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书的信仰(思想卷)

出版日期:2014-4-1
ISBN:9787511720048
作者:新京报
页数:252页

内容概要

《新京报》于2003年11月11日正式创刊,是中国首家获正式批准的跨地区联合办报试点,也是中国首家股份制结构的时政类报纸,并得到主流人群喜爱。

书籍目录

01 麦克法兰
你够现代吗?
02 周其仁
一个人的“城乡中国”
03 梁漱溟
行动的儒家
04 王阳明
此心光明
05 朱大可
批评家的迷津
06 沈志华
在档案中勘探历史的真相
07 李零
演《易》
08 托克维尔
一本老书的突然走红
09 张英洪
悯农
10 贺麟
贺麟的精神遗赠
11俞可平
敬畏民意
12 熊培云
村庄
13 金克木
轻与重
14 林怀民
信仰舞蹈

作者简介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只是近三年来《新京报•书评周刊》发表的极少一部分封面报道文章,书里的麦克法兰、周其仁、梁漱溟、王阳明、朱大可、沈志华、李零、托克维尔、张英洪、贺麟、俞可平、熊培云、金克木、林怀民这14位思想家,也只不过是极少一部分我们曾经关注过的引“渡”人。但是,他们来过,闪亮过。
这些思想家在人类群星璀璨的天空里,虽然很可能只是一颗颗小小的流星,但是,读一读他们的故事,品一品他们的思想,至少可以让你“渡”一段小小的美好时光,到雾霾之外的清新世界里去。


 渡:书的信仰(思想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尽管只有十四位“引渡者”和十四篇封面故事,但确实是一片思想的海洋。刚刚还在周其仁的城乡中国里感受社会现实,切肤之感无外乎经济与政治,目光所及最多从自身到父辈;翻过去,啪一下变成王阳明了,这种特别纯的思想史让我有点回不过味儿来,因为刚刚思考的还是吃、房子、上班、收入的问题,赶紧镇静一下,去体味“你来看此花时?”中纯净缥缈的价值探讨。说轻松也轻松,说累也累。书的结构安排挺不错的,每篇先叙述其人,再以访谈或专稿介绍其思想,其实也有点生命叙事的味道。不仅知道说了什么,还知道是什么人说的,为什么说。尽管经历和思想之间,不能简答地去寻求一个因果关系,但拉开了一个空间,给了我们思考的无限领地。这也是娓娓道来轻松悦读之间,让人感觉有点累的原因。美中不足是这些封面报道文章如果注明一下刊登时间就更好了。尤其是一些时代相关度较高的报道,其实我非常想知道思想者说这些话是在什么时候,有没有时过境迁?当然这不影响读的快感。最后考虑到这本书的封面之轻盈雅致,建议出版社随书附赠透明书皮一张。
  •     沈师这样评价自己的叙史方式:“其实你在研究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一定的结论和判断,但我不在我的书中凸显出来。做历史最重要的是把过程搞清楚……结论留给别人去批判。”他的意思是对于做结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这样的治史态度很可贵的!后面他又说:“在中国作历史研究有两拨人,一拨是看档案,从档案文献、最基本的史料入手,主要是为了还原历史;还有一拨是老想着要得出什么结论,符合什么理论逻辑。我跟后一拨人就没法对话。”这句我就不敢苟同了,不能把“还原历史”之外的工作都用这种带有负面评价的方式来概括。搞史的也不止这两种非此即彼的方式吧。理论的存在不是为了被证明、被符合,而在于把事情看得更清楚。从历史研究中提出问题、得出结论的人,也不一定囿于什么理论吧?再说,历史是否能够还原,沈师所看重的档案当然非常重要,但是有档案就能做到对历史的“还原”吗?
  •     对于小开本的书总是有莫名的好感,适合翻阅,又有亲切感,就像这本,小小的32开,很雅气,闲来无事,想要换换脑子时,读上三五页,看看那些思想家的生活与创作,很是享受。顺便赞周其仁与俞可平两篇。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多一些人,知一些事。
  •     选取的十四位思想家只是影响当代中国的古今中外思想家里极少的一个部分,但管中窥豹,对这些思想家的报道足以反映出《新京报》书评周刊的人文情怀和开放立场。每位思想家采取评传式报道、访谈对话加代表作书评的形式,从三个方面全面展现他们的思想和人格魅力,读得很是过瘾。最喜欢写周其仁和金克木的两篇,前者是我读双学位时最喜爱的老师之一,后者是在《读书》杂志上我最喜欢的作者。
  •     觉得开篇那个麦克法兰的最好
  •     关于农民、农村、民主化果真是热点
  •     在嘉慧汉唐书城
  •     对于了解其他人文学科的名家名著是个很好的敲门砖。
  •     参差不齐吧…整体还行
  •     浮光掠影,火花点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