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家庭iFamily》书评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42640925
作者:沈奕斐
页数:361页

是个体家庭还是核心家庭?

首先,我承认在当前同类的家庭研究中,沈奕菲的这本《个体家庭》算是不错的一本作品,尤其是在阎云翔的作序和推荐下,让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坦率来说,沈奕菲的理论功底不错,在这本书中,她对文献的梳理做的非常的详细和完整,并且作者的文字驾驭能力也很不错,整本著作的文字书写很流畅,而这也是我个人认为此书的价值或者说优势所在。但是往往呢,优势也是其最容易受人攻击之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导论部分以及正文中,作者在文献梳理这一块引用了很多过去和当前有关中国家庭的研究,可是作者显然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她所梳理的文献中绝大部分都是针对中国农村家庭的研究,而作者的研究对象却是城市家庭,而且还是中国的超级大城市——上海。虽然我不否认农村家庭研究的一些观点可以为城市家庭研究所借鉴,但是从我个人的了解来看,当前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的差别仍然很多,尤其是农村家庭与上海家庭的差别。所以说,作者的理论梳理和表达虽然很不错,但是将大部分的农村家庭研究运用到城市家庭的研究上,显然会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的感觉。说到文献梳理,不得不说的还有一点,就是此书的结论部分。按理说,结论部分应该是作者研究的一个总结和提升,虽然在此书的结论部分,作者分条块介绍了自己在这项研究后的几点结论,但是相对来说太过简单,相反,在结论部分作者还是与导论部分一样,对很多前人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可以说,作者在结论部分的很多观点其实并非是作者自己的研究总结和心得,而是对他人研究的一个总结和梳理。其次,这本书的另一个价值所在是其在书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问题,正如阎云翔在“序言”中所说,“一本好书不仅为读者提供满意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从这点上来说,沈奕菲显然做到了。在书中,沈的观点认为,“今天中国的家庭变迁并不在于从主干到核心这样一种转变,而是在于年轻一代逐渐脱离了家庭主义,每个个体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界定家庭,在自己的利益上选择和决定家庭的结构和关系;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传统和社会变迁以交织的方式影响着家庭结构和内部关系;而个体的选择和决定并非是自主决定的,它是在具体的语境下与相关家人的互动、协商、妥协中形成的。”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显然是在否认当前很多有关中国家庭研究中的核心家庭一说的,因为从居住模式来看,现在很多的城市家庭都显示出一种”父母住我家“的格局,作者据此认为核心家庭的概念对于当下中国城市家庭的研究分析缺乏可行性,甚至这些概念成了一个”僵尸类别“。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个人是同意沈奕菲对当前中国核心/主干家庭研究的批评的。与此同时,作者在书中也认为当前中国的家庭虽然对个人依然存在很多束缚和影响,但是从当前中国的城市(其实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上海)家庭来说,个体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已然超过了家庭,个体的利益超过了家庭的利益,个体思考问题的逻辑也更多的是从自身而非家庭角度出发,个体成为了家庭的中心,是个体形塑了家庭的面貌,而不是家庭决定个体的生活。虽然说,当前中国的个体化现象越来越突出,但是即使这样,我还是很难同意作者据此就得出结论一个“个体家庭”的结论。与其相反,我个人认为当前中国家庭,包括城市家庭,依然还是家庭重于个体,否则作者为何在书中说当前的城市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协商和妥协的结果?否则为何在作者的很多案例中,女性一旦生完孩子就会有长达几年的时间是合孩子一起睡,而不是和丈夫共枕眠?这难道不是在为刚刚孕育出来的小家庭着想么?否则又为何当家庭矛盾发生时,很多女性都会选择站在自己父母的一边,而不是站在配偶或大家庭的立场?显然,从这诸多的现实和问题都可以看出,目前的中国家庭还没有达到作者所说的“个体家庭”的程度。相反,根据我个人的家庭生活体验以及相关的一些调研和阅读,认为目前中国的家庭还是在朝向核心家庭结构的方向发展,当然这里的核心家庭不能仅仅从居住方式来进行定义,而是要更多地从家庭内个体的主观想法以及个体在家庭实践中的具体行为来思考核心家庭的定义和说法。此外,我认为如果作者真想探讨中国社会当前的个体与城市家庭的关系,是否可以尝试从城市离婚率和法律等角度来思考。第三,作者的这项有关上海城市家庭的研究,是基于性别、代际和经济地位这样三个维度来开展的分析。但是,我个人在阅读了这本书以后,尤其是在看了作者的46个访谈资料之后,深刻地感觉作者的研究和分析缺少了一个维度,那就是教育。因为在作者的所有访谈对象中,基本都是有着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并且绝大多数还都是本科以上的学历。要知道,对于这些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上大学或是大学毕业的群体来说,教育程度与其日后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准以及经济地位都是有着很大的正相关性的,而作者在文中有关经济地位维度的分析中竟然没有考虑到受教育程度的问题。并且从作者访谈对象的资料也可以看出,其中的大多数在上海都属于中上阶层,显然基于这样一个少数群体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不能代表上海乃至中国目前的城市家庭状况。作者在导论部分明确否认了其从阶层维度来分析家庭,可是她的访谈对象以及整本书偏偏就给人一种上海家庭阶层分明的感觉。虽然沈奕菲的文字功底不错,但是细读这本书,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作者在表述上的不严谨之处,或者甚至可以说作者是在有意犯这样的错误,以误导读者。例如,作者在结论部分说,“……在这样的理念下,个体家庭的提出意义就更为重大,如果代际关系对中国人来说如此重要,那么家庭内容的关系显然不仅仅是横向的平等那么简单,它还涵盖纵向与横向之间的协调,而这正是今天已婚80后们的家庭矛盾所体现出来的特征。”(P287)在这里,作者通过前面一连串的分析得出来的结论竟然是针对80后群体的,然而,从作者访谈资料中我们再次可以看出,这些被作者所调查的对象基本都是70后(除了两例是80和81年之外),要知道80后与70后在关于家庭以及个体价值的观念上显然是存在很大差别的(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其实也有提到现在的人每隔5年就会有很大差别),所以说作者在这里的表述和结论都不够严谨。当然,除了疑惑和问题之外,作者从这项研究中所得出的一些结论和观点我个人也是非常同意的,例如,作者认为在当下中国,女性还远没有实现与男性的平等,年轻女性的很大部分权力其实是从年老的父母那里获得的,以及亲子关系的倒置,等等。最后补充一点,作者在全文中非常多的地方都有引用吉登斯的《亲密关系的变革》一书中的内容和观点,可是在参考文献部分,我竟然没有发现将其参列出来。是遗漏了还是?(这属于抄袭么,哈哈)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家庭的运作和发展与国家是一样的道理,所以《礼记》中也有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庭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乃至世界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对于中国来说,家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冯友兰所说,“家庭制度就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可以说,家庭研究乃是窥视中国社会及其发展的最佳窗口之一。也因此,从学术研究的层面来说,纵使沈奕菲的《个体家庭》一书还存在很多值得商榷之处,但是其价值和意义同样也不可忽视,甚至值得鼓励。故,在此推荐大家阅读此书。


 个体家庭iFamily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