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造园艺术探微

出版日期:2015-10
ISBN:9787112158001
作者:贾珺
页数:320页

内容概要

贾珺,江苏淮阴人,2001年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史》主编、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筑分馆馆长,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理事、北京圆明园研究会理事、中国圓明园学会理事。王要从事中国古典园林和中西方建筑交流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出版专著6部,在核心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持和参与建筑、规划设计和文物建筑保护工程设计20余项。所主持项目“北京私家园林综合研究,获得2013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专著《北京私家园林志》于2010年获得中国建筑图书奖之*佳建筑史学图书奖。

书籍目录

绪论
卷一 殿堂祠宇———阎明三国建筑空间研究
壹 松轩筠牖有那居,勤政明廷接九卿——理政空间
弋 御园循典建穹庐,锡宴诸藩孟月初——大蒙古包
泉 乘阳气合御园居,聊值万几清暇余——起居场所
坤 玉构金堤神所凭,崇祠象设祈昭佑——祀庙祠宇
卷二 人上人间-圆明三园造园主题研究
伍 巢林前后一舟通,坦然六棹泛中湖——水上游线
陆 田家景物御园备,早晚农功倚槛看——田圃村舍
柒 石衢黄道直如弦,市肆骈罗列两边——买卖街市
捌 庙堂待起烟霞侣,昆峤方壶缩地来——神仙境界
玖 凭栏坐可数游鱼,锦鳞几个镜中悬——观鱼景致
拾 激水引泉流荡漾,玻璃为牖佳境布——西凤东渐
卷三 江南画境—— 圆明三园写仿景观研究
拾壹 举头见额忆西湖,此时谁不道钱塘——西湖十景
拾贰 蔚然深秀秀而娟,宛识名园小有天——小有天园
拾叁 图来陈氏隅园景,构筑居然毕肖观——安澜重构
拾肆 雅是云林习禅处,纳来景物也如斯——狮子真趣
拾伍 境写中山遥古迹,明亭暗窦致参差——如园妙境
拾陆 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写仿续说
插图索引
参考文献
旧埘史料
现代沦著
学位论文
期刊论之
后记

作者简介

贾珺编著的这本《圆明园造园艺术探微》以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圆明园及其附园为研究对象。力图从新的视角对圆明园艺术重新进行审视,提出作者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此作为圆明园研究的一点补白。 全书共分三卷:殿堂祠宇——圆明三园建筑空间研究;天上人间——圆明三园造园主题研究;江南画境——圆明三园写仿景观研究。


 圆明园造园艺术探微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撰文/黄晓 刘珊珊已发表于《北京青年报》,2015年10月23日作为中国古代园林的两大主要类型,私家园林可追溯到尧帝时的许由,开启了后世的隐逸之风;皇家园林的渊源则更为悠久,可上溯到黄帝在昆仑山修建的悬圃。除了这些传说或神话,有据可考的园林也以皇家园林为早,从商纣王的鹿台到周文王的灵台,以及风靡春秋战国的高台,一直延续到秦皇汉武的宫苑,在周维权先生划分的“中国古典园林五大分期”中,第一分期的主流便是皇家园林。其后私园与皇园迭造其盛: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唐宋之际皇园与私园双峰并峙,元明两朝私家园林一枝独秀,进入清代皇家园林再次迎来兴盛,同时这也是中国古代园林最后的辉煌。在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中,皇家园林的地位举足轻重,可以说自先秦肇其端,至唐宋擎其峰,由清代殿其尾。清代皇家园林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无须赘言,京郊的三山五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蓟县的盘山行宫……皆为明证,其中政治地位最重要、艺术成就最高超、文化内涵最丰富者,无疑要属有“万园之园”之誉的圆明园。2015年贾珺先生的《圆明园造园艺术探微》一书,便是关于此园的最新论著。正如作者在本书引言中所论,圆明园既是清代宫廷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清代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既是中国数千年园林传统的继承者,也是同期南北方园林佳作的借鉴者……有鉴于圆明园的包罗万象,作者谦称此书的研究宗旨,不在于“求全”,而在于“探微”。全书共分为三卷十六篇,第一卷四篇为建筑空间研究,第二卷六篇为造园主题研究,第三卷六篇为写仿景观研究。每篇都是从某一个具体问题或角度切入,在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发幽探微。同时针对每个主题,作者又旁征博采,多向引证,如“建筑空间”卷与其他宫苑建筑的比较,“造园主题”卷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溯源,“写仿景观”卷对江南园林景观的论述,使读者得以“小中见大”,借一斑而窥全豹。该书虽由“探微”入手,最后呈现的则是对中国园林通贯古今、跨越南北的“博观”。以第一卷为例,所探讨的建筑空间包括四类:以“勤政亲贤”为重点的理政空间,以大蒙古包为中心的筵宴空间,散布在园中各处的起居空间和供奉各类神灵的祠庙空间。“起居空间”篇详细分析了9处实例,“祠庙空间”篇则涉及园内的33处庙宇,最能体现本书搜罗广博、巨细靡遗的特点。“筵宴空间”篇将圆明园的大蒙古包与避暑山庄和中南海的大蒙古包比较,进而推导出此类空间与满清塞外游牧及盛京八旗的关系,予人耳目一新之感。四类空间里最重要的是“理政空间”。贾珺先生在博士论文《清代离宫御苑朝寝空间研究》中统计过从雍正到咸丰五代皇帝每年驻跸圆明园的时间,平均多在200天左右,可见圆明园对于清代政局之重要。园林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嬉游宴乐之所,在园林中理政可以说是清代皇室的独创。较早可追溯到康熙朝西苑南海的勤政殿,其后的畅春园、避暑山庄、香山静宜园皆设有理政空间,而以圆明园最为复杂和完备。清朝皇帝不仅在园明园中批阅奏章、接见臣工和召集军机大臣,而且在此举行正式的“御门听政”,甚至接见外藩使者,紫禁城的各类政治功能几乎都已移至圆明园(图3)。由“宫中理政”到“园中理政”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作者在书中生动呈现了这一过程。在迁入圆明园办公的前一年,雍正给各部大臣颁布上谕,强调“朕在圆明园与宫中无异,凡应办之事照常办理,尔等应奏者不可迟误。”但雍正四年他首次在园中听政时,“部院八旗竟无奏事之人”。大臣们都认为皇帝是贪图安逸才搬到园中,因此不敢以政务相扰,雍正不得不再降谕旨,“切告廷臣,令其照常奏事。”其后的几代皇帝在御园听政时都要反复重申此点,如乾隆三年谕旨称:“昔年皇祖皇考皆于此地建立别苑,随时临幸,而办理政务,与宫中无异也。”嘉庆二十年谕旨称:“我朝家法,勤政为先,驻跸御园,与宫中办事,无一日少闲。”园中理政俨然成为清代皇室的“家法”。在圆明园上朝不但皇帝舒心惬意,大臣的待遇也有所改善,如雍正曾关照臣工,春末秋初天热之时,可趁早凉而来,秋末春初气候寒冷,则可于日出之前起行,这样“不但尔等不受寒暑,即随从人夫亦不至劳苦。”在紫禁城御门听政时,大学士皆跪地上奏,无毡垫,“雍正间圆明园御门,始设毡垫,而乾清门则未及也。”优美的园林景致对严肃的朝堂政务仿佛有种柔化作用,在这里森严的等级变得松弛,君臣的距离得以拉近,闪现出更多人性的温暖和关怀。第一卷的建筑空间研究主要是与清代其他宫殿苑囿的横向比较,第二卷的造园主题研究共六篇,则更多是与古代园林传统的纵向关联。六篇的主题皆由圆明园的具体景致引出,如“田圃村舍”对应圆明园的杏花春馆、淡泊宁静、映水兰香、多稼如云和北远山村等,“神仙境界”对应圆明园的蓬岛瑶台、方壶胜境、万方安和、海岳开襟和凤麟洲等……在细致辨析各景的同时,作者还对各大主题的历史脉络做了系统梳理,如将“观鱼景致”追溯到周文王灵沼的“于牣鱼跃”、汉武帝上林苑的石鲸、梁孝王菟园的雁池,进而延伸到宋代的金鱼杂交培育法、明代对各类鱼种的品评比较;在“买卖街市”篇回顾了汉灵帝、唐中宗在宫苑设市,令群臣扮作商贾取乐,并谈及宋代御苑的亭榭被酒家占据,甚至皇家也趁机租赁船只谋利……该卷还有一篇“西风东渐”,探讨了欧洲文化对圆明园的影响,是清代皇家园林的独特之处,为前朝所无。圆明园是一座水景园,水路密布,作者由此拈出“水上游线”主题,将上述的田园、街市、仙境、观鱼、洋风各大主题串联起来,别具匠心。与陆路相比,漂浮在水上的仙岛,掩藏于山间的幽境,在经由水路靠近时,展现出另一番风味。第二卷的造园主题是将圆明园沿着时间长线展开,由园中景致切入,进而深入到对中国数千年园林文化传统的剖析;第三卷的写仿景观则是将圆明园在空间中铺开,将园中各景与大江南北的山水园亭胜景比较。两卷合而观之,可以在时空两个维度上更好地理解这座“万园之园”。“写仿”是中国书画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书画中经常可以看到“临××笔意”、“仿××山水”一类的题签,在清代皇家园林中,“写仿”则成为一种重要的造园手法。第三卷共六篇,其精彩之处在于对不同“写仿”手法的总结,如西湖十景为象征性写仿,小有天园为缩微式写仿,安澜园为结构性写仿,如园为因宜性写仿,狮子林为逼肖式写仿……通过这些细致的辨析,作者展示出“仿中有创,创中有仿”这一写仿的精髓在造园过程中的体现。贾珺先生从1999年开始投入圆明园的研究,十余年来耕耘既勤,所获亦丰,书中的精辟议论和独到见解,俯首可拾,允称一部“探微”圆明园的力作。多年来作者在清华大学讲授东亚园林,对中国传统文化极为娴熟,因此在论述时自由出入古今,各类典故信手拈来,使这部“探微”之作又颇得“博观”之雅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