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藝術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02
ISBN:9789576078415
作者:艾倫‧狄波頓

内容概要

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
一九六九年生於瑞士蘇黎士,在瑞士和英國兩地受教育。會說法文、德文及英文。
現居於倫敦。
他才氣橫溢,文章智趣兼備,並在書寫主題上力求變化。著作有小說《我談的那場戀愛》《愛上浪漫》《吻了再說》,以及非小說《擁抱似水年華》《哲學的慰藉》《旅行的藝術》。其中,《愛上浪漫》在一九九四年名列法國費米娜獎的最後決選名單。
他的作品不僅風靡英倫,而且舉世矚目,暢銷全球。目前已有二十多國語言的譯本。
《旅行的藝術》是他的最新力作,在英美兩國一出版,旋即榮登暢銷書排行榜。

作者简介

到外地旅行——多麼令人興奮的念頭啊!
通常,人們會找個氣候怡人的地方,見識有趣的風土民情,欣賞能喚起靈感的景物。然而,為什麼成行之後,卻往往覺得猶有遺憾?
在本書裡,狄波頓帶領我們踏上旅途,從巴貝多、阿姆斯特丹、普羅旺斯、馬德里到西奈沙漠等地,經歷旅行中種種讓人嚮往與失望之處。
狄波頓還安排了許多位嚮導。他們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藝術家或思想家,也是深諳旅行滋味的行家,如梵谷、華滋華斯、福樓拜、波特萊爾、羅斯金,在書中與我們分享旅行的洞見。
透過這些旅程,狄波頓揭露了旅行中隱藏的慾望和錯綜複雜的面相,挑起無法抵擋的神祕幻想,並且指點我們如何提升旅行的快樂指數,遠離煩悶的日常生活,進入一個奇異世界。


 旅行的藝術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其实,我读阿兰.德波顿的书,通常都在晚上,下午的时候并不多。但,今天这个下午,阳光不见了,天光暗了下去,我把他的三本书《旅行的艺术》、《哲学的慰籍》和《身份的焦虑》,全部拿出来,放在面前,又把划过线的内容(我阅读的时候,有在文字下面划线的习惯,更甚的,还会在空白处写上几句)一页页的溜览,仿佛一定要说些什么,才够快活,才够尽兴。在说阿兰的作品之前,我先提一下日本作家妹尾河童。我的一个好友,反复地向我提起妹尾河童,反复地向我推荐他的作品,我也如是地买了妹尾整套的作品,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来得及阅读。她在推荐的当时,对我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她说:我看河童先生,我会尽扫一天之中的阴霾,我会因为看到某处河童先生的故事或描述而难禁失笑,我会独自击手叫好,我会感动得手抚胸口,每天阅读河童先生,然后在无限美好的心境中欢然入梦.....,不过,我甚至觉得,这样的感觉,都无法描述出来,我在阅读阿兰的作品时的快乐,那种深刻的共鸣,那种发自内心的响应。  在出版自序里,他这样写道:我自己在读书时,总是很自私,我不想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读书是为了学习,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更有自知之明的更多才多艺的人,我几乎从来不为取乐而读书。我在这段话的下面,加了双重的横线,这也是我的读书目的,读书的体悟,对,我从来不是为了取乐或者为了消遣而读书,我只是为了学习,为了在将来成为一个更有趣的更丰富的更好的人。可我,从来没有像他这样,能用如此简洁机智的语言完整地表述出来过。  它这样的语言美,不只是出现在自序里,包括他的整套书的任何的篇章,这样清新优雅,机智含蓄,能用小字眼就不用大字眼,惯以轻描淡写代替浓墨重彩的风格,比比皆是,使我屡屡为此陶醉。他是如此善长把大感觉化为小感觉,把理性的结论隐藏在几乎看不见的地方,你在通篇找不到作者明确的结论,你所读到的都是体会,是个人的经验,或者是种种尝试的感觉的记录,是在以个人的声音谈人生的种种重大题材。余秋雨在《旅行的艺术》那本书的推荐序里写道,这本书,让我读得满心喜悦,在我看来,并不认为那是客套话。  在《旅行的艺术》一书里,作者以出发、动机、风景、艺术、回归五个篇章布局,每一个篇章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展开,他鲜少写沿途的风景,所见所闻倒在其次,更多的,他是写旅行者的心态,一种内心的情绪。在此处,在彼处,或者在波特莱尔的“任何地方!任何地方!”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有感受,有体悟,有思考,有知觉,有收获。在德波顿这里,他所探讨的更多是一种文化的旅行,穿越时空,与各样的智者交流,尝试他们提出的各样观点,然后得到自己的体会。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在生活里,不断地践行各位先哲的观点和思想,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各样的问题,去尝试各样的生活方式,然后得出自己不一样的人生体悟。  在《对美的拥有》一章里,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他对约翰.罗斯金的介绍。约翰.罗斯金生于1819年的伦敦,自小随父母旅行,他对于美的把握有自己的一套----绘画。他认为,绘画,不只是让我们学会一种技艺,更多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去观察,对于任何的风景,不只是走马观花地看,而是去认真积极地关注。在我们用手去再造眼前景物的过程中,我们似乎自然而然地从一个以松散方式观察美的位置转向了另一个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我们可以获得对美更为深刻的了解,继而产生对于美更为深刻的记忆。我十分认同这样的观点,何止绘画,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在我们经过一片九月的树林,或者陶醉于九月的阳光的时候,为何在笔下却始终无法详实真切地描绘出当时所体会到的狂喜感受呢,我想很大的程度,就缘于约翰.罗斯金提到的这种积极的关注。而我也相信,德波顿能将大感觉细化为小感觉的神来手笔,应该也是受此影响。  《旅行的艺术》只是他的所有作品里,我感受最深的一本,当然,当然,其他的几本,也都是好书,只是需要我花更多的时间更仔细更深入地去体会,包括《幸福的建筑》。我们不可否认的,阿兰.德波顿是智慧的知识渊博的富有思辨能力的作者,他能在对一件细小事物的描绘中,穿越古今,文化哲思信手掂来,当然,这得益于他大量的丰富的系统的阅读。那么,在这个世界上,有如此多的热爱阅读且有大量系统阅读的人,且个个知识渊博,理论深厚,为何仅此一位如此博得众人的喜爱?我想,在认真阅读之外,他做得更多的可能就是思考。他从来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为了寻找一种更适合的表达方式,而不断游弋于文学、艺术、美学、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海洋,从中邂逅知音,求得共鸣。然后,再将这样的共鸣,以朋友谈心的方式,以最容易让人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像他说的,我们有时候读书,那位作者用确切的文字描述了一种我们原以为自己才有所会心的情境时,一时间,我们就像两个一起去赴约吃饭的爱人,兴奋不已地发现两人竟然有如此多的共同点,我们也许会把书放下,带点乖张地说微笑,盯着书本不放,仿佛在说,“何等幸运,邂逅此君。”而,这一句,也正是我长篇累赘之余,最想说的一句。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兩條線,挺有趣的寫法。
  •     20100616-20100620
  •     主要是看波德莱尔、霍珀、福楼拜、洪堡、华兹华斯、梵高是怎样旅行的。重点推荐看罗斯金那篇,罗斯金说的观察的艺术和对美的观察是需要认真领会的。---陈丹青在演讲的时候也说过,我们要学会“看”。
  •     旅行的意义。。
  •     文字非常美好,深入其境
  •     至今没看完
  •     梵谷、華滋華斯、福樓拜、波特萊爾、羅斯金 读他们的故事很有意思
  •     c
  •     无感
  •     写的还不错,不知道为什么,读不进去。
  •     印象不太深刻了。不过德波顿的书很耐读,他涉猎很广,知道得很多,思考都挺有道理~
  •     最愛「美的擁有」,讓我了解如何欣賞美,怎麼用素描,用文字來記錄下旅途的美。整本書每一篇都讓我有所得,我很滿足。
  •     干啥读啥书
  •     將近十五年前的書,裡頭的道理到今日看來都不新奇、甚至被說爛搞爛了。不過較理性的分析或深入的哲思還是有的,也能夠了解一些作家和畫家的旅行故事。基本上適合不曾在旅途中有所感悟的人(大概也沒有吧⋯⋯),但我不是,所以給這個分數。要不是學校作業,否則如今我是不可能再去讀任何有「旅行」這兩個字的書了。
  •     很輕鬆嘛~~
  •     在适当的时候...
  •     我是初级读者!还得再读
  •     总的说来,台版的译本语言更有亲近感,有温度,话说得更清楚明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