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书评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2
ISBN:9787533938390
作者:易中天
页数:224页

没有结论的争鸣

从孔子到韩非,先秦诸子的竞相争鸣,奏响了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华彩乐章,也留下了一大堆至今仍然让人困惑不解和争论不休的问题。但议题虽多,总的来说却只有两个。哪两个?一是如何治国,二是如何做人。做人的哲学即生存之道。生存之道的争论,源于两个方面的不同,一是人性论,二是方法论。道家是不谈人性的,因为用不着。在他们看来,人性就是人的天性,否则怎么能叫性(本质)?墨子、孟子和荀子则认为,人性就在人与动物的区别,否则怎么能叫人性?那么,人与动物的区别何在?墨子认为在劳动,孟子和荀子认为在伦理。墨子说,不劳动,人就不能生存;孟子和荀子则说,无礼义,人就禽兽不如。荀子甚至说,人之为人,难道仅仅就在“二足而无毛”?在父子之亲和男女之别呀!所以墨子贵义,荀子尊礼。墨子主张自食其力,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机会均等。荀子主张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轻重有别,贫富有称(合理性)。其价值观,墨子的是公平与正义,荀子的是秩序与文明。至于孟子的主张,则是仁民爱物,向善疾恶,尊贤敬长,明辨是非。这些主张,分论则仁义礼智,合论则统称为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是孔孟的区别。他们共同的价值观,则是仁爱与道义。只有韩非,认为人性本恶。这就牵涉到方法论。韩非的方法论是“斗争哲学”。他的名言,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也就是说,矛盾对立的双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非黑即白。因此,人性中既然有恶,那就不可能再有善。也因此,德治和礼治都不管用,只能威胁利诱,严刑峻法,两面三刀。孔子的方法论是“中庸之道”。中就是不走极端,庸就是不唱高调。不走极端,就既不能讲人性恶,也不能讲人性善,不提最好。不唱高调,则不能当真主张回到尧舜或商周。如有可能,吾其为东周乎!老子的方法论是“正言若反”。他也有句名言,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就是说,矛盾对立的双方,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按照这个逻辑,则善就是恶,恶就是善;善能变成恶,恶也能变成善。所以老子不谈人性的善恶。但,老子不谈人性,却谈治国。这是诸家的共同话题,区别仅仅在于:道家自治,墨家人治,儒家德治,法家法治。结果,韩非与老子惺惺相惜,因为都讲无为;墨家与法家殊途同归,因为都讲君权。反倒是既没讲过自由又没讲过平等的孟子,主张民权。历史要开玩笑,真是谁都挡不住。道路的选择却很清楚。大体上说,道家讲天道,墨家讲帝道,儒家讲王道,法家讲霸道。讲天道,就是要回到太古;讲帝道,就是要回到尧舜;讲王道,就是要回到商周。这些都是倒退。只有讲霸道,才能走向秦汉。于是法家胜出。然而法家的独占鳌头只是昙花一现。汉初贵黄老,武帝尊儒学。此后历朝历代的治术,其实都是兼取儒法,杂用王霸。学界和士林,则儒道互补,三教合流。也就是说,在意识形态领域,儒法两家共同成为“执政党”,只不过一个台前一个幕后,一个红脸一个白脸。道家成为“在野党”,某些时候也参政议政但多半与佛家思想轮流坐庄。只有墨家成了“地下党”,在社会底层暗地里流行,由梁山好汉和江湖帮会部分地实现其主张。那么,百家争鸣就这样画上句号了吗?没有。的确,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同样,武器的批判也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比如治国的争论,虽然由秦皇汉武用他们的刀剑和权杖斩断,问题却并未真正解决。否则,怎么会有后来的辛亥革命?这样看,三百年的争鸣,又其实没有结论。没有结论也很正常。实际上,诸如人性是善是恶之类的问题,可能永远都不会有结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需要全人类来共同思考。问题是,在诸子的时代,我们有深入思考的空间,实现价值的可能吗?好像看不出。比如自由和平等。平等,是墨子和韩非都主张的。平等再加自由,则是庄子的价值观。逍遥游就是自由,齐物论就是平等。这非常了不起。可惜庄子的平等,是无法实现的;他对自由的理解,则有问题。事实上,自由从来就不是天赋,也从来就不属于自然界。以天然为平等,以率性为自由,最后只能是没有自由,没有平等。墨子和韩非更糟糕,从平等走向了专制。这就得问问为什么了。其实回顾一下诸子的争鸣,我们就会发现,所有的质疑和争辩,都没有超出世俗生活的范围,这就跟同为轴心时代的其他民族思想家颇为不同。面对苦难,犹太先知和释迦牟尼超越了尘世;面对自然,古希腊哲学家走向了思辨。他们都在追问人的终极存在,追问世界的起源和本原。这是先秦诸子不关心的。即便老子的道,也不是古希腊的“物理性之后”,而是中国的“伦理学之后”。显然,我们的文明即便在她思想最活跃的时代,也缺失了宗教和科学这两个向度。也许,这就是原因所在,或原因之一。如果是,更深层的原因又是什么?这就关系到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只能从长计议慢慢道来。此刻能做的,是先来看看秦皇汉武们,如何缔造出中华史上的“第一帝国”。公元前586年-前538年,犹太先知,摩西五经。约公元前580年-约前500年,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65年-约前485年,释迦牟尼。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孔子。春秋晚期,孙武,《孙子兵法》作者。公元前469年-前399年,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8年-约前379年,墨子。与墨子同时代,杨朱。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柏拉图。战国初期,《老子》成书。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商鞅。公元前384年-前322年,亚里士多德。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孟子。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庄子。公元前341年-前270年,伊壁鸠鲁。约公元前340年-约前278年,屈原。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荀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韩非。

专家和外行都可以看看。

我看这本书是当入门书籍看的。我一想到要了解诸子百家,有那么多书要看,而且是文言文,我就头大。于是,想选个简本的读,有易中天讲,我就很放心。我倾向于易中天,愿意信他话。本来应该是本干巴巴的知识普及读物。但我读出人味来了。尤其在最开始的一段。如下:“轴心时代的思想家,是犹太,印度,希腊和华夏民族的精神领袖,也是世界各民族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不但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因此,他们遥远,却不陌生。但同时,他们亲切,却不清晰。有多少人能一五一十如数家珍地说出其思想,观点和方法呢?恐怕不多”“这当然不行,必须梳理。”一下就让我想起易中天先生,在讲坛上的语调与眼神了。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轴心时代之所以叫做轴心时代,并不仅仅是因为在这个时代里产生了非常多伟大的思想,还在于,这些思想,此时此刻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必须梳理。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我发现我可能是孔子,庄子,韩非等人的综合体,每个人的思想,我都拥有过,并且在不同的时间段,我推崇不一样的思想。读的时候,我大概丧失了孤独感。因为,在很久以前大家都是这么想问题的了。我只是沧海一粟,渺小固然渺小,但我不孤独了。我大概有点追究源头的意思,思想的源头。至于里面的具体内容,我就不发言了。因为,我是从无到有的,无法评判,甚至不知道自己现在的有是不是对的。但不管专家和外行都可以看看这本书。外行看,相当于是跟老祖宗聊聊。内行看,相当于思辨,看看别人是怎么理解的。最后,本书最好的地方,是易中天经常写着写着给你丢出一个:为什么。一方面是,逻辑到这,该有疑问了。二是,易中天不想简单的罗列知识,而是想让我们知道为什么以及百家的不同。

内容不新鲜

如果看过了《我山之石》,这本书就不用看了。而且相对来说,这本书的容量更小些。关于诸子百家是个大的话题,可能由于整体丛书的目的,不是展开很多。不多对于易中天老师的这种通史的体例来说是可以的。整个丛书一直在看,看得很快,作为基础读物来说,有可取的地方。不过,最好有些历史的基础。整体体例更相当于是历史评论而不是历史的论述和介绍。这是要读者要注意的。

易中天中华史1-6

作者尝试建立一套自己的体系,这是最难得可贵的。特别是《祖先》和《国家》,令人耳目一新。诸子百家争论的人性,今天依然没有解决。人这种高级动物,不像一般动物,后天的影响太多。对人性的判断应当分为几个层次:一是生理需求层面:食色性也二是经济层面:利己主义三是社会层面:人本向善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