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温州人学创业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06495103
作者:李文庠
页数:24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三十多年前,有人曾问一个陕西放羊的小孩:“你养羊干什么?”小孩回答:“卖钱。”又问:“卖了钱干什么?”回答:“讨婆姨。”再问:“讨婆姨干什么?”再答:“生娃。一生娃干什么?”“养羊。”“养羊干什么?”“卖钱。”“卖钱干什么?”“讨婆姨生娃”…… 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生活观念让他们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穷”字。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民从陈旧理念的怪圈中走出来,搞科技,走天下,办企业,搞养殖,跑运输,变着花样地赚钱致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所以,创新理念是我们需要的,它是创业的动力。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打算去上海,一个计划去北京。在候车厅等车时,他们都改变了自己的选择。他们听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厚道,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原打算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原计划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家带路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呢?我幸好还没上车,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并交换了车票,各自向着想去的城市出发了。 北京果然好,去北京的人初到北京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的饮用水可以白喝,而且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上海果然能赚钱,去上海的人发现,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看厕所,弄盆凉水让人洗脸都可以赚钱。 去上海的人在建筑工地装了10包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寻不着泥土又爱花的上海人出售,每天他在城郊间往返6次,净赚50元钱。一年后,他竟然在上海租下了一间小小的门面。在长年的走街串巷过程中,他又有了一个新发现:一些商店楼面虽然亮丽但招牌较脏,一打听才知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面不负责洗招牌。他立即抓住这一商机;买了梯子、水桶、抹布、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洁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了一百五十多名员工,业务也由上海扩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站,一个捡破烂的人向他要一个饮料瓶,就在递瓶时,两个人愣住了,因为5年前他们曾经交换过一次车票。 上面的这个故事是杜撰的,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理念,或日观念,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去北京的那个人的观念太传统,他外出打工的目的就是谋生,吃饱喝足即可,干一天算一天,没有大的追求,他的生存是靠人家帮助,是伸手要,这就注定了他没有大的作为。去上海的那个人的观念是求发展,求创业,所以他选择了最适于自己创业的环境,并找到了创业的项目。 理念决定了我们人生道路的选择,理念比资金更重要。改革开放之初,全国有很多人比温州人有资金,但是不少有资金的人不创业,反而没有资金的温州人却一门心思地创业赚钱,全因理念不同。 去上海的那个人的观念是不满足现状,创新求变,他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从不满足开始的。时下,面临创业的许多年轻人,在选择创业路时埋怨最多的是自己没有钱。“假如我有钱,我也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其实,我们创业缺的往往不是资金,而是观念和思维。如果有正确的观念和过人的智慧,短缺资金就不会成为创业致富的拦路虎。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促使人敢说、敢想、敢干。自信的打工者,相信自己不会永远住蜗居、做蚁族、不会甘于寄人篱下的命运;自信的穷人,相信自己不会永远贫穷,相信自己能改变命运。自信使创业者的视野更宽广。 20世纪40年代,福建有兄弟两人,迫于穷困而背井离乡,双双到海外去谋生。大哥幸运些,来到了富庶的旧金山,弟弟则来到相对穷困的菲律宾。40年后,兄弟俩有机会聚在一起,他们已非昔日可比了。哥哥当了旧金山的侨领,拥有两家餐馆,两家洗衣店和一家杂货店。弟弟则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银行家,拥有东南亚相当份额的山林、橡胶园和银行。兄弟俩创业都成功了,但是创业的成就却差别太大。 哥哥说:我们中国人到白人的社会,既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唯有给白人洗衣煮饭。白人不肯干的工作,我们华人去干,生活是没有问题,但事业不敢奢望,我们的子孙,书虽然读得不少,也不敢妄想,唯有安安稳稳地谋生,至于要进入上层的白人社会,觉得太难办到。弟弟说,初来菲律宾时干低贱的工作,但发现当地人比较闲散,于是便顶下他们放弃的事业,慢慢地不断收购和扩大,生意便逐渐做大了。

前言

时下,有相当一部分人想创业。    工厂的蓝领想自己创业。他们饱受了打工的无奈,不愿再为薪水而折腰,他们要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也尝尝当老板的滋味。在积累了一定的阅历、经验和本钱后,他们想创业,让自己的生活好一些,让自己也拥有事业。    一些职业白领也想自己创业。他们饱受了“橡皮人”的苦恼。虽然他们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也都还不错,但是他们不快乐。他们没有激情,没有期待,没有奋斗,没有效率,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一样。对什么都没有反应。刚刚步人职业生涯时的激情四射,变成了如今的麻木不仁,活得没滋没味,他们不甘于每天的这种“亚健康”状态,想找回自我,想活得精彩,寻回自己少年时代的理想,做一番事业。    大学毕业生们说,难道寒窗苦读16年,就是为了给人家打工,做些简单、机械式的工作?    农民工们想,为什么我们农民工非得给城里人打工,换个位置不行吗?    下岗工人说,我来到世上到底是干什么来的,身强力壮的就得让社会养着,我们也有两只手。    低困家庭的人想,别以为“低困家庭”这个词有多光荣,“穷光荣”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国家能摘掉“一穷二白”的帽子,我们也能摘掉“低困”的帽子。    大学生、农民工、下岗工人、低困人员想创业,改变自己的境况。    想创业的人何其多,想创业的人想:创业难吗?创业离我们遥远吗?    我们有很多人很想创业。论资金,现在有5万元就可以开一个不错的店了,在当代,5万元是比较好凑的,我们手头的钱比当初的温州人多,有的温州人当初身揣两三百元就敢闯天下。论文化,当代想创业的人大多有高中、大学学历,比当初的温州人高。当年,不识字的温州老太太都满世界跑着赚钱,咱们文化再低也不至于不识字吧。论脑子里的想法,当代创业者聪明人太多了,脑子里的点子也相当不错。但是,我们的“业”却始终创不起来。我们究竟与当年的温州人有多大差距,我们能不能赶上去?    创业,在一般人看来很难,是一些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精力的庞大工程,必须懂得科技知识,看起来似乎高不可攀。但是,温州人创业基本都成功了,创业之初,他们大多数人本钱很少,不少人文化程度不高,也不懂高科技,但是他们成功了。大家都是中国人,改革开放初期大家一样穷,谁也不比谁笨,党的富民政策对大家是一个样的,为什么温州人这么会创业,而其他地区的人就逊之?这需要认真研究温州人,需要研究温州人三十余年来走过的路。    有人说,温州人创业时正赶上好时机,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温州人当年创业有当时的时机,现在创业有现在的时机。温州人创业时,正值20世纪80年代初,市场百废待兴,空白多,创业易下手,那个年代更需要胆识和体力,但是市场小,社会需求量小。当代人创业,虽然许多市场已经有很好的开发,创业不太容易下手,但市场总量比三十多年前不知大多少倍,人们的消费需求量比三十多年前也不知大多少倍,消费的档次不知更新换代了多少回了,这种机遇可是当年的温州人没有也不可能遇到的。面对当前产生了大量新行业、新市场、新机遇的形势,静下心来分析、研究温州人的创业——开始、过程和结果,研究透了,你也会和温州人一样去成功创业。    创业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例如街头摆摊,说不难是因为人人都会,它不是技术活儿,不需多高的文化。可是,30年前、20年前和温州人一样下海练摊的人,多是心血来潮了一回便悄悄退兵了。什么原因?吃不了苦,丢不起“面子”,耐不住赚钱的艰难,耐不住成功进程的缓慢。但是温州人干什么脏活累活都不觉得丢人,快快乐乐地干活过日子;只要有生意,哪儿都敢去——寒冷的东北,荒凉的西北戈壁滩……吃多少苦都不怕,遭多少“白眼”都不在乎;温州人不“急功近利”,再小的利润也不嫌少,再慢的积累也不嫌慢,再大的艰难也能忍。说创业难,就难在这里。    很多温州人能创业成功除了肯吃苦,不惜力,还有重要的原因是选择了一些适合自己又适应市场的创业项目,他们从简单创业人手,从小处人手,从平常项目人手,从服务项目人手,从成本低、科技含量小的项目人手,从可以借力借势、可以抱团的项目人手,从自己得心应手的项目人手,从有商机的项目人手,把小商品做精做细,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做大的。    相当多的国人对温州人的成功怀着一种复杂的心理,既佩服、羡慕人家,又对他们富起来有一丝“不快”,对温州人在自己家门口占据了那么一大片市场有一丝“隐痛”。其实,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欲望,勤劳致富创出的业绩,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与其羡慕,不如竞争;与其空叹,不如学习。我们不比温州人笨,温州人能创业成功,我们也能!    本书从创业的角度,从创业理念、创业素质、创业项目选择、创业融资、创业管理5个方面挖掘温州人成功的秘诀。    本书作者长期在高校工作,也参与了一些有关创业教育方面的工作,在考虑怎样进一步开展有效的、务实的创业教育之时,想起了温州人的成功范例。    作者写本书之时,传来温州的资金链出了问题的消息。有问题不足为怪,就如同人要生病一样,很正常。出了问题并不是坏事,既是给温州人敲了警钟,也给全国的企业敲了警钟,让大家引以为戒。温州在资金链上出现了问题是事实,但不应当依“此”就否定“彼”,问题是问题,经验是经验,不能因噎废食。我们看待温州人,既不应“捧煞”,也不应一有问题就“棒煞”。    温州人是人不是神,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不可能完美无缺,有优点,也有不足,有做对了的地方,也有做得不够完美之处。我、你、他,普天下之人,不也同样这般吗?我们学的是他们的经验、他们的主流,对于他们的有些不足,则不必苛求。    本书由河南工业大学李文庠、党培、王艳艳、许文编著。

名人推荐

温州人如今投资到了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靠的什么?是老百姓融在血液里的文化。一靠“千辛万苦”能吃苦,二靠“千方百计”脑子活。再有,就是团队精神,如今温州商会各个城市都有。都是他们自己组织的,这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是一个团队的力量。还有最后一个原因,是温州人把孔孟之道拿来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口碑好,容易打开局面。 ——著名记者、经济学家艾丰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创业理念 理念与自信助你创业 温州人的创业理念——创业当老板 温州人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 温州人的价值观——正大光明地赚钱 温州人的职业观——职业不分高低贵贱 温州人的做事观——不干则已,干就全力以赴 温州人的事业观一小“名”不安,小富不安 温州女人的理念——自己要当一棵树 第二章 创业素质 温州人的商“仁” 温州人的商“信” 温州人的商“诚” 温州人的商“勤” 温州人的商“俭” 温州人的商“智” 温州人的商“忍” 温州人的商“勇” 温州人的商“和” 温州人的持久力 第三章 创业项目选择 选择起点低的创业项目 选择成本小的创业项目 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 选择不起眼的创业项目 选择家门口外的创业项目 选择可以抱团的创业项目 在差异中找创业项目 从新出台的政策中找创业项目 “无”中生“有”找创业项目 在“保护伞”下找创业项目 在打工岗位上找创业项目 从偶遇、交谈中找创业项目 从“不满”中找创业项目 从危机中找创业项目 在时间差、地区差中找创业项目 从物品的“起死回生”上找创业项目 从财路的旁边找创业项目 在人多的地方找创业项目 在“买点”上找创业项目 从潮流中找创业项目 第四章创业融资 货就是钱——融资途径一 家族添柴——融资途径二 打工攒钱——融资途径三 薄利多销——融资途径四 吃亏招客——融资途径五 互帮互借——融资途径六 虚拟经营——融资途径七 第五章 创业管理 温州人的质量管理 温州人的品牌管理 温州人的人力资源管理 温州人的制度管理 温州人的人性化管理 温州人的经济结构管理 温州人的商会管理 温州人的成本管理 温州人的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跟温州人学创业:中国式犹太人创富经解密》由李文痒编著。如果你是一位正在焦虑地寻找工作机会的应届毕业生;如果你是一位待业中的社会青年;如果你正在岗位上迷茫彷徨、蹉跎岁月;如果你有心创业却又不知从何下手;无论你处于何种境地,李文痒编著的《跟温州人学创业:中国式犹太人创富经解密》都将会让你找回自信,从心动、冲动到激动再到行动,并最终为你开启创业之门,引领你走上新的人生道路。

作者简介

《跟温州人学创业:中国式犹太人创富经解密》以百万温商的创业实例,从创业理念、创业素质、创业项目选择、创业融资、创业管理五个方面剖析温州人的创业秘诀,解密中国式犹太人的创富经。温州人的成功是创业的成功。温州人创业之初都是本小力薄的老百姓,文化程度不高,资金不多,比我们当代创业者的条件差得多,但是温州人创造了奇迹。温州人的创业成功除了肯吃苦、能忍耐、心态平和,重要的原因是有极强烈的创业欲望、全面的创业素质,并且善于选择既适合自己又适合市场的创业项目。温州人从简单创业人手,从小处人手,从平常项目人手,从成本低、科技含量不太高的项目人手,从可以借力借势、可以抱团的项目入手,把创业项目做精做细,从小做大。


 跟温州人学创业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gjgg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