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中的旅行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33938574
作者:(美)保罗·奥斯特
页数:129页

内容概要

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1947— )
1947年出生于新泽西州的纽瓦克市,集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译者、电影导演等多重身份于一身,被视为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小说《纽约三部曲》、《幻影书》、《在地图结束的地方》、Ⅸ写字间里的旅行》以及回忆录《孤独及其所创造的》等。曾获法国美第奇文学奖,美国约翰·克林顿文学杰出贡献奖,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作品被翻译成30种文字,他也是每年冲击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人选之一。
编剧并导演的电影作品有《烟》、《面有忧色》和《桥上的露露》,其中《烟》在1996年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和最佳编剧奖。
目前定居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区。

作者简介

老人醒来,惘然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房间。他不记得自己是谁,怎么来到这里?
可想而知自己是被关在房间里了,他(姑且叫他茫然先生)开始阅读桌上的一部文稿,那是另一个囚犯的故事,那个交替出现的世界更是让老人一头雾水。然而,这些文稿似乎正是为他准备的,另外还有一叠让他神思恍惚的照片。随着时间推移,各色人物逐一来到斗室中。与此同时,一架暗置在他头顶的摄像机不停地拍摄他的图像,记录下他的行动,他的每一句话也都被录音。有人在监视……
《密室中的旅行》具有典型的奥斯特风格:神秘的故事,流畅的叙述,一段被遮蔽的往事,还有,某个地方,一个隐身的操控者。然而,当我们看到茫然先生这一天内的生活,也许会发现,他的世界与我们并非完全不同。
《密室中的旅行》也是保罗·奥斯特在2006年萨缪尔·贝克特百年诞辰之际,向贝克特的致敬之作。


 密室中的旅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不很长的一本书,阅读体验是《脑髓地狱》+《盗墓笔记》。开头和结尾形成一个圈环结构,从原点出发又绕回原点并且让人搞不清是在读“这本书”还是在读“作中作”,更确切的说是类似“画中画”的手法。如果我没看过《脑髓地狱》一定会觉得这样的结构非常新鲜。一个搞不清自己是谁、记忆出了问题的家伙独自一人试图通过阅读文件来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时不时有个神秘人物来到你面前,说一些看似真诚、你不懂却觉得深有玄机的话,把状况弄的更复杂。不过《脑髓地狱》里面有相当(不一定正确)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让人思考(结果就是你都怀疑自身,做了一场噩梦的感觉),这本书就简单的多,为说故事而说故事而已。里面会有一些场景和语句让我一秒穿到《盗墓笔记》,比如摄像头和密闭的监禁室(也有可能是病室?),莫名错位的标志,现实和一个人理应达到的年龄不符,比如差了30岁,对方却说“我被告知不允许谈论此事”……一个大写的坑。别告诉我大家都是张起灵那样的老妖怪。最终一切仍是谜,所以就回到书中提到的那个词:想象推理。你想知道到底发生了啥?自己去想→_→作者才不会告诉你(我猜他自己也不知道)。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一本小书,比起小说更像一幕戏剧,迂回反复的结构,还有许多熟悉的人的影子,串联起纽约三部曲,神谕之夜等等从前的小说,当然了,依然是未解的谜题。
  •     真的是像翻译在最后说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     死循环
  •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     赶在3月最后一天读完。篇幅不长,内容不多,零散但不凌乱,有点像贝克特的荒诞派作品,又像麦卡锡的《日落列车号》,反正是很荒诞,看完之后我就一个感受:卧槽!我接受唔到咯!气不打一处!!我真不适合也不喜欢看荒诞派作品。可奥斯特还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
  •     这...
  •      读到一半的时候,以为格拉夫就是茫然先生,后来格拉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看到格拉夫自杀时,以为茫然先生是一位‘变态’作家,命令周围的人给自己创造思考条件; 当奎恩律师出现时,以为茫然先生是本杰明,是吗?不是吗
  •     毕竟是向贝克特致敬的作品。其实结构和情节就三星,然而可读性真的非常强,冷静的笔调却有诱人的氛围。
  •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     读的不舒服。
  •     为了结构上坑你一把写了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本书。妈个蛋。
  •     这部确实感觉比不上那个幻影书,一直看下去都不知到底发生什么事,差点就弃了,但是抱着它到底说个什么鬼的好奇看,最后就是好吧,其实就是一个莫比乌斯环...... 看得有点晕了....但看不出作品想表现的内容。看不懂的悲剧...
  •     读得胃疼。这种书看多了会植物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调.
  •     有点碎碎念
  •     依然深刻透露出保罗奥斯特对屎屁尿+生殖器官的浓厚兴趣。
  •     ①毫无灵性啊;②不过故事中的故事还蛮有意思的。
  •     过多的谜团,却不在乎有没有解答
  •     他的菜,我的菜。
  •     奥斯特还是很醉心于探究作家及其创造的宇宙的,囚禁与治疗的大概就是写作者,尽管没有自由,他还是可以驱遣想要的一切。结构有些刻意,不如红色笔记本,读起来有点让人疲倦,但口袋里还是有点闪亮的东西的。
  •     看完之后,感受就是引用原文。这让我想起中国人哄小孩的一个故事,幼时就听大人说过:古时候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古时候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看来我是不习惯这种小说的
  •     刻意如诺兰 尽管有自嘲属性
  •     花招太多
  •     1、元故事、镜中镜结构工巧而无趣;2、暗室心理描写适合忧郁症患者自暴自弃。
  •     一点也不像写月宫的保罗奥斯特
  •     无聊的作品。
  •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     有博尔赫斯和贝克特的荒诞感。个人感觉巧妙地隐喻了创作,所以还蛮喜欢。演成话剧大概会很有趣。
  •     翻译生硬。
  •     厌倦了奥斯特故弄玄虚地卖弄技巧
  •     好像读过了一生
  •     半小时看完,用一个字评价,“不好看”
  •     ECBULIB#059很有贝克特的感觉,禁锢的自由和绝对的孤独。但我还尚不能理解所谓的书中的人物成为读者,观察我作为虚构人物这一奇怪的对应。
  •     “从前有座山 山里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 在讲故事 讲些什么呢 从前有座山 山里有座庙...”
  •     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还好我从看第一页开始时就感觉,作者不可能能解释通所有的疑团,否则看到最后我可能会摔书的。——15.04.01
  •     实验式的短篇,贝克特式的荒诞,仿佛迅速窥视了一眼他创作时大脑的横切面,他的意识正在密室中来回踱步,寻找着通往故事的出口。
  •     看了五分之一,应该很难看完咯
  •     完成度在哪里?有戏作之感。2016年6月29日
  •     如果不从整个单调的背景来谈 读起来很有感觉 非常细腻 情节布置和整体构思上也不错 如果带上背景 可能确实对一些人来说就不是很好的阅读选择
  •     从原点出发又到原点结束,大家说着非常真诚你却不知所谓真假的话,读的我有些胃疼。
  •     才发现我有三个豆瓣帐号,这个才是原始的
  •     无限循环。。。不过没什么过人之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