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音乐停止之后

出版日期:2014-7-1
ISBN:978730019253X
作者:艾伦·布林德
页数:413页

书籍目录

对 话 从金融政策角度反思金融危机 I
布林德教授与巴曙松研究员的对话
译者序 一场关于金融危机的复盘 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巴曙松
推荐序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反思 ⅩⅧ
广发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 林传辉
前 言 一本放眼未来的书 001
第一部分 祸端之始
01 一个良好的经济体该是现在这样吗 007
对金融危机和大萧条的回顾
一个良好的经济体是现在这样吗?
第二部分金融业的疯狂
02 风暴的源起 027
祸源1:泡沫交叠,麻烦不断
祸源2:不慎使用的杠杆
03 空中楼阁 055
祸源3:监管者哪里去了
祸源4:银行在次级抵押贷款方面的不规范操作
祸源5:愈演愈烈的金融工程复杂性
祸源6:粉饰过度的评级机构
祸源7:疯狂的薪酬体系
04 当音乐停止 083
空中楼阁倒塌
一年一度的杰克逊霍尔会议
美联储迅速行动
失踪的人
05 从贝尔斯登到雷曼,不一致性是心魔 095
看空贝尔斯登
为什么拯救贝尔斯登
为“两房”烦恼
末日决战真正到来
谁丢掉了雷曼
分水岭
06 2008年的金融恐慌 121
没有被保险的保险公司
货币基金赎回潮
美林证券:危机波及零售银行
华盛顿互惠银行和美联银行:更多家喻户晓的银行宣布破产
救助没有结束?
我们不再属于堪萨斯州
第三部分收拾残局
07 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161
“打破玻璃备忘录”与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的起源
提前了的万圣节
一场三页纸的“暴行”
重新设计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的实施
无附带条件的条款
11月的美国大选
迟做总比不做好
没有一个美国人知道这个“小秘密”
08 刺激经济,刺激经济,还是刺激经济? 191
漫长的总统过渡期
激光武器还是散射武器?
回归美联储
3T原则与计划实施财政刺激
通往《复苏法案》的荆棘之路
《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
爆炸式增长的预算赤字
09 利差之战 215
利差惹的祸
认识利差
非常规货币政策之旅
量化宽松“大拼盘”
生死之博:压力测试
新的起点
第四部分通往改革之路
10 金融改革的迫切性,市场已经破碎不堪 239
是阻止泡沫产生还是将其消灭?
是彻底改革还是轻微修复?
修补“大而不倒”
系统性风险的监管
提高资本金比例和流动性要求
自营交易与沃尔克法则
金融监管机构的大洗牌
削减美联储的权力
保护消费者
需要把对冲基金纳入监管吗
薪酬机制能被有效监管吗
指责信用评级机构
让抵押贷款重回新生
11 观看法案的出台进程 261
金融改革议题
财政部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
美国国会的金融改革
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一切没有结束,争论仍将继续
长期战争
12 失事的列车 289
“三位一体”,解决止赎权问题的三大障碍
难道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你必须心存希望
不良资产救助计划的钱用到哪里去了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里克•桑特利的咆哮
改变越多,不变的也越多
13 质疑一切 311
政策的悖论
对总统和国会的质疑
对美联储的质疑
对凯恩斯经济学的质疑
对积极政策的质疑
合情合理的委屈
高昂的政治代价
第五部分面向未来
14 无法退出?请美联储恢复正常 331
从哪里退出
时机就是一切
退出路径何在
退出变成了重新实施
任性的美联储
非常规货币政策是新常态吗
我们是在等待戈多吗
15 寻求财政退出 351
我们是如何摊上这个烂摊子的(一)
我们是如何摊上这个烂摊子的(二)
头号公敌是什么
口惠而实不至
面向未来
回归辛普森-鲍尔斯
探寻仍将继续
16 大余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371
危机的相似性
危机的差异性
提防希腊
欧元有得必有失
别指望着它
不情愿的救助者
超级马里奥兄弟
特洛伊木马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17 切勿重演,危机的余波 389
政治进程
金融十诫
政策制定者修复系统七步法
回到拉姆•伊曼纽尔的问题
参考资料 405

作者简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美联储前副主席、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艾伦•布林德最新力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领衔翻译。
 一部真实描述美国金融危机历史及其教训的大师级著作,被《纽约时报》评选为2013年度十大好书,并荣获《金融时报》•高盛年度图书入选作品。
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孙杰、美国前总统威廉•克林顿、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等联袂推荐
 中文版特别增加对话“从金融政策角度反思金融危机”,这是作者布林德教授与译者巴曙松研究员专门为本书准备的,是两位经济学家的强强联手和思想碰撞,对当下中国经济和全球金融政策的完善与优化,将起到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 湛庐文化出品。
名人推荐
布林德这本书以一个美国现代金融监管者的视角,以丰富的金融经验、第一手资料与数据,再现和分析了金融危机的台前幕后,其中对央行问题资产救助政策的分析尤见专业水准,而他总结的金融十诫和政策制定者的七步法,对当下全球金融界对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完善与优化将起到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本书翻译工作的主持者巴曙松研究员与布林德教授专门为本书中文版准备的对话,特别值得推荐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陈雨露
布林德在《当音乐停止之后》中舍弃了连篇累牍,而是如同一个历史的旁观者,将金融危机的前因后果向读者娓娓道来,将应对政策分析得丝丝入扣,让人顿悟:危机来临,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
孙杰
如果你想知道关于这场金融危机的方方面面——我们如何遭遇了危机,我们怎样躲过了衰退,我们为何没有完全复苏,我们现在还应该做些什么……去读这本书吧!这是一部大师级的作品——简单、直接、充满智慧。
美国前总统
威廉•克林顿
艾伦•布林德的《当音乐停止之后》一书是对金融危机的描述,他的分析和建议非常清晰。
美国国务卿
希拉里•克林顿
艾伦•布林德写作的《当音乐停止之后》是一本关于金融危机的审视分析之作。作者立足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和独特见解,使得本书通俗易懂,可读性极强。无论你是否完全赞同其观点,支持其论点的力量都是明确的:危机4年之后,美国金融体系仍然缺乏必要的改革。
美联储前主席
保罗•沃尔克
艾伦•布林德是世界上最有名、最为平衡和最为明智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个人经历包括克林顿时期的白宫经济顾问,美联储的副主席,以及《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当音乐停止之后》是一本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以及现在对未来意味着什么的最佳图书。
《华盛顿邮报》副总编
鲍勃•伍德沃德
关于这个话题的图书不少,我也读过很多,《当音乐停止之后》提供了关于本次金融危机为何发生、如何发生,以及究竟是什么的最权威版本。这本非常可读的分析类图书,让你完全明白了美国脆弱的房屋贷款和信用卡是如何突然坍塌与毁灭,重建工作是多么重要与困难,救治方案是如何被选择与实施。无论你是对金融危机的现在还是过去感兴趣,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了解经济和政治如何交错酿成了这场全球大麻烦的专家,那么就去读这本书吧。
全球最大債券型基金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CEO兼投資官
默罕梅德•艾尔-艾瑞恩


 当音乐停止之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作者是经济学教授,曾任克林顿总统时期的特别经济顾问,因此其探析2008年金融危机的角度是偏学术性质的,缺少一定的实操性和对复杂经济金融政治环境的分析把控能力。但因其理论性立场,对金融危机本质的分析是比较到位的——底层资产即抵押贷款资产的不可靠性、以及相关金融市场极度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管。读完这本书,我只能感叹,邓小平那句话是多么有先见之明——“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应用到美国处理金融危机采用相关政策上来就是——资本主义也可以有国家宏观调控,即凯恩斯主义,某种意义上的计划经济。呵呵,虽然共和党极力反对大政府和美联储权力的扩张,但坦白说,在市场信心低下、金融体系接近崩溃的时候,大政府真的应当采用相关措施阻止此类事情发生才行。否则承担大萧条后果的、受到最大负面影响的永远是老百姓。自由市场胜于监管市场???但凡这么想的真应该认真读一读这本书。
  •     强力推荐给有一定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且对金融危机有一定了解的专业人士。和《大而不倒》这样趣味性更强、试图还原决策过程的书不同,这本经济学家的著作显然更深入,当然相对也较为枯燥一些。作为受尊敬的知名经济学家,Blinder行文严谨,让事实说话,举例子又比较浅显易懂。然而作者始终是个乐观主义者,哪怕这种乐观的由来并不充分。譬如第一部分:”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让我们相信失业率不能回到5%的水平“,但其实也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让我们相信失业率能回到5%的水平。
  •     这本书年初就想看了,一直找各种借口拖延,直到拖到了6月股灾大崩盘,才把这本书找出来读。读这本书花了不少时间,因为很多专业的名词我并不是很了解。全书以一个金融监管者角度回顾08年至12年次贷危机的发生与应对策略,详细讲述了各种政策实施的时机和原因,解释了为什么救或为什么不救以及接下来造成的市场震荡,显然雷曼兄弟算是不走运的,雷曼兄弟的倒下也正式成了危机的开始。08年时候我对这场金融危机并没有什么概念,但这本书里用就业率和经济数据很直观的给了我一个到底金融危机影响多大的形容,08年时候因为次贷,美国房地产泡沫崩盘,房主无力支付房贷,投资银行因为次贷等金融衍生品负债累累,风险一直都在,只不过只有在退潮之后才知道谁没带救生圈。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大而不倒的机构,当时风格都很激进。另外,看的出来美国政府特别是换届后奥巴马上台后几乎是把所有能出的招都出了,问题资产救助计划和经济刺激计划给银行无限放水,这招也就美国做得出来,美元是世界流通货币,次贷危机过后这场危机逐渐蔓延至欧洲和亚洲,换了其他国家,印这么多钱国内经济早就支撑不住了。看完以后比较有感触的几个点:1.流氓也是讲道理的,不管是收购破产机构还是颁布救助政策,都有法可循2.风险无处不在,虽然大而不倒的机构们爱耍流氓,不能指望政府每次都救,提早立好规矩是正道。3.金融是一个抢椅子的游戏,跳舞的人永远比椅子多,等音乐停止之后抢不到椅子的就会面临巨大风险,所以最好一直跳下去。【阅读笔记】1. 当音乐停止,一切会变得复杂。 但是音乐仍在演奏,你必须起身舞蹈。 我们仍然在跳舞。========2. 很多人将金融市场当作脱离实体经济的高级赌场,却忽视了市场参与者如企业、工厂和商店等都是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3. 1.我们是如何陷入这个困境的?========4. 2.如何解决问题并减少损失,以及原因是什么?========5. 3.正如伊曼纽尔所说,我们是会“浪费”掉这次金融危机,还是会充分利用它?========6. 泡沫的界限该在哪里划分?正如波特·斯图尔特对于色情文学的定义,泡沫的存在与否或许是在旁观者的眼中。========7. 请铭记最高法院大法官波特·斯图尔特(Potter Stewart)对于色情文学的定义:只要看到就知道。========8. 互联网曾试图用一套全新的规则来构建完整的新经济,这套规则将使得吸引眼球比利润更为重要。当然这是不会成功的。========9. 人们认为投资房地产不可能亏损,因为房价每年都会上涨10%左右,并且会一直涨下去。========10. 杠杆是指使用借来的资金去购买资产。这个词本身来源于阿基米德,他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只要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有人质疑他杠杆的支点该放在哪里。)========11. 这种从对冲到赌博的演化在金融创新中是非常典型的,新的金融工具起初(或许只是宣称)都是用来对冲风险的,但却常常变成人们在本无风险的地方创造风险的工具。社会的总风险因此而增加了。========12. 为何当初会有那么多不良贷款出现?答案是每一个下游买家都以为自己还有利可图。========13. 这些基于担保债务凭证所产生的担保债务凭证(华尔街形象地称之为“担保债务凭证平方”[CDO2])的最低档,将吸收所有5个基础抵押贷款池累积损失的前8%。如果你将每个资产池产生的风险看作独立的(人们犯下的又一个巨大错误),那么其他四档没有什么违约风险,[8]它们被最低档保护了。========14. 难道没有人记得KISS原则(“Keep It Simple,Stupid”的首字母缩写,意为“保持简单化、傻瓜化”)了吗?答案很简单,却一点也不傻:复杂性和不透明性是巨额利润的潜在来源。========15. 关于复杂性的这番讨论给必要的金融改革留下了一些线索和启示,包括提供更简单的证券,要求更高的透明度,对衍生品进行标准化,在有组织的交易所进行交易,要求抵押贷款发起人和证券发行机构保留部分贷款所有权,而不是像烫手山芋一样将它们传递下去。========16. 对冲基金介于新旧体系之间。他们确实大量使用“别人的钱”,但是他们的高级合伙人,也就是老板,往往也占有大量股份,将自己的个人财富与基金捆绑在一起。因而对冲基金经营杠杆远远小于投行和商业银行并非偶然。========17. 早在1873年,沃尔特·白芝浩(Walter Bagehot)这位中央银行的先哲,就给出了央行在应对流动性危机时的行为指引。他的三和音(三个核心要素)为:自由借贷、优质抵押物和惩罚性利率。========18. 尽管比华尔街其他竞争者们的规模小得多,但是在2000—2007年间,贝尔斯登在自有品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承销业务方面始终位列三甲。[========19. 资不抵债与流动性不足的区别可能是经济学家和金融市场参与者们掌握得最好的课程之一。此次危机促使我们对其重新思考。 原则上来讲,差异是明显的。当一家公司负债价值超过了其资产价值,从而导致其资本净值为负时,这家公司为资不抵债。它的下一步或许就是去法院审请破产。一家公司缺乏现金时被称为流动性不足,即使它的资产负债表仍呈现出健康的净值。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需要的是短期信贷,而非安乐死。资不抵债是致命的疾病;而流动性不足是一场感冒,也许是一场非常严重的感冒。========20. 道德风险背后的核心思想是,对某些风险拥有充分保险的人不太可能会尽力(或者付出成本)去规避风险。========21. 隐含的政府担保和“两房”只做等级较高的抵押贷款的传统使得一些事情纷至沓来。========22. 贝尔斯登之所以被挽救不是因为它“大而不倒”,而是因为它“牵连太多而不能倒”,尤其是在回购市场上。========23.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整个世界都乱套了,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基本上被美联储国有化。美国著名的股票经纪商美林证劵,为避免破产,匆忙地把自己出售给美国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美联储宣布为银行控股公司而得以保存。全球最悠久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股票价格,跌到净值1美元以下,引发了货币基金和商业票据市场的崩溃。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和美国第四大银行(美联银行)崩盘,均以低廉的价格被卖给了美国储蓄保险公司。美国财长保尔森和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到国会山乞求国会领袖们,如果没有至少7 000亿美元的及时救助,世界就将完蛋。从没有人见过如此情形。谁能说这些与雷曼兄弟破产没有关系呢?========24.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成立于1933年,目的是防止银行挤兑,并且效果一直很好。储户们认为即便第一家国家银行破产,只要其余额低于保险上限他们就不会亏损1分钱,目前设置的上限为25万美元。因此,他们没有理由挤兑银行。而且,显然他们也没有理由挤兑旁边的第二家国家银行。========25. 2007年和2008年,美林证券在不断亏损。到了2008年9月,据报道,公司持有的抵押支持债券的累计亏损约520亿美元,比美林证券的剩余净值还高。当时,奥尼尔已经辞职很久了,他在2007年10月提前退休(当然是被迫的),然而美林证券委员会还是很感谢他的杰出贡献。为了奖励他将世界最大的经纪公司带入崩溃边缘,公司授予他价值超过1.6亿美元的“黄金降落伞”大礼包,其中的9 100万美元是为了奖励他在2006年的出色工作。然而,有些观察员并不认为奥尼尔值这么多钱,比如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就曾将其列入《美国最差首席执行官》(Worst American CEOs of All Time)名单中。========26. 美联储再次找到了一个极具创意的紧急应对方案。9月21日,星期日,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向美联储申请成为银行(严格地说,应该是银行控股公司)——尽管之前两者都对此深感厌恶。========27. 9月22日,星期一,时隔雷曼兄弟破产刚好一周。当华尔街开始营业时,所有大型独立投资银行都消失了。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被银行吞并。雷曼兄弟正在经历破产程序的早期阶段。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变成名义上的商业银行。危机开始前,大型投资银行曾是金融界的翘楚。最高级的MBA和金融工程师做梦都希望能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它们那金灿灿的大名。它们是世界精英的故乡。但现在,它们全没了。========28. 花旗集团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银行巨头,持续溃败到11月份。比起其他金融机构,花旗集团由于背负更多的结构性投资工具和表外问题资产,从而出现了危机。由于没有获得更多的存款,当其试图收购美联银行时遭遇了失败。最初财政部(在第7章中讲述)注入的250亿美元临时救助计划资金被证明是不够的,而寻找更大投资机会的私人资本也完全敲不开花旗集团的大门。该银行的股票价格,曾一度突破60美元,然而,在11月21日,股市收盘时已收缩为3.77美元。美国最大的金融企业集团会就此破产吗?市场曾指向一个可怕的答案:是的。========29. 特别的是,我们稍后将会提到的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2010年),它为本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设计了一个合理的破产清算机制,然而其他国家并没有类似的法案。因此下一个破产的大型全球性金融机构就要小心了。尽管当局正在努力达成国际协议,每个国家依然只考虑自己的事。========30. 柠檬社会主义”,========31. 在遭受了大灾难预警的惊吓后,国会的领导层很不情愿地信服了,但仍然提出了许多问题。一个突出的问题一次又一次地萦绕着财政部:怎样限制高管的薪酬?保尔森厌恶这个想法。但是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巴尼·弗兰克(Barney Frank)坚持说:“你不是在向一个董事会推销这个计划,你是在向全美国人民推销这个计划。”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但却没有被接受。========32. 然而,科瓦塞维奇反抗了。富国银行已经宣布了私下筹集250亿美元资本的计划,他不需要、也不想要政府另外给他的250亿美元。“我不像你们纽约的银行,有一些花哨的产品。为什么我要在这里谈论如何救助你们?”他问其他人。盖特纳想要说服他相信自己真的还需要这250亿美元,而保尔森就非常直接了:“你的监管者就坐在这里,你们明天就会接到一个电话,告诉你资本不足。”没错,正如巴尼·弗兰克4周前所说========33. 然而,科瓦塞维奇反抗了。富国银行已经宣布了私下筹集250亿美元资本的计划,他不需要、也不想要政府另外给他的250亿美元。“我不像你们纽约的银行,有一些花哨的产品。为什么我要在这里谈论如何救助你们?”他问其他人。盖特纳想要说服他相信自己真的还需要这250亿美元,而保尔森就非常直接了:“你的监管者就坐在这里,你们明天就会接到一个电话,告诉你资本不足。”没错,正如巴尼·弗兰克4周前所说,国家对于自由市场的承诺只维持了一天。========34. 7 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最终基本没有花掉纳税人的一分钱?然而,几乎没有一个美国人知道这个小“秘密”。========35. 以劳伦斯·萨默斯为首的经济学家——后来成为了一个普通公民(但不是一个安静的普通公民),========36. 据媒体报道,候任总统奥巴马将要求通过一项7 000亿~8 000亿美元规模的刺激计划,大约占GDP的5%。共和党人认为太多了。但是自由派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公开地)以及克里斯蒂娜·罗默(私下地)认为这太少了。随着争论逐步在候任政府中传播开来,这些来自左派和右派的反对声音反而使得奥巴马感觉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37. 信用如同一个懦夫,当借钱没有风险的时候,它就跑出来到处炫耀自己;而风险一旦真的来了,它便跑得无影无踪。========38. 在一些特殊情形中,对冲基金的杠杆率远低于商业银行,更低于投资银行。这可能是因为对冲基金一般采用合伙制,而非公司制,它们的管理者就是所有者,因此不会将自己大量的资金置于高风险中。========39. 但是,除了关于巨额薪酬和奖金方面的指控之外,事实并不支持上述其他苛刻的评价。首先,卖空可以阻止房地产和债券泡沫变得更大。这并不是因为卖空是一种无私的利他行为,而是因为他们将卖空看作一条致富之路。卖空采用杠杆的方法增加证券抛售的压力,这通常使其价格降低。 其次,这里也存在例外。在一些特殊情形中,对冲基金的杠杆率远低于商业银行,更低于投资银行。这可能是因为对冲基金一般采用合伙制,而非公司制,它们的管理者就是所有者,因此不会将自己大量的资金置于高风险中。因此,30︰1========40. 但是,除了关于巨额薪酬和奖金方面的指控之外,事实并不支持上述其他苛刻的评价。首先,卖空可以阻止房地产和债券泡沫变得更大。这并不是因为卖空是一种无私的利他行为,而是因为他们将卖空看作一条致富之路。卖空采用杠杆的方法增加证券抛售的压力,这通常使其价格降低。 其次,这里也存在例外。在一些特殊情形中,对冲基金的杠杆率远低于商业银行,更低于投资银行。这可能是因为对冲基金一般采用合伙制,而非公司制,它们的管理者就是所有者,因此不会将自己大量的资金置于高风险中。因此,30︰1的杠杆率在大多数对冲基金看来是不可思议,甚至是疯狂的。 当然,许多对冲基金在这次危机中损失惨重,有的甚至破产了。但是,在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没有一家对冲基金像1998年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一样,被认为具有系统重要性或是“大而不倒”。对冲基金失败后只是关门歇业,既不期待纳税人的帮助,也不期待纳税人的救助。 除非一些对冲基金发展到具有系统重要性,否则现阶段除了防范对冲基金的欺诈行为外,其他监管都是没有必要的。另外,当大部分对冲基金都是在开曼群岛注册时——事实上这并不能提升它们的声誉和影响力,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监管对冲基金?========41. 事实证明,一切未知都能够给你带来损失。========42. 黑格尔写道:“经验和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人们和政府从未在历史中学到任何东西。”========43. 泡沫将会回来,高杠杆率、草率的风险管理、不正当的商业行为和松散的监管也同样会再次出现。我们需要实行持久的机构改革,至少在下次音乐停止时,金融动荡的破坏能够减小一些。历史给人以相似感,我们需要重新制定法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终于看完了,不容易啊。其实应该算是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一本金融著作,但谁让我是金融白痴呢,经济方面的书我真的不感兴趣也看不懂啊。。。
  •     这本书用大量篇幅介绍金融危机的产生过程、应对措施、善后政策、各党派民众的斗争、以及最近其他国家金融危机预兆。 总体而言从历史角度是本好书,但从解释危机方面不是一本好书。作者侧重于介绍金融危机整个历史,却没有在书中去考量本质。
  •     应对金融危机的全景图
  •     美国政府可以改变规则,可以不改变规则,关键在看决策者的态度及面临的情势,不同银行债权者面临的境遇,决定于决策者一念之间。 同样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改变或者是操纵市场规则,简直是小菜一碟,不经可以轻易的改变规则,不同面临美国政府的种种束缚,而且在经济领域内同样具有强劲的实力,如巨量的国企,中国的金融市场只能是个政策市,看政府的决心、需要及投入。
  •     对次贷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房贷加金融衍生品危机),加深了危机中政府行动逻辑的理解。金融真是一个玄妙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难以捉摸亦不能以单一视角看待。而其杠杆性,复杂性与重要性又决定了其与政府息息相关。当然,政策有其自身的政治运营思维与语言,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而想当然的事。利益博弈贯穿其间。
  •     以史为鉴
  •     讲08金融危机最好的数了 没有之一
  •     当成背景阅读材料还不错
  •     探究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本质及政府相应的措施是否到位
  •     翻译略欠一些火候,内容有点意思但稍显拖沓
  •     真不错,讲金融危机。
  •     本书唯一的不足是:作者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民主党人……
  •     对07年危机的分析 救市的过程和检讨
  •     叙述客观,有理有据!用历史阐释“道德风险”。
  •     对于金融危机的原因和救助方法讲得还是很透彻的,但是对于评价方面来说,就显得政治倾向过于明显。
  •     布林德这本书以一个美国现代金融监管者的视角,以丰富的金融经验、第一手资料与数据,再现和分析了金融危机的台前幕后,其中对央行问题资产救助政策的分析尤见专业水准,而他总结的金融十诫和政策制定者的七步法,对当下全球金融界对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完善与优化将起到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     美国金融监管者视角回顾2008年次贷危机的始末以及政策应对,看了蛮久的,特别是对于当下中国正在面临的经济问题挺有借鉴意义的,当然国情不同,结果也是不同的,总的来说,风险是无处不在的,银行不用说,政府在每次危机是都面临道德风险和经济崩盘的选择,从一开始定好规则是很有必要的。
  •     男神翻译的,介绍08年金融危机,历史在重演,很值得一看
  •     除了共和党民主党茶党国会参议院之类吵来吵去的部分看得我头大,其他都很不错。从是否通俗易懂来看,估计只有四星。
  •     金融危机复盘…
  •     事实上,这本书确实也是我看过的关于金融危机分析的最为全面和相对最客观的
  •     写的相当好,甚至可以当做金融科普读物来看。
  •     事情过去一段时间应该回头看看,写的还挺好的,不水,深入浅出,需要一点点宏观经济学,不懂也能凑合看。政策的成功和政治的失败,就是这次危机其实美国政府解决得相当不错了,但沟通没做好,至今大家回想起来觉得挺烂的。国会财政救助和美联储货币救助的款项最后是小额盈利的,最终并没有花纳税人的钱其实,但没人知道了,hohoho
  •     政策的评价很深入,框架非常好,国内的书籍和文章,仍然在这块有待提升。
  •     写的很犀利,翻译也很棒,除了第五部份讲债务的看的有点打瞌睡之外,完美5颗星
  •     这书 过了之前时间段再看 就打折扣了…
  •     还原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始末,看完这本再去看电影the big shock,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     2015.6 2008年经济危机的纪实及分析,可以算是一部2008经济危机的经济史。
  •     这本书对于金融危机中美联储、财政部和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的解读。虽然是马后炮,但很有借鉴意味。经济危机如何解决,从来不是单独的经济问题。从这个层面来看,我国与美国体制的不同,导致措施的差异是值得好好分析的。期望读到关于4万亿刺激政策的分析。
  •     这本书与大而不倒都算金融危机史,但是着重点不同,这本在于全面的描述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救助政策,从房地产泡沫、债券泡沫、货币基金泡沫等到金融机构救助、问题资产购买(救市)、多次量化宽松等,再到后期政策的退出、期间各法律出台的背景、世界层面危机影响、评价与展望等,让人对危机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对美联储和财政部的作为做出公平的评价;而大而不倒着重于金融机构的救助,从贝尔斯登到后期大批商业银行的救助,决策层的想法、思考路径等,想突出的还是too big to fail这个理论。
  •     发生于互联网传媒时代的2008年金融危机具有某种喜剧色彩,或者说悲喜交加的希腊式戏剧特征。
  •     2007金融危机的前因后果分析深刻。监管者的自我反思。
  •     想一想这本书可以重读一遍好做为宏观经济学的材料啊……
  •     1
  •     本书用来回顾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的全过程,应该是一本不错的书,翻译质量也没有问题。但总还是不喜欢作者的观点,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应该是长期的,不应该以短期效果来评判政策或者决策者的功过得失。短期的经济刺激,就像吸毒,能带来快感,但会带来更多的问题。把原本是救急的经济刺激当作常用药来使用,而放弃了结构性改革,只能是本末倒置,为将来埋下更大的隐患。还有,在政策取向上,临时性救助“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是应该的,但对于那些本应对危机负责任的那些人,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拿了好多钱安心退休(黄金降落伞),实在是滑稽之极。
  •     英文版拖拖拉拉看了4个月,我也不知道我在墨迹啥。中文版翻译尚可,不过为啥英文版第六部分给删节了?!反正少了近20页原文。
  •     金融书起个这名字,别tm侮辱音乐好吗
  •     联想到现在和当年, 这本的确是我最近看过最吓人的恐怖故事。
  •     美国其实像个大象,大而不倒,当音乐停止之后,当巨浪退潮之后,美国像个大象,茫然失措,明明知道自己出了问题,却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而且,党派斗争让美国哪怕知道正确方向,却很难迈出一小步。
  •     可能这本书比较符合我读书的动机。如果说《大而不倒》是一名新闻记者以讲故事的手法从微观层面带我们走进08年金融危机,那么《当音乐停止之后》则是从一名专业的经济学者的角度,从宏观层面对金融危机进行深入且专业的剖析。此书内容十分丰富,有图表有数据,有理论有事实,不仅涉及到了08年金融危机的起源,描述了一次危机是如何演变为一场政治博弈,还对未来经济发展如何做到“且快且稳”提出了个人见解。作者作为一名专业的经济学者且曾任美联储副主席,这些都为本书表现力加分不少,也许其中有些观点过于主观以至于有自我辩护之嫌,但仍不妨碍它成为08年金融危机最优秀的教科书之一,没有一定经济学及货币银行学基础读起来可能会比较吃力,我差不多也就读了个囫囵,但我觉得经管类大学森以及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确实应该好好研究研究此书,力荐
  •     作为背景补充不错,当年老太太的课上要是先看这书就不会那么无聊的画TRANCH咯。“ I'm here to guess what the music might do a week, a month, a year from now. That's it. Nothing more. And standing here tonight, I'm afraid that I don't hear - a - thing. Just... silence. "
  •     #14历史给人以相似感,我们需要重新制定法规。人性的相通,以致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市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布林德对08年美国金融祸源的分析,我认为同样适用于我国的现状。信心比黄金重要这话不是玩笑。希腊政府最终还是破产了,余震还在继续。巴曙松与许小乐等人的翻译很不错,巴曙松与布林德的对话我认为更适合看完此书再读。现在美国、中国、欧洲各国都在干一件事情,哪种策略会更有成效呢?凯恩斯or反凯恩斯?鹰派or鸽派?生于痛苦,长于幸福。音乐停止,跳舞不停。愿能见到那个低杠杆的较为健康的金融市场。
  •     没有学过金融学,也不太懂,但是了解一下也不错
  •     催眠圣品
  •     断断续续用了两个星期才读完该英文原版书近五百页的内容,读书笔记也做了一小本。其中文译名为《当音乐停止之后》,却讲述了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之前因后果。能感觉得到作者煞费苦心做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普通大众也能够明白,然而看的过程中大部分仍处于所谓的“懵逼”状态。不过对曾经一无所知的“leverage”, "moral hazard"等经济概念有了大致了解,生动地道的语言也颇具吸引力。其实,书中多处彰显了作者的民族优越感,但大部分评析都是非常形象、客观的。应该说是一次既具挑战又收获颇丰的阅读盛宴吧。
  •     这个对于门外汉,实在有点不太懂。到现在也没明白对冲基金什么东东
  •     非常赞的一本书,讲到了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经过、结果,虽然知识面不够很多内容看不明白,但很有收获,值得再读。
  •     也许世界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准确判断音乐节奏何时慢下来并在音乐停止之前果断抛出手中的花
  •     大师著作,世界金融顶尖人物
  •     金融危机的全景纪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