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中国绘画史

出版日期:2014-2-1
ISBN:9787308124568
作者:吴益文 著
页数:328页

书籍目录

【样章】
曹不兴:中国第一个“有名”画家
这是本书要讲的第一个画家。
曹不兴,又名弗兴,男,浙江湖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宫廷画家。至于他的身高体重、生卒年月、直系亲属、社会关系,我都无法告诉你。这不是我的错,因为史书上没有流传下来。也许你会觉得这对于画家来说太不幸了,但是我相信,一旦你通读了中国美术史,你就会得出一个跟原先截然不同的结论:跟许多默默无闻的画家比起来,曹不兴先生够幸运了!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姓的画家,在此之前,许多杰出的艺术工作者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不著一丝痕迹。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在很长的时期内,创造艺术作品的人并不被称为艺术家。
在古希腊,创作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的人,同钉马掌、修鞋、种菜的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革命分工不同而已。他们的名字并不重要,也没有人想知道,正像到菜场买菜的人,并不想认识种植蔬菜的菜农一样。即使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艺术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艺术家仍然还不是一个尊称,甚至艺术家本人也觉得这个称呼并没有什么光荣。比如,曾经有一个人给米开朗基罗写信,称他为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米开朗基罗大发雷霆,把信撕得粉碎,说:“我叫米开朗基罗,世界上只有米开朗基罗,没有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从这个故事可以得出结论:第一,这位法官的儿子、六岁就死了亲娘的意大利人性格暴躁;第二,艺术家这个头衔并不像今天这样令人肃然起敬。
中国古代艺术工作者的情况并不比西方好到哪里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他们被称作画工、工匠或者厮役。汉代的画像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壁画和雕塑,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作品,但它们的作者并不为人所知晓,因为他们只是工匠,工作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中国画家曹不兴,生活在公元三世纪,与西方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十四世纪画家乔托相比,早了一千年。
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是由中西方艺术家队伍的不同构成所决定的。在古代西方,所谓艺术家,就是手艺人,地位低贱,没有人会对他们的名字感兴趣。而在古代中国,艺术家队伍由三部分人构成。第一部分是民间画工,即厮役。现在他们的作品往往被挂上“佚名”的标签;第二部分是宫廷画师,曹不兴就是其中之一;第三部分是文人士大夫阶层。他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对中国艺术产生的影响也最为深远。
宫廷画师,大多只是按照皇帝的旨意作画,所画的也基本上是王公贵族、神怪、功臣,并不代表艺术家本人的意志,因此也基本上不存在知识产权的问题。在画作上签名,也许他们压根就没有想到过。就像贝聿铭设计的建筑物,泥瓦工不会想到在砖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一样。作为一名宫廷画师,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姓的画家,莫非曹不兴有什么过人之处?
果不其然。史书记载,曹不兴的绘画在吴国享有很高的声誉,与善于书法的皇象、精于下棋的严武、通晓阴阳历算的赵达等人,并称为吴中“八绝”。还有一个传说很有名,曹不兴曾为孙权画一座以水果篮为题材的屏风,创作时一不小心,在白色的绢上误落墨点,于是顺手将墨点画成一只苍蝇。屏风送到宫中,孙权见水果上面停着一只苍蝇,便挥手驱赶,这就是成语“误笔成蝇”的来历。可见,曹不兴的画非常逼真,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
在曹不兴的带动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画家渐渐多了起来。西晋著名画家卫协就是他的学生,卫协再传至顾恺之。也就是说,曹不兴是顾恺之的师爷爷。

作者简介

融知识性、哲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画家传记;颠覆古板、晦涩传统面目的美术史。


 非常中国绘画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非常中国绘画史》:像故事书一样有趣吕英三年前,同事小吴哥对我说他想写一本书,一本关于画家的书。他要把历史上有名气的画家像葫芦一样串起来。当时我就想,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他做到了。作为一个书画土鳖,在看到这本《非常中国绘画史》之前,我依然认为,这不可能是一本有趣的书。事实证明,我又错了。王小波说:“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非常中国绘画史》甚至超越了有趣的阶段,展现的是历史人物的多姿多彩与丰富神奇。看着看着,我感到了欣喜,就像佛祖拈花示众,迦叶就笑了起来。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么说过于煽情,大可以自己去看看。 很多时候,史书特别是专业类史书都像个不解风情的老家伙,每当我对一些人物和事件怀有暧昧的想象时,他就跑过来用一堆古板、深奥、晦涩的说辞将我砸晕。《非常中国绘画史》显然不在此列。吴同学笔下的绘画史,文字诙谐优美,人物张弛有度,风格自成一家。按照作者自己的说法,在写作过程中,首先把握了“三不”原则,即不晦涩、不故弄玄虚、不故作高深。作者认为,书写出来既不是用来唬人的,也不是家庭装饰的道具,而是给人看的,所以力求通俗易懂,诙谐幽默。但是知易行难。通过人物来解读历史,不仅要严谨地获取和归纳大量史料,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想象,才能还原这些人物的前世今生。通过人物的串联去构建一个遥远的世界,是一种诗意的重构过程。吴同学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借助丰富的诗意的想象,用文字勾画出了一部独特的绘画史。86位历史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的画家,个个栩栩如生。他还遵循“笔墨当随时代”的原则,大胆采用了一些流行语言,甚至网络用语,以便年轻读者在阅读这本专业书籍时不至于产生代沟。他的“阴谋”应该得逞了。至少,我已经被一步一步拉下了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高山没有流水,只有蓝天没有白云,只有太阳没有月亮,都是不完美的。同样,在本书中如果只有男人的引吭高歌却没有女人的浅吟低唱,也是说不过去的。一者,显得作者缺少绅士风度;二者,有助长男女不平等之嫌。”于是,孙权妃子赵夫人,以及宫素然、管道升、倪仁吉、潘玉良五位女画家就自然地走入了书中,为这本绘画史平添了一分妩媚、几多温情,还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泼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如果你走进美术馆,看到一幅画上都是铺天盖地、笔酣墨饱、水墨淋漓的墨汁,几乎见不到毛笔线条,那么,这幅画就是传说中的泼墨画。掐指算来,唐代的王洽应该是泼墨画的祖师爷……”看到这里,我几乎就要爱上绘画这门技艺了!这种趣味横生的开场白,其魔力堪比巫婆神汉。而最有意思的部分,还是人物本身。你看,米芾从宋朝走来了。“据说他喜欢穿唐代服饰,以致所到之处,众人纷纷围观,仿佛见到了外星人,估计还多次为此发生过交通堵塞。”话说这个米芾,总是不务正业,不安心工作,爱好奇石,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这让我想到身边某些不安分的同学,也多少让人感到安慰,原来不务正业的人也有春天!据说,天赋极高之人往往性格怪异,特立独行。米芾当然也是。他有严重的洁癖,连挑女婿也要挑一个名段拂,字去尘的。“看到这名字,米芾就高兴了。他说,从名字上看,这个人绝对是讲卫生的,这个女婿我要了。”一个人可爱到这个份上,我也无话可说了。文无章法,行云流水。一切好看的文字,其表现手法都是千姿百态的。《非常中国绘画史》除了角度新、构思巧、语言有趣之外,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物的出场都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豪放的,婉约的,快意的,惋惜的。跟随着小吴哥的讲述,我们穿越了千年,见识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而书中的插图也非常有看点,每一帧插图都可以对应到一个人物,甚至一个时代,可以当历史发展的画卷来研究,也可以当珍稀文物遗存来欣赏。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本书非常适合放在枕边、车上,或旅行时随身携带。每一位画家的故事都趣味盎然,既相互关联又独立成章,要是你不小心爱上其中的某一位,恭喜你,这本绘画史也许就有续集了。
  •     一孔主张亦可珍王向阳虽然生在书画之乡浙江浦江,从小看着隔壁邻舍画老虎、画纸鸢、画灯头,时常临渊慕鱼,但至今依然是一个不开窍的实心火筒。几天前,当我看到同乡吴益文先生的新著《非常中国绘画史》,手不释卷,一气读完,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真有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味道了。肚子里稍稍有一点墨水的人,想必都知道“画蛇点睛”、“传神阿堵”、“吴带当风”等成语典故,其出处都与中国绘画史上的人物有关。至于“曹衣出水”,你就可能跟我一样,未必知道了,还是让《非常中国绘画史》告诉你吧:“曹(仲达)先生的艺术成就很高,擅长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特别是线条出神入化,有‘曹衣出水’之称。”“南北朝后期,人物还是以瘦为美,但当时西域薄纱贴体的服饰文化,以及印度笈多王朝马图拉式样的‘湿衣佛像’造型,开始影响到我国北方地区,所以造就了‘曹衣出水’的人物画风格。”寥寥数笔,不仅写出了“曹衣出水”的来历,还有隐含的背景,无意中把文化史知识装进了读者的脑袋。在我的印象中,吴益文先生是一位不苟言笑、严肃认真的新闻记者。可他有柳敬亭一样的本事,自己正襟危坐,神情严肃,一旦启齿,台下的听众捧腹大笑,前仰后合。不信,你且听他的一段说辞:“我一度感到奇怪的是,孙权的妃子何以被称为赵夫人而不是孙夫人?中国封建社会的女子地位低下,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在家从夫,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女子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子嫁入夫家,就得以夫家姓氏作为称呼,如嫁入徐家则称徐夫人,嫁入吴家则称吴夫人,缘何赵达的妹妹嫁给孙权,还能保留自己的姓氏?难道孙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信仰女权主义的帝王?起先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如醍醐灌顶,猛然醒悟——孙权贵为帝王,三宫六院即使没有三千粉黛,至少也得有几十个吧,这么多孙权夫人,如果都以孙夫人称呼,岂不乱套?”不急不躁,娓娓而谈,让人解颐。绘画史讲的毕竟都是古人的事,与今人多少有些隔阂。为了捅破这层隔阂,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喜欢以今喻古。看他是怎么写齐白石老人的:“这年秋天,齐白石随师傅做工回来,途中遇到三个专门做雕花木器的细木作。师傅恭敬地给他们让路并问好,之后告诉徒弟,粗木作不敢和细木作平起平坐,因为如果不是聪明人,一辈子也学不成细木作。也就是说,细木作是白领工人,粗木作是蓝领工人,两者地位不同。”用蓝领工人和白领工人来类比细木作和粗木作,隔阂顿消。类似这样以今喻古的写法,书中俯拾皆是。反观如今的学界,时兴用国家的课题经费出版个人的“学术专著”,许多人只是下了一点用电脑鼠标复制、粘贴的功夫,难免言语枯燥,面目可憎,往往印量不过三百册,读者不过五十人,除了晋升职称之外,毫无用处,徒灾梨枣;而深入浅出、娓娓而谈的文化普及读物,却是少之又少,让人期待,如大旱之年期盼甘霖。《非常中国绘画史》就是这样一本妙趣横生、雅俗共赏的好书,出自一位非绘画专业的新闻记者之手,尤为可贵。门外谈史,难免隔靴搔痒。还是让我们来听一听曾经就读于西湖国立艺专的文化界老前辈沈祖安先生的评价吧:“虽然只是淡墨白描的泛论,但亦有自己见地。他并非以时行好尚为准,有一定的见解。从普通的角度看,也是自成一格。诗曰:莫道泛文无独见,从容论道我不如。当今艺苑多庸碌,一孔主张亦可珍。’”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呵。
  •     比较风趣的中国画家串珠小史
  •     让我这书画门外汉管中窥豹 有趣有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