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富》书评

出版日期:2016-3-1
ISBN:9787506089297
作者:刘轩华
页数:346页

财富的赞歌

财富的本义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向来有不同的看法,争论得厉害: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财富可能只是金银财宝、良田美宅;对于哲学家来说,财富被升华为对人的有用性,即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财富是具有市场价值,并且可以用来交换货币、商品的东西;对于科学家来说,财富被视作一切能够节约未来人类努力的事物;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财富是人类劳动的产物——社会产品;对于修道者来说,财富可能意味着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充实;对于中国的古人来说,德为财土、德本财末,财富只不过是人们德行的外化而已……资深企业家、著名投资银行家刘轩华则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财富观。刘轩华的财富新解是从重新定义财富概念开始的。他本人是做实业出身的,通过对现实世界的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后提出,财富是在现在或未来时间范围内,可以满足人的需要、可转移的、稀缺的有用性。很明显,在他的财富概念中,时间范围是前提,有用性是基础,可转移是基础,稀缺性是关键,其中的核心是人的需要。我们惯常理解中的财富,是一种客观事物,而他则让其变为了完全由人来衡量的一种存在物——现在或未来是根据人来划分的,有用性是由人是否需要来决定的,转移的对象同样是人,稀缺性则是由人来衡量的——他的财富定义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判断。他的定义很好的阐释了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那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让人的价值评判成为了财富的核心,主宰着财富的一切——如果没有人的需求,就没有了财富。在成功的以人为核心定义财富之后,刘轩华又进一步赋予了财富以道德属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虽然人们长久以来都在渴望财富、追逐财富,但又往往把财富视作道德品行的腐蚀剂,加以贬低。培根说财富是美德的包袱,富兰克林说聚敛财富就是在自寻烦恼。但在刘轩华看来,财富是稀缺的,具有有用性,那么创造财富就成为了创造稀缺的、有用的东西来满足人的需求的过程,是一个通过自利而利他、增加社会整体福利的过程,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那么他由此推导出,财富本身具有正义性。他在批驳财富价值中立论的同时,把外在于人的财富一步步推上了道德的圣坛。仔细想想,在创新成为一种价值的今天,财富因为对创新的正向引导和激励作用,此说似乎不差。定义的改变,往往意味着一个理论体系的重新构建。随定义而来的问题是,财富到底来自哪里?财富是怎么产生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要算是威廉·佩蒂的观点——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刘轩华则对此进行了批驳,并进一步旗帜鲜明的提出,智慧才是财富的发现者与创造者。他认为,劳动只是创造财富的工具之一,是智慧在创造财富过程中的实现手段,而智慧则是劳动的内核。人类正是通过运用自己的智慧,根据人和人类社会的需求,有效配置自然物的形态、空间、时间等属性或特征,创造出了满足人与社会需要的稀缺的有用性,即财富。在此基础上,他继续分析财富的创造与分配、商业文明的特征与演变,探索人性自利与道德起源,及市场、社会与政府的边界关系等,构建起了自己的财富理论新体系——圆富理论。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他将智慧的内涵进行了极大的拓展,不但包括人类对于自然世界和社会本身的认知和判断,还包括生存经验和工作技能等等一切,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创造价值的综合能力。在他的理论里劳动只不过是——改变物质性状的具体动作——智慧的一小部分而已。他的论证显然并不令人信服,我们同样可以举例来证明智慧只不过是劳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与构建一个新的财富理论相比,刘轩华可能还有潜在的更大的“野心”,即找到一个能够创造和获取财富的一般公式:以诚信为圆心、以智慧为半径、以勇敢为半径外延的速度,以主动为半径外延的加速度,以圆为事业大小,是为圆道。对于这个公式,刘轩华在书中解释得非常详尽。然而,财富的创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过程,财富的获得也是个人的智慧与能力,外在的条件与机遇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道至简,这样一个融汇了道德评价、物理术语、数学名词的47字理论确实非常简洁,但它真的具有普遍性吗?真的能够帮助人们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不断地攻城掠地,并取得成功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在我看来,这只不过是一种看待世界,理解社会的思维方式,而且是一种极端精英化的思维方式,既不符合普罗大众的生活现状,也并不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人因为受制于生理、心理以及遗传的因素,受制于所处的国家和文化习俗,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所有的发明或发现都是由杰出的个体所为——如果放任个体自由,不从社会层面来强调公平,就必然会导致社会与人为的不平等,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社会最终陷入混乱。对于草根来讲,这个理论不具指导性。刘轩华尊崇法制保护下的市场力量,强调自由竞争,不难看出他是保守主义的信徒,而从书后的跋就更进一步证明,他是保守主义鼻祖伯克的拥趸。从全书的逻辑看,他站在保守主义的立场,以重新定义财富作为自己的理论起点,通过阐释智慧创造财富的过程,探讨获取财富的四种途径、分配财富的最优方式,指出企业家是创造财富的国王,自由市场是生发财富的土壤,制度法制是财富创造的守护神;并进一步从人性自利的角度探索文化、道德、制度的起源,为商业、商人正名,鼓吹自利而利他的商业文化孕育现代文明,财富创造的制度条件是分立的财产权、自由和宪政约束下的有限政府等,集中考察了企业家精神在文明社会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最后还通过自己的一首诗来为企业家唱了一首赞歌,为财富唱了一首赞歌。严格意义上讲,虽然刘轩华构建了理论,提炼了观点,但他的圆道理论并不严谨,除了财富的定义和圆道的理论外,多数都只是保守主义关于财富、市场、政府、道德等等观点的进一步阐释,并混合了他深入研究数学、物理、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以及结合他本人20多年商业实践和人生经历,对自然万物、经济社会运行得到的一些理解与领悟。他的各个观点之间并没有必然的逻辑推理关系,比如从财富的概念很难推导出其道义的正当性,很难自证。因此在遇到难点而无法用理论阐述或者逻辑推理的时候,他往往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和佐证,经不起详细的推敲。但考虑到,他第一位的身份仍然是一位实业家,而非理论家,能够做到这样已经难能可贵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把这本书当作是一位企业家多年来人生经验的总结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这样“圆”不是真的圆

很早前我知道不论任何的学科,走到最后必须涉及到形而上的东西,也就是探究本源性的问题。刘轩华先生的《圆富》试图通过对“圆”概念的阐释,来强化自己对经济、商业等领域的深刻思考,然而在我看来刘先生的所谓“圆”并不圆。刘先生很喜欢道家,而道家讲究无极生太极并能无限推进,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圆的概念,无极中包罗万象更能幻化无穷,但是刘先生站在自己企业家的角度,谈及经济的方方面面都难以跳脱这个局限。其实本书的自序以及第一章的一些内容,还能看到一些胸怀宇宙的气象,但是逐步深入以后很快就能意识到刘先生的经济思维还是比较狭隘的。刘先生对于劳动价值理论的质疑,使我对他的勇气非常佩服,但是我不得不说他的一些经济学中的基本逻辑问题还是要捋一捋。智慧创造财富理论是《圆富》中的核心内涵,对于这一点我并不非常反对,但是我很清楚的一点就是智慧本身是不可能产生任何价值的,它必须通过劳动或者也可成为工作来具体的实践才能产生其应有的价值,也就是说劳动价值论并不是可以轻易推翻的。当然有必要再提一下劳动价值论中包含着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刘先生在书中对此进行了一番自己的辩驳,认为现实中的一些工作并非在这两劳动种类之中,但就我来看这些辩驳似乎还是有些苍白无力。通览《圆富》就会发现,对于智慧创造财富的强调并非是最为关键的内容,其实他主要还是从两个方面阐释企业家立场下的经济和商业思路。经济方面,刘先生可谓是一个奥地利学派的忠实门徒,他非常推崇国内的诸如张维迎、茅于轼等经济学家,这在我看来其实并不是什么富有创新意识的理论思维。首先,《圆富》提出了所谓的对三种分配方式的抨击,刘先生认为按需分配本身就是一个空想和逻辑错误的理论,但是应该清醒的看到按需分配本身在现实实践中就没有什么明显的实际运用,它仅仅是马克思在提到共产主义社会建成后的一种配套制度,在物质高度发达的情况下的一种分配方式,本身就不是现今所会采用的,因此对它的抨击只能是多此一举和无用的;他认为按劳分配是丧失效率的,因为所谓的劳动仅仅按照劳动时间来计算是不公平的,或许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用更少的时间创造更大的价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政治经济学认为衡量劳动价值本身就不是简单的计算劳动时间,而是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标准,因此对于这一点的批评是站不住脚的。同时要注意,当前中国实施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本身还非常注意公平性而非简单的效率,那么按劳分配实际上就是维系公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他还对所谓的“按权分配”提出了深刻的批判,我对此是非常认可的,因为所谓的“按权分配”就是一种非法的行为,是拿不上台面的。刘先生自己推出了所谓的按价值贡献分配,实际上就是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杂糅在了一起,理论上来讲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也是毫无新意的拼接组合。其次,刘先生作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倡导者毫无例外的抨击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此我仍旧希望他能够理性的分析经济形势和现实。他喜欢用美国来谈自己的理念和观点,实际上美国的经济就是不断的在政府调控和自由市场中不断的寻找平衡,而非一味的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面对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大萧条,仅仅凭借所谓的市场自觉性或是企业家自身的感知能够自我调适到最佳吗?显然是一个笑话,罗斯福凭借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实践应用及时的控制了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实际上就是以提升社会有效需求和政府实际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手段解决了这个问题。此后的民主、共和两党的换届实际上也是两种经济主张的相互替换,但在我看来一旦遇到以主张完全的市场调控、小政府的共和党上台经济形势就好不到哪去,而相反民主党上台多以骄人的经济成绩单示人,实际上就是因为后者更多的关注如何引导经济走上正轨,而前者更多的注重外交、国防也就是花钱的领域。因此,对于刘先生非常极端的倾向于经济理念天枰的一端,我非常不以为然。再次,刘先生还对所谓的政府福利政策非常的抵触,认为这种政策只能培养懒人。其实问题很简单,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人类社会并不仅仅只有金钱和效率,它有其本质属性即人性。斯宾塞在《社会静力学》中非常推崇纯粹的效率竞争,但是对于社会的良性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公平这种政治伦理对于维系社会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刘先生似乎总是不愿意来直面,或者说他想当然的认为通过市场自身的运行可以顺便解决,在我看来这是再滑稽不过的一厢情愿。也许政府的二次分配、福利政策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家的积极性,但是会使得更多的人避免陷入赤贫的状态是非常值得的。要知道一旦赤贫产生、社会混乱,企业家所谓的创新、智慧都会瞬间成为浮云。《圆富》这本书其实很想表达的一种思想就是企业家是财富创造的主体,这一观点不能说没有对的部分,但是很明显是因为作者本人就是企业家变得更加的坚定。通过强化智慧是创造财富源泉的理论,间接地强调企业家其实就是这种智慧的拥有着。这些人接受过非常好的教育,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社会阶层,也就是说他们是社会的精英群体,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带领社会不断创造财富,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的发展,对于这种极端精英化的观点我非常排斥。智慧是人人都想获得的,但是并非所有的智慧都必须转化为经济价值。事实上,很多拥有智慧的人都不屑于天天为扩大经济利益而奔波,刘先生眼中的智慧人似乎只有企业家这一类人。此外,刘先生害怕自己的观点被批判为精英主义的,就强调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但是很明显他在这一方面没有什么有建树的思考,实际上所谓的教育公平和不输起跑线也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已。刘先生为了强化自己的主张,特别提出了美国经济之所以长久不衰的原因即是“企业家精神”,但是这个问题必须要全面的看待,它一定程度上创新了产品科技,同时也催生了垄断,而垄断本身长久发展必然就会影响到公平竞争和有效创新,因此才在民主党克林顿政府时期强化了反垄断的相关措施。《圆富》通篇都在强调为商人正名、智慧创造财富和“圆”的思维,但是认真分析和阅读就会发现,作者刘刘轩华的思想并不是真正的圆,而是比较鲜明的经济意识形态。圆本身是宏大的、宽广的,无论是奥地利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只要有利,便可以采纳而非一味的排斥。倘若仅仅是一个奥地利主义的信徒在强调“圆”的重要性,那么这个所谓的“圆”一定不圆。


 圆富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