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1-6-30
ISBN:9789868727519
作者:何偉
页数:557页

内容概要

作者簡介
何偉 Peter Hessler
出生於密蘇里州哥倫比亞市,普林斯頓大學主修英文和寫作,牛津大學英國文學碩士。自1991年起擔任《紐約客》駐北京記者,也是《國際地理雜誌》、《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的長期撰稿人。Hessler是全球著名的旅遊觀察者,他曾經水陸兩路穿越俄國、中亞草原國家、中國,最後到泰國,也多次獲得美國最佳旅遊文學獎。
他所著《消失中的江城》曾獲得Kiriyama環太平洋圖書獎,《尋路中國》榮獲2010年度經濟學人、紐約時報等好書獎。這兩本書和本書《甲骨文》構成了中國三部曲。
譯者簡介
盧秋瑩
美國麻省愛默生傳播學院媒體藝術碩士,自由譯者和作家。譯有《一個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好賊》等書。著有中英雙語青少年文學《步步減肥記》。最新創作《與小猴喝茶》(Tea with Monkey)定於二零一一年底出版。

书籍目录

【古文物A】地下城市
第一章 中間人
【古文物B】 文字的世界
第二章 美國之音
第三章 斷橋
【古文物C】 城牆
第四章 一夜之城
第五章 澱粉
第六章 好萊塢
【古文物D】 龜之聲
第七章 夜空不寂寞
第八章 移民
第九章 四合院
【古文物E】 青銅馬首
第十章 週年慶
第十一章 四川人
【古文物F】 書
第十二章 政治庇護
【古文物G】 鑿不裂的骨片
第十三章 奧運會
第十四章 風沙
【古文物H】 文字
第十五章 翻譯
第十六章 國旗
第十七章 直接入鏡
【古文物I】 馬
第十八章 混沌西方
第十九章 選舉
第二十章 唐人街
【古文物J 】 批判主義
第二十一章 國事訪問
【古文物K】 遺失的字母
第二十二章 濃縮精華
【古文物L】 抄錯的字
第二十三章 巴頓將軍之墓
【古文物Z 】 賣掉的字
第二十四章 茶

作者简介

一個塵封多年,終被破譯、還原的甲骨密碼,
開啟了一段占卜當代中國的奇異旅程。
New York Times
今日中國似乎就是為了何偉的寫作而存在的,如若不信,請拜讀《甲骨文》。
時代雜誌 最佳圖書獎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基督教箴言報 年度好書
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非小說類最佳作品獎
詩人、甲骨文和青銅器研究者、自殺於文革期間的陳夢家,其故事塵封已久,猶如等待破解的密碼。紐約客記者、著名美國作家何偉深入中國,補綴、還原了他被古文字、青銅器、政治和謠言糾纏的一生,並藉此再現了和文字有關的隱秘歷史、大千世界,讀起來令人匪夷所思,感慨萬千。何偉不僅「考古」挖掘出一段段和甲骨文、古中國有關的歷史、故事和人,他還通過若干次遊走中國的旅程,出入於古代和現代,講述了若干相互交織、充滿了隱喻的故事,並尋找到彼此的內在聯繫,繪製出一幅幅奇異的當代甲骨拼圖。在《尋路中國》一書中,何偉好像是當代馬可波羅,開著吉普車深入中國,在《甲骨文》裡,他則似乎扮演一個西方占卜師,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本書就是何偉自己製作的占卜當代中國的甲骨。


 甲骨文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何伟的角度真好
  •     为了查陈梦家资料看的
  •     何伟说New Yorker给他的稿酬是每个词两美元左右,他每写一个充满修辞的长句就是一个星期的饭钱。他对此充满歉疚,因为那些在他看来不那么轻松的文章,经常和乱七八糟的广告并排出现在杂志页面上。这恰恰说明了文章并无掺杂任何猎奇的因素,所以,何伟写的历史是值得正视和重视的。
  •     实事求是,大开眼界。简体中文版是没有希望发行了。
  •     很早以前开始关注何伟,从寻路中国开始到江城再到甲骨文,每本都是不同的故事,每本都很赞。我很喜欢何伟的一件事情是,我可以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他的热情,对于一切的热情,并且他总是尽量不去评价,虽然他选择的叙事内容和方式多多少少还是会传达出他的感受和价值判断。书里的故事都很有意思,看似都是碎片,实在都相互联系,就像我们每一个人,看似都孤独地生活着,实在一张大网(不是互联网...)联系着我们所有人。
  •     非常可爱
  •     何伟的三部曲都有读过
  •     读完送人了竟然哎哎哎~现在遍寻不到
  •     看到最后,何伟说他在涪陵的女学生在深圳闯荡数年后,又考取了一所重庆的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整本书细致地描绘了世纪之交中国的点点滴滴,有些东西很压抑,作者的观察实在仔细,直到最后看到上述情节,我才笑了笑,大舒一口气。
  •     对于作者这么一个身处两个社会夹层中的身份倍感好奇。
  •     何伟中国三部曲之二。我很喜欢用几个人的故事贯穿对历史解读的叙述方式。
  •     好好地上了一课,对许多事,许多人,都有了更成熟的认识,作者尽力保持旁观中立态度,但也难免有时会先入先入为主,我们更难免片面,与其占据道德制高点指责他人,不如先自省,多听多看
  •     读的是网络译本,看过江城,才想着把何伟的三部曲读完。这本比江城多了些更深入的思考,以及还隐隐有评论和价值取向的传达。我现在要做的事情是思考,但不轻易下结论。像书中提到的政治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问题,跳出自己国家的角度去看对我而言就是一种进步。
  •     好
  •     文字很有带入感,新闻技巧蛮足。翻译很棒,所以很想看看原文。我觉得现在知识分子会更喜欢这样的外宣书,中宣部真得好好学习这种方式。让人自己去寻找其实是他想给你的答案。
  •     上至权利顶层下至黎民百姓。见多识广然不炫耀,只是娓娓道来极力克制自我的表达欲,把结果留给读者。(隔了五六年,终于完结了何伟的中国三部曲,撒花撒花
  •     也许是作家的野心,或是写作天性使然,彼得·海斯勒这本《甲骨文》由于涉及到了不少敏感话题,一直无法在内地出版。书中由两大主线展开,一条线是望向过去——溯源寻踪,跟随文字演变进程,在厘清文化脉络的同时讲述了围绕着文字发生的生死悲欢;另一条线是看向现在——由近年来国内大事件与形形色色的人物作为线索,试图从不同的人物命运纠葛中,一窥大国高速发展下最真实的社会状态。过去与现在更迭交替,这其中的得与失在匆匆流逝的时间里也不过如一粒尘埃般,随风飘散。#读书#005 译言网翻译版
  •     名不副实,字里行间总感觉作者带着一种偏见来看待中国。看起来很中立,实际上各种案例,人物都带有一种恶意,不过这本书本身就是写给美国人看的,美国人大概爱看。但作为中国人,只能说太不客观了,书里那些人物都是激进的愤青,毫无主见的亲美派。
  •     三部曲里最感叹的一本,了解到了一些之前从不曾知晓的故事背面,得到很多启发。联系自己过去的一年,感觉微不足道。因为繁体竖版又是厚厚一本,也因为这学期确实忙忙碌碌,从开头到结尾很漫长,自己身上也有许多变化,书里的每个人也都面临许多变化,波拉特是主动的,赵老是被动的。每次读这类厚重的书,感觉自己渺小而带着敬畏,体内的热血少年不敢造次。人到底应不应该热血下去啊,还是说热血就应该属于少年。已经说的太多了,想起《一一》这部自己很喜欢的电影,跟这本书一样,带给人们另一面。希望自己以后一直能保有另一面的好奇心,还有热血和敬畏。
  •     胜过其它两部,一定要看。
  •     忘记标注了,三部曲中最好的一本
  •     一本读了好久的书,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与病痛、沮丧、抑郁相互交织,世事艰难,人生不易。
  •     全书高能
  •     一本很好的书,点个赞。有时候需要换一个角度去看待事物,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这本书对文化,语言,历史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     kindl版,尺度大。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他国混签证的那段经历,现在我也稍有体会了。
  •     没有想象中的精彩,没有可以引导的地方
  •     是历史蒙太奇,也是日常浮世绘;像静默的长者娓娓道来那些被掩埋的文明种子,又如烧热的银匕毫不留情地剖开潜意识里隐藏的伤口。
  •     感觉作者像个假外国人。。视角独特,见解深刻,了解了很多不知道的东西。那一年的文字改革,真的很震撼,那么多知识分子,社会精英竟然主张废弃汉字,使用拉丁字母。如果没有了汉字,我们的文化传承怎么办?最后竟然是因为斯大林才让汉字得以保留。同时也对参与新中国文字改革的学者表示敬意吧。
  •     你站在未曾变过的文字旁,却只是无能为力
  •     透过外面看里面,“尺度”过大,能见译本已不易。。。
  •     在我存在于世界上的这些年里,这个国家发生的那些事,被交织列举出来。他想说的很多,但和所有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国人一样,翻来覆去的那几个话题,广阔又不确切,试图深邃但力不从心。文学性比《江城》差很远吧,看点只是那些不能说的剧情。
  •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了解中国的文字
  •     读的是网上那个译本,何伟后来写书就有点老油条了。可是作为记者的敏锐,拼凑线索,过去的浮现,这本身总是迷人。“什么是事实?”“语言本身创造了事实。”
  •     译言版
  •     没有严格按照三部曲的顺序进行阅读,这部按照排序应该是第二部。从中看到的作者,应该是对中国有一定了解的外国人,已经将观察角度由表及里,但还处在留意突出特点的阶段,所交的朋友,所记录的故事无一不是如此,没有真正的理解,也没有真正的见解,一切都显得很散。
  •     数度落泪,感性的何伟叔叔。
  •     不能言喻的心酸,反而要外国记者来探寻这段历史
  •     繁体竖版,读起来稍微有一些累。但这或许正是中国汉字背后的历史所带来的吧。
  •     何伟的中国三部曲第二部《甲骨文》。有意思的是之前一直以为这是中国人写的历史书,看完之后才知道大错特错。这是个美国记者写的在中国北漂的经历和思考。以追寻一位在文革中自杀的甲骨文学者陈梦家的死因为主线,穿插了自己当年在涪陵的学生到深圳和温州打工的经历,以及一位维族人从北京移民到美国的两条分枝。涉及到了颇多的一些历史事件,所以据说这是三部曲中唯一部不能在大陆发行的书。真是糟糕,近来好像总是不小心就读到禁书了,问题是,我也只想了解一些真实的历史而已。 人的记忆有时候真是健忘的可怕,尤其是在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上,看完这本书,算是重温一遍,可以重新记起一些已淡忘的历史,也可以全新了解一些当时因年纪小而错过的历史。
  •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何伟的文字不在于讽刺,更多的是纪实,讽刺的是大陆光怪陆离的魔幻色彩故事,不堪的是有些国人的思想观念。难怪前有柏杨之丑陋中国人,文化观念这个东西根深蒂固,不是一代两代人可以改变的。一个人的思想落后可能是一生的,一个民族的思想落后可能是一个世纪的。
  •     感谢网友的翻译,想看台版
  •     搁了快两年 终于读完
  •     坚持啃完了原版,写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还是挺有感觉的,原版并不难,可以尝试
  •     ;)
  •     何伟对于中国进行了十分系统的观察,触角遍及各个角落,写出了这本书。这书有点不好,编排太乱,而且有些地方看出,何伟当时并不了解中国;但不可否认,何伟中国的往昔十分了解,甚至超过了我。他对于中国有一个独特的评价。
  •     评分高是因为页数多吗
  •     期望值很高的纪实文学,也的确是一部优秀的作品。遗憾的是,多多少少仍流露出一些西方意识形态的倾向性主观判断。不求对我国感同身受,但求笔下再多点克制。
  •     ‘’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作者通过一个个人物向我们展示了一段伤心的历史,各种人物的挣扎看完有种淡淡的忧伤。为陈家梦感到悲哀,也为石章如感到庆幸。没有言论自由,学术自由的时代怎么会有大师?
  •     居然没有被禁。
  •     呵呵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