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华国粹

出版社:张蓓蓓 泰山出版社 (2012-04出版)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551900546
作者:张蓓蓓
页数:166页

章节摘录

板腔体的唱词不同于曲牌体的长短句。而是以分上下旬的五言、七言、十言诗的格律为基本形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押韵,单句最后一字为仄声,双句的最后一字为平声。句数不限,其他字的平仄不限,所用曲调和唱腔不限,所以不用填词,不受格式、四声限制,有时可唱两句,有时可唱多句。同样一段唱词,可以唱一眼板,也可以唱三眼板,比较自由。    1913年冬,共和班在滨县一带演出《小姑贤》一剧时,时殿元饰演婆婆刁氏,其唱腔多为四平腔,这对于表现刁氏古怪、泼辣的性格很不适应。为确切表现人物性格,时殿元只好以说代唱。但仍感不足。此后,时殿元和谭明伦便参照琴书“垛子板”的板式结构。创设了“二板”腔调。因四平腔在当时常被称为“头板”,故将此新腔称为“二板”。在创设“二板”之处,仅仅是将琴书中的“垛子板”规定为“二板”。在结构和唱法上变化都不大。    在以后的演出实践中,时殿元等人在原来的基础上,又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主要是对“垛子板”采取拆散伸长、闪板起唱、加入唱腔过门等手法,逐渐使“二板”发展成为变化灵活、戏曲性较强的吕剧主要唱腔。    “二板”和“垛子板”在调式、调性及落音规律上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二板在保持了“垛子板”的基本成分上,将原有上下句进行了伸长,在唱法上也多为闪板起唱。按照这一变化规律,时殿元等创设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二板”唱腔,至今仍在传唱。    “二板”节奏明快,活泼紧凑,唱起来闪板夺字,朗朗上口。善抒发人物激动、兴奋的情绪,表现争吵、辩理和急述等场面。“二板”的创设,极大地丰富了吕剧唱腔艺术的表现力。与此同时,吕剧在文武场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文场伴奏中,除坠琴、扬琴、软弓京胡之外,逐渐加入了笛子、笙、唢呐、四胡等乐器:在武场上,自时殿元的共和班于1909年4月在潍县东坝崖演出首次加入锣鼓伴奏起,后经孙中心及其他艺人的加工完善,打击音乐也开始向规范化、程式化演进。至1919年前后,吕剧音乐的基本骨架已形成,并开始由曲牌连缀体向板式变化体结构过渡。1920年后,化妆扬琴职业班社和业余演唱团体增多,并相继进济南等城市演出。一些著名班社和演唱名家,如时克远、薛金田、李同庆、刘钦武、黄维范、郭福山、高安礼、张玉舟、张传海、张明然、阴毓庚等集聚省府济南。他们在演唱实践中,不断对化妆扬琴的主要腔调进行改造和创新,在唱法上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开始出现不同的流派。至济南解放前夕,化妆扬琴的基本腔调虽然仍是“四平”和“二板”,但艺人们在具体运用时,已能结合不同内容和个人嗓音条件而出现许多变化。在演唱速度上已经有了快慢之分。通过借鉴其他剧种腔调,开始把“散板”引入唱腔之中,使化妆扬琴的腔调具有了明显的板式变化体因素。    1950年。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对化妆扬琴的传统剧目《小姑贤》、《蓝桥会》进行了重点改革。在改革试验中,以张斌同志为主的音乐创作人员,针对老艺人唱腔不固定,上台即兴发挥,以及男演女角时唱腔不流畅悦耳等缺陷,在音乐设计中,以化妆扬琴中的老腔老调为基础,广泛吸收了五音戏、茂腔、评剧、京剧等曲调,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成功地将徽调式四平腔变为宫调式。创设了“反四平”,使音乐唱腔更加完整。更加流畅和富有戏剧性,增强了化妆扬琴音乐的表现力。1951年初,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在改编《李二嫂改嫁》时,为了更好地用戏曲形式表现现实生活,在艺术形式上,特别是在唱腔、伴奏音乐、演唱方法等方面又进行改革创新。在音乐创作上,针对老腔老调在表现新生活和现代人物上的局限性,把评剧、“一勾勾”和京剧中的曲调。用到剧中不同人物的唱腔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出现了音乐和语言风格不统一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张斌等人在对《李二嫂改嫁》的音乐进行进一步加工修改时。决定以化妆扬琴中原有的“四平腔”、“二板”等为基础,吸收改造了柳子戏、茂腔、五音戏等地方戏中的音乐唱腔。成功运用了“快四平”、“慢四平”、“二板散板”和“慢二板”等唱腔板式。与此同时。济南市鲁声琴剧团、青岛市文联文工团等演出团体也对化妆扬琴的音乐唱腔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革新、改造。至1952年,吕剧音乐板式变化体结构已基本确立。    P51-53

前言

2001年,泰山出版社编纂、出版一部千万言的大书:《中华名人轶事》。当时我应邀撰一序言,认为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开发我国丰富史学资源的经验,使学术资料性与普及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新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次有意义的探讨”。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来评估这部《阅读中华国粹》,作充分肯定。且这部《阅读中华国粹》,种数100种,字数近2000万字,不仅数量已超过《中华名人轶事》,且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确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即国粹的经典之作。    国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梁启超在1902年写给黄遵宪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国粹”这一概念,其观点在于“养成国民,当以保存国粹为主义,当取旧学磨洗而光大之。”当时国粹派的代表人物黄节在写于1902年的《国粹保存主义》一文中写道:“夫国粹者,国家特别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里,也提出了“用国粹激动种性”的问题。    1905年《国粹学报》在上海的创刊第一次将“国粹”的概念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当时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为应对西方文化输入的影响,他们高扬起“国学”旗帜:“不自主其国,而奴隶于人之国,谓之国奴;不自主其学,而奴隶于人之学,谓之学奴。奴于外族之专制谓之国奴,奴于东西之学,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国之不立而学之日亡,于是瞻天与火,类族辨物,创为《国粹学报》,以告海内。”(章太炎:《国粹学报发刊词》)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跋涉,中华民族经历着一次伟大的历史复兴,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大,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学已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学。特别是当前新世纪,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更有大的发展,我们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宣扬和传播,以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认知和用心守护。    因此,这套图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我觉得,这套书有四大特色:    第一,这套书是在当下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重视学术资料性,约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撰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种全面系统阐释中华国粹。同时,每一种书都有深入探索,在“历史——文化”的综合视野下,又对各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体探讨。它既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这当能使我们现代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国粹之独特魅力,进而弘扬中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注意对文化作历史性的线索梳理,探索不同时代特色和社会风貌,又沟通古今,着重联系现实,吸收当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鲜知识,形成更为独到的研究视野与观念。其中不少书,历史记述,多从先秦两汉开始,直至20世纪,这确为古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说是通过对各项国粹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规律,并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发展策略。    第三,既有历史发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这套书,好多种都具体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书,既统述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区、闽台地区、广东地区,及徽州、湘南、山东曲阜、云南剑川,以及少数民族的木雕艺术特色。又如《饮食文化》,分述中国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记述中注意与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相结合,确能引起人们的乡思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整体,但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所组成和融汇而成。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这就使得我们整个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区文化的特点,无疑将把我们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时,不少书还探讨好几种国粹品种对国外的影响,这也很值得注意。中华文明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已经形成一种异彩纷呈,底蕴丰富的文化形象,现在这套书所述,对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这套书,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我们当遵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希望这套国粹经典阐释,不仅促进青少年阅读,同时还能服务于当前文化的开启奋进新程。铸就辉煌前景。    2011年10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吕剧  第一节  吕剧起源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吕剧起源的艺术底蕴第二章  吕剧的诞生  第一节  吕剧戏曲艺术的雏形  第二节  吕剧的演进    一、化妆扬琴阶段    二、改革完善与正式定名阶段第三章  吕剧的行当与剧目  第一节  吕剧的行当  第二节  吕剧的剧目第四章  吕剧的唱腔  第一节  吕剧唱腔的演进  第二节  吕剧唱腔的构成    一、四平腔    二、二板第五章  吕剧的乐队  第一节  吕剧的乐队及伴奏特点    一、乐队在吕剧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吕剧乐队的构成    三、吕剧的伴奏特点  第二节  吕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一、管弦乐器(文场)    二、打击乐器(武场)第六章  吕剧的曲牌    一、凤阳歌    二、娃娃腔    三、叠断桥    四、呀儿哟(亦称“爬山虎”)    五、莲花落    六、上合调    七、银纽丝    八、口垛第七章  吕剧的丰碑  第一节  化妆扬琴时期吕剧艺人    一、孙中新    二、时殿元    三、谭明伦    四、时克远    五、崔心悦    六、郭福山    七、薛金田    八、李同庆  第二节  当代吕剧名家    一、刘梅村    二、郎咸芬    三、林建华    四、李岱江    五、张斌第八章  吕剧经典剧目欣赏  第一节  《王小赶脚》  第二节  《小姑贤》  第三节  《李二嫂改嫁》  第四节  《王定保借当》  第五节  《姊妹易嫁》

编辑推荐

吕剧是山东省的主要地方剧种,由花鼓、小曲和杂调组成,同时吸收了梆子腔、京剧等戏曲和山东琴书的艺术成分,并以其简朴的唱腔和婉转的曲调,在山东地区广为传唱。张蓓蓓编著的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吕剧》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广大青少年去认识、了解该曲艺。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吕剧的诞生、行当与剧目、唱腔、乐队、曲牌、丰碑、经典剧目等。

作者简介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占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张蓓蓓编著的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吕剧》就是其中一册。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吕剧》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吕剧的诞生,吕剧的行当与剧目,吕剧的唱腔,吕剧的乐队,吕剧的曲牌,吕剧的丰碑,吕剧经典剧目欣赏等。


 阅读中华国粹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