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生与死》书评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550247692
作者:[日]板仓雄一郎
页数:304页

失败是成功他妈,让我们少掉些坑

在当下全民创业的时代,在这普遍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更多的是那些创业成功的偶像,他们的创业历程和吹 NIU B的过程。常说“失败是成功他妈”,本人更喜欢看别人失败的案例,为什么失败,人的原因,时机不对,大环境的变化等,创业是个苦逼的生活,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导致创业项目的失败;本书刚好符合本人胃口 哈哈哈。在生活中咱要多看他人的优点,咱要多学习和赞美,但是一定记得他人的成功是我难以复制,反过来看他人失败是可以参考,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在我们创业道路上避免重蹈覆辙,尽量避开先烈们已经掉过的坑。感谢作者(板仓雄一郎)以日记的方式叙述着,记录下自己创业过程所掉过的坑,以及自我反省的一些心路历程,反省自己所做决策的得与失;让我们这些正在创业ing的人,多了解一些创业的那些坑。《创业,生与死》时间跨度从1984年2月到1997年12月,分成五章来记录自己创业历程:创业、发展、HyperSystem、衰落、破产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什么样的人适合守业?从书中了解板仓雄一郎天生就是个创业家,也从他自己反省心路了解到“自己并适合守业”。他对市场的机遇敏感度、超强的执行力和交际能力,有野心,以及我行我素做事风格和自己独到的人格魅力,他对自己评价“喜欢出风头”和“讨厌模仿别人”;他从一个“电话串线事件”小小事件中扑捉到商业机遇,到1991年6月创立HyperNet发展了自己的事业。其中他们IMS事业发展的得很顺利,事业发展一切都在的预料之中,实现当初创业推演的目标,自信心开始膨胀。“我内心那常常按耐不住的欲望又开始蠢蠢欲动了”,1995年,日本正式欣起一波“互联网”热潮,在日本银行转变经营模式,加大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在这风口和个人信心爆满的状态下开始他的新的大事业征程;“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信念下开始HyperSystem计划。

步子迈大了扯到了蛋

发梦是现阶段每个电视节目鼓吹的。心有多大事业/理想就能有多大,但不知为何情歌里的伤感很少在财富杂志上出现。即便有也不是大版面强报道——因为真相太伤感,有时候你简直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吧。HyperNet这个公司,是日本人从封闭的金融市场,到风险企业被争相追逐,再到被集体声讨追债画面的缩写。此时业务单一造成了现金流不足,对美国市场的盲目乐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公司员工更是没有良好的关怀,倒闭在所难免。那么如果倒回去一点,事情会不会不一样呢?例如接受Bill Gates的收购协议,拿着支票干下一家公司,应该不错吧,搞不好能撑到下一次;又或者不瞎着急着美国市场的大蛋糕,小区域小尝试,毕竟是人家的地盘,礼让三分;又或者把拜访各大银行的时间拿来关怀下属,了解真实情况,不在凭空想调转方向;可惜都没有,膨胀的心一步步走了下去,于是新商务大奖的自信让公司死的更快。所以在前半篇的扩张之路后(稍嫌无聊),后半篇的急转直下曲线犹如中国股灾。(好吧我也许喜欢看灾难片)PS有两个事情跟《反脆弱》中描述的情形集齐一致,又一起看了这两本书,拿来说说。1. 住友银行 vs 国重先生国重先生有远谋,懂创业。而住友银行重风控,收益一比不算啥。最后,个人屈服了受雇企业,对于企业,不可以相信其重感情,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也更不能指望其有勇气,有谋略,企业趋利,仅此且引以为傲。2. ASCII公司合约瓦解签合同的对接方离职,导致的谈判困难现象。整个对公业务最难的环节便在于此,甲方一旦关系不好耍赖,就成为了公司纠结的核心点。所以HyperNet的模式在如此高速的发展,显然把所有甲方的账款想象的过于轻松。PPS 本书里的大boss个人觉得是三井房地产,霸王条款轻松挣得几千万,仿佛看到未来某朝房地产的走势…

创业,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

  马云语录很多,其中一句让我印象最深刻:创业十多年来,最大的心得体会,永远思考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哪些错误是这些人一定要犯的,因为成功有很多的要素,有很多的东西你是没办法学的。   ——献给每一个正在创业的人。      每一个创业的人都不乏idea,仿佛借助了神力,灵感喷涌,产品、理念信手拈来 。犹如小说中的作者,灵光一现,很棒的创业idea就在脑海中落实;      每一个创业的人都不乏激情,idea出现,大力着手,说干就干。犹如小说中的作 者,构思落地,细节规划,资金、人员调配;      每个创业的人甚至都不乏好运,让你觉得努力可以得到回报,幸运之神特别眷顾,业绩纷纷上涨。犹如小说中的作者,事业快速发展,甚至是膨胀般地发展。      那么,接下来呢……      我相信有很多品牌、产品甚至理念,都有过无声无息地就消失掉的经历,就像从未存在过。于不相干的人来说,完全没有任何影响,就像即使没有智能手机,我们依旧心安理得地使用非智能化手机。      但是对创业者本身呢……也许饱受着煎熬卡在是否活下去的夹缝中,也许承受着痛苦奋力想再推进一点点,也许已无回天之力,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夭折掉。      就像小说中的作者。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觉得作者的人生也是一种精彩。虽然失败了,但毕竟经历过很多人未曾经历的事情,中间穿插很多成功,相对平庸人士,也是一种别样的成功。      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我为他感觉痛苦,真真切切地痛苦。      创业之前,我们都会听过相关的创业语录。   【艰难篇】   创业对人的要求很高,没有**、**、***能力很容易失败;   创业是一种历练,要面对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个人去解决,背负资金痛苦,压力很大;  创业对身心都很折磨,主要是精神上,要忍受得了寂寞……      【鸡血篇】   没有创业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人若无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差别;   人生,需要用激情过好每一天……      种种的创业语录,充斥着书籍、网络、成功人士的口中。   那么,现实呢……   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是痛苦的,就像作者一样。   不要说书中写得太夸张,就拿做小买卖的生意人举例……   谁没有被库存压得透不过气的时候;   谁没有资金周转不顺的时候;   谁没有守着一个很棒的产品,却没有销量的时候;   谁没有管理不善,被同伴拆台的时候;   谁没有用尽精力、心思,却无力扭转局面的时候……   如果,你创业过,我相信你会懂。   不需大起大落,同样深受痛苦。      这就是创业,这本书,用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创业,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是真真切切地痛苦。   你害怕了么?如果你退缩了,那么你就输在了起点。   创业的路没有那么多美好,挺住,意味着一切。

创业,生与死

项目六大要素:1,系统开发。 2,专利和版权的申请和保护。 3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 4,互联网服务商5,招募用户会员。 6,招募广告主系统开发:1,全额负担开发费用,业务委托。 2,合作外包,支付专利费用。商品计划-商品详细说明,特征, 现有竞争商品的比较销售计划-用多少人员,怎么宣传,经费研发计划-从技术上对研发的可行性验证组织计化-实现任务的人员配置,指挥方法,权限范围。

创业,像生而后死

创业的成功与否,只能通过盖棺定论来确定。如果是用一句话来点评这本书,我会说:“这是每个年轻创业者都应该看的书。”然而这句话已经被滥用了。但是这句话,是在我看到第80页的感想。在以往我对创业的认知是,热情、胡思乱想、不按常规出招。创业者该是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偏执狂,他们有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不满足于屈从世界,指责所有与自己不同的意见都是蠢货,抱着极大的热诚和自信去征服世界。是的,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这样的。这本书给予我最大的感受不是如何创业,而是作者的经历让我知道了“我以致身边认识的想创业、在创业、打算创业的人有多么不适合创业”。它不教我们怎么去成功,而是将自己的经历慢慢地写下来。这样的经历,不能说是失败或是成功,所有的结果都应该通过等到停止的那一刻才能定论。创业,原本就应该是生活和职业紧密相连的一种状态。作者将自己的社交、想法、经历以及生活都写了下来,膨胀的自信心在某个时候成为了隐藏的炸弹,在某个时候却成为了引领事业高峰的引擎。我想,这才是对创业者最大的经验:当社会还未从组织主义变为个人主义时,带有强烈个人主义的创业家在将公司带上轨道之后就应该寻找适合的职业经理人来负责运营。作者颇有国内几位成功创业者的影子:互联网来临的90年代,想要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来打败自己研发的IMS;进入互联网广告业务的时候,想着如何找到别人无法模仿和追上的关键;被微软看重,随后大肆准备进军国外市场,路演和上市。后来呢?死于债务、死于合作公司的违约、死于公司成员的背叛、死于自身的信心过涨。“有些事,我不写,就没有人来写了。”媒体和社会的看法终究是受主观看法而致的,而唯有当事人主动写出来,写清楚内外发生事情,作为当事人在审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自身情况下,让后来者从“经历”中学习,而不是从他人总结的“经验”中学习。最后想分享的是,作者在创业开始走向滑坡时得到的警示是:看似别人之事,其实与己相关。而在事业失败申请破产时得到的启示是:我希望自己还有重新去追求幸福的勇气和力量。

浅谈创业成败

俗话说,动情容易守情难。在商场也是一样——创业容易守业难。在《创业,生与死》这本书中,这一点被充分阐释。板仓雄一郎用最平实而贴近生活的语言,讲述了HyperNet公司从创立到破产的整个过程。中间的登顶及艰难自不必说,我主要想谈谈板仓雄一郎为什么能够创业成功,又为何快速走向失败。先来说说板仓君为什么能够成功。我主要说两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勇气。从板仓君高考完却没有去上学,而是选择创业这一事实便可以看出他具有大部分人所不具备的勇气。这里,想引用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曾经提出过的万物能量理论。他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能量值,人亦如此。只有人们拥有的能量超过大部分人的时候,才能成功。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将近85%的人能量值不会超过200,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能量值有200以上,就能够成功。而勇气的能量值是多少呢?刚刚好是200。从这个角度来说,勇气恰恰是板仓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其实看看中国同一时期的人,有勇气辞去稳定工作下海经商的、有勇气购置房地产的,大部分都成功了。可能会有人问,那么现在有勇气就能够成功吗?目前全球人均能量值已经达到了207左右,因此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而比207还要高的,便是智慧。所以,在21世纪,想要成功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看起来这个理论很唯心,没有科学依据做支撑。但是这个研究也恰恰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特征。在一个大时代中,能具备超于常人的特质,便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其次,板仓君比较有创新精神。可以说,板仓公司的主要业务都是由之前的一些软件所深入研究优化而形成的。板仓能够发现一些软件可以优化提升的部分,便是他第二个比别人有优势的地方。而他20岁创立游戏公司的经历也让他有了足够的能力支撑他的创新设计。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创新产品,才能吸引众多优秀的IT人才纷纷加入板仓的公司与他一同奋进。如果板仓君仅仅有勇气,却没有一个能够吸引旁人眼球的产品,也是无法站稳脚跟的。由此可见,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看起来一切都很美好,板仓既有创新的思维、有技术支撑、有人才相助、有勇气往前走,为何最后还会失败呢?我们需要从外部和内部来分析。首先,20世纪90年代,日本正处于经济崩溃萧条的时期。在这种大环境下,板仓公司的发展势必会受到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虽然当时有风险投资的热潮,但是随着泡沫的逐步破灭,投资也逐步在紧缩。从板仓公司发展后期,各个银行不断地催促还贷款的事情上便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这些不断地催贷,源于银行对于公司的预期不乐观,而这种不乐观的想法,一部分是由公司业务、资金链等方面的考量,另一方面,也会受到整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影响。在国家经济的大洋中,板仓的初创公司就像一叶小舟,浮浮沉沉,抵抗也是那么无力。而从板仓个人来说,他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就是经营决策的失误。众所周知,1990-2000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时期。板仓先生自己曾经用过互联网,却不觉得好用,便想当然地以为旁人也会如此考虑,错失了抓住互联网兴起的大潮。说起对于科技未来趋势的把握,不得不说起诺基亚公司,这个曾经一家独大的手机公司,也是因为没有跟上科技的发展,很好地分析客户的需求,研发智能手机而走向了衰败的局面。板仓如果能洞察网络的发展,不见得能够拯救他的公司,但或许能够给公司争取更多的时间扭转局面走出低迷期。第二就是没有很好的处理好与债权人以及员工的关系。对于一个创业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但是板仓,这个更关于事物而非他人感受的老板,却没有管理好自己最宝贵的资源。对于债权人,缺乏天生的敏感眼光,没有从对方的一举一动言谈中察觉对方的意图,没有提前做好准备,最后陷入被动的资金链断裂的局面,连自己卖车存下的钱都拿出来垫付,何其悲惨。如果板仓君能够提前察觉到债权人的动向,或许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解决资金方面的问题,度过难关。而对于员工,板仓先生更多的是忽略,没有真正了解公司创立元老们的职业需求,因此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予以满足。当这些人才感受不到自己在公司存在的价值时,纷纷选择离开。板仓先生直到这时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太多,但为时已晚。总体来说,板仓先生更注重把一件软件试验成功的成就感,更关注于各种事物,却不擅长维持一个公司的发展,不注重人情世故。这样无疑对于管理公司是非常不利的。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仅是能够让一个企业站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企业踏踏实实的往前走。否则,刚刚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顷刻间崩塌,它的存在转瞬即逝,对于这个社会,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也是一种遗憾。其实,大部分人心中都有一个创业梦,总说自己有个怎样的好点子云云。但是仅仅有个好点子不足以维持一个优秀企业的长足发展,还需要对未来趋势的洞察把握,对人情世故的否西,对业务的掌控和发展……创业之前,真的需要修炼。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我想板仓雄一郎会是成为我好朋友的那个类型

看了很多成功学,励志故事,终于也找到了这个讲述真实创业历程,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故事。仔细阅读,你能感受到板仓先生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真实,有主见,有个性,很容易让人喜欢上他。而早年创业遇到的挫折,或许也应归咎于他的直爽,不喜欢不感兴趣就不想做了,这就是他。当然,对于商业,对于创业,他所拥有的独到嗅觉值得肯定,执行力与变通能力都是一流的。要是现实生活中遇到他,我想在很多方面我们都能有所共鸣。总体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书,值得一看。另外,意外发现板仓先生在二十世纪末就已经深刻感受到大数据的用处,让人颇为惊喜。

你的失败为什么伟大

曾经有一位读者给我写信的时候说:川叔,你知道为什么我喜欢你的文字么?因为你总是乐意把你的失败、不如意、甚至过去很多丢脸的事儿告诉我们。现在的成功学里大部分都告诉我们是他们多光鲜,励志鸡汤里也都是在说,加油,你要你坚持,你也可以像某某某,好像只有你不乐意写这些。我说,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见过猪跑么?所以身边的长者大部分都是职场人,你看了他们也就知道职场是个什么鬼。真的去了职场,长辈会告诉你,没事,都有这么一个过程。但是你还会害怕。那时候你才知道,吃猪肉和看猪跑是两回事。因为大家给你看的都是成功后的结果,那些失败的经验,我们都闭口不提。我至今都不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成功者,所以,我乐意做那只猪,跑给你看,还告诉你,为什么我会这样跑……这本书我读了两次,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感触。对于一个快奔四的人来说,创业似乎是太晚的年纪,风投、伙伴、会特别现实的问你,你凭什么。当然,我对创业就想对减肥一样,没那么多的热情和动力。从去年开始,我参加了优米网和罗辑思维,遇到了很多创业者。有时候我把他们邀请来对谈,有时候听听他们的创业故事。这是个“是个人都沧桑”的年代,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大把的故事,你听他们的磕磕绊绊,就反复和他们一起经历了一次创业和蜕变一样。这本书,适合给所有打算创业的人看。当然,也适合给所有进入职场的人看,他也乐意把自己变成一只猪,告诉你,理想和现实的距离,他搭建的多辛苦,又多艰难,一次次跌倒,又如何一次次站起。坦白说,板仓比如今的许多人都有执行力,他甚至比如今许多说要创业,最后只是看个铺子的年轻人,更能看到未来的商机,以及崛起的经济态势。你从他的故事里,你可以看到的是他的态度,开朗的心态,面对压力时的情绪管理能力。如果说做第一间公司他还算误打误撞,那么第二间公司他的白手起家,到去谈融资,限定范围,甚至铺陈业务,面对突发状况他如何解决等等,都有更大的格局和态度。印象里最深刻的是创业受挫,产品转型后,他一家家拜访,去做宣讲拉客户,没有一次放弃过希望。这种谦卑,向上,以及自我激励,是特别难得的品质。而老天总会在你最失落的时候,送上给你的最好礼物——一个转机。如果当年去杂志社提案,他心灰意冷没有阐述新产品对读者调查表有什么用的话,也许后来的各种大单,他就再也接不到了。你如何要在绝望里看到希望?你如要在低谷里自我鼓励?很多时候,不在于别人,只在于自己。有人曾以嘲讽的语气说,川叔,你别每次就说风凉话,如果你不是今天有了点成绩,你能好意思说过去的那些失败?我也曾严肃地说,我这个年纪,不论职位还是收入,在同龄人里都是最普通不过的而已。一个人不是先有了成绩才能去说经历,而是你有了经历,总结和懂得了,才可能会有成绩……读完这本书我还想起一个人,也是国内我特别敬佩的人,就是褚时健。其实他如何用心做品质,如何取得赞誉,这些我都不关心,我只是喜欢他在逆境里不放弃希望的那股劲儿。我们都曾失败,或许我们也一辈子都会失败下去。只是有人会从失败里得到,之后继续。有人就在失败里埋没,之后消失。谢谢那些乐意和我们分享失败的人,尤其是分享的时候能带着他们的坦然和平常心,而不是抱怨和对过去的艳羡,这才是最难得的心态。

我为什么不想创业——《创业,生与死》

最近股市震荡比较大,而从年初开始炒作的“互联网+”一路走来备受关注,似乎人人都认为这是趋势所在,人人都准备大有作为。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家鼓励全民创业,甚至在两会上也提出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拉动中国经济,同时结合“互联网+”为导向,真正实现国富民强。仿佛一夜之间,创业和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点谈资,而那些有想法的小伙伴,不自己搞点创业项目都不好在外面扯呼了。顺带着,那些原本想要有所作为的人,也开始趁着国家送来的东风,出去自立门户开山头了。创业,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甚至成了一种流行时尚。刚好在这个时间档口,我读到了板仓雄一郎先生写的《创业,生与死》,一个创业者以第一人称对创业项目萌芽、发展、衰弱、破产的全过程的描述和反思。板仓先生对于自己的创业起落经历毫不避讳,甚至有时候也会披露一些自己的私生活,整体看下来,就好像是一个亲近的老友拉着你倾诉,让你在创业路上少走弯路一样。不过对于我来说,板仓先生的经历却又另一番意义,让我更加坚定了不去创业的决心。为什么不想去创业呢?最开始萌生这种念头,是因为觉得自己在创业所需的创意、资金、资源上都没有积累,同时最关键的自己也不具备创业家所具备的魄力和勇气。现在呢,有了板仓先生的这一经验,即使是一生以创业的己任的人,创意先行,又抓得住机遇和资金,虽然也取得了辉煌和成就,但最终还是以失败结束。所以,创业大部分是失败的。创业要求创意,以及抢占市场先机的勇气和魄力,是成名的前提。如板仓先生的互联网广告平台,如大众点评团购,滴滴打车等等。市场记住的永远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时候第二个也会用来作对比,但是往后的第三第四第N个,只是在这条道路上前赴后继的无名英雄。创业要求资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你有好的创意了,也抢占市场先机,这个时候会有很多人上门来送钱给你用,而当你出现一些看似假以时日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当初送来的资金现在又开始回撤了。锦上添花从来都比雪中送炭来得容易。创业要求资源,包括人脉资源和其他资源。人脉资源除了你在外结交的人,还有你的创业团队,其他资源更是五花八门。但总的来说,只要有人就够了,因为人会带来很多东西,包括他的资源、人脉。而对于创业团队来说,真正的完美团队,是不管少了谁都可以完整运转的,成员到齐更能为团队争光。但大多数创业者都专注于外部资源,而对于内部自己已有的团队成员却少有关心,有时候还流露出我一个人在外面忙得脚不沾地都是为了你们的高傲感。板仓先生对在自己创业的失败进行剖析时指出,作为经营者,他本人始终把自己个人放在第一位,而对“组织”一无所知,这一点是他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但也是后期惨败的原因之一。不止是板仓先生,大部分创业家本人都是具有独特的个性,同时也是集自信与自满于一体的,如已经成功了的马云、俞敏洪、徐小平、雷军等,还有那些有过成功但是最终失败了的无数创业者。从创业者到经营者,个人集权到放权,这对大多数创业人来说,是一个巨大转折点。回到为什么我不想创业。除了以上提到的关于创业所需的创意、资金、资源等外部条件外,作为创业的人自身内在还需要对创业源源不断的热爱,同时,创业容易守业难。如果真要让我选择,我可能只能去做别人守业工程里的一小员,换句话说,就是做职业经理人而不是老板。

说是生与死,又岂止生死这么简单

拿到这本书有一段时间了,我一直很想读,但我一直忙,几乎每天都是五六点起床,不是在路上,就是准备上路,回到酒店或者家,一般都是晚上十一二点或者凌晨一两点。所以,我是真的没有时间。所以,这本书在我的包里装了两个星期了,却连保护膜都没有撕开过。直到上周四,儿子生病住院,我才不得不撂下一切,每天在病房里陪护。这本书,就是在儿子吃药、打针后,睡觉的时候,我坐在他身边看完的。是的,我之所以这么忙,是我正在创业。虽然我已经帮别人创过好几次业,筹建过好几家工厂,但是,自己亲自上阵,一切从零开始,还是第一次。所以,读这本书,我也就特别的有感触。创业成功的书读过很多,创业失败的文章也看过很多,但由创业者亲自执笔,记录并总结自己创业失败的书非常少。所以,这样的书,就显得特别珍贵,读这本书,也就有了很多不太常见的特别感触。首先,我理了理作者板仓雄一郎的学生时代。虽然板仓讲的比较潦草简单,但我觉得这段经历却很重要,因为正是他的学生时代,奠定了他创业的基础。板仓在念高中时,不是个好学生,没能考上大学。后与父亲吵架,离家出走,后来虽然勉强考上了一家不怎么样的大学,但他没有去上,去打工了。他在高中时代,就爱好电脑,在高三就有了自己的电脑,并编写过很多软件,其中有一个类似于后来的Microsoft Excel。说真的,这样的条件,这样的基础,在当时(1980年代),是非常少见的,所以,作者后来从事与软件和互联网有关的创业,其实也就不是个什么奇怪的事情了。这个基础是高中时代就已经打起来的,在正式谋生或者创业之前,他就已经具备了很多人所不具备的条件。这跟更早的比尔盖茨,更晚的李想,其实是多么的相似。这也就符合了我们喜欢套用的那句话:成功的原因,都是相似的,失败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其次,板仓其实没有真正的工作经验,几乎一开始所累积的,就是创业经验。怎么说?他说是去打工,其实进了一家只有几个人的游戏公司。这么小的公司,遇到什么问题,肯定都是共同应对和经历,而且,这么小的公司,也没有所谓的管理而言,也就没有了所谓的职业成长通道。这样的公司里,要么就跟着老板一起发大财,要么就有了基础自己单干。而板仓没有能跟着老板发财,所以,他一有机会,选择的是创业,而不是去打工。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的工作经验,其实就是创业经验,他的高中基础和他的第一份职业经历,基本就决定了他一生的走向。第三,板仓的个性,促使他成了一个连续创业者。在开始本书重点描述的HyperSystem公司创业之前,其实他已经创立过三家企业,一家是他20岁时创立的游戏公司,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创业,但作者到23岁时,对其不满,对已经运行了三年的公司经营心生厌倦,于是第一家公司挂了。不久,他创立了第二家公司,是关于语音通讯的,大获成功。而来,又创办了与地二家公司相似的企业,之后,才是他重彩描绘的HyperSystem。板仓的性格,决定了他会是个连续创业者,因为他聪慧,敏感,极其喜新厌旧。聪慧和敏感,使得他能捕捉住新的创业和机会,但喜新厌旧,就意味着他很难专心经营好一家企业。某种意义上讲,他会是个好的打天下的人,但却不是个好的守天下的人。所以,他成功和失败的基因,其实早都已经种下了。只是需要时间来发展和演绎而已。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是也。第四,光有天赋是不够的,还需要历练和学习。板仓无疑是具有创业的天赋的,但他的历练和后期的学习不足,这使得他创造的企业,最终上演了折戟沉沙的悲剧。何出此言?且听我慢慢道来:1)板仓没有工作和管理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因为他几乎一开始就进入了创业经历和创业模式,所以他的知识更多积累的是如何创业的,而不是如何工作和管理的。但显然,后期他也没有在管理方面下过苦工,从HyperSystem故事里可以看出,他更多的是在做创意和营销的工作,而不是着眼于整体的规划,和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调整,在人员的培养上,也并没有怎样下工夫,基本是以挖人为主。这就使得他的公司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隐患在公司高速发展时看不出来,可一旦遭遇挫折,就一定是问题,企业的问题,首先还是人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人的企业,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到后来,经营出现困难时,板仓所侧重的,还是如何筹措资金的问题,自始至终,他都没有着眼于培养团队 ,所以,最后发展到无人可用,也就不难理解了。2)合作伙伴的选择有问题。板仓早期的成功,得益于他有个好伙伴,滨田。滨田不居功,不抢风头,默默支持,基本都是在板仓成功时默默退出。但后来,在创办HyperSystem,板仓选择的是国重,此人是银行体系里面出来的精英,而且是站在银行的立场来思考问题的,而不是作为一个创业伙伴单纯的身份来合作的,这就使得他所有的合作意图和算计,都以银行和自己的职位、利益为出发点。但板仓经历太少(几乎没有职场经历,所以无法以职场人的思维来理解这类人),识人不足(板仓相对这种江湖沉浮的人而言,看问题的角度过于单纯),却选了他当做创业的主要伙伴,这导致在最后生死存亡的关头,国重先生背后插刀,收回资金,却不再贷出,加速了HyperSystem的死亡进程。这归根结底,还是板仓的经历太少造成的。3)板仓没有为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学习相关知识。板仓雄心勃勃,要到纳斯达克上市,但他的决定,基本就是一个灵感,一个闪念,别人的一个提醒或者一句称赞,而不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也没有为了自己下的决定,去花时间系统学习自己要做的事。他决定要去纳斯达克上市,连上市基本要做的准备工作都没有概念,就干起来了;他要在美国开公司,在日本的母公司连软件都好没有开发出来的情况下,就做了,一堆钱就砸进去了;上一个烂摊子还不知道怎么收拾呢,又在韩国开起分公司来了……这些过于随意和缺乏基本常识的决定,之所以做的这么荒唐,跟板仓的疏于学习的个性有极大的关系。纵观全书,这个年纪轻轻,20岁便创业成功的年轻人,自大,自负,自以为是,基本上是既藐视别人的智商,又藐视常识积累,还又不愿意学习。他只喜欢在成功里学习成功,却不擅长,也不愿意在遇到难题时回归常识,正视失败,学习基本知识。这才是这出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虽然,他在自己失败后,写了这本书,如实记录了他的经历,在书中,他也有检讨自己的过失和不足,但是,自始至终,他都如他的书名一样,停留在企业的生于与本身上,却没有,也没能挖掘潜藏在生死下面那些更深层次的、真正的原因和东西。这也可能是板仓就是板仓,无法变成孙正义或者比尔盖茨的原因吧。有些事,即使经历过,也不代表就理解了。虽然板仓在这本书中说的是企业的生于死,其实,在这这本书里描述的那些些故事的后面,我们所看到的,又岂止是生与死这些简单的事?但无论如何,还是应该感谢作者,感谢他未多加修饰,如此真实地写下了自己的这段经历。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说书人,听书人

我应该算是一个典型的职场工作者,这些年来混迹在国内各种小有名气的二线互联网公司,平台不大不小,小公司的同行羡慕,外企的同行看着一般,就这么过了我的初入职场和成长期,在今年春节之前,我决定加入到创业公司中,去感受全面负责几个部门的工作,说不好一下子就能和公司飞速发展起来。其实在面试的时候,BOSS就问我选择创业公司的目的、有没有准备过加入创业行列,我坦白说第一我是为了实现我的职业梦想,希望选择一支潜力股,发挥我过往积累下来的经验,可以创造出一套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但是我并不想创业,创业也一直不是我准备要做的,我只是希望可以在自己的职业领域里总能快人一步地成长。但是当我真正加入到这家公司,发现很多和自己当初想象的并不是那么一样,比如预料到管理模式和制度会有严重的缺失,但是却没有想到“严重缺失”并不能精准描述当时的状态,应该说是“完全没有”,所以我开始小心地逐步去改善管理现状,在改善的过程中,我开始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被关注,这种关注来自BOSS,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对我的期望,这是一种完全的信任,正式这种信任让我在短短几个月中没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职业”心态到“创业”心态。职业心态对于我来说是我只要完成我分内的事情,我不太会考虑其他相关的部门和员工,我需要的就是我所在的业务领域里一切流程和制度规范,但是创业心态,我开始把公司的战略和业务当成事业来经营,我开始了解和学习本专业之外的知识,开始考虑我的每一个决定会对其他的部门业务和员工带来的影响,我更多地开始关注如何让我的部门可以帮助和推动公司更快实现和打成占率目标。本书难得由板仓雄一郎亲笔编著,让我们有机会听一个过来人亲身讲述他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和教训,我想对于每一个想要创业或者加入创业公司的人来说,看一看前辈的经历,是难得可贵的财富,板仓雄一郎在本书中更像一个没有关注有多少听众的说书人,平静地娓娓道来一段真实的故事,只是也许他更加希望,每一个在场的听书人,可以真正地把这故事好好思考。


 创业,生与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