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食人族

出版日期:2016-8-1
ISBN:9787208138850
作者:[法]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
页数:226页

内容概要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 Claude Lévi-Strauss (1908 - 2009),法国人类学家,法兰西学会学术院院士,结构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他将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运用到人类学上,把社会文化现象视为一种深层结构体系,对社会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都有深远影响。他在1948年出版的博士论文《亲属的基本结构》立即被认定为人类学亲属关系研究的重要著作,1955年出版成名作《忧郁的热带》,后发表《结构人类学》和四卷本《神话学》等巨著。其他作品还有《野性的思维》《面具之道》《遥远的目光》《嫉妒的制陶女》《猞猁的故事》《看听读》等。

书籍目录

前言  莫里斯• 厄伦德
被处决的圣诞老人
“完全相反”
仅存在一种发展模式吗?
社会问题:割礼和人工生殖
作者自叙
人类学家的首饰
艺术家的画像
蒙田与美洲
神话思维和科学思维
我们都是食人族
孔德与意大利
普桑画作主题的变奏
女性与社会起源
疯牛病的训诲
母舅复返
新神话带来的证据
维柯的航迹

作者简介

现代最伟大的人类学家 列维-斯特劳斯 写给普通读者的小书
以异域经验观照本地现实,以人类学家之眼理解当代文化
•输血、注射脑垂体提取激素、器官移植,是不是食人行为?
•男性割礼被社会容许,可为何女性割礼侵害人权?
•身为异教、迷信代言人的圣诞老人,当今转而成为了圣诞节的 象征,化身被成人鼓励的儿童梦想。这种转变是如何实现的?
本书为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于1989年至2000年间,在意大利《共和报》所发表的16篇专栏集结,以及发表于1952年的《被处决的圣诞老人》一文。
在这些文章里,列维-斯特劳斯立足当时社会热点,探讨了如圣诞为何“习俗”风靡全球、疯牛病蔓延广泛、女性割礼是否侵害人权、亲子关系应基于血缘还是亲缘等议题,用结构主义和人类学的眼光审视自己身处的时代和社会,反思科学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所谓复杂或先进的社会,与被误称为原始或古代的社会,两者之间的距离远较人们认知的小上许多。”
就像出版于1955年的《忧郁的热带》一样,列维-斯特劳斯文章的写作时间并不标示它过期的时间。相反,他在这些文章中对当代社会的文化反思放到现在依然成立,且无比犀利,几近预言。


 我们都是食人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我们都是食人族》是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1908-2009年)的晚期作品,收录了十七篇文化随笔,分别写于1989-2000年间,应意大利《共和报》之邀而撰。为了切合报刊需要,文章篇幅都不长,且与时事紧密联系,如今它们并未过时,列维挖掘笔下现象的文化根源所展开论述的对象,如圣诞老人、疯牛病、发展模式、艺术观点等,仍然时时显像于我们的生活,从民族志到神话,从民间艺术到宗教信仰,从社会结构到制度礼仪,这本小书涉及到他的很多研究领域,依稀画出万物来时之路,通向我们赖以生存的植根其上的文化土壤。列维开创了神话理论的“结构主义”方法,不同于传统神话研究的叙事性阐释,列维着重于解析神话的象征和对应,包括一个神话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它与其他神话之间的辩证关系。列维在其中发现自然与文化的冲突,宣称世界本身应当是以“二元对立”的方式构建起来的。这在他四卷本厚重的《神话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譬如主题——《生食和熟食》、《从蜂蜜到烟灰》;譬如构成主题的各个细节的二元对立——天与地、热与冷、高与低、左与右、火与水、生与死,等等。他在《神话学》最后一卷《裸人》的末尾说,生成所有其他对立的基本对立乃如同哈姆雷特以更为轻信的抉择的形式所陈述的对立。可见,列维所表达的“对立”包含了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抉择,它关乎人类对世界的深沉的焦虑体验,列维的理论建构方式和表述的文化思想都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哲学。这种“二元对立”的哲学观同样时刻隐现于《我们都是食人族》。列维已完成他的结构主义神话理论的整体研究,但他对人类文化的关切一如既往,这时有了余力将目光从纯学术领域移向与现实生活更加密切的社会领域。比如《被处决的圣诞老人》,聚焦第戎市的热点新闻,“圣诞老人该不该存在”,强调了习俗与信仰的社会演变,既谈及了父母利用圣诞文化启蒙孩子的功利主义考虑,更深入去阐述仪式的本质。列维引述卡奇纳原住民的起源神话,说明“有关圣诞老人的仪式和信仰是属于启蒙社会学的范围,它们突显出儿童和成人的对立背后,存在的更深层次的、死者和生者之间的对立”。这种思想在本书那篇谈论日本文化的《“完全相反”》之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西方思想是离心式的,日本则是向心式的”,“西方是外向的,而日本则是内向的”。《仅存在一种发展模式吗?》讨论工业文明和原始农耕文明,《疯牛病的训诲》阐释人与动物、素食与肉食的关系,《女性与社会起源》分析性别的差异……每篇文章主题虽不同,内在逻辑一脉相承。结构主义带有机械论的特点,经常被指责为“滥用模拟”或“满足于最肤浅的比较”,日本文化和西方真的是“完全相反”的吗?这个论断就很难自圆其说。虽有瑕疵与漏洞,但列维引领的这股思潮始终波纹漾漾。应该怎样看待神话呢?列维在《神话思维和科学思维》和《新神话带来的证据》等文章中做了自我辩护。如同20世纪兴起的量子力学打破我们的常识桎梏,最荒诞的神话结构里也可能隐藏着得出假设时所想象的人类原初图像。我们生活在缺少仪式感的年代,神话的迟暮岁月也是人类的迟暮岁月。列维怀抱他的热带忧郁,在夕阳落山岗的黄昏晚景里,守望着星辰升上天空,眼见瑰丽色彩渐被雾霾笼罩。现代人的心灵经常陷于紧张状态,而古老神话传递出的信息,既与几千年来支撑人类生活、创造人类历史、提供人类信仰的内核有关,也和我们的心灵、世界的奥秘、精神的向往相连。列维通过他的结构分析表明神话的严格配置,赋予它们以客体存在的地位,从而为神话在现代社会寻找一个比较合适的位置。什么是真正的文明?我们都是食人族。列维一直强调世界是对立的,但他最终将对立消解于统一。世界是纷繁复杂、多样化的。人类学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提醒我们,在视线之外,在固有思维之外,还有更广大的世界。它是我们可能不理解的,但需要保持尊重的,神话。《神话学》四卷本,看了前两本,另两本待看。这一套比较学术,集结构主义神话学理论大成。它的象征、对应和符号系统非常有意思,而且整个理论体系的织密成网过程令人惊讶,学术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应该读一读,有启发。《忧郁的热带》:个人觉得这本是列维著作中最适合大众阅读的,非常文学,华彩斐然。《月的另一面》:台版竖排繁体。很精致。对于日本神话有很多阐述。主要是起源神话。《面具之道》:神话与民艺,传统与现代,当它们在面具中糅合成一体,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历史与艺术之光。《遥远的目光》:待看。
  •     从《忧郁的热带》说起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说自己非常向往热带雨林,向往在亚马逊河上漂流探险,而一切的缘由不过是一本书,叫做《忧郁的热带》,书的名字已充满异域风情,或许还能感受到热带的温度。但是列维-斯特劳斯显然没有这么文艺,他在书的开头直接地告诉读者——“我讨厌旅行,我恨探险家”,“他们都是些骗子,贩卖一种早已绝迹的异域风情,或许还有些老掉大牙的故事”。但是作为人类学家的列维-斯特劳斯,长途跋涉是他不可避免的生活方式:“为了能花几天或几小时的时间去记录一个仍然未为人知的神话,一条新的婚姻规则,或者一个完整的氏族名称表,我们可能必须赔上半年的光阴在旅行、受苦和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上。”在这之后,列维-斯特劳斯并不是想告诉我们远方某个族群的文化多么精巧复杂,他更想寻找的是隐藏在所有文化之下的对称性,他不是去另一个世界旅行探险,而是试图把不同的世界之间沟通起来。到远方去,重要的是学会用遥远的目光看待自身及周遭的世界,在远与近、今与昔的纵横交错之中获得一种反思。每一种文明总是倾向于过高估计其思想所具有的客观性,将不符合自己习惯的都称之为野蛮,进而简单甚至是错误地认为那些野蛮人都是未开化之人。列维-斯特劳斯提醒我们在被称为“文明且复杂”的社会与“原始且落后”的社会之间,并不存在人们长久以来想象出来的那种鸿沟,同时更不应该用前者去驯服后者,将其纳入到线性进化的普遍幻觉之中。人类学家是这两个世界的流亡者,使这两个世界永远保持一种对称的张力,既非老死不相往来,也不是在相互冲突之后走向寂灭。《忧郁的热带》中弥漫着一种悲观主义,工业文明的扩张将两个世界逼向死寂,文化的标准化逐渐取代多样性,带来了世界的荒凉。对称性的消失使文明失去了参照,它意味着灾难的开始。往昔旅行者曾见识过的波利尼西亚诸岛屿的丰盛和繁茂如今已经被水泥覆盖。列维-斯特劳斯曾不无遗憾地声称,自己行将告别的世界“不是我爱的世界”,他所期待的世界需要更多一点野性的思维,而非走向单调化。人类的演化也应该是强调差异,甚至是创造新的差异,从而再被多元性主宰。在《忧郁的热带》的结尾,列维-斯特劳斯希望我们可以短暂地中断蚁窝似的活动,在社会之外思考一下存在的本质,回归到最原始的自然感官感受中,对着一块石头沉思、闻一闻水仙花的味道,又或者是与一只猫互相凝视,重新思考并建构人与周遭世界已失去的联系。文明与野蛮的冲突但重构人与周遭世界的联系不是简单地向原始回归,而是要恢复世界的对称性和随之而来反转的可能性,对称意味着文化并无所谓高低,而反转则是一种反思性的融合,文明与野蛮并非截然相对,而是处于共同的命运之中——我们都是食人族。如果说《忧郁的热带》是人类学家以“我”的身份进入了他者的文化,那么从田野归来,他更需要用一种他者的目光再次进入“我”的文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都是食人族》一书是后者的产物,它是列维-斯特劳斯晚年对自身所处文化的反思,这是一种远近互照的观察方式,从本质上揭示了恰恰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分阻碍了文明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在书中《仅存在一种发展模式吗?》一文中,列维-斯特劳斯提到了玛雅和南美洲的农业文明、中东地区的细石器工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书写文明等等,这些被我们认为古老而落后的民族却在诸多领域从事大量生产,甚至超越我们的成果,萨林斯更是直接将石器时代描述成“最早的富裕时代”,他们的身体素质比我们更优秀,而工作的时间成人每天六小时,每周只用工作两天而已,剩下的时间从事社会和宗教活动,以及休息和娱乐,甚至可以说他们要比我们更会享受生活。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沿着进步的叙事去配置人类的历史,农业的发明加快了生产速度,带来的动力将人类从受到饥荒威胁的不稳定状态导向一个稳定的状态。如果一味坚持社会发展的单一模式,人类学家无疑便成了殖民主义的最后化身。列维-斯特劳斯极为反对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这样的人类学家每到一个地方便意味着该地方的腐化。印第安人与欧洲白人的遭遇便是证据,后者的到达其实是一种野蛮的破坏,但当时印第安人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接纳了白人,两相对比,谁更野蛮?在《神话思维和科学思维》《蒙田与美洲》等几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主导上述野蛮行径的正是启蒙时代以来所推崇的理性与科学思维,启蒙时代的哲学批评历史上所有的社会形态,独尊理性社会为乌托邦,用科学思维驱除神话思维。而蒙田拒绝这样一种简单的划分,他并未将文明与蒙昧相对立,这也是列维-斯特劳斯推崇蒙田的原因。本书开始的文章《被处决的圣诞老人》讲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1951年法国圣诞节期间,主教们担心圣诞老人带来的“异教化”,遂在第戎大教堂的前厅处决了圣诞老人。围绕这个故事列维-斯特劳斯展开了自己神话学的纵横分析,用圣诞老人去标识儿童与成年的身份区别,将蒙昧与启蒙的区分以及更深层次的生与死的区分隐喻在两种身份之中,而圣诞老人成为两种身份过渡仪式中的交换,他的存在隔绝了死亡的复返,使得我们借之相信生命。列维-斯特劳斯认为这样一种仪式其实捍卫的是现代人作为异教徒的权利,圣诞老人的被处决恰好暗示了神话思维在现代社会中的命运。正视野蛮:我们都是食人族在这里我们似乎遭遇到了一种启蒙辩证法似的悖论,理性与科学思维的行径不同样带有野蛮的一面吗?正如本书的题目所言——《我们都是食人族》。在同名文章中,列维-斯特劳斯围绕着“食人”行为进行了分析,文明社会中食人被建构成了野蛮与迷信的行为,掩盖了这一行为多样的形态与目的。事实上,食人行为可以是食物性的(发生饥荒或为了品尝人肉),政治性的(为了惩罚罪犯或报复敌人),巫术性的(为了同化死者的美德或为了驱逐死者的灵魂),仪式性的(宗教崇拜、举行亡灵或成年祭典,或为了确保农产丰饶),最后也可以是疗愈性的(诸多古代医学处方)。在列维-斯特劳斯看来,为治疗幼儿成长障碍而注射由脑垂体萃取的荷尔蒙,为治疗不孕症移植人脑的黏膜,这种将他人的一小部分物质,通过口腔、血液、消化或注射引入体内的行为本质上与食人并无不同,但却被视为科学知识上的实践。食人本身并没有客观的现实性,它只存在于那些禁止它的社会眼光中,它是一种种族中心主义的话语。《社会问题:割礼与人工生殖》一文提出了比食人行为更为严峻的现实性问题,随着人口的移动,昔日作为异文化中的他者开始与本土文化接触,冲突随之而产生。以割礼为例,大量非洲移民仍然保持了对女性的割礼,与欧洲本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欧洲是要维护自己的价值体系,还是要坚持多元主义,无法兼容的习俗能否自由地融为一体?可以说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依然没有答案。割礼带来的是外部的文化冲突,而人工生殖则造成了科学发展与传统文化道德之间的内部冲突,生物性亲缘关系与社会性亲缘关系何者优先,这无疑给我们的法律学者和伦理学家提出了难题,人类学家此时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所遭遇的问题可能在他者文化中根本不是问题,努尔人有努尔人处理的办法,纳人有纳人解决的途径,每一个社会都有它组建家庭结构,消除矛盾的内部逻辑和价值体系,人工生殖对我们的文化造成挑战,但不必过于焦虑,因为同样的问题在其他社会也会存在,并且那些社会并没有因此而比较败坏。正如书中的一句话,“一个世界文明的诞生,将会使外部差异之间的冲突更加险峻,然而也并非意味个别社会当中就没有内部分歧。人类学家,正如法语所说,还有许多任务有待完成”。——《晶报·深港书评》
  •     透过现象看本质——读《我们都是食人族》文/凡悦颜曾经看过一个关于大脑的研究,大意是说人类的反射脑非常喜欢“抄捷径”,它能以非常快的速度凭以往的习惯、经验来处理事情,也正因为有它掌管很多常规事务,思考脑才有精力去完成重要的任务。但“抄捷径”是一把双刃剑,一味跟着“感觉”走,思考脑就会偷懒,结果往往容易导致偏差。这恰好可以为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的观点提供佐证,置身于事件之中,人们很容易根据经验智识给出显而易见的理由,但却与真实的原因极为不同,正因如此,也更需要大家去厘清事实。《我们都是食人族》一书收录了列维的17篇文章,是其在20世纪末应意大利《共和报》之约而写,皆从当时的热点事件出发,探讨某些当代的重要议题,言辞犀利,一针见血。《割礼和人工生殖》一文写于1989年,自1988年割礼被定为重罪之后,女权组织以及其他致力于保护孩童的团体为实施割礼的孩子们维权。虽然割礼对于男女性来说属于同一种侵犯,但维权理由中从未明确提出过反对男性割礼,作者思考这“种族偏见”可能是因为人们太过熟悉犹太——基督教文化(在犹太人的民俗中,割礼实际上是履行与上帝之立约、确定犹太人身份、进入婚姻许可范围的一种标志),使得人们对于男性割礼免疫。作为西方现代文化奠基者之一,蒙田曾经指出“每个人都将不符合自己习惯的事称之为野蛮”。作者在书中提出“从排斥到化入”的观点。如果能将令人厌恶、排斥的“野蛮”放到当时社会背景下,就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和人们对待割礼的态度类似,器官移植虽然也为人们认可,但提到食人大家仍然一致表现的排斥、作呕,但深究本质,无论是器官移植还是真正的食人,都是自愿将他人身体的某部分或物质导入自己体内。历史上所谓的“食人”,种类划分有多种,包括食物性、政治性、巫术性和仪式性等等,但广义上来看,从古到今,我们的确摆脱不了食人族的嫌疑。除了“化入”,书中另一个视角就是相对性,“远方照耀了近处,近处也能照亮远方”,通过古今对比,发现很多事件可归类到《维柯的航迹》里提到的覆辙理论,它们总会以相似的方式复现,例如古埃及与日本的完全相反思维;母舅现象的复返;圣诞老人的复兴以及古今对待艺术的看法,如此种种,都预示着复杂的社会与原始社会并没有想象中的鸿沟。就像首饰吸引人类学家,或许并不是因为价值与外形,而是用那不易腐朽的物质来强化终会消亡的肉体。用硬来凸显软,用生来烘托死,我们发现矛盾,然后寻找解决矛盾的出路,这与我们排斥“野蛮”,最终又尝试去理解它们一样。人类的思维真是神奇,历史也不是无迹可寻。只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能够厘清这些看似错综复杂的事件。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虽然只是一些专栏那样时事类的热点讨论,但是列维斯特劳斯始终是很迷人啊…………
  •     理性、开放、深入的观点。
  •     作者总喜欢扯上人类学家,个人感觉,实际上这类人只是总结一下现象,对社会的推动力微乎甚微。 严肃讨论了圣诞老人的象征意义。法国这种浪漫的国家居然发生过抵制圣诞老人的事件。 日本与欧洲许多行为上的完全不同,作者猜测是由于国家的特殊性所导致的。 讨论社会发展中农业的变化。 割礼传统与民治开化的碰撞。扯上人类学家来探讨习俗的变化、陋习的去除。 高度赞颂蒙田《随笔》的先见性,普世性。 刷存在感在某种意义和吃人一样,就是使别人认同自己。 人类的发展可能会走向不好的分支,需要谨慎。
  •     圣诞节将至,才想起来忘记标记了。
  •     “卢梭认为,社会生活的起源在于我们能认同他人的感受。而最终,使他人认同自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他吃了。”这话庵野秀明会感到赞同吧
  •     啥时候才能有如此信手拈来就是一段深刻评论的境界
  •     当一个人类学家太有趣了,脑洞奇大,观察入微。下辈子当个人类学家吧!
  •     可能是翻译的原因,觉得读起来很费劲,很多地方没太懂。不评分了。
  •     有点一知半解,又有莫名的吸引力。
  •     列维-施特劳斯是真·见了大世面的人
  •     这些有趣的文章揭示了为人们所熟悉而忽略的习俗,语言习惯背后的渊源与发展逻辑,这是人类学研究最令人感到震惊的地方。可是也在想,是否会出于对原始社会的研究需要而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文化虚无主义分子?如作者所提问:到底是否存在一种普世价值,什么才是这种价值?
  •     神话与人类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这本书充分体现了斯特劳斯见微知著的能力。
  •     一些自我重复与一些继续随手发挥的结构把戏,偶有惊艳。看来我已经过了对李维史陀盲目相信的阶段。
  •     散碎 许多有趣的议题 同名的那篇应该还是对于没有人类学基础的普通读者最有亲和力的一篇
  •     就好像有无数个点被线以最曲折却理所应当的方式串联,或者平行或者循环,有始无终
  •     包容一切吧
  •     无论是往昔或今日,人类始终相同。任意地消去十个或二十个世纪的历史,也不影响我们对人性的认识。
  •     我就看了下热闹
  •     每次读人类学的书,都觉得自己心中的偏见和狭隘实在是根深蒂固至于极矣。不过,没错,暂时不想(可能也不能)改变它。
  •     【科学思维】和【神话思维】是同等的重要,对于异己文明大多都是偏见。啊…我们才是【野蛮】和【落后】啊。《圣诞老人之死》那一章值得在节日诵读(微笑)
  •     翻译的很不好,三重否定啦,英文语序啦都很大程度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     振奋智性的书。据一个观察者的眼目,审视“文明”与“野蛮”社会之间互相映射的文化结构。除却神话叙述与人类学调查的丰赡贮藏,列维-斯特劳斯自由征引跨学科材料的能力令人惊叹。近乎学术研究的理想范式。日本人那篇看不懂,呃。
  •     Levi先生的优势,显然是不管生物遗传,还是油画分析,都写得条缕干净,词句简明但依然有滋有味。只是,作为书题的“食人族”一文,论据肯定是薄了,不如让后面“疯牛病”合并过来,兴许合理点?通书最棒的两段,我觉得一是农业起源,二是以牛奶王冠巧妙开头的那篇。
  •     有意思~
  •     一些有趣的知识,一些启发性的论述。但是总体上只是一些可爱的小文章,迎合或满足了一些人对知识的想象。
  •     包容
  •     Fascinating. 读列维-斯特劳斯实在非常幸福,这本科普小短篇合集其实各篇干货程度挺有参差,不过很有启发性,而且涉及了不少我最近关心的话题||微妙觉得这位有点唯理派的倾向,有点不习惯=。=
  •     是随笔的集合,所以有些文章读起来挺有意思,但有些就显得不太深入,觉得并不是很适合普通读者,因为有很多内容明显是要有人类学基础的
  •     对我这种智障 可以说是mentor级的好书了!
  •     到远方去, 重要的是学会用遥远的目光 看待自身及周遭的世界, 在远与近、 今与昔的纵横交错之中获得一种反思。 ……
  •     可以当一本有趣的人类学科普书来读。。。
  •     大量神话被引用,是从历史传送带上展现给后世的内在文化。他评价观察报告的作者认为发现了一个独特案例从而推翻了既定想法些许天真,这些不符合自身习惯的事物已在一个体系中存在已久。标记地质学 启蒙时代 神话移植
  •     列维斯特劳斯的逻辑建构太棒,开放包容的态度最迷人。#2017006
  •     提到的议题很有趣。
  •     人类的繁衍是地球的肿瘤
  •     泛泛
  •     ”我们都是食人族“和”疯牛病的训诲“让我想起地理界一直争论的问题:人和自然的边界在哪?或者说怎么区分文化和自然?”蒙田与美洲“引出理性社会和相对主义之争也很有趣。最后,引一段”被处决的圣诞老人“,”最简单,是因为经验的传承是每时每刻巨细靡遗的;但也是最困难的,因为只有在极为罕见的机会下,我们才能察觉社会转变的极端复杂性,就算是最受限制的转变。同时,也因为我们置身其中,我们很容易给出显而易见的理由,但却与真实原因极为不同。“
  •     特别有意思
  •     太散碎了
  •     我觉得非常有想象力啊,科学思维与神话思维平行并进,可能达到一种边界越来越模糊的,真相。斯特劳斯没有作为一个所谓研究者高人一等的“观看”“分析”,只是平等的好奇感,太了不起了。
  •     老头子跟社会还是紧密联结的。
  •     虽然是短文的集子,与今年出的另外两本列维史陀的小册子重复的部分很多。内文字体有不统一的情况。
  •     4.5
  •     文章质量不一,有时看着容易分神…… 人类学还是很开阔的,而且相对客观?
  •     原来是个文集。文字浅显好读,篇幅也短,生物学、物理、语言学,简直无所不包。虽然简单,却难掩背后逻辑和包容的魅力。
  •     不懂
  •     《忧郁的热带》入门引导和小预习,极有趣味,生活中原来方方面面都与人类学有不同程度的渊源,大至物理学哲学,小至佩戴耳环的原始意义,其中还包括许多引发争议的社会现象,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分析瞬间拉近与人类学本以为遥不可及的距离;不评判社会形式的优劣,客观评价何为“先进”,研究越是广博深入才越具备这种难能可贵的理智包容的态度,边读边感慨,真的,只有我们才整日大惊小怪,人类学家什么都见过
  •     脑洞很大
  •     启蒙
  •     看了这本文选,明白了书名的意义。列维真是独特的心灵,深厚的学识是我现在浅薄思想的一个很大补充。以后要看一看他的书。 在这个世界里,矛盾将不会存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