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人类学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010134197
作者:[英]丹尼尔·米勒,希瑟·A.霍斯特
页数:366页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中文版导论:数码人类学与中国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数码与人类
1.辩证地定义数码
2.文化及虚假的真实性
3.整体论原则与超越方法论
4.发声与相对性原则
5.开放与闭合原则及其矛盾性
6.规范性与物质性原则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定位数码人类学
第二章 反思数码人类学
第一部分:挑战“模糊”的概念
第二部分:我在“第二人生”的两天
第三部分:数码人类学,指示性(indexicality)与参与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
数码人类学的核心理论:指示性
数码人类学的核心方法——参与观察法
结论:时间和想象力
致谢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新媒体科技
家庭中的新媒体科技
案例一:从“厨房社会”到“台式电脑社会”(desktopsociety)
案例二:社交媒体的成年
案例三:“连接”与“断开”的平衡
结论:致日常生活的数码人类学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地理媒介:数码文化中的空间新主张
空间,媒介与全球化
印度地球遥感系统
它可以知道你在哪(并且记得你去过哪)
地理媒体的人类学
……
第三篇 社会化与数码人类学
第四篇 政治化与数码人类学
第五篇 设计与数码人类学

作者简介

人类学有两大任务,一是理解什么是人,二是理解人性是如何透过多元的文化表现出来。数码科技的蓬勃发展给这两者都带来了新的作用力。《数码人类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与数码科技如何辩证地相互定义。最终我们试图得出一个结论,那便是“数码科技对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
从社交网站到数字化博物馆;从数字时代政治学到电子商务,浸润式的数码科技,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仅仅用数据来说明与理解问题显然过于太苍白,我们需要长期的定性研究,来分析人们是如何使用数码科技,而这样的行为又如何对其使用者产生影响,以及在世界范围内数码科技又是如何得到广泛运用与开发的。
《数码人类学》收录了数码文化研究领域杰出的人类学学者的前沿研究成果,向读者展示了如何运用人类学研究方法来有效地理解数码文化。《数码人类学》可用作人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以及文化研究、媒体研究等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教材。


 数码人类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米勒占坑之作,地理政治,游戏,社交等有启发,案例偏少
  •     好难懂啊!唯一觉得有价值的就是第五篇:设计与数码人类学
  •     上学期看的,忘了标记。多一些案例就更好了
  •     跳脱传统人类学关注面向的藩篱,保有人类学的哲学根基与基本的参与观察研究方法,却在田野场域上进行了很大革新,不拘于经院式信条,不给学科设限。在很大程度上更新了人类学知识储备,扩展了研究范畴,虽不乏以点带面之嫌,却十足起到了以正视听、抛砖引玉的效果。(翻译的个别蹩脚之处,如竟然译出“亚马逊的印度族群”这样的语句,在人类学著作中这种错误本是致命的,但在该书内容、选题及其对中国人类学专业读者的积极意义之下,也显得瑕不掩瑜了。)
  •     领域重要。题目很好。体系性略差。多人作品,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来看,前半本优于后半本。
  •     理论性太生硬
  •     整体论,指示性,日常生活
  •     大概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然后确实有一些有启发的点。然后这个翻译确实不太行。当然翻译本身也有难度。最后人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     每一本翻译过来米勒的书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里面总有一个住在亚马逊的印度部落。。。
  •     其实只有几篇值得看且有启发
  •     更像一本论文合集,大家都来谈谈自己是怎么定义研究数码人类学的。最有启发的还是导论里说数码同样具有物质性,数码和所有人造物一样,凝结了人的社会关系,人与数码的关系(人如何使用数码,同时数码如何影响人类生活)帮助我们认识并理解数码时代的社会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数码人类学并不新颖,和传统的人类学建立起连接,有更多的理论基础了。
  •     Daniel Miller写的两篇尤佳,Boellstorff和Horst写的两篇也不错,其他的一般般。这三位同时也是数码人类学领域目前的扛把子。
  •     一颗赛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