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闭》书评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39969398
作者:米兰lady
页数:528页

最话孤城语凝噎

{最话孤城语凝噎} 作于2013年04.05/06 、05.03一直以来,没有给《顾城闭》写过任何的书评,总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也不想草草做下一个定论,总是要腾出时间来细细思考,方才有话可讲。其实更多地,想要截取一些爱不释手的选段回味。时日渐久,初步推断第一次阅读该文是在两年多前。说起来,似乎要从《柔福帝姬》开始。大概是有一次闲着无聊扫文,偶然看见了《柔福帝姬》,于是知道这个作者,从而有了对《孤城闭》的执念。是的,可以说是执念了。似乎从此揭开了新的视野。从此,爱上一个时代。说是爱也不完全准确,也许是开启了一扇大门,它将重重史书掩埋下的风华都挖掘出来,展现无余。如果要回忆起当时初阅后的感受,早已记不清楚。曾经有朋友问过,印象中我回复了两个词,苍凉与无奈。从最初的最初,作者写这个故事的前因,就已经说明了一切的悲剧。这是一个注定无法挽回的悲剧故事,可我宁愿把它形容成一个感情丰富动人的多面故事。我讶异于作者独特的文笔,以主人公梁怀吉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这幅画卷,从一个宦者内臣的角度领略到了大宋独一无二的风华。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用“爱上宦官的公主”可以形容的故事,我们所关注的也不仅仅是因为一份惊世骇俗畸恋。就如同此书的简介上说:“这个故事与爱情及艺术相关,但又不局限于此,从内宫到朝野,形形色色的人物曾经各有高远的愿望或雄心,又各自在岁月中蹉跎困顿。所有这一切,都和仁宗朝的政治棋局相关。作者掀开历史的褪色卷宗的一角,挽住一朵小小的火焰,重拼出他们的衣香鬓影,再现他们的悲欣歌哭,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让读者得以重温那遥远而亲切的故国。”梁元亨,怀吉的本名,因为一语说出“元亨利贞”而犯讳(讳仁宗名趙桢),张茂则帮他改了名。元亨利贞,原是《易》中乾卦的卦辞,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怀吉心中亦师亦父的宦者张茂则,应该可以算是他人生轨迹的指引者,也是他养成谦和温厚品性,秉持本心的呵护者。入翰林书艺局、图画院供职给了少年学习的机会与契机。【我这一生的阅历印满了各种各样美的痕迹:我见过辉煌的皇城,雅致的书画,精巧的玩物,以及这清明时代的美人如玉、江山如画……可是,他们都不属于我,我特殊的身份决定了我只能是这些美好事物的旁观者,我习惯去见证他们的存在,却不会试图去拥有。】也许,宦者的形象在当代影视剧的展现下给我们定了型,以至于一提起脑中便浮现了尖着嗓子弓着背脊粗陋不堪的公公或是奴才的猥琐形象。在怀吉身上,甚至在书中大多数的宦者身上,并没有给人这种印象,他们虽然是宦者,但同样接受了良好的艺术文化熏陶,其中不乏皎皎者,留名后世。十多年的相伴,公主与怀吉之间不仅仅是主人和影子的关系,其实我不想将他们的感情简单归结为爱情。感情分很多种,亲情友情爱情……【“他对我的照料和呵护,并不仅仅是遵从本职要求。我们初见时,他并不知道我是公主,但已经决定冒着被你宠妃迫害的危险而维护我。我不管在你们眼中他是什么人,我只知道,这十几年来,他陪着我长大,指导我读书写字,陪我学习音律,与我一起焚香点茶,又一起作画填词……他并不仅仅是服侍我的内臣,倒更像是我的兄长、师傅和朋友。我们是这样心意相通,以致我只看他一眼,他便知道我想传递的意思……他希望我快乐,但也不会无原则地讨好我。他甚至会小小地嘲笑和激怒我,但那只是为督促我做应做的事……在他面前,我可以抛弃公主的外壳,还原为一个寻常的小女子。”】怀吉见证着公主的成长,甚至是情伤,曹评,冯京,亦或是驸马李玮,那些走过路过停留过的人,都无法成为公主的依靠。【“他能读懂我所有的喜怒哀乐,也与我一同经历过悲欢离合。孃孃,你知不知道,他是这样的人:在你快乐无忧时,他默默退后,甘于做你背后的影子,但当你处于逆境,悲伤无助时,他又会向你伸出援手,使你免于沉溺……他是除了父亲母亲之外天下对我最好的人,就算全天下人都舍我而去,他都仍会守护着我。而且他全心待我,我永远不会担心他背叛我,伤害我,为别的女子疏远我。”】然而所谓的最大悲剧在于正是因为梁怀吉身为一个宦者,才有可能在公主身边相伴多年,才会有了他们之间的牵绊,才会有从内宫到朝堂的所见所闻;然而也正是因为他是一个宦者,也就注定了一切情感的悲剧。他同样无法成为公主真正的依靠。史书总是吝啬给女子留下她们的名字,就算贵为公主也不例外。作者用了《尚书·无逸》里“徽柔懿恭,怀保小民”中的“徽柔”二字作为福康公主的名字,元德充美曰徽,至顺法坤曰柔,【“元德充美,至顺法坤,他希望你既有硕人之姿,更有王姬邦媛必不可少的肃雍之美,最重要的是,还要拥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以温和谦恭的姿态对待天下子民,善加恩惠,泽被四方。这也是大宋臣民对天子妻女的要求。……当初晋封你为兖国公主时,你爹爹曾亲自援笔,在学士拟好的制书上给你加了一句:‘聪悟之姿,匪繇于外奖;徽柔之性,乃蹈于自然。’……”】赵徽柔,如同简介里说道:“北宋的太平盛世,春风上国繁华。她是皇帝的爱女,依在父母身边窥帘望去,一时多少人杰。”然而一场从一开始就无法让人接受的婚姻,让这个天之娇女陷入了人生最大的痛苦。“这似乎是来自父亲的一意孤行,而这痛苦的父亲虽然富有天下,却也在自己布下的复杂棋局面前别无选择。”诚如很多读者说道,如果公主嫁给的人是曹评,大概也没有如此多的痛苦了,可是我们从皇帝口中那句:“你定要天下戚里皆姓曹?”可窥见此事之不可行。是的,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责任和必须背负的东西,公主的婚姻,不是男女相悦所达成的婚姻,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另一端,总是要牵扯上政治。我不愿去评判公主的行为,不论是她的反抗与挣扎,有人说,是她自己没有恪尽职责,没有身为一个公主的意识,又或者说她只是在恋情被掐断并被嫁给自己讨厌的人后向怀吉寻找精神寄托。然而怀吉并非乔木,无法支撑起她这株娇嫩的藤萝。“一时多少人杰”,却没有一个“人杰”能够成为公主的伴侣,她只是一个养在深宫里的少女,渴望逃脱那困住自由的孤城,终究是繁花事散,【枕着留有我余温的空衫,唇际笑意轻扬,她熟睡中的神情像婴孩般恬淡安宁。这是她此生给我留下的最后印象。这一年,她二十五岁。】短短几行字,就已经让人有了泪意。【一阵哀戚哭声从后宫传来,不久后宫中殿门开启,许多内臣奔走相告:楚国大长公主薨……她死于我们分离后的第八年,熙宁三年的春天。】我们透过怀吉的视角,看到了一个作为皇帝的父亲,与爱女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我瞬了瞬目,蔽去眼中潮湿之意,又对公主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我这二十多年中,常常会为无法报答父母顾复之恩而感到遗憾,因为我连在他们身边尽孝的机会都未曾有过。公主能在父母身边长大,本来就是难得的福分了,何况他们都如此珍爱公主……官家常提及章懿太后恩典,而官家对公主的顾复之恩,公主亦不会漠视罢?”】【“如那首《蓼莪》所说,这世上有两个人,我们从出生之时起,对他们就有所亏欠,那便是我们的父母。他们生养我们,抚慰我们,庇护我们,不厌其烦地照顾我们,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我们,对我们的恩德如青天一样浩瀚无际,是我们终其一生都难以报答的。而官家,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父亲,他为公主可以倾尽所有,愿意舍弃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他最重视的帝王的尊严和原则。他对公主的关爱可使一切相形见绌,包括我能给予公主的这点微不足道的温情。面对这样的父亲,公主如何还能一意孤行,让他继续为保护我们而付出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 ……今上再环顾殿中所有台谏官,徐徐道:“如果你们做过父亲,就应该能设想朕如今的感受罢?兖国公主是朕的女儿,在此前十几年的光阴中,她曾是朕唯一的骨血。她在朕眼中,远比所谓的‘掌上明珠’珍贵,江山都是身外物,何况那些如同过眼云烟的金银珠宝。而公主,却与朕血脉相通,是朕生命的一部分。她受伤之时,看到她那气息奄奄,命悬一际的模样,朕真的很怕失去她。如果她不在了,朕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公主,还有一股断裂的生命。见她如此痛苦,朕也能感到摧心损肝般的疼痛,更令朕难受的是,她的痛苦是朕这个父亲一手造成的……如果你们也有儿女,眼见着他们因你们的错误陷入困境,你们又会是何等心情?公主的余生大概已与喜乐无缘了,所以,朕现在也恳请你们,给朕一个亡羊补牢的机会,让朕略作补救,让她至少得到些许安宁。”……而今上经过一番思量后镇静地抬起了头,开口对众臣说:“很抱歉,我还是不能按你们的意见去做。如果再给我的女儿这样的打击,她会死的。”我察觉到了他语气的改变。皇帝在朝堂上自称用“我”而不用“朕”,如果不是刻意为之,用以表达与众臣推心置腹的态度,便是他情不自禁,用普通人的口吻说话而不自觉。“我十五岁大婚,到二十九岁才迎来了兖国公主这第一个女儿,其中足足等待了十四年。”今上说,还是用那种平常人的语气缓缓道来,“为了迎接她的到来,我忐忑不安地等了三天三夜,几乎不曾合眼。她出生的那晚,我立在苗娘子生产地馆舍外等待,风露蚀骨,我着了凉。但是,看到我的第一个孩子这么美丽这么可爱,我实在是很快乐,三台呢不睡觉也快乐,着凉也快乐。那天晚上,头一次见到她,她睁开眼睛,哭得惊天动地,我居然跟着落泪了。”……这微微的变调只是一瞬间的事,今上调整好情绪,又继续说:“在等待她出生的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想,除了把她带到这个世上,我还能为她做些什么。当我第一次抱起她的时候,我看着她的眼睛,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会珍爱她一生一世,让她拥有幸福无忧的人生。自从跟她有了那个漫长的约定开始,我便时刻提醒自己要对她好,为让她平安喜乐地成长和生活,我会做我力所能及的所有事情。而我的悲哀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承诺,但却是我无法保证可以实现的承诺……她与李玮的婚事,我曾以为会让所有人都满意,是最佳选择,但结果却让她如此不快乐。我当年那错误的决定已经令她丧失了快乐和健康,我便不能一错再错,按你们的意思,留下她的丈夫,逐出她信任的侍从,继续困她在这场婚姻里,也任她的生命消磨在连一丝慰藉也无的惨淡人生里。”】历史上的驸马李玮究竟如何业已难考,也许书中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最后对怀吉说的这段话【“跟你比起来,我是惭愧的,无论是对书画还是对她。”他喟然长叹,“欣赏、珍视而不时刻想着如何拥有,这才是爱人爱物的真谛罢。”】我们常常遗憾于得不到所爱,然而怀吉作为一个内臣,他早就注定失去作为一个男人可以拥有得到的能力,但是他却在浊浊浮世中保留着一颗真挚纯正的心,没有因为自身的残缺而心灵扭曲,这与乾卦的象辞“君子以自强不息”也隐隐印证着吧。怀吉离开内宫到前省后,遇到过一次欧阳修,【治平四年三月间,我送画院画师完成的英宗御容图卷去秘阁供奉,偶遇从宝文阁出来的欧阳修。多年不见,他仍一眼便认出了我,很友善地唤我:“梁先生。”一直以来,他对我与公主都怀有一种长辈般的关爱之情,在我们受到言官猛烈抨击的时候,他都没有随众指责过我们哪怕一次。如今听见他招呼,我心中一暖,立即向他施礼,寒暄道:“久不相见,相公安否?”参知政事是副相,平时众人亦尊称其为“相公”。但欧阳修一听却摇头,微笑道:“从今日起,我不再是参政了,先生不可再称我‘相公’。”我讶然脱口道:“这却从何说起?”欧阳修道:“今上己接受我辞呈,免去我参政之职,命我出知毫州。明日我便要离京了,所以适才去宝文阁,拜别仁宗皇帝。”宝文阁内藏仁宗御书,亦供奉有其御容,仁宗朝臣子离京通常都会前来拜别。欧阳修的事被台官闹得沸沸扬扬,我是知道的,此刻听他这样说,不免深感遗憾,道:“台官所言之事,今上已辨查其诬,贬黜构陷之人,相公为何仍要求去?”欧阳修没有细说原因,仅应以寥寥一语:“我只是觉得累了。”我闻之感慨,又联想到当年言官说他“盗甥”一事,遂叹道:“相公一生性直不避众怨,惜为言者所累。”欧阳修听了展颜一笑,道:“我年少时曾请僧人相面,僧人说我,耳白于面,名满天下:唇不着齿,无事得谤”如今看来,这话倒是应验了。”我听后仔细打量他,果然发现他耳朵比面部要白,“唇不着齿”外表倒看不出,不知是何意,我亦不好开口去问他,便只是微笑。与我相对而笑须臾,他又敛去了笑容,对我正色道:“我这一生确实受,风闻言事,所累,两次名誉受损,也弄得身心皆疲,苦不堪言,然而,我还是很庆幸,我的仕宦生涯是在这个言路开明的时代度过的。”我一怔,开始品味他的话,而他继续说了下去:“台谏言事有效,上可防止国君滥用皇权,宰执独断专行,下可监察百官,肃清风纪,令奸佞腐败之徒无处藏身,不致政事败坏。而言者强调身居高位者的品行道德,乃至不容其有一点瑕疵,动辄上言论列,其实也是政治清明的表现,尽管在两派相争中,不矜细行,常被对方用作构陷定罪的借口。国朝台谏之中,固然也有利用职权以报私怨、伐除异己的小人,但更多的却是不畏权贵、不图私利、刚正敢言的君子。有他们在,夏竦那样的权臣不能一手遮天,温成那样的女宠没有祸国的机会,张尧佐那样的外戚难以借后宫之势鸡犬升天,而任守忠那样的奸佞内臣更无法弄权干政……风闻言事自然有其弊端,但总好过言路堵塞。若有朝一日,台谏形同虚设,国君恣意,为所欲为,以致女宠、近侍、外威皆可典机密、干涉朝政,又或朝廷重臣独揽大权,不避亲嫌,以致一门尽为显官,驺仆亦至金紫,道德沦丧,风俗败坏,而言者又畏惧强权,既无法独立言事,又不敢指责身居高位者的过失,百姓纵有意见,亦不能明说,只能把对其供奉之人的不满化作满腹讥议,私下流传……那么,大宋也到了气数将尽的时候。”此时他肃然回首,望望身后的宝文阁,目露感怀留恋之意,然后再道:“好在我遇到的君主仰惧天变,俯畏人言,严于律己,又并不乏辨识力,知人善任,礼贤下士,从谏如流,国家言路开明,所有人都受到言者监督,无人可肆意妄为、独断专行。所以,我很庆幸生在这个堪称海晏河清的时代……”说到这里他略略停顿,着意看了看我,才又道:“虽然我们都曾被时代误伤。”】欧阳修的这段话无疑把那个时代——北宋仁宗朝的诸多情境与景象用文字铺展开来,让我们得以窥得其中一二。似乎有些未尽之意,但在《孤城闭》面前我已词穷情尽,其实在整个故事中,看到冯京番外《醉花阴》,沅沅死的那段里才是我真正在看整个故事里哭的第一次,印象中哭的挺凶,后来的反复重阅,依旧泪流不止。就像是把前面积攒的那种闷在胸口的沉郁与钝痛在那个节点上才完全的爆发。悲恸者甚多,忍不住想起几段甚有趣的,截取在此处作为平复心情的结尾吧。【仲恪两岁多时入宫见帝后,那时他头发很多,被分成若干方块,每个方块上的头发都揪起来扎成了个小球。今上见了笑道:“这发式不好,像长了满头包。”于是命人剪去,改了现在这一撮毛的发式。而当时仲恪不愿意剪发,十三团练让人趁他熟睡时将头发剃掉。仲恪醒来时一摸,发现自己脑袋光溜溜的,又见面前一地碎发,立即悲从心起,拾起一撮头发就开始哭:“我的毛……”因为那时候他还没学会“头发”这个词。从此后,宫中的人就给他取了“毛毛”的绰号,偶尔看见他也会逗他,故意对他说:“我的毛……”】【 “他只是承蒙圣上加恩,捡了个便宜。”若竹轻描淡写地说,也不急于提及丈夫的姓名,继续说她家的事,“后来外公家的女眷们就在讨论欧阳内翰和包拯孰是孰非,大多都觉得包拯弹劾宋祁其实没错,除了应避宋庠执政之嫌外,宋祁也却是像包拯说的那样,喜欢游宴,奢侈过度,而三司使主管国家财政,是不应该由这样的人出任。然后,她们开始讲朝中流传的小宋的故事,其中一则颇有趣:小宋姬妾甚多,他知成都府时,有一天设宴于锦江边,酒喝了一半忽然觉得风太大,有点冷,便派人回家取件半臂来给他穿。结果那家仆回到府中刚说了这事,那一群莺莺燕燕立即奔回房中,各自取了一件半臂塞给他。家仆全都送了去,小宋一看,傻眼了——共有十几件呢!他茫然看半天,觉得选谁的都不好,都会有厚此薄彼的感觉,于是竟不敢取来穿,最后强忍寒意而归。”她说至这里,公主举袂掩口,开始暗笑,张夫人与我亦随之解颐。若竹见了,又道:“好笑罢?我也觉得挺有趣,所以今日回到家中,我跟某人说了这事。他听到小宋茫然看半臂时,也哈哈大笑,笑得可开心了。于是我讲完后就顺势问他:‘如果你的原配夫人和我姐姐都还在,我们三人各自给你做了一件冬衣,一起送给你,那你穿谁的?‘这下,他顿时也‘茫然’了,想了半晌,才回答:‘我都穿上罢,反正今年冬天挺冷的。’我可不会让他这样蒙混过去,就追着问:‘那你先穿谁的?把谁的穿在最里面?’他支支吾吾地不肯说,我反复再问,他才嘀咕着说:‘总有个先来后到罢,按娶你们的顺序来……”张夫人笑问:“你就是为这个生气?”若竹蹙眉道:“那时我听了是不大高兴,但这不是最气人的呢……我不动声色地再问他:‘如果我们三人分别待在自己房里,然后三个房间都着火了,那你先去救谁?‘他望望天,又看看地,磨蹭许久才说:‘你让我先救你王姐姐和若兰罢,她们身体都不好……我保证一救完她们就来救你。”公主再也忍不住,格格地笑出声来,张夫人含笑摆首:“他也真是耿直,即便这样想,这最后一句,也不应直说呀。”若竹咬牙切齿,恨恨地说:“我倒吸一口凉气,好不容易压下怒火,继续好声好气地跟他说:‘可是火很大,如果你不先来救我,我就要被烧死了呀。‘结果,你们猜他怎样回答?”我们皆笑而摇头,表示猜不着。于是她公布答案“他说:‘不会的,你没病没痛的,跑得又快,估计屋子刚一冒烟你就已经跑出去了,都不用我救。”她表情生动,绘声绘色地学着夫君当时那诚恳的神态说出这话,立时又让厅中爆发出一片笑声,连侍立在她身后的两名侍女都顾不上礼节,以袖掩口,笑得花枝乱颤。若竹自己倒没笑,忿忿不平地又说:“我当时气得差点想放火。后来转念一想,好啊,你不是说我跑得快么?那我就跑给你看!于是二话不说,拂袖而去。刚开始,本来以为他会追来,走得是很快,还在想,如果他跑来抓住我胳膊,我一定要重重地甩脱……过了一会儿没见他追来,我觉着挺奇怪的,就放慢了步伐,但还是没听见他的脚步声,就回头看了看,没想到根本没见他人影!哼,说不定他还以为快到进膳时间,我是去让人准备饭菜了罢。我顿时怒了,马上让人备车,就到这里来了。”“嗯,妹夫确实不对。他年纪也不小了,怎么都不知道多让着你,哄着你一些,让你无端生这些闲气。”张夫人笑着叹道,又拉起若竹的手,轻拍着说,“不过,说真的,妹妹你也有不是之处。平白无故的,问他这种问题做什么?你想要他怎样答呀?说先救别人,你自然是不满意,但若他说先救你,而置故人于不顾,如此喜新厌旧,无情无义,你听了又会高兴么?”若竹嘟嘴道:“话虽如此说,但我就是想知道我在他心里是何地位嘛!”叹了口气,她又怅然说:“有时候,我真觉得自己生错了时候。要是早生十几年,在他尚未娶妻之前遇见他,然后嫁给他做原配夫人,两个人再举案齐眉地一起生活到现在,就像姐姐你和姐夫一样,毫无隔阂,那不是什么事都没有了么?”听到提及自己,张夫人的笑容倒淡了些去,推心置腹地对若竹说:“我与你姐夫也并不是如你所想的那样,毫无隔阂,无忧无虑……虽说他只有我一个妻子,一直以来也未纳妾,但我却未曾为他生过一男半女。今天他都四十岁了,我也再不年轻,所以也越发忧虑,总觉得愧对于他,倒恨不得他能尽快纳妾,让一个别的女子一起服侍他,为他延续血脉。”若竹问:“那姐夫愿意纳妾么?”“若愿意,我现在还会这么犯愁么?”张夫人苦笑道:“有一次,我都为他选好一位美貌的小娘子了。某日让这小娘子装扮停当,去君实书房里伺候。谁知她进去后君实看都不看她一眼,只是一心读书。那小娘子欲引起他注意,便随手取过一册书,出声问他:‘学士,这是什么书?‘君实瞥了瞥书,然后对她一拱手,正色回答:‘这是《尚书》。‘此后又继续看书,不再理她。那小娘子无奈,只得退出,告诉我此事。那时我想,也许是因为我在家中,君实有顾虑,所以不好亲近她。过了几天,我便借口去亲友家中赏花,早早地出了门。那小娘子靓妆华服地去书院给君实供茶,岂料君实见了她竟怫然不悦,斥她说:‘这下人!今日院君不在宅中,你出来到这里做什么?”若竹闻言笑,有劝慰张夫人道:“子嗣之事,既然姐夫都未有强求之意,姐姐又何必介怀?何况听说他已收族人之子为嗣了。姐夫不愿纳妾,足见对姐姐情深意重,真是令人艳羡。若我要为某人纳妾,他一定求之不得。前两日他陪我出去观灯,竟一味盯着灯影上长脖子的美人儿看,可见也是个好色之徒,将来我还不知道要因此受多少气呢!”张夫人讶异道:“他看个灯影儿你也有意见?未免太多心了罢?他身为朝廷大臣,还肯陪妻室出门观灯,已经很不错了,你还有诸多怨言,岂非身在福中不知福么?”公主听后问张夫人:“莫非司马学士从不陪夫人观灯?”“可不是么!”一提此事,张夫人眉间也有了几分怨怼之色,“每次过节,他都不会陪我出门游玩。有一年也是上元节,我想出去观灯,跟他说,他就问我:‘家中也点了灯,何必出去看?‘我就解释说:‘我还想看看街上游人。‘他听了便瞪我一眼,道:‘莫非我不是人,是鬼么?”】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第一篇豆瓣文评,献给《孤城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这阙描写边塞的渔家傲,被引用来讲一段温婉凄美北宋爱情故事,粗看似乎不合情理,但细细读完却只觉再贴切也没有了。 初读孤城闭,是在四、五年前。起初只当是普通的古文言情小说,却不想米兰lady文字隽永优美,娓娓道来,如同翻开了一卷清明上河图,带我走进那北宋才子和仕女的世界。这次五周年再版,重读之下又有不一样的感触。我觉得怀吉的经历有些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米开朗基罗相似。同样是少年进宫,得以鉴赏当时最一流的艺术品,听到最顶尖大师的言传身教,自己也在艺术方面颇有成就。米开朗基罗13岁时被佛罗伦萨最著名的美帝奇家族收养,罗伦佐.美帝奇这位美帝奇家族的掌门人允许他以侍应的身份在宫廷晚宴上服务,经常耳濡目染那些人文主义诗人和学者的言行,这给了他极大影响。而美帝奇家族又收藏了当时意大利最顶级的名画雕塑等,这些艺术品也是他研究的对象。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米开朗基罗日后成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一位不朽的文化艺术大师,而《孤城闭》中亦借嘉庆子的口说过怀吉的画“送去秘阁珍藏都够格了”。试问,从小在商贾之家长大,听到的皆是琐碎金钱俗事的李玮,与之如何能比?仁宗待怀吉,又何尝没有一点父母之心。不然这位谨言行的皇帝不会在朝堂上当众说出:“你们好好看看,这就是你们逼朕去杀的人!从他的眼中,你们可能看出一丝奸佞邪气?从他的身上,你们可能感知到一点祸国殃民的气息?”的话来。言官们口中的奸佞之徒,是一个从小他看着长大的孩子,奋不顾身保护自己的女儿的孩子,陪着自己的爱女走过春夏秋冬,共同成长的孩子啊!命运的红线错牵了这两个可怜的人,不同的生活背景造就了一段惨淡的婚姻。这是一个被时代误伤的故事,没有谁想要做坏人,也没有人是坏人。只是,这一切种种到底还是成了一段孽缘,二种痛苦。“相误,桃源路,万里苍苍烟水暮。留君不住君须去,秋月春风闲度。桃花零乱如红雨,人面不知何处。” 如有来生,但愿怀吉能是一位俊美的状元,从太清楼下走过,微笑抬头看一眼楼上略带好奇的少女,继续向前,成为国士无双,公主也只是远远地看一眼,在心里想:‘这个状元郎还挺好看的。”如此而已。从此再无交集。因此生太苦,不忍来生再虐!

求不得苦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这是仁宗时期的一副历史画卷,每个人都求而不得,所以心苦。公主求一如意郎君,不得,苦;怀吉求一段完整爱情,不得,苦;驸马求公主一眼垂怜,不得,苦……故事中每个人的人生似乎都是悲剧,专宠于上的贵妃不快活,母仪天下的皇后不快活,高高在上的皇帝不快活,仗义执言的大臣们也不快活,最后甚至连时而面目可憎的杨夫人都显得可怜……人生求不得,所以苦。皇后最后告诉公主:你是神龛上的神,有为此必然要付出的代价。生在帝王家,非你的选择;但生在寻常百姓家,你只会依然觉苦。各人有各人的苦。人总是习惯追寻自己不曾拥有的东西,而忘记自己已然拥有的东西;知足常乐,于有些人而言亦是“了无生趣”的代名词。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司马光、崔白、冯京……最后欧阳修说庆幸自己生在这样的时代,这是一种胸怀。逐渐长大,你会发现:人与人是如此的不同,那些你认为天经地义的事在别人眼里竟是如此的大逆不道。世事并无绝对,但世人皆喜欢“站队”,所以总有人被时代误伤。“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切没有什么了不起。放大苦难,人生皆是悲剧。求而不得,所以苦。但其实人生也许并没有那么苦。

没有美丽可以私藏,没有爱情可以阻挡

我如何能让公交车上站在旁边的人相信,那个边看手机边泪流满面的人不是疯子。历史题材的小说不能当做正史来解读,但文字艺术为它蒙上了一层浪漫神秘的色彩,那些如雷贯耳却只闻其名的历史人物,晏殊,文彦博,范仲淹,欧阳修,苏轼,不再是一个个,曾经刁难我们背诵全文的符号,米兰为他们梳理了人性,丰沛了血肉,灌注了感情,然后他们成了距离我们遥远,但能感同身受的,鲜活的人。有爱无性的感情和有性无爱的婚姻,你会选择哪个?这是个湮没于宋史中的故事,皇帝的爱女选择了前者。在谏臣司马光等人的眼里,她“不更傅姆之严,未知失得之明。纵恣胸臆,无所畏惮,数违君父之命,陵蔑夫家”,他“不自谨,过恶至大。罪恶山积,当伏重诛”,而他们惊世骇俗的爱情,就隐藏在这些道德文章的抨击里。我喜欢那种不知不觉间渗透的爱,不管是以哪种形式进入生命里。  徽柔和仁宗的父女之情,仁宗在等待十四年之久后,得到他的第一个孩子,我能想到他是多么期待与激动,就像瑞德喜爱邦妮那样,她是第一个完全属于他的人,仁宗倾尽所有的爱着自己的女儿,在能力之内给她最大的疼爱与关怀,甚至在她最疯狂的时候,选择压下自己的痛苦保护包容她,在所有言官力谏圣上诛杀怀吉的时候,不惜以江山,性命维护她。书中最让我震撼的就是亲情,都说天家没有亲情,在权力场的角逐与争夺下只有利益与阴谋,但仁宗对徽柔的爱,让人心存温暖,为之动容,父女之情,大概以此为最罢。怀吉与徽柔的精神之爱,在她快乐无忧时,他默默退后,甘于做她背后的影子,但当她处于逆境,悲伤无助时,他又会向她伸出援手,使她免于沉溺,他知道他们的感情会沦为世间最大的笑话,但他还是愿意以千万个日子独处面对的流水远春,来换取她无助时一日的依附。”徽柔那么依赖怀吉,视他为师为友为兄长,在一潭死水的生活里,怀吉是她最后的慰藉,只有回头看到他还在,才不算是万念俱灰,所有人都无法理解她对他的珍视与维护,但他懂。在她疯狂的与所有人为敌,只知道说“还我怀吉”时,疯言疯语里掩盖不住的是她的想念,所幸他懂。李纬对徽柔的爱而不得,李纬确实是一个让人心疼的存在,徽柔口中的傻兔子,其貌不扬,木讷寡言,甚至有些愚笨,生在一个皇恩眷顾的暴发户家庭里,诗书风雅全然不通,一掷千金不得要领的讨好,在她看来是俗不可耐的附庸风雅,卑微到骨子里,即便面对她一次又一次的冷眼黑面,也还是不死心。她爱他,是无半点可能的,而我信,他爱她,绝不因为她的公主地位,最后哪怕颜面扫地,沦为笑柄,甚至丢却性命,他最后后悔的仍与自己无关,只后悔最终害惨了她,他诚恳的希冀,“如果来生有缘相逢,希望我不再是陡然闯入她领域的陌生人”。但他又是那样敦厚善良,虽不善言辞却内心细腻,即便是恨怀吉鸠占鹊巢,也还是感恩他救了母亲,从未逼迫过徽柔。秋和与崔白的辗转一生,秋和那样的人,蕙质兰心,用自己渺小的力量去成全每一个人,她在帝后关系紧张时,放弃出宫的愿望,在皇帝最孤寞无助时陪在他身边,甚至为始终没能为他诞下皇子而自责不已,在得知崔白最终与嘉庆子成婚时,默默的把自己当初欢欢喜喜为自己缝制的嫁衣转赠给嘉庆子,曾经的愿望缩减了再缩减,最终一生困在宫墙里,待到香消玉殒。冯京与沅沅颇让人动容,沅沅是个憨直的让人怜惜的好姑娘,怀了冯京的孩子之后甚至没有动过去找他的念头,如果他不来找她,那她会一辈子独自负着这个秘密罢。周围的人轻薄议论,她也只是装出一副凶悍相去保护自己,粗鲁的像一个乡野村妇,好像就可以什么都不怕的这样活下去,却在冯京说要娶她时,难以置信地瞪着他,须臾,忽然放声痛哭,看到这里,我很想抱抱这个女孩,帮她擦去眼泪。沅沅是个简单直白的女子,她的行径常让冯京母子无言以对,但她真诚地爱着她的丈夫和婆母,不吝于表达,这个女孩透着傻气的可爱让人不忍。失去孩子后的沅沅缠绵病榻,形容枯槁,知道临死前,冯京才明白,她不欲求生的原因,原来是她明白自己只是他的错误,她说“我的第三个愿望,就是希望京实现他所有的愿望。”我从未对寥寥数言,出现在番外里的女子如此喜爱过,或许她各方面都是配不上冯京的,但冯京错过她,一定会抱憾终身。沅沅这样的人,是未经打磨的明珠钻石,如出现在我的生活里,不论是男子还是女子,我想我都愿意保ta无忧安乐的。BEN说过一句话,没有美丽可以私藏,没有爱情可以阻挡。有很多存活与字里行间的感情,甚至带着宿命的味道,蔡满心一定会爱上江海,陆励成一定会爱上苏蔓,徽柔一定会爱上怀吉,宫二一定会爱上叶问,杨守诚一定会爱上叶蓝秋,1900一定会爱上窗外那个女孩,约翰一定会爱上玉墨,赵楷一定会爱上兰萱。并不是每个相遇,都让人感觉,或对或错,可只应有那一个结果。影子在公主脚下,怀吉在公主心里。儿时的一句戏言,竟然一语成谶。怀吉与徽柔的爱情,看似惊世骇俗,于世不容,可让人欣慰的是,还是有人会理解怜悯他们的,不管是秋和,崔白,甚至是父母,其实还是会理解他们的。最深刻的感情莫过,在你没有知觉没有防备的时候一丝一缕渗透进生命里,等你发现时,他已经同你的生命长在一起,分开,就是断裂的疼痛。

爱把丹青错画人

用几天时间看完了厚厚的两本,揉揉哭过又带着血丝的双眼。原来很久没有这样的感慨与沉溺了。感慨于那样一个璀璨的时代,沉溺于每一段相交缘分或深或浅的爱情,不论是皇后与张先生的飞白深情,秋和与崔白的两两相望,或是李玮的隐忍含蓄,甚至于沅沅的情深缘浅,都让人感觉荡气回肠。爱情是一种信仰,也是一剂毒药,全看你是如何运用并掌握剂量,张先生与皇后恪守身份,却一直相互守望,那同样是一种可以付出生命的深情,却只想换来对方平静的生命。李玮的存在同样是一种悲剧,他为公主付出了所有,甚至去苦习丹青墨竹,但是可惜他没有皇后之于官家的那份欣赏与爱重,公主的倔强与孤单,甚至让他需要付出生命,他却从来没有后悔,这何尝不是一种错爱!而公主与怀吉则是让我心中战栗、痛楚却又甜蜜的根源。公主与怀吉生在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不知是幸或不幸,但是不论遭外放的欧阳修或者怀吉都应该感激这个时代,这个年代才子名士辈出,不论是耿直的司马光,还是文豪欧阳修,抑或名士苏东坡、宰相范仲淹、状元冯京......都给人一种置身星空的感觉,抬头所见的都是熠熠闪耀的明星。而这个年代,强势的言官,以及强有力的台谏制度,致使言路开明,使奸臣不致把握朝政,也让君王的权威得到制衡,而这些年代的太平胜景则使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让人觉得到底意难平!公主是骄纵而善良的,她美丽、活泼、爱憎分明,是所有人的掌上明珠,她的少年时期活的骄傲而挺拔,春风得意,事事无不称心如意。而一场被安排的不如意婚姻却完全毁了她,她的骄傲、文才与见识让她无法容纳自己泯然众人矣的夫君,而她的命运也是与生俱来、无可更改的,就如皇后所说,她是被人奉养在神龛中的神,想回归人间烟火而不得,看到后来司马光对此事的咄咄逼人,虽然知他为人正直,却简直痛恨其人,为何就不能放他们一条生路呢?但是她的公主身份已经注定了她的命运,无法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其实她何尝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少女怀春,放不下自己的青梅竹马,只想与心爱的人一叶扁舟轻帆卷,在上元节与他一起在白矾楼临风赏月。她只想享受一点最卑微的快乐,但是普天下的女子都有机会享受到的家室之美、天伦之乐她却注定无法享有。而怀吉是那个最可怜的人,他是那个先爱的人,心碎了千遍,甚至在心爱的人面前赔上自己的尊严都无所谓,他只想宠溺着她,为她做每一件琐碎但是幸福的小事,让她开心,但是这一点愿望却永不能实现,公主一次次的伤心难过、悲痛欲绝、他却难以伸出可让她支持依靠的手,只能在远处痛苦的遥望,他的命运同样是被注定,两次相救公主的缘分让他们相遇,而身体的残缺是他的终身之恨,卑微的身份也注定不能给公主以幸福的未来,他的每一天都在痛苦的挣脱与甜蜜的靠近之间徘徊,两个注定没有未来的人,却无法放开彼此,他们没有皇后与张先生的雅量清听,他们的爱情短暂却炽烈,哪怕烧毁了周围的世界乃至于自己。思念是匕首抵住咽喉,割断时间的卷轴。明知道再走下去,只会更加痛苦,他们不堪共展鸳鸯锦,难过西楼此夜寒。但是就是无法割舍彼此给予的那一点点温度。他们就像那个前有虎狼、后有追兵的旅人一样,置身险地,却急着去舔舐生命最后的一滴蜜糖。最终公主郁郁而终,而怀吉也怀揣着一颗破碎的心,拖着残缺的身体继续苟活于人世间。但是我想不论公主,还是怀吉,最后都感恩于这段相遇,他们只希望,无论怎样裁剪自己的记忆,都还是能出现在彼此生命里。爱你是最美的伤口,最终他们爱上了那道伤口,虽痛楚亦不舍弃。看完,合上最后一页书,看过所有的悲喜,我却怀想怀吉与公主初遇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坐在廊下,共食芋头谈天说地的一刻,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那一刻,没有后来的苦恋与纠缠,没有伤害,只有满心的生之喜悦!

城门一闭锁今春

搁笔许久,只因实在不知如何开头才能将心中感怀引出一丝一毫。特地去查阅了之前访谈中米兰所推荐的参考书目,却也只能囫囵吞枣,眼下呈上这篇书评,权当隔靴搔痒。对于爱女的婚事,仁宗的顾虑与考量并不难以理解,作为公主的驸马,不必腹有诗书,更不必胸怀鸿鹄之志,在夫为妻纲的时代,这样的男子终会居庙堂之高,又岂会甘心屈女子之下。宋朝皇帝本就严加防范外戚,与位高权重的官僚极少联姻,而后者也不愿同皇室联姻令实权缩小,再来当时又盛行中表婚(此处参考张邦炜教授的《宋代婚姻家族史论》),可见李炜何以成为仁宗心中驸马的不二人选。然而仁宗独独没有过问公主的意愿,婚姻被强迫所致的不幸,曾被刘太后指婚娶郭氏为后的他应当感同身受,男子尚能脱身,却会误女子一辈子。虽说公主后半生的悲惨不能全归咎于仁宗,但他万不该将爱女的婚姻作为对生母李宸妃本家的补偿。见红颜憔悴,饮泪空余悔,仁宗的心境怕是不外乎如此。自古史官对于女子总是尤为吝惜笔墨,便是正史中的记载,公主的本名也不可考。徽柔一名虽是臆造,却甚是得宜,在《尔雅》中,徽,乃善也,柔,乃安也,纯良娴静,不单是仁宗对长女的期望,亦是当时天底下男子对妻女的要求(因徽柔是生前名而未采用《谥法》中的释义“元德充美曰徽,至顺法坤曰柔”)。然而公主却是个烈性子,在言官看来甚至是恣意妄为的,她就像个玩火自焚的孩子,伤了自己,也累及他人。与其说她是一株紫藤,倒不如以鸟儿来喻她。先前她想逃离那勉强无趣的婚姻,之后她想飞过那横亘在她与怀吉间的壁障,她的每一次挣扎,都如同鸟儿痛极时的悲鸣,最终只能啼血而死。但无论是紫藤还是鸟儿,皆离不了容身的乔木,对她而言那便是怀吉。本是杜若萱草,却想如乔木般在公主累极时供她倚靠,免她受凄风苦雨惊扰。这一光风霁月般的男子,合该悠游在青山绿水,隐居在竹林深处,但自皇城门在身后闭上起,那宫墙亦是围困住了他,纵然人被贬逐千里之外,心有牵挂又安能真正远走?囚其余生,莫过于情,而一墙之隔,却尝尽生离死别。遥遥八年,唯有托月儿代他越过宫墙,一如昔日伴她在空廊。生时无法同衾,死后亦不能同椁,香气散尽,独余那更漏迢递,而梦里,是否有她同立汴河堤上,看那扶疏岸柳,临风照水?却是无人知。一段秘辛,终究只能化为史书里的寥寥数字,道不尽诸多无奈。我已非完璧,玉碎来配你。我愿为乔木,做你安身处。这两句,且作公主与怀吉的形容。最后,拙作一首仅供贻笑大方。冠珥金貂侍紫宸,暮困朱宫,相误红尘。千门一闭锁今春,长偎空阶,漏尽更深。离恨新添旧泪痕,月上东墙,抚叹微闻。 花朝桃雨落纷纷,向晚夕阴,斜照孤身。(词牌乃《一剪梅》)

谁是人间闲倦客

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张先【江南柳】画卷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是陌生又遥远的故国,而孤城闭就是这个朝代中颇为雅致有立意的画轴,轻轻铺陈缓缓展开,指引我们掀开历史的一角,从政局朝堂到市井巷陌,从官家后妃到臣民百姓,每一处每一景都是浓郁的宋代风物。故事是以北宋仁宗在位期间为历史背景,以内侍梁怀吉温和包容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海晏河清时代下众人的宿命。从严苛的宫禁制度展开谈及宫门夜开的惩处,细致的刻画了如梁怀吉、张茂则、裴湘等有文人气质且品行高洁的内侍,随着故事进展也着重描写了阎文应、任守忠、张承照等势利谄媚而最终自食恶果的内侍。而一向喜闻乐见的后宫争斗也被作者写得不从主流却精彩好看,曹皇后的大度从容有牡丹真国色,张贵妃的嚣张跋扈最终绝望而死,秋和的善良温柔一生为他人而活,始终争不过各自命数。仁宗朝的名臣有太多熟人,而大臣们因政见不合吵得差点挽袖子动手也颇具画面感,原来并不是所有的朝会都呆板无聊。仁宗的大公主徽柔作为故事的女主人公,从她身上写美食写仪制写东京街市,以及她不幸婚姻造成的惨淡人生,作为一位命运里激烈挣扎的女性,最终过早的香消玉殒也奠定了故事的悲剧基调。我们跟着故事的走向穿行于宋代皇城,窥视着朝堂暗涌,有津津乐道的名人八卦,还有热闹的东京街市,俨然一副生动细腻的宋人生活行乐图。愿望“我希望,无论我们怎样裁剪自己的记忆,都还是能出现在彼此生命里。”孤城闭主要故事的时间跨度是二十几年,其间出场人物为之不少,作者把每个人物贴合的融入到故事里,每一抹都为作品增色不少。十几年如一日的相伴,年年月月深浅,怀吉的愿望是看着公主长大看着她和相宜的人携手此生,可惜终究梦碎难圆。文中的人物们或是为身份所累,或是为欲望所困,或是为声名所缚,这也注定了他们的愿望各不相同。徽柔的愿望是不再做公主拥有寻常女子的幸福,仁宗治世虽政通人和海晏河清,他想要的是有个可以信任的七窍玲珑心的人来纾解心中孤寒,张茂则希望曹后拥有完美的人生并随时准备为她生为她死……人人心中都有一座孤城,他们的愿望都好似天边凉月,只有等到风日晴和或许才能窥见寒影。宋祁的蓬山不远成为一时佳话,也令秋和那样的深宫内人心底生出希翼,而最后怀吉转述秋和蒙官家青眼的话语时,崔白也只能喟然叹道:蓬山并非离谁都不远。这一段情缘的耽误在后来的描写也极是动人,多年后秋和谈及自己的人生意义似乎只是为了做女儿的母亲,言语间尽是落寞和失意。随后将多年前的嫁衣悄然赠予崔白的新婚妻子,离世后仁宗看到当年的庚帖,愧疚之下叹道:难怪她这一生都不快活。这位终其一生都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女子,她的愿望是离开这座皇城随心仪之人去到想去的地方。一方天地也好,山水走遍也好,只要他在。张贵妃最后异常清醒地痛斥官家从来不给她真正想要的,并预见性地说出徽柔那样的性子也会落得帝后抑制群臣怒斥的下场,她的愿望是想通过官家对她的宠幸得到更多的权利及更高的地位,最终却在患得患失中希望破灭绝望而死。司马光的不断劝谏,欧阳修的私德中伤,冯京的春风得意,苏舜钦的惨遭贬谪……,仕途的贬谪升迁同样关系许多人的愿望,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苦,那些一本正经吵架的大臣心愿大概就是:一愿君王万寿,次愿干戈永息,三愿岁丰登。四愿老安乐,疾病免相荣。其实在那样一个经济文化极度繁荣的时代,君王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没有一手遮天的权臣,没有狐媚惑主的后妃,百姓能够丰衣足食,人才得以量才适用,宋辽双边近半个世纪不识兵戈。这样的大前提下,大多数人的愿望得以满足,而那些湮灭在历史洪流中被遗落的心愿,诚如欧阳修所感,我喜欢这个海晏河清的时代,虽然我们都曾被这个时代所误伤。若有来生,徽柔是平凡人家的采桑女,怀吉是手执丝鞭骑着名马的白襕书生,从那妙龄女子身边打马而过拾到她遗落在地上的花钿……

世间安得双全法?(未写完,待续)

《孤城闭》讲述了北宋仁宗长女福康公主和内侍梁怀吉的缱绻爱情故事。因为是在真实的朝代背景上虚构的宫廷爱情悲剧,因此读起来总感觉比架空的小说多了几分压抑和沉重。世间安得双全法?女主的父亲是皇帝,却是一个被大臣们管得死死的不自由的君主。他就是导致公主婚姻生活不幸的罪魁祸首。对他来说,要想做到好父亲和好皇帝双全是多么难!他爱自己的女儿,但是他更敬业——不看不知道,书里群臣管得宽,谏言多得简直可以淹死他。所以,尽管他贵为皇帝,却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尽管他能给女儿提供奢华的物质享受,却难以满足她精神层次的需求,将她许配给所爱的人。他本着为女儿好的初衷,放弃了那么多女儿倾心的人不选,挑来挑去,却给心高气傲的女儿选了一个她瞧不上眼的驸马,从而酿成了她爱情的悲剧。少女得不到所爱的男人,还要整日面对一个自己轻视的男人,心高气傲且倍受宠爱的她难以接受现实,不认命的抗争,结果竟爱上了自己的近侍,一个虽然性格好、相貌好、脾气好,有才华却不完整的男人。如果没有那么多爱的挫折,也许公主看不到怀吉的好。正是因为屡屡求不得,所以才把眼光转移到了身边这个最亲近的人身上。可是,一段感情,若只能与所爱之人获得精神上的融合,纵然这种感情多么真挚,也是不完美的。所以这部书中公主和太监的爱情在我看来并不看好,所以对结局的悲剧也显不出多少感伤。他们越相爱,弱势的一方也会承受越大的心理枷锁,因为他只能爱,不能做。在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了一个想成为好父亲的帝王的无奈和大局为重的牺牲。为了当个所谓的明君,就将亲闺女坑到底吧,不管她能否理解,初衷都是希望她有个好归宿。可惜做女儿的心气太高,又不肯向现实屈服,一步步不妥协又不得不妥协的结果,就形成了这种无望的爱情模式。我不想赞美她为了爱孤军奋斗的勇气,她再不济也是个公主,除了求不得的爱情依然有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他则不同,以他的身份与一个公主有了私情,不死也会脱层皮,如行尸走肉般活着,得不到真爱也没有真正的幸福。一部书,我断断续续读了两个月,没事找找虐,通过人家不完美的爱情,得到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满足与幸福感吧。

欲练神功,剑走偏锋

欲练神功,剑走偏锋文/Sofia其实,我不太喜欢过于正统化的小说(画外音:看小说,不就是看个猎奇么?),正如《孤城闭》里的画师崔白不屑于黄氏父子的工致富丽的画风,而喜爱徐熙的野趣一般。有时候,细致工整的描绘远不及感情的自然流淌更让人感动。《孤城闭》是一本言情小说,大宋公主一生的几段情,无论是对“春风得意马蹄疾”的英俊状元郎的懵懂好感,还是与贵族子弟的两情相悦,抑或是不得不嫁给自己并不尊敬的驸马的尴尬婚姻,都不及她对朝夕相处的宦者的日久生情。主人翁是个太监。说起太监,我们往往会想起《葵花宝典》里的那句——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在世俗的观念里,太监已然是个笑话,而且是一个负面的贬义词。只是,我们忘记了太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会有思想、有感情。太监的感情一点儿也不低级。在《孤城闭》中,主人翁和欧阳修一样,会喜爱年轻女子的簸钱时的天真娇憨;而他的师傅——另一名宦者,默默守候了心爱的女子多年,不计生死、不问回报、只求她平安。米兰Lady的《孤城闭》与其他的宫廷小说不同,她很少着墨于宫斗场景,更注重描绘出人物的无奈心理:皇帝的无奈——始终不能信任陪伴在身边22年的皇后,认为这22年不过是一场无趣的戏剧;对宠爱的妃子不能托付真心,将她置于人前显耀人后受嫉恨的尴尬之境;他以为最好的安排却害得他心爱的女儿一生不幸。皇后的无奈——她最在意的那个人并不肯走近她、信任她。宠妃的无奈——她想要的,他始终给不了;却在她死后,给了她身后的虚名。公主的无奈——她的爱是一场无妄之灾,降落在她心爱的男人身上;她在婚姻上的身不由己,她被迫嫁给她厌恶的男人。大臣的无奈——是为了前程与宫中嫔妃结为党羽,赔上一世美名,还是为了赢得身前身后名,赌上前程。太监的无奈——此生最大的心愿是做个正常的男人,但是这样的心愿和他们的身体一样都是残缺的。他们所爱的人,更是他们梦中的镜花水月。……这本《孤城闭》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无奈组成的满纸辛酸。有人说,让公主和梁怀吉相伴一生吧,这是他们最好的结局。可是,真的吗?梁怀吉心有凄苦,他也有自尊,他怕让自己心爱的女人看见自己残缺的身躯。他也想她能够获得世俗的幸福和圆满,只是,那些人,要么因为政治因素而不得陪伴在她身旁,要么缺乏了琴瑟和谐的心意相通,入不了她的眼眸。突然想到那句话,身为皇家的子女,享受了常人无法享受的富贵,注定也要承担常人无法承担的责任。这是一个宦者的身不由己的爱,却也是一个公主难以言喻的痛。影子在公主脚下,怀吉在公主心里。N.B.文末的关于冯京的小传似乎有点儿画蛇添足。冯京固然是惹人遐想的帅哥一枚,可是,故事,不是怀吉和公主的故事吗?哪怕写个曹评的故事,让曹评追忆公主,或者曹评已然忘记公主,都比写冯京靠谱些。

孤城闭

这个故事中人人都有故事、人人都有伤痕、人人都有所爱、人人都有苦衷、看到尾部止不住为其中的人物惋惜、作者文笔内敛含蓄、往往内敛的感情一旦打动人、就如一股小溪慢慢流入人的心田、最后如溺水般让人难受又让人庆幸就如原文所说“我们都该庆幸活在这个言路开明,可谓海晏河清的时代,虽然我们都曾被这个时代误伤。”

梦里关山路不知

很久没有读一本书读到泪如雨下。和风霁月里,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徽柔和李玮注定是一对怨侣,李玮付出了相当的努力和热情研习书画,仍不能得徽柔青眼相待,两人却硬生生被皇帝和谏官风议安排在一起数年。徽柔少女时芳心暗许给曹评,日后酒楼复见,曹评眼里怀里已是其他女子;欲借怀吉的相伴取暖,终被一道宫墙生生阻断。拥有女子最高贵煊赫的出身,见过无算世间珍奇,反而无法接纳平凡,出嫁后,这一生,都是苦。楔子里城门夜开,暗衬日后孤城紧闭。情爱如醇酒,纵使穿肠犹不悔,他们都放不下,所以他们无路可退。先是生离、后是死别,怀吉一一尝尽。相思最苦,莫过于梦里想见你一面,却不知道该到何处寻你。徽柔带着泪痕的梦里,可能找不到西京洒扫班,也寻不到前省画院,连最后一丝幻想也成空。宦官对公主的爱,世俗眼里或是种妄念,然我不喜用这个词。怀吉能爱得不自私、不狭隘已属不易,他从未想过占有,甚至愿意助李玮获得公主赏识,也愿意不惜生命危险火海里救杨夫人,然而旁人眼见的是公主为下人恣意骄纵,所以他必定是奸佞,有几人愿意问因再问果?相比徽柔和怀吉,我更偏爱曹皇后和张茂则。皇后爱的究竟是皇帝,她与张茂则之间,更像两个履冰者的扶持。她活得太累,恭谨克己仍遭皇帝频频猜忌,帝王家的身份约束注定让他们难以拥有寻常夫妻间的轻松相处,那句刺痛人心的“你定要天下戚里皆姓曹”抹杀了爱女徽柔一生的良缘,那苦苦练就的飞白书凝着多少欲言又止的意难平。而仁宗山陵崩后,她也确实让自己属意的养子顺利登临九五,她洞明人情,亦不乏手段。我很难说是为求稳保全才会恋栈高位,还是身在高位难以不被权利所墨所累,一个可以笑到最后成为太后的皇后,几乎不可能纯净如白纸,可她在臣民眼中堪当贤后。她体贴下臣,连怀吉的微小心思也顾及到;她不争不抢,由着张贵妃在不过于出格的程度里争宠毁谤,赢得诸宫人、内臣之心;她果敢决断,宁引猜疑也要先护官家平安;她懂司马光,也懂徽柔,更教导徽柔去理解司马光;她花心思为丈夫、为子孙、为大宋保全人才。这是皇后的教养、皇后的修行,她足够敏慧,在对女子多有束缚的时代桎梏里,游刃有余。张茂则跟随在曹后身后,小心翼翼,他比怀吉更像影子。不是那句讲给怀吉的“为她生,为她死”,而是床下暗藏着整箱练字留下的叠叠纸卷,墨迹残篇,勾得我泪水夺眶倾盆。就这样默立你身后,保持着精确的距离,不多一步向前,不少一步退后,你悲,我也悲,你喜,我也喜。你与我的生命息息相连,我对你的凝望和深情,与你何干。恰到好处的分寸,不去飞蛾扑火的克制,为你爱的男人冒死甚至牺牲自身,在微妙平衡即将打破时选择闭门不见、远遁天涯……我还不能死,要活着,守你周全。这一段情事,伏笔自开篇埋下,张茂则干净的旧衣袍,皇后亲切自然地唤“平甫”,皇帝听到怀吉提及“张先生”一霎未掩饰好的失神,细节绵绵密密铺来,皆合怀吉旁观者身份所眼见的。第三人称角度的暗线(曹后、张茂则)衬第一人称角度的明线(徽柔、梁怀吉),双线并行,结构的精妙之处也在此,张茂则于怀吉,是师、是友、是同命相怜的过来人。随着了解益深,怀吉想学张先生,可他们终究走上了不同的路,于是有了仁宗那句感慨“不过学到皮毛”,有了君父那幽微难明的又恨又惜。这两人,一个选了艳烈耀目的烟火,一个选了长燃不熄的蜡炬。选择本无对错,盖性情所致,皆有所得,亦皆有所失。思及每个角色的成长环境、经历,似乎都无错处亦无恶意,竟生生下成一局决绝而难解的死棋。如司马光,位卑有“玉爵弗挥,典礼虽闻于往记;彩云易散,过差宜恕于斯人”的雅恕宽仁,权重时即便发妻无法帮他诞育一儿半女,亦不曾生出纳妾打算,当称情深义重。他绝不是什么坏人,却对礼法千般执着,于是有了一步步逼迫徽柔回到她“应该”成为的“女子典范”之举。没错,在黎庶眼中,美丽端庄的公主就该有贤懿淑德彰天下的妇道母仪,这种过高的期许也实在怪不得他们。奈何汝之蜜糖,我之砒霜,也许你坚持的正统道义于我是割肉剔骨不见血的利刃尖刀。他不能理解徽柔,徽柔亦不懂他。再如杨夫人,本无意做恶人,年轻时为保护丈夫抛头露面被逼出的蛮横泼辣,是曾经为了生存的不得已。每个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仁宗体恤低阶仆从,宁可自己忍渴;礼重臣工,耐心听他们或重复、或冗长的谏言,乃至被“唾面”,直到以父亲身份掏心掏肺诉衷情来恳求诸臣“放过”,这个皇帝变得立体鲜活,也许你觉得他作为君主偏于怯懦了,但他对亲人、臣民、奴仆皆有关照,有大爱,当得起“仁”这一庙号。配角的刻画同样值得称道,不少人物只出场两三个章节,已勾勒得形神皆妙。简单纯善者如秋和,一生为别人而活,折翼于深宫,把每次机会都换成保全他人的承诺。复杂者如文彦博,前有自家夫人进献灯笼锦给张贵妃,后有在皇帝违豫病中谵言时,力稳大局维护中宫、斩杀告密者,理智果敢而不乏非议。台谏是一柄双刃剑。种种好处书中说尽,弊端也透过情节数次表达。《道德经》有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谏言是为了上利国家下利百姓,然而这之间是否又夹杂着表现自己“公忠体国”的心意?未经历过基层实践的纸上谈兵之见是值得商榷的;一朝俱是清流,人人皆可发声,美则美矣,莫忘“水至清则无鱼”,说话的人未必知道做实事之艰难,反而容易让做事的人处处掣肘。敢于直言犯上的人,虽被贬谪但可换得美名,引得人纷纷效仿,是否愿为自己说的话负责,不得而知。台、谏为两种官职,谏官纠绳天子,而宋代谏官由于不属于宰相所辖,亦会盯住宰相,这也是那段时期相位频易的一个原因,更有为发声而发声者紧盯他人私家事,譬如被风闻言事所累的欧阳修,借他之口说出的那句“我们都曾被时代误伤”,升华了此书的主题。仿佛《清明上河图》徐徐铺开,不拘于小情小爱,将北宋的万千气象娓娓道来,名臣辈出,多有芳草美人。梁怀吉是旁观者,崔白是记述人,古人已殁,画作流传千年。我读过的小说并不多,但知敢于依托真实的历史事件,较大程度上尊重史料的作品比例很低。因我自己亦尝试过,深知这种创作乃是“带着枷锁跳舞”,单是让每个人物的性格、行为方式与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件间逻辑融洽就已经足够挑战。若想舞姿优雅,更需功力深厚。喜欢此作的另一个原因,孤城紧闭,少了些尔虞我诈的杀伐倾轧,少了些险恶人心的剑影刀芒,永远浮动着一抹暖意,一豆微光,如怀吉特殊身份下被世俗压抑却始终不生嗔恨的善良。

孤城闭随笔

读完孤城闭很久了,一直想写点东西,却不知如何下笔。在没有读过孤城闭之前,你一定没有见过这样一个男子,他懂诗书,明事理,通音律,善丹青,常感恩,敏而学,相貌佳。他具备了谦谦君子的所有品性。这样一个男子,因宦官的身份,爱而不得。以芦苇之力行乔木之为,终是悲情一生。全文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大悲大喜,从男主宦官怀吉的角度行云流水般道出了北宋时期一段太平盛世却又桎梏的历史。不曾流一滴泪,胸口却甚压抑。隐隐作痛。为我心爱的男主,和他遥不可及的爱情。这样一个时代,你是没有办法去怪谁的。你看仁宗皇帝,贵为九五之尊,却处处为他人着想,夜里饿了也不劳烦宫人只得默默忍着;皇帝的几个妃子,除了张娘子品行不正,其他一团和气,没有宫斗剧里的勾心斗角;普通宫女如董娘子,为了别人的幸福放弃自己出宫寻找爱人的机会,一生为别人而活;即使丑陋粗鄙的驸马,为博公主欢心,日日苦练丹青结交饱学之士,为了公主甚至搭救自己的情敌。唯一让人生厌的确是被视为政治开明象征的言官,公主宦官的爱情招谁惹谁,要被他们说成“其罪当诛”。可是又有什么办法,他们永远远离真相,只看到了结果和由此产生的后果。作者文笔极好,细腻恬静。大半部分给人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感觉,尤其男女主小时候捉刀代笔檐下芋头,读完会心一笑。写爱情也没有轰轰烈烈,公主怒夺马鞭一事,教人读过不忘。直到每年七夕,花胜再不越墙而出,悲伤一下蔓延开来。听说要拍电视剧了,心碎成了渣。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我接触米兰的书的时间并不长。当年混惯了贴吧而从不混晋江的我在贴吧因为看到一位我非常佩服的姑娘推荐了米兰的《柔福帝姬》,才去接触了这位作者的文章。通常,接触一位新的作者,一般人都会先看这位作者最短的那篇文,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这位作者的实力,于是我选择了《眼儿媚.汴京悲歌》。第一次,并未看完,因为实在太伤,让我觉得悲到不忍卒读,我一向自认心脏很强,堪比小强,已经没有什么文能够虐到我了,可是《眼儿媚》还不算,在多次弃掉又重新拿起,磕磕盼盼看了许多次终于看完了《眼儿媚》之后,我终于拿起了《孤城闭》。以第一人称的描写,这原本是我的雷点,因为看过不少以第一人称所写的文,可很多都文笔滞涩,内心独白过多,显得矫情。《孤城闭》是个例外。米兰借用男主梁怀吉的这双清澈而纯明的眼睛,将宋朝最清明的时代的故事,缓缓道来。不疾不徐,不骄不躁,悠然从容,方显大气。这就是米兰的文章给我的感觉。《孤城闭》是我最爱的书,已经过去好几年了,我把它放在枕边,时常翻阅,坐着穿越时空的船,跟随着米兰的笔,被她带入她笔下的那个时代,米兰是我见过写历史最具有生活气息的作者。想着书中的怀吉,觉得妥贴慰心,这样的男子,恐怕穷尽一生,也未必能觅得,书中的徽柔,也是无比的可爱,她有着公主的骄傲和公主的任性,也有公主的才华和公主的纯净。像是放进玻璃瓶中透明的白水晶,光芒闪耀却又何其脆弱易碎。可我就是爱这样的徽柔, 这样的怀吉,爱他们的玩闹,他们的任性,他们的残缺,他们的欢喜,他们的悲伤,他们的,檐下芋头圆......一想起米兰的书,总是觉得满腹的惆怅,觉得这样的惆怅把自己涨成了口小腹大的瓶子,皱着眉头,却不知从何说起,想一想,终究还是一捧说不清的情怀。


 孤城闭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