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翼之暗》书评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1331537X
作者:(日)麻耶雄嵩
页数:320页

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创意/凶手不是她吗?

--日本小说阅读有感系列--长评慎不入剧情、发展、解密、诡计自不用一一叙述。有趣的或许是阅读者对待如此灯泡一亮的创意尝试、和充满表达力野心而轻薄书写技巧的作品的态度。另外我也想讨论一些关于{凶手}另一种可能性的思考。(中篇起有剧透)关于阅读一本书的体验,到底是为了通视四海、衔拾古今,为了找到能够支持对于世界朦胧认知的种种依据,为了能够获释那些拘泥于自身经验的种种想法、为了体会世人用心沉淀,编织,浓缩、最终将提炼的观念付诸文字的沉默创作过程,为了打破个人想象延伸的极限通过他人知觉的触角完善观念,打开脑洞,等等......还是,只是为了阅读之后【发表】一个评价,那一瞬间“judgement”的快感?在此想提一下日本人的创作态度。可以说推理文学上创作人的写作态度非但不是游戏写作、东施效颦、市场考量、麻木随意,而是建立在庞大的阅读量、知识储备与清晰的写作诉求上的一种或大胆狂气或中庸之道尝试。在此,两种形容都意在褒奖。回到这一篇作者于推理社实习时在业余时间内为实践脑中出现的不乏挑战性意味的“几个主意”而做出的作品。一定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篇本意发表于大学推理社社刊上的,事实上连”出道“之作都算不上的自娱之作。引用作者自述中的描述,大家可以此窥见:”我原本打算写一个极具闹剧性的轻松小短篇,形式上恶搞《黑死馆杀人事件》,讨人厌的名侦探跑进奇异洋馆的设定也是一样的,但诡计只有两个。文中的侦探是一个净说无聊笑话、满嘴烟味、人有点胖的中年活宝,老是嘲笑歇斯底里的女助手,结果被人家扔了茶碗和镇纸。就是这么一个无聊透顶、能让人会心一笑的形象。“不过创作的过程是充满推倒重来、自我完善和新的小灯泡闪亮的时刻的,于是在如此三番的过程当中,也就是我这里想强调的一段比较长但定义了作品意义的引述:”在《有翼之暗》中我思考的问题是,由谁来攀登顶点。当然,从创作《MESSIAH》的时候开始便是如此。本格推理,又有名侦探,在这种情况下独享此地位的通常是侦探。所以侦探才会被称为名侦探,贯穿整个系列解决迷案,最终为作品落下帷幕。然而,自从我在高中时读了《十日惊奇》,不知为何很抵触这种单纯的名侦探大获全胜的故事。话虽如此,以凶手的胜利告终则又抛弃了本格推理——尤其是名侦探推理类作品所宣扬的劝善惩恶。劝善惩恶类作品给人带来的畅快感毕竟不同凡响,所以不让凶手受到相应的惩罚是不行的。只有一人能登上作品的最高峰,由谁来占据这个位置呢?侦探还是凶手,抑或是其他人呢?也许是谬论,我认为后期奎因问题如果换一种表述方式,其实就是“如何能保证侦探抵达至高点呢”。侦探能成为神吗?从最初《MESSIAH》的这个标题就能看出,作品中会出现若干个“神”的形象。不过,和后来的成品不同,当时我的想法还只是简单的“第一推动者=神”,类似“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纳斯”的模式。也就是说,唯有拉上最后一块帷幕的人才能获得“神”也即“第一推动者”的资格。一场为取得唯一一个绝对地位的障碍跑比赛。修改《有翼之暗》时,我在这方面做了进一步强调。而实朝君则有幸得到了这个地位,但其实这偏离了我原来的主旨。我这么说是因为,如果这是一个无法完全确定线索真伪的世界,那么绝对的神之地位自然也会随时翻转,亦即所谓的”无限循环阶梯“。作品中,实朝君貌似顺利地收了尾,但他也只是一尊”临时“神。世间认为是木更津破的案,而读者认为是实朝破的案,两者若是不对等可就麻烦了……因此在最后一章里,虽然实朝在与真凶对话,但文中除去一处②,并未点明对方的主语。而那一处又是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所以是实朝本人认定的主语。没点明主语这一点,同时也可表示实朝本人其实也不这么认为。当然,今后我也不会明示此人是谁。因为即便点明也没多大意思吧(我曾以《无限循环阶梯篇》为名在社内发表过一次,如我所料被批为画蛇添足)。而且,如此一来上层便被确定,但这又是另一尊”临时“神,于是我就必须再次暗示上面还有一层。“到这里,各位看懂了么?到这里,各位是否应该发问?可以说,在各类评客里”哗众取宠“,”扯淡“,”为了逆转而逆转“”随意任性“的四次推倒重新建立的设定,恰恰正是此作品【闪光】的一个小小创意——【攀登的主要构成关键!,在此设想之上,甚至可以说凶手最后没有转身,“她”真的是各位设想的“她妈?又或者事实上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结局吗!难道,在这么多大家的{随意任性}的评论当中,没有一个人看到这层意义并加以思考吗!?难道愚蠢肤浅的如你一样的读者,只注重“发表”一段浓缩精炼的三句评论的人,哪怕有一点点接近去理解作者创意的原意与用心吗!?请回答。凶手真的是90岁的老太婆吗?或许,是以武断、无知、麻木、不加体会的“judgement”谋杀了一个大胆实现的创意的你?`.`.`.`.`.``.`.`.`.`.`.`.`.`.`.`.`.`..`.`.`.`.`.`..`.`.`.`.`.`..`.`.`.`..`.`另外还要说一点,书,的写作描述、代入感、人物塑造、人物可记忆性,情节推动功力等固然重要,也可以是区分建立地位的写作”大家”与类型作者的指标,但是,这不是应该带着“先入之见”去期待每一本书的指标。也就是说,在打开一本贺木苦毛小屎丸的作品的时候,请不要以横沟正史的叙述风格去期待它。在此再引用作者自述,“有一件事我必须做出诚挚的反省,不能光害臊一下就完了。那就是我竟敢随意编造炫学的内容。作品中的一部分炫学内容是假的。说是不知天高地厚吧,其实是我自作聪明地认为:反正都只是一些小点缀,读者不会仔细阅读,胡扯几句也不要紧吧。出于类似的理由,实朝和夕颜的对话也被我故意写得乱七八糟。在最初的《MESSIAH》里,他俩的交谈还是很平常的。此等轻慢之极的态度,说到底就是觉得“反正就写这么一篇嘛”,有点胡乱写写的意思,说得不好听就是一种业余心态吧。当时我丝毫没有想到这本书竟会成为我的代表作之一,直到二十年后都有人阅读。事实上,从第二作开始,虽然有不少因无知而犯下的错误,但我已经不再信口开河了。这次新装版出炉,但抱歉的是,我几乎没做修改。文章仍像以前一样难读。原因有二。其一,不管怎么说这是我的出道作,包括苦涩的部分在内,我想尽可能地保持原样。其二,拙劣之中自有不同寻常的气势,我怕凭自己现在的力量,改得不好可能会丧失这种气势。满纸胡诌的炫学似乎也如实反映了当时那个不知利害、见识浅薄的我,所以我一概保留,未加修改。”有翼之暗中,可以说是刻意薄弱化了人物的性格、存在感、观念和彼此的影响之类的东西,又或说因为一幅心思放在了创意的实现上,对这样需要专业功底写作天赋的方面并没有加以过度的处理。要对“聪明”的读者说的是,作者并不是茫然不自知的认为文中这些方面是处理的很好的,需要读者去“点醒”他,而是在全然自知的情况下,正视了因忽略传统文学所重视部分而导致的缺点,同样,也体现了大家所提到的一股【狂气】!纵然叙述不佳,人物稀薄,但是无理论怎样也要把这个点子表现给你的这股气势,请接招!作为读者,想说的就是这些。作为读者我也不能够算是很合格,读的作品不够多,对于写作背景社会关系时代现状等因素的awareness也不足以称道。不过,读数的时候只要摆正态度,抛去前见,准备好打开视界与脑中地域,我相信是可以获取比一时浅薄武断更高的快感的。最后,“总之,《有翼之暗》有好亦有坏,乃我青春之作。”以作者自述的最后一句话结尾。祝阅读愉快。

大量剧透,(应该)不泄底

1. 传说中的四层解答观时心情:第一层:看看书页的厚度所有人就知道这必然不是最终解答。。。但谁也没想到它真的会变成最终解答的一部分第二层:那么荒唐到毛利小五郎式的搞笑型解答——但为什么竟然无法反驳!!!尤其是连续斩首和麦卡托所猜测的那个凶手的动机之间的关联——我真心觉得实在是太高端了。这个动机和现象之间的关联放到其它作者手上可能可以作为核心plot来出本书,但放在有翼里只是轻松一刻第三层:看到这里——我的心情是:太特么失望了!推理过程很美,手段很美,布局很美,凶手动机简直唯美到神圣,但核心诡计——地狱之门的密室,我简直想摔书说你特么是在逗我吗?而且更搞的是这时候看看书页厚度我根本就没想到还有最后第四重解答,以为最后那二三十页猜是侦探和助手谈谈人生谈谈理想的页数,所以这时候我真的在那一刻想说——这是神作。。你是在逗我吗。。。。第四层:什么也不说了。。。这最后三十页大反转简直就像是三体最后30页可以拆了所有CP一样。不同的是这反转反转得合情合理,反转得心服口服,反转得我看一行字就会想起前文里的无数铺垫,最终自己只觉得——呵呵,智商上的差距,果然无法逾越啊。。。2. 此作之所以为神作……从第一章就开始死人,一直死到倒数第三十页。死与死之间环环相扣,全书无尿点(飞机上如此糟糕的阅读环境我愣是从上机开始用6个小时一口气读完,然后用剩下6个小时来回忆,赞叹)——要知道在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用谈人生谈理想来充实页数的时候(谈得好不好暂且不论),麻神是多么的实诚,多少页的书,就让你看多少页的推理。两次结局,两次高潮。当你看最后一重伪解答的时候,会像读许多许多本格推理小说一样唾骂自己:所有的线索都在前文,为何自己没有发现!当你看到最后真结局的时候,会再次唾骂自己:所有的线索都在前文,为何我没有发现!!!——在同样的一个故事里,两重解答一真一假,却都用尽了前文埋下的无数伏笔。无论哪一个都是惊世之作,而麻神在同一部作品中,用着同一套线索伏笔,却合情合理地放进了这两个答案。实在是不能不心悦诚服。(。。。尽管对伪解答的密室诡计部分还是持保留意见。。。)无数伏笔,毫无痕迹。最令我惊叹的就是大厅的颜色,那么小的一个点,前文无数次重复,完全没有在意。最后却证明它也与结局息息相关。只能说全书无废句,无灌水。一看便知是长久时日堆积下来,把每一个小细节都想通之后的呕心沥血之作——哦对还有“我”的名字和麦卡托的实名!!!简直了!3. 麻神萌萌哒木更津:我以为他知道他有危险了呀,怎么还会被杀掉!——对于这种宿命对手之间的惺惺相惜我还是。。。Hold不住啊!!!全书都在向奎因致敬,“我”喜欢自比黑斯廷斯,倒数第二章的泡妞行动拜华生为师,加上密室讲义——麻神你还真是很多人的脑残粉。。。继续去刷麻神的其它作品了~

关于麻耶雄嵩【有翼之暗】的一些想法(严重泄底)

刚刚拜读完了日本推理作家中代表性与争议性兼具的麻耶雄嵩老师的出道作【有翼之暗】,也对本作结局产生了一些姑且可以称作有讨论意义的想法,然而仔细阅读完豆瓣读书以及其他网站的书评后,发现似乎之前并没有读者朋友提出过类似的论点或深入分析过开放结局抑或隐藏结局的可能性。然而如若不讨论本书结局最后“再上一层”的可能性,既忽视了作家创作的初衷,也会对本作之于推理文学范畴的地位评价及学术性带来很大程度的削弱与伤害。故而简单的写了这样一篇阐述自己观点的论述性文章。本文仅代表个人的观点,虽有一定的根据,但也只能作为具有可行性的可能性的一种来讨论,完全不能等同于作者自己的观点。另外由于本人不懂日文,无法直接阅读原文,因此阅读的版本是中国新星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版本,难免会因为个人对译文的错误理解或译文本身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产生对原作的把握偏差,在此先致歉了。在进入正文前还请允许我再就两点进行说明,一是本文讨论根据的底本是新星出版社的译本,下文所引用的页码也会以此为准。二是因为是对结局和故事整体的讨论,难免涉及大量泄底的内容,请关注阅读体验又没有读完本作的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完毕后再看本文。至于已经读过并构筑过自己的理论的读者诸君,不妨往下读,无论对本文的观点赞同与否,只要能吸引大家做一些进一步的思考讨论,写作本文的我也一定会甚感欣慰的。看过【有翼之暗】的很多读者对本作的构架,一般都是理解为有四层解答。三个伪解答,分别由木更津,麦卡托及木更津提出。而最后的真解答由香月提出。本文讨论的,是第五层解答的可能性,亦即本书正文中各人提出的解答对于根本事实来说,均为伪解答,而本书还暗示了一个隐藏的真解答是否可信。对于如何证明第五层解答的可能性,我想从正反两个方向来论述。反的方向,是在很多人眼中本作的缺点,例如90岁老人挥刀砍杀众人的现实可操作性;因为维持血脉纯洁连续杀人这个动机的合理性;以及香月的身世在最后才提出,而前文没有任何提示对于推理文学而言的不公平性。诚然,如若第四层香月提出的解答为真解答,那这些缺点都是无法辩解的客观存在,即使这是作者的20岁的出道作,但考虑到其在本书中体现的对布局的掌控能力,最后为了一个惊喜的逆转而牺牲作品的现实可操作性,动机合理性与作品对于读者的公平性,实在是得不偿失的做法。这种取舍,对一个具有独到逻辑思维的推理小说创作者,会否采用,是值得读者质疑的。而正的方向,是即使很多读者认为麻耶雄嵩的作品的标志就是结尾的崩坏性,而强烈的崩坏性难免对作品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产生影响,而麻耶雄嵩本人却一直坚称自己是古典解迷的本格的完全捍卫者,可是如果打上崩坏性的标签,让人难免会不自然地把作品归为新本格甚至变格的范畴,这与作者的初衷是相违背的。那么,如果假设第五层可能性的存在,又如何呢?答案显而易见,之前的正反矛盾性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在推理黄金时代,代表人物之一Ellery Queen(埃勒里奎因)的早期代表性特征就是在揭晓最终答案前插入【挑战读者】这一环节。为向早期的倡导公平解迷的古典本格致敬,后期日本的作家如岛田庄司在【占卜星杀人事件】以及有栖川有栖在【双头恶魔】中纷纷插入多达两封甚至三封对读者的挑战信。如果麻耶雄蒿真的坚守古典本格,本文又是对带有挑战信环节的奎因国名系列作品的致敬,自然不会在提出第四个解答文章就戛然而止。如果说麻耶雄嵩想遵从古典本格的解迷特质又想另辟蹊径又当如何呢?如果本书在提出第四个解答后就完结,把这个带有些许暗示和不确定性的结尾当作是对读者的挑战信,而作者为了不让读者作弊,不经过一番思考就阅读最终解答而采用了直接放弃写最后的解答的极端做法,又当如何呢?如果这样考虑,【有翼之暗】就变成了一篇经过作者自己刻意粉饰的正统的本格作品。第四层不是真的解答,那老人犯罪的可操作性以及犯罪动机都变得不再是失误,而香月的身世也不再是不公平点,而是在挑战读者前为了解答的公平性最后抛出的一条线索而已。最后再看看作者本人对此有什么想要说的,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作品后作者的【自作解说】,就会发现在309页的第四段,作者提出“时朝君貌似顺利收了尾,但他也只是一尊“临时”的神。世间认为是木更津破的案,而读者认为是时朝破的案,两者若是不对等可就麻烦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是表示如果想对等,也就是作品能公平,世间和读者得到的待遇应该是相同的,即要么都得知真相,要么都不知道真相,这样才是对等的。既然世人已经相信了不甚合理的第三层解答,两方都知道真相显然是不可行的,也就是说,作者的目的是让两方都得到错误的真相,以此来制造公平性,所以香月才是临时的神,他的解答如果是真的解答,那他就是永恒的神了。另外在309页的第五和第六段,作者也提到,他的创作方法是无限循环阶梯式的,即一个解答上面一定有一个新的解答,一个反转后面一定是另一个反转,但是如果这样,书就会一直写下去完结不了,所以一般在书中最后的解答后,把真正的解答,做暗示化处理。这也证实了有第五层解答的可能性,甚至可以说,从作者的这些话中,可以明确推断出第五层解答是确实存在的,只是最后没有写出,用暗示化的方法处理了而已。那隐藏的第五层解答到底是什么呢?大家不妨继续看309页的第四段,作者写道“因此在最后一章里,虽然时朝在与真凶对话,但文中除去一处(303页的“她”),并未点明对方主语。而那一处又是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所以是实朝本人认定的主语。没点明主语这一点,同时也可以表示时朝本人其实也不这么认为。”作者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其实这段话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虽然作者在下一段表示自己之后也不会明示此人是谁,然而因为在这一段,他已经暗示得相当明显,故才有之后“因为即便点明也没有多大意思吧”的论述。作者暗示的信息,有这几点:1.香月实朝其实心里知道躲在暗处听自己的论述的黑影并不是他推理中的主谋娟代公主,只是因为他自己是叙述者,所以才故意把主语做模糊化处理来误导读者。2.虽然没有点明姓名,香月认为躲在暗处的黑影是女性,故用了“她”。而且因为黑影说过话,女性模仿老人的声音的难度似乎比男性模仿起来可行性大太多。3.香月的那段论述是对真凶说的,也就是说真凶存在于香月发表观点的房间,可以听到他说话。那么,这个“她”如果不是娟代,那会是谁呢?这里只用做一个简单的排除法即可,和案件密切相关的并且还幸存的女性,似乎只有夕颜一个人了。可是是香月知道其实她是凶手,所以故意编出一套俄国公主清洗血脉的理论让她麻痹大意使自己脱离危险吗?可是他既然最后道出了无人知晓的自己的身世,似乎又是与之矛盾的。而且,真的有编出一套理论说给主谋听的必要吗?他可以放心和手染至少10人鲜血的凶手结婚吗?这种假设似乎完全不符合逻辑。那么,如果连这个假设也排除掉,只剩下最后也是最合理的可能性———香月自己才是真正的主谋。香月是主谋符合作者暗示的三点吗?其实是完全符合的。香月知道黑影是夕颜而不是娟代,也知道她俩都不是凶手,因为自己才是凶手。这个说给凶手听的推论不但是说给夕颜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那么香月有犯案的动机吗?当然有,他是为数不多动机最合理的嫌疑人之一,根据作者最后交代的线索,他是合法的今镜家继承人,如果排位在他前面的人都死了,他要么可以表明身份继承遗产,要么可以隐藏身份借着和唯一继承人夕颜结婚得到遗产。他还有一个潜在的动机,就是自己的母亲椎月因为和不被认可的人私奔被娟代囚禁的事,很可能是真的,香月出生后不是像他自己所说是母亲椎月为了保护他而把他送给妇产医院护士收养,就是因为香月的父亲龙树因为一些原因只愿意养一个孩子(如自身经济困难,龙树家反对,香月出生时有一些病症等),于是只有把他送人。如果是后者,香月对今镜家折磨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母亲和父亲抛弃自己,应该都是有怨恨的,继而对兄长麦卡托有怨恨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完成了这个计划,他不但得到了遗产,也惩罚了自己怨恨的这些家人。如果香月是主谋,他犯罪的可行性高吗?自然是非常高的。他是青壮年的男性,体力正处于巅峰时期,攻击被害者时自然比嫌疑人娟代(90岁的老人)以及雾绘(体弱多病的少女)得手概率高很多。而且,他还具有另两个优势,一个是几乎没人知道他的身世,如果说大家疑心到对侦探和警方都设防,也很难防备到古往今来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侦探助手身上。一个是如果第四层假说是伪解答,扮成日纱是化妆或受到20年折磨衰老的椎月(此可能性比90岁的俄国人娟代化妆可行性大太多),那椎月很可能和自己的儿子达成同盟,一起报复今镜家,充当香月的共犯。因为这两点,香月成功犯案的概率更是大大提高了。在梳理讨论香月实际的犯案过程前,我想先简单的讨论原文的两个不合理处和一个小暗示点。第一个不合理处是如果第四层解答成立,娟代化身家政妇日纱杀双胞胎不合理。她们和家政妇朝夕相处很长世间,看上去很有感情,而且如果日纱因为双胞胎遇害而悲痛欲绝的表现是装出来的,一个是她演技实在太好,而且悲伤有多种表现,也没有非要如此演的必要。如果像书中所写的痛哭声久久回荡,作为一个与双胞胎非亲非故的家政妇角色来说反而是不正常的,容易被人怀疑她的表现是出于其他内情。家政妇这种有违常规的表现,反而更像是无法忍住的真情流露。如果家政妇是被释放出来的椎月,确实和双胞胎有感情也确实没有杀她们的初衷的话,那这个不合理处就得到妥善解决了。第二个不合理处是香月为了制造自己与夕颜的alibi(不在场证明)在咖啡馆做出引人注目的举动。如果他真的不涉案,只是看透了真相,想要保证自己不受怀疑而如此做,似乎顾虑的也太多了一点。而且他是如何推测出娟代要在什么时候对最后三人下手而据此制造alibi呢?完全不符合逻辑。如果是他自己涉案而且想要和夕颜结婚,那制造alibi才是他正常的心理,作为主谋的他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是看不到自己制造alibi行为的不合理之处的。最后再说一个小暗示点,香月设计了这个局,用奎因的国名系列中对应的物品串起各个被害者,那他自然是对奎因的小说十分了解的。事实上也是这样,在书244页中,香月为了等和医生讨论的木更津,随手拿出奎因【荷兰鞋之谜】的文库本阅读,与其说是巧合,倒不如说他喜欢奎因到了随手都带这一本书随时反复阅读的程度。而且后来他自己做第四层解答时,特别是关于【生死之门】的名称各国翻译区别的那段,也可以显示他对奎因是很有研究的。接下来梳理案件时,采用的观点只是我单纯的推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般破案侦探无外乎采用三种方法:1.先完全根据逻辑提出一个系统的假设,再根据假设寻找支持的证据。2.极可能多地采集各种证据,分析出有用的证据再据此提出假设。3.前两种的混合版,一部分证据根据假设寻找到,一部分假设根据发现的证据补充完整。我们现在做分析时是无法实地采集证据的,而因为这个解说是暗示解说,文中的提示不可能出现决定性的证据,所以本文分析案情时,干脆只采用完全根据逻辑而来的推论,也只讨论这个推论成立的条件下逻辑的严谨性,对于实际的真实性,因为证据不足,并不做讨论。那如何根据逻辑性推理呢?即使这本书中提出的各个解说对于真相而言都是伪解说。但是结论错了,并不代表侦探推断的任何事都是错的。事实上下一个侦探往往就是在把前一个侦探的推论全盘打翻的基础下建立自己的推论的,才导致大家迟迟接触不到核心真相。如果我们认真分析每个解说,采用每个解说中合理的一部分,抛弃其他不合理的地方,就能根据这四个解说拼凑出第五个更接近真相逻辑上更合理的解说。如此拼凑的第五层隐藏解答,事件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娟代确实是俄国公主,今镜家也确实谋害了俄国作曲家得到了大量财产,香月确实一出生被送走,椎月确实被母亲囚禁。然而娟代应该是真的去世了,椎月才得以被害怕妻子却同情自己的父亲释放,不得已先作为家政妇伪装。她和原来的恋人龙树家的关系后来并不好(从被关20年龙树和儿子麦卡托并没有明显设法打听她下落的举动可姑且假设),于是她联系了自己另一个儿子香月,香月应该并不像他自己所说,并没有什么写着身世的护身符,之前完全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是椎月被释放后主动联系了他,告诉了他自己的身世,给了他戴在脖子上的十字架。椎月的计划本来是除掉父亲和关系本来也不好的哥哥们,以及其他可能的继承人(遗产法中和香月平级的有马,静马及菅彦),就算自己怕引起怀疑不能表明身份,作为儿子的香月只要表明身份,也可以继承遗产。夕颜和今镜家没有血缘关系,双胞胎,雾绘是下一级的继承人不必担心,麦卡托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如果他不出现也罢,出现了分一部分遗产也没有什么问题(麦卡托是自己主动来的,静马偶然邀请的,还是静马被椎月(幕后是香月)怂恿邀请他的,根据已知事实无法明确判断)。于是她和香月也是按照这个计划进行的,只是香月打了另一幅算盘,因为对自己母亲以及兄弟也有怨恨,他认为不如除了自己中意的夕颜外把涉事人等全部清除更加方便,于是利用了母亲,先假装和她配合。但是,首先,他需要有个理由合理地出现在今镜家才行。所以,麦卡托的一部分推理其实是正确的,只是他弄错了对象,不是侦探而是作为侦探助手的香月想借这个诡异的案件的布局合情合理的来到今镜家。邀请函和恐吓信是伊都在化为家政妇的椎月的劝导下发出的,经过装饰的案发现场也是香月为了吸引自己的朋友木更津而量身打造的,就是为了利用他最后的推理使自己脱罪(如果不是这样,碰巧是遗产继承人的香月因为偶然的委托参与到事件中未免太过巧合)。密室因为椎月有钥匙,也确实像第四层解答那样只是根据证言误导形成的密室,同样是为了吸引木更津的兴趣。至于化妆的头的案子,似乎也是麦卡托的推论更合理,只是在楼上接住头并洗净化妆的是香月,他的房间本就在楼上,之后他才下楼碰到了修楼梯的长工。之后香月杀死了双胞胎,椎月很伤心,她对香月来说也失去了利用价值,于是也被除去。最后麦卡托,菅彦,雾绘三人的死亡,香月看似有alibi,其实很可能是互相利用了三人互相残杀而布局的不完全alibi。香月向菅彦表明麦卡托的真实身份,表面他才是真的凶手,利用他保护女儿的心理怂恿他仿造麦卡托的手法在自己去咖啡馆时杀死麦卡托保护自己的女儿(此推论的正面间接事实依据是菅彦多次托付香月照顾女儿,显示了对香月的独特信任和两人之间有深一层的关系;侧面间接事实依据是麦卡托身为侦探又受到木更津的警告,自然会特别留意自身安全。菅彦作为麦卡托的委托人,又不在他怀疑对象的行列,所以香月利用菅彦对自己的哥哥下手比较容易得手)。在从咖啡馆回来的路上,他约了菅彦在教堂,杀死了他做好了十字架,然后回到馆内,和木更津一起顺理成章地发现了麦卡托的尸体并成功的获得了alibi。至于雾绘死时面部表情宁静,也不排除香月利用她消极的对待死亡威胁的心理和对神的崇拜而多次找她谈话,一步步误导她最终自杀结束一切。至于香月为什么要最后向夕颜发表第四层解说,目的无外乎借机合理表明自己的身份而不引起她对自己可能涉案的怀疑,让她为自己推断出案情的机敏而折服,也趁机表明了自己是真的爱她,在乎她,而不是为了遗产和她结婚。如果夕颜是因为某种原因被香月引诱到墓室,香月来后她怕被发现自然也不便开口说话或现身,他开始说话时她又没办法插嘴辩解,夕颜反倒有可能出于对案件真相的好奇,顺水推舟地用类似老年人的嗓音和香月搭话,因为夕颜以为香月并不知道是在和自己说话,香月说的那些关于在乎她的话自然信以为真。香月这样做,不但又设了一层局,让夕颜成为完美证人,使嫌疑更加远离自己,也为今后他们的幸福婚姻生活做了铺垫。第四层解说看似恢弘精彩,其实牵强处众多,也像是香月为了天生更注重细腻的感情多过理性与逻辑的女性量身打造的。娟代的尸体应该早被母子二人处理掉了,如果他们没杀原来的家政妇,原本娟代的棺材里面会空空如也;如果杀了,棺材里面会是真正家政妇的尸体。这样如果哪天出现特殊情况要开棺,香月的第四层解说也有了一定的间接证据做支撑。最后再说对本作的两个小的遗憾。一是如果这不是出道作而是发过木更津系列,麦卡托系列以及有几本香月中规中矩出场的作品之后再出版,本作对阅读过前作的读者的震撼一定是无以复加的。二是虽然作者已经承认本书中有些炫学的部分是自己编造的,但是既然加了,就像调料一般,实际上影响了文章的节奏,不是因为炫学太多,而是太少了的缘故。既然作者原本对古典音乐有一定造诣,不妨借书中人物之口详细的有系统地介绍一番,而不是寥寥几处让没接触过该领域的读者摸不着头脑。另外关于第三层解答的那个密室换头的亮点,因为相关知识写的太少太含糊,让很多读者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而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胆却独特的理论雏形。如果按照京极夏彦老师的那种写法,花二十到三十页用诡辩体系叙述,创造在书中特有的连科学家都无法争辩的独特的假想现实,本书的层次会更高一些。当然这样一来对读者的门槛也自然而然提高了,但一部作品想成为经典,门槛自然不是一般通俗作品可以比拟的。期待如【自作解说】中描绘的那样,作者在未来某一天会推出改订完全本的【有翼之暗】。以上毕竟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推论,没有证据支持的臆想也很多,仅是促进大家讨论思考而已。因为第五层很多的解释与麦卡托的第二层有重合的地方,所以也不再一一仔细讲解,大家有兴趣自可详细对照。本文的另一个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讨论麻耶雄嵩这篇出道作可能的古典本格特质,为其作品被误解为具有不公平性正名。如果我的一些推测真的有幸和作者的初衷相符,也可以显示20岁写出如此本格作品的麻耶雄嵩,确实是少见的天赋与才气兼具的作家,他本人与他的作品,值得我们给予进一步的研究与关注。P. S: 本书中的两个侦探,木更津更像是作者为了阐述自己 “反侦探” 理论而设计的角色。所以他才会经常做出种种不可思议的却逻辑正确的推理。但是这些推理因为忽视了人性和常识对结论的影响,只考虑逻辑的可行性,变成了只有侦探这一类人才会信服,但在真实的世界不太可能发生的理论。反观麦卡托,作者显然给予了更大的信任,他在本书中做的第二层推理不但符合逻辑,也具有现实世界的合理性。只可惜他似乎犯了一个大概侦探才会犯的错误,即侦探的助手变成了他思维的盲点,不然指控木更津的那些理论,照样是可以带到香月身上的。作者没有用实证推翻麦卡托的推理,只用木更津又现身这一事实让大家对他的理论失去信任转而寻求其他解答,这种掩饰 “事实上并没有被否定的推论” ,给读者造成一种 “推理已经完全被推翻” 的错觉的写法,似乎也暗示着作者自己心目中的事实与麦卡托的推论相去并不远。P.P. S: 很多人不理解本书的书名【有翼之暗】的意思。除了作者在【自作解说】中提到是为了向自己欣赏的作家鲇川哲也的【有翼之靴】致敬,怕是也可以单纯从字面意思理解, “暗” 指的是黑暗的,恶意的事物,而翅膀很容易被看作是神或天使的象征,有翼之暗,大概指的是长着翅膀的恶意,也就是说极端的恶意也可能是神性的一种体现,或带着极端恶意的神才能保持神性的意思吧,这不但符合本书的主旨,和作者很多其他作品中对 “神” 的认识也是契合的。

真·读后感

厉害,实在是厉害,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大学生的作品。说说几点看书时的感受:一、刚开始看到香月实朝这个名字时,第一反应便是此名来自源实朝,万万没想到小说结尾会提及。二、木更津从头到尾所说的话都让我有一种荒谬、不可信的感觉,这是在看其他推理小说中侦探侃侃而谈时所没有的。这种感觉在神经接驳处达到巅峰,木更津所言的雾绘动机还没神经接驳给我的荒唐感强。所幸最后结局说明了只有木更津这样的天才才会掉进这坑,我还是一个平凡的庸人。三、香月一和夕颜在一起,画风马上就不对了,话也不会好好说了,麻耶在后记也承认了这点。四、在看到加奈绘姐妹被杀那里时,愤怒终于不可抑制地涌上心头;在明白雾绘被谋杀+陷害后,对凶手的愤恨达到顶点。五、香月从一开始就知道了凶手的真面目,然而根本没有制止,坐视一切发生到最后坐收渔利,财色双收,这家伙才是最可恶的人。

你们看的书和我看的书是同一本吗?(剧透)

书的前半截确实有些啰嗦,但是作者自己在最后也说了是因为年轻气盛的任性而为。但从书的后半程开始就全程高能,带着读者马不停蹄的思考,而且为推理迷准备了一个大彩蛋。可以说,21岁写出这么多元素在一本书里不封神没天理。何况我看到全书最后几页的时候下巴都快惊掉了,麻神的书确实每本的结尾都不能掉以轻心。但我看到豆瓣上很多评论却令人遗憾,说书的诡计坑爹,假线索,假密室,解答烂等等全来了。我想问,你们这些读者看的书和我看的是同一本吗?难道没有“自作解说”这一章?如果有,请再看一遍,因为这里有对本书最好的辩解(如果你对本书有不公平看法的话),你还会责怪作者那些所谓的坑爹设计吗?作者真正想表述的解答你确定看懂了吗?什么?看完自作解答这一章还没看懂?309页,第三段,“我这么说是因为,如果这是一个完全无法确定线索真伪的世界,那么绝对的神之地位自然也会随时翻转,…”继续往下读,读到这页完,你看到本书最后的逆转-第五甚至第六重解答了吗?

圈粉之作

【午夜文库】424《有翼之暗》麻耶雄嵩21岁的出道之作,本格推理,圈粉之作,应该是极为不错的。山庄、密室、比拟杀人、多重解答、多重身份、美貌双胞胎和宏大的历史背景。前一百多页表示读的真的很累,晦涩的隐喻,神的探讨和时有时无的炫学。四重解答,但是我可能认为有五重,详见303加注的她和309他的自我解读,在我看来可能那个黑影不是绢代,可能是夕颜,在香月的整场叙述中,黑影很少说话,假如之前十起案件是香月所谓,也是很有动机的,而且香月也很喜欢读奎因的书(244页中曾写到奎因的《荷兰鞋之谜》,而且最后一个案件显示的是日本人所为。再换句话来说,绢代身为俄国人,九十多岁的白人本来就比黄种人老,怎么去扮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佣人(第三重解答里面是椎月还有可能),还可以毫无破绽的去杀这么多人,原因也仅仅是不让丑闻大白于天下。但是无论怎么说钱三重解答应该是伪解答,名侦探和铭侦探打脸啪啪啪,那个接头的原理如果不是看在书的厚度就差一点信了。最后可以看看鲇川哲也的《戌神看见了什么》,小栗虫太郎的《黑死馆杀人事件》和奎因大大的十国系列

看见一大串外国人名就头疼

1.这也叫炫学?看了几本希腊神话会说几个神名就叫炫学?炫学界我只认京极夏彦这块金子招牌。而且最后这些抖书袋的梗推动什么重要情节发展了吗?全是废话。2.几十亿分之一的意外你们怎么不吐槽!为什么会被说服啊!喂!大家的智商下线了吗?3.战斗民族就是屌,90岁老太太堪比关公,手起刀落切面完美连杀多人。

为什么这是本烂书

1 冗长—— 凑字算钱是吗 那读者的时间值钱么?2 无技术含量——硬性trick呢?核心plot呢? 证词都是假的谈什么密室,不要脸。3 动机中二——两重逆转,三个解答,循序渐进、有条有理地刷新下限。4 人设中二——算了这已经不算多大问题了。你们管这叫麻神?

二十歲時候讀人家二十歲寫出的作品

當年讀日文版時,我正好二十。現在讀完中文版,這麼多年過去了,一個手都瓣不過來了,自己當初那份不認輸的倔強大概是磨掉了,但總算還是趁着所謂的青春的尾巴,重燃一次心潮澎湃的敬意吧。不得不佩服這本處女作,的確配的上“最初也是最高”傑作之名。它是孵化出麻耶之後小說的初始之卵,一筆帶過的簡單想法都在其後的小說中得到深化和擴充。比如査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和メルカトルかく語りき ,獨眼少女和麥卡托的偽解答,關於神的討論。這些大雜燴都是作者天馬行空想象源泉的狂妄證明。但也正是由於過多靈感的彙集雜處,無不昭示着每個人青年時代都無法迴避的急於求成和狂妄衝動。但這份異想天開、不顧後果的才氣,正是麻耶魄人之處。日文版最後野崎的書評裡也盛讚了這股少年狂氣,讀來真能讓人有拍案而起走江湖的衝動啊。每個人大概都會感慨二十歲的時候自己在幹什麼?呵呵,我二十歲的時候原來只能讀麻耶老師二十歲時候的作品啊。推理小說,作者和讀者追求的是什麼?是步步為營、暗藏玄機的謀篇佈局還是科學邏輯為經,明察秋毫為為維的真理主義?一部好的推理小說如果只在乎因果和推理的嚴絲合縫,我想,它對於作者的要求無非是可以經過技巧、磨練而修飾出的匠氣。不是說匠才就是庸才,它可以有種端穩之美、精緻之美,同樣吸引我追捧了很多傑出的推理作家和小說。比如綾辻行人的《暗黑館》。《暗黑館》也是我喜歡到不能再喜歡的小說。館系列一部部讀來、一部部期待,到《暗黑館》一氣呵成,真的有醍醐灌頂的感覺。這種集大成的感覺常常讓我聯想到《有翼》。同樣是一部作品牽起了多部作品的線索。巧的是兩位作者還都是同門(讓我對京大心生嚮往,可以說似乎成為我之後五年努力的目標啊)。無視客觀的比較,《有翼》在我心裡無論如何都更勝一籌,勝在對天才的感動。尤其是綾辻就着《暗黑館》的誕生順勢修改了十角館裡紅次郎和青司的對話,輸便輸在了這刻意為之的在意上。太過於追求完美和圓滿,反倒有了過度雕琢之感,大概就是所謂的匠氣吧。胡謅了好多,看來並不是一篇專注於內容的稱職書評。

神明如是说——麻耶雄嵩推理小说简析

*提示:本文非单本书评而是作家评论,且包含个人阅读感受,因此不排除有轻微泄底,建议至少看过两本再读。1.“人类居住的地方,没有理想国。”——社会历史观照笔者看的第一本麻耶是《独眼少女》,普通地有人力荐,普通地凑单买,在往返通宵火车上看完,除了深感实体书的厚度对节奏的暗示可能有损阅读体验外,那带有某种不同于一般推理小说的不知来自哪个次元的沉静优雅和细碎伤感的文笔,那通篇从死写到死的坦诚和不择手段的决绝,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从当年留下的指出某个角色疑似写丢了的短评可以看出,笔者曾经还是很纯情的,就在一种纯情的状态下反而自然实在地接受了全新的设定。第二本是《鸦》,另一次旅途归来在快餐店通宵读完,倒是并无太大惊喜,毕竟男主两兄弟的名字其实已经暗示了谜题之一的答案,也凭借经验和进步中的想象力猜到了身份叙诡,因此读完感受上只觉得,真美啊,推理小说也可以写出这种绮丽诗意的鬼才气质。即使现在做比较,也是最有文学色彩的一本。封闭隐秘的村庄(或气场类似的小岛、大家族),于其中蔓延着的对某位现人神的极端崇拜下潜藏微弱的动摇与不安,由于外人的介入引发一系列诡异事件,在紧张的氛围中悄无声息地点燃火种,逐渐揭露原来的体系本就有名无实,信仰也好,感情也好,全面的崩溃即由此开始。从前两本书及后来作品或隐或现的这种个人风格浓郁的套路里,笔者最初看到的,是对日本及东方近现代历史的影射——从异域文化来袭到“神国”最终崩塌的过程,以故事明面上逻辑推演对“迷信”的祛魅为外衣,反复上演,宛如某种现代神话。而其中难掩的虚无意识、面临“宿命的衰亡”主题时态度上矛盾并存的讽刺与哀悼,乃至描写中细腻的民俗学文风,也正是可以从麻耶所经历的泡沫经济破灭时期追溯至战后甚至幕末的日本民族集体无意识积累的体现。一切坚固的东西都会烟消云散,在历史流动、幻象消失、人类对乌托邦的追求宣告全面失败之后,只能于暧昧不清的荒原上苟延残喘下去,这既是民族精神的诉说,又是如今时代人类的共识。而对重建的尝试,在麻耶笔下虽有线索,却也附带有一种预言式的消极。2.“绝对的‘核心’,只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后现代启示教内称为启示录的《夏与冬的奏鸣曲》,豆瓣阅读买的,上班摸鱼看完,除了初次接触到很多神奇的艺术知识以外,精神也得到了不可逆的洗礼和升华(×)。麻耶取人名都很梦幻,动不动就雪月花;他笔下的男主,也常是精神不太稳定的人。正是由于种种细节的构筑,他的故事可以从一开始即呈现出一种深入人类精神的艺术氛围,使人能够沉浸下来进行探索式的阅读。除此之外,纵使只看外在的刻画,《夏冬》中很多描写,也都令笔者忍不住感叹,这个人简直,写人写神都入木三分。至于那被众人分析过很多遍的结局,笔者有比较固执的个人见解。记得小时候看纪录片里讲如何解读电影,说不要去想象画面上没有表现出的东西,貌似出现在空白处的可能性,很可能只是既定人物视角下的幻象,因此笔者倾向于认为不要把作者未写出的东西当真,明确写出来的才是精神内核,即,从来就没有任何双胞胎,就是和音在艺术的意义上被展开了,成为所有次元里绝对完美的存在。 本来“乌有”的如月因此获得新生,后来跟新的桐璃养了个女儿(有一半碎片化了的“神”的血统),又因被抛弃了原来的桐璃(真正的“侦探”)的愧疚所诅咒,模仿她的样子和她说过的想装上义眼的话弄瞎了女儿的左眼,培养成侦探——也是个说得通的脑洞不是吗。从整体风格上看,麻耶的作品于虚无的现代感之中,一直存在着可贵的后现代倾向:(谜面的)荒诞,(解答的)不确定性,(创作意图之于小说类型的)反传统和破坏性……即对绝对的理性和规则的反抗。笔者有时和人讨论会直接将一些作品唤作后现代推理。另外,正如在《夏冬》里存在大段大段有关立体主义的炫学式描写,实际上对于作为现代派中的异类的立体主义,麻耶所抓住的正是其通往后现代的桥梁,即去中心化,在重组和拼贴中走向价值的消亡。由于笔者缺乏宗教学知识,所以对于该书具体内容无法做出心目中更细致有效的分析,补课之后可能会重读并撰写该作长评。但无可否认的是,《夏冬》是麻耶世界观的集大成之作,是当之无愧的传教书。3.“我的左眼看穿了真相。”——侦探和少女在《有翼之暗》里,香月认为木更津是个日神型的侦探,那么相对的,其实麦尔可以说是酒神型——情绪丰富,道德感缺少。麻耶毫无疑问是个酒神型的作者,若用朴素与感伤来区别,则一定是感伤的,因此他写麦尔更顺手,至少就目前看来也确实如此。《麦卡托如是说》看的四篇民翻,真正实现了睡前一短篇,快活似神仙。严肃地说,该书确可称得上是推理史上里程碑式的神作,因其描绘了作者所看见的本格推理的某种“尽头”——诡计已被“写完了”,于是本应顺顺当当的推理变着花样走进死胡同。正如前文所示,麻耶就像立体主义之于艺术那样代表了推理从现代走向后现代的方向,而这本狂欢意味十足的短篇集不过是直接大步走到了断崖边,又一次证明了他(带着属于他的侦探)站在更高的维度俯视并彻底看透了推理这个事物本身,故此才得以成为了“神”。《为了麦卡托和美袋的杀人》依然看了四篇民翻,相对于充满代言色彩的《如是说》,该书更着重塑造人物,让麦尔继续不断逾越前代作家所制定的底线,把这个异端侦探邪气十足的形象写得丰满无比,其与以往就很充实有主见的助手形象产生碰撞后,最终难以避免地埋下了侦探和助手必然分道扬镳的种子。当然后来笔者知道了这个种子早在《有翼之暗》里已经发芽,几对侦助CP都不得善终(×),分崩离析注定是透彻的。果不其然,到了《贵族侦探》已不再需要固定助手的存在,或者说从前作为组合的侦探和助手已经合二为一。此外,该书所致力于的对侦探形象的颠覆不仅在于侦探不破案,还提出了关于智慧是不是一种财富,能不能被占有的存疑,是麻耶在多面完全展露扎实的本格功底之余的习惯性嘲弄。《贵族》全书看上去很不麻耶,大约除了难得没嗑药(但照样吊打一批新本格大湿),还因为过于注重形式而缺乏思想深度,和其它作品相比,给人的启发性如稀粥之于米饭。阅读麻耶,也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出“侦探已死”,只有自身不需要生命力和现实感的神明(或曰偶像)——以民俗学上“独眼”所暗示的巫女形象为根基,代表酒神之力的无名“少女”,是许许多多而一以贯之的不死的阿尼玛。4.“矛盾点越多,抵达真相的路也就越多。”——推理观的突破“谜团多一点好”,在麻耶的理解中,推理的精髓正在此:绝处方能逢生,矛盾为逻辑铺平了道路。当然,这与推理小说创作在20世纪的发展方向的转变不无关系。推理本就是逆向思维的过程,符合常理的情况是先有作案,才有案发、推理,而随着从本格到新本格的不断发展,实际上是越来越把“怎么进行适宜的推理(阐释)”当作核心,以思考为真正的神,从结果去构建、重组原因——不再是“前因后果”,而成了“前果后因”。显然这是推理小说更大程度上告别现实、走向对艺术性的极致追求的体现。而麻耶个人走得更远的地方,就是他在抓到后期奎因问题这个突破口之后,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进一步破坏了固有模式,让侦探进一步介入和染罪,突出更多的伪线索,甚至安排连杀人也是为了侦探们,是其后的事。而既然是“前果后因”了,那么穿越越发复杂的“果”后最终没有“因”——没有意义,也成了不奇怪的事。当然,作为出道作,《有翼之暗》这本麻耶真正在推理层面上——而非颠覆性、文学性、社会性或炫学上——的神作,在上述的道路上走得还不算远,只不过展示了横冲直撞表象下超一流的精巧解构罢了。最重要的当然是多重解答。多重解答作为越多越好的矛盾点互相撞击的结果,可以说是麻耶作品的精髓所在。而不放过任何漏洞一个个去翻新去折腾得出结果,很容易产生的反应就是:真的解答精彩程度还不如前面的胡诌。但这其实更是要辩解的一个点,即,正是反讽手法的应用,使得作品的层次更丰富,可读性、思想性也大大提高。而伪解答如果不能超越解答,反讽就失去土壤了——因为朱楼精巧,它的崩塌才更美轮美奂且触动人心。所以理所应当,最好的做法是让倒数第二个解答最趋于完美——当然也只能是趋于。即,若有三个解答的话,应第一个错得巧妙,第二个解得巧妙,第三个崩得巧妙。至于对动机的鄙夷,足以引起另一种更原始的鄙夷:看本格本来就无需重视动机的写实,新本格尤其如此。实际上这当然也是前文所述的“因”过度弱化的结果,未必不是病,但一定不是个人问题。用于试水般的《有翼》,放在新本格里也非常有水准的作品,尽管看得废寝忘食并被突然出现的传说中的“案件→线索→结案(×)结婚(√)”模式着实震撼了一下,但笔者不会说私以为某某书是麻神的巅峰,并非来日方长,而是永远不会。永恒的第一推动力哪里来的巅峰?5.“‘神’存在于立体主义式重组的‘展开’这个过程,而不是其目的或者结果。”——创作方法麻耶式推理的典型模式是虚晃一枪→棋差一着→节外生枝。其大大小小的作品,基本上都可以归为这种模式的复杂版或简化版。从这个意义上讲,仍可以说他的推理与阐释批评的方法是同构的。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作品中人物会非常自然地互相交叉,然后产生时间线上的矛盾,可质疑的地方随处可见(用行话说就是“凶手无意隐藏线索”),但这些都没关系,理解为平行世界也好,李代桃僵也好,名字换了主人也好,其实都是可以事后解释通的,都是存在于更高维度上的同样可以引导至真相的“矛盾点”。实际上,新本格的方法本身就揭示了文学创作的本质——写作这件事,就是说一个夸张的谎言,然后编织更多或离奇或写实的谎言去圆谎,最终圆得几乎看不出破绽即可。当然也可以把这些初露的“破绽”看作是一种故意的互相颠覆、自我破坏,是消解意义的重要过程的一部分。如果创作者真有这个意识,那是再好不过了。虽说笔者一直在强调麻耶作品的反传统倾向,但从某种层面上讲,他的创作仍是被传统所包容的,即,其仍在发展推理小说对制造悬念并且出其不意的追求,只不过是作为“神”的“观测者”的位置在不断动摇和退后罢了。换句话说,谜面不是死的(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逆转”),答案在不断异延,退后则没有终点,因此“阅读之后”,仍“没有真相”,因此神才能一直存在。从前文的诸种阐述中已经可以发现不少写作技巧上的厉害之处——总的来说,抓住决定性的问题,不故弄玄虚地,用厚重沉静的文笔和以不断打脸为标志的风格形式,训练读者享受过程,接受结果,进而成为成熟的读书人,正是麻耶老师比起普通猜谜型推理作家最可贵之处。毕竟笔者最讨厌的就是跪舔读者、迎合大众口味的作者了。最最最最讨厌了。6.“我什么都知道。”——读者指南如果说过去的推理小说中侦探就是神,那么在麻耶的笔下,全知全能的神可能是任何人,破案不仅仅是侦探和凶手的博弈,而成了每个人都在通过不择手段的“知”的方式“攀登”成神的路,争取将别人踩在脚下。这又是一种后现代式的重构。当然还要继续展开和推延:神是作家自己;更是读者。“最让人恐慌的是‘启示录’中的‘启示’二字,也就是说,这种东西留有解释的余地,有可能误导读者。”麻耶留下了很多余地,但其实就像面临当代生活的不安一样,无需恐慌,坦然接受权柄即可,因为故事本来就靠阐释才能成为故事,而阐释的主导权是可以分享,或者说已经逐渐转移的。既然没有真理、价值,那么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与之对立的“误导”。因此,神虽没有巅峰,人却必然要有自己的取舍。这就是为什么笔者写了本文。笔者为什么喜欢麻耶?大概只能说是精神契合。比如热衷嘲讽,热衷虚无,热衷神经病,以及习惯文章写毁了就继续毁着写下去(×)。笔者是一个偏好概括型的写作者,好高骛远地搞全局,很少有什么细腻的分析和深入的洞见,偶然提出点什么也只能留待别人展开讲讲——说得好听且应景一点也许可以叫做启示录型的写作者。另外,本文最大的作用很可能就是完成了笔者一直以来的一个创作上的心愿,即全文用“笔者”自称(×)。写推理小说的评论,实际上是非常吃力不讨好的,要么为了不泄底遮遮掩掩隔靴搔痒,要么可能流于直白无趣的纯粹分析。因此笔者更喜欢选择从作家的整体风格及其思想的稳定性——不太受时间线左右的部分入手来撰写,毕竟有人的思想,现象才能成为现象,而且从反面说,类型小说也注定不可能本本都新鲜。话虽如此,笔者看推理的时间不算长,看麻神更是,而且边看边忘,姑且算是得意忘言了。随着阅读的继续和深入,笔者也许会引入一些新的观点,视情况决定是进行修改还是另开新题。到现在是看了7本。但本文6节结束,寓意第7天仍未到来。2016.9

处女作嘛,只能说,哈哈哈,挺会模仿的嘛。

麻耶雄嵩的作品,我要么很喜欢,要么很不喜欢。很不幸,这本属于不喜欢的。说说为什么不喜欢:最不喜欢的是装腔作势的侦探,《贵族侦探》最明显,这本的木更津一样让人讨厌。可能因为是处女作吧,毫无新意,此书处处可见模仿的痕迹,福尔摩斯和华生就不用说了,居然连玩挑绳都是模仿的!偏偏这个侦探还只是个徒有其表的花架子,光有臭个性无才华。其次是杀人桥段,我最看不上这种了,作者本人连一个诡计也想不出来,就借口杀人犯模仿某某名篇,模仿一个也就够了吧,居然模仿十个!作者你真是够了!模仿的多就是气势恢宏了吗?最后,逻辑上不合理,不能自圆其说,让读者信服。我是猜到这个家政妇不对劲了,应该是家族里的人。但是你一会是70岁,一会是50岁,最后居然是90岁,唉,当我们眼睛是瞎的。

《有翼之暗》超前的意识——屌丝的大逆袭有木有~

今天有幸刚读完本书。 91年麻神写这本书的时候还没有“屌丝”这个流行词汇吧~ 但最终的真相却在几乎无任何征兆(读者心理准备上)的前提下由“华生”筱然看穿,而且在真凶问其到底知道多少真相后,他的回答是干脆利落的——全部!(好屌~)相形见拙的木更津&麦卡托设定的真让人很无语(这个词汇91年也没有吧~~)~其实作者之前还有个要逆袭的暗示——麦卡托问其要不要做我的助手之类问题时,他的回答是NO,是不是他当时心里就很轻描淡写的想:本座在人死差不多的时侯就要发必杀了,还做你助手? 等着掉下巴吧哈哈~对了,前提是你能活到那一刻~所以即使不看里面颠覆的、致敬的、反复逆转的本格元素,就光从这个角度解读,麻神亦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潮流引领者、超前者。这还是其出道作啊~不得了!了不得!!

内心好崩塌

虽然是作者的出道之作,可完全没有被严肃对待的感觉。书中随处可见作者的戏虐散漫,逆转再逆转的解密倒是唯一可圈可点之处。但怎么说了,作为推理小说而言,推理事件本身反而没有惊艳之处,手法也好,设计也罢,四重解密无一不显得平淡甚至牵强。所以让人大跌眼镜的,其实是不走寻常套路的结构。有种“啊,居然可以这样”的感觉。侦探不一定要赢哦,这倒是个启发。总体来说还是很崩塌的,作者就是在逗你玩。

麻神你真的不是古典派也不是炫学派你是逗哏派~ 2

果然还是一部奇作啊,不愧凭借此作一炮而红.鉴于我看的第一部麻神著作是<萤>,就不好多作评价了.此作的开场也是一股朦胧的<黑死馆>炫学气息扑面而来,读起来略磕绊,包括人物的对话啊,对各种俄罗斯人名和希腊神话还有四处飞跃的片假名实在是...读起来很痛苦.但其实进程过半就好多了,大概是习惯了这种表达方式而且发现即使把这些信息直接跳过去也无所谓括弧笑.前方微剧透,慎读.既然麻神的作品都是用'崩坏'来形容的,所以看到一半就有侦探跳出来解谜的时候你就知道这肯定不是结局嘛摊手.紧接着再冒出来一个侦探你又会定势的去想我去这不会跟乱步的<蜘蛛男>如出一辙吧也太没创意了吧,结果证明我想多了...接下来的解读更是让人想摔书挠墙高喊我去这也太扯了吧坑爹呢这是,奎因哭了好吗,然后麻同学又给扭了一下...不过人麻同学最后也说了,你以为的结局也不一定是结局,他给自己留了余地,也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如果他想,应该能把任何一个人想成凶手吧...

潮水过后,名侦探在裸泳

麻耶雄嵩被尊称为“麻神”,是“神人”的神还是“神棍”的神,大家自有定夺。在看《独眼少女》和《鸦》的时候没觉得,但是看完此处女作后,发现麻神是喜欢把侦探踩在脚下玩的那种“神”。就如麻神本人在书后记所说,他并不喜欢把侦探捧在一个高位,凭什么他们说的都是对的,警方就一定是傻货呢?(虽然在这本书里面,警方还是傻货)然后,他就准备了一个“打脸名侦探”豪华套餐。(下文会泄底,没看过书就不要看了乖)今镜家发生了连环断头杀人案,私人侦探木更津悠也受委托调查事件,这部分文笔糟糕,内容乏味,密集地死人也无法阻止我途中睡着五次。高潮就是木更津在第一部末尾提出了第一次解答,凶手是已经挂掉的老当家多侍摩,密室的谜底是因为他是一家之主,多一条钥匙备份也是可以的~等众人去挖坟后,人家尸体老老实实地躺在那里,头也被切掉,根本不可能死而复生去作案。侦探打脸第一式,让木更津丢下案件,到深山面壁思过去了。第二部,铭侦探麦卡托鲇气势登场,但是今镜家族人数依然在减少时,他还淡定地说出,我登场后不就才死了三个嘛,比木更津在的时候死了四个人情况要好些,这样臭不要脸的话。但是他还是给出一个像模像样的第二次解答,凶手就是那个落跑侦探木更津,因为他就是那个跟人私奔的四小姐的儿子,是回来复仇的,而且他作为密室第一发现人,有机会把钥匙塞到尸体手中,做出伪密室。然后,木更津默默回归,名侦探打脸第二式。麦卡托鲇后来还领了便当,因为他才是那个跟人私奔的四小姐的儿子。作为一个在麻神多个作品中登场的侦探,这种死法真的毫无存在感。想想波洛和雷恩的最后一案,麻神果然不喜欢名侦探。。。回归的木更津提出了本书第三个解答,顺利完成侦探三次在书中三次打脸的任务,也提出了史上最扯,只有亿分之一才会成功的密室解答。沉迷侦探小说和宗教的少女,爷爷不疼姥姥不爱,爸爸也特窝囊,所以她就想仿造奎恩的国名系列制造凶杀案,完成自己和老爸的封神任务。密室就是那个头掉下来,瞬间接到了另外一个人的身体,因为速度太快,神经还没死,这样的拼接物居然还可以跑到另外一个房间才挂掉,光想象整个场景都快笑死了。最可笑的是大家默默接受了这样扯淡的结局,结案了。最后的最后,给木更津当“黑斯廷斯”,给麦卡托鲇当“华生”的香月来了个华丽的逆袭,揭露了真凶是死了好多年却一直假装家里佣人的老夫人。不愧是拥有战斗民族纯血统的超人,在90岁的高龄,依然可以活蹦乱跳地完成十几人的杀人案,只是为了不让自己留下屈辱的血脉,这样强悍的思维,也非我等种族可以明白的。但是她也漏算了一个血统继承人,麦卡托鲇的异卵双胞胎香月。这阴险的家伙,隐藏自己的身份,不仅成为家族唯一存活者,还继承大量遗产,迎娶白富美,从此走向幸福的人生,比他那名侦探麦卡托鲇哥哥/弟弟好不知多少倍,又打侦探一记耳光。

麻神之所以为麻神

本文有剧透,对推理迷来讲可以说有不少剧透,但肯定不泄底,不透露解答次数。几经波折,虽然比预定的晚了一些,但总算读完了这本麻神的处女作。得知这本书的存在大概是三年前,由新五大奇书得知了夏冬,认识了麻神,也听说了这本处女作。那还是出版社们抢破了头争东野和岛田的版权的时代,麻神这个人标新立异了点,也不太高产,在国内的知名度可能不比当时的三三高到哪去,只有一批读日文原版书的大大在豆瓣聊得风生水起。也是因为这些大部分是麻神厨的大大的鼓吹,我对这个作家抱有很大的兴趣。“崩坏”“逆转”“坑爹”这些字眼都算是评价麻神的时候必不可少的词汇。大陆引进的麻神第一本书《鸦》在出版之前就已经被吹上宇宙了,腰封上都是封麻神为神的语句。那个时候的我还不愿意看书评,在完全无知的状态下看这本书,虽然阅读环境不好,但还是被震得动都动不了。后来引进的《夏与冬的奏鸣曲》《萤》《贵族侦探》是个什么状况,看过的人也都懂,每本都能让人惊得掉了书。或许有人说,这个作家华而不实,满脑子想着怎么崩坏怎么吓读者,其实写出来的Trick就一般般。的确,麻神的Trick,尤其是密室诡计,堪称坑爹。有人说让麻神写一个不坑爹的密室比登天还难。然而,麻神的神奇之处,在于他有一颗超乎常人的古典本格心,同时他也有超一流的Plot编织能力。在这两个特性的驱使下,麻神的书既有极强的伏线,又有崩坏的结局,这便是麻神的魅力所在。而麻神风格的源起,就是这本《有翼之暗》。注意:以下有轻微剧透,剧透的程度大概比书封底的内容简介多一点,大家自行斟酌。这本书是大陆第一次引进木更津的探案故事,同时又有长篇酱油男麦卡托鲇登场,这个噱头大概和龙卧亭幻想的双侦探差不多,但两位侦探的实际戏份比龙卧亭幻想厚道一点。当然有翼成书的时候,这两位侦探肯定不及御手洗洁和吉敷竹史有名。故事发生在苍鸦城这个一看就很适合作为杀人舞台的地方,并且这个古老的家族人数众多,连续杀人肯定是免不了了。被害者一个接一个的被斩首,现场也出现了莫名其妙的装饰。“斩首”这个设定一听形似清凉院老湿,事实上本书也有一个密室,当然这个密室的伪解答不似Cosmic那般坑爹。【其实是比那个还要坑爹…】木更津在一个页数比较靠前的位置做出了谁都知道是伪解答的解答,被推翻后上山修炼了(?)。接着便是麦卡托登场,迎来了更多的杀人事件…这本书的风格,尤其是第一部即麦卡托登场之前的部分,很像黑死馆,作者也直接点明是在向黑死馆致敬(或者恶搞?)。其中不乏角色们出来装逼炫学胡乱引用的部分,而作者自己也承认有一些是自己乱编的(这WTF)。不过本书的可读性其实比黑死馆好太多,第一是这些炫学虽然难懂,但是数量比较少,而且跳过的话对全书的理解没有影响,与黑死馆通篇炫学并且有些诡计的解释就是建立在此之上的不同,本书的炫学只是麻神狂气发作的产物罢了,无伤大雅。而麻神自己的叙述方式和国内的翻译,都要比小栗和林敏生好一点(不过以黑死馆的内容来看,这么说有点冤枉了译者),所以有翼顶多算的上新手不友好,并非读不下去。全书充斥着对一些古典本格大师的致敬,而这部作品本身也是很强的伏线流,所以说麻神真的是有一颗对古典推理的赤诚之心,只不过如同他在自作解说里讲的,麻神想探讨的东西其实是很深奥很玄乎的,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表象就变得有点浮夸。那么还是说回这本书的Plot和Trick,以下无剧透无泄底,但是可能会有一些微妙的暗示。这本书从木更津做出第一个解答开始,节奏就骤然加快,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两重以上的解答,其猝不及防可以让很多读者爽的飞起来。虽然这些解答有雷点,但不得不说,每个解答都有那么一些很严密的逻辑和很巧妙的伏线设置。甚至有让人觉得用作伪解答都有点可惜的点,也被麻神一个接一个地甩了出来。由于我事先知道本作的解答次数,所以倒没有被突然跳出来的一次逆转吓到。不过除此之外,本书依然存在两个让我把书掉到地上的时刻。第一个是这些斩首事件的联系,这点揭秘的时刻即将到来时我几乎是本能的察觉侦探的话语挑起了我潜意识深处的一些记忆,或许再想一想我就能自己得出结论。这条伏线是如此隐秘也如此明显,可以说是专门写给推理迷看的一个Plot,然而真的鲜少有人能把这些细节串联起来。这个点的设置颇像暗云A子那本,都是完全看不出意义的连续杀人。但显然有翼做得更好更彻底,给了本格迷一次非常强烈的冲击。同时这个解答本身也作为一条伏线在揭示真凶的时候起到了作用。看到这里我已经进入捂脸茫然的状态,把书合上从惊讶中慢慢缓过劲来,又回想了很长时间,接着就是在心底呐喊“牛逼”,这么风骚的Plot,果然是麻神的实力。至于第二个超强冲击点,就是那个人尽皆知的几十亿分之一的密室,虽然是一个伪密室解,但是考虑到真密室解有点单纯,我们依然可以把这个伪密室解当做重点来欣赏。之前听过无数次这个密室解如何不正常如何小概率如何离经叛道,真正看的时候还是满脑子卧槽。这种密室如果真的出现了,大概就是神的旨意,已经完全超越了普通人的认知,而进入了麻神自己的脑内神域了。虽然扯淡,但是这种很有水平的淡也只有麻神能扯出来,而且说实话,扯得很好看,并且和真解答也有一定的联系,这便是麻神的厉害之处了。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宣泄一下自己已经被吓傻的心情,同时鼓吹一下我最喜欢的作家。有些话可能有失偏颇,有点夸张,但是总体来讲我是很诚心的在推荐这本书,推荐麻耶雄嵩这位作者。麻神的写作生涯还在继续,不知道他会带来多少让我忘记时间流逝的时刻呢。我想很多年后我会怀念这种感觉的。能被一本推理小说震惊到,大概就是推理迷不被外人理解的最大的乐趣。向麻神和古典本格致敬。


 有翼之暗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