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费经济学》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030373545
作者:吴巧生,汪小英,李世祥
页数:215页

《能源消费经济学》的笔记-第21页

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实践来看,工业化中能源消耗的一般规律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即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耗先大量增加后逐步减少。而且,能源资源大规模消耗的区域中心总是与工业化进程、大国崛起这两个因素紧密相连,中国将成为下一个能源资源消耗中心。

《能源消费经济学》的笔记-第196页

提高能源效率有两层含义,一是提高能源生产(转化)效率;二是提高能源终端使用效率。这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进步来实现。改善产业结构是通过控制高耗能产业盲目扩张,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改善环境和能源之间的矛盾,这是提高能源效率的有效途径;技术进步政策的目的是在制定技术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对技术研发的财政投入和补贴,并积极支持国际技术合作以获得先进的科技知识或经费支持,从而大力推进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成熟;通过制定生产标准来规范能源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并通过财政支持推进能源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持续发展。

《能源消费经济学》的笔记-第46页

经济结构、技术进步及能源市场化改革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来看,经济结构与工业化阶段密切相关,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经济结构相对稳定的短期内,技术进步是提升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源价格是提高能源效率的长期而稳定的激励机制。

《能源消费经济学》的笔记-第179页

进行节能减排的能源消费政策引导机制研究,其出发点定位于中国能源与环境发展领域的三个基本事实:1.能源消费的构成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以煤炭为主;2.中国石油的供应安全问题日趋严峻;3.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居全球第一,并将持续上升。

《能源消费经济学》的笔记-第138页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影响效果逐渐凸显,并且能源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和不确定性,负外部性表现在能源消费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不确定性则表现在矿物燃料的储量、未来的价格趋势和技术革新所带来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未知性和难预测性,这些特征导致了解决能源问题的复杂性。由此,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能源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发展所导致的能源需求旺盛这一基本矛盾将是长期存在的。

《能源消费经济学》的笔记-第172页

经济激励政策就是在政府宏观指导下,运用各种具体的经济措施调整各行为主体的经济利益关系,激励与约束正负外部性行为,实现行为主体的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同全社会的共同利益、长期利益的有机结合。其核心作用是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将各种经济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性内化到生产成本中。就经济政策激励而言,其理念是赋予行为主体自主寻找最低成本实现最搞笑能源消费行为的同时,提高逃避环保责任的成本。依据控制环境污染激励政策的分类,经济激励包括价格配给、额度配给和责任准则。
价格配给是对行为主体的行为或产品设置收费、税收或补贴以增加规避的成本;额度配给是通过分配可交易的市场许可证设定一个可接受的污染水平,为污染控制成本较低的行为主体提供减少污染的动机;责任准则是设定一个全社会广为接受的行为准则,如果行为主体违反了准则,就要蒙受经济损失。

《能源消费经济学》的笔记-第37页

一般而言,能源效率分为能源物理效率和能源经济效率。能源物理效率常被用于发现能源是否能够被节约及节约程度,而能源经济效率则主要指依据其他要素资源成本来分析是否及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潜在的能源值得节约。能源物理效率指标可分为热效率和单位产品或服务能耗。能源经济效率指标又可分为单位产值能耗(单位GDP能耗)和单位能耗效益,通常这两者分别被称为能源消费强度(energy intensity,EI)和能源生产率(energy productivity,EP)。
能源经济效率主要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资本、劳动、能源等宏观经济变量直接相联系,从宏观层面反映一国或地区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而能源物理效率主要与企业的产量、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的技术特征等微观经济变量直接相联系,从微观层面反映经济体能源利用的技术效率。

《能源消费经济学》的笔记-第17页

在前工业化社会,水力、植物、煤、石油等自然资源就被作为生产和生活的能源。然而,在近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大规模开发利用能源的技术路线是从煤炭到石油的化石能源,以及主要以此为燃料而生产的二次能源,如电力、成品油等。迄今为止,从世界工业化的总体状况来看,其仍然处于一次能源的石油时代和二次能源的电力时代。而中国由其资源禀赋所决定,煤炭和煤电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即使是从世界范围看,煤炭也是储量最大的传统能源资源。

《能源消费经济学》的笔记-第196页

我国能源价格机制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的政府指导性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垄断价格,由于垄断价格的低效率性,不利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由于政府调控不利,未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引导煤炭价格按照热值和硫分的不同形成合理的市场差价,并将环境成本内部化为企业的销售价格,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不同能源产品之间的价格比不甚合理,主要表现为我国电、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四种主要能源价格结构不合理。与国际水平相比,石油、天然气和民用电价格偏低,而煤炭和工业用电价格相对偏高,不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能源消费经济学》的笔记-第173页

经济政策对微观主体的作用主要有两种实现途径:一种是经济政策通过直接调整微观主体行为的成本或价格直接发挥作用,包括税收政策、补贴政策、融资政策、惩罚政策和可交易排放许可证制度等;另一种并不直接作用于微观主体,而是通过改变微观主体的外界环境促使其行为改变,从而影响经济主体的能源消费选择行为,如产业政策等。

《能源消费经济学》的笔记-第12页

如果不能妥善解决经济与能源的协调发展问题,经济增长必然受阻,经济发展难以实现,人类社会就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能源消费经济学》的笔记-第17页

一般而言,能源是指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即能够产生机械能、热能、光能、电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的资源。在工业化时代,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最主要的能源形态。按成因划分,能源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直接取得并不改变其形态和品位的能源,如原煤、原油、油页岩、天然气、核燃料、植物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二次能源是指为了满足生产工艺和生活的特定需要及合理利用能源,将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加工转换成的其他种类和形式的人工能源,如由原煤加工产出的洗煤,由煤炭加工转换产出的焦炭、煤气,由原油加工产出的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等,由煤炭、石油、天然气转换产出的电力。

《能源消费经济学》的笔记-第7页

能源价格的不确定性除来自未来能源市场的可预期性外,还体现在能源价值的不稳定性上。一方面,随着资源日益稀缺,开发成本日益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投入要素,价值逐渐提高;另一方面,随着替代能源的开发,能源价值预期下降(葛世龙、周德群,2007)。能源价格较高的不确定性,使得能源价格波动剧烈而频繁,甚至完全脱离供需基本面,这也使得能源价格对能源供需的调节作用大大减弱。

《能源消费经济学》的笔记-第24页

能源消耗弹性系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消耗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说明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源消耗需要相应增长多少个百分点。该系数直接反映了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关系。若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小于1,则本年单位GDP能耗(单位不变价格GDP能耗)比上年低;若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大于1,则本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高;若能源消耗弹性系数等于1,则单位GDP能耗与上年持平。


 能源消费经济学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