真的能提高人们幸福么……)。全书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地方重复较多,有几章比较乏味。和《菊与刀》一起看很有意思的。
  •     知识点非常多,许多论据充足。
  •     梳理了西方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要是有更多中西对比就更好了 未来之路 慢慢寻找吧
  •     很好的西方文化普及读物,具有一定深度。梁鹤年很擅长归纳总结提炼,能从大势上把握思想脉络。
  •     读此书的前提是,脑中有清晰的中外历史年表对照图。否则无法从高空同时看到自足的中国大陆与西欧这片碎片上的文明的异同。 大分裂是一样的,但是在隋朝一统之后,中国走向就完全不同了
  •     6-18 闲书 8-3: 读完。1.以中式文化解析西式文化基因,难得难遇。虽未给出药方或结论,也是有益尝试! 2.有收获,需要把我的知识串起来。
  •     呕心沥血之作,深入又独到
  •     正如佛教从汉代既已传入中国,历经600多年,直到唐朝才理解消化这一外来文化并能发展出本土的佛教---禅宗。我们可能也处在唐朝之前的这么一段时间,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试图去了解它,消化它,正如作者所做的事情,有时可能不够全面,不够准确,甚至有失偏颇,但不失为理解外来文明的一次早期尝试。
  •     没有文明能一直领先,更重要的是如拿破仑所说的能倒下啦再次站起来;西方文明才有一次文艺复兴,我觉得还不足证明西方文明恢复能力。
  •     读的很畅快,也很有启发,对于理解西方文明有帮助
  •     认识梁鹤年老师始于周四晚上的一堂课,那天本是要去隔壁教室,因为对那节课的内容没啥兴趣,就误打误撞进了梁先生的教室,他讲的是S-CAD评估法。他并没有直接进入“正题”,而是首先介绍了东西方文化在认识论上的差异,以及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描述政策执行的目的与成本优化,建立平衡,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妙”!对于这本书,本想把它借来当作科普读物迅速读完,不料它巨大的知识密度、深邃的洞见和真而简的文笔把我牢牢套住,连续阅读数日,收获颇大。一是受教于梁先生在文明的尺度下围绕着结论“在真理只有一个的大前提之下(唯一真),‘人’与‘个人’两个基因争夺唯一真的地位,产生了张力和变化”而展开的历史、宗教和哲学的充分论述;二是启发于梁先生学贯中西的智慧:求“真”但不偏执,实干但不失“善”。
  •     外行看看还可以,但是细究起来,历史事实错误太多,刚翻没几页就找出好几处错误。
  •     最后一章强行扣题依附主旋律,其他部分都很有启发性
  •     “文化”指涉过去,“文明”指涉未来,这本书联结了西方的过去和未来,系统地呈现了西方文明之所以是今天这个面貌的成因,包括时代背景、民族性格、历史契机。不是教科书的写法,读起来比较省力。在这种系统梳理之中,作者的倾向性非常明显。
  •     把西方文明掀个底儿朝天,看完心里释然了许多,想起吕思勉说学历史是为知其所以然,本书里更多了点质疑西方普世价值,探索自己未来道路的东西。迟到了一百年的人文著作。
  •     难得有这么扎实又这么明白的普及书。看书名和章节标题以为会枯燥,一点儿不学术啊,也不浮滑,作者老老实实地把各种问题都讲清楚了,条理、逻辑和语句都很平易,而且信息密度很高。拯救了我这种文盲。大爱。
  •     不管是柏拉图/奥古斯汀,亚里士多德/阿奎那,西方文明从源头到发展,都与东方有不一样的展现。用格物致知,修齐治平的体系去理解西方,这本融合哲学,政治,宗教,科学,经济和社会的好书,不可辜负!
  •     此书对我帮助很大
  •     作为通俗读物大大丰富了读者的知识。然而它也确实是历史哲学文化的大杂烩。
  •     解释了很多没人解释过的概念和理论,对个别问题的阐释也非常清楚,非常不错。
  •     梁老师对于西方思想史梳理得很清晰,虽然最后一部分的个人价值取向比较明显,但总体来说还是非常客观合理的。
  •     读过的最好的易懂的,和现实结合的紧密的一本哲学书。再度
  •     不能走西方的老路...但是新路又在哪里...
  •     今年读过最过瘾的一本书。梁先生的一些个人观点有待商榷,但不失为一个很赞的观察西方文明的视角。
  •     很抓重点的西方政治宗教哲学史。
  •     还得再读一遍才能评判。
  •     最後現代民主分析部分像過山車 多謝梁鶴年老師 「國運選擇 就在此刻」
  •     用东方史哲一家的思维对西方文明的梳理,系统中肯,因此其对西方文明的批评值得一听。
  •     最恨这些华人国籍不是中国的咯,害我做个编目还要改字段。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