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溢出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地区非均衡分布的实证研究

出版社:雷欣、 陈继勇 科学出版社 (2012-12出版)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030360410
页数:123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研究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吸引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也出现了严重的地区非均衡分布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地区非均衡分布现象的形成,归根到底是由外商投资者根据自身的行业特征和企业特征,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地区进行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因此,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非均衡分布问题,实际上就是要考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因素。作为国际投资领域的研究主题,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部门的研究重点,已成为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乃至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前沿课题。有大量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基于不同的角度,对决定外商直接投资流向的区位选择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迄今为止,尚未形成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系统理论。本章对近几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对检验相关理论假设的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剖析已有研究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果及其存在的不足,为从知识溢出等新兴因素的视角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和非均衡分布问题奠定理论基础。第一节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经典理论一、区位理论传统的区位理论主要研究厂商生产活动中的空间分布和空间选择规律,最早由杜能提出,经韦伯和龙哈特发展而形成。由于区位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厂商对生产地点的选择,Dunning(1973)将其纳入解释外商直接投资的国际直接投资折中理论中,与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一起构成了OIL(ownershipinternalizationlocation,是对国际直接投资折中理论的另一种称谓)范式。(一)成本学派的区位选择理论古典区位理论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为出发点,提出厂商在选择经济活动地点和对生产进行布局时,受生产成本最小化条件的约束。Weber(1909)认为影响厂商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土地使用成本、原材料及燃料成本以及集聚等。他认为,在劳动力无法流动的条件下,运输成本是影响厂商区位选择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由于地区劳动力成本存在差异,厂商会选择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之和最低的区位进行投资和生产。此外,集聚因子将最终确定厂商的区位布局,如果集聚因子的作用极为显著,它可能使厂商放弃选择由运输成本及劳动力成本最低所确定的地点,转而选择集聚经济效益最明显的地点。成本学派将决定厂商区位选择的依据归结为成本最小化原则,这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都将成本因素视为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国别区位选择和国别内部地区选择的重要因素。但是,成本学派以市场完全竞争为前提,仅仅研究了运输、劳动力、原材料和集聚等“纯经济因素”对厂商区位选择的影响,忽略了在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推动下新的生产力条件对厂商区位选择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市场学派的区位选择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和通信工具日新月异,运输成本随之大幅下降,不再成为决定厂商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而产品的销售则逐渐成为厂商关注的核心问题。在这一新形势下,市场因素成为影响厂商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市场学派将厂商生产布局的目标设定为最大限度地服务目标市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克里斯塔勒(1998)在《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一书中提出,地区与货物一样,存在着等级差异,中心地不仅能向市场提供相应级别的货物和服务,还能向所有地区提供该级别的货物和服务,低于该级别的地区则只能向市场提供较小范围的货物。厂商为了实现市场最大化的目标,必然选择较高级别的中心地进行生产。同时,勒施(2010)在《经济空间秩序》一书中也指出,商品价格将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大而提高,因此与生产地相距较远的消费者将无法承担高额的产品售价。这样,厂商只有在由一定运输距离构成的“销售半径”内进行生产布局,才能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商品销量。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正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的生产和销售地点。这与市场学派企业空间布局的目标设定为“市场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观点极为契合,因此,这一理论在解释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时更具说服力。(三)行为学派的区位选择理论如前所述,无论是成本学派还是市场学派都将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视为完全掌握周围环境的知识和信息并且能做出正确选择的“经济人”。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无论是经济活动的经营者还是参与者,都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目标,他们的经济行为都是在有限信息下不断进行调整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借助高度发达的通信技术以异常的速度和距离向外扩散,以隐性知识的传播为主要特征的知识溢出的频繁发生,使得经济主体在有限信息下的经济行为调整变得更加复杂。Pred(1966)等认识到知识和信息等新兴因素对区位选择的作用,并进一步意识到这些新兴因素必须依托于经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于是,他们运用行为矩阵对厂商的区位选择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决策者的区位选择行为受到其所拥有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其运用信息的能力的显著影响。同时,他们还发现,在动态决策过程中,决策者信息的拥有量以及信息处理能力、模仿能力将会不断提高,这将帮助决策者对错误的决策进行修正。而在决策动态变化中出现的新技术、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都会对区位决策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冲击,从而导致区位决策发生变化。行为学派开创性地将信息和知识纳入区位因子系统中,分析其对厂商区位选择的影响,并充分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不仅拓展了区位理论的研究范畴,还有效地解释了信息时代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出现的新趋势,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提供了新的视角。二、产业组织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的区位选择Hymer(1976)创造性地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垄断优势原理应用于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问题中,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他认为,只有在与东道国同类厂商的竞争中拥有垄断优势时,国外厂商才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尽管垄断优势理论并没有直接涉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但其研究中包含了以厂商竞争力为标准进行东道国区位选择的思想。在以知识资本作为企业核心垄断优势的情况下,企业海外投资过程就是知识资本的转移过程,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应该是从拥有知识资本企业的地区流向缺乏此类企业的地区。此外,外商直接投资还倾向于选择投资环境差异较大、拥有完善资本市场以及具有寡占特征的市场或地区进行投资。这一理论不仅可以解释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而且还能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以及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垄断优势理论重点研究由企业性质和行业特征确定的区位选择因素,视角比较新颖、独特。然而,该理论将重点放在对来源国企业的分析上,忽视了对东道国内部地区特征和企业特征的分析,因而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区位选择以弗农(Vernon)为代表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也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做出了解释。弗农认为,外商直接投资首先取决于母国在某些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其次取决于东道国的区位优势。他将产品从上市起划分为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三个阶段。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研究,他提出外商直接投资是生产条件、竞争条件变化的结果,是技术领先优势与区位优势相互结合的过程。随着新产品、新技术由最初的创新逐步走向成熟化、标准化,厂商的国际生产区位也将由最初生产该产品的发达国家依次向其他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外商直接投资在将这两组要素结合起来的过程中,通过跨国公司这种载体,将资本流出地区和资本流入地区的优势同时加以扩大。值得注意的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区位选择建立在地区间存在技术差距的基础上,新产品的研发(reasearchanddevelopment,R&D)机构完全停留在拥有技术领先优势的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承接那些技术相对落后的产品的生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通信网络的完善,各国间的技术差距日益缩小,外商直接投资者纷纷选择发展中国家为其研发分支机构的所在地。因此,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区位选择分析结论对当前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的解释效力并不高。三、国际贸易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区位选择日本学者小岛清(1987)以投资国和东道国的比较成本为基础,建立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相统一的理论。他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应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依次进行,这种投资会扩大投资国和东道国间的比较成本优势差距,优化国际贸易结构,有利于国际间的分工。投资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技术差距越小,外商直接投资就越容易在海外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找到立足点并占领当地市场。因此,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方向应该是从具有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但处于比较成本劣势的产业所在的国家流向不具有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的国家。(二)新贸易理论的区位选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Krugman、Helpman、Markuse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包含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模型。Markusen和Venables(2005)用一般均衡模型方法提出了“趋同假设”,即当两国的生产规模、相对要素和技术水平趋向一致时,跨国公司的外商直接投资活动将取代贸易占主导地位。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倾向于发生在技术、偏好、资源相似的国家间,通常是从具有垄断优势企业所在国流向贸易壁垒较高、运输成本较高的国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Dunning(1973)将区位理论纳入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范畴内,并结合相关的产业组织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首次明确提出,区位选择是影响国际直接投资能否进行的关键因素。根据Dunning的理论,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①市场因素,包括市场规模、市场同顾客联系的密切程度、现有市场布局等;②贸易壁垒,包括关税等政策的保护程度、当地顾客喜爱本国产品的程度以及国外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心理距离等;③成本因素,包括与供应源的接近度、劳动力成本、原料成本、运输成本等;④投资环境,包括外商投资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局的稳定程度等。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Dunning进一步强调在国际化扩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极为重要,外商直接投资者不仅需要掌握某种战略资产,而且还必须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寻求新的战略资产,这样才能产生和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图1-1为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的简图。从图1-1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每个理论学派基于不同的视角,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但没有任何一个理论可以独立地解释国际生产的全部内容。不同学派有各自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们彼此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共同构筑了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理论基础。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随着现代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每个理论学派为了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相适应,都对理论本身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殊途同归,基本上每个理论发展到现代阶段都将技术、知识(传递与溢出)、学习能力和创新等新兴因素视为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第二节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的经验研究在外商直接投资理论不断发展的同时,涌现出大量的实证和经验研究,它们力图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因素进行识别和确认。这些研究一般以Dunning的区位优势理论为基础,结合新经济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将新的成本因素、市场因素、制度因素、集聚及知识因素等新兴因素引入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实证分析中(表1-1),从而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的内容。

书籍目录

总序序前言第一章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研究基础第一节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经典理论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的经验研究第三节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的拓展第二章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发展、分布与经济效应分析第一节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脉络分析第二节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非均衡分布的描述与测度第三节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及其非均衡分布的经济效应分析第三章 知识溢出:形成机理、传导机制与数量测度第一节 知识溢出的形成机理与传导机制分析第二节 知识溢出的测度方法分析第三节 中国区域间知识溢出的实证测度第四章 知识溢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理论分析第一节 知识溢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影响分析第二节 知识溢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间接影响分析第五章 知识溢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实证分析第一节 实证模型与变量第二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六章 知识溢出与外商直接投资非均衡分布:模拟与政策设计第一节 知识溢出均等化对外商直接投资非均衡分布的影响第二节 最优知识溢出对外商直接投资地区非均衡的影响第三节 政策建议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雷欣同志的专著《知识溢出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地区非均衡分布的实证研究》,以知识溢出这一新兴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为切人点,以准确测度中国区域间知识溢出水平为基础,以优化测算实现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域均衡分布的最优知识溢出模式为落脚点,提出了促进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均衡分布的政策建议,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知识溢出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地区非均衡分布的实证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