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监管经济学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506055420
作者:王强
页数:239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更深入地分析我们发现,“国进民退”本身就是一个内容含混并易引发歧义的用语,似乎“国进民退”意味着国家在与普通民众争利,并将“国”与“民”置于一种对立的语境之中。然而,从资本的角度看:(1)“民”只是少部分的“民”,即拥有资本并以资本报酬为主要收入的“富人群体”,代表不了以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的白领、蓝领及“泥腿”阶层,实质就是私有资本。(2)“国进民退”似乎意味着国有资本有所“进”,“私有资本”就一定会有所“退”。其实在一定时期内,无论国有资本还是私有资本的总量都是相对有限,在此处有所“进”,必会在彼处有所“退”,反过来也一样,在此处有所“退”的资本,同时也为在彼处有所“进”提供了投入条件。由此看来,对国有企业的制约不在于“进退”这样的市场行为,而在于“预算约束”的硬化以及前文所强调的“进退”手段的非行政化。(3)除非强制剥夺相对方的产权,“进”者必须向“退”者支付对价,这意味着“进”者在获得某项资产控制权的同时须付出等价(静态价值)的货币资金,“退”者在失去某项资产控制权的同时却获得了等价的货币资金,因而,无论“进”者还是“退”者,都只不过是自有资本在循环过程的形式转换(即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货币资本之间的依序转换和循环),各自所拥有的资本总量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有在资本转换为消费基金,不再以任何资本形式存在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退”。(4)资本与资本间“争利”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和内在逻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正是资本与资本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才使得市场活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创新动能得到了最大范围的释放、劳动者权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消费者福利得到了最大可能的满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争利”,而在于是否能够平等“争利”。有人将“国有资本”与“私有资本”间这种合理的竞利行为,偷换为“国”与“民”争利,进一步曲解为政府与“民”争利,但这种脱离逻辑的观点却由于为“民”叫屈而赢得了不少掌声。(5)资本在具体产业领域或进或退,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和特征,这是资源配置再调整的实现方式。只要是地位平等、公平竞争,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私有资本,都只会将自身资本尽可能集聚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和投资领域,在实现社会整体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形成不同资本在不同领域和地域相对稳定和均衡的分布结构。在这种稳定或均衡状态形成之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资本投入难免具有某种试错性,在原先认为“有利可图”的项目,投资形成后却发现难如人意甚至难以为继,因而不得不有所“退”,而其他投资者却因发现该项目的潜在价值或认为自身有能力实现该项目的预期价值而选择进入,于是便有了所谓的“进”与“退”。(6)改革开放初期,为了避免“私有”这样的敏感词汇,刻意将“私有资本”换称为“民营资本”、“私有企业”换称为“民营企业”并一直沿用至今,但现在却被“学理化”甚至被道德化了。

前言

  《国资监管经济学:从价值坚持到制度创新》一书从解读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奇迹”之谜这一研究视角出发,提出国有经济结构性存在既是“中国模式”的特征之一,也是其优势之一。围绕国有经济在三十多年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功过是非,在对一些流行观点的产生根源及逻辑缺陷进行梳理和点评之后,本书作者以社会主义新型公平观与市场经济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为逻辑基点,深入论证了国有经济结构性存在的价值合理性和技术合理性,并认为需要在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前沿成果,构建一套能与市场经济实现全面融合和有机结合的现代国资监管制度及现代国企治理机制。  最后,以现代产权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为依托,系统论证并提出了现代国资监管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制度架构及技术方案,明确指出新时期新阶段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正确路向应是大胆彻底地破除“大政府”、“大国资”、“大监管”观念及其衍生制度,四位一体,并行推进“政资分开”、“资资分开”、“监监分开”和“委企分开”。

内容概要

王强  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南省国资委信息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国有经济、公司治理、现代企业理论及新制度经济学。与他人合作出版《奠基——中国经济五十年》(朱镕基总理作序)、《中国经济开放理论研究》(第二作者)、《公司治理:理论、机制和模式》等学术专著五部,其中《中国经济开放理论研究》获得天津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先后发表《事实与逻辑: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意义及其改革取向探微》、《构建现代国资监管制度的依据及路径》、《替代、互补与互嵌:市场与企业关系新考察》等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书内容构成
三、本书研究方法
四、几个重要概念的内涵界定
第一部分国资研究流行观点辨析
第一章“国企”效果负面性之辩
一、低效真是国有企业注定的宿命吗?
二、国有经济真是贫富悬殊的元凶吗?
三、国有经济真是权贵资本主义的温床吗?
第二章“国企”行为不当性之辩
一、打破国有垄断真能换来公平竞争吗?
二、国进民退真是与民争利吗?
第三章国资“民有化”处置之辩
一、国资基金真能实现公平均分吗?
二、国有股权真能简单转为债权吗?
第二部分国有经济结构性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第四章价值合理性分析
一、新型公平观:社会主义的价值所在
二、公、私有制成分并存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合理性
三、公有(及国有)经济结构性存在的制度意义
第五章技术合理性分析
一、对国有企业顶层制度缺陷的讨论
二、对国有企业内在机制缺陷的讨论
三、对国有资本市场适应性缺陷的讨论
第三部分构建现代国资监管制度,实现国企与市场的全面融合
第六章现代国资监管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国资监管制度变迁的理论诠释
二、国资监管委托代理链条的构成特点
三、现代国资监管制度的内涵及特征
第七章国内外国资监管体制构建的实践及启示
一、发达国家国资监管模式及经验
二、国内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历程
三、新型国资监管体制探索的地方样本
第八章摒弃“大政府”思维,严格落实“双分开”
一、破除“国有”就是“政府所有”的“大政府”思维
二、政资不分、政企不分的内在弊端
三、公共类国有资产和经营性国有资产分开
四、“政资、政企双分开”实现方式及路径
五、政府与国资委关系的新定位
第九章打破“大国资”观念,全面推进“资资分开”
一、“大国资”的本质与表征
二、资源性资产、金融类资产、实业类资产分开
三、中央级国有资产和地方国有资产分开
第十章坚持“监监分开”,确保国资委专司出资人职能
一、国资“大监管”思维的是非曲直
二、从人大会(或政府)与国资委关系看国资委的身份定位
三、从国资委与国有企业关系看国资委的职能定位
四、国资委与淡马锡的异同
第十一章以“共同治理”原则再造国有公司治理结构
一、“共同治理”思想契合新型公平观
二、“委企分开”与“三会”职能配置
三、把握国资监管有机嵌入公司治理的关键要素
四、着力构建新型董事会和新型监事会
五、以外部治理促进内部治理
第十二章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作者简介

《国资监管经济学:从价值坚持到制度创新》一书从解读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奇迹”之谜这一研究视角出发,提出国有经济结构性存在既是“中国模式”的特征之一,也是其优势之一。围绕国有经济在三十多年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功过是非,在对一些流行观点的产生根源及逻辑缺陷进行梳理和点评之后,本书作者以社会主义新型公平观与市场经济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为逻辑基点,深入论证了国有经济结构性存在的价值合理性和技术合理性,并认为需要在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前沿成果,构建一套能与市场经济实现全面融合和有机结合的现代国资监管制度及现代国企治理机制。 最后,以现代产权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为依托,系统论证并提出了现代国资监管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制度架构及技术方案,明确指出新时期新阶段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正确路向应是大胆彻底地破除“大政府”、“大国资”、“大监管”观念及其衍生制度,四位一体,并行推进“政资分开”、“资资分开”、“监监分开”和“委企分开”。

图书封面


 国资监管经济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近年来,国有企业的监管、国有资产的处置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该书从剖析一些知名经济学者对国有资产、国有企业的观点出发,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分析,深入浅出的论述了国有资本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下两个方面是本书的亮点:一、可读性。《国资监管经济学》虽然是一本学术著作,但没有晦涩的术语和难懂的数学模型,完全是用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有关国资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驳斥了国企所谓导致“低效”、“贫富不均”、“权贵资本主义"等一些似是而非的、未经论证的流行观点。讲得透彻、看得明白是该书的一大亮点。读懂和理解该书的观点,你不需要是经济学的科班生。二、原创性。有关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的论著可为汗牛充栋,自1950年代以来,官方和非官方,均有大量论述。时至今日,对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指责和批评渐成主流,”全盘私有化“的观点也不鲜见。该书对国资研究的流行观点予以深刻剖析,并从价值层面和技术层面论证国有经济结构存在的合理。书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完全能够做到逻辑自洽,说服力强,且其观点是全新、原创的,既区别于官方基于意识形态的立场对国有经济的一味辩护,也不同于当下流行观点中一味对国有经济的批评和否定。总的看来,该书体现了作者的独立思考,是一本将基础理论和现实状况相结合的一本原创性很强的著作。
  •     解读中国国有经济的尝试评《国资监管经济学》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表现抢眼的中国经济在世人眼中扭转了自己的形象,成为了众人追捧的对象,一时间“中国模式”频频被经济学家提起,更多人致力于研究其中的成功之处。当然,中国经济也因为政府的过多干预而被经济学家诟病。中国崛起和中国崩溃的话题一直伴随着近年来的中国经济发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国资监管经济学》的作者本身是一位国有经济研究的学者,他在国资机构里任职,也能代表一些主流的观点和意见,在这本书中他总结了关于中国国有经济主要论述的争论焦点,从制度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方面论述了国有经济的必要性,书中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为当前的国有经济发展寻找一条理想之路,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从价值坚持到制度创新的改革之路。说是监管,其实就是为政府献策,在政府和市场之间重新划定一条关于资本运作和资源配置的三八线。对于中国经济的解读,很多学者的批评在于政府的过度介入,以及财富分配的不公平。作者在肯定这些批评的同时,也坚持自己的立场,那就是在明确国有经济的政府所有基础上,划定政府管理的范围,以公正之上(社会至上)的原则去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通过国资监管、国企改革和市场经济机制的调整,最终使得中国模式得以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模式的概括,作者用“一条主线,六个结合”进行了概括。这些理论的形成,当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操作意义,但如今的中国经济改革,最大的问题还是具体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除了具备改革基本的思路之外,还需要有改革领导者坚决的意志和与既得利益者的激烈交锋。对于政府来说,对经济过度管制,对企业过度干预成为了最大的问题;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依托着政府推行的投资和外贸,但如何慢慢放权给市场、还企业更多自主权已经成为了下一步改革的重中之重。国有企业作为共和国长子,确实在很多时候得到了政府、政策和政令上的偏袒,也很多企业在行业里履行着国家的职能。面对各种来自社会的非难,他们也纷纷祭出各种公关手段,对上级政府、对社会揭开自己的真相来换取信任。但如何对国有经济进行约束和放权,如何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进行调整和监督,也成为了众多国有经济研究人员、学者需要思考的问题。2012-12-30
  •     看得出这本作者对于国资理论是下了苦功夫的,这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值得钦佩。作者是来自于湖南省国资委的研究人员,是湖南原省委书记张春贤发动的博士工程中的一名高学历人才。这本书读下来,感受到了作者在国资理论方面的深厚功底和对事业的忠诚和热情。关于国资理论的研讨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国进民退孰是孰非和国有企业的下一步走向牵动着人们的心,关于国有企业滥用垄断地位和造成收入不平衡的职责不绝于耳。针对目前流行的一些观点,作者认为国有企业在全世界都是存在的,他对各个国家的国资政策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围绕着国有企业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理清,让读者认识到国有企业并不是低效率的根源和收入分配不均的罪魁祸首,在国家的发展中国有企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发展的道路是对国有企业监管进行创新改革,实现共同治理,避免政府对于国有企业在监管上和资本上的过度调控。将问题都抛在国有企业身上或者一卖了之并不是简单的做法。这种理性可观的态度值得激赏,在目前利益多元和思潮多元化的背景下,人们尤其要理性的对待关于国企改革的政策建议,否则将被部分别有用心的人蛊惑而放弃了自身的潜在利益,同时对于中国的改革转型也是不利的。笔者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一条路,在实现市场化经营和资本结构优化上成绩斐然。但是面对未来的困难局面,国有企业确实有必要进行得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从一些重要的市场化领域推出,重新厘清国有企业的市场范围,同时进一步推进产权的多元化。这本书虽然带有很强的学术性,但是论述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活泼,值得关心国有企业的人一读。当前随着互联网微博等传播工具的流行,浅薄化,快餐化的定性语言大行其道,造成了很多人对国有企业的误解,这本书无疑是一个解药,其中的一些观点和论述值得进行大面积的传播。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书写得还行。作者是真正做了一番研究后写的,有学习的价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