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凭据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540777494
作者:[法] 菲利普·拉古-拉巴特,[法] 让-吕克·南希
页数:200页

内容概要

菲利普•拉古-拉巴特(Philippe Lacoue-Labarthe,1940—2007),法国当代哲学家、
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和作家,曾长期任教于斯特拉斯堡大学,以其在德国浪漫主义、解构主义、政治与哲学之关系等领域的研究著称。
让-吕克•南希(Jean-Luc Nancy,1940— ),法国当代哲学家,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系
教授,对重要哲学家如笛卡尔、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均有专门研究,思想曾受德里达、巴塔耶、布朗肖等人影响。
拉巴特和南希为挚友、斯特拉斯堡大学同事,他们共同经历了法国1968年政治风波,
有着长达数十年的友谊和学术合作。两人合著的作品除本书外,还有《文学的绝对》《纳粹神话》等等。
译者张洋,中山大学政治学硕士,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硕士,目前正在该校攻读博
士学位。博士论文研究列维纳斯与当代法国思想。

书籍目录

绪  论
解读概况
卷一 能指的逻辑
一 文字科学
二 算法与运算
三 能指树
四 能指化
卷二 能指的策略
一 策略
二 体系与组合
三 “对应一致的”真理

作者简介

拉巴特和南希均为法国当代一流的批评家、哲学家,二人合著的作品中,这本关于拉康
的批判性研究虽是早期著作,却已深具大师风范,既是文本批评也是表达自身思想的途径。本书从拉康的算法、运算、能指、镜像等重要理论和概念入手,对拉康的《无意识中文字的迫切要求》文本进行了细读,揭示出其能指理论所具有的内在悖论,深刻挖掘了哲学、语言学和精神分析的紧密关系,并对拉康的文字风格和思想风格作出了分析评注,展示了两位学者强大的文字解剖力和哲学思辨力,是拉康研究中一份不可多得的必备文献。
雅克•拉康(Jacaueo Lacan,1901—1981)是20世纪法国最具独立见解又最有争议性的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被称为“法国的弗洛伊德”。他从语言学出发重新阐释弗洛依德理论,提出的镜像阶段等学说对当代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拉巴特和南希均是法国当代人文学科领域的翘楚,具备法国当代思想家的突出优势,即学科交叉性,在文学、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交织中寻求自己独特的学术路径。拉康本人曾表示,在批评他的著作中,只有这本书击中了要害。
拉巴特和南希的解读谨慎而犀利,对哲学语言的张力的把握尤为出彩。译者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在必要之处作了细致入微的注释。在拉康研究的著作中,这显然是颇为值得一读的文献,对于了解这三位学者的思想路径也都有切实的帮助。
本书属于“子午线译丛”,同系列已出版的菲利普•拉古-拉巴特的著作有《海德格尔、艺术与政治》,让-吕克•南希的《肖像画的凝视》,可参考阅读。


 文字的凭据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是菲利普·拉古-拉巴特与让-吕克·南希合著的一个哲学文本,解读的是拉康的《无意识中文字的迫切要求或自弗洛伊德以来的理性》。拉巴特与南希是法国当代哲学家,所著文本具有学科交叉性,涉及到文学、语言学、哲学、心理学。拉康是法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医生和精神分析学家,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本书分为两卷,内容上涉及到语言学,哲学和精神分析学,但像南希在序言中所说的那样不牵涉精神分析学的历史,所以这本书主要解读的是关于拉康论及的算法、运算、能指等理论的问题与概念。阅读本书,我发现如果不去读拉康的《无意识中文字的迫切要求或自弗洛伊德以来的理性》,对理解本书的内容是很困难的,所以又去做了这方面阅读。从中感受到三位哲学家的反思历程,不禁被这种开拓固有思维模式的理性之光折服。拉康的思想要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思想观念说起,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构成。能指指声音的音响形象。所指指概念,意义。索绪尔表示所指不是指向一种事物的实体,而是该事物的本质。从本质而言,举例来说,沈黎昕是一个女生,今年三十五岁,“女生”与“三十五岁”是指向我的本质。而不指向具体的我。但是拉康说索绪尔的算式依然是指向外物的。我查到网络上的一个资料,正好可以简要地解释这个过程:针对索氏的所指/能指图式,拉康提出了S/s公式。此公式读作:“能指在所指之上,‘在……之上’对应于分开上下层的横杠。( 单从公式的形式上看,后者只是对前者的一种颠倒,即把所指/能指关系颠倒为能指/所指关系。拉康反对人们从索氏的思路出发去把握他的S/s公式,并且指出,即便是从相反的或颠倒的思路出发,仍然避免不了错误的结局。拉康在把它颠倒为arbor/(树的图形)这种图式之后,明确指出,这是一张错误的图式。(说它是错误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把我们引入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即认为能指(语言符号)总是指向对象,尤其是图像式对象。以上表明拉康在批评索绪尔图式的问题,但是他的继承性思路与此全然不同,对此,拉巴特与南希的这本合著里这样写道:从什么意义上说,为了确保文字科学而要让语言学摆脱符号哲学,从什么意义上说,必须摧毁符号。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改造符号,直到摧毁它里面的所有的再现功能,即摧毁它与意义的关系本身。或者不如说,算法就是不表意的符号(它不用能指再现所指的方式进行表意)。我们也许甚至可以冒险采用如下的写法:算法是(在“符号”上打一个X)。是打叉的符号,而不是被摧毁的符号,不起作用的符号。符号理论的每个概念都没有消失:能指、所指、意义都还在那里,但是他们的体系却遭到扰乱和破坏。P44开始我理解为拉康在解构索绪尔的二元结构,但反复地阅读过这部分解读发现并非如此。拉康的思路依然是建立一种结构,但不同于索绪尔的方式,也不能从索绪尔的思维方式去理解,那样就像我最开始的感受,非常混乱。但是索绪尔的结构大概启发了拉康的思维。就像上面写道的那样:“符号理论的每个概念都没有消失:能指、所指、意义都还在那里,但是他们的体系却遭到扰乱和破坏”。拉康的思路不是简单地撇开所指,而是表明能指具备划分位置的能力这一根本性的区别,并不划分自己的位置。就像物质是不需要划分的,但是划分却产生物质。举个例子而言,手臂之所以是手臂而不是脚趾或者脑袋,这就是能指的意义。与索绪尔所言每一个能指都被划分为有对应的意义不同,拉康的能指没有意义,只能从语言的内部结构来说,为物质划分产生了差异性。拉康的横杠与索绪尔的横杠也不同,索绪尔在能指和所指中间断开,而拉康的横杠很形象地比喻为一列行驶的列车。在这里拉康用了一个图式表明,并引出差异性中蕴含着能指功能的象征化法则。本书还提到拉康的思想借用了德里达的思维观念,这一点我还没有读到,但是在网上找到了一点可能相关的资料。大概意思是:拉康的能指链中,由于不指向所指,是能指的无限循环、滑动、飘逸。这种移动没有中心,正是解构了逻各斯中心主义。在这个问题背后,要我再一次想到了大屠杀与人的生命。另外我还看到拉康提到一个大写的他者的概念,这是列维纳斯所说的处在总体之外的无限他者么?有待阅读。PS:这是我第一次阅读有关拉康的文本,且还没有读完。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日后会继续阅读拉康的文本,有新的发现会回来更改这篇读后。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南希和拉巴特的早期作品,不想看第二遍了
  •     翻译很好,看来译者也是很专业的拉康研究者。~~已读完,受益匪浅!
  •     太专业了,没有深入到拉康文本前不该读的
  •     南希和拉孔拉巴特这本论拉康字符篇的这本书终于出版了。虽然拉康当时认为这本书对他的能指的逻辑与策略的解读很到位,但是又不得不说他们仍然是德里达主义文字学的爪牙,要记住拉康仍然是精神分析家。
  •     症状是一个隐喻,就像欲望是一个借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