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552002546
作者:[美] 约瑟夫·P.伯恩

内容概要

约瑟夫·P.伯恩是欧洲历史学家,现任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贝尔蒙特大学的荣誉副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广泛,发表过包括罗马地下墓穴和美国城市化研究的一系列论文。但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黑死病时期的意大利。

书籍目录

前言
致谢
年表
第一章
综述:中世纪的瘟疫
查士丁尼时代的瘟疫(公元541年到约760年)
中世纪的其他“瘟疫”
黑死病的起源、传入和扩散
黑死病的影响
第二章
黑死病与现代医学
腺鼠疫
第二次大流行是腺鼠疫吗?
黑死病不仅仅是鼠疫……
第三章
黑死病与中世纪医学
中世纪的医生
中世纪的瘟疫须知
瘟疫成因的解释
瘟疫和人体
须知中的防治方法
中世纪的医生与瘟疫
第四章
黑死病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对人口的影响
黑死病对经济的影响
黑死病对教会和教育的影响
第五章
对黑死病的社会心理反应
教会的规定和民间的做法
鞭笞赎罪者
对犹太社区的攻击
第六章
欧洲的艺术与黑死病
艺术中的黑死病
代祷的艺术
迈斯的论文及其反响
第七章
开罗与佛罗伦萨的个人和政府的反应
埃及开罗
意大利佛罗伦萨
开罗与佛罗伦萨的比较
结语:黑死病的结束和对它持续的兴趣
黑死病和西方的想象
附录
人物小传
阿布•阿卜杜拉•伊本•白图泰(1304-1368年),摩洛哥法学家和旅行家
查理四世(卢森堡的查理)(1316-137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克莱芒六世(皮埃尔•罗热)(1291或1292-1352年),教皇
普拉托的弗朗切斯科•迪•马可•达蒂尼(约1335-1410年),托斯卡纳商人
帕加马的盖伦(约129-199或229年),希腊-罗马的内科医生
佛里尼奥的詹蒂莱(约1275-1348年),意大利医生和医学院教授
利萨德-阿德•丁•伊本•阿尔-哈提卜(1313-1375年),安达卢西亚的医生和官员
弗朗切斯科•彼得拉克(1304-1374年),意大利诗人
亚历山大•埃米尔•约翰•耶尔森(1863-1943年),瑞士/法国的微生物学家
原始文献
1.君士坦丁堡的黑死病(1347年)
2. 布拉格诗人眼中的黑死病成因
3. 瘟疫机制的一种解释:腐败的空气(1348年)
4. 法国的瘟疫预防建议(1348年)
5.十五世纪一位英国诗人对预防黑死病的建议
6.瘟疫的医学体征(约1447年)
7.瘟疫期间遗嘱的订立:意大利普拉托(1348年)
8.黑死病动摇了伊斯兰世界:叙利亚大马士革的景象(1348年)
9.瘟疫和人类的堕落:叙利亚穆斯林的观点(14世纪90年代)
10.十五世纪早期的一首英语诗歌对死亡的思考
11.寻找替罪羊: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屠杀(约1349年)
12. 十五世纪末佛罗伦萨的瘟疫
名词解释
参考书目指南

作者简介

黑死病也许是人类有史以来遭受过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它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受影响地区有四分之一到超过一半的人口死亡。
在本书中,读者将了解中世纪和现代医学对这场瘟疫的看法。书中探讨了瘟疫对当时的社会、城市、个人和艺术的影响。年表列出了灾难中的重大事件及其时间。8幅插图展现了艺术家如何描绘瘟疫对自身和社会的冲击。附录提供了12篇原始文献,其中一半是首次翻译,它们的作者目击了君士坦丁堡、大马士革、布拉格、意大利、法国、德意志和英格兰的瘟疫。本书还附有按主题分类的参考书目指南。


 黑死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黑死病常指1347-1352年间欧洲、近东和北非爆发的那次瘟疫,一般认为是腺鼠疫。 黑死病问题一直是历史研究的热点,人们长久以来关注黑死病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与封建制度的衰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事件的关系。但是今天的历史学家和科学家开始反思以往的黑死病研究,原有的传统观点受到了巨大挑战。历史学家约瑟夫•P.伯恩在这本薄薄的《黑死病》中概括了关于中世纪黑死病研究的正统理论,以及现代黑死病研究对它的质疑和挑战。因此,更像是一部关于当今黑死病研究的研究综述,或者说是教科书,结合丰富的原始文献和推荐书目,帮助我们厘清关于黑死病的种种争论,理解黑死病的起源、影响和结束,了解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黑死病的起源一直以来就众说纷纭。历史学家长久以来认为黑死病是腺鼠疫或者它的近亲肺鼠疫。但是,中世纪关于腺鼠疫的记载大多缺乏可信度,现代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在《瘟疫与人》一书中提出腺鼠疫的很有可能起源于云南和缅甸一带或者满洲里和蒙古地区。虽然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历史学家的同意,但是也有很多学者,包括中国学者 在内都进行了驳斥,认为他的对中国史料的掌握并不充分。腺鼠疫的传播方式也是一个谜团。有人认为是新的人类或者自然活动导致病源地的啮齿动物迁往人类居住地从而造成传染;大多数人认为鼠疫跟随商人、军队和官员在丝绸之路上传播;还有人认为鼠疫首先在不同的鼠群间传播,最后到达西方草原上的城市。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钦察汗国的军阀扎别尼对热那亚商业殖民地卡法发动进攻,1345年,感染鼠疫这支军队将疾病带到了欧洲。之后,瘟疫通过商人、军队等途径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传遍了整个欧洲。个人认为,黑死病的传播方式更有可能是多种途径的混合,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传播方式,而不是单纯依靠同一途径。传统上认为,黑死病是腺鼠疫及其变种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第二次大流行期间,欧洲的僧侣、教士和律师留下了大量关于黑死病症状的记载,这些描述和19世纪90年代晚期和20世纪初的腺鼠疫症状十分相似:淋巴结肿大、快速死亡等等。不过书后附录提供的原始文献却显示,不同的人对瘟疫症状的描述并不相同,这也为后来学者的反驳提供了依据。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这一观点受到了科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挑战,他们认为中世纪的症状也符合斑疹伤寒、霍乱等其他疾病;和第三次大流行的腺鼠疫相比,黑死病的传染性强得多,传播速度更快;而且很难有证据表明欧洲各地都有足够的家鼠作为必要的地方性宿主;另外,中世纪全年度的疫情和跳蚤冬眠的事实不符,还有现代医学无法解释中世纪瘟疫的致死性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的事实。甚至有极端的观点认为,黑死病可能是任何病,除了腺鼠疫。退一步讲,黑死病其实更可能是腺鼠疫、肺鼠疫和其他疾病的组合 ,而且欧洲不同地区的疾病也并不相同。但毫无疑问的是“黑死病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还将长久地持续下去。在黑死病面前,固守传统的中世纪医生遭遇了彻彻底底的失败。无论是穆斯林医生还是西方医生,他们的医学知识可能都不如希波克拉底、亚里士多德、盖伦等先人。在他们眼中,占星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并将其和医学实践结合起来。在解释瘟疫成因的过程中,他们普遍将上帝或者撒旦归为瘟疫“制造者”,将有毒的空气或者瘴气看作瘟疫的直接原因。在他们制作的“防治须知”中,提出要进行祈祷,并要注意饮食等。阅读附录中原始文献4和5,不难发现,当时的预防建议多集中于日常生活,并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其效果可想而知。中世纪的医生行业受到黑死病的严重打击,医生因劳累倒在自己的岗位上,或因自私而逃跑,而且缺乏科学知识,以至于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中世纪医生无甚可取。但法国历史学家尼埃尔•雅卡尔提出了不同意见,她在研究与瘟疫有关论文后发现当时医生开始区分不同类型的瘟疫,选择性无视前任权威,对自己的疗法更加自信。不过我认为,这种盲目的自信虽然出现了进步的苗头,但并无益于当时瘟疫的防治,他们的医学理论和实践远远落后,以至于所谓的乐观和自信根本无济于事。黑死病的神秘性使得很多人选择相信“投毒说”。不过有趣的是,中世纪的医生一般都认为疾病的直接原因是瘴气,而“投毒说”则认为是在井水中投毒,这似乎也印证了当时医生行业受到打击,社会影响力减小的观点。“投毒说”这一罪名最初被安放在贫民和乞丐头上,之后随着恐慌的扩散,指控又转向英国间谍、贵族、麻风病人,最终犹太人成为了“罪人”。因为宗教差异,反犹情绪显得理所当然,而且犹太人在阿拉贡的宫廷中身居高位,还有犹太人负责收税,犹太人往往又是成功的商人的债主,这一切综合在一起,增长了基督徒的嫉妒情绪,使得反犹情绪不断强化,以至于犹太人被杀害,被劫掠,被驱逐。欧洲的上层出于获取贷款的经济利益试图保护犹太人,一边举行象征性的审判和处决,另一方面又严厉打击暴徒,但效果并不明显。黑死病对欧洲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口的锐减,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15世纪。但是由于欧洲普遍缺乏有效准确人口记录,历史学家只能大概估算当时准确的死亡人数。而人口的死亡对欧洲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短期内购买者减少,需求下降,价格下降,但是人口中大量工匠等手工业者的死亡导致了手工业产品的上升,劳动力数量的短缺也使得工资上涨,这又驱使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寻求高工资,农奴制逐步瓦解的同时,城市经济得到发展。对于地主而言,农业种植成本的上升迫使他们放弃粮食生产,英国等地的地主开始养羊,农业结构调整,从而促进了英国新兴的毛纺业。英国政府又颁布经济法,限制工资和福利,这种对契约自由的侵犯也反映了英国王权和政府权力的缓慢增长。但是,劳动力减少增加的工作负担和低工资之间的矛盾,使得欧洲各地爆发了反抗现有权力结构的运动,世界开始向早期现代社会过渡。锐减的人口中同样包括教士,在他们中间,人性的贪婪暴露出来,有的教士开始改做私人教父,并从中收取高额报酬。教士数量的减少和价格的上涨使得很多人临死前没有“做忏悔”,也没有神父“守护”,这对于很多天主教徒来说是极其恐怖的,也不符合教会以往的传统。因此,教会选择变通:在极端情况下垂死者可以向任何人忏悔,教皇甚至宣布所有临终时“抱着真正信仰”的人都会得到完全的赦免。 教会的这一举措,扭转了对自己不利的局面,基督教的信仰并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大大削弱。面对教士职位的大量空缺,宗教团体不得不加快对教士的培训和选拔,大量的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甚至文盲,加入教士行列。地方初级学校的老师要么去世,要么跳槽,基础教育水平下滑,拉丁语教育也随之出现衰落,方言文化开始蓬勃发展。德语、捷克语、意大利语、英语、盖尔语、西班牙语、法语等民族语言的地位上升,这也是后来文艺复兴的重大标志。例如,薄伽丘用佛罗伦萨方言写作以黑死病大流行为背景的《十日谈》,其中鼓吹人性的解放,充满人文精神内涵,被称为“人曲”,是文艺复兴的先驱。黑死病又带来死亡和地狱的恐惧,这促使人们建造教堂、撰写祷文、绘制圣像和崇拜圣物,宗教的虔诚由此得到加强。而慈善团、歌祷团、赎罪团等宗教团体也活跃起来,人们纷纷加入其中。由于有罪文化和通过悔罪来缓解疫情的需求,许多新的鞭笞团在城镇中应运而生。 他们接受鞭打以求上帝恩典,这种虔诚的信仰为他们赢得了众多民众的赞美,而其中一些人也因此变得傲慢,开始侵犯教士的特权,并逐渐被一些教会视作异端,最终被在主教和世俗统治者的联合压制下逐渐消失。鞭笞团的成员们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悔罪和忏悔,并以此赢得了民众的欢迎,这对教士对救赎的垄断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威胁,这也是教会压制鞭笞团的主要原因。在黑死病的影响下,欧洲艺术品的主题发生了转变。许多绘画和木刻上描绘了上帝、天使或魔鬼向城镇和人群投掷长矛或射出瘟疫之箭。 这也表明了上帝或者魔鬼是瘟疫“制造者”的观念。瘟疫的频发使得死神的形象更加标准化,它逐渐演变成一个恐怖的蛮族女猎手形象,尸体和骷髅也成为了死神的形象,也被圣方济各会用来暗示人类必死的命运;也使得死亡主题的形象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流行。人们对埋没于无名死人堆的恐惧使得他们开始追求一种新的墓葬形式,生动表现尸体变化的腐尸墓得以出现。另外,医生的形象、虔诚的受难者的形象等也都出现在欧洲的艺术作品中。中世纪的基督徒相信,包括黑死病在内等上帝认为合适的惩罚都是应得的。只有那些得到让上帝喜悦并得到宽恕的人才能向上帝 ,代表人类唤起上帝无限的仁慈并减轻惩罚, 也即所谓的“圣人”。为了减轻黑死病的惩罚,14世纪“圣人崇拜”达到顶峰,圣人形象被用作装饰,圣人也逐渐演变成保护者。圣母玛利亚就是人类在瘟疫面前“最有力的辩护者” 。其后,又出现了圣塞巴斯蒂安和圣罗赫,他们出现在画作上,被认为是瘟疫病人的保护者。这样的代祷艺术反映出中世纪人们形象的脆弱和恐惧,但有充满着希望,这被以路易斯•马歇尔和塞缪尔•科恩为代表的现代学者看作积极和主动的精神战略的一部分。正是艺术史学家米拉德•迈斯让人们开始关注黑死病对佛罗伦萨和锡耶纳的艺术品风格和内容的影响。他认为,对瘟疫的恐惧使得艺术转回更古老的更虔诚的更注重精神性的风格,使得文艺复兴风格的现实和人文主义艺术发展推迟了几十年。他的大胆观点也引起了艺术史学界的争论,他的具体例证收到了很多学者的批判,但是他对于黑死病改变艺术风格的观点得到了一些人的部分支持。汉克•凡奥斯认为艺术家和赞助人的死亡,创作关系改变是艺术风格转变的真正原因。在此基础上,朱迪丝•施泰因霍夫提出幸存的锡耶纳艺术家有意识地重组了合伙关系。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可以归结到两点,死亡的事实和对死亡的恐惧。死亡带来的人口减少,从而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经济、教会、教育和艺术等;而对死亡的恐惧带来的影响更多在社会心理层面,人们对基督教更加虔诚(也有人认为导致基督教受到质疑),艺术主题发生变化。但是黑死病对欧洲带来的影响绝非那么黑暗,和以马木鲁克王朝为代表的伊斯兰世界相比,欧洲更好地利用了黑死病的契机来发展自身。开罗和佛罗伦萨是伊斯兰世界和基督教世界的两座大城市,通过比较两者居民、教士和政府的反应可以发现人性的共同点,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之后发展路径的不同:在开罗,人们认为瘟疫完全是真主的意志,不必逃离也不必祈求宽恕,穆斯林医生根据以往的知识提出放血可能是有效疗法。面对死亡的威胁,人们还是选择逃亡,选择祈祷斋戒,选择想精灵祈祷,甚至尝试巫术,但他们并不像基督徒那样寻找替罪羊。黑死病带来的人口锐减对开罗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持久的影响:物价飞涨,海外市场丧失,半封建的伊克塔制度衰亡,农村建立现金市场,苏丹对此失去控制。在佛罗伦萨,人们通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控制“瘴气”,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人们还组成临时委员会监督执法和管理丧葬,并且实施鼓励生育的政策。因为基督教不限制逃跑,很多有能力的人都选择了逃亡。但是,基督教会认为瘟疫是对罪的惩罚并且无法逃避,按此推断,逃亡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使个人和家庭生活受到重创,人口减少后佛罗伦萨工资上涨,但之后经济恢复迅猛。可见,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的特性,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都没有阻止逃亡。虽然两地人口恢复都很缓慢,但是佛罗伦萨的经济发展势头远远好于开罗。作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基督徒对于改变命运的能力更加乐观,教会和国家相分立,个人能充分地参与、影响社会和自主行动,导致佛罗伦萨的反应比开罗更灵活、创新和进步。到了17世纪50年代和18世纪20年代,欧洲各地的疫情先后消失了。 至于消失的原因,又是众说纷纭,主要有病菌、老鼠、人类自身、人类生活环境、人类的防治措施等角度来解释黑死病的消失。当然,更有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传统观点认为黑死病导致了欧洲中世纪天主教信仰的衰落,并催生了之后的文艺复兴,由此欧洲政治经济出现重大转折,但是现在更多的被认为是西方变革的催化剂而非导火索。在黑死病之前,经院主义就已经在走下坡路,方言也越来越多被使用,对天主教的不满早已发芽。所以,很难说是黑死病改变了后来的一切。这一点,当代学者已经达成共识,但也不排除将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会出现反对的潮流。关于黑死病的研究绝不仅仅局限于历史学,而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的研究,包括疾病自身的研究、疾病与人类和社会的互动及其产生的影响,医学发展史等等。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艺术史学家、生物学家等等横跨各个领域的专家都参与进来,以自己的视角解读黑死病,并挑战传统的观点,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只要有历史学存在一天,黑死病的“盖棺定论”就不会发生。黑死病的研究仍将一代代延续下去。
  •     关于黑死病本身,作者说的很绕,估计因为个很专业的医学问题的缘故吧就黑死病本身的发生原因还是宗教解释更简单明了,上帝要惩罚人类,就这几个字让人明白易懂虽然觉得特别玄乎。至于黑死病对人类的影响,印象最深的就是导致当时世界人口急剧下降,但是从中国一直以来以人口大国据称,冒似没受到太多影响,即便中国在清代早期也发生过 类似的人疫以及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谓的天灾人祸导致几千万老百姓死亡,但是依旧改变不了中国人口大国的鲜明特征。。。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不错的综述
  •     2013/12/31 2013年最后一本书,很小,很简略,近似于文献综述。对进一步了解这个主题提供了很多的文献入口。人物传略和原始文献最有意思。在上帝(真主)的怒火下,人们总要挣扎求生。如果一切都在上帝主权手中,降下瘟疫是他的意志,意图控制他的努力,何尝就不是他的意志呢?上帝或许希望我们死,然而却也没戒命阻止我们活。
  •     内容太过浅显,没有深入分析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这一套"中世纪的世界“体例设计很好,除了正文,有大事年表、参考书目、人物传略、名词解释和原始文献。本书的12篇原始文献,一半是首次翻译,主要是目击实录,涉及君士坦丁堡、大马士革、布拉格、意大利、德意志等国的瘟疫。现代学术界对于”黑死病“到底为何是有争议的,本书兼顾了多方面的观点。作者的重点在于黑死病对于欧洲社会的影响,比较精彩。
  •     疾病有时候影响历史进程。
  •     2014.11.15——2014.11.22 薄薄的一本 但基本谈论了黑死病的各个方面 可以说是对黑死病研究非常好的入门读物 而且这本还涉及了伊斯兰世界 非常赞
  •     内容详尽
  •     晦涩,但了解了那段历史
  •     翻译质量不错,但是内容太少了,中学生读物吧。
  •     我对生死和疾病的看法太简单了,其实对一切问题看法都还是太简单了,虽然在成长着。【内心吐槽小剧场关闭】
  •     关于黑死病的争论,以及黑死病对于欧洲历史的影响。很全面。但类似历史综述,略枯燥。
  •     喜欢猎奇的可看。因为涉及到很多当时不能解释的东西,所以很有趣。
  •     还是本科时候读的这本书,真是光阴荏苒。
  •     什么都讲一点 比较全
  •     !!!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