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深的忧伤里吟唱:和仓央嘉措一同参悟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08077567
作者:聂晓阳
页数:304页

内容概要

聂晓阳:著名战地记者、文化学者。199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化地理学硕士学位。1994-1995年在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中心学习一年。2001-2002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中心学习一年。
1992年历时40天重走丝绸之路。1993年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秦巴山区考察文化景观。1999年1月入藏采访两个月,从此和西藏结下了不了情缘。
已经出版的著作包括《北极首航》(上海三联书店1999)、《关于自然与人的笔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在耶路撒冷的日子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为历史流泪¬——亲历战后伊拉克》(中信出版社2005)、《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华夏出版社2011)、《微观西藏》(商务印书馆2012)、《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 ——与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一起修行!》(台湾方舟文化2013)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活佛内心的“如母众生”
“玛吉阿米”究竟是什么意思?
观想一切众生都曾做过自己的母亲
爱人如子,待人如母
如母之心能包容更多的东西
在这个无常的世界保持内心的平静
染污泥而自清
能把自己完全交托的人最有力量
若真修行人,不见他人过
付出本身就是回报
明月常辉,法性常存
第二章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浪子”背后的大智与大勇
内心才是最好的道场
放下自我的执着是更高层次的修行
假我的烦恼与真我的清静
爱情可以是通往佛法的捷径
修行并非泯灭情感,而是升华情感
黄房子里藏着的真正秘密
“活佛浪子”的豁达与境界
“无我”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从“无我”之中体验“本我”
用佛的眼光来看世界
感情加智慧才是最可贵的拥有
第三章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随缘顺变,在无常中保持平常心
从稍纵即逝的世俗快乐中醒悟
佛法最基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佛法所开示的情感秘诀
一切终将到来,一切也终将过去
得之何喜,失之何悲?
烦恼抱怨不如随缘顺变
出离心是真正信仰的开示
很多事情的美好正是因为其短暂
时间治愈一切
第四章 因缘会有时,果报还自受
——畏果更要慎因
世界运转的基本方式就是因果相报
该来的终归会来
思考根藏于“果”下面的因
不为自己的原因怪罪别人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报应面前没有人能够瞒天过海
机缘具备方见因果不虚
不能贪图些许利益而不计后果
所有的施舍其实都是施舍给了自己
第五章 烦恼深无底,生死海无边
——活佛对人生诸苦的警示和启发
人生有比在“惰性”中虚度更加有意义的活法
珍惜人身、抓紧修行的宗教寓言
所谓死亡这回事
任何人都无法得到自己喜爱的全部东西
用修行的“绳索”套住贪欲的“野马”
靠外物支撑的幸福感都不可靠
一个人懂得知足时才算真富有
痴愚的人还未得到已经失去
把自己内心腾空才有真正的幸福
第六章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拥有得多不如计较得少
心是苦乐的根源
少言往往意味着多智
不被表面的温柔情爱迷惑
过分区分你我会让天堂变成地狱
觉者从不自私
如何应对这个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世界?
用亏欠之心而不是索取之心去爱
烦恼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绝对的信任产生绝对的加持
第七章 早知有终化作无,常在有时想无时
——在“放下”中体会“拥有”
看破短暂的世俗欢愉
心若自在,得失无碍
舍心最难
智者拿得起,慧者放得下
对“有情皆苦”的警示
走出自我的束缚和奴役
在这无常世界中保持平静喜乐
面对它,接受它,放下它
第八章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在外界和心境之间修起防护墙
会打理心情的人最快乐
烦恼源自把自己看得比别人更重要
不沉迷世间各种情意的羁绊
嗔怒无异于把自己投身火海
自己的心情岂能取决于别人的言行
爱可以止恨,恨永远止不了恨
辱骂声中易成佛
第九章 荆棘丛中下脚易,明月帘下转身难
——看破诱惑走出修行的惰性
没有什么外在之物能成为终身的依靠
跳出习气做更好的自己
不懂修行是人生最大的损失
轻重之间,便是智慧
真正值得做的事情
执迷于内心的想象,痛苦就在不远处等你
警惕对世间快乐的贪恋执迷
人的区别,只在于心灵是否纯净
任来任去,才是通往自由和解脱的捷径
好坏世界都是修行的道场
第十章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修行才是通往快乐人生的捷径
人生大事莫过了知生命真谛
更好地理解佛法修行的真义
勇敢而富有智慧地抛弃世俗的羁绊
三心二意乃做人和修行的大敌
真正能够解忧的只有“智慧”
贪恋物欲让人失去自由
舍心即佛心
以平常心面对和适应一切变化
第十一章 何必山巅与水涯,安心随处便为家
——心中有定才能驾驭周围的一切
放下才是真正的拥有
正面应用内心的力量
一切外来诱惑都不足以让人迷失方向
修行就是去除杂念杂心
安心做自己,开心做自己,用心做自己
在这个无常世界保持恒常快乐的关键
有什么心,就成什么果
第十二章 乘愿再来菩萨道,不舍众生月重圆
——活着是一辈子又一辈子的修行
在轮回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关于使命与信仰的伟大接力
活佛的挫折磨难与生老病死
一代传奇活佛时隔三百年的再次回归
附录1 有关西藏与修行话题的问答
附录2 红尘中的修行——与热腾活佛谈仓央嘉措
附录3 与终南山寂明禅师的佛法对话
后记

作者简介

仓央嘉措在历经三百年沉寂后忽然大红大紫,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活佛依靠他的传世诗歌再次走入亿万人的心中。
宗教文化学者、著名战地记者聂晓阳,基于最广为认可的仓央嘉措诗歌66首,完全从佛法教理的角度去重新解释诗歌,试图走入仓央嘉措的真实世界,还原尊者更加本真的历史面目。
史上首次从修行的角度重新打量仓央嘉措,引导人们重新审视情爱的短暂与欢情的易逝,让自己浮躁的内心平和下来,尝试另外一种生命的体验,让自己的灵魂受到一种别样的熏陶和滋养,这就是三百年后一代传奇活佛与世人缘分的继续,也是今天仓央嘉措热得以空前持续的缘由。
品读活佛的醒世道歌,与仓央嘉措一起再修行,我们一直在路上。


 在最深的忧伤里吟唱:和仓央嘉措一同参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说实话,之前对西藏的神秘文化的确很向往,但因为我的孤陋寡闻,直到看到这本《在最深的忧伤里吟唱》,才知道了仓央嘉措,知道了这个曾经达赖喇嘛,有着不寻常的经历,更有着非同寻常的才情,写出了被西藏人广为传唱的诗歌。而作者聂晓阳通过重新解读他的诗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走进了这个传奇人物的精神世界,也借此了解了西藏人信仰的那份执着。人有物质很容易,有信仰却很难,特别在现实这个社会下,因为很多中国人因为科学拒绝迷信,把宗教也划入了迷信的行列,宗教信仰的人很少,而除了宗教信仰,自己的修为有不过,所以真的就没有了信仰。而作者笔下的大部分西藏人,因为虔诚的信仰,相信因果报应,所以在外人看来是很单纯很善良的人,也正因为这种虔诚的信仰,让西藏文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很少被人了解得很深入。作者解读仓央嘉措诗歌,一方面是挖掘这个人身上的才情和独特的精神世界,借此窥见西藏人的精神世界,而更为重要的是向我们传达一种精神信仰的力量,有的宗教是可以让人有精神寄托的,让人的精神世界更纯粹干净的,因为有所畏惧才会更加善待生命、敬重生命。“能把自己完全交托的人最有力量;爱情可以是通往佛法的捷径;放在自我的执着是更高层次的修行;感情加智慧才是最可贵的拥有;从稍纵即逝的世俗快乐中醒悟;一切终将到来,一切也终将过去;烦恼抱怨不如随缘顺变;很多事情的美好正是因为其短暂;世界运转的基本方式就是因果相报;不能贪图些许利益而不计后果;任何人都无法得到自己喜爱的全部东西……”这些充满着哲理的智慧解读都是作者从仓央嘉措的诗歌中领悟到的,这些被世人通常理解为“情诗”的诗歌,经过作者结合仓央嘉措的宗教背景,从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西藏传统文化角度,给予了全新的解读,让我们更加通俗易懂又准确地了解了西藏文化和西藏人的信仰。作者不止一次提出,西藏人用天葬的方式,把自己的尸体施舍给秃鹫,来完成自己生命的轮回,这既是一种文化传统使然,更是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一种信仰的体现。我们普通人未必如西藏人那样的彻底和决绝,但我们也要从中一起领悟一些我们自身需要的东西,当下的社会,有些事情并非我们所愿,有些事情我们也不必抱怨甚至报复,和作者一起品读仓央嘉措的诗歌,一起修行吧,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未必都是美好的事物,但我们却都可以坦然接受。
  •     诗与佛在写这篇文之前,我就给自己下了一个定义,那就是这必定不是一篇规格高的评价,更多的是自己在书中得到的珍贵的感受的集结。只凭借这么一点我就已经激动不已了,我几乎想要用口述的方式来记录这所有的一切,似乎这样可以更快点,但是这样的焦躁的心情几乎是在亵渎这样一本书的灵魂,所以我让自己安静下来。对于仓央嘉措,很多人都对他有所耳闻,而且似乎我们学中文的还专门学过他的一个小小的章节,但是对于这个似乎不会出现在考试卷中的人物我自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不过不代表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会淡忘,相反一旦出现这样的机会,我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好好地抓住好去填补自己内心对这个人的理解空缺。通过诗歌来传达佛法教义,这种解读一下子让我觉得很新鲜,当人们对仓央嘉措的才情惊呼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时候是看到了他是男人这一面,而没有达到更高的高度,而这本书则将仓央嘉措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来看,就一下子有了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对于佛法的理解,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象,我是一个在心中皈依的人,也对佛法的深奥深信不疑,至少在生活中对善有着莫大的敬畏,在做一些事情之前都会要摸着自己的良心,这就是我对佛的最朴实的想法,虽然不求什么,不过有一个信仰似乎不是一件坏事。不过没有什么高深的想法,而仓央嘉措的一首诗,在作者看来都是对人生,对轮回在世间的人们的真实画像,并且透露出一个个深奥的道理,这简直就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一般,不得不佩服。一首“你皎洁的面容,虽和十五的月亮相仿,月宫里的玉兔,性命已不久长。”这短短几句中透露出的是对死忙的一种理解,让人们一下子直面了最为重视的命题,作者就这么一个话题能引发开来,既悟出了诗中的道也更加了解了佛,很好看,这是我最为简单的一个评价。适合在一个恬静的下午,在一杯好茶的袅袅烟雾中好好体会这么一种神圣的感受。如果独独看有关佛理的书,也许你会觉得晦涩难懂,难以静心,可是看这么一本用着通俗而又精致的语言叙述的书,你总会处处感受惊喜,不得不觉得人生总在拐角处得到莫大的快乐,即使我们在世间是修炼,也足足觉得欣慰了。人生的旅程,说到底就是在经受折磨与痛苦,但是微小的幸福和领悟却可以撑起漫长时光,唯有珍惜才是正途。
  •     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在西藏历史上颇受争议。在世人的目中,仓央嘉措是一位向往世俗生活、离经叛道的情僧,他寂寞而神秘,他的诗也一样神秘,被传颂的同时又不断被人误解,他之所以被世人铭记,不仅仅缘于他的六世达赖的尊位,更缘于他追求自由的反叛精神。仓央嘉错诗歌中最印象最深的有两首,一首是它的第一首“在那东山顶上,升起了皎洁的月亮,玛吉阿米的脸庞,浮现在我的心上” 。另一首则是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他究竟是高僧还是情痴,“玛吉阿米”是一把重要的钥匙,有人认为是一个人的名字,有人翻译为少女,但是在本书中,作者认为是“母亲般的众生”,这是年轻的仓央嘉措对宗教使命的理解,是他内心深厚的菩提之心的写照。佛祖向来就不是教人执迷于外相,不要拘泥于表面的清规戒律。其实“如来”和“卿”在本质上或者更高层次上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世上本有两全法,只是未到境界时。在作者心中,仓央嘉错是一位深有慧根的活佛,他的诗从字面意义上看似乎是描写男女情爱,但实则宣讲佛教义理,他惯用暗示或譬喻或代指的手法,表达佛学中的某些观念,如因果报应、世事无常、众生如母……,并非儿女情长。他用浅显的语言和形象,表达了佛教哲学中最深奥的学问乃至密宗的某种境界,“形似放荡不羁,实则清净无染”。一个达赖喇嘛的诗写出了世人的所有情感,他的诗将永远为世人流传。他创作的诗歌,平易近人,十分朴素,类似于民歌,很适合于大众传诵。翻译诗歌就象重新创作诗歌,而且,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理解阐释仓央嘉措。情侣看到的是情诗,哲人看到的是道歌,政治家看到是政治诗,我们读的是忧美的诗句,投射的是自己的心。佛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一旦觉悟,众生就是佛。年轻的仓央嘉措曾一度浪荡随性,有过一段短暂的世俗享乐,但他从能生发离心,对娑婆世界顿生厌离之心,对终极解脱生出坚定的渴求。他是一个入世的活佛,一个为天下苍生着想的活佛,怀着普渡众生的慈悲心,用他独特的道歌为世人吟唱。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关于我初中就有的珠穆朗玛梦那时候想的真是天真
  •     作者挑出来的译本太直白了,不如曾缄的来得文采。每作后的散叙倒多显得生硬而为,倒是有些许佛家思想深得我心。
  •     领略活佛的智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