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技术

出版社:迈克尔·伍兹、玛丽·B.伍兹、 徐雯菲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3-03出版)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43957763
页数:89页

章节摘录

地球上最早的人类生活在距今约250万年前。他们是猎人和采集者,以小群体的方式生活,通过狩猎、垂钓和采集野生植物来获取食物。当一个地区的食物被消耗殆尽时,他们就成群迁往另一片土地。这些远古时期的狩猎者和采集者利用石头、木材、贝壳、兽骨、植物纤维以及黏土来制作工具。在世界某些地区,这样的采猎者生活一直持续到了几个世纪前。而在其他地区,人们逐渐放弃了狩猎和采集,转而成为牧人、农民和城市居民。现成的居所    有人认为地球上最早的人类居住在洞穴中。事实上,我们有时会用“穴居人”这个词来指代他们。但其实他们极少居住在洞穴中,因为洞穴阴暗潮湿,并非理想舒适的居所。很少有洞穴宽敞到能够住进一整个家庭,更少有洞穴位于靠近淡水和猎物充足的地方。    此外,很多洞穴都已有主人:熊、狮子和土狼。想想在远古时代,你要怎样才能搬进这样的洞穴。如果你将这些动物赶出去,它们或许会在夜半时分袭来。蝙蝠也将家安在洞穴里,和这些倒挂在穴顶上并将粪便洒落一地的小生物们共处一室,可不是件愉快的事。    但某些远古人类,尤其是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的确居住在洞穴中。由于这些洞穴的墙壁是用厚实的泥土和石头制成,所以会比人工建造的居所更温暖。考古学家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古人穴居的迹象。    其中最古老的穴居之一位于南非(South Africa)中北部。考古学家发现了表明人类200万年前曾居住在洞穴中的石制工具的残骸。另一处古代穴居的遗址位于中国北京附近,距今50万到25万年前,一代代的古人曾在那里生活。    古希腊的一处洞穴拥有世界上已知第一面人工建造的墙。这面发现于2010年的墙体局部遮蔽住希腊中部西奥佩特拉洞穴(TheopetraCave)的人口,建造它的人们可能是为了阻挡寒风吹进洞穴。这一建筑已有2.3万年的历史。建造自己的房屋    相比于依赖洞穴生活,早期人类更愿意建造自己的适应于天气和周边环境的房屋。处在温暖地区的人需要拥有通风或空气流通良好的屋子,而寒冷地区的人则需要密闭性能好、能够保暖的房屋。建筑材料同样因地制宜。古代欧洲的森林里有充足的木材,因此,那里的人们用木材建造房屋。而在更遥远的东部,如乌克兰(ukmin。),古人类则用猛犸象骨搭房子,外面覆盖兽皮。随雪而行    很多古人类在北极圈附近安家,这是一片环绕北极的严寒地区。因纽特人(Inuit)就是其中的一个族群,他们搭建的临时雪屋称为冰屋。冰屋建筑者先在雪上画出一个直径约5米(16英尺)的圆圈,然后从浮雪上切下雪块。每个雪块约1米(3英尺)长,0.5米(1.5英尺)高,20厘米(8英寸)厚。建筑者们按照雪圈的弧度,略带曲线地切割每一块,然后将这些雪块围着圆圈底部层层叠加,构筑成墙。每往上堆一层,都会比下面那圈略收窄一些。这一技法创造出穹顶的形状,因而堆到顶部的墙体收窄至只留下一个小孔。最后,用一个雪块堵住这个孔,屋顶就搭建完成了。建筑者用散雪填补墙体上的所有裂缝,他们还在屋顶上戳一个小洞,让新鲜空气流通。    穹顶完工后,建筑者会在冰屋的底部切开一个口,然后造一个下沉式通道作为人口。该通道能阻挡冷空气进入屋内。建筑者还会在通道和冰屋室内之间悬挂一块兽皮制成的门帘。    冰屋内部惊人的温暖。人们用动物毛皮作为墙体的隔热层(阻挡冷暖空气),坐在衬了苔藓或海豹皮的雪凳上,就更加暖和了。他们点油灯,增加屋内的光亮和温暖。厚实的雪墙、动物毛皮隔热层以及油灯的加热功效,共同阻挡了室外的冷空气,并保持了室内的温暖。即便室外气温低于一17℃(0°F),冰屋内的温度也可达到15.5℃(60°F)甚至更高。凉爽居所    古代北方地区的人发明了使房屋温暖的技术,而居住在其他地区的人则想住在凉爽干燥的房子里。中非地区常年炎热多雨,那里的古人类知道怎样建造明亮又防水的小屋。    建筑者首先选取较细的树苗或小树,然后剥去它们的树皮,将它们弯成拱状。他们将这些小树苗编在一起,形成一个圆顶小屋,用长条形的树皮或柳枝绑住这些树苗,一座坚实的小屋就基本搭好了。在树苗框架的顶端,建筑者会覆盖几层宽大而多蜡的树叶,作为防水屋瓦。当雨水打过屋顶的树叶流向地面时,屋里还是干爽的。有些小屋开启了庞大的前门用以通风和采光,有些则只有低矮的地道般的人口。迁徙的日子    采猎者一年要迁徙数次。夏天,他们可能会前往高地,在那儿采集水果和坚果,猎取小动物。到了冬天,他们或许会去有大量鱼的海边。牧人也时常迁徙,带着他们的动物前往新的草场。如果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一个地方建造了一座能够经受风霜雨雪的坚实小屋,那么,到了该迁徙的时候,你能舍得它吗?很多古人都舍不得,他们会拆除房屋,将建筑材料带到新的地点重新组装。    举个例子,在北美大平原(Great Plains of North America),一些印第安人居住在圆锥形帐篷中。这些帐篷易于搭建,它们是用木杆为框架,合围成一个圆锥形的建筑。墙体用12张或更多的水牛皮缝制而成,所用的缝合线也为兽皮所制。这些水牛皮覆盖在木杆上,并被地钉或大石头固定在地面上。两张水牛皮交叠之处,形成了这种圆锥形帐篷的吊门。    搬动这种帐篷十分简单。平原印第安人拔出地钉,收起水牛皮,然后拆下木杆。接着他们将所有东西捆绑起来,装上一种被称为印第安雪橇的旧式雪橇,拉往新的露营地。P8-13

内容概要

作者:(美)迈克尔·伍兹、玛丽·B.伍兹 译者:徐雯菲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建筑基础知识第二章 古代中东第三章 中埃及第四章 古印度第五章 古中国第六章 古代美洲第七章 古希腊第八章 古罗马结束语 古文明之后大事记名词解释

编辑推荐

建筑的故事就是人类社会的故事。地球上最早的人类四处迁徙,寻找鲜新的食物来源。通常,他们每到一处,就会建造新的居所。他们的建筑技术十分简单,用竹竿和动物外皮来做帐篷;将芦苇聚在一处做成小屋;一根横跨小溪的树干就是世界上第一座桥梁;将泥土装进模具中在烈日下晒干,就是世上第一批砖头。迈克尔·伍兹等编著《古代建筑技术(从金字塔到堡垒)》探讨的是一种用以满足人类栖身的基本需求的技术形式:建筑。

作者简介

建筑技术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悠久。地球上最早的人类就已经开始建造简单的建筑物,他们用木材、泥土和兽皮搭建聘屋。历经数百年后,古人类又学会了更多建筑技术:古代中东地区的人们制出了陶土屋瓦;古埃及人将成千上万块巨石挪到一处,建造出了辉惶的金字塔;古中国人筑出了一一道横贯中国北方的城墙;古罗马人发明了巨大的拱形屋顶、长桥、坚实的马路和输水系统。
那么,古代建筑者使用的是怎样的工具和技术呢?他们的哪些建筑物和纪念碑至今仍屹立不倒?古代建筑又是如何为我们当今的建筑技术打下了基础?来《古代建筑技术》一书中寻找更多的答案吧。
《古代建筑技术》由迈克尔·伍兹等编著。


 古代建筑技术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买的的时候因为凑单没留意,到货之后才看到竟然定价就是18快!而且这本书页数很少,内容很简单,完全就是小学生的科普读物!买了这么久的书,这回真心被坑了
  •     短小精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