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自述》书评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08646622
作者:周鸿祎
页数:263页

周鸿祎的互联网精神

3721和360,出于 一个老板,也就是周鸿祎。3721是流氓软件的鼻祖,现在还有人拿这个软件出来黑周鸿祎,说360是其实 只是个换了衣服的流氓软件。流氓,刘邦也是流氓,但是他最终是个伟大的皇帝,所以拿一个东西出来说他是流氓,这时中国人翻祖宗的思维,不足道也。周鸿祎怎么解释自己的3721 的呢,他只是说那个时候没有了解客户需求,强行定义了客户的需求,所以3721才沦为了流氓软件。360没有走这个老路,而且颠覆 了自己过去的方法论,所以才成功了。老周的《互联网的方法论》,我觉得是我看到的,中国对目前对BAT为什么成功,也就是互联网成功论的一个比较透彻的总结。但是中国人,成功的,拥有财富的中国人,还没有说出来写一本书来教人成功的。就算是这本书,老周也说,你要是有什么好点子,在没有能成为行业霸主之前,不要到处乱说,不然被别的大公司知道了,你的创业也就完了。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周鸿祎的书不是告诉你在互联网有什么机密,而是将一些你学不会的,或者是你学会了也干不成的东西告诉你。但是看看没有坏处。老周预言互联网将是硬件免费,增值服务盈利的模式。我很赞同。所以老周在失败一次以后,现在又重新起来做手机,因为还有一个原因,以后就算是硬件免费,你做晚了,人家也不要。另外就是人家不要你的免费的硬件,你的增值服务也就没有依托,你的盈利就是个空中楼阁了。最后,我要说的是,老周仍然是个流氓,不然他不会和QQ干架。但是,不做流氓的孙中山先生被袁世凯这个流氓抢了果实,面对流氓,还得有流氓精神。

单点极致

老周的书阅读完,整体有以下感受:1、比英雄人物更重要的,是时代。2、要么转型互联网,要么死。3、最可怕的是商业模式的颠覆。4、精益创业是在颠覆性创新方向感指引下的持续性创新。5、颠覆,以产品为颠覆,将成为今天这个时代的常态。6、单点极致,把眼前的事做到极致,下一步就会自然呈现。7、产品是演化出来的,而非规划出来的,规划都是骗人的。8、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你不接收互联网。9、今天,人就是商业模式。

第一次做思维导图,读《周鸿祎自述》

思维导图

何止互联网思维

2014年8月就出版的书,2015年3月用了两天的时间看完,非常可惜为什么没有早点读他的书?很多人说大二会是他的转折年,我站在2014年的尾巴上,我大二,深深的预知到,我的人生轨迹不再会再沿着之前坚定的考研路线走下去了,大二这一年,也真的成了我的转折年。周鸿祎说,《硅谷热》看的他热血沸腾,强烈的影响了他的价值观。我说,这本书看的我晚上夜不能寐,充了十足的电一样觉得浑身都是能量,我想我深深的被互联网的世界迷住,它变幻无穷,充满刺激与挑战,正是我以前潜意识里所追寻的不确定感。就是它了。朋友知道我在看这本书,让我给他讲讲。我说,我给总结一下我总结的互联网精神好了: 就是免费 就是资源共享 就是雾里开花 就是曲线救国 就是用户至上 就是勇于颠覆和不断创新 就是观察人性 围绕人性设计游戏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运用书里所学到的思维去做一款微信平台。为什么用一款?在我的认知里,微信平台和做产品所用到的思维是一样的,同样要“拜用户教”,为用户服务,利用这个平台实实在在的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我就经常觉得自己非常热衷于计划事情,也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最正确的捷径,但一个学期结束,会发现,我似乎没有收获什么。我在某个领域突出了吗?没有。我英语提高了吗?没有。 Deadline.直到有一天在上英语课的时候,新来的Mr.说,这学期所有的作业都会给我们一个最后期限,超过此期限,一概不收。黑板上“deadline"这个单词好像发出一道明晃晃的光束,劈开我的脑子。原来,因为我不曾给自己设定一个“死亡期限”.书里讲到定位理论,很有感触。意思是说,你要用非常简洁的几个词就能够让用户知道你的产品是什么,它有什么用,能帮助用户解决什么问题。如果,你无法将它定义出来,那么这个产品是失败的。Deadline和定位理论都指向一个地方——目标。有计划的人生还不够彪悍,有目标的人生才赢得成效。我一直也很信奉时间,时间能够抚平所有的痕迹,答案兜兜转转,都不过隐匿在时光里,这样的心境在一定程度上会让自己随着时光放任自流,在时光里被动,最终也怪不得迷茫。无论做产品,还是争取未来,要设定计划,更要给自己一个定位,一个死亡期限。周鸿祎是睿智的,大家在分享他的互联网经验的同时,由于其中也多次提到360杀毒软件,是相当文雅的推广了吧。但是我还是很买它的帐,在众多互联网书籍里,我就选择了这本书,当然起初还是有点疑虑,会不会湖海漫谈一些不实用不靠谱的东西,但看完书的序,立刻就买了下来。他给市场提供干货,消费群给他市场,实际上,这又是另外一做思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思维——真正的做到互利互惠。

对于我理解互联网思维帮助最大的一个人和一本书

比起小米和雷军宣扬的各种脍炙人口的互联网秘诀,周鸿祎对于互联网的诠释于我而言,更探入本质、更接地气。“聚焦一个刚需痛点突破去做产品”和“从侧翼进攻去颠覆”这是值得每一个互联网创业务必牢记的,特别是屌丝创业者。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资源下,保证产品体验做到极致,并且不在主流战场跟龙头们发生正面冲突而赢得击毙对方的机会。“免费”无疑是聚集广泛用户的不二法门。但“免费”是有前提的:• 用户基数足够大,保证单客获取成本趋近于零• 没有持续生产成本因此,你必须针对实际情况来决定你的产品是否免费。先活下来,再活好!

拜用户教

基于免费、做服务、聚用户举一个例子,我用的是移动的手机号,但我从来不去移动营业厅交话费,也没有在移动官网交过话费。对移动来说,我就是他的一个“客户”,每个月给他贡献几十块的话费。虽然我用了10来年的移动手机,但我和移动之间基本没有太多交流。可能像我一样,很多人都在网上交话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通过微信交话费。会通过微信发免费的信息、语音。会通过微信关注很多的公众号,享受着各种便利。这一切微信都没有跟我们收费,而且腾讯运营微信每年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正是因为免费、专注用户做服务,在微信上聚集了几亿的用户,基于这个庞大的用户群,微信上嫁接了各种O2O,电商甚至网游,会有大把的商家愿意给微信交钱,微信这种基于免费的商业模式,被形容为“羊毛出在猪身上”,也叫“第三方补贴”。 基于免费,专注用户做服务不是什么新概念,当年淘宝的免费开店打败了eBay,360的免费杀毒撼动了整个杀毒市场。现在人们喜欢提“互联网思维”,一切都要“互联网化”,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乔布斯传中也提到过,其实苹果很多核心的理念都是“偷窃”来的,像图形界面操作系统,鼠标, 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等等,都是别人的思路在自己产品上的创新。我想,对互联网创业来说,成功属于能够领悟精髓并且有耐心的人。两条腿一起跑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服务,通过电脑、移动端等等把服务传递给用户,但是用户的需求在不断变化,面对变化,该怎么持续改进自己的服务?每天不停的开发新的功能、不断完善服务,每周、每月的发布新的版本,这属于狭义的持续改进。广义的持续改进还包括持续运营。比如像gmail于2004年发布,持续改进了近10年才去掉了Bate版(测试版)字样。在当下,不要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尤其是做互联网,如果幸运,你会被模仿、被竞争,如果被实力强劲的团队盯上,自己多年的努力等于给人家探路了。所以“持续改进产品”和“持续运营”两条腿一定要一起跑。运营产品不等于大把花钱去刷地铁、刷公交。就是要在没钱的情况下逼着自己去分析自己的用户群和产品。不断尝试、不断失败就有可能跑的越来越快。

不管你喜不喜欢,360都是成功的典范

周鸿祎在书中写道:“其实仔细想一想,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每个企业其实都是传统企业。今天你觉得自己很先进,明天你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落后了。马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建立了支付宝,看起来牢不可破,然而2014年春节腾讯发起的微信红包就对支付宝的统治地位形成了冲击。连马云都在焦虑,互联网圈子里其他人能不焦虑吗?面临互联网挑战的传统企业能不焦虑吗?”不讨论3大价值观,4大法则什么的了。只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4件事。一是用户体验,不管做什么行业都很重要,教学总是强调教学对象,是一样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总忘。教学软件也要搞清楚用户,到底是老师还是学生,还是校领导?老师教学,学生学习,领导拍板买不买,好像少了谁都不行。二是免费,互联网大势所趋,我们现在是靠买钱吃饭的,免费了我们吃什么,必须有紧迫感,早日找到出路,争取做市场的引领者。如果先免费的话会不会比过旧日子更早被淘汰呢?虽然创业阶段,但是很多时候比大企业更胆怯,哈哈哈哈哈,好在我是打工的,不用承受这种心理负担。三是从点做起,我们的点在哪还得探索,或许培训是个。虽然如果免费的话没有盈利模式,但是没有就没有,读了这本书后不生拉硬套!四是用户至上,精品课的时候觉得用户很。。。给设计好的页面,非得说点不明白,有鼠标就点呗,还有很多专家呀,一瞎说话我们就得加班加点的改,还非得周一看结果,我们的周末,我们的法定假日都没了。看完这本书其实最大的收获是360,听过解释之后也理解他们了,虽然越来越臃肿,但是还在不断推陈出新,小东西都挺好用的,加油。

正确的废话

这本书浅显易懂,可以快速阅读。现在来看,里面说的也大都是“正确的废话”了。基本理念有:1.小白思维:多接近用户,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2.所有人都用的东西应该免费,得到海量用户后从别地地方赚钱。比如360杀毒免费,然后给用户推荐360浏览器,赚取广告、游戏的钱。3.注重用户体验,将产品的某一点或一些地方做到极致,给用户超预期体验。这也是乔布斯的理念。4.要有理想主义,不能光为赚钱。5.颠覆式创新。要创新就要想着颠覆现有模式、现有秩序。

你可以错过认识周鸿祎,但是不能错过读周鸿祎的书

  【PConline 品科技】“红衣大炮”周鸿祎系国内著名的互联网安全软件与互联网服务公司奇虎360公司的董事长,目前360的市值已超100亿美金。其出生于湖北黄冈蕲春青石,是我的同乡。曾经,你可以错过认识一个大佬的机会,但是千万别错过读他的新书(《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的机会,绝对值得所有从事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创投等领域的从业者阅读。  周鸿祎其人  周鸿祎非常喜欢大红色,前几天浇冰水,他穿的就是大红色上衣。《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书皮也是大大的红色,在科技类丛书里,实属少见。  在这本书里,涉及到360公司的内容,大家可以想象成其他任何公司的内容。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该书对360的内容过“软”,虽然也有失败的案例,但是对于360方面,包含过多的个人色彩主义,大家不要被“毒害”。  从我步入互联网的那一天起,就感觉周鸿祎是一个有反骨的人,否则怎么会那么喜欢“叛逆”呢?毫无例外的是,《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这本书也是一本“离经叛道”的书,比较颠覆互联网从业者的三观,不过很接地气,看起来不累,虽然也有互联网思维、免费、商业模式、黑天鹅、拿来主义、颠覆、跨界、创新、扁平化等“高大上”的词,但是绝不是为了让人看不懂而装逼存在的。  和其他互联网类丛书不同的是,这本书只有周自己的序《我的价值观》。  序里提到:无论是做互联网产品,还是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能不能做得成,是看你能不能创新。而能不能创新,除了靠你的技能、阅历、领导力,当然还有运气,一个重要的元素,是什么价值在影响你的大脑。/看一个人是不是具备创新力,先看一点,是不是敢想敢干。第二个价值观,是在互联网里干,做什么都不如做一件产品改变世界来的彻底。第三个价值观,就是要与众不同。周提到的三个价值观在整本书里可以找到很多影子,力排众议,推出360杀毒,以及后来推出360搜索,以及后来在360的众多产品上做出的“微创新”。  从进入互联网、再到用户至上、创新、免费、体验、方法,可以说周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经理,在诸多点滴的细节里,可以看到周对产品的至高崇拜,这个和互联网当前崇拜营销为王的思维大有不同。而与传统企业最大的区别是,用户至上。用户是使用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人,他们未必向你付费,在传统商业时期,商家跟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以信息部队称为前提的,买的没有卖的精,在经济关系里只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商家、一个是客户。  周在书尾说“如果不得选择,我很显然是嬉皮,与我共事的人也都是嬉皮”,我倒是觉得周是一个很幽默的人。  360的出现,迹象一潭死水里面游进来一条鲶鱼,把市场竞争激活了。  大家都不爱看说明书,都不爱静下心来学习,而是一边玩一边学,一边玩一边骂或赞,这个真烂,那个真赞。  我发现在我的互联网生涯里,无论我搞什么,一开始都是不理解,不屑,甚至嘲笑。  当时行业大佬把我骂的狗血淋头,我以为我要被他们骂死了,连篇的大字报、檄文发到网上,就差登我的绯闻和裸照了。  当你面对强手的时候,一定不要照它的节拍跳舞,按照它的节拍跳舞,你就死定了。  你在自己实力还不行的时候就要装小狗,用中国话说,就是得装孙子。  你在QQ里面也可以一毛不拔,不被诱惑,不轻易花钱,就穿个小裤衩在上面聊天,也无所谓,那你就是屌丝级别的QQ用户,是腾讯体系里的最低等用户。  我做360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要直接把那些流氓软件都干掉,不管它的干爹是谁,七大姑八大姨来说情也不行。  诸如上面等幽默性的话语均在文中可见。  周鸿祎的方法论  关于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已经干掉了很多行业,它是一个价值的创造者,但它首先是一个价值的毁灭者,它在毁灭很多传统的商业模式,谁离互联网最近,它就先毁灭谁。今天,你必须得承认一个事实,传统的PC互联网成为过去完成时,甚至今天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也未必代表了未来。你是不是还以为互联网搞免费就是疯子?互联网就是骗子?  关于营销:这个剧变的时代,会给大企业以恐惧感,给小公司以希望。如果说互联网在革命,那就是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时候,在一个点上让用户感到绝对棒。  关于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商业模式包括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收入模式。  关于创新:第一种形式很难发生,那就是发明。另一种是从商业模式上创新,就是把贵的东西做成便宜的,收费的做成免费的;还有一种是从体验上创新,就是把复杂难用的东西变简单,把笨重的东西变便携。颠覆式创新,就是不断把老的、旧的公司从行业中挤出去。任何颠覆性的创新都是从细节入手,从不起眼的地方出发,不断纠正自己的观点,不断的完善。颠覆的力量从来都不是来自主流的、热门的市场,而是来自于边缘地带,来自于侧翼。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准自己的定位,然后像锥子一样,先在人脑中占据一个位置,而不是先去扩大市场份额。  关于免费:免费分为两种,真免费和假免费,假免费是一种营销手段,比如一针、存话费送手机等,而真免费是无条件的免费。免费既是商业模式,又是一种革命的手法,也是一种营销手段,也是互联网的一种精神。我认为未来的趋势是“硬件免费”,不过“硬件免费”并不是零价格、分文不收,而是零利润。免费之后,一定要延长自己的价值链。  关于智能手表:我看到很多公司在可穿戴设备上存在两个误区,第一个是价格,必须是用户能接受的,第二个是有些公司认为增加功能就增加了附加值,就可以谋取高额利润。今天很多男人戴手表,不是为了看时间,而是为了彰显身份。中国企业,不论大小,不论是不是高科技企业,都不具备制造时尚的元素,不具备引领潮流的能力。今天互联网带来最大的颠覆,就是在未来5年,它会改变硬件的整个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  周鸿祎的崇拜者、书单  其他亦有诸多周对互联网方法论的概述,本文不做重点描写。  周鸿祎的书单:《硅谷热》、《黑天鹅》、《计算机反病毒研究》、《乔布斯传》、《说岳全传》、《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定位》、《营销战》、《柔道战略》、《免费》、《技术想要免费》、《商业秀》、《一网打尽》。  周鸿祎崇拜的两个人:乔布斯、马克•安德森(网景创始人)  我的独立思考  关于本书个人的一些小想法。  1.本书居然没有描述“变化”的章节,倒是挺令人匪夷所思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所面临的变化,要比传统企业面临的变化快的多,周并未有过多的章节来描述这种变化,变,才是核心吧。  2.周的格局观太大,认为互联网就是要做改变世界,以及如何做巨头的梦,实际上互联网公司是需要中小型公司的,甚至说他们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并不是没有。有巨头梦没错,但是稳扎稳打也是有必要的,即使中小公司,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是么?  3.就是“拜用户教”。用户至上是对的,但是如果整个大体系都被用户牵着走,并不一定能走对,用户是无知的、盲目的、感性的、理性的,完完全全的唯用户论,很容易陷进去。  4.关于现在。关于未来周起到了趋势,过去其也有所提到,但是现在其提到的不多,360的现在,以及其竞争对手们的现在。周提到了百度过去依靠MP3来作为突破点,那么现在呢?这些屹立在互联网上几座大山们,又是如何的呢?  5.关于传统企业的转型与跨界,说的有点少了。传统企业是一个比互联网要复杂的多的地方,传统企业体量大,重资产、人工、产品线、供应链、物流等,整个周期非常长,很难从方方面面照顾到所有用户,而且传统企业的用户和互联网用户区别也非常大,这几点上,周并未详细描述。  6.对苹果的过度崇拜。整本书对苹果的相关描述都有些“神化”了,就算苹果产品真心好、乔布斯真心牛逼,但是不应该过分去崇拜,360有360的特色、周鸿祎有周鸿祎的特色。  

道理都懂 依旧做不好产品

总结起来一句话:互联网产品核心功能 基础服务要免费,以此积累用户,然后就可以靠增值服务和第三方补贴:广告营利其中核心功能从idea到推出再到后期改进要注意以下几点:1.核心功能的idea应从行业巨头看不到、看不懂、看不起的小处着眼(也就是作者提到的微创新),不要太关注热门市场,考虑边缘地带,颠覆的力量来自侧翼2.做产品要符合人性,人大多都是懒惰且贪便宜的,所以要把复杂的东西做简单,把收费的变为免费3.超预期.在满足用户基本需求、强需求的前提下,做出没有不会影响核心功能,但有就让人眼前一亮,提高用户好感度的小功能。4.改进产品时,听取用户反馈时,不能先入为主认为用户都懂,要假设用户都是小白,事实证明用户大多都是小白这些看起来都很简单,甚至会认为不要你说我也知道,你倒是告诉我该怎么做吖!问题的关键是,很多时候只是后知后觉地知道是这么个理,并没有把这个理作为自己做产品时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还有,不是所有事都能手把手教怎么做,有些事,只能告诉我们该注意到什么,剩下的只能靠自己看到的、接触到的和生活经验去摸索具体该怎么做.比如说作者提到超预期这点,看时就很不屑这还要你说,海底捞的例子早就被举烂了好么?可我在做某互联网公司笔试时,有道题要求设计一个互联网产品以解决高考后填志愿难的问题,当时想的完全就是怎么满足核心需求、强需求,比如怎么为考生推荐合适学校之类.交完卷才后知后觉,哎,我这设计就很中规中矩很平庸,完全没亮点 why?因为做的时候就没想到要超预期,只根据自身经验出发满足了我认为的强需求.事后才想到一些超预期的小功能比如:和Ta一起道理都懂,依旧做不好产品,因为我们并没有把道理内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吖.要设计一个产品,脑子里直接蹦出来的想法很重要,记录下这些灵感。然后,按照一定的套路和逻辑(比如周鸿祎在此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这些套路和逻辑每个人不一样,但个人要建立起一套相对稳定的思考体系)去挖掘更多想法,去打磨之前的灵感.另外印象很深的就是要满足人性.吖,这真是一个哲学.这个问题以后再谈吧…

满满的诚意,满满的干货

一个被业界称为“流氓之父”的人,想不到提供了这么多的干货。在我看来,一本书有无价值,有无干货是显而易见的。周鸿祎从每一个细节展开,给我们铺陈了一个互联网的全局。他知无不谈,谈无不尽。他从自己犯了一个价值几百亿的错误开始。反思自己。反思过去。为什么偏偏好的东西大家就是不喜欢用呢?因为一个程序员,技术员所理解的功能与应用,与用户的理解是不同的,不对等的。用户只关注你的功能对我是否好用。是否简单。是否爽。是否无法替代。是否不影响我的其他硬需求。而这些地方有一个不满意,用户就会“痛下杀手”。当然在我看来,一个会反思的人他的境遇也差不到哪里。失败比成功更有价值。周总不仅告诉我们宏观的“道”,而且还细致的讲出了他所认为的互联网的“术”。例如,什么叫推广。顾名思义。就是想办法让更多的用户了解我们,从而使用我们的产品。当然推广是需要经费的,是需要花钱的。那么他就指出当不再砸钱时,看用户量是否下降。有更经典的,简直是真理的论述。真正的推广,是对产品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我觉得这句话太对了。用户用不用你的产品就是看你的产品好用不?是否让他很爽,很方便?如果他用的不爽,你花再大的价钱把他拉来了。不好用他还是会走的。这点我有切实的经历。年轻人嘛?都用WIFI 我的电脑是笔记本。有无线网卡。就想着下个软件这样就很方便了。可想谁知有的软件用上两天就不能正常连接了。有的下了也不好用。直到宿舍有次交流,一个哥们说360的好用。我下载一个也没有什么成本。就下载了。一用确实舒服,方便,爽。不仅可以设置开机启动。而且还能够用手机控制电脑定时关机。简直碉堡了。可见周总所提出的那点话语是经过了多少次实际的调研和沟通才思考,总结出来的。所以。大道至简。现在社会技术高度发达。产品之道,大同小异。关键是这些事关用户体验的东西你能不能做到爽,能不能做到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为你的产品叫好,为你的产品发自内心的推荐。让他们成为你产品的脑残粉。我的观点也是,现在的社会技术并非是难以克服的。最为重要的是你对细节的关注够不够敏感,你对用户的反馈够不够及时。要正确看待用户的吐槽,他吐槽了说明他还愿意搭理你。而如果他仅仅是简单的卸载的话,估计你很难再把他拉回来。当然你的产品,你的东西确确实实的好用户是能够感知到的。他们也会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顺其自然的推荐出去。所以最好的推广就是对产品的不断完善和提升。2014年12月5日21:13:56

互联网方法与做人做事

这本书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从互联网给商业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到做互联网产品的方法,作者结合自身的事例和当今互联网行业的现状,讲的十分通俗易懂,是一本很有诚意分享互联网方法的好书!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影响主要分为三点,首先是作者强调做产品首先要像个小白一样思考用户的关键需求,因为用户不关心你的产品用了什么技术,用户只关心自己用了你的产品能得到什么。其实,这不就是人际关系的首要原则吗?核心思想都是要换位思考啊,换位思考你才能知道对方的需求所在,才能更加切身的体验对方的情绪,帮助自己理解对方,从而针对对方的关键需求去思考自己的下一步行动。而不是一直专注于自我意识,把自己禁锢在自我的牢笼,专注于对方,先从理解对方开始,这样才能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也让自己更加脱离自我意识,生活的更加幸福。第二点是作者强调产品的核心卖点,也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杀手锏,在某一点上要做到极致。假如人是一个产品的话,那么不就是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吗?让自己在某一项能力上做到顶级,让自己在这项工作上面具有极强的不可替代性,这样不管发生什么,都能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现在我们大部分人还在拼命的想着赚钱、想着成功,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有多强,自己有没有把一个小点做到极致。第三点是作者提到360的先做出产品,马上投放到市场去检验,吸取反馈,然后反思提高,再做调整,再投放出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个思想在互联网时代是极为重要的,因为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要是事事追求完美,然后再行动,沉没成本就太高了,并且可能等你像完美的时候,别人已经提前投放出了产品,你就失去了先机。就拿考研来说,很多人笃定了考研以后要做某项工作,但是三年的时间变化太快,很有可能三年以后你就不会再想去做那个工作了,于是三年的时光就白白浪费了。所以在这个时代,做事情的行为方式应该是立即去行动,需求现实的立即反馈,然后回来思考思考在思考,再去调整自己的方向和行动,这才是最佳的行为模式,也是最让人激动、兴奋的行为模式。

你的互联网方法论

很久之前买的周鸿祎的自述,趁着放假刚刚才看完。不是因为不好看,而是在我看来并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通读全书,最重要的是告诉你,这是一个以用户至上的时代!用户的需求才是你的公司的走向!说白了是一篇长篇软文。看名人的自述,主要是看看他都做了什么,他人的成长只是借鉴,帮助你自己成长的还是你自己。看多了名人写的自述,总觉得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没什么好玩的。都是天时地利人和,他们也是辛苦努力得来的,比你多用了脑子与思考,多用了努力,多了份坚持!对于他的互联网方法论有的我还是赞同的,但是有的。。。。以下是对我影响最大的3点:1、用户至上——放水养鱼周鸿祎说得最多的就是以用户为中心,所有的产品、所做的一切都是以用户为主,无论你做了你觉得多么炫酷的产品,花了很大的技术精力,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只要用户不屑,不便于用户使用,不考虑用户使用,没有考虑用户的痛点,那么它就是失败的。无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传统行业,万变不离其宗的终究还是用户。2、免费时代有的软件本着分享的目的可以免费使用,但是里面会掺杂着一些高端的、实用的付费会员功能,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对于360我也用过,对于小白用户它的确很方便,有着引导的作用,但是在用着这一切免费的产品时我不禁想到,互联网其实改变了人们这一思想,让人们觉得在互联网上的一切的东西都应该是免费的。免费的电子书,免费的知识,免费的电影,什么都要免费。但是有的知识,有的事是需要付费的!互联网现在给人以这样的“错觉”,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这一点是我不敢苟同的!3、think different 、细节首先细节,书中提到,先做个粗糙的产品,然后逐渐细化,找准一个点做到极致,让用户逐渐接受你的产品,慢慢更加用户的需求加减你的产品。现在和以前不同了,原来产品卖出了和商家就完全脱节,而现在更加注重的是服务,让用户给你这个产品留下第二次印象,造成一定的口碑!这是一个产品的诞生,也是一个细节的体现。其次think different,中国和美国的不同是,你要是成功的出现了一个产品,那么在中国会有大批的追随者,模仿者。但是在美国很少这样的情况,都是有完全独立思考,完全不同的想法,不一样的创新!干别人没干多的,想别人没想过的!不胆怯,勇于尝试!或许你只有尝试了,才会知道自己的局限在哪?失败也并不可怕。

概括、抽象到推理

中国企业家中能说的不少,但是能将自己的思想写出来的不多。王石、冯仑算是能说能写的,周鸿祎也在步入能说能写的行列。这本《互联网方法论》写作风格很口语化,感觉是有人将周鸿祎各处演讲整理而成。但是整理的也比较巧妙,将互联网时代的几个关键核心要素列出,比如用户之上、体验为王、免费、创新。这些要点,他们在实战中如何成功和失败的,都有具体的案例来结合,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案例多,实践多,不枯燥。周鸿祎这些年一直在折腾,无论是3721,还是360杀毒软件,都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敢于实践的人。企业家来总结互联网方法论,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是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的理论始终还是一个推理上的完美假设,是一个待验证的文字。只有在实践中将理论与自己的体验结合,才会真正体会文字理论带来的震撼效果。比如说关注用户需求,一切以用户为中心。文字所呈现出来的就是这几个字而已,那些未有关注过用户需求,或者在这方面成功或失败过的企业家们,他们看到的这几个字又是完全的不一样。那么究竟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运用互联网的方法呢?周鸿祎给了自己的思考实践方法,比如微创新。不要什么都求大求全,而是要小处着眼,小步快跑,在点滴的进步中不断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完善自己。我自己理解为生态式发展,生态式设计,先有一个自己的小产品,类似于种子,这个产品是根据用户需求,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做的一个小小的创新和调整或升级,然后再不断优化,与用户互动,获得良好的口碑。如同种子在适合他的土壤里发芽,慢慢长出地面,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甚至与周围的花花草草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助圈,最后汇成一片广袤的森林。互联网方法论在我看来,就类似于这样的生态式发展,从无到有,再互相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免费,获得大量的用户,如同充足的阳光、水分。这些都是基础,用户为王的时代,只要你能吸引成千上万的用户,那么就不愁自己不成长。免费只能吸引用户,让用户知道你,如何成功黏住他们,就需要他们的参与,需要将用户融入自己的产品,每个人只关注自己与自己有关的产品,如果让他觉得这个产品跟自己产生关联,那么这群用户的黏性和发生的作用就会产生几何级倍数的效用。比如小米手机,老罗的锤子手机等等。 互联网是一个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模式。说他是工具,是他可以让人人之间的连接,信息的传播产生以前传统社会难以想象的速度和效果,说他是一种思维模式,是我们要改变以往那种垂直思维,而是要有一种扁平化的、去中心化的思维模式,把我们受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影响多年的专制、机械化,非个性化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转变想尊重、关注每个人,大家遵循互利合作,求同存异的思维模式。所以你说互联网是虚的,这种想法是对的,因为思维模式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思想决定行动,一旦你真正具有了互联网的思维模式,那么你的行为模式又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最终会给你带来真金白银的收益。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广告,一种是增值服务。广告模式,比如新浪网免费看新闻、谷歌免费搜信息,但是你会经常看到弹出的广告,这就是那些企业给你买单了,那么你要付出的什么?看企业的广告。这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第三方补贴。但是有很多互联网服务不适合这种广告模式,比如qq、安全软件等。于是模式的第二种增值服务,就从原来广告模式为所有人投放,改变为少部分用户提供多样的、个性化的收费服务。增值服务是相对于基础服务的,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的,是针对性的收费的。基础性服务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所以一定是免费的。如果你的企业要想用互联网的方法,那么一定会涉及这两个商业模式。总结互联网的方法论,有以下几点值得自己学习:1. 提供一种用户需要的产品。免费开放,吸引更多用户知道你的产品。2. 在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升级你的产品,并让你的用户能够加入到你产品设计和研发中。3. 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值服务与广告服务。当你的用户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上,自然而然的收费模式就产生了。因为总有人会有自己独特的需求。4. 你的产品设计一定是微创新,一定是小处着眼,一定是迭代循环的小步快跑。5. 不断挖掘你的用户,不断为你的用户提供创新。6. 价值链体系和生态环境创设。7. 避免互联网虚幻的最好方法就是落地的产品。甚至要一切高大上的理论,聚焦用户需求,生产出一种真正被需要的产品。8. 互联网产品的特点:第一,产品要有一个灵魂,要能打动用户的心。第二,好产品需要不断打磨和运营。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服务,通过模式形式的桥梁和窗口把服务传递给用户。以用户和市场为中心。第三,好产品先做减法而不是加法。找对一个点做到极致。9. 好产品让用户离不开。用户是鱼,好产品是水。从用户的抱怨找到用户需求。

老周,电影

老周在自序里提到了两部电影,一部是《黑客帝国》,另一部老周自己都忘记名字了,据老周在自序里的描述,个人认为应该是1997年的《洛城机密》,两部电影都非常不错,推荐还没看过的朋友看一看,不论是书亦或是电影。

好产品、好客户体验+免费=高客户粘性+高收益

周鸿祎做360还是成功的,作为一个商人,也是很优秀的(我只用商人来形容,而不是企业家,毕竟此人还是存在一定争议)。但是写书看来真的不咋滴啊,洋洋洒洒260多页的书,归纳起来就这么回事:好产品、好客户体验+免费=高客户粘性+高收益。高收益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广告效益,二是增值付费。用这么十几万字的笔墨翻来覆去颠来倒去地说,真的有点冗长啊。自序里面提到的价值观,“think different”,反倒比后面那几百页纸讲的东西有意义的多了。随便翻翻就好了,不是特别推荐字斟句酌地看。

我的互联网片面观

如红衣教主所述,互联网思维就是颠覆性,破坏性的创新,而上海整个城市缺没有互联网基因,原因就是沪比较大的企业全是国企,即使应用到了互联网技术,但依然是新瓶装旧酒,本质没有改变,没有颠覆性创新能力,有的只是墨守成规的国企作风,没有扁平化的管理,有的只是臃肿的审批流程,所以依然不能算作互联网公司,此观点来自于吴晓波谈论马云当年把公司总部放在上海没有成功找到的原因;免费(用户的最低代价)+用户体验+敏捷开发+口碑营销必然能够成就一款好产品,这是教主的方法论!

互联网入门好书

之前给某电商打工的时候,对方总是提及创新,提及用户至上,提及用户体验。于是我也似懂非懂地跟着喊口号。而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互联网思维,让我的理解加深了很多。1、商业模式:做公司的商业模式不单单是指盈利模式,还包括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2、用户:要创造一个可持续性的公司,你的产品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想想你为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所以要多与用户沟通,听听用户的想法,不要自己在家闭门造车地为用户设计需求。3、微创新:成功的产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产品会持续地优化迭代,也不断地产生一些便利用户的微创新。4、微创新:当面对强手的时候,不要按照他的节拍跳舞。不妨逆向思维,在用户体验(复杂->简单)和商业模式(收费->免费,贵->便宜)上创造一种新的游戏规则。

学学红衣教主的方法论~

这本书读了两遍,顺便做了一个思维导图出来。http://vdisk.weibo.com/lc/2jSmYQ3shdjdHXoobGB 密码:HV1S1.关于商业模式1.1产品模式提供的产品是什么?能不能更简单一点?解决了用户哪些痛点?是强需求还是弱需求?……很多产品其本质其实是孤芳自赏,自己怎么看都觉得没问题,尤其是在很多传统的行业,用传统的思维在设计。比如传统行业的crm系统的设计相当反人类,给了微信企业号很大的空间。就像老周在最后讲到的,我们对于太多的事情司空见惯,但不代表着它会一直持续下去,它总会比它更先进的生产力颠覆掉。1.2用户模式作为创业公司,一定要找到对产品需求最强烈的目标用户。如果你说自己的产品是普世的产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产品,说明你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你的目标客户是谁?说所有人都是自己客户的人,说明一定没思考过。1.3推广模式花很多钱的推广未必是好的模式。很多公司在推广模式上的创新都是被逼出来的。一旦有了融资,钱多了,公司往往会直接砸钱做推广,比如刷地铁、刷公交、刷路牌广告,也能在市场上砸出几个泡来。但这不叫推广模式,真正的推广模式是要根据你的用户群和产品,去设计相应的推广方法。尤其是对于创业的公司,要不断思考和尝试,如何能最低成本获得用户。1.4收入模式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收入模式往往不断调整,有时候真的也要依靠运气。往往因为收入模式不清楚,然后竞争对手会比较少,从而有喘息的机会。2.关于团队2.1不能以发财为目标,一定要有某种程度的理想主义情怀一个以解决财务问题凑起来的团队,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悲观失望;或者一旦外面有更大的现实利益诱惑,团队容易分崩离析。如果创业者给自己设立了一个物质化的目标,这种目标很难支持人长期做下去。因为你只是为了赚钱,而赚钱的方式有很多种没有必要做产品一种方法。或者赚到了钱,就没有目标了。所以,只有放弃物质化的目标,创造出来别人没想过的或者根本想不到的产品,去改变,去颠覆,你的人生才会有莫大的乐趣。2.2财散人聚,要有激励机制,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创业也是一件耗人健康、燃烧青春的事。对于这些愿意跟着企业打拼的人,不能光在嘴巴上跟他们说好,而是要签协议,让这些燃烧青春的人也能一起分享未来的收益。所以,要做全员持股计划。2.3解决新老更替的问题,留一部分收益给未来。同样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才,需要不同的专业技能,只有新人不断进来,企业才有未来。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团队一成不变的走向成功的。新老交替,最好的解决方式,还是通过激励制度。马斯洛说,人的需求分层次,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西方企业的各种激励制度和管理方式都是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上。

用户至上,大道至简

比起小米黎万强的《参与感》的华丽,这真就是周鸿祎的自述——简约、直接、甚至犀利。周鸿祎的三大价值观:1.敢想敢干。2.在互联网里干,做什么都不如做一件产品改变世界来得彻底。3.要与众不同。本书其它精彩语录:1.互联网革命是什么?那就是,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2.有人说,360是通过免费做起来的。不对,360是通过一步一步踏实解决网民安全问题做起来的。3.所有的布局,都只不过是马后炮而已。4.今天互联网改变了一切,消费者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产品做得好不好,体验做得好不好,成了成功的关键。在互联网这个时代,卖点这个观念已经过时了,因为消费者学精了,辨别能力强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朋友,而不是商家的吹嘘。5.360能走到今天,如果说有局的话,那也不是布的,而是在给用户一个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的。6.在中国,永远不要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只靠自然的口碑,即使产品做得再好,还没接触到大多数目标用户,就可能先被互联网巨头盯上了……真正的推广模式是要根据你的用户群和产品,去设计相应的推广方法。7.对创业者来说,谈论收入模式,谈论如何赚钱,是最不靠谱、最没有意义的事情。8.没有用户价值,就没有商业价值。9.今天的互联网产品虽然千变万化,但我认为在互联网上赢利模式只有三种:第一种是模式特别传统,就是利用互联网卖东西……第二种模式是依靠广告收入……第三种模式是以网游为代表的增值服务。10.我发现用户是有辨别力的,只要你做了对用户有用的事情,解决了用户的问题,用户就会支持你。只要用户支持你,你就不用担心你的公司会死掉。11.在这样的时代,做产品一定要做减法,一定要找对一个点,在这一点上做到极致,否则你什么功能都做,最后什么功能都不突出。12.我认为创新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形式很难发生,那就是发明……还有两种创新形式:一种是从商业模式上创新,就是把贵的东西做成便宜的,收费的做成免费的;一种是从体验上创新,就是把复杂难用的东西变简单,把笨重的东西变便携。13.从人性的角度看,人都是懒惰的。用户选择产品,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不要让他动脑子,不用让他费力,就能帮助他解决问题。所以,你把产品做得很简单,这就变成了产品的优势。14.不要小看细节,任何颠覆性的创新都是从细节入手,从不起眼的地方出发,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地完善。当有一天你注意到它的时候,你已经无法抵挡它的颠覆性力量了。15.做好产品服务消费者才是根本,用谁的技术、用什么技术都是手段而已。16.颠覆要的是微观力,而不是平台力。17.其实,创业早期的时候,最好不要让巨头看见,要适度地参加行业会议。但是,更多的时间应该跟用户泡在一起,琢磨他们有什么感性的需求,有什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然后把你有限的力量聚焦在侧翼的单点上。3年之后,等你在亮相的时候,你会发现巨头就看不明白了。等它终于看明白了,就已经望尘莫及了,这样你才真正获得颠覆的可能。18.所以,刚入市场的时候,如果你不能用一句话说清楚你是什么,你是谁,用户为什么要用你,那你这款产品一定是失败的。19.免费具有一种颠覆性的力量,他会破坏传统的商业模式,同时又建立新的价值体系。当年,我带领360进入互联网安全领域的时候,我们都是一帮不懂安全的人。我们就像蛮牛冲进了瓷器店,或者说乱拳打死老师傅……20.超出预期的才是体验……在拉斯维加斯有一个酒店,客人已经结账退房,在他走出酒店的时候,门童会塞上两瓶冰镇矿泉水。这是酒店免费送给客人路上喝的,成本几乎为零。但是,这两瓶水给客人的感觉是无微不至的关怀,超出了预期。21.我跟很多产品经理讲,你的产品第一版可以不漂亮,设计上可以有瑕疵,功能可以很简陋,这些都不成为拒绝产品的理由。用户拒绝产品的唯一理由是无法跟你共鸣,看了半天不知道它有什么用。22.你请朋友吃饭,花了2000元,但餐巾纸却要两块一包,你也会感觉非常不好。这不能用逻辑来做解释,就是一种消费的心理,也是用户的心理。23.消费者其实是不理性的,他们选择或拒绝一款产品,往往来源于人性很小的点。所有成功的产品都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的。24.一件小事,你把它做到世界第一,做到极致,就是一件大事。25.衡量什么算微创新,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用户会不会用很屌丝的语言在用户间流传。今天微信很成功。在一开始没有太多人用的时候,它是怎么通过微创新来突破的呢?它做了一个功能叫“摇一摇”。今天用这个功能的人并不多,但这个功能在很多用户中为微信创造了口碑。26.当你真正去创新的时候,很多时候缺的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胆量。27.很多问题抽象之后,说的都是正确的废话。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当面临挑战,面临转型的时候,需要放弃概念上的论证,放弃平台思维,放弃下很大一盘棋的想法。应该将眼光聚焦在用户身上。具体一点,就是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要做的东西,或者我已经做的东西,它的用户是什么人?用户在用我产品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问题?有哪些地方我做得不够好,还可以做得更好?28.建设一支优秀的团队,是整个创业过程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认为万变不离其宗,关键是要把握三个要点。第一,不能以发财为目标,一定要有某种程度的理想主义情怀。第二,财散人聚,要有激励机制,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第三,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留一部分利益给未来。

周鸿祎教会了我什么

15万字,字大行距大,典型的一个道理通行天下。读完此书,印象最深的还是乔布斯的这几句话:“你问我对产品的直觉从哪里来?终究可以归结为品位,这是品位的问题。重点是让自己接触人类的精华,努力将之融入你在做的事情里。”这句话道出了产品优与劣之间的差距,也是周鸿祎与乔布斯之间的差距。一、 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一个复合的模式,包括公司做什么产品、定位什么样的客户、用什么市场营销手法,盈利模式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商业模式至少包含了以下四方面内容:1、 产品模式你提供的产品是什么?能为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你的产品解决了哪一类用户的什么问题?你能不能把贵的产品变成便宜的,甚至是免费的?能不能把复杂的变成简单的?2、 用户模式。一定要找到对产品需求最强烈的目标用户。3、 推广模式。根据用户群和产品,去设计相应的推广方法。4、 收入模式。没有用户价值,就没有商业价值。首先积累了海量的用户之后,再谈收入模式。 只有想办法给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甚至是免费服务,才能拥有一个强大的用户基础,拥有了一个强大的用户基础(海量的用户基数)后,才可能构建商业模式。 目前在互联网上赢利模式只有三种:1、 以互联网为平台,做传统生意,即在互联网上卖东西。各种电商平台就是这种案例;2、 依靠广告收入,和电视中的广告一样,明码标价;3、 以网游为代表的增值服务。QQ会员是经典案例。二、 用户至上和体验为王 用户定义:你能长期提供一种服务,能长期让他感知你的存在,能长期跟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没有用户,就没有客户。用户少了,客户就没了。 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服务。在互联网里,用户决定一切。 传统商业思维,基于科特勒营销4P理论,产品抵达客户,商业关系就终结;在互联网时代,产品到达客户只是商业关系的开始,客户成为用户,生意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硬件只是人享受服务的窗口、载体,是个端口,维系与用户的联系靠的是服务,是用户的体验。三、 免费QQ和360是依靠免费抢占市场份额的经典案例。免费为他们带来了海量的用户,盈利模式自然而然嫁接而成。考虑免费时要问以下几个问题:“你究竟拿什么免费?这个东西会不会成为一项基础服务?通过免费能不能得到客户?在得到用户和免费的基础上,有没有机会做出新的增值服务?增值服务的用户愿意付费吗?”四、企业创新 别人忽略的领域,做到极致,侧翼进攻。小企业逆袭,靠的是创新,是大企业看不到或者不愿看到的趋势。案例就是苹果依靠IPOD夺占市场; 抓住客户的痛点,做到极致。生活中太多可改善的地方,抓住客户需求,做满足人性的产品; 以产品和用户为核心,做到企业内部扁平化和小而美,保持团队创新活力。

书里面翻来覆去就是讲几个事情

1、 做产品而不是做规划、做布局。公司做规划、布局固然好,但一来互联网的世界变化太快,布局跟不上变化;二来布局无法解决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可能花了很多力气最终还是不能得到用户的人口。、2、 做产品要关注用户的感受,用户就是上帝。3、 好的产品为用户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或者让用户觉得更加简单、方便,人都是非常懒惰的。4、 所谓的布局都是回头看到的,当初做的时候只是迎合趋势,只是尽量满足用户需求。用户的人数上去了,商业模式自然就会出来。5、先做后想,边做边想,想清楚再去做已经来不及了。通过做的过程中去认识,通过微创新积累优势,从小胜到大胜。6、要敢于有所不同“think difference“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

我对周鸿祎向来都是通过社交网络来了解的,总认为他是个比较“流弊”的人。看完这本书,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我知道没有资格评论他人,但是我想说:他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产品控,对产品用户很负责的人。他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其他公司思考,陈述了他的互联网方法论。360通过不断的微创新打磨产品,锻炼出一个又一个杰出的创业小团伙。360见证互联网时代产品发展的趋势,颠覆了传统杀毒商业模式。在下是一名小屌丝,对互联网创业方面没有过多的关注。对这本书感触最深的就是关于免费商业模式、产品体验、用户至上、微创新的内容。良好的产品体验,会使用户对产品产生依赖。产品用户量的大小,能体现出产品体验是怎么样的。从广大用户角度对产品功能需求出发,做微创新打磨产品,能使产品具有特有的亮点,才能超越竞争对手。有了庞大的用户量,能够使产品成本趋向免费,通过增值业务或者其他来盈利。

读书笔记

——每个公司走的路不一样,有的行业竞争缓和一点,有的行业竞争会激烈一点,但是最终谁能够赢得用户,谁就能够赢得最后的成功。**互联网时代,使得用户对产品评价更加容易,传播评价更加容易,成本为零,更换产品(软件)成本为零,所以互联网时代是用户为王的时代。**—— 所有伟大的东西都是虚的,因为你要打开市场,最终需要撬动用户的心。这是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找不到,所有的战略都是空气。**产品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性越高,越容易在短时间征服用户。**——很多创新不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而是从改善用户的体验出发。**要改变引领用户这种思想,所谓的引领用户,都是以迎合用户需求、改善用户体验为根本。**——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免费,是因为一款产品用免费获取海量用户之后,它的边际成本趋向于零,然后再通过广告或者增值服务的方式赚钱,实际上就是创造了新的价值链。**这既是互联网的特点**——一个商业模式的基础是用户,没有用户,任何商业模式都是浮云。他们不知道一个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产品,本质是通过产品为用户创造价值。商业模式还包括寻找需求最强烈的用户群,用聪明的推广方法接触这些用户,在接触过程中不断把产品打磨好,等你有了巨大的用户基础,是一定能赚到钱的。——用户的定义在我看来就是那些你能长期提供一种服务,能长期让他感知你的存在,能长期跟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你只有在互联网上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才有能力把其中一些用户转成你的客户。**用户不仅仅是指在购买产品的时候才与企业相关,更重要的是使用过程中,也与企业相关,这时候才更容易创造价值。**——以好的互联网产品总结起来都有两个特性:第一,它要能在一个点上打动用户;第二,它一定是在持续改进、持续运营。**打造一个产品,是持续的工作,不是买了就没事了,现在的传统思想还是将上市作为一个产品的结束点,实际上,上市只是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一个点。我们可以认为硬件只是一个载体,产品的主要价值在于载体上的软件,而软件的生命周期,可以是无止境的。**——还有两种创新形式:一种是从商业模式上创新,就是把贵的东西做成便宜的,收费的做成免费的;一种是从体验上创新,就是把复杂难用的东西变简单,把笨重的东西变便携。——《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 ,《定位》 ,《商业秀》。——用户体验最基础的是用户需求,如果脱离了用户需求,产品设计再漂亮,想法再精妙,都无法和用户产生共鸣。——如果说互联网是一场革命的话,对于企业意味着什么?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互联网消费者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互联网让信息更加对称。——互联网产品有几个容易被忽视的特点。第一,互联网产品要有一个灵魂,要符合相关领域的游戏规则,能打动用户的心。第二,互联网产品需要不断运营、持续打磨。好产品是运营出来的,不是开发出来的。**比如手机的灵魂到底是硬件还是软件,在我看来,是软件,而软件是可以持续研发、持续运营的。**——在产品方向上,一定要先学会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要先找对一个点做到极致,否则你什么功能都做,最后都不突出,没有鲜明的卖点。

老周的互联网观念论

读完此书,不得不佩服老周的对互联网,对大环境的理解,免费、海量用户,让我重新对互联网产生了新的理解。对于中国大环境的创新,创业的观念,对于国人的思想观念的理解,对公司员工的培养机制,和公司的管理理念,确实都是一流的互联网公司的经营理念,很好的一本受益书,通俗易懂

怎样辩证的看待一件事情

方法论一般是我们在做学问的时候才会用到的词语,没想到周鸿祎先生在谈论互联网思维的时候也使用了方法论这个词。在看书之前我写在扉页的几个问题分别是:1.作者的价值观是什么?2.作者认为的互联网方法论是什么?3.书中的哪些观点可以转换为我的知识点并且进行应用?首先是作者的几个价值观,分别是敢想并敢干---其实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任何人之间的智商差距并没有那么大,我们身边的哪些非常优秀的人都是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才达到他们现在的高度,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其实他们都是熬出来的伟大。没有一定的耐心去坚持自己的事业或者梦想将一事无成。其次是互联网思维一定要有产品来讲话---其实不仅仅是互联网里,我们所有的行业里面都是这样的,没有好的产品是不可能立足于世界,没有好的产品可以欺骗消费者一时,但是在互联网的扁平化思维里面,我们的信息流通性将会加速这些劣质品的淘汰,即使现在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们要相信,这一切都会因着互联网而改变,可能不是十年或者二十年,但是这些最终将会被改变,因为谁都不能强大到对抗趋势。最后就是与众不同(think different)---这就是让别人在万千的世界中一眼看中你的原因。如果我们周围的所有事情都一样,那我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我们既然看了这样的描述,那没我就应该又自身做起,对于身边那些异样的事情或者自己暂时不能接受的创新,在自己认清之前先给与一些容忍的耐心,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看不清楚就着急批判,这样的人不就是自己以前非常讨厌的不理解自己的人,其实我们每个人心底里做出不同的事情之后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而不是接受所谓的专家进行辩证讨论批判。所以这就要求我以后看待任何的事情都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如果所有的新鲜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一下接受,那这个世界岂不是没有进步的动力?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有限,还有很多的事情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上面是对于作者的价值观的理解,后面就来简单的写一下我的价值观,(敢做要优于敢想,工匠精神,与众不同)--这是我看完作者的价值观之后自己思考了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可能后面会有一些改变。作者在书中反复的讲了几个概念---团队,产品,人才。好的团队必须会制造噪声,只有不断辩论打磨的团队才能成为优秀的团队,大家都一团和气的谁也不想得罪谁,这样的团队是没有办法做出伟大的产品,所有的人都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对这样是不会出现好的点子。产品必须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进行设计,像小白一样去理解自己的产品,不要觉得消费者不会用自己的产品就很傻,这一点在我们公司的产品上面其实有很大的体现,我们的产品既可以说是有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但是同时也有部分需求没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设计。做产品的人就会知道,作者说的很简单,但是做起来还有很长的路,绝不是几款产品就可以改变的,这不仅是需要设计产品的人关注这样的事情,而是公司的组织架构,由上至下的组织形态进行关注,这样才能从更本上进行改变(呵呵,我是基层员工,又在想象了,不伤大雅,这只是自己的读书思考)。其实大家平常所理解的产品基本都是实物上面的,其实我们的一个营销方案也是一款产品,我们对于消费者的一项服务也是一款产品。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将我们的任何一项服务或者给其他部门提供的技术或者服务的支持当做自己的一款优秀产品打造,那我们就已经在通向优秀的道路上了。人才是一个企业的基石,没有人才就没有团队没有产品,在我自己的工作中我也发现了非常多优秀的人才,其实我们要以包容的眼光看待我们周围的同事,但是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引进九段人才,因为人才的财富是隐性的,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作量上面的,而且还有非常强大的人格魅力。这可以间接影响非常多的人。因此我们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九段人才,如果自己是做产品的人我们要时刻培养自己的小白思想,不能高高在上看待我们的消费者,没有行动所有的梦想都是想象!

以写书的名义宣传 360

这本书概括下来就三点:把用户体验做极致;免费带来的革新;以及周鸿祎的互联网方法论:小处着眼做微创新,小步快跑,Think Different...书中举的 3、4 个例子反复使用,字里行间都在说:我们产品很 NB,处处为小白着想,企鹅垄断抄袭,断创业者的生路,百度利欲熏心,卖各种假药。这本书更多还是对 360 公司本身的宣传,把互联网上的产品鸡汤还有《免费——商业的未来》这本书的核心思想结合 360 的产品说了一遍。最后翻到封底看到上架建议:企业管理,就释然了。

小处着手,由点及面

之前看的《参与感》重点在说一种粉丝文化,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周鸿祎这些年做互联网产品积累的经验和理解。没有《参与感》那样提升到什么参与感三三法则,更多的是他个人的理解和感悟。这本书侧重于谈论如何创新、如何做产品。创新一词现在已经是烂大街了,不管哪个行业都在提创新,政府部门也提出鼓励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企业。很多企业也成立了创新研究院之类的组织和部门,专事创新,但效果并不一定明显。书中提到创新的三种形式,一个是发明,这个想做到比较困难;一个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包括将贵的东西卖便宜了,便宜的东西免费了;另外一个是体验创新,主要是让用户体验更好,小米的粉丝文化也是一种体验的创新。作者提倡的是微创新,从一个点着手,帮用户解决问题,并且做到极致,然后慢慢的拓展,最终实现颠覆式的创新。360杀毒开始是从帮助用户清除流氓插件开始,逐步提供杀毒服务,最终通过全面免费颠覆了整个安全行业的游戏规则。他的这个微创新观适合互联网屌丝的逆袭。做产品的观点和微创新观点也有相通之处,产品要切入一点,不要一上来就规划我们要做什么什么平台,把摊子想的很大,而是从满足用户最迫切的需求点入手,挠用户最痒的地方,将点做好,才能慢慢打开面。为了避免被BAT大鳄在小企业创新阶段就灭掉,强调要低调,和用户泡在一起,而不是和媒体泡在一起。现在大家都还在膜拜乔布斯,认为他是创新教父,为苹果布了一个很大局,周的观点是没有人看的那么远,都是做好眼下,慢慢打开局面的。悦读会线下交流时有小伙伴提到其实这些道理也同样适用于个人,把一个人当做一个产品,一个人的成功也应是从一个点着手,做到优秀,然后局面逐渐打开,这个过程需要的是坚持和积累,类似于滚雪球。这本书里推荐了一些书:《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商战》、《柔道战略》想了解的更多可以读一读。

整体一般有两点启示

这是一本欠了半年没有读的书。整体看比较一般,从业者对360对周鸿祎都不陌生,书中大段对于安全等产品前世今生的介绍都算废话。对周鸿祎个人的描述不算多,一些重要的转折都没有涉及,写了一些学生和毕业时期做事的经历。仍然有两点再加强:1. 即便是商业价值,也都是首先从用户价值的创造和增值开始。多为用户想!2. 乔布斯访谈中对于 石头机的描述“不同的石头摩擦中发出噪音,转变为光滑圆润的美丽的石头”——团队的形成过程

老周的东西要好好看

大半年前看过的,印象不错,老周是实战升华派,有实战经验,会总结升华,做产品的人多看看一定有好处。----------------要点----------------1.做什么趋势最重要,爆发式增长传统行业先是看不懂,再是看懂了也不愿放弃2.用户A用户变化社交网络使得信息传播发生变革,用户更相信朋友而不是广告、权威搜索和用户点评使得产品比较非常容易产品体验的追求与用户转换门槛低使得入门操作必须要极简B用户模式用户,而不是客户: 让用户感到你的存在——长期保持联系——将部分用户转化成客户3.产品想清楚:用户是谁——使用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是竞争对手没有做好的——有什么是我可以做得更好的4.商业模式(用什么产品给什么用户创造什么价值,并获得收入)A产品模式—— 简单,便宜B用户模式—— 对产品需求最强烈的用户C推广模式—— 根据用户群和产品设计推广方式,接近目标用户; 推广过程中了解用户使用产品时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再不断改进产品D收入模式—— 巨大用户基数,获取收入;用户价值要在收入模式之上; 最初的创业计划收入模式都不靠谱;资源型的商业模式都不靠谱5.颠覆式创新A颠覆式创新创造新的需求和市场;源于小型创业公司;边缘市场兴起,颠覆主流市场(侧翼,聚焦)B三个凡是凡是用户提的问题,一定要追根溯源,从用户角度想解决方案凡是负面消息,也要找到改进产品的启发点凡是竞争对手的产品,必然有值得借鉴的优点

简单、实用的360软文

1. 写作动力(Motivation) 周鸿祎对自己互联网方法论的总结,客观上输出价值观,以及对360产品做宣传。                       2. 主要观点(Main arguments) 归结为一点:就是以产品经理的思路运营互联网企业。所有的点其实都是在将如何做产品,做产品的一些基本原则。我们知道了这些原则,可以反观自己产品的不足,但是至于是否抓住了真正的用户、是否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资源去实现、是否真的能够做足够量的推广,都是未知数。(1)用户至上:从客户到用户的转变。买卖关系变成了服务关系,用户具有了粘性,需要持续服务。这一点,我在做豪宅销售的时候就已经体会到了。拜用户教是必须的。(2)颠覆式创新:以一个极小的点快速低调地切入一个最肥的市场(正所谓侧翼和聚焦,定位也必须十分精准,让人感觉痛)(3)免费:将所有软硬件都当作流量入口。互联网盈利的两种基本模式:广告和增值服务。在巨大的流量中找到真正的付费用户,满足他们的强需求;同时延长价值链。真正觉得干货的部分,来自商业模式的探讨,老周认为商业模式不等同于赚钱模式,而应该分为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和收入模式。产品模式解决灵魂和价值定位,用户模式框定需求感最强的用户,推广模式是营销市场策略,收入模式才是赚钱的部分。按照这个分法,小人物产品模式是讲述一个年轻人的正能量(迷茫挣扎);用户模式:一开始是我的朋友,之后是同样挣扎的小人物,这些人才会产生共鸣。(或者说他们也都喜欢阅读)但是,具体来说这只是一个情怀,每一个人的具体需求(对于四个主题而言)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无论是设定我的朋友还是其他小人物们,都是一个异常模糊、需求难以把握的群体。我就很难针对性地选文,根据大家反馈调整策略。最后只能变得异常主观。收入模式:广告变现5万粉丝以上,根本不可能。 (4)体验为王:这个不需要赘言。但是之后的用户体验来自于整个产品运营的链条体验,不仅仅是UI和交互设计。(5)产品心得:绝对是知易行难的东西:小白,简单,有口碑,不讲情怀的功能型满足,和用户沟通。其实就是小米参与感的那一套。3. 主要模型或分析框架(Framework) 我欣赏周鸿祎,原因是他尊重创新,讲究产品力。这些扎扎实实的产品力上的把控,才使得自己在如此强大的争议面前有足够的底气。创新、颠覆,并且用技术手段去满足最肥的市场——病毒查杀,成功的逻辑是非常清晰的。                 4. 思考或拓展边界 对于我而言,帮助在于以下几点;(1)宣告小人物公众号的死亡:不独特,而且有问题(2)强化了小米口诀:专注、极致、口碑、快的正确性(3)增强了自己对于创新和颠覆力量的追逐。(4)产品力讲的是通过功能实现满足目标用户隐藏的强需求,而不是任何情怀。我能把这个做得足够好,我就有机会锦上添花地说情怀。(5)跳出自己看问题,跳出当下自己的处境看留在北京的机会。我要专注在问题解决上,留出足够的心力去证明自己在运营上是一个出色的指挥官。(6)流量为王,没有流量商业上几乎没有价值。除非是点对点的付费用户。整体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看粉丝的价值。如果粉丝越优质,那么分享的节点就会越多,同时也更具备购买力的可能。(7)几乎没有用户参与的接口。参与分享做得很不到位。分析来分析去,我真的做了一件自娱自乐,特别有情怀的事情。有方法论只是让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伟大的事情从来不是靠创意和点子实现的,而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打磨而成的。最后,可以看到周鸿祎是一个将用户体验思维融入生活、处处留心的企业家。无论是阅读史还是观察周边可以改进的产品,都在始终留心。这个能力,我以前也有,这是我优秀的特质,但是目前的心力不足让我丧失了这种能力。

说的是互联网方法论,其实都是朴素的道理

在中国的互联网圈子里,周鸿祎无疑是最具有争议的一个人物。如果要给他打上标签:“流氓插件原创之父”、“搅局者”、“免费体验”、“3Q大战”……比比皆是。但就是这样一个被同行封杀,被竞争对手打压的人,做出的产品却赢得了几亿用户。为什么?《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给了我们一个近距离观察他的机会。作为第一代互联网老兵,他在书中系统阐述了他的互联网观、产品观和管理思想,也解密了360的产品策略、商业战略和成长逻辑。总结他的互联网方法论,有以下四个朴素的道理值得我们学习:一、互联网时代是用户至上,而不是客户,这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什么是客户?谁买了我东西,谁向我付钱,谁就是我的客户。但是用户就不一样了,用户是使用你产品和服务的人,但他们未必向你付费。传统的商业时期,由于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商家唯一的目的就是通过广告、宣传、推广,成功的让顾客购买自己的产品,而互联网时代,用户不仅使用你的产品和服务,他们还要通过你的产品和服务让你感知到他们的存在。360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不是靠卖杀毒软件挣钱,而是通过免费杀毒软件得到了海量的用户基数。然后向海量用户推荐360浏览器,通过导航、搜索、网页游戏等业务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二、把复杂难用的东西变简单,把笨重的东西变便携,这是用户体验的创新为什么把复杂难用的东西变简单,把笨重的东西变便携就能实现颠覆式创新?因为这符合人性,商业的本质就是让人性得到解放,人都是懒惰的,你把东西做的很简单,很多人就愿意去用。我们普通用户很少会具有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如果有一款产品能够让我们不动脑子,让我们不费力,而且很好的地解决了我们的问题,那么我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去选择这款产品。360的很多产品为什么能够取得颠覆式创新的结果?就是因为他们愿意做用户体验的创新,比如他们查杀流氓软件、默认开启免打扰模式、不弹窗提示、开机时间优化、搜索不做医疗广告……就是这一点点体验的改变,让客户变成了用户,让用户变成了产品的拥趸。三、把贵的东西做成便宜的,收费的做成免费的,这是赚钱模式的创新周鸿祎说互联网上的软件必须免费,彻底免费,未来的硬件产品也会免费,这是商业发展的趋势,而且你还要在它还没起来的时候看到这个趋势。问题的关键在于,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都免费了,甚至未来硬件产品也会免费,那他怎么赚钱呢?当然,互联网的免费也有两种赚钱的模式:一种是广告。广告模式通俗的讲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虽然享受服务的用户不用掏钱,但是有人会为免费的服务买单。另一种是增值服务。就是为少部分用户提供多样的、个性化的收费服务。当然,无论是广告模式还是增值服务模式,前提都必须拥有海量用户。四、运用逆向思维,学会聚焦和侧翼突破,这才是颠覆式的创新周鸿祎本人之所以颇具争议,就是因为他凡事都要跟别人逆着来,进行反向操作,也正式是在这个过程中把握了各种机会,从而实现了颠覆。但是在颠覆的过程当中,他也不是到处迎战,而是把资源聚焦于边缘地带,追求极致,从侧翼取得突破。他做免费的杀毒软件,就是抓住了行业巨头看不清、看不懂的时间间隙,一举获得了海量用户。现在的互联网创业者爱提平台思维,其实对于初创企业来讲,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出极致的产品,占领用户的心智,才更容易做出颠覆性创新的事情来。有了这四点的创新,就有了比较成功方法,当商业模式、用户体验、赚钱模式和颠覆式创新都具备时,整个商业链条也逐渐趋于完整。仔细再想,周鸿祎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并没有什么玄之又玄的互联网方法论,都是些朴素的道理,也恰恰是这些朴素的道理,成就了他今天的地位。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

最近,看到微博上推崇了一本书《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我对这本书的名字很感兴趣,愉快地下载了一本,用kindle开始粗糙的看了几页。谁知道一下看上瘾了,在闲暇时光,把这本书通读了一遍。我对周鸿祎向来都是通过社交网络来了解的,总认为他是个比较“流弊”的人。看完这本书,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我知道没有资格评论他人,但是我想说:他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产品控,对产品用户很负责的人。他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其他公司思考,陈述了他的互联网方法论。360通过不断的微创新打磨产品,锻炼出一个又一个杰出的创业小团伙。360见证互联网时代产品发展的趋势,颠覆了传统杀毒商业模式。在下是一名小屌丝,对互联网创业方面没有过多的关注。对这本书感触最深的就是关于免费商业模式、产品体验、用户至上、微创新的内容。良好的产品体验,会使用户对产品产生依赖。产品用户量的大小,能体现出产品体验是怎么样的。从广大用户角度对产品功能需求出发,做微创新打磨产品,能使产品具有特有的亮点,才能超越竞争对手。有了庞大的用户量,能够使产品成本趋向免费,通过增值业务或者其他来盈利。

全书思路归纳及半张思维导图

写书水平不行

其实很多东西他没讲透,虽然人是很牛逼,但是写书水平不行。核心就是产品和用户体验。不要宏大愿景,要细化思考。老周很有趣,会故意问你是不是要去做中国的市场,来测你的想法。现在市场这么大,真的做好了细分市场才是牛逼啊。很佩服老周把360做成免费,那段时间他肯定受到了不少人身攻击吧。认同乔布斯的话:1.不需要维护A级人才的自尊。2.团队一定要有噪音,不同的想法而不是维护表面的和谐。

他也许是世界上最了解中国屌丝的两个人之一

周鸿祎不但是360的老总,也许他是最懂得中国最广大人(屌)民(丝)的人之一,另外一个私以为是Dr.Mao。作为“屌丝经济学”的创始人、流氓软件界的泰斗,周教主潜心研究屌丝文化,最终得道,始创360大法,这本书的方法论(真相)只有一个——360大法好!本书在kindle上的价格十分感人,只要4块,也给了广大屌丝亲近周教主的机会。周教主即是屌丝出身,他读过大学,修过电脑,进过方正,搞过邮箱,立过门户(网站),杀过病毒,最终才创立了360终极神教(以下简称三教)。因此这本书与互联网有关,却最终与人性最相关。无论是创业,还是做产品,周教主的教义只有一个——站在屌丝的立场。作为创业者,周教主坚持“以小博大,以弱胜强”,做个东西嘛先要偷偷摸摸的,不要啥子平台、啥子宣传,先聚焦在小功能上(微创新),先把屌丝划过来,成为你的用户,以后就任杀任剐随意就好。做产品要抓住屌丝的本质。屌丝的本质是什么:懒笨穷色玩。因此周教主的产品观就是:产品免费、小白操作、安装傻瓜、网游畅玩、看片免疫。360大法第一章告诉我们,“欲练此功,必先自宫”。杀毒软件们的世界我们不懂,周教主说我懂!免费大法好!他先自宫,断了自己的财路,让其他人也无路可走、无毒可杀;其他人想自宫才发现无弟可宫,遂退却。于是杀毒软件的世界只有电脑小白和360。所以你懂的!360大法第二章“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作为流氓软件界的爱迪生,360演绎了什么叫“宫后再宫”——向流氓软件开刀,以一个一统江湖的大流氓的姿态收割各种小流氓,并与企鹅帝、度娘分庭抗礼,从此确立神教地位。360大法第三章“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宫完对手宫队友,最后才是宫用户;让你360度,给你几度用几度:上网必用360安全浏览器,下软件必用软件管家,杀毒必是咱360杀毒强项,玩游戏请用保险箱。“三宫”之后,大功告成。当然,现在已经是市值百亿、员工千人的360已经不仅仅是颠覆者和搅局者,就如同他书中所说,他很早就看懂了小米和微信的模式,而中国移动们还在夜郎自大。互联网的发展在于一夜之间的以弱胜强,在于趋势的不可撼动。360从日月神教变成少林武当之时,也许是互联网下一个浪潮的涌动之始,那个时候周教主是否还能看清一切?one more thing ……本书的最后附赠周教主点评“乔帮主1984年遗失的访谈”,这里价值3元。

互联网的那点儿事简直要被说烂了,但还是推荐!

其实整体读下来还算是有些收获的不能说每章每节都是干货但是至少老周能把互联网那些概念梳理以一本书呈现出来,还是不错的方便阅读,遇到概念随时翻阅,没准儿会有些启发很欣喜,自己的一些思路在书中找到了共鸣原来,自己这几年的经历,总结在某些点上还是有成功案例的互联网思维,方法论,就那点儿事能踏实下来,为用户着想,做有价值的产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需要沉淀,聚焦……

很好的一本书,核心重点是讲清楚了互联网产品的特点

4.5。对互联网模式,以及互联网产品的总结很到位,虽然有互联网斗士的名号,不受很多人待见,但他对互联网的思路很值得学习。简要总结下书中对互联网产品的一些要素:1)互联网模式关键是做用户需要的产品,及产品帮助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2)解决的过程中,用户是不是感到方便、简单,甚至获得一种愉悦感;3)要不断优化运营;4)做产品要先做减法,做到极致,而不是加法,极致也不是完美而是竭尽全力的极致;4)不论是产品还是功能名称,一定要说人话,然后人一眼能看明白解决了什么问题;5)不要想当然,认为自己会的,人人都会。1、以前卖手机,他是你的客户但不是你的用户。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怎样使用手机,你要想办法让这些人在没买你的东西的时候也能跟你发生联系;买了你的东西之后,更能跟你发生联系。2、互联网的3中盈利模式。1)电子商务,真实的物品,虚拟服务,网聚人的力量;2)发展用户,依靠广告;3)网游为代表的增值服务,有钱人花钱玩,屌丝免费玩。3、互联网产品特点:互联网模式关键是做用户需要的产品,什么是好产品:1)帮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2)在为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户是不是感到方便、简单,甚至获得一种愉悦感;3)不断运营优化与持续改进。4、Facebook等NB公司的发展:瞄准用户的点,不断采用小步快跑,循序渐进,不断试错的思路。5、创新:爱迪生发明新东西是创新;商业模式也有创新,比如将收费的搞成免费的;体验上的创新,把复杂的变得简单,把笨重的搞得编写。绝大多数商业史的市场垫颠覆都是后两者的创新。6、360如何提升用户体验:1)解决杀毒卡的问题,就是让杀毒变快;2)改变开始扫描,让开机变快(因为用户一开机就要处理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即开机后不做扫描,而是让用户把重要的事干完了,过一会儿再扫描;3)改变杀毒界面,简单,只有3个按钮。7、传统硬件企业转型互联网的四化(手机、平板电脑等):1)商业模式互联网化,硬件免费,依靠内置的各种增值业务,用户来盈利;2)从关注硬件到关注用户体验;3)互联网推广,依靠口碑、依靠产品体验进行推广;4)产品销售互联网化,及电子商务。8、先创造用户价值,然后再产生商业价值。9、互联网产品容易被忽视的特点:1)很多产品其实不是在真正满足用户需求,而是在发明或者幻想用户需求,甚至逆着用户需求在做。2)互联网需要不断运营,持续打磨。3)做产品要先做减法,做到极致,而不是加法。10、不讲人话。不论是产品名称还是工程名称,最好能一目了然,让人一眼能看明白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不用动脑子。每个人都有思维定式,认为自己会的,人人都会。11、好的产品经理,要能经理失败,不论别人怎么说,自己能够承受,并能一步一步的去改进。12、如何建立好的团队。1)不已发财为目标,要有一种情怀;2)——财散人聚,要有激励机制,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3)解决新老交替,留一部分利益给未来,给新员工。13、沟通更直接一些。重视结果。

读完不能成功,但会是在一条正确的起跑线上

标题就是作者简介的开头节选,读完也大概能了解互联网现在的玩法,也算是明白了所谓“互联网思维”这个热门到反胃的高频词。其实会买这一本,皆因看过他上一本代笔自传而开始关注他。什么情怀就不扯了就以事论事,这本的某些观点在自传的那一本也提到过,不过毕竟是他自己的东西,重复表达也没什么,看过就当加强印象。两本的共同点,都在大部分都在聊360,虽然有一点点洗白的痕迹,不过也说得确实有他的道理之处,而他也是360的老总,就算说人家是做广告也完全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谁让你明知故买,哈哈。书中谈到他的“免费”模式,也终于理解他会选择众筹的这种形式卖书,最低档次的就是连书带一个360智键(我给我妈玩了),不能否认我买这个确实就是冲着占便宜,因为书我本来就肯定会买的,而且现在还多了样东西送为何不入手。然而这估计就是他所描述的硬件0成本的趋势。电子设备将会“免费”,以成本价销售,为的流量入口而带来收入。最具体的例子,就是比如假设亚马逊没亏50卖台机器,但能换来100块用户的购物,那也是赚了。最后不能否认看完周鸿祎的两本,确实对他挺佩服的。虽然很多人骂他流氓,但套用现在《后会无期》最热门的台词:“小孩子才讲错对,成年人只讲利弊。”也如他其中一个章节中说道:“很多产品经理很难忍受来自市场的各种用户的建议,正常反馈,恶意的攻击,因为他们没有一个粗糙的心。所以要做到没心没肺。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也是没心没肺的人,别人骂我多了,我也习惯了。”

总体来说还是值得创业者读的书

不能不否认读完周鸿祎这本书,确实对他挺佩服的。虽然很多人骂他流氓。也如他其中一个章节书中说道:“很多产品经理很难忍受来自市场的各种用户的建议、正常的反馈、恶毒的攻击,因为他们没有一颗粗糙的心。所以要做到没心没肺。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也是没心没肺的,别人骂多了,我也就习惯了。从书中你可以发现他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产品经理、他是旧规则的颠覆者、他是有利他之心的一个人、他是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思维的最大受益者,他是一个实践者,更是一个思考者。    周鸿祎在书中写道:“其实仔细想一想,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每个企业其实都是传统企业。今天你觉得自己很先进,明天你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落后了。马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建立了支付宝,看起来牢不可破,然而2014年春节腾讯发起的微信红包就对支付宝的统治地位形成了冲击。连马云都在焦虑,互联网圈子里其他人能不焦虑吗?面临互联网挑战的传统企业能不焦虑吗?”    首先分享一些简单有力的经营要点:    1. 用户不会在乎你的七大功能,八大特色,只要有一个功能可以打动他,可以解决它心中的痛,或者挠去他心中的痒,那你就有可能获得用户的信赖。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深挖客户痛点,提出解决方案,让客户瞬间感觉到爽,将用户的体验简单到极致。    2. 用户总是第一位的,老毛也许是对的,深入群众看来确实是个“法宝”。 产品定位于为用户解决问题的工具。    3. 用户不会在乎你的后台用了什么先进的技术,而当开机时间突然降到了8s,他们可能会喜大普奔,交口称赞,口碑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4. 任何商业模式的基础和核心都是产品 。商业模式包括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收入模式。    5.三个在产品设计时不一定正确的假设:第一,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需要;第二,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知道它存在;第三,假设用户一定按照设计方式使用。即要像白痴般思考,像天才般行动。    6. 用户在用你的产品时,不要让用户思考,不要让用户纠结,不要让用户有心理负担。    7.当产品获得海量用户后,它的边际成本将趋于0,然后通过广告或者服务的方式赚钱,就可以创造新的价值链。    8. 真正的创新就是颠覆和破坏。    9. 微创新有两点很关键,第一是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第二要小步快跑,快速出击,不断试错。即微创新规律。    10.请记住齐白石那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其次,分享一下周鸿祎书里的一些观点和方法论:    周鸿祎人生三大价值观:    1、第一个价值观:看一个人是不是具备创新力。先看一点,是不是敢想敢干。    2、我的第二个价值观:在互联网里,做什么都不如做一个产品改变世界来得彻底。做出一些别人没有做出来过的产品,让这种产品能够影响很多人,能够改变很多人的生活,这样才值得尊敬,最大成功莫过于此,而不是你当了中国首富。前两个价值观的形成受《硅谷热》的影响。    3、第三个价值观,就是要与众不同。一定要和别人做得不太一样,甚至有时候要反着来,而不是随大流,什么时髦跟什么。其实,从市场竞争来说,这是一种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从人文角度来说,你跟别人不一样,那你才有存在感呀。    互联网方法论的4大法则    1、用户至上。    传统经济的企业强调“客户是上帝”,即商家只为付费的人提供服务。然而,在互联网经济中,只要用你的产品或服务,那就是上帝。因此,互联网经济崇尚的信条,是“用户是上帝”在互联网上,很多东西不仅不要钱,还把质量做得特别好,甚至倒贴钱欢迎人们去用。最近,有两个叫车软件打得不亦乐乎,乘客用软件成功下单,你敢给乘客5块,我就敢给10块。    很多传统企业都看不懂这种游戏规则,认为这倒贴钱的行为简直就是疯子。但互联网经济就是这样,如果不能汇聚海量用户,那就很难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所以,在抢夺用户上,互联网公司是绞尽脑汁,使出十八般武艺,发展到极致就是像叫车软件这样看谁敢砸钱,看谁砸钱多。    第二,体验为王。    在没有互联网的传统时期,商家跟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通俗地讲,买的没有卖的精。但是,有了互联网之后,游戏规则变了。他们鼠标一点就可以比价,而且相互之间可以方便在网上讨论,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有主动权,越来越有话语权。今天,所有的产品高度同质化,但最后,你发现能胜出的决定性要素,其实是用户体验。    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的产品或者服务做得好,好得超出他们的预期,即使你一分钱广告都不投放,消费者也会愿意在网上去分享,免费为你创造口碑,免费为你做广告,甚至你都变成了一个社会话题。如果你的产品在体验方面做得好,用户每天在使用它的时候都感知到你的存在,这意味着你的产品每天都在产生价值。    第三,免费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上的商业模式总结起来无非三种。电子商务、广告和增值服务。但这三种商业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必须要拥有一个巨大的、免费的用户群。在互联网上,只有拥有一个巨大的用户群作为基础,百分之几的付费率才能产生足够的收入,才有可能产生利润。    因此,互联网经济强调的,首先不是如何获取收入,而是如何获取用户。这正是传统厂商容易误读互联网的地方。很多厂商进入互联网的时候,一上来就想着怎么赚钱,简单地认为只要有了互联网的技术,有了互联网作为分销、推广平台,成功就会水到渠成。这样的认识一定会导致失败。    第四,颠覆式创新。    在互联网上,颠覆式创新非常多,也发生得非常快。一种是用户体验的创新,一种是商业模式的颠覆。商业模式颠覆,就是你把原来很贵的东西,能想办法把成本降得特别低,甚至能把原来收费的东西变得免费。什么叫用户体验的创新?也就是你把一个过去很复杂的事变得很简单。

互联网小白和创业者都值得一读!我被洗脑了

现在选书不像以前了,看个封面觉得爽就买了。在仔细研究了自己需要吸收哪方面的知识后,认真阅读目录和推荐语,选择书籍,就目前来说,这本《周鸿祎自述》和下载的央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都让我受益匪浅,对这个行业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并且梳理里对互联网行业和经济模式的一些看法和认识,对自己要走的路和职业规划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方向。这本书非常适合像我这样的互联网小白或者创业者看,基本每一个小节我看完都拍手称赞,立马想把书安利给其他人~大致来讲,有几点吧首先,比较佩服周鸿祎本人,书中很多案例涉及到360的竞争对手,甚至是曾经抄袭过360或者跟他打过官司的,但是只要对方公司有优秀的案例,他照夸不误。有一个地方讲到腾讯模仿360做了QQ医生,周鸿祎就笑称“班上的尖子生亲自来给你辅导作业了,你干嘛不高兴啊”。原话我不记得了,大致是说,每一次的竞争都是学习的过程,可以通过一些事件,学习到竞争对手比较优势的特长。本来我以为他不会提百度,我记得好像360和百度恶战也是持续了好多年,不过还是有说百度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搜索做得比谷歌好,而是找准了百度音乐这一点,解决了很多民工的需求。其次,我现在不做书了,反而知道,为什么咱们中资的书为什么不好卖——群众太需要讲人话的干货。如果你不是非常超前的理论,就尽量少讲道理,多讲案例。群众跟用户一样,不管你的技术有多牛逼,多前沿,我只管你这个东西好不好用,好不好懂,我能直接得到些什么,解决我的什么需求。周鸿祎虽然是行业的专家,也会有少许专业名词弹出来,但他完全没装逼,每一句话我这种没文化的都看得懂,而且也不觉得粗俗,并且言之有物。就像一个老大哥在跟你讲故事,所以这个书的副标题是“互联网方法论”,也是说得很实在,就是在经验中得到的一些启示,一些具体到你马上就能用到工作中的方法。比如说到,如何做到用户反馈,那就是去听用户吐槽你骂你的产品,骂的话里就是产品欠缺的部分,仔细归纳梳理这些问题,再找到背后的原因,从而解决它们,这样产品就会越做越好。虽然书里面也会有一些重复的案例,但是也不影响总体效果,作者本身不是个啰嗦的人。观点态度也是前后很一致,基本上你从头看到尾,是一个观念的强化过程。第三,做为一个互联网行业的小白,我来谈谈这本书对我工作的帮助吧,就一点,如何做出好产品——那就是用户体验为王。我以前一直觉得苹果好用,买的人多,是因为有了技术上的革命,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系统和世界。其实不是,苹果迄今为止除了外观上的专利没有任何专利申请,通讯技术方面完全不如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但是为什么他颠覆了人们的生活,就是因为他把体验做到了极致,把一切复杂的东西化作了简便。以前大家用window,用塞班系统,下载好了一个软件,还没法直接使用,繁琐的安装过程让你真想一头撞死,但是苹果的app只用一键下载安装,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这个就叫做突破。为什么微软费尽心思发布了Vista,号称有XXXXX牛逼的技术,但是用户用起来完全摸不清头脑,闭门研究,已经脱离了时代,所以Vista就迅速被淘汰。这个就是因为你的产品是以技术为核心,而不是用户。和工业时代不一样,大部分商品都是做的一锤子买卖,东西卖给你了,我赚到利润了,我们从此划清界限,后续服务什么的能省就省吧。但是互联网的时代,你下载个什么app都是不需要任何费用的,但是你得留住你的用户,扩大你的用户群,有了庞大的用户群,你再建立其他的产业链赚钱都是可以的。其实在互联网的世界,一个产品可能只有3%的用户在付费,QQ就是凭着那3%要买红砖、黄砖、QQ秀的用户,一年有几个亿的收入。大部分用户的QQ秀还是穿着背心裤衩的屌丝。但是腾讯有了这十几亿的用户,发展了壮大的王国,可以说是“插根扁担在土里都能开花”,这个就是互联网的强大力量。做产品要是一开始就想着怎么赚用户的钱,最后只能是用户也走了,团队也是见利忘义。不是说做互联网的就天真,不赚钱,基本的生活还是要保障吧,大家还是想过得体面又有尊严吧,只是说,因为现在有风险投资,所以创业初不用那么担心盈利状况,一种以产品为核心的文化才真正流行起来。书里面还有很多点,值得反复阅读,不论是关于创新的、教育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企业管理团队建设的,都非常有建设性,妈呀,我大约被洗脑,第一次阅读,读书笔记就先写这么多吧。

人人都说互联网思维的时代,不说就感觉逼格不够的样子

工作一直跟互联网相关,曾大言不惭地说过自己也算是互联网从业人员,但细想起来,自己连一本关于互联网的书都没读过,是不是太对不起自己的职业。这本书其实说起来还是送的,今年年初送的,一直被放到客厅的茶几上垫热锅和盘子用,直到前段时间拿起来读,才发觉之前一直把它大材小用了。之所以一直没读这本书,是看到各种讲XXX思维的书或文章太泛滥了,总觉得里面没有什么干货,索性不读。但看了书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太肤浅,一直觉得自己从事跟互联网相关的工作,从一无所知的摸索,但有点成就的收获,自己已经做的很好,像那种天天讲概念,讲思维什么的,都是在扯淡。但看了书之后发现,自己离互联网的距离真的太远。周鸿祎这本书其实讲的更多的是用户体验,或者说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做产品也好,做服务也好,都是从客户需求来出发的。而不是你想出一个产品,然后让用户去产生用的你的需求,完全本末倒置的。自己之前在想一些产品的时候,经常是从我觉得怎么做比较好,如果我是用户的话,我会这么做,一步步希望用户按照我的预想来达到我的目的。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不理想的,原来一直苦想原因不得其果。现在明白了,自己所谓的用户体验并不是真正的用户体验。虽然里面都是用360来做例子,有为360洗白白之嫌疑,但也不得不佩服周鸿祎,最初能做出给行业带来重创的事情来,我想他最初坚持的动力,就在于对用户需求的肯定吧。他知道杀毒是用户的硬需求,不管产品做出来有多丑,有多少问题,但能解决到用户的硬需求还是会得到用户的支持的。所以,不管这个行业给予他多大的压力,他都坚持了下来,而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对于其中影响比较深刻的是,在出产品的时候,不要刻意的追求她的美丑,要赶紧做出来到市场上来试错。是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完美主义追求者,尤其是现在软件这么发达的情况下,在想一个产品或服务的时候,前期花了大量的时间制作精美的PR原型、PPT文档等,堪称完美的文档,让你在同事或领导中展示的时候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让领导或同事也觉得你做出来的东西有多牛逼。但,我们貌似忘了一点,现在的用户之所以选择你的产品或服务,不是因为你设计的有多漂亮,而是看你是否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否是用户需要的东西。自己之前做东西也是这样,包括一个小图标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在做原型的时候都纠结到死,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最后其实,谁会又那么关心它呢。或许,等我们做出来真的满足用户需求后,我们再去想着美化、优化才更有意义吧。这本书其实很通俗易懂,但里面的道理貌似我们都懂,但貌似之前从来没考虑的这么透彻,把它给标注出来,着重凸显,加深印象。读完之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感觉自己是不是把这本书写的有点神了。可能之前对它抱着一种失望的态度来看的,最后能够收获一些会觉得效果更好吧。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反过来,失望越多,希望获好感度是不是越高。惊喜越多。写的有点乱,还是推荐下这本书。简单易懂,内容不太多,可以很快读完。

互联网时代的个人认知

这是一本关于周鸿祎个人的书,阐述他对互联网的认识,同时,这也是一本360的宣传书,一种书本式营销的代表,并且还是一次成功的营销,相信很多人黑转路,路转粉了。其实我本人一开始对周鸿祎和360也有很多负面看法,毕竟网上一直充斥着很多360以及他本人的负面消息。不断地消息轰炸,在我们的脑海中或多或少也会留下一些痕迹。但“谣言止于智者”,对一个人的客观判断一定要你自己了解去判断,道听途说或者空穴来风的判断都不一定准确,这一点我也没做到很客观,但至少看了这本书我是重新了解了360,了解周鸿祎,不会再人云亦云的听信网上的观点了,接下来说说这本书。为什么说这是一本360宣传书呢?因为里面大部分真实案例或者想法思路的举证都是来源于一个个不同时间段360做出的产品或者例子,真正的让我们认识到360是一家互联网企业,是一个“拜用户教”的企业。简单说一下360的发展,360诞生于一个利基市场,就是用户对恶意插件流氓软件的讨厌和抵制,但大多数杀毒软件厂商不愿意做这个没有利润的市场,这给360的成长创造了一个机会,而这些流氓软件的发起又来源周于鸿祎之前3721的创业,所以他是有一个革自己命的情怀在里面得。之后360以一个杀毒市场的破坏者的姿态进入杀毒市场,用免费开始大量圈地抢用户,打破了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但造就了整个行业的倍增式增长,让互联网安全也成了人们的必备需求。360很多站在用户角度微创新又进一步夯实了市场领导的地位,360杀毒通过云模式让杀毒速度更快,也不占用户电脑内存和空间;360开机小助手,来让客户感知到电脑的速度,可以提速;360体检打分,让用户知道自己的电脑安全打多少分,可以感知到的安全;360手机卫士,可以标记骚扰电话,超过200人标记的电话自动标记为骚扰电话,你可以选择是否接听这个骚扰电话;360手机助手,可以卸载手机的预装软件;360搜索保镖,标记钓鱼网站。这些基于用户需求的发现和挖掘的微创新,让360的产品不断丰富又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360通过自己的尝试和创新以及后期市场的检验,来给我们展示了一场教科书式的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演示。回过头来说这本书,这本书内容很浅显易懂,就像周鸿祎自己描述特劳特的《定位》一样是浅显易懂但又饱含内容的。首先这本书脉络很清晰,六章六个不同的内容涵盖了互联网行业的很多关键点:颠覆、免费、体验、用户、创新等等。对每一个又有例子又有举证,同时又有自己的看法,很像《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一样,可以做为一本互联网时代的启蒙书或者导读。第一章相当于是导读,简单的描述了什么是互联网。如果站在传统的低买高卖的方法来看互联网经济,是会看不懂也会看迷糊的,因为利润的产生不一定来源于卖卖中间的差价。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不可忽视趋势,2014年电子商务销售额达13万亿,同比增长25%,而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万亿,电子商务几乎占到了一半,这已经不是趋势了,是现象了。很多传统企业像互联网企业转型,大众消费越来越依赖电子化,等等这些现象,让我们都进入到一个不能忽视互联网的时代,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时代。第二章是讲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因素——用户,而产品也只有给用户创造了价值才能称之为成功的产品。首先要弄懂用户和客户的区别,开始用你的产品的客户称之为用户,这是互联网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的根本原因。以前的销售过程是向顾客宣传然后吸引顾客购买成为客户,一个完整的卖卖过程就是商业行为的结束。但如今客户升级为用户,从顾客买完产品的那一刻,真正的用户关系才开始,我们与用户建立的是长期的双向的互动关系(这就像高考之前我们以为高考就是学习的结束,但高考之后,我们才发现人生才刚刚开始,高考只是人生的起跑线,这种认识就是一种跟销售模式一样的升级)。这就像是忠诚客户理论的衍生版,传统模式中我们把忠诚客服从普通客户中区分出来,是因为忠诚客户带来的收益率更大,接受新产品的程度更高,所以会与忠诚用户更多的互动,产生更多的关系。现如今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是不断地在和用户产生关系,让用户感受到企业的存在。另外以前我们“顾客是上帝”的口号,核心是满足顾客需求,我们会闭门造成关在家里思考怎么满足顾客需求,在脑子里自己想,但如今的“用户至上”,不再是以前那种自己脑海里的YY,而是就扎根在用户群中,实时收集数据,然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第三章讲的创新,也就是寻找新的需求。互联网的创新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它不是从头到尾的创新,这与我们传统理解的创新不一样。大多数时候我们提到的“创新”其本意是发明,但互联网创新的本意是整合,也就是“互联网+”把两个本不相关的东西加一起就是一种创新,是一种颠覆。MP3+iTunes就是iPod,结果颠覆了MP3行业;短信+语音就是微信,结果摧毁了通讯商的短信彩信业务;第二个意思是微创新,通过小的改动来达到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把产品投入到市场中然后不断地改进和提升,用市场去验证一个产品的成功与否。创新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鼓励创新的机制。第四章,推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最大原因——免费,这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但又不仅是商业模式。互联网的免费是不能复制到其它行业的,因为互联网把微处理器、网络宽带和存储融合在一起,而这些的成本由于技术的发展急速下降,这样就可以以极低的成本接触壹万用户,边际成本随着用户的增加无限下降趋近于零,所以趋近于零的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造就了趋近于零的价格,也就是免费。互联网企业就是利用免费服务汇聚用户,在此基础上再构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也就是下面三种模式的后两种互联网经济时代盈利有三种模式(后两种是互联网特色的)一、利用互联网网聚人的优势做电子商务,卖东西,典型的就是O2O,这是传统模式的升级版二、依靠广告收入,百度、谷歌依靠搜索来做广告收入,很多用户量大的互联网企业都做广告业务,这比传统的站台或者发放的广告模式更有效率、更低成本三、依靠增值服务盈利,手游网游、腾讯QQ秀、迅雷会员等等都是这样的方式,尤其是手游,号称比白粉利润还大的生意所以免费既是商业模式,又是一种革命手段,也是一种营销手段,更是互联网精神。如果仅仅是软件免费,那还远远不够,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注定会造就硬件的免费,如今,已经开始了零利润销售的模式了,乐视电视就是零利润销售,不通过电视赚钱通过后期提供的增值服务赚钱,硬件的补贴来源于几乎无边际成本的软件服务。慢慢的,我们所制造的的一切都将免费,包括所有电器、运动设备等等,但前提条件是这些东西都融合在网络节点中,成为网络服务的载体。第五章是现在营销最注重的东西——用户体验,什么是用户体验呢?就是超出预期的体验,只有超出了期待的服务才会有深刻的印象,才会让客户感知到。海底捞的火锅,就是因为超出预期的服务,让顾客感受到了细致入微的服务;汉庭酒店给顾客配五种不同高度的枕头,适合不同类型的人睡觉,这就是人性化的服务,暖心的服务。把用户的体验放到产品的设计上来就是“用户至上”的具体表现,不过在用户体验上一定要关注细节,这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就像针一样能被敏锐的感觉到,同时,也是最经济的最有效率的;另外一定要简单,人性是懒惰的,过于复杂的东西会让人望而却步。第六章是互联网方法论,是具体的一些术,具体怎么做。首先,企业一定要重视产品,因为产品是你和用户沟通的桥梁,而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一定要紧贴用户,就是要微创新,在很粗糙简易的时候就面向用户,通过不断地反馈来持续改变不断完善,能让顾客感知到你的诚意和改变,另外这也是最节约成本的,效果不好的产品可以直接抛弃掉,毕竟投入成本不大,效果好的,可以马上加大投资。其次,企业内部一定要注意培养创新的氛围和环境,为创新提供土壤,建立一种能接受失败包容失败的价值观。在互联网经济中扁平化、小而美的企业结构最能适应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互联网时代是充满危机的时代,你不知道你的对方会从什么地方出来,我们能做的就是“3改1增”。改变传统的对客户的认知,变为创造用户;改变对创新即发明的认知,变为“微创新”和“整合+”的新创新;改变盈利模式,接纳不可低估的免费的力量;增加了一个用户体验,细节与简单,创造针一般感知。这也是对这本书最简短的一个总结。当然这个时代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我们顾客,一直被放在很高的位置,当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这么仔细的被重视过。书里提到最多的企业就是乔布斯的苹果(他最尊敬和喜欢的企业家),当然还提及很多关于马化腾的腾讯(3Q大战,最不可开交的敌人,表示对敌人的尊重和认可)、阿里巴巴、亚马逊、Facebook等等。尤其是对乔布斯的尊重,大量篇幅的讲,甚至最后有他个人对乔布斯一次演讲的注解。周鸿祎对乔布斯的认可是真诚的,对他的认识也是深刻的,中国出不了乔布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他聪明,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创新的土壤,“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之枳”,同样的东西不同地方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的“唯成败论英雄”和爱面子价值观,注定了我们对失败的不包容,不能面对失败就不能收获成功,就像不能面对死亡也就不能真正活出生命的精彩。缅怀乔布斯的同时,相信在互联网时代会有更多与苹果一样会缔造历史的大企业和改变世界的企业家,一起来等待互联网时代一个又一个神话的诞生。PS: 书中当然还推荐了一些书《创新者的窘境》、《柔道战术》《定位》、《商业秀》、《免费》、《商战》、《技术想要免费》,都是很值得拜读的

互联网、免费是大趋势,好的用户体验非常重要

本来以为会是跟《史玉柱自述》或者黄岩的《我看电商》一类的风格,结果不是。以上两本书作者比较低调,感觉这两本书真的是作者认真总结之后写出来的。周则比较高调,经常发表观点。因此本书中的观点有一些看着面熟,像是周对自己平时的演讲和文章的整理,另外有些内容在书中重复出现。比前两本书厚,内容上则不见得比前两本书多。周强调互联网、免费是时代趋势,逆潮流而动会非常难受。周强调使用产品的用户是基础,有了广大的使用产品的用户,才有可能获得愿意付费的客户。要想赢得用户,要在用户体验上恨下功夫。书中点名不点名批评腾讯几次。全书内容涉及到一些周对产品设计的经验体会的细节,值得一看。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1. 用户不会在乎你的七大功能,八大特色,只要有一个功能可以打动他,《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电子版分享联系 QQ2093533843电子版分享联系 QQ2093533843

说周在说废话的人,你在创业么?

自问自答问题一,为什么读,想了解他在想什么,想找到自己的发展方法,如果中国互联网只关注二马和百度就太无聊了,况且,在你很小的时候,巨头的做法对你来说并没有什么参考。问题二,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例子?是他复盘360杀毒软件,敢于打破收费的常规,宣称全部免费,他坦承那一刻,自己并没有想清楚所谓的商业模式,平台化之类的,而是觉得有必要做,就去做了。这也正是目前我所坚持的,社会价值优先于经济价值,经济价值将反哺为社会价值所做的投资。问题三,觉得有什么是可以马上用上的么?拟将核心价值观第一位的客户至上,改为用户至上,因为有了用户才有客户,重点是要让用户信任和反复推荐。意外收获:本书的好处之一在于周鸿祎提供了接下来的书单:《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柔道战略,免费,商业秀,一网打尽,精益创业,黑天鹅》

用户,免费,体验好 | 周鸿祎的互联网价值观

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商业类书籍,往往包括这四个方面:理论,实例,经验,总结。这样的书看起来才令人信服,并且给人启发。《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就是这样一本书。周鸿祎的这本书,详细阐述了 360 在商业运作和用户体验方面的认知,实践,经验和反思。他利用大量自己的,国内的,国外的各种案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他的互联网方法论观点解释的深入浅出。有观点有案例,说人话不装逼。虽然有洗白自己恶心竞争对手的嫌疑,但是他的「真」和「俗」却是我喜欢的。周鸿祎深刻认同着互联网的三项价值观,那就是用户至上,先免费再赚钱,体验为王,并带领 360 在扑天盖地的骂声或赞扬声中坚持践行着他的理想。一.互联网产品的思路:用户至上1.用户比客户更重要传统的商业时期,商家奉行「客户就是上帝」,因为商家向客户售卖产品或服务,客户能直接为商家带来利润,是商家的衣食父母,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买卖关系; 但在互联网时代,规则变了,很多互联网产品不再是一次性售卖的产品,而要长期为用户提供服务,要跟用户保持长久的联系,用户只有留存下来,产品才能可能持续盈利。互联网产品的付费客户从哪里来?要么是用户转化而来,要么是自愿付费购买用户流量。两者都离不开用户。没有用户就没有客户买单。2.方便快速的为用户解决问题一些公司喜欢把自己的产品包装的十分高大上,把一个功能搞得异常复杂,什么七大功能八大特色,仿佛这样才能标榜自己的技术是多少牛逼。然而现在的用户拥有太多选项,越来越懒越来越不耐烦,他们只在乎你的产品能不能帮助他快速方便的解决问题,能不能让他一看就懂立马上手,至于你用了哪些先进的技术哪些创新的方式哪些高逼格的理念他们压根就不关心。二.互联网产品的特性:先免费再赚钱1.互联网产品为啥能够免费?一款互联网产品的固定成本(设计,开发,服务器成本)是固定的,一项功能 1 个人用和 1 万个用它的成本并没有显著差异。一款产品获得的用户越多,每个用户分摊的成本越低,它的边际成本可以无限趋于 0,所以它拥有免费的资格。2.免费了如何赚钱?许多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以免费的产品或服务汇聚了大量的用户后,可以构建起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谷歌通过提供免费搜索服务获得了海量用户,后来推出了竞价排名来赚钱; 淘宝通过提供免费的入驻服务获得了大量商家,后来推出直通车来赚钱; 腾讯通过提供免费的 IM 服务获得了大量用户,后来推出来各种会员,钻,QQ秀,游戏等增值服务赚钱。免费是获取海量用户的有力武器。但光有免费还不够,比免费更重要的是,产品或服务能够为用户创造价值。三.互联网产品的出路:体验为王1.为什么要强调体验为王互联网的发展创建了一个越来越扁平的社会,今天每个人都可以发声,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的中心。你的产品做得好,不久就会口口相传; 你的产品做得烂,不久就会骂声一片。用户使用你的产品,并非是与你结束了交易,而是刚刚开始他的体验之旅。只有好的服务和体验才能留住用户,只有留住用户才能累计海量用户,有了海量用户才有盈利的可能。如果服务做不好,用户点点鼠标流失了,即使商业模式再牛逼,也无法落地和变现。2.聚焦才能把体验做到极致虽然设计产品的时候应该全方位的系统性思考,面面俱到的考虑各种流程和逻辑,但仍然要在众多功能中找到一个点作为突破口,如同高手对决,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资源都是有限的,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某一个切入点上,细细打磨形成压强,才能打动用户。一个各方面都要踏一脚的产品占用了大量的资源不说,还会让用户反感,比如支付宝。3.简单的就是最好的人性天生是懒惰的,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用户没有耐心也没有时间去阅读一本厚厚的说明书,用户不会关心你为了打磨一个产品付出了多少精力和时间,他们总会倾向于选择简单的易用的产品。用户,免费,体验好,这样的互联网价值观,还贯穿在周鸿祎对商业模式的解读上。周认为,商业模式并不等于赚钱模式,它至少包含了四方面内容: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一个具备了能够解决问题(痛点)能力的产品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才能聚焦前期的用户,再借助用户口碑的力量就能以极低的推广成本触达更多的用户,一款汇聚了海量用户的产品,它的固定成本和推广成本都无限趋于 0,这个时候再通过广告或增值服务的形式构建盈利模式是水道渠成的事情。检验一个产品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它的市占,市占高的产品,其充份条件是能为用户带来价值,能以极低的成本汇聚海量用户。市占高的产品现在可能不盈利或少盈利,但它钱景广阔充满想象空间。「放长钱钓大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来源:微信公众号 自由碎片

小摘录

自序看一个人是不是具备创新力,先看一点,是不是敢想敢干。这是我的第一个价值观。这种敢想敢干的精神,还体现在敢于挑战大公司上。这本书《硅谷热》交给我的第二个价值观,是在互联网里感,做什么都不如做一件产品改变世界来得彻底。做出一些别人没有做出来的产品,让这种产品能够影响很多人,能够改变很多人的生活,这样才值得尊敬。人的最大成功莫过于此,而不是当上中国首富。第三个价值观,就是要与众不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存在感)第一章 欢迎来到互联网时代没有人能打败趋势任何企业都可以找到最强的竞争对手打,但有一个对手你是打不过的,那就是趋势。趋势一单爆发,就不会是一种线性的发展。它会积蓄力量于无形,最后突然爆发出雪崩的效应。任何不愿意改变的力量都会在雪崩面前被毁灭,被市场边缘化。核心是产品的体验所有伟大的东西都是虚的,因为你要开打市场,最终需要撬动用户的心。这是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找不到,所有的战略都是空气。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一个商业模式的基础是用户,没有用户,任何商业模式都是浮云。一个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产品,本质是通过产品为用户创造价值。什么是商业模式?其实,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它至少包含了四方面内容: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也就是怎么去赚钱。一句话,商业模式就是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给什么样的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在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商业价值。首先是产品模式,也就是你提供了一款什么样的产品。所有的商业模式都要建立在产品模式的基础之上。没有产品和对用户的思考,公司不可能做大,也走不了多远。其次,在产品模式之上,还要讲用户模式。这就是说,作为创业公司,一定要找到对产品需求最强烈的目标用户,如果你说自己的产品是普世的产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产品,说明你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再次是推广模式,这就是说以怎样的方式接近目标用户群。在中国,永远不要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真正的推广模式是要根据你的用户群和产品,去设计相应的推广方法。真正的推广是对产品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在推广的过程中,你要研究市场,跟目标用户打交道,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了解用户使用产品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再反馈到产品上进行改进,由此不断调整和完善。这样,就是推广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但是通过推广,你发现了产品的问题,了解到真正的用户需求,发现了新的用户群,这些收获也远比单纯的产品安装量要有价值得多。最后才是收入模式,就是通过产品获得巨大用户基数,在此前提下考虑怎样获得收入。没有用户价值,就没有商业价值。第二章 互联网里的用户至上是用户,而不是客户用户的定义在我看来就是那些你能长期提供一种服务能长期让他感知你的存在,能长期跟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你只有在互联网上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才有能力把其中一些用户转成你的客户。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为用户服务好的互联网产品总结起来都有两个特性:第一,它能在一个点上打动用户;第二,它一定是在持续改进、持续运营,这是互联网产品的一个魅力。第三章 颠覆式创新颠覆式创新是人性的表达商业的本质就是让人性得到解放,颠覆式创新也不例外,贵庚接地就是怎样满足人性。360是如何颠覆传统杀毒市场的?在360,我们提倡“三个凡是”:凡是用户提的问题,一定要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原因,从用户的角度想解决的方案;凡是负面的信息,即使是对手的枪稿,也要找到可以改进产品的启发点;凡是竞争对手的产品,都必然有学习借鉴的优点。颠覆式创新,需要逆向思维颠覆式创新做好了,你会让对方所有的优点都变成包袱。第五章 体验为王体验的基础是用户需求用户体验最基础的是用户需求,如果脱离了用户需求,产品设计再漂亮,想法再精妙,都无法和用户产生共鸣。大道至简产品简单才有人使用,有使用才会有交互,才能建立品牌。第六章 互联网方法论什么是微创新?有两点很关键:第一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第二要小步快跑,快速出击,不断试错。

一个大佬的自白书

粤语片看多了,总是觉得普通话中的“大哥”,不如粤语“大佬”那么带劲儿,仿佛一声”大佬”,隐藏着莫名的霸气。要论今日中国互联网的版图上,周鸿祎无疑是响当当的一方诸侯,足可以尊一声“周大佬”。想来,若他日有人编写《中国互联网史记》,周大佬必可在《诸侯列传》中挣得一席之地。要按常人的标准来看,周大佬大概要被归入”刺儿头”一类吧。历数他的种种行迹,比起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虽王霸气质不足,却也可算是一代枭雄。他所开创的弹窗式的软件安装方式,常常为人诟病为流氓软件的鼻祖;在软件安全领域率先祭出"免费”大旗,又让360在竞争激烈的中国互联网领域中稳稳挣得了一方领地;与中国互联网的各位大佬们屡生不爽,甚至主动挑起3Q大战,不仅让众消费者惊呼,更是惊动了管理部门。那么,这样的"刺儿头"是怎么练成的呢?周大佬自个儿给出了”答案”,这就是他的《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以下简称"自述")。一般而言,名人写书,或多或少总会掺杂不少玩儿票心态。谈不上是态度不端正,只是比起职业写作者,多了几分"不专业”在其中。在这一点上,周鸿祎倒是着实老实,写作中始终保持着某种娓娓道来的”质朴”。他从序言中影响自己人生的三种价值观谈起,为此后讲到的不少事例确立了一个有迹可循的性格线索。事实上,为何360安全卫士会采用免费模式,以一种颠覆性的姿态挑战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杀毒软件厂商,一方面是这个行业确实已经发展到了某个临界点,另一方面,周大佬本人的性格也使得他更乐于以"规则破坏者”自居。基于这样的价值取向,周鸿祎对互联网趋势的基本判断是”免费化”。虽然,由于题材上的限制,周鸿祎在本书中的论述常常会有些琐碎,也就是所谓的”有亮点、无体系”,但是,如果要理出一个逻辑来,他的”方法论"都建构于互联网的”免费化”上。互联网免费,首先是软件的免费,更加具体地说,就是软件再生产和流通的成本近乎为零,一款软件被开发出来以后,就可以几乎无限地进行复制,这在工业化时代中是无法想像的。对于习惯于工业化思维的人而言,即使是开发出了某款产品的”原型”,也需要开动机器、动用人工去进行批量化生产,于是,生产就意味着成本。但是,互联网时代中,软件的生产过程却迥异于此,软件的批量化生产完全不需要付出太多额外的成本,而这样的生产方式反过来也作用到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导致其对硬件消费需求的变化,最终发展为周鸿祎所说的"硬件零利润”、"硬件免费”。由此,就可以明白,周鸿祎在章节安排上的用心,在相当于总论的第一章后,他就分成四章来论述其"方法论"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用户、创新、免费和体验。用以上逻辑来进行归类,免费是基础,用户和体验是链接整个体系的核心,而创新则是内在的动力。就像是任何一部口述史一样,由于这本书是当事者的自述,所以不可避免地总有些”粉饰”和偏见。将自己以往的成功归结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等等,而对于一些不符合自己所认识到的”规律"的那些”异类”,则多有几分鄙夷的意思。同时,也因为周鸿祎像当下的许多互联网企业名人一样,在功成名就的光环之下,常常被"尊为"创业导师之名,所以,在书中不少章节中,周大佬俨然一股"周老师”的口吻,谆谆教导创业后进,这就难免会有些过于简化很多问题的嫌疑。互联网发展至今日,该何去何从,专家和业界都无甚定论,周大佬的自述倒也可算作亲历者的一家之言了。

火鸡的思维

改变了我的很多看法,确实现在对于360,很多时候帮人修电脑或者整理电脑的时候,总是会先下载一个安全卫士,然后清理整理完之后再删除掉下载使用的原因是自己现在确实觉得这个软件有用,也挺方便的,但是删除的原因是自己心里面始终有点不信任,所以会删除。这样的矛盾心理主要出在自己的体验和媒体的宣传上,360在自己的体验上确实很方便,很有用;但是依这么久的宣传的耳濡目染下,确实心里面还是有一些阴影的。看了这本书,我觉得以后可以不用删除了虽然有不少的吹嘘或者展示自己的想法的地方,但是对于互联网思维,解释的还是比较透彻的。确实在以后的年代,可以说依附于长尾理论,只要维持了大量的用户,盈利模式真的有很多种,就像文章中说的那句“腾讯依靠它的6亿用户,随便一个商业策划,就算是一个扁担,放哪里也能发芽开花”互联网对商业的冲击真的很大,不仅想起来当时360美国上市的那段时间,自己确实也跟随媒体的宣传,不看好它的表现,觉得没有稳定清晰的盈利模式,怎么可以负担得起它的高估值呢?但是现在的浏览器,搜索引擎,真的一步步证明了,当有了那么多用户之后,真的很容易就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的模式。然后那个火鸡,黑天鹅理论也很好,尤其是火鸡,当你看着昨天,体味着今天农场主对你的好好照顾的时候,根本不可能正确的预测到复活节的结局。

自己所看到的重点,需要在去进一步的思考

该书语言平实朴素,深入浅出,首先为这一点点一个赞。我10年大一的时候是用360产品的,但是慢慢的发现360的功能越来越多,多的我感觉有点烦,但是真正让我放弃360的原因是,我寝室一人的U盘中毒了,用360杀毒查杀,因为他里面有比较重要的文件,结果最后,2g的文件,最后给被当做病毒删除了,只剩下2k,而我平时感觉用金山毒霸杀毒效果还不错。现在研二,这几天从图书馆的电子书阅览器上,下载的这本书,算是让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老周在网络上是一个总是与人吵架的形象,然而他的思维逻辑也有他的独到之处,是他强势的把杀毒软件带入了免费时代,让更广泛的互联网用户进入杀毒免费的时代。这本书在我看来老周就只是讲了一个核心思想:用户至上,这是道,其他的微创新,不做平台,小步快跑,都是术。用户至上:老周讲到360出来之前,各大杀毒厂商的模式都是每套软件卖多少钱来盈利,他们每年末发布下年的新版本,给用户讲我这产品八大功能,十大亮点,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每年用他们产品的用户1000万左右,只是相当于中国所有互联网用户的10%,而其他的90%的用户也有电脑安全防护的需求,这是老周的起始点。微创新:围绕着用户的需求来修改自己的产品,而不是闭门造车,希望能造出一个石破天惊的作品。初期不做平台:做平台太复杂,很可能会失败,真正需要做的是在早期把一个功能做到极致,比如手机app中的猎豹清理大师,在清理上做的极好,在海外俘获大批用户,现在开始慢慢转向分发内容,就是依靠傅盛的“山头论”。小步快跑:快速出产品进市场检验,快速迭代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免费模式:软件免费抓住用户通点,获取海量用户再用其他方式,或广告或增值服务来盈利,硬件“免费”模式,现阶段并不是真的免费而是成本价或者低于成本价卖给用户,在后期通过用户的增值服务等来盈利,比如手机只是变为一个产品与用户连接的桥梁,后期可能会发展为硬件彻底卖0元。打击对手的反关节:跟对手竞争,要找准他的反关节,如老周提出,当年的3Q大战,老周的360敢屏蔽QQ的弹窗广告,但是QQ管家不干,因为这是他的重要的盈利手段。

有用的道理其实朴素

相比《参与感》的华丽,这本书很朴素,里面所谈及的道理,也很朴素,虽然360的成就的确已经是公认(虽然有褒有贬),但在这本书里,不见任何的张扬。《参与感》的华丽,也是因为有实际业绩来支撑,否则,这个华丽也没多大意义。相比之下,黄太吉、雕爷、马佳佳等,也是华,只不过,是浮华。浮华通常不会长久,周鸿祎闯荡江湖这么多年,他的张扬是另外的面目,算是很流氓,唯恐天下无事,但是,他也还是热衷于和用户互动,没有架子,也不摆大佬的架势,直言无忌,这样的一个人,在微博上,是活生生的。诚如周鸿祎所言,毕竟,微博是碎片化的,想要从微博上学习,那需要克服很多东西,而书籍和电影,始终是周鸿祎所推崇的,他列举的那些书,如《创新者的窘境》、《柔道战略》、《定位》等,很多人应该也都看过,不少大师都讲得头头是道,不过区别在于,很多人知道而做不到,但周鸿祎做到了。在网络江湖里,周鸿祎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搅局者,他不算大鳄,但是一条巨型鲶鱼,从安全到搜索,从软件到硬件,他的触角越深越广,而且也都做得还不错。前段时间写《移动社交时代的互动搜索营销》,测试过360搜索,对比过几家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和变化,360算得黑马,增长速度让我们觉得诧异,另外运营人员在微博的反应速度也非常快,足以证明“拜用户教”不是说说而已。只是,周鸿祎,是独一无二的,学不会。只能借鉴,在借鉴的时候,还要考虑自己的情况,不能照搬。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互联网企业自身的发展,在书中其实都有不少地方谈到,对我这个做产品的人也有很大启发——我们的《微信营销:18招教你运营好微信公众号》其实不是课程而是产品,我们运营这个产品的思路,和周鸿祎在书中说的,如出一辙。互联网极其好玩,充满了挑战,互联网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做为一个学习者,不管是站在企业角度还是个人角度,深信如周鸿祎所讲,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唯有不断地学习,唯有不断颠覆式创新,才有可能好好地生存、获得自由。诚然,这本书是360的广告,但是,里面有很多干货,相比那些谈得云山雾罩但没有实操经验的大师们, 虽然那些“一个月可赚百万”的说辞非常诱人,我还是愿意推荐这本书。

晓光读书《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余晓光 2014年8月24$奇虎360(QIHU)$最早当面聆听周鸿祎谈经营还是2012年雪球的一次见面会上。那时候奇虎公司上市没多久,股价在23美金徘徊。当时我跟老周直线距离不超过1.5米,老周妙语连珠一晚上不带停顿。交流结束后,我只有一个感觉:以老周的思维深度和格局上,奇虎不会蜗居在市值20多亿美金的格局里。所以北京回来后,我就力荐之前工作的公司重仓投资奇虎,自己也安心做了奇虎的股东。但是直到今天,虽然奇虎的市值早已突破百亿美金,所服务用户基本涵盖了全部中国互联网用户,但老周的名声依然不好,不少行业内的人依然一口一个“流氓”的称呼着,但通常男人骂另一个男人流氓,是对其能力之强,发自内心深处情感失控的“夸奖”方式,而“值得信任”“终身伙伴”某种程度反而是对其能力平庸的一种褒义的鄙视。“逆中庸”的人,在中国肯定比其他国家要承担更多的非议,在一个30年前全国人民还穿着统一服装,读着统一思想,喊着统一口号,打到一切与之不同的国家里,特立独行需要极大的勇气。更别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所奉行的中庸文化对中国人思维结构的负面影响。周鸿祎在中国这个土壤上,注定是一个异类。之前有朋友对我说,如果周鸿祎是做其他行业的,早就被消灭掉了。是的,传统行业利益链条错综复杂,既得利益早已给自己打造好铜墙铁壁,老周不怕得罪行业巨头的性格一出门必然碰的头破血流。但互联网的时代,游戏规则改写了,传统行业的中间环节统统消失,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传播不受时间,空间,预算的限制。让那些满足了用户强需求的产品,以最快的方式发展出了属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这本书中,老周自称为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失败者,3721的教训,让老周对“用户体验”这四个字的深刻认识,远超行业内同类型公司。当其他公司都在努力把产品卖给更多的“客户”的时候,老周把如何更好的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绞尽脑汁。书中从大学时期的创业产品开始,让读者可以从最初的视角去理解老周对产品设计,用户交互的理解。很多创业企业不缺乏高瞻远瞩的思路,但缺乏换位思考的角度。过于看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往往闭门造车,当产品上市的时候又犯了“教育市场”以自我为中心的推广模式,忽略了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感受。乔布斯在早年做APPLE电脑的时候要求技术人员加快电脑启动速度,技术人员很不解,开机时间是50秒和30秒对用户有很大的差别么?乔布斯的回答是:如果APPLE电脑卖出去几百万台后,每人每天可以节约20秒的时间,那么总量上的积累,苹果帮助用户所节省的时间是按年计算的。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并不会对产品内部的牛逼技术有直观的感受,但是对产品所反馈的实际操作,是3个步骤还是1个步骤完成却有直观的体会。当初奇虎做免费杀毒,除了杀毒厂商骂他,做病毒木马的恨他,连投资者都在董事会议跟老周吵架。免费,是互联网生态的基石。互联网本身就极大的降低了信息的传播,储存和流通成本,而在一个获取成本为零的大环境下,无数企业却为了自己的盈利目标,架起了层层收费站。老周做免费杀毒前,中国只有1000万用户安装收费杀毒软件,我记得当年电脑从新安装系统对于很多人都是家常便饭,有的人甚至电脑速度慢了就会整个系统从新安装。360推出免费杀毒,短短3个月就吸引了一亿用户,成为中国最大的杀毒企业,奇虎现在服务的电脑+手机客户市场规模超过当初收费杀毒市场100倍。当用户主动选择你的产品,产品本身就具备了口碑推广的优势,当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所反馈的问题可以快速解决,那么用户粘性自然就在自我强化。奇虎通过杀毒拉动浏览器,浏览器拉动游戏,广告收入。业务建立在免费杀毒所积累的庞大用户基础上,在商业模式上是领先于国际上传统的杀毒企业的。所以在上市之初很多海外的投资者不理解奇虎的商业模式,我在持股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被做空当天暴跌17%的日子。再加上奇虎上市前有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贩卖杀毒软件,老周需要极大的勇气“挥刀自宫”才能让奇虎在外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颠覆式创新,从而达到今天的行业地位。作为一个互联网老兵,和一个自诩为持续创业者的顶级产品经理,书中不但讲述了奇虎在发展的过程中历次变革,和著名的几场大战。还很深入的解释了老周行为背后的思想是如何演变的。思考力的深度影响老周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具备商业上的领先性,而产品在完善的过程中,用户也反过来佐证老周对产品,对互联网,对用户的理解,形成了良性的产品开发模式,通过一系列的微创新,积小胜为大胜。当业务趋于成熟,产品被巨头所重视的时候,你已经打造了很深的无形壁垒,用户离不开你。这样企业也无畏巨头的挑战。其中很多篇章对创业者会很有帮助,尤其是在早期起步阶段。而当一个企业已经成长为行业标杆,创始人在校园里演讲成功之道的时候,内容早已沦为心灵鸡汤似的自我吹捧了。书中老周还谈了他对企业经营的理解,很多骂老周流氓的人往往忽视了奇虎员工持股比例高达40%,上市后稀释到22%。是互联网里员工持股比例最高的公司之一。奇虎不少员工,从十几年前就一直跟随老周,几次企业转型,做的产品甚至公司名称都完全不一样,如果老周是一个“恶人”,那么员工忠诚度高和用户覆盖度高都是无法解释的。老周自诩为永远的创业者,是深知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是失败后妈的道理。把成功经验制度化是历史上很多大企业走向失败最标准的方式。因为这会让体制把注意力放在追求流程制度是否完美上,而不是把精力去打磨那个最终解决问题的答案。制度替代了答案,成为企业内部运作的中心。而往往最适应流程化管理的是平庸的员工,因为制度是他们在岗位上的“安全工作守则”。而创造力往往来至于不墨守常规的环境,是意外与失控摩擦下的火花。当前6000多人的奇虎,如何避免大企业病?如何保持创业激情?如何在产品线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单点突破能力?是老周无法回避的挑战。生于差异,死于相似。愿奇虎可以一直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特立独行的发展下去。微信公共号:Givest

老板的书,我怎么敢说不好

互联网行业之外的人看看还是很不错的,让你对互联网整体的思维都能有帮助。里面大量360广告,请做好准备。里面真正的干货,是老周对产品,对市场,对行业的一些自己的观点。老周真的很不错,这本书的收入都是捐给了抗战老前辈。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我天,这本书的豆瓣评价居然高达8.2,吓得我都写到一半的读书笔记差点删了,尿都甩出来几滴。 真不是黑这本书或者针对周鸿祎本人。坦白说,周鸿祎先生的产品观的确是有,而且他所让人佩服的更多的是踩中大家的G点与引爆话题,《乌合之众》里面说,大众只有情绪,没有智商,360的公关在这一点上做的不要太漂亮!推荐这本书,书中的产品观的确希望大家能够学习,包括“压强”理论,包括“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包括“产品模式”,但是充斥着的戾气以及无时无刻自己洗白,打压竞争队友的恶心,希望大家能不被影响,这些都不是产品的正途。1.商业模式包括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2.颠覆式创新就是破坏性创新,去打破规则,然后重建商业模式;日新破格造世界,一切事无不可为;3.超出预期才叫用户体验,但是决定产品生死的绝非是细节,而是最重要的那个需求点,这些东西不是七大功能,八大特色,而是用户心中的那个痛点,实实在在存在的痛点;4.推广模式也是一样,针对产品模式推广,而不是花钱砸广告,花钱砸广告,猪也会这么做啊~5.关于小公司的迭代与创新,小步快跑,UI丑陋没关系,功能简陋也没关系。坦白说,现在BAT这样的大公司,做的产品再次,最起码也是可用级别的,所以创业公司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产品做到可用即可,这就是我理解的,去试错,去小步快跑,去TM刺激用户,当然,这块还需要核心的用户一起改,因为毕竟一个sb的产品,如果让各位看不到奔头的话,的确是没人愿意帮你试错的;这块就要涉及到核心用户与种子用户的建立问题了,而这块,周鸿祎先生没有讲的太详细,建议读一读小米黎万强先生的《参与感》。6.最后,一帮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周鸿祎先生最让我钦佩的一点就是“财散人聚”,对员工控股的大度,是啊,解决温饱,在解决理想。毕竟,每个人都不是一个人再战斗,希望自己也能同周鸿祎先生一样,财聚人散。7.但凡是这样的,必须要提到Jobs老爷,两句话:think differentstay hungry,stay foolish;8.关于对苹果一系列的产品的论断,不敢苟同,这块也牵扯出一个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需求是否可以被创造?、原文如下:iPod之所以能够流星,首先在于他一流的设计,跟其他MP3相比,iPod鹤立鸡群。再一个微创新,是里面的东芝小硬盘,号称可以存储1万首歌,一辈子都听不完。从iPod开始,没一个微小的创新都时序改变,都成了一款伟大的产品。在iPod中加入一个小屏幕,就有了iPod Touch的雏形,有了iPod Touch,任何人都会想到,再加一个通话模块打电话,就有了iPhone,有了iPhone,再把它的屏幕一下子拉大,不就变成了iPad吗?9.做产品要有一颗粗糙的心,一颗受虐的心,绝逼不要有:玻!璃!心!10.周鸿祎先生推荐的几本书,大家有空读一下:《黑天鹅》《硅谷热》 《定位》、《营销战》《精益创业》《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柔道战略》《免费》《商业秀》《一网打尽》

书中重点摘录

在互联网里干,做什么都不如做一件产品改变世界来得彻底。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最终谁能够赢得用户,谁就能够赢得最后的成功谁离互联网最近,互联网就先毁灭谁大公司失败不是因为愚蠢,实际上它们有很多聪明的人才,而往往是因为自大。不管你有多么宏大的战略,多么时尚前瞻的概念,它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归根结底还在于产品能不能被用户所接受商业模式就是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给什么样的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在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商业价值在中国,永远不要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真正的推广模式是要根据你的用户群和产品,去设计相应的推广方法。没有用户价值,就没有商业价值。技术人员可能为自己使用了什么技术感到骄傲,但对客户来说,技术根本就没有意义。用户的定义在我看来就是那些你能长期提供一种服务,能长期让他感知你的存在,能长期跟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在今天的互联网上,比卖白粉利润还高的生意就是网游我这么多年干的一直都是断人财路的事,所以特别招人恨。反思是360的文化,反思不是一件负面的事情,并不是做错事情了才需要反思。每个人每天都需要反思,经验是过去的,要敢于不断否定自己。破坏和颠覆,都是强调打破原有的平衡,建立新秩序任何颠覆性的创新都是从细节入手,从不起眼的地方出发,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地完善。当有一天你注意到它的时候,你已经无法抵挡它的颠覆性力量了我对颠覆式创新的另一种理解,就是一定要逆向思维,反向操作。颠覆式创新做好了,你会让对方所有的优点都变成包袱。当你面对强手的时候,一定不要按照它的节拍跳舞,按照它的节拍跳舞你就死定了。抄袭商业模式表面上来看最省劲,但简单抄袭肯定死,真正学到精髓的才可能生存。拿来主义就是不再重复发明轮子。颠覆的力量一定来自那些老大哥们看了不屑一顾的事情,或者根本看不清、看不懂的事情,甚至是巨头们嘲笑的事情。如果你心里想着要颠覆巨头,第一一定不要大声说出来,第二一定要打侧翼战。进攻敌人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敌人最珍贵的资产,想办法去攻击他的核心价值点对于创业公司来讲,资源有限,这时候你一定要专注,要聚焦,专注于你的品牌定位,专注于你切入市场的点。免费服务汇聚了巨大的用户量之后,总有办法在海量用户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只要是人人都需要的,就应该是免费的。免费具有一种颠覆性的力量,它会破坏传统的商业模式,同时又建立新的价值体系。我主张把创新从神坛上拉下来,从一些细微点上进行持续创新,这样反而更有效。中国企业做可穿戴设备,首先要问自己到底解决了用户的什么问题,用户凭什么买你的产品。在互联网时代,产品是否能够成功,用户体验越来越变成一个关键。功能更贵精,不贵多,要在每一个点上做到极致。法律从来不保护商业模式,法律只保护知识产权,只保护商标。全球任何国家的法律从来不保护商业模式,在中国却是个例外。创新99%是要失败的,我们对失败在文化上并不是特别宽容。当你真正去创新的时候,很多时候缺的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胆量。概念都是正确的废话。如果大公司也在做你做的事,不是说明你正确,而是说明你危险。好产品是运营出来的,不是开发出来的。不要奢望做到完美再推向市场,所有离开用户需求的用户体验改进都是耍流氓。云计算就是把原来需要在每个人电脑上处理的很多功能放到服务器端去处理,而客户机更多地只起到显示和交互的作用。顶尖人才你能替他们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告诉他们哪里还不够好,而且要说得非常清楚,解释为什么,然后把他们拉回正轨。你要把一个想法变成产品,中间需要大量的辛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反复。脱离了产品,营销就会变成行尸走肉。

只是瞎说,与书无关

周红衣确实是很牛逼,那几年对他的责骂也是过分了。作为一个行业的颠覆者,周红衣确实每次都抓的很准。我一口气读了周红衣和黎万强的这两本书,小米和360从初出茅庐到现在的大红大紫我都有参与,也因此特别带感。360一开始确实不够好,杀毒,防流氓插件都不行,那个时候我会先用小红伞杀毒,然后再装回360.恩,这么曲折也要用360,是以为那电脑是给我爸用的,如果我不在家,杀毒软件弹窗说要收费,我爸就吓坏了。在大家都讲究眼前利益的时候,老周看到了用户作为产品的前途,果断赔钱做免费,即使被人骂,也在所不惜。后来做浏览器,做搜索,也都是来掀翻桌子的,抓的痛点都很对。老周也有不灵的时候,360特供机就是败笔,我到现在都不理解,在痛点没有抓对的时候,老周竟然就这么下手了。即使老周再怎么为自己辩护,当年不知不觉就安装,怎么都卸载不掉的浏览器插件确实是老周先开始做的;如今下载个软件先安装一个软件安装器,然后全套安全套件给你做上也是老周的功劳。卸载别家的软件这种事情我忘记是谁先做的了。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已经很久不用windows了,前几天用了一把,我在百度下载个软件安装,竟然百度的全套就进来了,真的很难想象,百度这样的公司竟然这么不注重用户体验。我打开别人的电脑,右边的弹窗竟然能慢四分之一屏,这一切恶性竞争都是360开始的。虽然360也很冤枉。有时候得一寸,就得失一寸。竟然想要赢得小白用户,稍微高端点的用户就想也别想了。另外,这么玩弄用户真的好吗?

读《周鸿祎自述》

近期读了《周鸿祎自述》,以下是文章重点观念: 1、黑天鹅事件,不可预测、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的东西2、利用社会热点进行营销,用最低的成本把信息传递到用户那里。3、消费者没有耐心,不愿被教育,不看说明书。4、互联网赋予了具有强大学习能力、学习意愿的年轻人以强大的工具。5、互联网革命是什么?是消费者有了更多的知情权、选择权。在互联网上,由于信息量大,信息流动快,而且触及范围广,最大限度的消除信息不对称。因为交易成本为零,增强了客户的参与感,存在感,荣耀感。消费者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产品、服务、体验的好坏,成立成功的关键。6、互联网营销全生命周期:基于人的传播、知道、了解、信任、成交、体验、互动、口碑(传播)—— 一个良性的循环,产品聚焦于用户的需求、体验、反馈。7、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免费,是因为一款产品用免费获取海量用户之后,它的边际成本趋于零,然后再通过广告或者增值服务的方式赚钱,实际上就是创造了新的价值链。8、客户:销售给客户,就不再联系没有交集;用户:能长期提供一种服务,能长期让他感知你的存在,能长期跟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9、现阶段互联网的赢利模式:电子商务、广告收入、增值服务。10、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通过产品,用户体验获得海量的用户基数,在此基础上通过电子商务、广告收入、增值服务赚钱。11、互联网为什么能免费?互联网有微处理器,网络贷款,存储器组成,三者成本越来越低;当一种软件生产成本固定,使用的人越多被分摊的单位成本就越低;当一种互联网软件以趋近为零的生产成本和同样趋近为零的流通成本抵达海量用户的时候,它的价格自然也可以趋近于零。12、互联网上伟大的公司刚开始都是以免费、好的产品积聚用户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再构建商业力量。13、商业模式包括:用户模式、产品模式、推广模式、收入模式14、网上有很多营销的例子,如果你做的体验能超出用户的预期,就能形成口碑。15、用户体验来自于用户需求16、大部分人天生就是懒惰的。人性的懒惰就使大家会自动自发地选择更易于操作的产品,所以简单易用也是一种创新,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17、微创新:首先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心理需求;然后小步快跑,快速出击,不断试错;18、用户需求:强需求,弱需求总结:现在火爆的互联网经济、互联网思维、新媒体营销,真不是看几篇文章就能体会的。《参与感》、 《周鸿祎自述》、《人人时代》、《大数据》是我最近看的互联网书籍,每本书都有新的观点,且有一定的系统性与深度,但是,这样还是不行。因为工作调动,日后要参与营销推广,从实操角度来考虑新媒体,又发觉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需要落地。比如微信公众账号,你是否可持续做出好内容?你做的内容再好也是不够的,内容必须建立在用户的强需求的基础上,持续的关注、参与、链接才有真实的意义。线上线上的互动是必须的,如何衔接?需要系统性的考量、执行、总结。学海无涯,知易行难,努力吧!

重视“用户体验”,超出用户的预期

这几天看《周鸿祎的互联自述》,以及东吴相对论。提到一些共同的东西:1,未来互联网行业甚至是所有的行业,都将会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而这个所谓的体验,应该是从一个微观入手,超出用户的预期,并且通过用户的口碑相传。超出预期的体验,不一定是给用户1万块钱,而是超出用户的期望,才能获得更高的用户满意度。2,小而美就是把团队分解成无数小分队,按项目或业务分类等进行划分,人员灵活组合,项目启动快,能对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我突然发现我的前领导的很多很多想法都跟周鸿祎在书里提到的一样。比如1,迭代、比如快速上线(无论你的想法高明与否,都不如用户的选择高明。有了任何想法,不要奢望做到完美再推向市场,不如先简单地做出一点点,就拿到市场上试,一旦对了就迅速跟进,一旦不对调整的成本也很低。)2,集合一群才华横溢的伙伴,让他们互相碰撞、争执、大吵,这会制造一些噪声,但是,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会让对方变得更棒,也让点子变得更棒,最后就会产出这些美丽的石头。

超出用户的预期,并且通过用户的口碑相传

这几天看《周鸿祎的互联自述》,以及东吴相对论。居然提到一些共同的东西:1,未来互联网行业甚至是所有的行业,都将会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而这个所谓的体验,应该是从一个微观入手,超出用户的预期,并且通过用户的口碑相传。超出预期的体验,不一定是给用户1万块钱,而是超出用户的期望,才能获得更高的用户满意度。2,小而美就是把团队分解成无数小分队,按项目或业务分类等进行划分,人员灵活组合,项目启动快,能对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我突然发现我的前领导的很多很多想法都跟周鸿祎在书里提到的一样。比如1,迭代、比如快速上线(无论你的想法高明与否,都不如用户的选择高明。有了任何想法,不要奢望做到完美再推向市场,不如先简单地做出一点点,就拿到市场上试,一旦对了就迅速跟进,一旦不对调整的成本也很低。)2,集合一群才华横溢的伙伴,让他们互相碰撞、争执、大吵,这会制造一些噪声,但是,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会让对方变得更棒,也让点子变得更棒,最后就会产出这些美丽的石头。

周鸿祎自述

image如果评选中国最佳产品经理,周鸿祎显然不是第一,毕竟还有微信张小龙。但限定安全领域,周一定第一。经过他的努力,中国有了规模可以和业界大安全公司匹敌的国产安全公司,这是质的飞跃。周是争议人物,树敌多,骂声一片,但是360安全产品做的好,大家离不开。这本他的自述虽然没有理论创新,但总结好,干货多,值得学习。我觉得产品经理并不是立志要做就能做成的,要有一些自身的素质为前提,例如善沟通,有闯劲,抗造等。况且像360这样的几千人的公司,产品经理应该也就十来号人。但从产品角度思考是多数工程师缺乏实践一环,值得总结。这本书中,周没有提到的是研发工程师的重要性,我们都是炮灰。火鸡的悲剧在圣诞节之前,一直被喂养的很好,直到被宰杀。瑞星等收费杀毒软件被360宰杀,短信和彩信被微信宰杀等。互联网盈利模式A.卖货(京东)B.广告(google)C.增值服务(网游卖装备)海量用户转为大量客户即可。互联网模式的特点互联网商业模式不等于赚钱模式,而等于用户。用户数量增加必然赚钱。推广模式:不是靠砸钱宣传,而是靠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收入模式:很多时候做起来才知道收入模式是什么。互联网产品的研发成本:是按照用户数量人均计算的,用户数量越大,研发成本越低。如何创新大公司的研究院,创新机构追求高大上的项目是错误的,应该从用户角度出发,提高体验,口碑传播。例如360让杀毒软件傻瓜化,娱乐化(启动速度超过90%的计算机等)。容忍失败:大公司一个项目组做了一年失败了是无法容忍的。创新要容忍这样的失败。不要扯感念和各种技术术语,从产品开始。think different但是一定要落地。image为创新做到极致:360安全浏览器和银行签订协议,自动安装网银插件。还有就是小米遥控器,第一次看到确实震撼了我一下。中国不缺风投,天使,缺乏创业者的勇气。三种创新模式:A.发明 - 这个很困难B.商业模式创新:例如从收费到免费。(360应该是占了这两条,免费以及傻瓜化软件界面)C.体验创新:复杂到简单。笨重到轻巧。创业者如何生存不要试图做大平台,找一个大公司没有注意的角落,产品化,解决问题。早期不要过多宣传,避免大公司注意到,和用户泡在一起。打大公司痛点,例如360免费模式不难,难得是瑞星等公司自断商业模式,加入到免费安全产品里面来。产品经理的养成不能有玻璃心,脸皮要厚,忍受用户的攻击。灵感很多时候来源于技术之外,读了唐诗三百首,不去游历,不去开阔视野和心胸,也写不出好诗。功能不要大而全,一个功能可以打动用户解决用户问题即可。三个错误的假设:第一,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需要;第二,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知道它存在;第三,假设用户一定按照设计方式使用。团队的组建1.要有情怀。纯为了解决财务困难而组件的团队没有成功的。2.财散人聚。3.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员工的评估:结果为导向,以是否产出了对用户有价值的产品为导向。概念辨析用户和客户的区别:部分用户会转化为客户,但是首先要积累用户。强需求和弱需求:满足用户强需求。即使360报警有病毒,用户也会下载AV链接,这就是强需求。因此360提供了静默模式。一些失败案例:360安全卫士大文件删除功能导致的用户误删除加密邮件,使用复杂,需求少。假设用户知道功能的存在,假设用户喜欢尝鲜,例如360桌面的图标归类功能。微信击败了短信,使得运营商彻底沦为管道,和几亿用户隔离了。中国出不了乔布斯的原因不是没有人才,是没有土壤。大公司对于小公司产品的抄袭等。乔布斯的一些意见软件行业,人才的能力差别是50:1,甚至100:1A级人才的自尊不用你来维护,用产品说话。厌恶流程。一些新的可以尝试的产品和趋势:随身Wifi网页游戏。硬件免费几年之后会出现。我喜欢kindle DX的消失其实和这一条有关。硬件的免费和降价是为其商业模式服务的,亚马逊分析了DX的使用,发现DX用户反而购买的电子书少,下载免费电子书多,因此砍掉了这条产品线。不看好智能手表,屏幕小。周鸿祎推荐的图书《定位》《柔道战略》《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免费》:一系列,22本《商业秀》:所有的商业都是娱乐业。《精益创业》:小步快跑,不要想着做平台,注重用户体验。

创业能力:对失败的包容力和复活力

我问我自己什么时候最啰嗦?当我觉得一件东西非常重要,而且我有强烈的分享意愿时,我就会变得变得很“啰嗦”。我之所以啰嗦也是想让对方跟我一样重视起这件事情。这本书就恰恰给了我很强的“啰嗦”感。周鸿炜就在不停地重复,不停地强调互联网思维,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产品竞争力,免费的商业模式,创新,创业等等问题,并且顺便也为360做了广告。读过类似的互联网思维书本之后,再度这本书会觉得比较普通,翻来覆去就是互联网思维。但有一点引起了我的反思,中国文化对创新与创造力的培养环境还是不够成熟。文章里谈到对失败,对与众不同,对大胆创新外界给我们的包容力很弱,内心不够坚挺的人可能一下子就放弃了。这点反观我自己的成长环境,我的确非常有感触。我们从小的教育模式告诉我们成王败寇,我们膜拜成功人士,唾弃失败者。一想到事情不会成功带来的唾骂,嘲讽讥笑就会让很多人止步不前。那么我们在指望外界对失败的包容时,是不是更应该自己先包容自己,注重修炼自己的强大内心来得更加实在一些呢?我一直对一种人非常好奇,就是那种“厚脸皮”的人。这种”厚脸皮”的人,就是内心极其强大,对外界的“闲言碎语”完全不受影响的人(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我一直在观察和研究他们,希望从他们的成长环境,待人处事方法,性格,教育等等方面找出一些线索。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是从小被锻炼和训练出来,一些人是后天磨练出来,再有一些人真是天生是这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一个很偏执,都有一些强烈的信条。这些信条是不管碰到什么人或事都不变。所以未来要走创业这条路,无论谁都要培养面对失败,自己本身的包容力以及复活能力(强大的内心)。

宁愿我负天下巨头,勿要天下巨头负网友

和投资人吵完架后,老周回到家中的书房默默的点了一根烟,烟雾瞬间填满了真个屋子,有种深处天庭的感觉云彩环绕着身体,又猛吸了一口烟,虽然董事会勉强同意允许推出免费杀毒,但盈利模式不清晰,自己公司每年的靠买杀毒软件赚取的2亿多收入将打水漂,更重要的是把原来的合作伙伴及整个杀毒业的财路给断了,中国有句俗话:你断我财路,我断你生路 。房间烟雾更浓了看书架上的书都有些模糊,过几天就要正式发布免费杀毒肯定会引来潮水般的攻击,他心里很清楚如果将来能通过免费杀毒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那将被业界吹捧成神一样的人物,大家争相模仿,如果失败将被业界所不耻,自己也将无立足之地。他又点了一根烟吸了一口,慢慢吐出烟气心里暗道:南有Q哥、马爷,北有度爷、朝哥论名声、影响力、地盘都不及他们十分之一,要想在江湖游一席之地看来只能走这条路了,称他们还没有察觉其中价值要扩大免费杀毒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取得在江湖中的一席之地。其他杀毒同行就对不住了,宁愿我负天下巨头,勿要天下巨头负网友(宁我负人,勿人负我)。让潮涌来的更猛烈些吧!

尊重用户体验

全文主要讲1. 注重用户体验2.有好idea,其实实现还是很难3.微创新,把某一个点做到极致,而不是完美。世界上没有完美。谈到互联网盈利:1.网聚人,比如 电商,把贸易搬到互联网上,互联网人的基数更大,可以推广自己的贸易赚钱。2.广告收入3.增值服务,比如 游戏充值点卡

周鸿祎过时了吗?

读完这本书的第二天,正好在Zaker上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周鸿祎已经过时了,在这个粉丝经济的时代,他那套“用户价值”已经站不住,非理性的粉丝比所谓的产品价值重要。即使在互联网这个崇尚不循规蹈矩的世界里,周鸿祎的作为仍然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以360一己之力挑翻整个杀毒行业,挑起和QQ的大战,逼得QQ强迫用户“二选一”……,这些在当时被媒体解读为“不知死活”,“破坏行业”,在事后被解读为“深谋远虑”,“宏大布局”的行为,在周鸿祎自己看来,只不过是一直在践行自己对“用户价值”和“免费”深刻认同的互联网价值观而已。说实话,对周鸿祎,长期以来我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感觉,反倒是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喜欢这个直言不讳的被许多人恨的角色了。这本书的容量并不算大,所讲述的内容也不算特别系统,但我挺喜欢红衣大炮选择的几个点。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其实并不神秘,基于互联网的用户边际成本接近0的特点,不受物理空间限制的互联网可以聚集出传统行业难以想象的用户数,而这种聚集带来的巨大基数,使得“小”(低付费率,低客单价)的商业模式也可以成立。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透明性,试图利用传统商业模式中的信息差赚钱变得越来越困难,用户面对大量的同质化选择,此时“以用户为中心”变得尤其重要。另一个有意思的点是周鸿祎提到的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在周看来,商业模式不等于盈利模式,商业模式包括更广意义上的获取用户的方式,产品的核心价值,产品的盈利方式等等,而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本身只有广告,线上销售和增值服务三种。这一点上,我非常同意周鸿祎的看法,虽说新冒出来的企业最喜欢宣称自己有“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但一段时间之后,能活下去的企业仍然躲不过这个行业的普遍规律。纵观全书,老周提的最多的概念大概就是“用户价值”了,的确,再好的模式也无法解决用户需要使用的“产品”的问题。没有面向用户价值的产品思考,就没有一切。当然,套句老套的话,“过去的成功经验往往是将来失败的原因”。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适合套在周鸿祎的这本书上,但,360缺乏一个平台性的产品是不争的事实。单单从产品的用户需求出发,能否最终打造一个更大的帝国,这个恐怕是个现在没有答案的问题。而且,产品本身的出发点和产品最终达成的效果是否一致,恐怕也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我不是360的用户(360中的很多功能设计让我觉得不舒服),但我身边的确有不少360的用户,也许他们不是周鸿祎或是360的粉丝,不会为了要和周鸿祎见面或是捍卫360在网上和人大打口水战。但360给了他们需要的安全感(是安全感,不是安全),以及让他们乐此不疲地通过简单的操作获得对计算机的控制感(是控制感,不是控制)。最近,随着传统行业纷纷开始互联网化,一夜之间冒出来一大堆可能从未做过一个成功互联网产品的“互联网专家”,天天在传统行业忽悠“怎么做互联网”。互联网没那么复杂,最多就是需要你丢下传统的经验视角而已。对互联网行业感兴趣的传统行业的哥们,读读这本书比花钱上某专家的“互联网思维”课划算多了。

这书很不错,年轻人应该看下

此书开头论证了下正确的价值观,我感觉很不错,不然这世界总是些小四什么的扭曲价值观,实在是不好.年轻人应有个年轻人的态度,看完这本书,做个战争犯子,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打破桎梏,我想这应该是本书的理念.虽然数字软件很流氓,但它杀毒防毒效果确实是国内最强的,学校的时候做测试已经证明过.总之,这本书还是很良心的.

互联网的广告方法论

翻遍全书,你会发现老周其实就互联网方法论只说了一句话那就是——互联网时代有三宝,用户,免费,体验好。至于其它,通篇都是360的硬广所以,很多人看完直接骂娘,说浪费自己银子不说,还买了本广告依我看,大可不必愤怒即便你认为它是广告又何尝不是在跟大家交流怎么做互联时代的广告呢?所谓互联网方法论,或者说的更接地气些,互联网思维其精髓的本质不在思维或者方法论,而在度势。换言之,它是这个特殊时代的产物。而每一种成功的思维背后,也都是在对的时间、对的维度下做了对的事。哥伦布之所以能开辟大航海时代,那是整个欧洲的时代需要瓦特之所以能用改良蒸汽机加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繁荣,亦是当时生产力的需要。互联网思维下成长的企业,亦是如此,至于这种思维下的总结、陈述、思考,那又是后话了。老周纵横中国互联网圈子十余载,见证了无数起伏兴衰,自然是很有资格来说互联网,哪怕他说互联网同时更多是在推销自己的产品和品牌。不要忘了,这个时代,人格即产品,产品即品牌,品牌即人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你不能容忍他的广告,那么,恐怕你也很难读到他思维的精髓,如是。

互联网时代的创业之道——产品为王用户至上

《周鸿祎自传: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这本书以周鸿祎的创业历程为线索,讲诉对于互联网创业最核心的几个点,包括:产品之道、用户体验、免费商业模式、创新精神等,没有太多新颖的点,但是知道和做到还有差距,就像周鸿祎说的,想法、点子到产品实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靠点子是挣不到钱的,要把点子变成产品才行。市场很少会为点子买单。以下为部分书摘,请参考:看一个人是不是具备创新力,先看一点是不是敢想敢干做产品,要考虑的核心问题:用户为什么非要用这款产品?这款产品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这款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到底有哪些不同?当企业面临转型的时候要考虑:我要做的东西或我已经做的东西,用户是什么人?用户在用我产品的时候会产生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是竞争对手没有解决好的?有哪些问题是我还可以做的更好的,这就是创新的机会产品之道,大同小异。只要你是做消费类产品的,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把产品做的简单易用,用户就喜欢设计一款产品,可能你脑中要记住超过5000件事,把这些概念组合到一起,经过运作,达到你要的效果。每天你都会发现新东西,这同时代表着新问题和新机会。让最终的组合有一点点不一样。用户的定义就是那些你能长期提供一种服务,能长期让他感知你的存在,能长期跟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你只有在互联网上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才有能力把其中一些用户转成你的客户用户不会关心你的理念,只会在意你的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所以解决问题不要空谈理念什么是商业模式,其实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它至少包含了四个方面内容: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通俗讲商业模式就是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给什么样的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在创造用户价值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商业价值,记住没有用户价值就没有商业价值推广模式不光是砸钱买广告,而要根据你的用户群和产品,去设计相应的推广方法很多创业者想做平台赚钱,平台是产生不了颠覆力量的,大公司之所以能成为平台是因为他在解决用户问题的过程中把规模做大了,自然就变成了一个平台,对于初创企业,真正的颠覆力量来自于侧翼、边缘,来自于把资源聚焦到一点追求极致。罗胖在节目中也说,创业者的方向可以去找大企业的二三线产品。竞争策略:进攻敌人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敌人最珍贵的资产,想办法攻击他的核心价值点,这样战火会在别人的家园里燃烧互联网上的“微创新”规律:第一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心理;第二小步快跑,快速出击,不断试错在物质以外你应该有点别的追求: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登山者,为了能登上一座山,把手指头、脚趾头、耳朵都冻掉了,别人问他后不后悔,他说不后悔。别人就问他动力是什么,因为这既不是奥运会,也不能得到奖金,他说他就是要征服那座山。创业者也正是需要这种感觉

很实打实的思想自述

* 互联网思维就是一层纸因为人们坐在床边看手机,坐在马桶上看平板电脑,都比看电视更方便。- 注:对我来说,我可能一直都没有意识到的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智能手机可能是他们所购置的第一部电子计算设备,而不像我这一代,是从个人电脑启蒙的。对于新一代年轻人来说,不再有“等回家了电脑上弄弄”的概念。* 消费者变了,营销要玩儿新手法实际上吸取知识的过程就是在创造,当U盘的时候就是在当发动机。* 核心是产品体验这个PPT制作精美,讲的这款产品对公司的战略意义都很对,一点没错。但是,PPT始终没有讲一个问题:用户为什么非要用这款产品?这款产品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这款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到底有哪些不同?* 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一个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产品,本质是通过产品为用户创造价值。什么是商业模式?其实,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它至少包含了四方面内容: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1,首先是产品模式,也就是你提供了一款什么样的产品。我认为真正能在互联网里做大的公司,都是产品驱动型的公司。2,其次,在产品模式之上,还要讲用户模式。这就是说,作为创业公司,一定要找到对产品需求最强烈的目标用户。3,再次是推广模式。这就是说以怎样的方式接近目标用户群。真正的推广模式是要根据你的用户群和产品,去设计相应的推广方法。4,最后才是收入模式,就是通过产品获得巨大用户基数,在此前提下考虑怎样获取收入。没有用户价值,就没有商业价值。* 是用户,而不是客户我想强调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就是一定要形成用户这个概念。我们原来的字典里只有客户的概念,很多企业会把这个理念写成客户至上、客户是上帝,因为客户给企业钱,是企业的衣食父母。用户的定义在我看来就是那些你能长期提供一种服务,能长期让他感知你的存在,能长期跟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 用户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基础我认为在互联网上赢利模式只有三种。1,第一种模式特别传统,就是利用互联网卖东西。2,第二种模式是依靠广告收入。3,第三种模式是以网游为代表的增值服务。* 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为用户服务无论你的想法高明与否,我认为都不如用户的选择高明,所以任何美妙的想法,都不如先把它简单地做出一点点,拿到市场上做实验:一旦对了,你马上能看到增长,并能迅速跟进;一旦不对,你调整的成本也很低。大公司做得很完美的产品,往往因为太完美了,很长时间用户用不上。用户提出来的需求,在一个简单的系统里改起来很容易。这就是做产品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哲学。在这样的时代,做产品一定要做减法,一定要找对一个点,在这一个点上做到极致,否则你什么功能都做,最后什么功能都不突出。* 360是如何颠覆传统杀毒市场的?对我来说,反思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从过去的失败中能总结出什么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第二,保持学习的心态,向用户学习,向竞争对手学习。* 颠覆的力量来自于侧翼和聚焦其实,创业早期的时候,最好不要让巨头看见,要适度地参加行业会议。但是,更多的时间应该跟普通用户泡在一起,琢磨他们有什么感性的需求,有什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然后把你有限的力量聚焦在侧翼的单点上。3年之后,等你再亮相的时候,你会发现巨头就看不明白了。等它终于看明白了,就已经望尘莫及了,这样你才能真正获得颠覆的可能。* 免费是一种商业模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广告,一种是增值服务。这种“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模式,换成很学术的说法,就是第三方补贴。互联网的另一种商业模式是增值服务,也就是为少部分用户提供多样的、个性化的收费服务。* 免费不仅是商业模式实际上,这多次证明这样一个道理,即互联网上伟大的公司刚开始都是以免费、好的产品集聚用户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再构建商业模式。很多时候,如果我手里有1 000万,在中国打一则广告连个响儿也没有,我还不如花1 000万做一款免费的互联网产品,给几千万用户用,这几千万用户用了我的产品,就建立了对我品牌的认知、忠诚、信任,这比广告有效得多。* 什么是互联网化?在我看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内,硬件的互联网化分为以下“四化”:第一是商业模式互联网化;第二是产品体验互联网化;第三是市场推广的互联网化;第四是产品销售的互联网化。* 互联网的转型与跨界怎么才能实现跨界、成功转型呢?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内部培养容忍失败、鼓励创新的文化。公司应该建立一种机制,把公司的年轻人、中下层变成创新的主体。比如,公司的客服人员每天都在跟用户打交道,他们比公司其他人更早、更多地知道用户在抱怨什么,所以应该鼓励他们成为改进产品体验的创新源泉;第二,通过合作培育突变的基因,短时间内获取不具备的能力。* 体验的基础是用户需求我看产品时,首先都不是看界面,我是看描述,用户在什么场景下来用,这是用户体验最重要的。用户拒绝产品的唯一理由是跟你无法共鸣,看了半天不知道它有什么用。* 什么是微创新?怎么定义微创新呢?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问题,从行业巨头看不到、看不懂、看不起的小处着眼切入市场,通过快速地、持续地改进产品的用户体验,从而达到颠覆市场格局的目标,这种持续不断的创新就叫微创新。有两点很关键:第一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第二要小步快跑,快速出击,不断试错。我把这两点称为互联网上的“微创新”规律。* 小步快跑所以现在互联网讲究的是用最低的成本、最小的规模、最快的速度去尝试一个粗糙的东西,快速拿到市场上去试,市场好就趁热打铁,乘胜追击,不好就赶快换方向。关于产品,我提两个数字概念。第一,做产品不要在乎绝对数,而是要关注相对的增长趋势;第二个数字,功能越多,数字就越小,产品失败得就越快。所以,功能更贵精,不贵多,要在每一个点上做到极致。* 不要平台化思维微创新不在乎做很多功能,而是一定要找一个点,把有限的力量聚焦在一个点上才能形成突破,就是所谓“压强原则”在进行微创新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老想着做平台。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转型互联网的传统企业,最忌讳的就是一上来就冲着宏大的平台化思维做,因为用户不会因为你做了一个平台就接受你的产品。说服用户使用你的产品,不需要你吹嘘的十大功能,只需要一个突破点就可以了。互联网里的平台都不是做出来的,都是积累起来的,是在为用户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最开始都是从一个点做起。消费者永远会问你一个问题:我上你的网站,装你的软件,你解决我的什么问题?* 创新需要土壤我们能不能创新,能不能培养出乔布斯式的领军人物,最后还是落到我们是否有支持创新的宽容文化上。简单地说,我们现在判断企业,乃至判断一个人的标准,还是成王败寇。我们文化深层次的一个问题,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从众。我们其实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如果有人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特别少数派,我们都不会太看好。如果你干的是人人都能看明白的事,你就会被认为是靠谱,有前途。但可惜,大家都觉得有前途的事情,往往没有前途。* 硅谷创业者的启示跟年轻的创业者聊天,我有三个强烈的感觉。第一,与众不同的精神;第二,产品经理精神;第三,颠覆精神。硅谷的创业者们会给你描述具体的产品是怎样的,以色列人也有这样的特点——解决问题,而不是空谈理念。* 战略必须落地到产品战略不能待在云端,一定要落地,具体到怎么解决用户的问题。* 互联网产品秘籍根据我个人多年的实践,互联网产品有几个容易被忽视的特点。第一,互联网产品要有一个灵魂,要符合相关领域的游戏规则,能打动用户的心;第二,互联网产品需要不断运营、持续打磨;第三个特点,大家都说产品要做到专注和极致。* 好的体验需要处处留心你可以把这看成一种头脑体操:如果我是道路设计师,如果我来设计医院,如果我来设计遥控器、手机,我应该怎么做?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提升自己对体验的感觉的过程。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在不熟悉的领域认真发掘,就会发现处处留心皆体验。这是发现用户感受、培养用户心理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从更广义的角度说,我把产品体验的概念定义到日常生活中。* 做产品需要“现场力”因为不熟悉,所以从来不点击。产品经理可能觉得很奇怪:不对呀,人都是好奇的,按理说出现个新按钮啥的,都要去点击看一下的。我建议要学会摆脱本位主义,少从个人角度思考,多站在用户的角度看问题。* 强需求与弱需求当你做一款新的产品,或者开发一个新的领域时,你首先要问自己有没有找到用户的那个需求点,这个东西对用户是“可以有”,还是“必须有”。这就是强需求和弱需求。* 360如何做产品?好的技术创新都是基于用户体验的需要。* 如何建立一个“铁打的营盘”?营盘是铁打的还是纸糊的,归根结底在于是不是有一支优秀的团队。我认为万变不离其宗,关键是把握三个要点:第一,不能以发财为目标,一定要有某种程度的理想主义情怀;第二,财散人聚,要有激励机制,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第三,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留一部分利益给未来。* “扁平化”与“小而美”互联网时代,产品运作模式都变了,管理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需要一起探索。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一定是扁平化的,一定是以产品和用户为核心的,一定是小而美的。扁平化就是减少行政层级,把传统层层汇报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改为两层,最多三层。小而美就是把团队分解成无数小团队,按项目或业务分类等进行划分,人员灵活组合,项目启动快,能对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如何在这样的时代给员工创造更好的土壤,让大家真的做到创新,敢想,不会被一些定式所束缚,怎样让大家能够学会更好地去做有体验的产品,怎样让大家能够贴近用户,这是调整组织架构的首要考量。* 附录 周鸿祎批注“遗失的乔布斯访谈”为什么制度本身变成了答案?这就是IBM失败的原因。IBM拥有最好的制度管理人员,但他们忘了设计流程的目的是找到最棒的答案。所以我认为至少要像开设经济特区一样,在一块特殊区域,放弃流程,聚集一帮很特别的人才,把眼睛聚焦到产品之上。360就有这样一些很小的小组,都是由我亲自领导,直接向我报告。我与其说像他们的领导,不如说更像他们的教练。我希望用这种小团队、目标明确、快速推进的方法,产生一些新的、有创新力的产品。

返璞归真才是真知灼见

对于一个与互联网沾边的人来说,书中的很多理念早已耳闻,但是经过老周的总结和归纳,以及与实际案例的现身说法,使得这本书深入浅出,讲出了朴实的道理。可以看出老周是个踏实做事的人,他没有专注于去讲战略,如何寻找缩微的“风口”,而是从一个创业者的角度讲了互联网公司成功的几个基本要素:用户体验,商业模式,切入点。其中对于创新的阐述,以前已经有人做过分析,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改良型创新和颠覆式创新,两者都是所有公司所追求的,只是大部分公司只能做到前者,很少有人做到后者。书写的通俗易懂,给人以看完此书就可以去创业开互联网公司的错觉,但实际上书中许多都是多年实战的经验总结,它提供的是一种方法,可以作为创业者的参考,但离真正的成功还很远。

超出预期的才是用户体验

互联网行业常常提到用户体验,那什么才是用户体验呢,在书中第五章节,周老师提到了超出预期的才是用户体验。那什么是超出预期呢,在我看来,超出预期指的是:1、以前没有体验过,或者意想不到;2、这个体验是一个良性的体验。书中举了一个关于酒店的例子,大家可以想象,在大家离店的时候,门口的门童贴心的递上一瓶水,这个是意想不到的,其他酒店都没有提供这样的服务,而我在这家酒店得到了这样的服务,这个并不比叫醒服务等各类常规服务麻烦,但是对于房客来说,确实比较有感触,或者印象比较深刻的。但是,用户体验绝对不只是在做互联网产品中需要考虑的事情,今天主要跟大家另外两个方面:1、时间管理上的用户体验:相对而言,人的年龄越大,新的体验就越少,这也是为什么小时候的一年会觉得很长,而长大了之后却越来越短,10岁的时候,多一年,经历便多了1/10;但是到了50岁,就只会多增加1/50。所以我们常常要求自己在生活加入新鲜元素,比如说去学一门新的乐器,去尝试没有吃过的食物,去读没有读过的书,走没有走过的路。那在这个时候,大家相应的也会发现,对于自己的生活而言,体验更丰富之后,也会变得更有趣。2、人际关系上的用户体验:比如说,天天收到礼物的同学,往往不如很久没有收到礼物,但是突然收到一次的同学那一次那么幸福。前者的阈值太高,把一些东西变成了理所当然,而后者是属于意想不到的,这种时候,才会有用户体验。所以这个时候一来需要学会如何进行阈值管理,第二需要多在意向不到的地方下功夫。这个关系可以推广到公司对员工,员工在工作中的工作表现等各个方面。当然,如何把控这种类似关系,让自己和周围的人有更多的良性的体验,从而都能在这样的经历中感到幸福,是需要不断的去试错的,与大家共勉。

小白用户读互联网方法论

书评前,先自黑一下。在写这篇书评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周鸿祎的祎,不念“wei”,而是读音yī,本意美好。作为文科生的我只能自评一句:唉!读书太少,想的太多。希望这今后的20年不会作为我写回忆录的标题。(⊙﹏⊙)b这本书很易读,不艰涩,通俗易懂。周鸿祎自述360的成功引申出他的互联网方法论,是互联网思维的一本入门级读物。老周的语言实在不算华丽,但是道理讲得却很明晰,方法论更是接地气,对于互联网小白来说,7.5分推荐。其实整本书,他反反复复,絮絮叨叨都在说的是一个互联网最基本的常识——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先做用户,再做客户。良好的用户体验+免费+Think different。有用的道理其实都很朴素,但真正的能力就是把最朴素的常识,付诸实践。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会陷入沉思。对于在传统行业的我们如何做好互联网模式的转型?我想更多的则是思维的转换,传统行业中的大企业如何将客户转换成用户,具备先做用户再做客户的屌丝精神?诺基亚的失败规则也许也将会是很多传统行业的破产黑洞。但至少,用户体验至上应该是传统行业可以着手先开始做的。另附周鸿祎的书单,有空要读一下:《硅谷热》、《黑天鹅》、《计算机反病毒研究》、《乔布斯传》、《说岳全传》、《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定位》、《营销战》、《柔道战略》、《免费》、《技术想要免费》、《商业秀》、《一网打尽》。

一个互联网老兵的理念

# 一句话总结商业应该回归到以人为核心的本质,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以及颠覆性创新。几个核心点:趋势的力量,任何事物的发展抵不过趋势(历史的趋势)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产品,本质是通过产品为用户创造价值,包括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和收入模式,不仅仅是世人想到提到的“赚钱模式”。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用户至上,只有为使用你产品的用户提供足够精致的产品,并且用户量增多后,才会出现客户(为产品的增值服务付费的人),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为用户服务,解决痛点。颠覆式创新,从无到有的创新(越来越困难),商业模式的创新(收费-免费),产品体验的创新(复杂-简单)。创新需要逆向思维,反向操作(“think different”)免费(free)是互联网时代的精髓,免费带来忠诚的用户群,免费让用户感觉到互联网的自在、便利。免费是一种商业模式,通过免费获取大量海量的用户群,在这之上进行广告/提供增值服务,比如网游。免费之后怎么办?建立自己的价值链、生态系统、跨界,比如小米的手机、智能家居,360的杀毒后手机、儿童产品等。体验为王,产品追求极致,注重细节的力量,比如苹果的产品,目前的互联网进入体验经济时代。书中推荐阅读的书籍,关于颠覆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者的窘境》豆瓣8.5分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243770/《柔道战略》 豆瓣8.1分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04943/《定位》豆瓣8.3分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17180/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17180/

互联网思维入门级读物

其实这是读书笔记。这是一个网站老总推荐的一本书,说很不错,让我们一众员工都去看一看。看完了,内容简单粗浅,看起来却费劲。为什么这么说呢?整本书的章节划分混乱,重复性内容非常多,重复举例、重复观点。从书中,能看得出来老周很推崇乔布斯,书中的苹果的例子、乔布斯的思维都说了很多遍,剩下的有腾讯、谷歌、惠普等。据网传,老周的互联网思维总结——用户至上、体验为王与免费,真的是很准确,这本书的提炼出来也无非是这三点。做一下读书笔记吧,这书应该不会再看第二遍。1、用户至上——"互联网革命是什么?那就是,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全。在互联网上,由于信息量大,信息流动快,而且触及的范围广,这样信息很难被装进一个黑匣子里,因此就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用户的定义在我看来就是那些你能长期提供一种服务,能长期让他感知你的存在,能长期跟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你只有在互联网上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才有能力把其中一些用户转成你的客户。"这两句话将互联网思维下的用户定义得很清楚,现在的用户不像曾经,买了就走了,即使东西坏了也找不到售后。那仅仅只是客户,而不是用户。互联网产品的卖家不可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他们只有这么一个阵地接受用户的各种褒贬,关于产品好的或者不好的评价和体验都能很快被传播。"这就是互联网的游戏规则。你若想先获得商业利益,就要先考虑如何创造用户的价值。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一个公司还是靠传统行业那种信息不对称的营销推广方式,是很难长久获得市场地位的。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即使得罪同行,也不敢得罪自己的用户。只有想办法给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甚至是免费服务,才能拥有一个强大的用户基础,拥有了一个强大的用户基础之后,才可能构建商业模式。"从得罪同行上,360和老周真是做的很到位,百度、腾讯,至今还在微博上时不时来一战。就这一点来看,还是有点必要的,一家独大真是太容易形成垄断了。"创业者应该将眼光聚焦在用户身上。就是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要做的东西,或者我已经做的东西,它的用户是什么人?用户在使用我产品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问题?有哪些地方我做得不够好,还可以做得更好?凡事有缺陷的地方,都有改善的空间,都代表着创新的机会,都代表着可能存在市场机会。因为战略不管规划得如何宏达,最终要落地,就需要打开市场,而要打开市场,最重要的是打动用户的新。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找不到,所有的战略都是空气。"2、体验为王——"什么是商业模式?其实,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它至少包含了四方面内容: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也就是怎么去赚钱。一句话,商业模式就是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给什么样的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在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商业价值。在产品模式之上,还要讲用户模式。这就是说,作为创业公司,一定要找对产品需求最强烈的目标用户。 真正的推广模式是要根据你的用户群和产品,去设计相应的推广方法。 真正的推广是对产品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在推广的过程中,你要研究市场,跟目标用户打交道,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了解用户使用产品时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再反馈到产品上进行改进,由此不断调整和晚上。这样,即使推广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但是通过推广,你发现了产品的问题,了解到真正的用户需求,发现了新的用户群,这些收获也远比单纯的产品安装量要有价值得多。"纵观360的发展模式,从最初的360杀毒、安全卫士,逐步发展到浏览器、游戏大厅,到现在360随身WIFI、360云盘,感觉360在复制腾讯的发展模式,利用一个基础功能(360安全卫士、杀毒)去绑定海量用户,再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基于用户量的基础上,新产品更能得到推广,再通过用户体验、反馈,以及对市场的观察,开发更多的产品。这种互联网产业链方式,简直跟腾讯如出一辙。看360的产品,很多是基于市场已有的产品之上进行优化、改良的版本。看腾讯即可知道,用户很重要,有了用户之后,体验则是抓住用户黏性的基础。互联网产品千万不能停止更新,哪怕对于用户来说仅仅是一个鸡肋似的更新,也要发出声音,告诉用户基于你们的体验,我们的产品也在不断优化更新。"客户的想法和技术人员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客户不管你用什么高科技,也懒得知道。客户花钱买了你的东西,他们要的就是解决问题。技术人员可能为自己使用了什么技术感到骄傲,但对客户来说,技术根本就没有意义。这个过程给我的另一个教训,是不同客户的需求千差万别,电脑环境也非常复杂,从研发成功到商业化成功,中间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这个过程会生生砍掉技术人员的优越感和自负,但收获的是对什么是客户的认识,是对产品的认识。"这就跟很多文案策划人员、广告人员不懂市场是一个道理,他们自视甚高,对待甲方常常有一种"你们甲方什么都不懂"的思考,却不得不妥协。这样既脱离市场又脱离甲方,自己干活也会有种郁郁不得志的感觉。技术人员也是如此,他们常常躲在电脑后面,一门心思写着代码,以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互联网新世界,却不想对网友来说可能只是个垃圾功能。面对市场、面对真实存在的用户,才能让技术人员更接地气,设计更加实用、实际。闭门造车在这个社会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一款好的互联网产品,并不是把产品卖给用户就完事了。我一直认为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服务,产品本事,包括今天你用的手机,背后是电信服务。QQ聊天背后也是整套的服务。所以既然是一种服务,软件和网站都是一个载体、一座桥梁、一个窗口,通过这个载体、这座桥梁、这个窗口,你把服务传递给用户。用户的需求在不断改变,你能感觉到,就要随时调整。调整的方法可以是每天不断地改进产品,改进服务,比如发布新的版本,就属于这种狭义的持续改进。但是广义的持续改进,也包括一些运营方法,比如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的提升。所以好的互联网产品总结起来都有两个特性:第一,它要能在一个点上打动用户;第二,它一定是在持续改进、持续运营。这是互联网产品的一个魅力。"3、免费——"小米的模式其实特别简单,就是我经常讲的互联网硬件免费的概念。也就是说,它的手机会卖得很便宜,性价比会很高,因为它不再把卖硬件看成一个孤立的生意。大家用手机看大片、玩儿游戏,看大片会产生广告收入,玩儿游戏可能会付费。所以,小米手机一出来,我就认为会对中华酷联靠卖硬件赚利润的模式产生很大的冲击。"小米的饥饿营销做得很好,魅族、华为都有模仿,可都做得不如小米好,为什么呢?小米手机一些性能虽然被人诟病,可它的体验让人惊喜,小米有它自有的应用程序,还有米柚这个官方论坛,用户参与度极高。在使用小米手机的过程中,这个体验是不可复制的。当然,一些免费的体验也不错。虽然没用小米手机,我对小米的手机主题还是蛮喜欢的。"你应该回答清楚一下几个问题:你究竟拿什么免费?这个东西会不会成为一项基础服务?通过免费能不能得到用户?在得到用户和免费的基础上,有没有机会做出新的增值服务?增值服务的用户愿意付费吗?如果你能回答清楚这些问题,就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硬件不同,原材料、物流等各个环节都要花钱,而且每销售一件,成本还会叠加。所以,我提出的“硬件免费”,并不是零价格,分文不收,亏本赚眼球,而是零利润。换句话说,是按成本价进行销售。""硬件免费之后,如同免费的软件一样,不再是一个价值链里唯一的一环,而是变成了第一环,变成了厂商和用户之间交互的窗口,变成了厂商与用户沟通的桥梁。用户用了我的冰箱、开了我的车、看了我的电视之后,我们还能不断地给他提供其他的服务来赚钱。"除了以上三个方面,还有对创业者的建议,觉得不错也复制上来:"任何美妙的想法,都不如先把它简单地做出一点点,拿到市场上做实验:一旦对了,你马上能看到增长,并能迅速跟进;一旦不对,你调整的成本也很低。""并不是在一开始就策划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而是从一个点开始切入,甚至是做一些比较简陋的原型,或比较粗糙的第一个版本,最重要的是尽快发布、争取用户,在得到市场的验证和指点之后,再进行调整。不要怕有时候重做产品,或者将来再改进产品,想法,我们又很多经验教训。""如果你掌握了互联网的规律,就可能用不多的人力,瞄准用户的点,同时在技术开发方面采用小步快跑、循序渐进、不断试错的思路,集小胜为大胜,通过点点滴滴的进展,反而超过大公司。""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特别是对于创业公司来讲,资源有限,这时候你一定要专注,要聚焦,专注于你的品牌定位,专注于你切入市场的点。""虽然我们做产品的时候,应该全方位系统性思考,应该考虑得面面俱到,但思考完了,要在众多的功能中找到一个点作为突破口。再大的市场也需要一个针尖一样的点做切入,所有成功的产品都要找到一个点,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到一个点上,才能形成压强。""现在互联网讲究的是用最低的成本、最小的规模、最快的速度去尝试一个粗糙的东西,快速拿到市场上去试,市场好就趁热打铁,乘胜追击,不好就赶快换方向。""现在我们很多的创新,很多不起眼的小功能都是不断改进做起来的。所以当你想到一个主意时,速度是最重要的,不是要做得特别完美,而是尽快把产品做出来。不管产品做得多粗糙,只要有核心功能,就要尽快把它放出去,让用户去用,让用户去骂。你要经常看看用户有什么反馈,亲自在论坛上回帖,亲自与用户用QQ交流,在微博上盯用户的反应。这是每一款产品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产品方向上,一定要先学会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要先找对一个点做到极致,否则你什么功能都做,最后都不突出,没有鲜明的卖点。"

红衣教主的产品观

花了半天的时间才把这本书完整的看完,说起来,这本书叫做《我的产品方法论》更合适一些。看完以后,印象最深的几点:1、产品是需要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只要创造了价值的产品就是好产品。2、创业初期,什么平台战略,什么商业模式什么战略布局,都是假大空,最关键的是要抓住用户,有了用户才能谈布局,才能谈战略。3、颠覆性创新值得鼓励,但是没有什么东西是无本之源的,颠覆性的创新都是需要在了解用户的情况下满足用户需求而产生的,即使是被神话的乔布斯,也是在“抄袭”中做出产品来的教主在文中把小马哥黑出翔,不过值得钦佩的是,教主居然能够说出自己做流氓插件这个事情,这个还真的是很少见呢

封面上印着红衣教主X笑的表情头像(⊙o⊙)…

前段时间参加京东众筹,今天收到书。封面上印着红衣教主X笑的表情头像(⊙o⊙)…花半天时间大概看了下,全书重点着写了教主的互联网免费观点和产品见解。虽然书中的很多观点在《免费》这些更早的书中也能找到,通篇结合着360的发展来谈这些观点确实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教主对产品体验的重视对小白用户的关注不仅体现在360的全线产品中,而且在书中也花了大量笔墨来说明。书中很多处能看得出教主是个时刻在关注网络舆论,比如书中提到了大家给他封的“流氓软件之父”的名号,顺便对自己进行了洗白。敢把自己当年做出难以卸载的流氓插件的内幕写出来,并承认自己挖了很多坑,这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了,同时也看得出这本书确实是教主的诚意之作。最后,支持周教主,毕竟是教主的免费策略激活了中国互联网的新规则,这种降维攻击的方式虽然会破坏行业规则,但免费的事情早晚会有人做,只不过周教主赶上了免费杀毒。

转:晓光读书《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余晓光,泽诚资本投资总监最早当面聆听周鸿祎谈经营还是2012年雪球的一次见面会上。那时候奇虎公司上市没多久,股价在23美金徘徊。当时我跟老周直线距离不超过1.5米,老周妙语连珠一晚上不带停顿。交流结束后,我只有一个感觉:以老周的思维深度和格局上,奇虎不会蜗居在市值20多亿美金的格局里。所以北京回来后,我就力荐之前工作的公司重仓投资奇虎,自己也安心做了奇虎的股东。但是直到今天,虽然奇虎的市值早已突破百亿美金,所服务用户基本涵盖了全部中国互联网用户,但老周的名声依然不好,不少行业内的人依然一口一个“流氓”的称呼着,但通常男人骂另一个男人流氓,是对其能力之强,发自内心深处情感失控的“夸奖”方式,而“值得信任”“终身伙伴”某种程度反而是对其能力平庸的一种褒义的鄙视。“逆中庸”的人,在中国肯定比其他国家要承担更多的非议,在一个30年前全国人民还穿着统一服装,读着统一思想,喊着统一口号,打到一切与之不同的国家里,特立独行需要极大的勇气。更别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所奉行的中庸文化对中国人思维结构的负面影响。周鸿祎在中国这个土壤上,注定是一个异类。之前有朋友对我说,如果周鸿祎是做其他行业的,早就被消灭掉了。是的,传统行业利益链条错综复杂,既得利益早已给自己打造好铜墙铁壁,老周不怕得罪行业巨头的性格一出门必然碰的头破血流。但互联网的时代,游戏规则改写了,传统行业的中间环节统统消失,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传播不受时间,空间,预算的限制。让那些满足了用户强需求的产品,以最快的方式发展出了属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这本书中,老周自称为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失败者,3721的教训,让老周对“用户体验”这四个字的深刻认识,远超行业内同类型公司。当其他公司都在努力把产品卖给更多的“客户”的时候,老周把如何更好的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绞尽脑汁。书中从大学时期的创业产品开始,让读者可以从最初的视角去理解老周对产品设计,用户交互的理解。很多创业企业不缺乏高瞻远瞩的思路,但缺乏换位思考的角度。过于看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往往闭门造车,当产品上市的时候又犯了“教育市场”以自我为中心的推广模式,忽略了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感受。乔布斯在早年做APPLE电脑的时候要求技术人员加快电脑启动速度,技术人员很不解,开机时间是50秒和30秒对用户有很大的差别么?乔布斯的回答是:如果APPLE电脑卖出去几百万台后,每人每天可以节约20秒的时间,那么总量上的积累,苹果帮助用户所节省的时间是按年计算的。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并不会对产品内部的牛逼技术有直观的感受,但是对产品所反馈的实际操作,是3个步骤还是1个步骤完成却有直观的体会。当初奇虎做免费杀毒,除了杀毒厂商骂他,做病毒木马的恨他,连投资者都在董事会议跟老周吵架。免费,是互联网生态的基石。互联网本身就极大的降低了信息的传播,储存和流通成本,而在一个获取成本为零的大环境下,无数企业却为了自己的盈利目标,架起了层层收费站。老周做免费杀毒前,中国只有1000万用户安装收费杀毒软件,我记得当年电脑从新安装系统对于很多人都是家常便饭,有的人甚至电脑速度慢了就会整个系统从新安装。360推出免费杀毒,短短3个月就吸引了一亿用户,成为中国最大的杀毒企业,奇虎现在服务的电脑+手机客户市场规模超过当初收费杀毒市场100倍。当用户主动选择你的产品,产品本身就具备了口碑推广的优势,当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所反馈的问题可以快速解决,那么用户粘性自然就在自我强化。奇虎通过杀毒拉动浏览器,浏览器拉动游戏,广告收入。业务建立在免费杀毒所积累的庞大用户基础上,在商业模式上是领先于国际上传统的杀毒企业的。所以在上市之初很多海外的投资者不理解奇虎的商业模式,我在持股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被做空当天暴跌17%的日子。再加上奇虎上市前有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贩卖杀毒软件,老周需要极大的勇气“挥刀自宫”才能让奇虎在外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颠覆式创新,从而达到今天的行业地位。作为一个互联网老兵,和一个自诩为持续创业者的顶级产品经理,书中不但讲述了奇虎在发展的过程中历次变革,和著名的几场大战。还很深入的解释了老周行为背后的思想是如何演变的。思考力的深度影响老周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具备商业上的领先性,而产品在完善的过程中,用户也反过来佐证老周对产品,对互联网,对用户的理解,形成了良性的产品开发模式,通过一系列的微创新,积小胜为大胜。当业务趋于成熟,产品被巨头所重视的时候,你已经打造了很深的无形壁垒,用户离不开你。这样企业也无畏巨头的挑战。其中很多篇章对创业者会很有帮助,尤其是在早期起步阶段。而当一个企业已经成长为行业标杆,创始人在校园里演讲成功之道的时候,内容早已沦为心灵鸡汤似的自我吹捧了。书中老周还谈了他对企业经营的理解,很多骂老周流氓的人往往忽视了奇虎员工持股比例高达40%,上市后稀释到22%。是互联网里员工持股比例最高的公司之一。奇虎不少员工,从十几年前就一直跟随老周,几次企业转型,做的产品甚至公司名称都完全不一样,如果老周是一个“恶人”,那么员工忠诚度高和用户覆盖度高都是无法解释的。老周自诩为永远的创业者,是深知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是失败后妈的道理。把成功经验制度化是历史上很多大企业走向失败最标准的方式。因为这会让体制把注意力放在追求流程制度是否完美上,而不是把精力去打磨那个最终解决问题的答案。制度替代了答案,成为企业内部运作的中心。而往往最适应流程化管理的是平庸的员工,因为制度是他们在岗位上的“安全工作守则”。而创造力往往来至于不墨守常规的环境,是意外与失控摩擦下的火花。当前6000多人的奇虎,如何避免大企业病?如何保持创业激情?如何在产品线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单点突破能力?是老周无法回避的挑战。生于差异,死于相似。愿奇虎可以一直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特立独行的发展下去。

值得所有互联网从业者或产品经理仔细阅读

刚读完周鸿祎的《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单从这本书的结构和文笔看,槽点可能略多,严格说来这更应该算是老周的日常感悟、随笔的整理和总结,但作为IT从业人员,尤其是在先进互联网产品和思维横行的年代,这本书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推荐:)这本书中感概最深的是老周对于微创新的理解以及对用户需求、用户体验的尊重,这的确也应该算是所有互联网应用(甚至包括互联网应用的延伸,例如:电商的上下游、O2O的offline端)必须要考虑且认真对待的。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产品的好坏往往不在于功能的大而全,而更在于对细节的把控和对体验的追求。联想到个人生活中的几个体会:1、鉴于上海地铁的便利性和准时性,一般在市区办事或上班更多地会选择地铁出行,可能也是基于这样的习惯,导致自己对上海市区的很多道路不熟。上海市区的道路左转车道有些是在最左侧,而有些道路的左转车道是靠中间的,并没有很严格的规律性,而且部分路段的提示非常晦涩(甚至地面指示区要等接近路口时才有),那么对于我这种对市区路段都不熟悉的司机,难免会出现搞不清楚状况的时候,再如果碰上堵车,即便是到了路口发现走错车道,考虑到安全、违章等因素,也基本没什么机会变道,就导致了诸多不方便。市政工作人员在道路提示设计时,缺乏对于这些细节的考虑,这就是对用户体验缺乏尊重的反面案例,可悲的是:对于道路,可选的余地不大,总还是要走的,但下面这个例子,则是可替代的...2、滴滴专车 Vs 神州专车(暂不谈Uber)滴滴专车刚出来的时候,新兴事物+高额补贴,加之之前对于Uber有些了解,绝对算是滴滴的忠实拥趸,但随着偶然中(有个50元的赠券,不用白不用..)使用过神州专车之后,越发地体会到神州专车相比滴滴专车在细节方面的周到,所以在两种可选的情况下,现在绝对以神州为先(当然,现在神州专车充100送100的活动还是很给力滴…等~等,澄清下,这并不是神州的软文..),分享几个神州专车使用过程中的小细节和例子:1)从青岛客户公司打车到机场,司机手机网络故障,中间有一段App崩溃,最后重新开机后发现导航出的路段比经验预期多了2-3公里,结算完成后执意找还给我20元现金;2)神州专车默认是不配备水的,但很多司机自备,并主动提示乘客可以免费取用;3)司机可以为乘客代充值,每充值100元,司机有5元返点,但所有司机从未主动提起或要求代充值;4)派单有两个原则:就近派发订单且司机不可取消、收藏的司机优先,经常会有邻居或以往接过的师傅再次服务,既做服务又交朋友;5)增值服务:上车问候、主动开/关车门、对车上免费Wifi/充电器等的提示,态度非常好;相比之下,滴滴专在应用App层面的易用性有目共睹,而且可以方便地叫出租车,这些是神州专车比不了的,但单从offline服务质量的角度,即对于用户需求的尊重,神州甩了滴滴好几条街了,而就是这些关于细节的增值服务(虽然和出行打车这个强需求的关联性并不大),让我转变成了神州专车的"铁杆粉”,在价格相当的前提下,绝对优选神州专车,并且也无数次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们。这本书读完有挺多启发,慢慢体会和总结。

像个疯子一样去战斗

第1篇。感触比较多,但看书和消化的时间不够,所以暂时先写一部分读书笔记,后面接着来。老周(或者老周找的枪手?)的文笔不敢恭维,看第一遍时心想老周还真是够“朴素”,全是大白话,我对付大白话的方法也很简单——一目十行。再看第二遍时,天啦,totally different,可能其中某一句某一个词,都会引发很多联想和思考。先写一些吧。1.“我们发布360免费杀毒的当天晚上,一个传统杀毒公司的老板半夜打电话给我,说:鸿祎啊,你这是干啥呢?是要跟整个行业为敌吗?你这不是要砸我们的饭碗吗?你这是连锅都要端走了。”老周在行业内的名声其实不太好,可能大多源于他坚硬的性格。360刚推出免费杀毒,他被指利用免费破坏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骂声一片;3Q大战,面对强大的对手他却毫不畏惧。看到这本书,我越来越欣赏他起来。想要颠覆想要成功,难免会惹怒一些既得利益者,这时候心越大、事业会发展越大。现在很多创业者畏手畏脚,把被BAT收购作为创业成功的标志和终点,他们与老周比较,就略略显怂了。2.“回想一下,还在几年前,电商会不会冲击实体店这个问题大家还在争论不休。有人说,实体店有自己的优势,顾客可以现场对物品进行感知,在这点上电商比不了。””等你回过味儿来,再说‘不行,我们要转型了’,这时候,你会发现人家已经遥遥领先了。“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柳传志说的,大意是风大的时候猪都能飞起来,说的就是顺势而为的道理。时代发展的趋势,并不是一个个体或者一个组织能够改变的,顺之昌逆之王。举个例子,电商的出现、移动互联网的变革对传统行业带来的冲击,你不想承认都不行。这也就是老周所说的“趋势”的力量。对于企业家来说,应该具有预测趋势的能力。这个行业变革太快了,没有谁能做常胜将军,诺基亚就是一个血的教训。对于我们从业者来说,应该拥有快速识别已发生趋势的能力。例如,在3年前加入小米一定是比现在更好的时机。3.“为了公司一时的商业利益,不是对用户过渡开采,就是做出伤害用户利益的事情,最后用户忍无可忍,还是会用脚投票抛弃你的。”不对用户过渡开采可以举两个例子,一个是书中提到的360放弃了能带来月千万收入的文字链弹窗广告,为的是不骚扰用户,另外一个例子是微信采取的防止其成为商人的逐利平台的各种防范措施:限制用户好友上限,限制公众账号的推送频率等。相比之下,我想批评的一个产品就是有道词典啦,手机端放那么大的广告banner,low不low啊。想变现想挣钱想盈利?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亿级用户的产品,用这种极其影响用户体验的手法探索盈利方式,实在低劣。品牌形象一落千丈。可以YY一下,香奈儿在五道口地铁口摆个摊卖香水,真的low爆了!Last but not least,其实这本书里提到的一些观点基本已是行业共识,只是教主把它写出来了而已。

360和周鸿祎的宣传手册

全书的中心与其说围绕互联网,不如说围绕360和周鸿祎的经营理念为核心论述点。部分篇章技术味虽重,但浅尝辄止,在阐述经营思路和方法论的过程中,又显得平铺直叙,缺乏深入的观点。 通篇废话过多,针对某一主题立意明确,论点略显杂乱。全书5个诉求点:1、要以破坏性和颠覆性创新打破传统模式,而所谓的创新不能是以大跃进的形式,必须要以小步快走的形式逐步完善或改善现有体制,实现阶段性创新。不要总想着一上来就做个平台,要先从微创新开始;2、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要有好的体验和免费,才可以发动消费者,以附加值或衍生产品作为盈利点,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360即通过免费奠定了国内网络安全的霸主地位;3、用户最重要,时刻关心用户的需求,听到用户的反馈,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制定迎合市场的产品,解决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中的各种病灶。4、做企业不要一上来就想着怎么赚钱盈利。盈利模式不等于商业模式,而商业模式一定要遵循产品研究、用户体验、营销推广,其次才是盈利模式。先要有客户需求,做出优质的产品和丰富的客户体验,从而配合适宜的推广,盈利模式会在客户成型或品牌沉淀后而自然显现。5、360成功基因:顶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小白的思维、体验中检讨、免费生存法、摒弃玻璃心、用户至上论、扁平化管理。综上,是本书的核心思想。内容中不乏大量的苹果案例,可以看出周鸿祎应该也是乔帮主的教众之一,并且极力推崇产品为心、用户为先的理念。明显技术出身,产品经理的思路较重。阅读后的感觉是通篇无大碍,观点难苟同。以下是个人的整体思考:1.免费问题:就从360经营的核心点之一免费这个问题来说吧。首先,免费是快速聚集客户的手段,但是前提一定是需求,360的确以免费实现的杀毒行业的颠覆和破坏,避免了轮番价格战的步步为营。但免费适应与互联网大平台下的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行业。笔者认为只要制造业或更多行业采取免费的形式先聚集客户群,将势必影响行业格局,占据江山一隅。个人认为,非也,制造业的成本过大,免费的只能是服务,但很难实现硬件和渠道环节的免费。即使服务一旦免费,服务价值和体验一定受损,客户满意度必然有所影响,更不要谈什么粘度了,此为其一。其二,互联网行业边际成本较低,主要成本来自于获客成本,可当获客模式一旦嫁接平台的软性服务,成本又下来了(例如某音乐APP,老用户介绍新用户,奖励三个月无损音乐资源免费下载等)。而对于其他很多行业,却难以实现,且不说制造业了,因为用屁股想也知道边际成本根本降不下来。那电影行业来说吧,边际成本够低了吧?!10个人看个100个人看,耗损就在那里,但是你敢免费吗?哪怕半价,你也无法保证收益率啊,那么发行商和投资商怎么办?仅靠广告收益吗?那必将是恶性循环的起点!所谓的后价值无法延展的时候,谁又敢陪你烧钱?!再说回互联网,多少互联网打着免费的大旗招摇过市,如滴滴打车,刚开始优惠大福利大,用的人多,后来力度越来越小,客户也就越来越少了。360可以靠浏览器吃广告的饭,但是不等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可以吃这碗饭。所以,个人觉免费未必是和好的开始,企业初期选择免费就预示着要放弃积累的利益,要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这需要绝对的勇气,这一点上,我佩服周鸿祎。2.用户导向问题:笔者观点:用户在体验中的吹毛求疵,就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笔者甚至于认为不能教育客户,要以客户至上的心态迎合客户的所有诉求。个人观点:不然,其实客户并不知道他们要什么?如果客户不需要引导和教育,他们怎么会从传统的线下消费变成习惯于网购。早期的客户怎么知道和想到有网购这一回事?!大多数客户的眼界和见识永远是有限的,如果要实现规模化覆盖,仅靠迎合就足够了吗?要改变客户习惯,教育客户以更好的模式选择更好的产品。客户的导向要尊重,客户的感知更要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共同进步。而不是觉得这个功能客户没有使用或不会使用,就退而求其次,放弃应具备的功能。在这个阶段,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客户知道该功能的重要性,并且让这个功能更简洁化、便利化,更有利于客户的操作习惯。其实客户的习惯培养成本很高,周期也很长,但是一旦养成就难以戒掉,从而也等同于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一旦出现产品同质化的企业,只要稍加手段便会造成客户的大量流失,实在得不偿失啊。个人感受,我曾经手机也下载的360,用了很长时间觉得占空间比较大,而且有时候后台运行中会影响机速,便卸载了,并没有成为忠实用户。其实每个手机都有自带的垃圾清理功能,加上现在互联网的净化工程做的也还算不错,360实际作用就显得无足轻重了。3.颠覆性和破坏性创新:任何行业的创新就像一场孵化,孵化需要的首先是土壤,颠覆和破坏都相当于是一场逆生长。个人认为,如果要实现创新,首先是在现有土壤下去按自然规律生长,在不能保障存活的条件下任何创新都等同于一场豪赌。笔者全书拿乔布斯为例,那么,我也以个人观点来论述下我的思维。笔者认为乔布斯就是以颠覆式创新改变的行业的发展格局,让世界的有了第二种苹果。我认为乔布斯的成功不是因为他的创新颠覆了行业,恰恰因为他在既有自然生长下的微整形和丰富体验,实现了行业价值,他并没有破坏性,而是完善性。如果在70年代,他就做了一款iPod,那叫颠覆,如果失败了就不叫破坏,叫做破败。乔布斯的创新永远是基于现有行业和产品的改良和提升,而非颠覆与毁坏。例如iPod是MP3的衍生品,iPhone是智能电话的升级版,平板都是微软先出来的(这点笔者自己也这么写过)。即使是马云这样的颠覆者,也是把国外成型的东西组装后搬到了国内。中国的颠覆者和破坏者,一般生命周期都不会太长。一个企业的成长不是比别人多走十步或者百步,而是仅仅超越几步就足够了。因为企业要超越行业的同时,更要懂得迎合市场和消费者,让大家能看得见你那才叫在路上,才可以接地气。你企业跑的尾灯都看不见了,谁知道你是跌落山崖了还是转道回家了?4.做企业不要一上来就想着怎么盈利。不考虑怎么盈利如何让企业的发展持续?按照笔者的套路,应该先搞清楚客户和产品才是硬道理,不要先考虑利润,只要市场打开了,利益自然来。话没错,就是没用。对于创业初期的企业,生存才是硬道理,不考虑到盈利,就要考虑存活期了,如果创业首要考虑的是存活期,那创业不就是等死吗?何必创业?!个人浅见,企业发展应以产品为基础,客户为核心,盈利为目的。三驾马车只有并驾齐驱,才可能实现良性发展。综上所述,是个人对本书的大致观点。不过说真心话,对于笔者的行业认知和创业魄力,本人由衷佩服。但是本书中部分事例的列举,还是不够恰当,例如对苹果和腾讯的创新论。苹果是以实体为主营,软件为特色的企业,其发展的成功得益于粉丝经济。腾讯则基于模仿,善于改良,从而打造了更贴合国人使用习惯的产品。该案例与本书的契合点并不是很多,难免有形而上学的味道。以上,是本人对《周鸿祎: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一书的读后感,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一本360的广告书

当我看完这本《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的时候,我还是会不自觉的想起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大卫•奥格威创立了名誉世界的广告公司——奥美,这是全球最知名的广告传播集团。而他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做了一次总结,就写下了那本广告界的“圣经”,也就是《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在这本书里,大卫•奥格威除了讲诉他如何做广告、办公司的经验,最重要的是为奥美公司打了一次非常完美的广告,可以说这本书就是一个长久不衰、无数人免费传播的植入广告。虽然把周鸿祎和大卫•奥格威联系在一起有点抬高周鸿祎了,这本《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永远也无法达到《一个广告人的自白》高度。如《参与感》之于小米,跟《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对奥美的意义一样,这本书对360的意义也很重要。它的确也是为在为360正名了,也透过360的成功反过来思考到底什么才是适合互联网生态的生存法则。老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对360公司的评价也一直是毁誉参半。老周把360比喻成为互联网公司中的“黑天鹅”,是杀毒行业的搅局者。360也的确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里扮演这么一个角色,360自从成立以来,跟BAT和小米等互联网巨头都有过斗争,它从开始的不畏强权,甚至是喜欢和权威或者比它强大的对手过招,以此达到成长的目的。而不得不说老周的确是非常的懂互联网,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和360置于媒体和公众的眼皮底下,虽然看似他在跟BAT等巨头斗争的时候他是弱者,但是其实他一直都是赢家,360就是这样成长为互联网大公司的。无论是小米还是360,无论是雷布斯还是老周,都在讲互联网思维,都在讲用户体验,他们也都在说要有粉丝。在传统企业里,可能把产品生产出来卖出去了就算是一个生产过程的闭环已完成,而在互联网企业里,产品卖出去却是意味着服务才刚刚开始。可能在传统企业的思维里,只要产品卖出去,只要现金流回笼,那接下来无论是产品出现问题还是用户对产品有意见都无关紧要。从互联网的思维出发,购买传统企业产品的仅仅是你的客户,他们可能根本不是你的用户,他们可能更不是你的粉丝。很多人买了你的产品也许送人了自己根本没用,或者用了觉得不好用就不用了,所以他们对你的产品没有感情而言。而像小米或者360,他们的产品或者很便宜、甚至是免费,但是却因此拥有大量的用户,这是用户会为他们的产品的改良提出许多意见,会给他们的公司发展出谋划策。当你拥有了海量用户的时候,变现或者赚钱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就好像大家都在骂《小时代》,但是不妨碍郭敬明的粉丝去看电影,不妨碍郭敬明自己赚的盆满钵满。所以大家都在谈用户体验,都在讲要做粉丝运营,但是具体该如何做,都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融会贯通。只是任何的成功经验都是借鉴,任何的产品运营方法都无法完全照搬,就算是这本书上所说理论,也不能作为我们自己做产品或者做运营的白皮书。就好像小米给小米的粉丝定位为手机发烧友,所以他们的产品宣传和目标用户都针对这一类人,360做的杀毒软件要针对小白用户,所以产品设计的极其简单易操作。所以做一个产品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用户调研,做运营需要给用户进行画像,才能制定可能正确的策略和方案。所以,不论是老周眼光独到,还是时势造英雄,老周和他的360成功了,这才能有这本书的出现。360的成功绝非偶然,当然也不是把书上所说的做了个遍就能成功。任何的成功都离不开真正的为用户做好的产品,都离不开对传统的创新与颠覆。颠覆传统,不是全盘否定传统,而是把传统的东西打破重新塑造。当然,最后还是要说那句话:保持饥饿,保持愚蠢。只有不断的从别处吸取养分,才能让自己成长的更快。

互联网思维是假,推销产品是真

首先要说明一下,这是本人购买的第一本电子书,购于亚马逊kindle,¥4。价格不算贵,不过还是吐槽一下这本书的质量,把几篇演讲稿合在一起就可以出书了?各章节的逻辑关系并不是很强,且内容重复的非常多,细节上讲得也不够深入,几个例子也是翻来覆去的反复说(Nokia啊、微软啊)。毕竟是演讲稿嘛,出去吹NB,主要目的当然还是推广自家的产品咯。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在这本书里与其说是方法论,不如说是一种表达方式,先上披这么一件马甲,这书不怕没人买。而且按照老周的商业逻辑,这本书应该是free的才对啊,呵呵。吐槽完毕,作为互联网行业的旁观者,翻完这本书以后还是有所收获的。周鸿祎作为互联网思维的主要鼓吹者,运用互联网思维方式把360公司带到100亿刀的市值,可谓赚的盆满钵满。从这本书里,总结出以下有价值的观点:【用户至上】:互联网产品提供的是服务,不要先想着如何赚钱,要先想着产品帮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关于创新】:提倡微创新,帮用户干脏活累活也是创新(开机速度的例子),因为这实实在在解决了用户的痛点。“脏活累活”做到简单化、自动化也就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效率,但这通常是被技术人员忽略的,因为这些事情大家都认为是拿不出手的小case,程序猿的清高?【关于用户体验】:用户体验至于技术至上,老周强调不要过分突出技术细节,用户不需要关注这些所谓的八大功能十大突破什么的。强调对产品的持续运营,在运营过程中积极与用户沟通,瞄准小处,小步快跑地进行版本迭代,逐步提升用户体验。

商业模式、想法与实践、技术、微创新及其他

1、关于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给什么样的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在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商业价值。用户:那些你能长期提供一种服务,能长期让他感知你的存在,能长期跟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没用用户价值,就没有商业价值。(游戏里)没有这1000个屌丝用户喊大哥,哪个富二代愿意进来买道具?各种商业战争的案例,都教给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当你面对强手的时候,一定不要按照它的节拍跳舞,按照它的节拍跳舞你就死定了。你要想办法通过反向思维,通过逆向操作,在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上创造一种新的游戏规则。2、关于想法与实践所有好的互联网产品总结起来都有两个特性:第一,它要能在一个点上打动用户; 第二,它一定是在持续改进、持续运营的。任何美妙的想法,都不如先把它简单地做出一点点,拿到市场上做实验,一旦对了,你马上能看到增长,并能迅速跟进;一旦不对,你调整的成本也很低。3、关于技术技术至上主义者如果不改变思维,还生活在精英治国的语境下,用户注定是不买账的4、关于微创新颠覆式创新刚出生时都是满身缺点,不一定是完美的,更不一定是先进的,但是它一定在一个点上做到了极致。我觉得休克式疗法的创新很难成功,我主张把创新从神坛上拉下来,从一些细微点上进行持续创新,这样反而更有效。很多时候用户选择你的产品不是因为各种高大上的功能,而是因为一个特别简单的理由。互联网“微创新”规律:有两点很关键:第一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第二要小步快跑,快速出击,不断试错。压强原则:微创新不在乎做很多功能,而是一定要找一个点,把有限的力量聚焦在一个点上才能形成突破。5、其他心灵鸡汤都是正确的废话。概念都是正确的废话。---------微信公众号:shaosling私人微信号:shawsling/个人微博:邵司令呀

我读《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最近看完了三本互联网思维的书,正在啃第四本《长尾理论》,看完的三本分别是互联网世界三位大佬的书,一本就是标题这本360的创始人周鸿伟自己写的自述了,第二本是马云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内部讲话合辑《互联网时代才刚刚开始》,第三本是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实际里面只有一篇是马化腾的一个演讲稿,其他大部分是哪个什么互联网研究院张晓峰写的内容)。三位大佬的产品可以说真正都是伴随我一路成长过来的,十六七岁(应该触网的时间大概是1998-1999年吧,记不太清楚了)刚上网用的第一个软件自然是OICQ了,当时刚注册的时候,记得自己还是5位数、6位数的号码,后来都被盗了。接着到2003、2004年的时候,开始用淘宝网购了,开始由不信任,到2009年结婚的时候家里的床都是在淘宝买的。360本身成立就是比较晚,但是在360之前我已经知道周鸿伟这个人了,他创办的3721中文上网可是臭名昭彰,反正当时记得自己的浏览器经常都是被3721、雅虎助手之类的流氓软件绑架,烦不胜烦。特别是3721自动安装在任务栏怎么都卸载不了,而且哪个阶段里面各类病毒猖獗(应该在2002-2008年之间的样子),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千年虫病毒、熊猫烧香病毒以及各种盗号木马,当时QQ、邮箱、联众帐号被盗了不知道多少。所以在那个时候我是比较痛恨周鸿伟这种人的,自然对他不会有什么好印象。但是在那个阶段由于接触了这些流氓软件、病毒,让我也开始有了很好的防护意识,遇到问题就会百度查怎么处理,计算机水平也逐步的提高,2008年我还通过自己争取,让自己从一名生产钳工变成了公司的计算机设备管理员。所以任何事情应该是都具有双面性的,就像负面情绪也能带来引导我们摆脱它的动力。自己当计算机管理员以后,2008年吧,刚好是周鸿伟的360上市的时间,当时面对公司上百台电脑的各种问题也是烦不胜烦。知道360是周鸿伟弄的,一开始是比较抗拒的,因为当初被他的流氓软件搞怕了嘛。自己就一直是用金山毒霸。后来发现360安全卫士还挺好用的,大部分电脑出了问题的人,我就拷贝一个360安全卫士过去,清理一下插件,修改一下启动项,清理一下注册表很多电脑就恢复好用了,非常的便捷。不需要自己又是运行命令符,regedit,之类的手动去处理了。当时公司一百多台电脑基本都被我装上了360安全卫士。这就是周鸿伟说的“用户体验感“,因为他的便利性,我就在不自觉中成了周鸿伟的推销员。有时候留给人的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虽然我用360用得很爽,但是还是会对周鸿伟这样的人心存芥蒂,所以金山、瑞星他们攻击360的时候我也会担心,这个流氓会不会利用360把我们的隐私都给盗了。一直到今天的十多年之后,在我看完《周鸿伟自述》这本书之后,才真正的消除了自己对他的负面看法。从这本书里的几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也会影响到我今后的人生吧:一、颠覆式创新人不能总是因循守旧,总是会要用新的思维模式去颠覆之前的观念和看法。这就像当时为什么瑞星、金山靠卖杀毒软件赚钱的模式被360免费杀毒给颠覆了,颠覆的是观念,原来获取更多的用户形成规模效应比守住既有的客户赚取利润有更大的空间,当一个时代的趋势来临的时候,你不颠覆自己,终将被别人所颠覆。我觉得不是金山、瑞星看不到获得更多用户会带来的规模效应,而是他们守着既有的收益不敢于革自己的命,犹豫不决进退维谷,当被360革了自己的命的时候再去动作,却为时已晚了。在国有企业,这种情况会更加被放大,因为国企从高管到中层都是为自己的位子负责,谁会愿意承担风险而去革自己的命?要颠覆式的创新,我认为还要有跳出框架性的思维方式。最近看到一个开脑洞的题比较有意思。用火柴拼出的4位数”6008“,只动其中2根火柴,能得出最大的数字是多少?如图图片1、刚看到题的时候,我的思路是把第一、二位数变最大就是最大的了嘛。于是我得出了9908.2、再一烧脑,可以增加位数嘛,把0的上下两根拿出来就可以变成6111108的7位数了啊。3、再烧脑,我还可以把拿出来的2根火柴放到右上方不就变成61108的11次方了吗?4、再烧脑,我把2跟火柴放在数字左下方,我倒过来看,不就变成81109的11次方了吗?5、我还可以烧脑啊,我把6008变成600/0,变成一个符号,这可以是无穷大啊……由此可见,我们转换思维,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考虑问题,而不是局限在一个既有思维里面去考虑问题是该有多么的重要。因此,要颠覆式创新,思维和勇气都是不可缺少的。二、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靠口碑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替是越来越快,信息越来越透明,用户要购买你的东西的时候不是你吹得天花乱坠他就会相信的,现在的用户看的是口碑,一个使用者的中肯的评论、咨询身边朋友的使用体验,才形成用户购买与否的决定。也就是说,现在做个产品想靠吹来忽悠骗钱,基本已经不可能了,这也促使了越来越多的公司重视用户的口碑,开始由以前的广告营销战略转向了用心做产品赢得用户口碑上了。要获得好的口碑就必然要重视用户的体验,只有大部分的用户使用了体验了,觉得确实很好(或者是超过用户的预期),就可以形成口碑,用户就会当你的免费推销员,向身边的朋友推销你的产品。用户不需要知道你的东西有多么高科技,多么高的技术,多么好的功能,用户要的是你的东西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他的问题。 所以,随时都要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简单便捷才是王道,一定要让用户感受到愉悦感,让他们有一种超过自己预期的感受。所以,不论做任何生意,我们能做得多好,就看我们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去为用户考虑了。三、微创新周鸿伟在书里写道“只要能给用户带来比别人好的、一流的体验,那么就是在创新,这种创新与做出核心技术同样重要。”好的创新可能只是进行了一点微小的变化,却可以带给人很愉悦的感受,这样的创新有时候真的比技术革新更加重要。如何开展微创新,需要的就是我们不断的从用户的角度、用户的心理去考虑问题。消费者其实是不理性的,他们选择和拒绝一款产品,往往来源于人性核销的点。因此成功的营销都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的。所以,一切从用户出发的这种创新,都叫做微创新。我们也可以从日常中去让自己形成挑剔思维,留心思考身边每天经历的事情哪些是可以改变和创新从而提升使用体验的,可以更好的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比如高速路的路牌设置是否合理,红绿灯的时间设置,政府部门办事的工作流程等等。不要认为你知道的别人就一定知道,要从小白的角度去考虑,有时候我们专业人士认为很重要的事,消费者没有任何感觉,而消费者实实在在的问题我们却注意不到。只有不断的去接触用户,不放过用户的每个细小抱怨,才能找到真正的创新点。所以,只要真的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创新就会源源不断,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四、容许失败只要是去尝试做事情就不可能永远都是成功的。如果想要创新,最重要的是敢于尝试,不要嘲笑别人,也要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失败。最近看到日本幼儿园的一个视频,体会非常深刻。一个小朋友跳马,总是跳不过去,跳不过去他又哭着脸回来重新跳,三次都失败了,旁边的同学没有人嘲笑他,都在为他加油,最后全班同学都起来围成一个圈为他加油,最后一次,小朋友如有神助,嗖的一下就跳了过去。视频链接:http://v.qq.com/boke/page/z/0/a/z01869jga3a.html因此,失败真的没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让自己容忍失败,能宽容自己,在自己没有尝试创新的时候一定不要去嘲笑别人,要多鼓励别人,才会换来别人的鼓励。当然,创新的风险自己一定要控制好了,不能一次就搞到自己翻不了身。书摘:1、如果满分是1分,但每个环节我们都只做到0.8,你以为产品出来就是0.8分?错了,是0.8*0.8*0.8,总分只能得0.51分,功能越多,数字越小!!!2、有些什么问题我做得不好,但我还可以做得更好?这代表其中有创新的机会。3、没有坚实的用户基础,商业模式越复杂,做事的难度就越大。中国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基本上见不到只依靠政府的支持就能成功的。4、客户不管你用什么高科技,也懒得知道。客户花钱买了你的东西,要的就是解决问题。5、判断一款产品好不好,不是看他能帮公司赚多少钱,而是看能帮助用户解决什么问题,更进一步,在为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户是不是感到简单、方便、甚至能获得一种愉悦感。6、反思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从过去的失败中能总结出什么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第二,保持学习的心态,向用户学习,向竞争对手学习。7、所有的颠覆式创新都不是敲锣打鼓来的,而是隐藏在一片噪声中。它代表未来趋势的一个信号,但你却通常看不到、看不懂、看不清。8、当你面对强手的时候,一定不要按照它的节拍跳舞,按照它的节拍跳舞,你就死定了。你要想办法通过逆向思维、反向操作,在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上创造一种新的游戏规则。9、我们做企业、做产品的人,都喜欢理性分析,会考虑用户会喜欢什么功能,我该给用户做什么功能,但消费者其实不理性,都是感性的。他看到一个东西,脑子就用1秒,甚至1秒不到机会快速的给你的产品做一个分类,给它定位。所以,刚切入市场的时候,如果不能用一句话说清楚你是什么,你是谁,用户为什么要用你,那你这款产品一定是失败的。10、你究竟拿什么免费?这个东西会不会成为一项基础服务?通过免费能不能得到用户?在得到用户和免费的基础上,有没有机会做出新的增值服务?增值服务用户愿意付费吗?如果你能回答清楚这些问题,那就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11、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问题,从行业巨头看不到,看不懂,看不起的小处着眼切入市场,通过快速的、持续的改进产品的用户体验,从而达到颠覆市场格局的目标,这种持续不断的创新就叫微创新。12、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体验无处不在,如果你能处处留心,把自己当成一个抱怨的用户后,可以再上升一个层次,在抱怨的地方想想如何去改善用户体验。13、好想法要变成好产品,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当你不断改善原来那个“很棒的想法”时,概念还会不断成长。结果通常跟你开始想的不一样,因为你越深入细节,你了解得越多,你也会发现,你必须做出难以两全的取舍,才能达到目标。(乔布斯)14、用户永远是对的,我们不能对用户发脾气,有的时候甚至要放下自尊,因为在用户面前,自尊没有用。图片

小白用户能读懂了老周的书

老周的这本书,也是老周的一个产品,书中的文字浅显易懂,适合我这样的小白用户,为用户创造有价值的产品,产品的本质就是服务,互联网产品里用户决定一切,关于用户至上,颠覆式创新,微创新,免费商业模式,用户体验,老周也运用案例让人更加容易明白,感谢老周,向老周学习,更觉得老周是产品人的导师,创业者的导师。

本书另外一个名字:流氓如何成功转型

本书另外一个名字:流氓如何成功转型本书另外一个名字:流氓如何成功转型本书另外一个名字:流氓如何成功转型本书另外一个名字:流氓如何成功转型本书另外一个名字:流氓如何成功转型

一本周鸿祎方法论合集

第一次用kindle看完一本书,一下书摘时用印象笔记导出来的:时间上为什么是10年 搞不懂---------------------------------------------------------------------------------------------------------------------------------------------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与方法论自序 我的价值观2010-08-05 22:45:10因为无论是做互联网产品,还是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能不能做得成,是看你能不能创新。而能不能创新,除了靠你的技能、阅历、领导力,当然还有运气,一个重要的元素,是什么价值观在影响你的大脑。2010-08-06 01:09:34这本书教给我的第二个价值观,是在互联网里干,做什么都不如做一件产品改变世界来得彻底。做出一些别人没有做出来的产品,让这种产品能够影响很多人,能够改变很多人的生活,这样才值得尊敬。人的最大成功莫过于此,而不是当上中国首富。2010-08-06 01:09:57第三个价值观,就是要与众不同。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2010-08-06 05:36:47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影响。2010-08-06 05:45:49其实,互联网已经干掉了很多行业。它是一个价值的创造者,但它首先是一个价值的毁灭者,它在毁灭很多传统的商业模式,谁离互联网最近,互联网就先毁灭谁。在毁灭的同时,它再去建立新的商业模式。2010-08-07 05:32:12开发产品的时候,技术人员想的是:我要用怎样的技术去教育用户,让用户感觉我的产品怎样牛,技术怎样高。但用户选择产品的时候,往往这样想:这个东西到底好用不好用?到底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他们才不关心你是用什么高超的技术做的呢。2010-08-07 05:34:09像个玩具,普通用户一看就明白,一用就上手。2010-08-07 05:35:34我不懂餐饮,不懂航空,也不懂商旅,这么多行业我都不懂,但我相信任何行业的人都可以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通过换位思考,你会发现,无论是虚拟的互联网服务,还是现实世界的服务,或者实体的产品,都存在着大量可以改善用户体验的机会。而你一旦开始着手改善用户体验,那就意味着创新的开始。2010-08-07 05:37:03什么是商业模式?其实,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它至少包含了四方面内容: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也就是怎么去赚钱。一句话,商业模式就是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给什么样的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在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商业价值。2010-08-07 05:40:44所以,对创业者来说,谈论收入模式,谈论如何赚钱,是最不靠谱、最没有意义的事情。2010-08-07 05:43:39互联网是虚拟的东西,如果没有一种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没有每周7天紧张工作的奋斗精神,很难做成功。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为用户服务2010-08-07 05:51:35今天的互联网产品虽然千变万化,但我认为在互联网上赢利模式只有三种。 第一种模式特别传统,就是利用互联网卖东西。卖真实的商品,我们叫它电子商务;2010-08-07 05:51:46第二种模式是依靠广告收入。2010-08-07 05:51:59第三种模式是以网游为代表的增值服务。2010-08-08 05:45:32所以好的互联网产品总结起来都有两个特性:第一,它要能在一个点上打动用户;第二,它一定是在持续改进、持续运营。这是互联网产品的一个魅力。2010-08-08 05:51:39在这样的时代,做产品一定要做减法,一定要找对一个点,在这一个点上做到极致,否则你什么功能都做,最后什么功能都不突出。《创新者的窘境》《柔道战略》和《定位》2010-08-08 05:53:55一种是从商业模式上创新,就是把贵的东西做成便宜的,收费的做成免费的;一种是从体验上创新,就是把复杂难用的东西变简单,把笨重的东西变便携2010-08-08 09:04:28我受邀去讲颠覆式创新的时候,一般会推荐两本书,就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教授写的《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 。我认为,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应该熟读这两本书。它们不是灵丹妙药,但是能让你知道当你做得最好的时候,可能正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颠覆的时候。2010-08-08 09:21:34不要满脑子想着做平台,而是要找一个大公司看不到的角落,给用户解决问题。平台是大公司玩儿的事情。颠覆要的是微观力,而不是平台力。2010-08-08 09:22:25所以,如果你心里想着要颠覆巨头,第一一定不要大声说出来,第二一定要打侧翼战。2010-08-08 09:25:05但《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这两本书我推荐大家一定要看。你可能经常刷微博,但是在微博上你是得不到智慧的,大家还是要看书才行。2010-08-08 09:25:57有一本书叫作《柔道战略》,讲的是小个子如何打败大个子。如果你把《创新者的窘境》看成颠覆式创新的道,那么《柔道战略》讲的基本上就是颠覆式创新的术。2010-08-08 09:30:02还有,我推荐大家看《定位》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写了一系列的书,比如《二十二条商规》《定位》《再定位》,出了一套,大概是22本。为什么我不看好智能手表?2010-08-08 10:06:07免费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但很多人总把它与赢利模式画上等号。商业模式是一个复合的模式,包括公司做什么产品、定位什么样的客户、用什么市场营销手法,赢利模式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你应该回答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你究竟拿什么免费?这个东西会不会成为一项基础服务?通过免费能不能得到用户?在得到用户和免费的基础上,有没有机会做出新的增值服务?增值服务的用户愿意付费吗?如果你能回答清楚这些问题,就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不要因为只是赢利模式暂时不清晰,就否定它的整个商业模式。2010-08-08 10:17:24硬件免费,我认为不会立马发生,但在下一个5年会看到这个趋势。今天,在互联网上凡是懂得免费之道的企业,都会比较容易在这次新的浪潮中弯道超车。2010-08-08 10:23:19很多人问我一个问题:免费之后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一定要延长自己的价值链。2010-08-08 10:28:40在未来(至少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所制造的一切几乎都将免费,包括冰箱、滑雪板、激光投影机、服装等等。实现的前提,是这些东西融合在网络节点中,成为网络服务的载体。一定要聚焦2010-08-08 10:35:34我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叫作《商业秀》 ,副标题是:所有的行业都是娱乐业。娱乐业是最靠体验的2010-08-08 10:47:04什么样的产品经理最牛?是把产品做得让用户骂不出来的产品经理最牛。我建议产品经理们去听用户吐槽,这就是真正和用户打交道,这样你会发现很有用的东西2010-08-08 10:50:36我跟很多产品经理讲,你的产品第一版界面可以不漂亮,设计上可以有瑕疵,功能可以很简陋,这些都不成为用户拒绝产品的理由。用户拒绝产品的唯一理由是跟你无法共鸣,看了半天不知道它有什么用。2010-08-08 10:56:21如果你还不能如此敏锐,那该怎样快速找到产品的聚焦点?特别简单,看用户发帖,看用户骂你,或者倾听用户的声音,用户会用一种最朴素的语言,总结你的产品能够打动他们的一个点。如何建立一个“铁打的营盘”?2010-08-08 23:02:38我们文化深层次的一个问题,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从众。我们其实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如果有人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特别少数派,我们都不会太看好。如果你干的是人人都能看明白的事,你就会被认为是靠谱,有前途。但可惜,大家都觉得有前途的事情,往往没有前途。2010-08-08 23:14:59第一,互联网产品要有一个灵魂,要符合相关领域的游戏规则,能打动用户的心。2010-08-08 23:15:47第二,互联网产品需要不断运营、持续打磨。好产品是运营出来的,不是开发出来的。2010-08-08 23:21:28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体验无处不在,如果你能够处处留心,把自己当成一个抱怨的用户之后,可以再上升一个层次,在抱怨的地方想想如何去改善用户体验。2010-08-08 23:43:06建设一支优秀的团队,是整个创业过程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建立一支优秀团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认为万变不离其宗,关键是把握三个要点。 第一,不能以发财为目标,一定要有某种程度的理想主义情怀。2010-08-08 23:43:57第二,财散人聚,要有激励机制,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2010-08-08 23:44:45第三,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留一部分利益给未来。附录 周鸿祎批注“遗失的乔布斯访谈”2010-08-08 23:57:17问题是,好想法要变成好产品,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当你不断改善原来那个“很棒的想法”时,概念还会不断成长。 结果通常跟你开始想的不一样,因为你越深入细节,你了解得越多---------------------------------------------------------------------------------------------------------------------------------------------对于搞技术出身的老周来说 书里面的很多东西还是很踏实很实用的,干货很多,但是很大一部分围绕360的东西在说,这也没错,感觉比黎万强那本参与感好很多。每次看马云、俞敏洪等人的演讲总能心潮澎湃,但是听过后也就是听过了,经此而已。老周和雷军他们的演讲,他们所说的话很多都是实实在在,尽管很多是众所周知的。缺点就是感觉章节没有层次感,虽然有目录和小标题 但是基本上章节之间所谈的内容交叉性很大,免费、颠覆性、创新、产品为王、用户体验、极致、专注、乔布斯。。。都是这本书的标签。老周在每个章节对这些概念不停得重复再重复,总之这本书还是可以以后再读的。一直觉得同一本书,同一部电影为什么不同人看了不一样,这是我们的阅历我们的视野造成的,当从一个将要工作的学生去看这本书,和工作几年后再去看这本书。。。。。获取又是另一番感受。。王阳明倡导的知行合一。。而我们如果仅仅是看过就看过。。。那么也就仅仅是看过。。。

对企业如何拥抱互联网思维的若干思考

最早知道周鸿祎这个人,好像是在求职类还是创业类节目里,他作为评论嘉宾,当时的他也许在行业里已经小有名声,做过3721,但整体感觉比张朝阳、丁磊那一拨差远了,但讲话又挺实诚、实在、中肯,不像那时候有些互联网创业者的夸夸其谈。接下来再知道他就是360大行其道的时候,一连推出了360安全卫士、360杀毒、360浏览器等等,还挺好用,据说用户还过亿。再后来用了苹果的MBA,因为可以一直待机,所以对开机速度这种微体验似乎又不那么重要,一直没怎么用360的产品。直到最近,互联网思维侵占我们周遭的时候,他推出了《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这也是我15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文字像他接受访谈时的那样,一如既往的实在,但启发和震撼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很有种隐匿了十多年,再出现的时候已经是武林高手,或者说已是江湖传说的模样。方法论重不重要?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读透读懂互联网思维的方法论,那就是道术兼得,而周的书不仅解释了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更解决了企业如何借力互联网思维的方法论问题。一、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价值观,她崇敢想敢干、她崇尚改变世界、她崇尚与众不同。因为她的颠覆性、破坏性、革命性,所以她是引领、是趋势,没有人能打败趋势。集团20周年出了一本书叫《势在人为》,诠释了我们正是顺“势”而为,即便遭遇了多次的逆“市”阻击战,但仍旧是毫无意外地将集团打造成为全球行业老大。但是在面临转型时期的中国,我们是否了解行业的“黑天鹅”,同时不让自己成为“新常态”下的“火鸡”,这是我们必须严阵以待的问题。集团现在提出要转型,要精细化管控,要追求收益,包括这次集团大张旗鼓地向世人宣告全球G-club的成立,实则是释放信号——我们要通过拥抱互联网思维实现根本转型,核心在于两点:一是过去是买卖关系,房子卖了即终止,从今以后则是“以终为始”,卖完房子,咱们的关系才刚刚开始;二是以利润诉求来倒逼企业抛却过往单纯追求规模的发展模式,力求精细化管理。二、 互联网思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市场的主体,产品体验是核心,从群众中来,更要到群众中去。过往的房地产市场成就了许多企业和企业家,但今年以来,大家都感受到了寒意,过往的市场一边倒,到2013年达到峰值顶峰,整个市场容量正在发生逆转,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这是新的“势”,我们面对的市场调整没有到位,我们面对的客户选择更加多样,我们面对的对手仍旧推陈出新,那我们应该抓住什么?去年我们提的“市场为先、客户至上”是不是更值得落地?周在书中谈到“所有伟大的东西都是虚的,要打开市场,最终需要撬动用户的心。”所以我们的产品到底好不好?客户到底是不是满意?到底能不能解决客户的问题?这是根本性的问题。从中引发出的是我们市场和产品研发团队的意识问题,我们产品力的提升到底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还是从改善客户的体验出发。产品是客户拿来用的,所以周极其提倡“用户至上”。大家都谈要拿捏客户的痛点,但到底什么是痛点?发现痛点的背后实则是我们的意识形态是被“品牌至上”和“技术至上”主义侵蚀,还是被“用户至上”主义占据?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所有的创新也好,服务也罢都应该紧紧围绕咱们的用户满不满意,只有我们自身作为小白用户被触动,这样的品牌和技术才值得尊重。三、 互联网思维是商业模式非盈利模式,转型和跨界才是盈利模式的基础。最近非常时兴“众筹”的概念,它显然是互联网思维的产物。互联网思维通过极致产品体验,“真免费”战略凝聚大批用户,以此构成强大的客户基数,并在这部分客户中寻找高需求客户来形成盈利模式,最典型的案例就是QQ用户,全国大概有6亿注册用户,真正付费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但因为基数大,即便这一小部分同样可以产生巨大的收益。这对于我们处理个别项目同样有启发,当面对去化的难题时,我们要算经济账,但千万不要只算经济账,比如我们个别项目,按照当下市场卖,肯定是亏,但现金回笼我们可以拿新的产生盈利的项目;但怎么卖何时卖也是一种选择,项目周围是大学城,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响应市长提出的“鼓励创业”的概念,拿出一栋楼,引进孵化器来管理,对创业者而言,我们也是“免费”,但是我们带动了一个片区,引进了人流,赚取了名声,我们要有壮士扼腕的决心,主动“免费”,“要学神功,必先自宫”,至少“刀把子”还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条件成熟,我们不一定在项目上挣钱,很可能在孵化项目上盈利。所以善用互联网思维,还在于我们是否能转型和跨界,有时候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我们都还没想清楚,那我们就必须延长自身的价值链,待时机成熟,再将商业模式转化为盈利模式。四、 互联网思维要放弃平台思维。周在企业内部反对评论家,做企业就是做企业,不用谈产业、谈格局,核心就是要放弃下一盘大棋的想法,放弃平台思维。乍一看,这好像和我们集团战略不符,集团不就是说要平台化、信息化、国际化、产融结合,你说要放弃平台思维是不是和集团对着干?其实不是,这是不同层级职能划分的问题。真的落位于城市,落位于项目,就是要聚焦在用户和产品。我们就踏踏实实静下心来想怎么干:我们的产品,用户是什么人?能够解决他们什么问题?有哪些问题还有缺陷?这些缺陷我们如何改善?想明白了就干到位!因为所有的战略都要落地,落地就是要打开市场,市场落位于产品,产品就是要打动人心,这是一切一切的根本。所以新的一年,我们着重要研究解决的就是如何将“用户至上”落实到位!这是真抓实干的问题,是执行是否到位的问题。五、 互联网思维需要紧张但又宽容的生存环境。所谓紧张,是在谈产品的时候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肯定是有争执、有打磨,有对过往意识和理念的冲击。比如针对客户满意度的问题,有些争议。我以为,客户满意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产品、二是服务。我曾经买过某品牌的手表,服务那真没话说,一对一贴身服务,尊崇感无与伦比,但手表买回去没多久就要“调一调”、“调一调”,尽管最后退了表,但我肯定不是不满意服务,不满意的是产品本身。现在换了另一个品牌手表,也是托朋友带的,没享受过一星半点服务,但手表从来就是走得十拿九稳,所以对产品的满意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产品力本身。我们的有些同志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理解清楚,立场没站对,说明对企业的转型,对危机的认识还不全面,这是我们亟需更迭改进的地方。所谓宽容,是我们在产品创新中,又要有能够“试错”的环境,前面提到的“微创新”一要小处着眼,二要小步快跑,三是要处理好“强需求和弱需求”的关系,四是要耐得住骂,主要是要直面媒体曝光、客户投诉等问题,身段够柔软,内心则要强大,哪里有抱怨,哪里就有机遇,另外领导班子更要足够宽容和大气,要容得下市场的批评,更要容得下内部的争议。六、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在于人。要拥抱互联网思维,核心在于全员意识和组织机制,意识和机制决定了我们这个团队是否优秀和高效。四点意见值得参考:一是不能以发财为目标,一定要有某种程度的理想主义情怀。现在做企业的必谈情怀。集团也有情怀,我们有两句话:让生活更美好”or“营造美好生活”,但是不是真正落实下来?值得商榷。新的一年,我们要着重考虑强化两方面的情怀:一方面,从产品上说,我们如何营造美好生活,我们是否可以以“理想家”或者“百年宅”来树立品牌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从区域市场的行业地位上来看,我们还是要力争数一数二,我们还是要牢记没有规模的增长不可持续。二是财散人聚,要有激励机制,把大家的利益捆绑起来。三是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从当前来看,主要是“德是否配位”的问题,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的技能,只有新人不断进来,企业才能发展。也就是“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必须要建立。四是坚持扁平化和小而美。一方面,传统金字塔形层层汇报的模式要进一步精简,现在是三层汇报体系,应精简为两层;另一方面,项目群要进一步精简,项目总就是产品经理,人员灵活组合,项目启动快,关键能快速反应。周很朴实,书是本好书,互联网思维更是一剂良药,为企业拥抱新思维、寻找新动力指明了方向。读通读透,抢抓落实,一定会走在深化改革、创新转型的最前列。

读书笔记

自序一、周鸿祎的三个价值观1、看一个人是不是具备创新力,先看一点,是不是敢想敢干。2、在互联网里干,做什么都不如做一件产品改变世界来得彻底。3、要与众不同,think different!第一章 欢迎来到互联网时代1、趋势任何企业都可以找到最强的竞争对手打,但有一个对手你是打不过的,那就是趋势。趋势一旦爆发,就不会是一种线性的发展。它会积蓄力量于无形,最后突然爆发出雪崩效应。任何不愿意改变的力量都会在雪崩面前被毁灭,被市场边缘化。2、混沌理论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影响。类似于“蝴蝶效应”3、火鸡的悲剧绝大多数人都会像这只火鸡一样,站在过去看现在,站在现在预测未来。但是明天就是复活节了,火鸡的幸福指数戛然而止。(作者把传统杀毒厂商比喻成火鸡,把360比喻成黑天鹅)互联网会砸掉很多不思进取者的饭碗。4、互联网思维-一层纸互联网已经干掉了很多行业。它是一个价值的创造者,但它首先是一个价值的毁灭者,它在毁灭很多传统的商业模式,谁离互联网最近,互联网就先毁灭谁。在毁灭的同时,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大公司失败不是因为愚蠢,实际上它们有很多聪明的人才,而往往是因为自大。大公司看不懂新的模式,所以凭借老经验,对新生事物报以嘲笑;但即使看懂了新的模式,它们又因为不愿意放弃既有的业务收入而错失转型的良机。5、消费者变了,营销要玩儿新手法这个剧变的时代,会给大企业以恐惧感,给小公司以希望。互联网革命是什么?那就是,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时候,在一个点上让用户感觉到绝对棒,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6、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它至少包含了四方面内容: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也就是怎么去赚钱。所以,在互联网里,创业者如果志向远大,不是满脑子想着赚几个小钱,而是一定要知道商业模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也需要从谷歌的故事里学会一个道理:没有用户价值,就没有商业价值。 第二章 互联网里的用户至上1、是用户,而不是客户用户的定义在我看来就是那些你能长期提供一种服务,能长期让他感知你的存在,能长期跟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你只有在互联网上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才有能力把其中一些用户转成你的客户。2、用户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基础今天的互联网产品虽然千变万化,但我认为在互联网上盈利模式只有3种。第一种是在互联网上买东西;第二种是利用广告赚钱;第三种是依托网游等增值服务。比卖白粉利润还高的生意就是网游。这就是互联网的游戏规则。你若想先获得商业利益,就要考虑如何创造用户价值。获得一个强大的用户基础后,才可能构建商业模式。把用户体验从一种工具变成一种信仰。3、360为什么要“用户至上”只要用户支持你,你就不会担心你的公司死掉用户喜欢你、支持你,肯定有人反对你。所以,既然干了这一行,挨骂是我必须付出的代价。4、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为用户服务所以既然是一种服务,软件和网游都是一个载体、一座桥梁、一个窗口,通过它们,你把服务传给用户。无论你的想法高明与否,都不如用户的选择高明。(用户的选择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能让用户利益最大化的产品才是最具吸引力的产品)用不多的人力,瞄准用户的点,同时在技术开发方面采用小步快跑、循序渐进、不断试错的思路,集小胜为大胜,通过点点滴滴的进展,反而超过大公司。在这样的时代,做产品一定要做减法,一定要找对一个点,在这个点上做到极致,否则你什么功能都做,最后什么功能都不突出。第三章 颠覆式创新1、颠覆式创新是人性的表达创新的形式有3种:发明;商业模式上创新;体验上创新每个人每天都需要反思,经验是过去的,要敢于不断否定自己 三个凡是:凡是用户提的问题,一定要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原因,从用户的角度想解决的方案;凡是负面的信息,即使是对手的枪稿,也要找到可以改进产品的启发点;凡是竞争对手的产品,都必然有学习借鉴的优点。2、“颠覆”和“破坏”不是贬义词破坏和颠覆如果能带来技术和产品进步,能给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这种破坏和颠覆就是进步的。3、颠覆不是敲锣打鼓来的所有的颠覆式创新都不是敲锣打鼓来的,而是隐藏在一片噪声里。它是代表未来趋势的一个信号,但你却通常看不到、看不懂、看不清。4、颠覆式创新,需要逆向思维我对颠覆式创新的另一种理解,就是一定要逆向思维,反向操作。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超出用户的预期,并且通过用户的口碑相传

这几天看《周鸿祎的互联自述》,以及东吴相对论。居然提到一些共同的东西:1,未来互联网行业甚至是所有的行业,都将会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而这个所谓的体验,应该是从一个微观入手,超出用户的预期,并且通过用户的口碑相传。超出预期的体验,不一定是给用户1万块钱,而是超出用户的期望,才能获得更高的用户满意度。2,小而美就是把团队分解成无数小分队,按项目或业务分类等进行划分,人员灵活组合,项目启动快,能对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我突然发现我的前领导的很多很多想法都跟周鸿祎在书里提到的一样。比如1,迭代、比如快速上线(无论你的想法高明与否,都不如用户的选择高明。有了任何想法,不要奢望做到完美再推向市场,不如先简单地做出一点点,就拿到市场上试,一旦对了就迅速跟进,一旦不对调整的成本也很低。)2,集合一群才华横溢的伙伴,让他们互相碰撞、争执、大吵,这会制造一些噪声,但是,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会让对方变得更棒,也让点子变得更棒,最后就会产出这些美丽的石头。

他的书就像他的产品,不装,通俗易懂,大道至简,老少皆宜。

买这本书是因为之前听有人把他的书读出来,听了一下,觉得不错,就买了。买了后又觉得太浅显,太口水看不下去。有天看到我的书单里有这本书,想着都已经花钱买了,再看看吧,于是又拿起来看了。于是翻看目录,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看了一下,还是有点收获的。这也是我现在看书和以前的区别,现在我一般不会从头看,而是从目录中先挑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后来发现这样反而更有兴趣,节省时间,而且印象深刻一些。看书有收获的几个地方如下:1、什么是商业模式?我以前确实以为商业模式就是赚钱模式,急功近利的想法。书中说到商业模式包括4个模式:即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收入模式。只有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有价值的产品,针对特定的用户群,采用有效的能接触目标用户的推广方法,在有了大量的用户基础后,收入就不用愁了。也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或者说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用营销的思路,即产品、价格(收入)、渠道(到达用户的途径)、促销(推广)。用4W+2H总结:为特定的Who(用户)提供什么有价值的What(产品),通过什么渠道(Where),怎么推广(HOW),去获得利润。2、什么是创新,怎么创新?有3种创新,1、发明,就是之前没有的,这种一般人做不到。2、用户体验创新。这个是最常见,也最容易做到的;3、商业模式创新。这个虽然可以做到,但是比较大,也比较难。所以我们都可以去做用户体验式的创新。所谓用户体验式的创新即从一些用户的显性细节的功能入手,找一些用户比较容易感知的点去提升用户体验,比如他举例,360杀毒软件开发了一个测试开机速度的功能。还有查收流氓软件的功能;查病毒只有几个简单的选项:快速查杀、全盘查杀、特定区域查杀,通俗易懂的几个键。还提到创新最简单的一点就是逆向思维,特别是在跟大公司较量时,选择大公司看不上的需求,避开他们的强项,或者与他们目前的优势相反的功能。他举了facebook正因为他与Twitter功能相反,比如后者是开放的,不需要对方认证,即可关注。Twitter与博客相反的是,它限制140字的字数,不像博客可以随便写多长,反而让它迅速流行起来。IBM当初发现个人电脑落后于微软、inter时,曾经联合苹果去反击,但是效果不好,最后明智地放弃,转向软件和服务,从而实现了一个很好的转型。AMD公司产品跟Inter差不多,但是一直打不过它,差得很远,反而是另外一个公司ARM,他们不跟Inter比强项,专注低端市场,比功耗低,反而成功了,这么看来有点类似蓝海战略,或者有点类似那本《逆转》的书,和强者一样正面对抗,找到强者身上的软肋,结合自己的长处。反而有胜算的机会,就像蚂蚁反而能扳倒大象,靠的是扬长避短。3、什么是强需求和弱需求?个人觉得强需求,一种是刚性化需求,比如男人喜欢看爱情动作片,买房、吃饭等生理或生活必备需求;还有一种是虽然不强,但是用户容易感知到或者体验到的显性需求。电信行业最喜欢提的价值是提升用户感知。比如产品的外观是否好看。联想到对每个人来说,个人形象是强需求,因为直接影响到周围人对你的印象和评价,而且这个是一眼就能看到的,至于你有多少才华,你品德多好,这个不是显性的,一眼看不到,所以哪怕花很多钱、很多时间来打扮都是值得的。所谓这年头颜值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靠脸吃饭。4、怎么学会像小白一样思考?很多人就因为懂得多,所以对用户,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一股脑告诉用户;而且想当然地以为用户会听得懂;感兴趣。其实用户可能只关心跟自己有关系的一点。你说了一堆,可能它根本不感兴趣,或者听不懂。所以在推广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小白用户最关心什么。只说一点就行了。5、你以为光有一个好点子就够了?闭门造车是没用的,没有一个企业成功就靠一个好点子就够了,每个好点子在经过实践检验后,都已经改过很多次了,这个点子和当初想的可能已经大相劲庭。而且好点子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在实践中一点点创新,然后出了很多好点子。6、你以为乔布斯真的能创造需求?他真的没那么神,之前他也一直失败,后来开发出iPod,最先的创新是一流的设计,后来又创新用了一个存储器,可以存一万首歌——再一点创新,加了个屏幕,变成IPOD touch——再一点创新,加了个电话功能,就变成了iphone——再加一点创新,屏幕大点,就变成了IPAD。他的Itunes也是因为之前可以卖歌曲,后来创新扩展到可以卖软件。所以总体来看,乔布斯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规划整套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而是在实践中一点点创新,后来总结出来的。

红衣大法

本书的观点是360周鸿祎根据这些年对互联网的发展加上自己累积的经验形成的。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能解决问题的产品才是好产品,能方便、快速地解决问题的产品就是一流产品(以微软的操作系统为反例)商业模式包含:产品、用户、推广、收入模式。互联网盈利三种模式:传统的卖东西、依靠广告收入、网游代表的增值服务。但在实际中颠覆的力量来自于侧翼和聚焦。书中也提及硬件免费(零利润)理论,手机是娱乐设备,不成功的企业也应该被尊重和继承。专注和极致首先需要的是做减法。产品要有‘现场力’。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1 诺基亚怎么倒下的? 高层头脑,平台战略,然后分解到各个部门KPI,但是不怎么注意用户感受或者体验。这种动辄平台的战略可能是一个原因。小公司一开始千万不要实施的太宏观,可以想想,但是落到实处一定要从小处,大公司不想覆盖的地方入手更好。2 微创新,听起来不算大事,用户体验改善的一个个小点,非常重要。努力做到超出预期。3 周还在为他的3721洗白。不可否认他对互联网的历届有独到深刻之处,但是手段是有让很多人不认可的,这是他的价值观问题。4人性,心理学与产品的关系已经有太多言论了,方向肯定是对的,要沉下心来深入进去。世界的事情都是互通的,头脑的思考会带来改变

当免费成为常态,我们该如何颠覆式创新

与《参与感》感觉是经过一个团队短时间精雕细琢的不同,周鸿祎这本书,读着就好像在听他演讲,显然是其几十年互联网经历的亲身述说。今天不谈对周鸿祎这个人和360的看法,只谈谈互联网思维。尽管整本书大部分篇幅在谈用户思维,但不可否认的是,360的成功和给世人带来的颠覆感完全是免费模式引发的。尽管免费模式显然不是360的原创,也不是360做的最好,但让国人对互联网免费模式的全面认知确实是从360开始的,并由此之后国内互联网再无收费思维。回看国内互联网发展的历史,第一次展示互联网免费威力的应属淘宝对eBay的战争。与360一样尽管当时淘宝针对本土用户需求做了很多改进和创新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但免费确实是淘宝启动平台战略的原动力。之后,马化腾的QQ,李彦宏的百度,陈天桥的盛大等等无一不是依托免费模式快速崛起的。正如周鸿祎所说,免费的经济学原理实际是互联网产品所特有的边际成本为零的特性决定的,但这种说法只是其一(从产品研发的角度可以这样说,但如果考虑运营则已很难做到边际成本为零,云存储和数据中心的运营是很贵的,而且用户越多,数据量爆炸的越快,保障高质量运营的成本就越高)。更重要的是,免费模式是建立在一整套机制基础上的,在平台聚集大量用户之后,终究要蕴含着如何盈利的问题。因此,当这些大佬们免费是不是不考虑盈利,更不是不要盈利,而是一种企业战略。当然,到今天再讨论免费模式,已经没有任何人会怀疑了,而且已经成为所有互联网企业,不论大企业小企业,免费都已经成为标配。也就是,当下,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彻底践行免费模式了。那么,当所有的企业都免费之后,那么我们该如何继续创造颠覆式创新呢?一种解决思路是,既然免费已经没有颠覆力了,那我就更绝,我倒贴。就是你用我的产品和服务,不仅不收钱,我还给你补贴。滴滴和快的是这种新模式的典型代表。其实,不光是滴滴和快的,现在所有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都表现出这种倒贴的模式。也难怪现在普通老百姓们,经常受大佬们恩惠,一会某总请全中国人民唱K,一会又是某总请全中国人民吃大餐,现在什么扫个二维码送饮料、送西瓜的都已经弱爆了,不仅调动了年轻人们的激情,更受到了大妈们的热爱。显然,在这种情形下,所谓的颠覆式创新不过就是“拼爹”而已,玩的就是比谁钱多。从目前来看,还没有相对清晰的盈利路径。当然,按照以往的成功经验,我丝毫不怀疑在聚集的足够多的用户之后,一定能够找到盈利路径。但这场盈利的追寻之路,将比以往走的更漫长。未来的成功,可能是要下一盘更大的棋,收费模式代表的是那些只能看到眼前一步的初级棋手,免费模式代表的是那些能往后看一到两步的中级棋手,而补贴模式下,则只有那些能预见未来三至五步的高手才能玩的转。即免费模式大家很容易看懂其如何盈利,而补贴模式下的盈利路径可能需要绕更大一个圈,需要布更大一个局。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周总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对他个人我不想做任何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罢了。这本书里面,最让我产生共鸣的是以下几点:1、产品必须要戳中客户的痛点才能赢得用户的口碑,才有可能传播下去。2、用户才是根本,没有用户再好的商业模式都百搭。3、创新就得“think different”4、做产品需要放下自尊,敞开心胸,能够消化外界所有的声音。····从本书中很多细节可以看出,周总至少是亲自参与过很多产品的研发,很多道理很贴近实际生产情况。至于周总提出的未来几大趋势,我只能呵呵哒。。。

共好的互联网

一直以来都觉得周鸿祎最善于的是做营销的,口里面说的我们看到的奇虎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阅读这这本书多有抵触情绪,也一直把这本书的阅读计划放在最后的最后,直到元旦。元旦的时候无聊,用了一下360浏览器去抢购火车票,虽然没有抢到车票,但却发现360浏览器的外观比不上chrome浏览器。微博吐槽之后得到360客服工程师的“热情回复”,恨不能我发个地址他就打的到我家帮我把浏览器按照我的意愿修改一遍,这热情让我想到了黄铁鹰的《海底捞你学不会》,海底捞的成功不就是因为他们的服务吗?想到这里,觉得有必要看一看微博上天天骂战BAT的周鸿祎的新书:《周鸿祎自传: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之前读过一本周鸿祎的书:《拒绝平庸:周鸿祎和他的创士记》,大体讲述360的前世今生。读起来有点像在读史玉柱,或者许家印,他们的“史前史”都差不多,像是个人的简历,真的是“美的雷同”。360一直以来都是行业里面的“搅屎棍”,哪儿有360的影子,哪儿就有科技新闻;哪儿有周鸿祎,哪儿就有口水战…似乎成了整个科技界众所周知且默认的话题;这本《周鸿祎自传:我的互联网方法论》算是周鸿祎自辩的一个重要著述,也是他自我解读360的一个案例,我姑且读之、信之。书中讲述了如下几个热门话题:“互联网思维、用户至上、创新、免费、体验、微创新、产品等”,在书中他讲述的“互联网思维,可能是个伪命题”,现在一切互联网思维依旧在传统商业上经行这变革、转化,之所以比以前的商业革新要快,是人的进步与科技的进步趋于同步,每个人开始关心自己的邮箱和意愿表达,每个人都开始发现这种意愿的表达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于是,那些抓住用户需求并努力实现改变这一限制的企业,得到了新生。腾讯在十年前并没有规划出来今天的帝国,却仅仅因为满足了“人与人之间免费沟通”的需求问题,而得到了半数以上中国人的青睐,进而有了“商业猎人”的关注,也就有了今天伟大的腾讯帝国了。书里面讲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什么战略不战略,都是在满足用户需求上摸爬滚打,得到的经验”。没有人是神,所有人最为担心的是“未来的不可知”,所以“预言未来”一直是人类的追求,也就有了“中国战略”的各种资讯机构和行业大行其道了。书中列举了“诺基亚花了天价购买了咨询机构的战略咨询方案却依旧逃不出被市场抛弃的命运”的故事,战略不一定是规划出来的,周鸿祎提出来一个观点便是“战略是与用户不停的交互、沟通得到的,用户的困难在哪里;你解决问题的方式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有没有更好的选择……这些,才是一个企业应该重视的战略”。整本书读起来似乎满篇都在给《长尾理论》背书,所不同的是周鸿祎娓娓道来的那份从容。长尾理论就是80/20发展的反叛,相信大多数人的力量是事件成败的决定因素;360在“长尾理论”里面添加了“企业与人沟通”的重要环节,充分的沟通,充分的尊重客服的反馈和“上帝”的意愿,才能不被用户抛弃。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变是对用户和客户的辨析;客户是给企业付款的人,企业无条件满足客户要求;用户是免费使用企业产品的人,没有买卖关系;如若企业只在乎客户而忽略了用户,其实也就是在自掘坟墓了。周鸿祎在书中讲述了一个游戏的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游戏里面10%的道具和资源是需要付费的,这些道具和资源是为10%的有钱人准备的(好比客户),而剩下的90%是给普通免费用户使用的,他们通过每天的时间投入和自己的努力,能取得一些成就,但升级非常缓慢,不如有钱人直接买装备来的快……这样长久来看,游戏里面保持10%的有钱人用最酷最炫最好玩的道具,而90%的免费用户玩着自己努力来的装备和道具。在这个和谐的游戏用户、客户环境里面,有钱人会带领免费用户;免费用户会羡慕有钱人的装备…,最终微笑的,是投资者、有钱人和免费用户。似乎符合福利经济学家的“均衡理论”,也算是互联网思维的哲学解读吧。这样来看互联网思维,其实是一个“共好”的追求,大家都朝着对每个人都好的地方努力,而努力是让人幸福最重要的因素。书里面有很多概念有相关专注的解读,我也不一一去分享说明了。周鸿祎讲述的互联网“免费”的概念,在克里斯·安德森的《免费》一书中有生动的例子;周鸿祎讲述的“微创新”在德鲁•博迪的《微创新》里也有精彩的表达……这里特别说明一些周鸿祎在书中推荐的几本书:《黑天鹅》、《定位》、《精益创业 : 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创新者的解答 : 经济不确定期的创新指南》、《创新者的窘境》、《硅谷热》、《商业秀 : 体验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的感情原则》,这些书说明周鸿祎没有把自己当个成功者,而依然以一个创业者的形象示人,这让我有了好感。这本书我觉得我还会再读一遍,虽然里面拉家常式的话语很多,他依然是一本让我感觉到某种大彻大悟的书之一。

十分之一《浪潮之巅》

1、创新的三种形式:发明;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把贵的做简单;体验上的创新:把复杂的做简单。2、对既有技术的重新整合也是一种创新。3、超出预期的才叫体验。而是看过《浪潮之巅》后再看到这本,没法比啊。。

这是一本从价值观说起的互联网白话文

这是一本互联网的门外人,看的心情激动拍案而起的书。一向以来,我很难对一本书或什么十分力挺,这次却是毫不犹豫,也许一切都是因为这是一本从价值观开始说起的书。书中的观点数次的击中或是勾起了我潜意识里想过却不曾表明的想法,想必这样用着大白话,下里巴人的讲这一些粗浅道理,让我和自己几年的工作生活心有戚戚的,才是引起最大共鸣的书。本文自己的感悟和被唤起的东西多于书评,只是总结,讲讲自己的体悟。1、价值观在中国成功的价值观是什么,有车有房,家庭安定,子女成群,工作不忙稳定而收入不菲,社会地位高? 如果是这样,也无外乎几年前公务员的报考热潮一浪高于一浪,因为这是如此价值观导向下的最优解之一。那“我”想要做什么样的人呢?我一直说,比起物质,我更像是一个value driven的人:be different 与众不同change the world 创造价值和意义开文上来的第一段价值观,啪啪啪,头脑痛彻,在中国居然放开胆子这样讲话,听得让人好生心情舒畅。2、信息透明打破垄断从百货商场,专卖店,店家和厂商的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黑盒子,在这个过程中,中间链条可以有巨额的利益分配,因为渠道决定了产品被谁使用和购买。渠道为王的同时,消费品更多的选择广告,单方面的向消费者倾销我产品的优点,既然没有比较也没有更多和我一样觉得不对的人,消费者使用到一般或是质量差的产品的时候,往往觉得是不是我自己感觉错了,毕竟是一个国际大品牌,电视上天天打广告,小城市里人人都以穿这个为荣,我怎么还在这里七想八想呢?书里面用的例子是中关村骗子式的导购进化到京东的过程;我难以自己的想到了宝洁从广告MKT driven的模式走入了品牌老化发展乏力的时代,反而是大批小而美做好自己产品的品牌,借助着消费者的口碑快速的兴起。在这个信息越来越透明的时代,想要借助一两个端口费力费时的再去教育消费者只会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几个方面分析:1 朋友或者消费者的真实评论(比如淘宝的差评体系)远比电视广告或是你的产品文描来的更加有说服力 2 消费者的信息接收渠道越来越广而分散,像之前一个电视广告可能就覆盖了80%的目标用户,但现在这个渠道分散到了网络门户,视频网站,聊天工具,消费者的信息也完全爆炸,从之前的几个大品牌扩张到无数的国内品牌,国际大牌,海外代购品牌等等。在这个前提下,越来越大的广告投入而次产品的方法还不如尽快改进整个产品的工艺水平,尽快成为品类中最专业用户体验的最好的那个,反而比狂砸广告推广来的实际,这个时代,好东西快速的自传播性已经非常普遍。渠道会被互联网打压和压缩,渠道如果不能重新定位为消费者创造自己的新价值,利润会被摊薄就是无法避免的。这个时候,只有用最好的方法笼络海量用户摊平成本的人才能生存下去。3、颠覆式创新&创新的土壤-be different社会的创新和变更如何产生?新生的事物怎样颠覆原本看起来强大无比高高在上的垄断公司,他们有丰富的技术,优秀的人才,社会和政府政策的支持,雄厚的资本。看起来微软、BAT都有谁兴起我就收购谁或者复制谁的能力,那社会财富是否会继续这样一尘不变呢?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痛,当一家公司足够大的时候,就需要为庞大的人员和股东负责,这个时候他们必须采取低风险的最优解,将公司的一切保持在一个水平的轨道上,能够有持续的盈利能力,运营和管理的体系决定了更低的成本和风险,决定了对新生事物的壁垒,于是有了所谓的基业长青。但是小公司的机会不在于同大公司所擅长的部分一决雌雄,这样几乎很难成功。目前的理解是,侧翼突围。在大公司或者是整个社会尚未关注的新兴事物上突破,做出最好的产品和用户体验,在巨头封锁之前突围,甚至是颠覆巨头原来的生存模式,让整个行业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作者在文中,讲到了360用免费的方式改变了传统杀毒软件,进而绑定海量用户的事例。这社会的进步和消费者的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同时,他也杀死了所有不思进取的垄断巨头,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盈利模式和垄断门槛忽然之间就被一群毛头小伙摧毁的片甲不留。精英和垄断阶层不愿意承担风险的成本,因为现有的模式太成熟收益太高。但是社会留给底层人民拼搏向上的动力,就如同之前的所有社会变革一样,他们无所失去,反而更加有动力去博取一个崭新的未来。大航海运动、殖民统治、社会革命、私企国企之争、科技互联网革命尽阶如此。颠覆的可能和动力,很大程度上演化成了社会加速进步的源泉,底层人只有为社会创造了最大的价值才可能获得成功。而垄断阶级也不能因为之前千年的壁垒而沾沾自喜,唯有不断像腾讯一般自我革命,才有可能活的更长,走的更远。最后Being different:在中国尤其不易,在国内很少有这样的教育和生存环境让你去如此轻松的不同。学校教育统一的答案,父母亲戚教育统一的价值观,官场工作场教育长幼秩序,年青人只会熬,而不作为社会自然死气沉沉。4、用户体验至上(新时代与用户的感性沟通)不要再用厂家或者技术人员或者市场人员创造或者空想出来的观点来与消费者沟通,仔细的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们大多是不理性的,或者是当因素足够多之后,我可能因为某一个奇怪的理由最终形成了我的冲动的决定。同样,消费者对商品的好坏评价不再发生于购买时,而是同步于每一个产品的使用中,消费者一旦有使用不便的体验,便可以重新杀回网站指点江山,将你的缺点打的体无完肤。消费者可能不会感动于你诸多强大的技术优点,他们只关注他们看得到的KPI考评,翻页效果够不够帅,电池时间是否长,机子会否发烫,使用是否方便。可能iphone的用户动力只是因为备份的靠谱和便捷,是因为APP使用的某一个小小细节的便捷和快感,我就觉得我在硬件上多花出的3000元溢价是值得的。相反,一个不大的问题,但是一次死机,一次摸不着头脑的错误,一个支付过程中的繁琐糟心,就可能成为我永远弃用你的理由,毕竟外面选择如此之多,是你要来讨好我消费者,再不是我拿着粮票油票排队抢东西的年代了。找准消费者的体验店和痛点,针对性的花功夫总结,做出比别人在痛点上更加优秀一点或是N点,这些最终很可能事半功倍的成为你在别人身上的竞争力。5、打磨出真玉(不要畏惧争执或争论)一个公司如果永远只是创始人的一言堂,其他人只是唯唯诺诺的听着的话,那从头到尾也只能是一个天才的智力贡献或YY,每个人有所长有所缺,你不可能得到所有的体验和信息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有一个互相挑刺互相讨论的团队,碰撞中,才可能把你的工作做到最好。这个部分,是鼓励自己勇于挑刺勇于面向冲突。节选了自己体会最终的5个小点,这篇诚恳的白话文中,还有无数击中我G点的观点和故事,既不是教科书般的理论和学术通调,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冷眼旁观。可以看出文中是摔了无数坑,做了无数尝试之后自身的经验总结之道,听得尤其的中肯几乎有一书之恩路人转粉的待遇。不迷信权威,观察人性的基本需求,简单至极这种重新组合改造社会现有资源的微创新,很可能会成为接下来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风口。祝每个人努力让自己不同,在合适的地方,做风口的猪。

怎样才算免费?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周鸿祎的这本书,也算是系统的讲述了周鸿祎对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营销、客户、管理的思考。文章短小,内容一般。最让我有启发的是周鸿祎关于免费的认识:“免费不一定是让一个商品的价格变成0。零利润也是一种免费”。假如一个PAD的价格是60元,你免费,但是你的用户使用这个PAD在你的网站上购买了1000元的东西,你赚了100元,这就是一种免费。的确如此,从现在来看,触角延伸的越广的大公司赚钱的速度越快,小公司和其竞争的时候始终存在劣势,小公司只专长于一个方面,而大公司却可以从四面八方找到突破点。要和大公司竞争,千万不能和他们站在同一个维度上竞争,要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小公司实行的策略可以是:“小步快跑,迅速迭代,灵活转变”周鸿祎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我印象很深。有一位美国客户在亚马逊上买了13美元的裤子,但是不合身,所以想退货。亚马逊经过评估后认为,退货的成本太高,明确告知客户可以直接退款,无需顾客寄回原物。这恐怕在中国行不通吧。但是这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是值得肯定的。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太快了,我们根本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但是我们可以知道,未来绝对和现在不同。沉舟2016年7月1日

创新者的窘境

这本书主要阐述了周鸿祎的互联网思维,前段时间看到的黎万强写的书,两个人的很多观点相同,互联网思维,就是东西免费做流量,在别的地方变现,同时产品要极致。关于这个方法怎么样,已经有很多读者再背书了,我不论道,只是觉得周目前也遇到了自己的窘境。360诞生于互联网时代,准确的说是桌面互联网时代,那个时代是windows的天下,开放的系统让安全得到需要,所以周鸿祎的安全牌比较有效,复杂的windows让很多小白不能管理自己的电脑,周鸿祎的卫士软件也有市场,可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现在ios的占有量如此之大,在ios上,是不需要他的这一套的,我自己看书后下载了很多手机卫士,大部分手机卫士都只是做做电池管理,没什么实际用途,ios上,几乎无用。当然,安卓相当于过去的windows,还是有作用的,至少那些自动启动,还有杀进程这些都是需要的,但是现在这些都被很多手机厂商做到了系统里,比如miui,酷派自己也搞了一个类似的,360的产品没有问题可以解决了。好像天下无贼,天下大同了,又何须那么多执法机构。腾讯做的是沟通,人是永远需要沟通的,最近听说小马哥要回归业务,集中做通信,看来是要回到自己出发的地方,百度做信息,我们是永远需要信息的,淘宝其实和百度是一样,实质上是一个搜索公司,其实也是做信息的,而360,安全,未来是否能站稳脚跟还不清楚。这大概是我理解的创新者的窘境,他自身也陷入了窘境中。特别是有的时候,安全是一个伪命题,这让以此为立足点的360很尴尬。不过这本书干货还是很多,我边看这书,边在想小米,小米就是这个路子走过来的。方法论,还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精华版:笔记和思考

1. 用户不会在乎你的七大功能,八大特色,只要有一个功能可以打动他,可以解决它心中的痛,或者挠去他心中的痒,那你就有可能获得用户的信赖。2. 不要给用户谈你们公司有多少个院士,多少个千人计划,多少个专家,多少个博士,你们的产品用到了多fancy的技术,大部分人不会care的. 最显然的就是这种科技新闻下的评论数量几乎为0.3. 你做了一个新产品,然后你给用户说我用到了最高精尖的Deep Learning技术,通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神经的层次化结构实现更加高效精准识别,他们才不会在乎. 而当他们用一个图片软件发现自己和裴勇俊的相似度高达90%时,他们会发朋友圈,发微博来推广这个软件. 虽然这种产品有典型的一次性特征. 4. 用户总是第一位的,老毛也许是对的,深入群众看来确实是个“法宝”。5. 不要尝试着去策划卖点,鼓噪卖相(宣传你的七大功能,八大特征)。就一个问题,用户用的时候觉得“爽”了么?6. 用户不会在乎你的操作系统融入了各种各样眼花缭乱的云技术,而当开机时间突然降到了8s,他们可能会喜大普奔,交口称赞,口碑就这样建立起来了。7. 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同样,你连用户的信任都没有争取到,哪来的谈格局、谈布局、谈平台的自信?别说正确的废话了,务实点吧!8. 人才培养工程的“5年一周期,每周期投入培养经费5000W,两院院士做导师,最终培养出100个乔布斯”战略规划沦落成了笑柄,乔布斯不是种出来的。万一不小心培养出来了,请记住齐白石那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9. 我们嘴巴上喊着创新,创新一旦出来,却开始对它进行价值批判,进而压制创新。而一旦成功,则立马跪舔捧其为神。请多点包容心和原则吧。10. 真正的创新就是颠覆和破坏。Google没有多少通信领域核心的专利和技术,这不妨碍它低价把曾经的通信帝国企业摩托罗拉买入,把专利抽干后甩给联想;诺基亚的遭遇也一样。12. 用户是核心,产品定位于为用户解决问题的工具。所以务必关注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严重,一般的,一次性的,根本就不是问题),怎么解决(一键式还是像诺基亚那样为了申请个开发者账户托关系还要耗上半年时间安装个软件还要弄懂软件签名让人产生额外的心理负担)。13. 互联网让消费者具备了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信息更加对称,传统的一锤子买卖的思维方式不再适用。产品卖给用户之后,你才正式和用户开始打交道。14. 注重用户体验,细节决定成败。15. 在用你的产品时,不要让用户思考,不要让用户纠结,不要让用户有心理负担。多站在用户角度看问题。16. 产品的功能可分为强需求和弱需求。17. 三个在产品设计时不一定正确的假设:第一,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需要;第二,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知道它存在;第三,假设用户一定按照设计方式使用。18. 要脸皮厚,不要怕人骂;要有强大的可以听取建议的内心,不要有玻璃心。19. 不要尝试着把成功经验变为制度。成功涉及的因素有很多,同样的经历再做一次未必成功。20. 互联网,作为一个价值的创造者,它首先是一个毁灭者。21. 产品要对用户形成强烈的认知和感知,俗称口碑。22. 当产品获得海量用户后,它的边际成本将趋于0,然后通过广告或者服务的方式赚钱,就可以创造新的价值链。23. 任何商业模式的基础和核心都是产品 。24. 商业模式包括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收入模式。25. 如果你和用户的距离远了,那么你的价值就可能在价值链中被边缘化了。26. 网游的利润比毒品还高(看来感官带来的愉悦比不上“自我价值自我实现”带来的成就感)27.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快速反馈28. 有了互联网,很多传统的市场手段都会改变。例如把电影看做产品,电影要获得市场反馈,张艺谋的做法是经过放映,收集影评等六个标准的环节和流程。郭敬明的做法就是发一条微博,直接分析下面的上万条评论就可以大致知道哪些才是观众想看到的,便放在片尾作为彩蛋。无论是效率还是成本,后者都具有巨大的优势。29. 创新不只是发明,还包括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和体验上的创新。30. 商业的本质就是让人性得到释放,最好能把用户的体验简单到极致。31. 利益受损者一定是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公司。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PDF

1. 用户不会在乎你的七大功能,八大特色,只要有一个功能可以打动他,可以解决它心中的痛,或者挠去他心中的痒,那你就有可能获得用户的信赖。 2. 不要给用户谈你们公司有多少个院士,多少个千人计划,多少个专家,多少个博士,你们的产品用到了多fancy的技术,大部分人不会care的. 最显然的就是这种科技新闻下的评论数量几乎为0. 3. 你做了一个新产品,然后你给用户说我用到了最高精尖的Deep Learning技术,《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电子版分享联系 QQ2093533843电子版分享联系 QQ2093533843

zero to one, although the one is not perfect

360发展模式:1. 360安全卫士——扫除流氓软件——获得客户认同。2. 360杀毒——颠覆杀毒行业传统的盈利模式,干掉金山、瑞星——获得庞大客户群体,得到客户的接受。3. 360浏览器——网址导航等——建立自己的盈利模式。免费,羊毛出在猪身上。为什么我们能够接受产品的免费,因为不愿意付费杀毒,免费的杀毒依然可以尝试,大不了卸载,不会有太多损失,所谓不要白不要。如果是拔牙,街边诊所免费的你敢拔吗?就算再多的免费,如果不注重用户体验,最终也只会被用户抛弃。所以免费只是一个噱头,真正留住用户的永远都是产品。许多人总以为别人都知道免费最后还成功了,却没看到免费背后对产品体验的不断革新。这真的是一个需要人think different的时代。在这个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的时代,许多东西不是要有革命性的变革,只需把别人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做一点点改变,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其实也是一种创新。如果只有宏大的理想在开会的时候拿来洗脑,而不关注事情或产品本身,道理听多了就都成了正确的废话。新四“化”1. 商业模式互联网化2. 产品体验互联网化3. 市场推广互联网化4. 产品销售互联网化——P131“这和专业的黑暗面无关,这是因为人们失去了方向(指惠普团队无法多面向思考),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他们便想复制最初的成功。许多人认为当初成功的过程,一定有其奇妙之处,于是他们开始尝试把当年的成功经验变成制度。不久人们便赶到困惑,为什么制度本身变成了答案?这就是IBM失败的原因。IBM拥有最好的制度管理人员,但他们忘了设计流程的目的是找到最棒的答案。”——P251“如果我们抛弃了业务的目标,变成为了管理而管理,天天在那儿搞架构,搞流程。但一旦脱离了产品,实际上就脱离了市场,脱离了用户的需求。这种公司基本上就是靠惯性在发展,它很快就会被市场颠覆。”——P251

颠覆式创新的理解

#一天一书# 2015.8.5 第73天《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1 谈到了商业模式的四点: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收入模式,这四点才是系统的商业模式,所以在分析商业模式的时候不能只看到冰山一角,而用户是商业模式的基础,特别是大量的用户基数。2 学到公司的精髓:现在看到的大公司其实也是慢慢发展起来的,所以不要期望一个版本就可以带来革命,而要靠很多小版本来实现革命 ,它们刚开始并没有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而是从一个点开始切入的。在学这些公司的时候一定要学到公司的精髓,而不仅仅去研究能吃饱的最后一个馒头是怎么做成的,其实前面的六个也许更关键。3对于颠覆式创新的理解:颠覆式创新是人性的表达,颠覆式创新不是敲锣打鼓来的,而是隐藏在一片噪声里,它可能满身缺点,但是颠覆式的东西并不需要全能,只需要在一个点上做到极致即可,颠覆的力量来自于侧翼和聚焦。我感觉这点和李善友教授的《颠覆式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的很多观点也是很相似的,比如说颠覆式创新总是发源于小企业等。4 互联网的本质是用户至上:观点中讲到一个微创新,就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问题,从行业巨头看不到、看不懂、看不起的小处着眼切入市场。持续地改进产品的用户体验,从而达到颠覆市场格局的目标,这种持续不断的创新就是微创新。5 对于书中后面“遗失的乔布斯访谈”感触 :产品的直觉来自哪里,可以归结为品位,让自己接触人类的精华,努力将之融入到你在做的事情。毕加索曾经所说,好的艺术家懂得复制,伟大的艺术家则擅长偷窃。

0827深入到屌丝阶层去

周鸿祎的第一本书,给了4星好评,美中不足的是,说是讲方法论,但是还是觉得有点零散,没有更系统性点的编写,和我想象中的完美的方法论有差距,这是缺点。优点有很多,第一当属红衣大炮说话的语气,真的是很屌丝很平民化,不能再屌丝一点了。这可能正和书中讲到的一样,他是把自己扎根到屌丝阶层中去的人,每天看微博上的评论也好,咖啡店碰到用360产品的用户也好,都在用“小白用户”的心理换位思考,自己已经俨然从内到外一副屌丝样。的确,看他视频演讲说的话也的确很有屌丝范。第二个优点是文章摆出的观点简单,论证极其富有逻辑性,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很有逻辑的很有条理的在写,可是每一篇之间的衔接及分类在的大标题下,倒不是那么结构化,有点遗憾。优缺点都说完了,还是给本书做点读书笔记吧。首先这本书是自序的,不像往常书籍序言一样讲自己写的内容大概是啥,而是直接写自己的价值观,三点,一是要敢想敢干,二是在互联网里干,做什么都不如做一件产品改变世界来得彻底,三是与众不同(Think Different)。所以,他比较喜欢看那种挑战极限,挑战权威的电影。比如《黑客帝国》,还有苹果扔大锤子砸屏幕的那个广告。我觉得自序里面说的就可以看出他性格里严重的叛逆情结,一种对现状的不安定,对所谓大佬的不妥协,会技术又会产品,简直就是一会武功的流氓,一心对传统抗衡,想杀出一条血路来。然后全书分了六个章节写:第一写互联网时代,算是引子;第二就写到了用户至上,第三写颠覆式创新,第四是免费时代,这个是他开创的一个时代,第五写用户体验,第六写了互联网方法论。在第一章互联网时代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1.对电视或智能电视的开机率持悲观看法,理由是难以对抗人类贪图便宜、方便的本性,人们看手机、看平板或是用电脑看优酷都比看电视强。互联网里的野人做的事是,卖电视机不再是一个生意,电视机会变成野人和用户之间的一个接口,野人会用互联网服务来挣钱,比如卖游戏、卖会员资格。【这里谈到的是对电视行业未来趋势的把握,乐视现在做的就是这一行,用互联网思维去卖电视,引流量,卖会员做广告盈利,可以预见,乐视的团队将来也能像小米一样,开据一篇新天地。】2.还有360创造出的“督导委员”这样的粉丝文化,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中,完善360的产品,就像雷军的米粉一样,还讲到360利用社会热点进行营销,用很低的成本把信息传递到用户那。【这个就是聪明人的玩法,产品初期测试及营销都做好了,成本下降很多。】3.消费者不耐心,不愿意听这个技术、那个功能,不愿意被教育;要和年轻人聊,因为他们是市场的主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就相当于抓住了市场的主流。互联网革命是什么?就是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4.《核心是产品体验》这篇文章可以全读,对产品经理很有启发。5.反例:政府强推的绿坝软件,它根本无视用户的利益,下场大家有目共睹。【无视用户利益的行为无异于大庭广众之下进行强奸,但凡强奸犯都没有好下场。】第二章用户至上也有给我不少启发性思考:1.用户不是客户,用户是让他能长期感知你的存在,能长期跟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只有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才有能力把一些用户转成你的客户。2.《用户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基础》这篇文章给我很大启示,全读。顺便扪心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对用户真实的评价由衷的喜爱。第三章颠覆式创新,这可是老周的强项,我们拭目以待:1.创新的三种形式:a.发明;b.商业模式上创新;c.体验上创新。第一者发明是很难做到的,并且周期长,很容易跟不上时代或跨时代而失败,微软做了很多这样的事,第二者商业模式现在基本固定,除非找到新的模式,第三者是最容易做的,要多下功夫。2.商业的本质就是让人性得到释放,颠覆式创新也不例外,归根结底就是怎样满足人性。用户选择产品,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不要让他动脑子,不用让他费力,就能帮助他解决问题。3.三个凡是:a.凡是用户提的问题,一定要追根溯源,找到问题原因,从用户的角度想解决方案;凡是负面的信息,即使是对手的枪稿,也要找到可以改进产品的启发点;凡是竞争对手的产品,都必然有学习借鉴的有点。第四章免费时代,周鸿祎开启的,互联网真正的解放。1.免费(free)的三层意思:a.免费不花钱;b.自在便利;c.自由。尝试用英语的角度更好理解一点。2.当一种互联网软件以趋近于零的生产成本和同样趋近于零的流通成本抵达海量用户的时候,它的价格自然也可以趋近于零。所谓海量,是至少要达到上亿的用户规模。3.比如我开发一款软件的成本是100万,如果有1亿人用这款软件,摊到每个人头上的成本只有1分钱,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免费。【制作一款软件,如知乎,印象笔记第一版耗费多少?1亿用户到底有多难积累?】4.《什么是互联网化?》值得全读,讲到的商业模式、产品体验、市场推广、产品销售互联网化都很好。5.老周不看好智能手表,觉得手表的唯一功能就是潮流,可是中国的大小企业都不具备制造时尚的元素,不具备引领潮流的能力。第五章是用户体验:1.即使产品带给用户极大的方便,但只要产品有一个地方不爽,导致了糟糕的体验,那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它。2.用户体验就是一种感觉,超出预期的才叫用户体验。怎样让用户很爽,从头爽到尾,这就是娱乐业的精神。3.零售业作为服务行业,是体验式经济的前沿阵地。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是企业与用户对话的过程。用户买到产品,并不意味着销售任务的结束,而是体验之旅刚刚开始。4.什么样的产品经理最牛?把产品做得让用户骂不出来的产品经理最牛。PM应该多去听用户吐槽,真正和用户打交道,就会发现很有用的东西。5.如果你认为用户很傻很天真,那你就永远不会做出拥有上亿用户的产品来。真聪明的,是从用户的骂声和批评里找到产品存在的真正问题,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心理,甚至能够把很多用户隐含的需求给挖掘出来。第六章,互联网方法论,和书名重复:1.要做出微创新,就更要钻进用户心里,把自己变成一个老大妈、大婶那样的普通用户去体验产品。2.我上你的网站,装你的软件,你解决我的什么问题?3.在智商、个性、创新力方面抵得上乔布斯的中国年轻人,落在中国的土壤上,早在高中时代或大学时代就被灭掉了,他们是悲剧的,落到了一片不被宽容的文化土壤上。4.中国的文化,判断企业价值不是看有没有创新,有没有为用户创造价值,而是看有没有赚钱,有没有上市,依旧是唯成王败寇论。5.有的企业把竞争者摁死了,大家都很崇拜,但是竞争者们也曾经创造了历史,创造了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觉得他们也应该被尊重、被继承,这其实就是价值观的问题。6.硅谷年轻人的三个精神:a.与众不同的精神;b.产品经理的精神;c.颠覆精神。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一是创新度不够,二是深度不够。7.真正创新的人都不会一开始就有鲜花和掌声。相反,他们往往会被看成异类、少数派、怪物,甚至会被看成麻烦制造者。8.怎样才能找到用户的需要?一线的客服、运营员工才是创新的动力。9.产品经理要有一颗粗糙的心,可以忍受来自市场的各种用户的建议、正常的反馈、恶毒的攻击。10.好的想法是需要争论的,就像石头需要经过摩擦、磨砺、打磨,最后才能变得美丽光滑。11.用普通人就需要一个管理流程,就要把有些东西给模式化流程化。大总结:看完老周的这些大实话,首先,更加对互联网行业涉及的产品、用户、商业模式清晰了些;其次,自己对用户的反思和喜爱增加了那么一点点,这是一件大幸事;最后,对创新创业的理解要比之前空想好得多,毕竟发明抵不过体验模式创新。要做流氓,不做有文化的流氓,要做会武功的流氓。产品狗是流氓,会技术的产品狗是会耍武功的氓中氓。最后附周鸿祎推荐资料:《硅谷热》《黑客帝国》《苹果锤子砸屏幕的广告》《黑天鹅》《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定位》《营销战(Marketing Warfare)》《柔道战略》《失控》、《连线》杂志(凯文凯利主办)《商业秀》《精益创业》《乔布斯传》《免费》

用户、产品为先

市面介绍互联网思维的书有很多,但接地气的不多。一些人不是互联网资深从业者,但却煞有介事的写书毒害人。何为行业资深从业者?我的判断标准是你在这个行业的某个领域有过实操,并且可以提炼出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而此书的作者周鸿祎符合这个标准。下面我将按照书中的逻辑简单写一下自己的体会。趋势是不可阻挡的。而世界不可避免的被软化。传统行业纷纷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互联网的改造。老周说了商业模式有四个方面,即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盈利模式,而不是只有我们平常所说的盈利模式。这四个模式即是这本书的灵魂,即用什么产品解决用户什么问题,然后顺便盈利。这四个模式的核心是用户。首先要明白用户有什么痛点,然后用免费的软件产品来满足用户。这时因为产品是解决用户痛点的,所以能在用户中积累口碑,进而积累起海量用户。当有了海量用户后,赚钱就会变得非常容易。比如,QQ中的游戏、增值服务等等。但前提是,一定要有一款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待续。

颠覆的创新主义者

如果你想要了解创新和互联网的本质,那么这是一本必须要读的书。如果你想要知道什么是真免费,如何做好一款爆品?那么这是一本值得读的书籍。产品体验,极致,互联网颠覆,读完之后你都会知道。在序言中周鸿祎老师提到的三个价值观是让我有所启发的:1,看一个人是不是具备创新力,先看一点,是不是敢想敢干。2,在互联网里干,做什么都不如做一件产品改变世界来得彻底。3,就是要与众不同。是呀,在很多方面,周鸿祎都是互联网领域的颠覆者。他重新定义了“微创新”,提出从细微之处着手,通过聚焦战略,以持续的创新,最终改变市场格局、为客户创造全新价值。他第一个提出了互联网免费安全的理念,也由此让奇虎360拥有了超过4亿的用户。针对目前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焦虑,也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推荐给互联网从业人士和爱好互联网的人。

【提炼+个人思考版】周鸿炜的互联网方法论

看完全书,印象最深的竟然是,有些看似很牛逼的战略布局和做法,在当时不过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产物而已,比如乔布斯的iPod-iTouch-iPhone-iPad,比如马云的免费淘宝-旺旺-支付宝,比如马化腾的红钻绿钻黄钻,是股东急着要一个变现的方法。非过来人,不知道这些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但有些的事确实存在机缘巧合,也有太多马后炮的美化。看多了吹捧再看看这些,反倒觉得有点意思。阅读价值:五星推荐以下分章节简单提炼一下:第一章:欢迎来到互联网时代看到这个章节名,你先猜猜周鸿祎会说些什么?本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传统做生意的思维不管用啦,因为他们都只管赚一票就走,根本没为用户考虑过。举例:传统的兜售技术、故意让用户看不懂用不来的软件和360杀毒软件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举例:周鸿祎预言3年后(书出版于2014年)电视台将岌岌可危,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看电视,终端逐渐转移至爱奇艺和B站等视频网站。所以现在做生意的核心是解决用户痛点,做好产品体验。商业模式不是单纯的赚钱模式,甚至很多初创公司后来可行的收入模式与商业计划书里大相径庭,比如Google的AdWords(一种付费网络推广方式)。商业模式=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收入模式第二章:互联网里的用户至上就像以前我们一直听的那句“消费者是上帝”,但根据很多经历来看,并不是这样,传统销售大多抱着把东西卖掉就万事大吉,除了买东西最好别再来找我的想法,买完产品就等于交易中介。而互联网思维中,用户买完产品(有时甚至免费),交易才刚开始,甚至恨不得通过产品和服务,每天都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的存在和价值。举一个书中的例子:早期传统行业的人不承认微信有多大威胁,认为你们是互联网公司,没有我们运营商搭路哪有你们跑的车?此话不假,但他们没有发现用户不再用你的短信、彩信,打电话时间也越来越少了,从运营商的用户转变成了微信的用户,即使我现在还在网上充话费,对我来说我是在和各个互联网公司打交道,而不是运营商,运营商的价值只体现在网速和通话质量上。用户其实不关心路是谁修的,虽然作为修路的还会存在,但其实已经没有了用户,商业价值趋于缩小。所以,微信对运营商最大的杀伤在于:让运营商跟中国几亿给它交话费的人隔绝了,这是最可怕的。你看,每个月到营业厅的人才有多少?除了办新卡的时候去营业厅,平时谁还会去?运营商渐渐接触不到用户,也就无法理解用户的需求,推出的新业务自然也很难戳中用户的痛点,变成了纯粹的流量商。所以按照这个思路,每个人都要想办法让用户在没买你产品的时候也能跟你发生联系,买了东西之后,更能跟你发生联系,我一直说互联网会让中间商的存在变得稀薄,简而言之就是中间商越来越无利可图,但现在看来,中间商还有一条出路就是,通过经销产品和用户产生联系,然后把自己变成自媒体。比如,我是一家手机经销商,我不能仅仅把手机卖掉就完了,而是可以写几篇手机选购文章,写几篇手机测评文章,甚至和手机发烧友成为朋友,这样的增值才是互联网思维吧。要把“用户至上”这四个字贯彻到底的过程中,可能会牵动不少人的利益,导致被人“追杀”,良好的心态不可少。最后,因为是“用户至上”,所以决定了互联网产品的MVP模式,不是技术和CEO决定产品,而是用户。第三章 颠覆式创新颠覆式创新看起来一副翻天覆地的样子,其实:1、它不一定是从无到有的发明。文中举例说了乔布斯的拿来主义,ios系统和Safari浏览器都是在别人的核心上加了一个苹果自己的壳,不少人认为从底层做出来的原创才叫创新,其实并不是什么都自己做才叫高科技,很可能全是缺点却只在一个核心点上做到极致,便足够超过你;2、它通常来自于边缘地带。创业者不要满脑子想着做平台,而是要找一个大公司看不到的角落,给用户解决问题,专注于产品定位,聚焦于服务用户痛点。3、发现它的还需要沉得住气,若是今天去新浪做个访谈,明天到搜狐亮个相,立马就会被巨头整个端掉。第四章 免费时代互联网的真免费不同于以往传统市场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假免费,因为数字化的互联网服务和产品,是当用户越多,它的边际成本便越趋于无限小,当用户越来越多,它可以启动“羊毛出在猪身上”的第三方补贴收入模式,和另外一种增值服务的收入模式。免费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开始一款产品之前,应该想清楚这些问题:你拿什么免费?这个东西会不会成为一项基础服务?通过免费能不能得到用户?在得到用户和免费的基础上,有没有机会做出新的增值服务?增值服务的用户愿意付费吗?不是只做某一个部分的事,而是要为自己创造价值链,并尽可能地延长价值链,最简单的例子就是Kindle和亚马逊。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跨界近来特别多见。第五章 体验为王产品体验只是及格和良好,对用户来说不会产生情感冲击的话,很难突围。新产品想让用户口口相传,成熟的产品想要持续走高发展,一定要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做到超出用户预期。海底捞的事不用多说了,而亚马逊更是值得学习的标杆,贝佐斯十多年从不讲如何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反而大谈如何创造最佳的用户体验,虽然投资回报率一直无法提高,但用户群体一直保持增长且忠诚度高,让华尔街又爱又恨。这里周鸿祎提到的《一网打尽》让我很感兴趣,也让我猛然发现自己对亚马逊的创业和发展故事一无所知,于是决定去亚马逊买相关书来看看️最后两小节提到的聚焦和大道至简,其实意思差不多,道理也很简单,但你看周鸿祎是怎么展开说的。“当你跟用户说有五大功能,六个体系的时候,用户真的能记住吗?但是如果说这款电视上免费电影随便看,用起来比优酷还简单,就能简单地口口相传。”这个部分我倒是觉得这不仅仅是聚焦的问题,还牵扯到会不会说人话,说白了,是不是在自嗨。举的例子有传统遥控器和用户真的常用的几个功能,学习成本。传统游戏和页游,速度快,打开浏览器过1分钟就能玩上了。用诺基亚的手机下载一个软件,存在什么地方连程序员出身的人都要好费劲才能找到,而开发者申请一个开发权都要六个月的时间!其实一个东西,最后你选择它,不是因为做得漂亮,而是因为做得特别简单,特别好用,这就是核心,漂亮是锦上添花的东西。第六章 互联网方法论心态上:企业要容忍失败,员工要拥抱失败,国内许多创业者喜欢跟在巨头后面,能有点钱就满足了,但其实要脱颖而出无非两种思路,要么进入新的领域有新的想法,要么在大家都知道的领域,想得比别人深,有不一样的解决方法。另外很有启发的一点是,产品分强需求和弱需求,弱需求产品独立做很难,不是产品不好,而是要依附于一个强大的渠道。周鸿祎这本不难懂,很多还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如果你没有成功实践过,充其量就是知道而已,连懂道理都算不上,因为很有可能下次就在简单的道理上犯错。很多人都说这本书道理浅显没什么干货,但其实周鸿祎说了很多人都知道的原理性概念,原理性概念不是一遍两遍三遍就可以明了的,就像你听过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生活一样,认真复盘读出自己的思考,才是真正的懂了。

看清互联网

有人说书写得很废话,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意思。但我觉得如果能传递一个伟大思想,不怕话说得多一点。从这本书上,我学到的是1、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用户至上。在供给相对匮乏的时代,很多行业的秘决是销售为王、渠道为王。销售和渠道为王的背后,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所谓买的不如卖的精。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极大丰富,客户拥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客户从这个产品转移到另一个产品的转移成本越来越低。所以要求我们的企业要把关注点真正转回到用户身上。我们的用户是谁?用户在享受我们的服务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是别人没有解决好,但我可以解决好的?有什问题我自己还可以做的更好?创新不是从企业自身出发,而是从改善用户体验出发。没有超过竞争对手的用户体验,就没有超过行业的利润。在满足用户的过程中,有可能要放弃原有的竞争优势或盈利模式,这是很多领先者的困境。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微软的操作系统收费模式这都是曾经的竞争优势和主要利润来源,但如果不肯舍弃和变革,最终可能被市场抛弃。2、收入模式的变革,从增值服务挣钱老周写了三种盈利模式。一种是在网上卖产品; 第二种是卖广告; 第三种是卖增值服务。我觉得后两种更能体现互联网企业的特征。通常认为,免费是互联网企业的一个特征。免费并不是说不收钱,而是说统传模式能够提供的服务等尽可能以零利润或极底利润提供,当用户规模扩大时,从增值服务中挣取利润。淘宝提供免费的电子商务摊位,从支付宝资金利息中挣钱。小米提供硬件零利润手机,从手机中预装的app服务中挣钱。360提供免费的杀毒软件,从向用户推荐的软件下载中挣钱。滴滴打车提供免费叫车服务,从支付平台或专车服务中挣钱。春雨医生提供免费问诊资询,从药品推荐中挣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企业通过“满足用户需求”+“免费服务”,迅速占领市场,然后通过某种增值服务挣钱,实现企业盈利,这是互联网企业本质的商业模式。3、要关注微创新,循序渐进产业模式创新要从小开始,先从一个痛点出发,简单地做出一点点,然后到市场上去尝试,然后不断修改完善。

道理讲一万遍不嫌烦

作为出版行业的边缘从业人员,有一阵子我很担心读书的问题。当下,出书显然不再带有“加冕”或者“崇敬”之意,基本上,只要你有个万把块就可以出一本和《康熙字典》一样厚的自传。在中国,书的价格也格外便宜,甚至越经典的书,越可以找到廉价的阅读方式,所以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少。但是,这个行业的人也要吃饭、养娃、除便便不是吗?因此,“出书”逐渐走上了一条营销不归路:争议人物、抢眼球的话题、震撼三观的标题都成了主流,互联网大佬们不缺钱,他们赫然发现以自己的行业经历来抓人眼球,出一本封面挂着他们大头照的书,貌似传播率也很高,不过这类书籍还是可以有空翻翻,长长的软文背后,还是藏有干货的——比如小米的处女座细节强迫症,阿里的永远和年轻人(未来的潜在大户)在一起战略,百度的农民工主战场战术等等。周鸿祎的这本《我的互联网方法论》的确有效,看完以后改变了我一直认为360是一个顽固的虎皮膏药软件的印象,转化为“貌似还是有点小情怀的为用户着想的小东西”。小米黎万强写《参与感》饱含了一股冲冲冲的暖流,周先生的《我的互联网方法论》更多地流露了一种金牛座的执拗,虽然他本人是以谁都不想得罪当个老好人的天平座。抛开360的创业之路,毕竟成功的公司说起自己走过的路都会自动忽略狗屎和泥坑,周先生还是很真诚的把影响自己很深刻的道理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说实话,这些道理,讲一万遍不嫌烦!【永远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其实这个道理就是——换位思考。我们虽然离马云、雷军、老周这样的互联网大佬距离有几万光年,但是谁也不能保证有一天,我们也会造一艘速度无敌的宇宙飞船,对吧?所以,换位思考这个道理,无论是小人物还是江湖大老板,都应该掌握。因为,说到底,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就是情商高的人。当你能够揣摩你的朋友、爱人、亲人的心思,有一天他们都会成为你的客户,这样你就提前拥有了“凝聚力”。很多人不懂怎么样积累人脉,我一直认为,人脉绝不是刻意联系、互相请客吃饭得来的,一定是你“换位思考”为对方着想,真诚地在某个自然的时刻感动过对方,他们也会在重要的时刻想到你。【空想家需要接地气】《我的互联网方法论》的文字非常朴实,老周一点也不掩饰自己对乔布斯的爱。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看了《硅谷传奇》的电影,对苹果的那条著名的广告《1984》记忆犹新,因此他的人生准则也是想要脚踏实地做出一些能留下来的东西。平庸的人和伟大的人之所以不同,和智商、背景关系不大,而是体现在强大的执行力。其实这个道理我们都听过一万遍,“梦想”不遥远的方法,就是要想办法落地。在《精益创业》这本书里,作者也提到有了好的创意,先不要管路能不能通,做起来再说,有了第一次尝试、第一次交易,后面的思路就会自然清晰起来。别说什么洋和尚会念经,其实鲁迅先生很早就说了——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COPY+优化=创新】这年头,再诞生一个爱因斯坦或者爱迪生真的比较难。在创意上,向前跨一大步,真的很难。不过换句话来说,爱因斯坦如果没有参考牛顿的力学或者其他物理学家的思考精华,他也不能成为巨擘。而爱迪生就更不用说了,直流电和交流电的事迹,足矣证明“人性就是丑陋”。周先生在自己的自述里也讲了,其实哪有什么真的创新,不过就是基于前辈的作品之上,找出适合当下的让人觉得更方便、更美的优化而已。不要停下脚步去创新,绝不是闭门造车搞“惊世”的发明,或者凭空搞一套让人全盘接受,这个道理诺基亚已经用失败帮我们佐证。周先生说,无论你是风华正茂的骚年还是情怀满腔的中年,创意永远就是想办法让自己身边的人更愉悦、生活更美好的好主意。向前一步,不一定要一万米,一毫米也是让人惊叹的距离!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新书发布会演讲精彩语录

1、我一直坚信如果有一天谁颠覆了360,我希望是自己公司的小孩,是我培养的。要么是外面的创业者,是我投资的。我觉得公司被颠覆,行业新陈代新是一种交替,我不希望市场、用户永远被一个公司长期垄断,从70年代到00后的年代,还是一帮互联网的老同志和大家讲互联网,这是不对的。2、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我结婚了,要不然我什么时候也弄个90后的妹妹搞点绯闻,一个绯闻就值几亿的广告,基本上公关部就不需要了。3、我写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确实中国很多企业家包括一些伟大的企业家都病了,这种病就叫做互联网焦虑症。过去在他们眼里互联网是一帮小屁孩搞得泡沫经济,只知道烧VC的钱,互联网离自己远着呢。4、很多企业在规划产品的时候都不可能一上来就高瞻远瞩,我也是走一步看一步,一步步推演过来。你连产品的问题都没解决,你连用户都没有呢,你就在那里琢磨赚钱,我觉得你有点操之过急。而且我在中国见到最最可笑的事情,就是收到很多商业计划书,不客气的讲,有很多计划书上来就和我谈模式,说老周,我这个模式既不是B2B,也不是B2C,而是被B2B2C2B,我一听就晕菜了。5、颠覆不是消灭,而是你在用户的价值链中被边缘化了。换句话说,谁离用户最近,谁的价值就最大。有了微信之后,运营商就被边缘化、管道化了。他们并没有被消灭,只是被隔离了。6、最近一家新上市的公司是9158,9158被称作是暧昧经济。为什么有很多人送礼物给女主播,原因就是我在大家面前送花、送虚拟飞机,我觉得很有面子,所以有了免费的用户在下面支撑,才会产生增值付费的用户。7、免费是超出预期,超出用户对你的期望值,所以企业不能固守在原来的领域,必须要跨界!8、《互联网方法论》给了你一些技巧、方法,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勇气、胆量,是你面对巨头的时候,敢不敢去挑战他。这才是创新的本质。而创新最大的阻力,也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你的既得利益和现有的市场份额。9、免费要赚钱,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利用免费去建立一个用户群,在这个用户群的基础上,过去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原来用户很多是做广告,让猪来付广告费,或者我做增值服务,中国的游戏都是免费玩,但总有一些比较富有的人在里面愿意花更多的钱来买道具,这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这对任何企业都是一个挑战。10、忘掉模式、少谈主义、不忘初心!

屌丝逆袭式的成功

虽然写了一本书,但是要点似乎几句话就能总结完了。1、360是怎么做起来的,通过免费推广去流氓插件,免费推广杀毒软件,积累用户信任后,推出360安全浏览器,基于浏览器做出进入搜索、游戏领域,在这些领域创收。说明了搜索引擎(购买排名和推荐),游戏(基于增值服务)。2、预测互联网经济的趋势,硬件和提供很多服务免费,讲解了为什么互联网可以免费,因为边际成本趋近于0。但仅仅依靠免费无法抓住客户,因为用户的选择很多,所以不仅免费,还要做到最好。用户开始使用你的产品,仅仅是开始,后续的服务才是更加重要,且能获取持续利润的方式。3、简述了互联网商业模式,即获得用户基数,找到基于用户基数的商业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来自于大用户基数中的增值服务,一种是第三方的广告费用。4、介绍第一步中如何抓住用户,介绍互联网时代用户和传统时代用户的变化。时代变迁,主要是产品和服务的过剩(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让客户变得挑剔,因此只有服务于用户,一切满足用户需求,并且依照用户需求不断改善才能得到用户。厂商的思路应当由产品主导,教育用户,改为用户主导,产生产品。5、如何在互联网经济中创新,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在脱离实际的环境中创新(这是对我们这些凡人来说,而且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互联网经济,特斯拉,爱因斯坦,正是那些超凡脱俗的创新者),做出巨大创新,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乎不可能实现,因此,创新要从细节着手,从小处着手,就是所谓的微创新,不断的微创新积累起来,就成为了一个有一定意义的创新。6、方法论,不一一论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小处着手、免费、刚需或其他方式获取用户、后续良好服务、人员管理。看完全书,老周有一个观点我十分推崇,那就是目标要高,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为用户解决问题,为互联网进步做贡献,其它例如挣钱得利,颠覆传统得名,只是身外之物,是在你向你目标前进时候顺带而来,而不能把这些作为目标

周鸿祎的互联网方法论

首先提个醒,“祎”这个字读“yi”,大家千万别读成“wei”。我刚开始就犯过这样的错误,后来被一个同事纠正了。我很少看商业方面的书籍,原因是没兴趣不喜欢。这周读《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的确是带有一些目的性,因为我现在的工作使我不得不看一些这方面的书来提高自己。看完之后确实受益匪浅。下面摘录一些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一些东西,希望能对从事互联网或者想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童鞋有所帮助。1、核心是产品体验(1)用户为什么非要用这款产品?这款产品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这款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到底有哪些不同?(2)我要做的东西或者我已经做出来的东西,用户是什么人?用户在用我的产品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是竞争对手没有解决好的?那可能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机会。有什么问题我做的不好,但是我还可以做得更好?这代表这其中的创新机会。(3)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能解决问题的产品才是好产品,能方便快速解决问题的产品,那就是一流的产品了。(4)产品之道,大同小异。只要你是做消费类产品的,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把产品做的简单易用,用户就喜欢。2、在互联网上盈利模式有三种:(1)第一种模式特别传统,就是利用互联网买东西。买真正的商品,我们叫它电子商务。(2)第二种模式是依靠广告收入。(3)第三种模式是以网游为代表的增值服务。3、如果要把一件事做成功,你一定要重视用户价值,一定要把用户价值放在公司的收入之上。这在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了一个规律——得民心者得天下。4、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为用户服务(1)好的互联网产品总结起来都有两个特性:第一,它要能在一个点上打动用户;第二,它一定是在持续改进,持续经营。(2)一个产品,并不是在一开始开始就策划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而是从一个点切入,甚至是做一些比较简陋的原型,或比较粗糙的第一个版本,最重要的是尽快发布,争取用户,在得到市场的验证和指点后,再进行调整。(3)在这这个时代,做产品一定要做减法,一定要找对一个点,在这一个点上做到极致,否则你什么功能都做,最后什么功能都不突出。5、颠覆式创新是人性的表达创新有三种形式:(1)第一种形式很难发生,那就是发明。发明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新技术,新材料在今天越来越难了。(2)第二种是从商业模式上创新,就是把贵的东西做成便宜的,收费的做成免费的。(3)第三种是从体验上创新,就是把复杂难用的东西变简单,把笨重的东西变便携。6、免费是一种商业模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广告,一种是增值服务。7、什么是互联网化?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内,硬件的互联网化分为以下“四化”:(1)第一种是商业模式互联网化。(2)第二种是产品体验互联网化。(3)第三种是市场推广的互联网化。(4)第四种是销售互联网化。8、互联网的转型与跨界怎样才能实现跨界,成功转型呢?(1)第一,在内部培养容忍失败,鼓励创新的文化;(2)第二,通过合作培育突变的基因,在短时间内获取不具备的能力。9、什么是微创新?提供好的用户体验,有两点很关键:第一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处理;第二要小步快跑,快速出击,不断试错。10、互联网产品秘籍(1)第一,互联网产品要有一个灵魂,要符合相关领域的游戏规则,能打动用户的心。(2)第二,互联网产品需要不断运营,持续打磨。好产品是运营出来的,不是开发出来的。(3)第三,产品要做到专注和极致。11、如何建立一个“铁打的营盘”?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把握三点:(1)不能以发财为目标,一定要有某种程度的理想主义情怀。(2)财散人聚,要有激励机制,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3)解决新老交替问题,留一部分利益给未来。附上书中周鸿祎推荐的书单:1、《硅谷热》2、《创新者的窘境》3、《创新者的解答》4、《定位》5、《营销战》或《商战》6、《柔道战略》7、《商业秀》8、《精益创业》本周阅读:《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 周鸿祎 著推荐给从事互联网行业、想从事互联网行业或者对商业感兴趣的童鞋。


 周鸿祎自述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