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和世界不一样》书评

出版日期:2015-10-1
ISBN:9787505735845
作者:南戈
页数:272页

不一样的人才能经历不一样的人生

文/河北小珊 评《当我和世界不一样》以色列,在我的脑海里就是一个白蓝色的旗帜,除了知道耶路撒冷是其首都,有很多犹太人、有死海之外,其他一概不知。说不上好与不好,因为了解的少,所以从未产生过要去深入了解的兴趣。看过这本书之后,对以色列的好感顿时提升了许多,除了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城耶路撒冷、不死的死海、戈兰高地、马萨达沙漠、地中海的落日这些独一无二的景致外,以色列友好的人民、宽松的学术环境、高水平的教学也非常让人向往。《当我和世界不一样》中记录了作者南戈初遇各国时给她震撼冲击的与众不同的人们,记录了他们为认识这个世界所付出的努力,记录了彼此互相的鼓励和相同的困惑,关于梦想、焦虑、爱情、工作、艰难时刻、命运、坚持和妥协。南戈,这个90后女生,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2009.7罗马、 2011.9南京、2012.8吉隆坡、2013.10以色列、2014.2美国、2014.4土耳其、2014.7北京,从十五岁起,她就没有停下来。当然,在一路行走的过程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体验了形形色色的风土人情,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状况和感动,这种经历难能可贵,对于一个人的见识和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而这种帮助是我们这些按部就班的女生无法体会到的。在什么样的环境,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拥有什么样的眼界,掌握什么样的人生。南戈同学很好的印证了这句话,她在罗马结识的小伙伴们,有的已是普京面前的红人,有的被联合国邀请参加全球公共卫生大会,有的以优异成绩从哈佛毕业,还有的读到大二退学,毅然远赴纽约和伦敦追寻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而他们中的另一些人,放到中国都是妥妥的“失败者”。有的二十好几,还没决定学什么专业;有的三十出头还无房无车;有的男大不婚,有的女大不嫁。他们可能学了日语又跑去学环境科学,可能连中文都不会就敢到广州创业;他们可能既是潜水教练又是法语翻译,既是教务员又是摇滚歌手。  并没有比较人生的意思,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在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生活的意义所在,然而还是觉得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而生活的人生更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广阔,而人心应该是没有边界的,应该是最为广阔的。相信不少孩子曾在心底呐喊过Let me go,极少数的家长能够放开手给他们自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变成了大孩子,不再拼命的想要看世界,殊不知不是因为孩子变乖了,而是如我一样,失去了放开眼界的勇气。(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勇敢地做别样的你

从小,别人总说我像林妹妹,样子像,一样的弱不禁风,竹竿似的,但嘴巴更像,牙尖嘴利,且一针见血,没人能说得过我,我自己也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自信得很是了得,可我从未因为自己这样而伤感、自怜过。当看到《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这本书的作者因别人的眼光和言语而感到痛苦不堪时,能理解她的心情,毕竟我也是从那样的年纪过来的,也有过她那种经历,但不可怜她,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这种经历是必须要有的。看完《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这本书后,我为作者能够从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困惑中挣脱出来,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后坚定地去实行它而感到高兴。虽然作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来证明自己,要知道现在的许多的年轻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怎样去做才能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一直都在挥霍着珍贵的青春年华。作者在该书中坦承了自己当年所经受过的困惑和不解,在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摆脱了心中的梦魔,坚强地成长起来,收获了许多鼓励和掌声。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此来表达通过读书和旅行来扩大眼界,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运用起来,让人的见识和心胸更加广大、宽阔。《当我和世界不一样》的作者完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她在书中写了她通过几年中在世界各地学习和参加活动,让自己经历了许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人生和社会体验,增加了丰富的见识和学识,特别是在以色列的留学过程中,所收获的知识和友情更成为她人生历程中最重要、最深刻的记忆和人生转折点,使她要前进的人生道路变得广阔。当然,她也在书中写出了她对以色列国民和政府的观感,写了关于留学以色列会遇到的问题和解答,方便以后想要留学以色列的人们更容易快捷、便利地完成留学过程,是非常好的以色列留学攻略。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很不容易的,都会感到这个世界与自己心目中想象的不一样,都会有遇到挫折、困惑、茫然甚至绝望的时刻,其实这并不可怕,就象书中所说的:“你需要经历自己的时刻。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艰难时刻,熬过去,就会看到自己有多强大。”所以作者借用他人的话语告诉你:“人生就象吃泰国料理,不计划才能邂逅不期而遇的惊喜。重要的不是预设方向,而是自己是否开心。只做那些真正让你觉得开心的事情,生活会有最好的安排。”

个人评分:70.主要是作者留学的随笔,略微欠缺个人思维的表达

书评: 前半部分故事还挺丰富,后半部分有凑数的嫌疑。喜欢逛ZARA的男生70%都是弯的,哈哈哈。我们身边真的有那么多同性恋?我一直觉得是很少数呢所谓的和世界不一样,我个人理解为思维模式的问题,然而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又是和所处的阶层、环境直接相关的。如果全社会都充斥这一种向“钱”看齐的分为,那么很难不随波逐流地追求物质吧。然而其实并不是,我们完全可以花点时间来自我提问,我真的需要那些东西吗?真的需要那么多钱和物质吗?当你仔细考虑过后,你会发现,这些东西反而浪费了你很多时间。在以色列同样存在看不起非犹太人的以色列人。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有看不起呢?大家其实都差不多,只是因为出生环境问题导致最终的三观不同而已。本书结构: 由若干散文组成这本书讲了什么: 在以色列认识的露露,从她口中获知在以色列就要粗暴直接。从露露身上明白了亲人朋友陪伴的意义。奇葩的需要秀恩爱的情侣签证。以色列的慢节奏和南大生活的对比。在以色列的选课。有点流水账。深爱笛卡尔的苏菲小姐。儿童创造力训练中心,鼓励孩子发扬他们的质疑。敢爱敢恨的光明小姐。以色列留学十问。经历了一次以色列市长选举读这本书的动机: 对书名感兴趣读这本书的目的: 先刚看看作者如何阐述这个话题作者: 南戈 书中的感兴趣点: 和世界不一样这本书的阅读方式: 2-3小时通读对我的影响: 评分: 70相关书籍:

一个年青女孩的成长经历

在买这本书的时候,我买的那一本就是书店里的最后一本。我把那最后一本买啦,这也许就是我与这本书的一种缘分吧。这本书中的一些文章,我在作者的豆瓣日记里看过。在这本书中,作者展示了她丰富的经历。罗马青年峰会,以色列的留学交换。除了经历,作者和她的朋友对人生的一些思考也表现他们对生活的精准洞悉。书中作者一些不自信的表现,大多数人应该都有经历过。还有法国小哥对人生的理解很精彩很透彻。书中作者对以色列的描写,也激起了我对以色列的强烈好奇心。一个小小的国家,能多次打败周围土地面积人口数倍于自己的阿拉伯过绝对不容易,这绝对不会只是因为以色列人是圣经中上帝选择的民族。书中作者的某些对以色列的描写,或多或少的解释了以色列在艰难的环境中屹立不倒的原因。读完这本书后,我也有了想去以色列当交换生的想法。幸运的是,我们学校正好有去以色列交换的项目。

让我不一样

  南戈经历的世界正如封面中渺小的人类与伟大的自然,不和谐中自有和谐之处。  我和南戈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但显然,她的普通中有不凡,勇于冒险的勇气让她出国走了一遭后,人生都不一样了。  她认识了许多朋友,虽然很少有用过多的笔墨来描写,但于我而言,每个人都很丰满,如触手可及般亲近,可见南戈是用心在经历。  南戈也许并不知道,她记录下简单的与朋友简单的点点滴滴,就足以让我甚至更多人对那些浪漫美好的国度产生向往与憧憬。生活在含蓄传统的中国太久了,对热情洋溢的生活方式还是很喜爱的,日后有机会的话,真想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这是南戈带来的冲动啊!  这本书是南戈对过去的自己的告别,也是我崭新未来的开始。自己近来被学业压得很累。我没有南戈的丰功伟业,也没有她所经历的重大挫折,有的只是一个学生一直在经历的学业压力。也许是太在乎,才让自己喘不过气。我也想潇洒地在铃声响起就拎起书包回家,也想撇开厚重的试卷置之不理,想任性地快活,但这样的叛逆与放纵并不能使我快乐。南戈说在她们那里失败者没有尊严,也无人关心。其实世界都是如此的,没有人要听失败者说话。既然如此,我就没有理由不去拼,和南戈一样,拼出自己想要的未来。  如果南戈问我:如果能遇到21岁的自己你会对她说什么?我不知道,但我希望自己能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曾经的拼搏,是无法堆砌出现在的,感谢曾经的你,祝贺现在的你。  对南戈的诸多朋友无法忘怀,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露露小姐。她真是天使。我喜欢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喜欢她善良热烈的性情,希望她温暖美好的家庭,喜欢她能让我在这个宁静的夜晚里笑出声来(如果我没有吵醒和我同房的妹妹就更好了)。像露露小姐这样的朋友是很难得的,却也是最容易失去的。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几个如她一般的人,ta会和我们很亲近友好,能包容忍让,在友谊里进退有度。但有时也会令人头疼,因为ta在乎我们却害怕我们没有做到等同的在乎ta。以前我不懂得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致使自己失去了很多。但露露小姐和南戈的友情让我顿悟:只有用心地经营,才能永恒地存在。  其实每个人从童年开始,都有一个流浪的梦,那么何不放逐自己去远方,带上《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让它随我们一起去流浪。

我愿风霜换白头

林亦霖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是个艳阳天,晚上舍不得看完。合上的那一霎那,星空点缀着校园,连月亮也在眨着眼。书很有分量,用的纸张颇为讲究;里面的花纹虽简单,却有风格。应该整体是彩印的。摸起来很舒服,很有质感。字体排列很舒服。墨香很浓厚。整体来说,全书像是作者的低喃,像她找到了一位朋友讲述着自己的见闻。里面很多搞笑的段子,也有不少人生的感悟。很多篇,也用了日记的形式,零零碎碎记录着自己的生活。看起来很舒服。很让人惬意。按理说,应写下如何成为自我;可,我却被文章里她和别人的情谊所打动。避免太多透露,选了片段书写。她只身去了以色列,书里很大的部分讲述着她在国外的生活,还有很多外国风景图片,看起来挺美。而让我时时铭记的却是那些有个性的朋友抑或老师。也许,正是她们,才让作者勇敢做自己。很多时候,我们都爱计划些什么,比如什么时候看电影、比如什么样的书适合去读、比如什么电影最便宜、再比如选工作选对象选能选的一切。中国人很勤奋,像极了机器人。每个人都很忙,忙到没时间陪朋友,没时间陪家人,忙到自己忘了自己喜欢什么,忙到自己也不知道忙什么。书里,我觉得她得到最多的不是知识,而是朋友的爱。正是这些爱,她才成为自己。迪斯尼动画《花木兰》,有一个片段是木兰在歌唱,《Reflection》,这歌有个很美的中文译名——《自己》。动画里的木兰有了木须的帮忙,找到自己;而作者也足够同样幸运。记得有一个片段,她说因为一些小事,惹得朋友不开心,道歉了很久才被原谅。爱,与被爱。这样的友谊才值得记得。我们很小便被教会竞争,你多我一分,我对你冷眼;我多你一分,可以昂头无视。我们舍不得分享一点点时间给身边的人——朋友。也只有真正遇上点什么麻烦,才会记得他们。我们的观念里。他们应像24小时随时待命的士兵,应像为自己敞开的万能宝库,应像只要求付出从不提起收获的保姆。我们自己忙,自己开心;却愿意拽上他们难过。所以,周围关系觉得很冷淡。我们也开始学会伪装自己,学着沉默,渐渐有心结。我们学着成为书本里所讲的那样的喜怒不见于色的成功者,我们失去了自己。往往在父母面前,我们还可以是自己,因为他们会包容我们,他们是我们的至亲;到了朋友这里,我们便改变,变得离最初那个自己越来越远。甚至,成为他人模样。依然还记得,五月天的《倔强》MV。他们选了很多人一起并肩一起唱。“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是朋友,在远离了父母后为我们撑了一片天。让我们敢不一样。做自己不难,难的是异样的眼光。也正是朋友像冬日的烈火驱走人情的淡薄,似夏天的凉茶消去误解的怒火;像春日的旭风排去心头的忧愁,似秋天的累累硕果甜在心房。你想成为自己么。嗯。对一无二的自己。那就,当你和世界不一样,我愿风霜换白头。

不给人生设限

南戈,女,90后,流利掌握中英俄三门语言,《以色列时报》驻站作者,豆瓣高人气作者。 从2009年到2014年 从罗马到南京、吉隆坡、以色列、美国、土耳其、北京 从“拼命证明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到感觉“每个人都能成为的自己” 在这段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中,审视自己与他人的不一样,也审视中国与世界的不一样。在遇到这些方方面面不一样的同时也结识了一群不给人生设限,为了自己而活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公民。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及她所认识的世界各国的年轻人,在面对人生时的困惑,和与世界相遇时的惊喜。这些困惑和惊喜关于梦想,焦虑,爱情,工作,事业,艰难时刻,命运,坚持和妥协。 真正拼尽全力争一个梦想的人,谁不曾被撞得头破血流。经历过凛冽便会明白,生命一场凉薄,温暖只是片刻幻觉。囊中羞涩的人往往最不缺要价高昂的梦想。这种梦想是扎在心里吸血的刺。不拔心疼,拔之心死。 长大后,梦想被我们遗忘在哪,早已想不起,曾经天真的以为,小时候的梦想每一个都会实现,直到慢慢长大,才知道,人生就像热气球一样,要越飞越高,就要把沙袋一个个的丢掉,慢慢地,到最后,梦想都丢光了,我就变成了最不认识的我。有时候,想让一切重新来过,换种方式,换种青春,可是如果时间真的能倒退,那么一切也都不再那么珍贵。 不知道从哪看过这么一句话,说是“留不住的人,血液里有风。”那是不是不向世俗妥协的女孩,你的血液里也有风,所以才总是一个人在孤单的夜跳狂欢的舞步。 他们说总要一个人去看想看的风景,见想见的人,然后才会慢慢长大。可我不是这样,我只是单纯喜欢独处的时光,喜欢空气中弥漫的书香和咖啡香,怀着希望,然后拼尽全力,而不是尽力而为。 不记得从哪一天开始,想真正的去努力的做好自己下定决心做的每一件事,不听纷扰的耳语,只是跟着自己的心走。几米说:“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的惊喜”。我想大家一定懂这句话有多美。 总有一个理由,一份信念让自己不遗余力的去做一件事,去相信人生存在的美好。我不再满心的期待那个规划的明天,只是单纯的想趁自己在最好的年华里,去努力的变好,变的强大,强大的可以保护自己爱的人,强大到自己给自己安全感。 微笑推荐,含泪阅读,钦点佳作,迎风点赞,书虫爱好者翘首期盼。有益身心,值得一阅。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经历那么一段感到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时光。《当我和世界不一样》,献给每一位在孤独的世界中,坚持与众不同的你。

真正的胜利是对内心的探索

五月天的歌有一种向上、张扬、励志的青春锐气,《倔强》就是一首叩击心灵深处梦想的号角。南戈的这本书,书名就是《倔强》的首句,可以被大声歌唱:“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可以说,南戈是一个很幸运的孩子(因为比窥探内心更容易的是仅仅从事情呈现出的表象作判断),名校出身,出国留学,见识了广博的世界、深邃的思想,曲折有致的多面人生,这些经历滋养着她年轻的心和头脑,使她比之于同龄人对这个世界如阅读棱镜一般有了一番独特的体察。关于留学生活的文字并不鲜见,但反映以色列留学生活的作品也并不多见。在这个战火纷飞又先进发达的国家感受生命的宝贵、自由的珍贵以及选择的多元,是一种独特而难以复制的体验。在留学过程中,作者反思国内的教育模式,明白了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明白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即便暂时没有找到方向,但是却知道哪些是自己不想要的。而国内的环境却没有给予年轻人这样不断尝试的机会,因为高昂的试错成本让人望而却步,大家害怕失败、害怕偏差,因而早早地选定传统观念所认为的顺利、安稳的人生模式,从此平顺平凡平庸、但也籍籍无名。法国男生尼古拉斯为这本书写的序言很精彩,很值得一读。他说:“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迫不及待地想证明自己,也不再试图用世俗标准定义自己。真正的胜利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征服,而是对我们内心的探索。这种胜利是对个人内在秩序的构建,接受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宽宥不尽如人意的过去,迎接前路不明的未来。这种胜利还意味着智识、理解和雄心的不断积累。这种胜利即是有底气说:‘我是尼古拉斯,我知道我想要什么。’”但是,本书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由于是日志和帖子的合辑,因此全文主题和结构显得有些零散,尤其是后半部关于人物的描写,除了《食肉之兰》这篇比较精彩,有独立的情节和出挑的人物性格,其他的描写都带有作者过于个人化的色彩和流水帐样的随笔,让读者感觉不到这些人物于我何干、于我何益,毕竟读者阅读一本书还是希望有所助益,而不仅仅是窥探作者的内心独白。其次,书中插图没有配文字说明或其他注释,让读者觉得不明所以,偶尔配上某某人说过的一句抽象的话,或许这是一种文艺风格的呈现,但让读者知其然是对阅读者的一种尊重吧。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

  我去过的地方很少,但我看过的世界却很大。即使现实支撑不起我的愿望,我也要想方设法,让愿望变得平常,变得触手可及。  自从看了七堇年的《灯下尘》的明信片,就被一个小小相机所能呈现的美妙震撼了。她的黄昏总是有千差万别的美感,就连云朵都在散发芬芳。所有的山木水石都在互诉着世界上最神秘的语音——沉默。在这之前,我完全无法想象一种风景的其中滋味能如清晨推开窗的瞬间所能感受的一样:抬眸便是路边整齐的玉兰树,玉兰花在夜雨的清洗下散发着清香,逗留在树叶上的雨水正恋恋不舍地滴落,鸟儿觅食回巢,连风都在惬意的笑。  在以色列的南戈或许也会有清晨的惬意,但她的舒适显然更为简单:行走在沥青公路上,极具历史沉淀感的房子陪着她,看着并肩而行的小女孩,看着洋溢幸福的恋人在拍婚纱照,看着耶路撒冷柔和的灯光下,世界在安静的沉睡着,这就足够了。  世界是简简单单的,只是人太复杂了,更确切的说是人的内心喧嚣多于平静。循规蹈矩,安分守己是一种安稳平淡的幸福,但敢于打破常规,不惧他人眼色地追求自己更是不简单,这样的日子才更让人觉得更加弥足珍贵。  以色列残酷地让我意识到,宁静与安详并不是永恒的,正如婴孩莫名其妙的哭闹一样,它们的破碎让人猝不及防。南戈多次提及,先人用血汗保卫的国家需要后辈来存续时,后辈是义无反顾的,是没有理由去推辞的。这种对国家的爱是庄严深沉的,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在庆幸自己身处和平时,也身临其境地为以色列人担忧。许是先入为主吧,我已被南戈笔下热情奔放而又细腻温柔的以色列朋友所掳获。异国他乡的游荡,是多么需要这样的温暖来依偎呀!  在路途留下一个脚印,就会有另一个脚印踩过;对沿路风景留下一声感叹,就会有另一个声音盖过;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叹息,就会有一个微笑来温暖自己。世上的人有很多很多,我爱的也有不少,他们或平凡,或成绩斐然,或唠叨多事,或吝啬胆小,但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本真,都能让我只见一个背影就想欢呼。我并不是所谓的幸运儿才得以幸福,因为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在不期而遇。

见识别样,成就非常

如果一个人长期困在某种既定的圈子里,日久天长,锋芒会渐渐被消磨,思维慢慢被禁锢,也许就成了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的那个你,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没有鲜明的个性。不经历过多磨难,也无法成就非凡,沦为如同流水线统一标准生产制作出来的工件之一。或许会有安逸,但是你愿意接受这样的自己吗?回答是否定的。那么怎么成为那个不一样的自己?有人说走出圈子,见识别样风景,成为那个不一样的自己。南戈,一个90后女生。从她的简历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甘于平凡的女生。2009年,参加联合国青少年峰会。用她自己的说法,后来高考失利,去了南京大学就读;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这个在刚入学时只考到班级倒数第二名的女生,大二时奋起直追,获得了国家奖学金,赴以色列做交换生。其后,又受以色列总统接见,参加以色列高等教育峰会……等等。这样的经历,已然让不少中国孩子瞪目结舌。她的视界已经超越了大部分人。这个熟悉掌握中英俄三门语言的女孩,当她走出国门,走出原来圈子的时候,她的经历变得越加多样化,当见识不同后,人生观也发生了变化。在中国的传统教育机制下,年轻人在社会、家庭、学校的鞭笞下拼命地奔跑、学习,可能在挤各种独木桥而争得“头破血流”。她说道,有一次和以色列朋友聊起自己的高中生活,老师会把学生们的名次打印张贴在墙上。在以色列人看来,这是非常不可思议,可能对于学习好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激励,但是对于成绩平平以及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打击。这是长期以来,教育体制不同,造成的文化、教育理念差异。我在读这本书里的时候,最大的感触,就是在作者娓娓道来的那些关于自己在中国和在以色列、或是在别的国家的不同所见所闻,对比后透析的那些教育理念上的区别。南戈在异国求学以及各种活动中认识了一些国外的同龄人,可以说他们都天赋异禀,但是每个人选择的道路各有不同。有的人去了名校成为了所谓有作为的人,有的人却选择退学而去游历各个国家。有的人可以说没有专业特长,却毫不犹豫地选择去做自己做的事情。……在南戈的笔下读每个人的故事时,或许会为他们担忧为他们惋惜,但其实我们都是杞人忧天了。每个人的人生观不同,选择的道路自然也各有不同。见识不一样的风景,成就自己心中那个不一样的自己。又何惧路上的荆棘和别人异样的眼光。书里除了文字,还有不少摄影图片,应该是南戈在所到之处拍的一些风景和当地的人文风俗。照片也为我们打开了看世界的窗户,有过这些阅历后,想法一定会有所变化。文/ashley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