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

出版社:刘录民 中国质检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02637323
作者:刘录民
页数:21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经济转轨时期的食品卫生管理主体(1979年~1992年)。改革开放伊始,随着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改革,食品业发展中推行了“多成分、多渠道、多形式”的原则,实行国营、集体、个体一齐发展的策略,食品业的发展不但突破了行业和地区之间的限制,也突破了所有制结构的限制,多年来国营企业一家独大的局面逐步改变。这种多元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使得计划经济时代下的以主管部门管控为主、卫生部门监督管理为辅、寓食品卫生管理于行业管理的食品卫生管控体制相形见绌,大量的集体和私营生产企业游离于主管部门的管理体制之外,而卫生部门又没有相应足够的权力和资源来对新生的企业进行严格管理,从而使得政府对于食品卫生质量的管理变得力不从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1982年11月正式通过,于1983年7月1日开始试行。这部法律明确规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卫生行政部门所属县以上卫生防疫站或者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为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并规定获得食品卫生许可证是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申请工商执照的前提要件,同时将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权赋予卫生部门,从法律角度明确了卫生行政部门在食品卫生监管中的主体地位。 但是该法并没有完全取消各类主管部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的食品卫生工作,并对执行本法情况进行检查”。 此外,该法还将一些特殊场所的食品卫生监督权赋予了非卫生部门,例如城乡集市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畜、禽、兽卫生检验工作由农牧渔业部门负责,出口食品由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负责,同时铁道、交通、厂矿系统内的食品卫生由其各自的卫生防疫机构主管。 从管理主体来看,卫生部门作为国家食品卫生监督的执法主体地位得到了正式的确认,与此同时,由于政企合一的主管体制和铁路、交通等特殊单位体制的存在。卫生部门的主导监管权又陷于一种分割化的尴尬境地。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食品安全管理主体(1993年至今)。1993年3月,全国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轻工业部等7个部委,存在了44年之久的轻工业部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指导性的轻工总会,食品领域的政企合一模式已经基本被打破,食品企业基本成为独立经营的主体,政府不再过多干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经济行为,而只需对其生产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督管理,这也标志着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中政企关系在体制上的正式分离,标志着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正式转变为外部型、第三方的监管型体制(Regulatory Regime)。十多年来,中国食品业实现了迅猛的发展,一些新型食品、保健食品、开发利用新资源生产的食品大批涌现,使得旧有的试行版《食品卫生法》难以适应新的形势。 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1993年10月,全国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正式通过修订后的《食品卫生法》,并由试行法调整为正式法律,将原有试行法中事业单位执法改为行政执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来源:食品安全形势严峻 1.1.2问题的表现:食品安全监管失灵 1.1.3问题的归结:监管体系的困惑 1.2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2.1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1.2.2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1.2.3国内外研究评价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4创新点 1.4.1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1.4.2提出了食品安全水平决定的三元论 1.4.3提出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的构想 1.4.4筛选提出了评估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的指标体系 第二章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2.1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概念界定 2.1.1食品 2.1.2食品安全 2.1.3食品安全监管 2.1.4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2.2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的公共管理理论基础 2.2.1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委托一代理理论 2.2.3交易成本和产权理论 2.3食品安全监管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2.3.1食品安全的外部性特征 2.3.2食品安全信息在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不对称问题 2.3.3食品安全的公共产品特性 2.4食品安全监管研究的系统工程理论基础 第三章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国际比较 3.1 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3.1.1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安全控制框架 3.1.2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3.1.3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3.1.4丹麦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3.2 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3.2.1欧盟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3.2.2美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3.2.3 L=1本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3.3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共同特征 3.3.1 欧盟、美国、日本食品安全制度体系的共同特征 3.3.2发达国家和地区监管体制的共同特征 3.4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3.4.1 有效整合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3.4.2研究制定国家食品安全总政策,优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设计 3.4.3积极寻求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建立社会力量协作监管机制 第四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成和决策模式分析 4.1食品安全监管的体系结构和关键因素分析 4.1.1食品安全监管的外部影响因素 4.1.2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内部要素 4.1.3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关键因素分析 4.2消费者行为的决策模式 4.2.1 消费者安全食品消费决策的价值标准——生命价值 4.2.2 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有效需求——消费者支付意愿(WTP)  4.2.3 消费者非经济理性决策对食品安全水平的负面影响 4.2.4 消费者的知识约束和有限理性对食品安全水平的影响 4.3食品生产者行为决策模式 4.3.1食品生产者生产安全食品的成本分析 4.3.2食品生产者生产安全食品的决策方式 4.4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博弈模型 4.4.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4.4.2“经验品”食品市场一次博弈矩阵 4.4.3“经验品”食品市场重复博弈模型 4.4.4“信任品”食品市场博弈模型 4.5政府监管行为的决策模式 4.5.1政府监管行为对食品安全水平的影响机理 4.5.2食品安全监管的决策模型 4.6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运行 第五章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客体分析 5.1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5.1.1食品行业分类 5.1.2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 5.1.3我国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2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5.2.1 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性污染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5.2.2食品企业违法生产食品现象不容忽视 5.2.3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 5.2.4我国的食品抽检合格率稳中有升 5.2.5小企业食品安全隐患较多 5.3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5.3.1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5.3.2食品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结构不合理 5.3.3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社会对政府监管的公信力下降 5.4案例分析:“三聚氰胺”事件向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严峻挑战 5.4.1基本情况 5.4.2事件结果 5.4.3问题分析 5.5食品安全监管客体状况与监管模式的关系分析 第六章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分析 6.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现状分析 6.1.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变迁 6.1.2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6.2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改革与优化 6.2.1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改革趋势和模式选择 6.2.2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改革模式 6.3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 6.3.1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6.3.2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 6.3.3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基本途径 6.4食品安全监管资源配置与绩效改进探讨 6.4.1监管绩效低是目前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 6.4.2制约食品安全监管资源配置优化的原因分析 6.4.3改善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的基本思路 第七章食品安全监管的手段与工具 7.1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手段 7.1.1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概况 7.1.2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7.2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法规与标准手段 7.2.1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和特点 7.2.2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主要特点 7.2.3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7.2.4 改革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技术法规的路径 7.3食品安全监管的行政手段 7.3.1食品安全市场准入(生产许可制度) 7.3.2食品安全认证认可 7.3.3问题食品召回 7.4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具的创新与完善 7.4.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具存在的问题 7.4.2导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具问题的主要原因 7.4.3创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具的思路和办法 7.4.4按照系统工程的原则进行比较分析并组合运用 7.5案例研究:我国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监管政策分析 7.5.1 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质量安全监管基本现状分析 7.5.2对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的整顿面临两难选择 7.5.3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监管的目标定位 7.5.4实现监管目标面临的约束条件 7.5.5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监管的决策矩阵模型 7.5.6规范提高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基本政策模式 第八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运行机制 8.1食品安全监管的惩罚机制 8.1.1食品安全法律处罚主体 8.1.2食品安全法律处罚尺度 8.1.3食品安全法律处罚力度 8.2食品安全监管的激励机制 8.2.1食品企业产品免检 8.2.2名牌产品评选 8.2.3质量信用体系的建立 8.3食品安全监管的危机管理 8.3.1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重要意义 8.3.2发达国家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比较与借鉴 8.3.3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模式 8.3.4改进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途径 第九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运行的绩效评估 9.1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实践与评估方法 9.1.1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 9.1.2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 9.2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和食品安全绩效评估的现状分析 9.2.1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现状 9.2.2我国政府食品安全绩效评估现状 9.3食品安全监管评估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9.3.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 9.3.2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 9.3.3终点(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相结合 9.3.4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相结合 9.3.5用科学方法和程序筛选评估指标 9.4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9.4.1材料与方法 9.4.2统计结果 第十章 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绩效分析和制度优化研究——以陕西省乳制品为例 10.1 我国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历史渊源 10.1.1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概念 10.1.2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起源与沿革 10.1.3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现状 10.1.4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基本情况 10.2陕西省乳业基本现状 10.2.1 畜牧业在陕西农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10.2.2乳业的经济贡献逐步增加 10.2.3原料乳品种独具特色 10.3陕西乳制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绩效评价 10.3.1乳制品生产许可证出台的背景 10.3.2陕西乳制品企业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10.3.3模糊综合评价法 10.3.4模糊综合评价法与陕西乳制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绩效评价 10.4优化陕西省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的政策建议 10.4.1 强化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中质监部门的作用 10.4.2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保障的制度建设 10.4.3提升陕西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保障措施 10.4.4促进陕西乳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扶持政策 第十一章 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11.1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 11.2建立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 11.3建立食品安全协作监管机制 11.4严格食品安全法律和法规的实施 11.5进一步完善食品小企业安全监管政策 11.6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估 研究结论和展望 附 表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可供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决策机构和技术监督部门,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参考。

作者简介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主要介绍研究国内、外食品安全体系动态的思路和方法,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我国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的构想,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国际比较,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成和决策模式分析,政府监管行为对食品安全水平的影响机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和客体分析,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运行机制,食品安全监管的手段与工具分析,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运行的绩效评估,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绩效分析和制度优化研究,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等内容。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正版书籍,内容较浅,理论性较强,针对性较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