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浅浅的教语文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35485138
作者:肖培东
页数:349页

内容概要

肖培东,浙江省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永嘉县上塘中学副校长,先后在永嘉县桥头镇中学、永嘉中学、永嘉第十一中学任教。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温州市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首届名师模范班主任,教育硕士,中语会课堂优化策略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分会理事,“国培计划”教育讲座专家,浙江省首批“名师名校长”导师资源库人选,《语文学习》杂志“镜头”栏目主持人。

书籍目录

001序为“浅浅地教语文”喝彩 / 钱梦龙
001《山羊兹拉特》
执教:肖培东点评:钱梦龙
020《沙之书》
执教:肖培东点评:李华平
044《假如我有九条命》
执教:肖培东点评:金军华
06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执教:肖培东点评:何立新
085《始得西山宴游记》
执教:肖培东点评:邓彤
110《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执教:肖培东点评:朱震国
127小小鸟窝,大大世界
执教:肖培东点评:崔志钢
146山水永嘉,飞翔语文
执教:肖培东点评:蔡伟
166《一双手》
执教:肖培东点评:黄厚江
187《斑羚飞渡》
执教:肖培东点评:王君
210《孔乙己》
执教:肖培东点评:徐杰
233《春酒》
执教:肖培东点评:周丽蓉
256《在沙漠中心》
执教:肖培东点评:韩军
278《我的早年生活》
执教:肖培东点评:卢立银
298《皇帝的新装》
执教:肖培东点评:郑桂华
320《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执教:肖培东点评:王崧舟
344后记浅浅深深,语文是你 / 肖培东

作者简介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精选了肖培东老师在全国各地示范课中的十六个经典课例,涵盖中小学课堂,以教学沙龙的形式给人以现场感。钱梦龙、黄厚江、王崧舟、王君等十六位语文专家精彩点评。每篇实录都附上其教学理念、教学思路、课堂教学细节、教学感悟,可谓篇篇精彩,更富有启迪。而所有的精彩凝聚起来,又凸显了他独特的教学理念:浅浅地教语文。教字,教词,教句,教篇章,教我们能感受到的也应该要感受的思想。
肖老师教得低调,但教得精致,教得细腻,教得智慧,教得温情脉脉。如此课堂,怎能不暖?语文怎能不美?


 我想浅浅的教语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作为一名资深爱书人,很怀念曾经与书结缘的日子。期盼、痴迷、沉醉,有点像吃了鸦片一样,缺乏自制。面对自己喜爱的书籍,真是没有免疫力,哪怕举债也要收入囊中。每本书都能让我回忆起它的由来。而其中经历甘苦也成为甜美的回忆:老郑大金水河畔,一个个小书摊流连忘返,一本一本凑齐了《鲁迅全集》,聚沙成塔;老河大西门外,淘到了《历代笔记小说》,物超所值;广州无名小书摊,竟巧遇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首版《红楼梦》,欣喜若狂,不惜被宰。就这样一点一滴,《脂砚斋评石头记》十二种影印手抄本集齐,还有六七十种《红楼梦》点评本和普通版本,成为我的珍藏。《二十四史》、《陈浓集》、《三希堂法帖》……伴我日暮晨昏。俸去书来,落落大满。渐渐家里空间都被书占据,书柜上,床上都挤满了书,好似陆游所说书巢。无可奈何,只好听之任之。每次搬家,七八十箱书成了最大的负担。但现在我很惭愧。行走在大大小小、风格各异书店之中竟然很难激起内心阅读的渴望。一本本装帧精美、雍容华贵的书籍或巧笑倩兮,搔首弄姿;或故作高深,傲然独立;或衣着绚丽,哗众取宠;或旧货翻新,改头换面。值得一翻的书寥寥无几。朋友赠送一书,肖培东老师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起来却别有趣味,欲罢不能,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却写出了散文诗般美,让人大为惊奇。不觉想寻幽揽胜,一探究竟。题目新颖,血脉贯通,文气舒展,收放自如,取胜一也。从形式来看,就是一句话,普普通通,平平淡淡。“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但却及其富有冲击力。尤其一个“就”表明了自己执着态度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平和语言之下却又显露了一往无前的气势。而“浅浅地教语文”则凸显其独特教学理念。一般来说,“浅”是贬义词,包含浅薄、肤浅、浅陋、浅尝辄止之意,但在此明显是另外一番解读: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深文浅教、浅文深教、扎扎实实,朴实无华的教语文等等。只有底气十足才能淡然处之,不然只能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而且文如其人,从题目可以看出肖特恬淡的性格、脱俗的品味、悠然的志趣。犹如“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让人品出无限意味,可谓“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序言精彩,高屋建瓴,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入木三分,取胜二也。我素来敬重钱梦龙先生,也拜读过先生关于“导读教学法”的大作。甚少见到先生为人作序。读后大受震动。“碧波深处有奇珍”,也是钱老教学精要所在吧!肖老师“浅浅地教语文”理念 恐怕也是由此传承。正如钱老对于“深”和“浅”的评价,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浅”是枝叶,“深”是根本。钱老评价客观公允,实事求是。对肖老师的十六节课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名副其实的语文课。指肖老师教学则回归语文本来面目,紧紧抓住语言核心,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然后以犀利的语言抨击了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离语文要素的种种怪现象,痛心疾首,振聋发聩,鞭辟入里,让人深思。似黄钟大吕,空谷传响。设计精巧,体例完备,教艺高超,善于反思,多元点评,取胜三也。全书共十六个课例,每个课例都颇具新意,分别设计成五个栏目:浅浅小语,课堂再现,教学感言,现场声音,名师点评。这是本书主体部分,大气厚重,像一座座山峰矗立,中间有小溪潺潺,流淌于山间,尽显灵动奇崛之美。“浅浅小语”自源头盘旋而下,曲折迂回,清澈明净。富于智慧的哲思妙语犹如一枚枚宝石散布于溪流之中,让人心旷神怡。“课堂再现”让我们欣赏了肖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丰富多彩的教学画面,让人心潮起伏,击节称叹。“教学感言”富于思辨,显示了执教者对文本探究的深度和广度。“现场声音”鲜活多变,原汁原味,反映了一线老师的心声。“名师点评”更是精彩纷呈。十六位名闻遐迩的教学大家现身说法,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先进的理念、丰厚的学养对肖老师的课进行个性化解读。让我们领略了不同风格的名师风采,享用了一场不同教学思想风格相互碰撞的盛宴。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后记真情流露,追溯往昔,父母恩师,陪伴同行,横溢才华,尽显心路历程,取胜四也。读完后记,沉默无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以看出肖培东老师有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只此一篇文章,便无愧大家之誉。每个人成长,都浸透了父母师长的心血和汗水。但很少有人能感受并直接抒写出来。此文可谓锥心泣血,让人心酸、心痛,继而无限感动。语文之美,真情涌动。李白在《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里有两句诗: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不正是每个人成长的写照吗?事业的成功,无不伴随着无数亲人师长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的提携与帮助。他们就像这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为我们提供滋养,遮风挡雨,陪我们走过一段段风雨历程。终有一天,我们会独自前行,披荆斩棘,追寻心中的圣地。而他们,则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美好的风景。掩卷长思,是什么造就了一位名师?是什么造就了独领风骚数百年的英才呢?久久未能得出答案。忽一日读到李敖先生一本集子《你活着就得有种》,便豁然贯通。是对宿命的不甘,对平庸的反抗,对卓越的追求,对理想的渴望。摆脱日常生活束缚,追求精神生命永生,这便是奋斗源泉和动力吧!古人把立功、立德、立言作为人生三大追求,也是基于此念吧。生命如白驹过隙,匆匆而已。但只要有斗志,便有希望。不由想起郑板桥一首诗《竹石》,与诸君共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州61中车凤鸽
  •     “最重要的是,我不能不想起我的母亲”,肖培东老师在自己书的后记上如是自道。岁月的深处,还有课堂长途中的坑坑洼洼中,“(母亲)仿佛一盏灯,黯淡却依然坚持点燃”——这就是母亲之于孩子的魔力!(一)浅浅的,总令人联想到泉水,那是一种最纯粹通透的形态;而与之相配的莫过于那种流淌于高峰绝顶之上的“一人泉”了。尽管“仅容一勺”,却“挹之不绝”,区区之量,只能容纳一个朝圣者,可每一次的脉动,涌出的总是大地的精髓。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在激发最优秀的我。我不是最出色的,但我在努力走向最出色的我浅浅的,拨开繁杂的草丛,找到最亮丽的一株种成课堂的大树。在语文的绝峰之上,肖老师谦恭地吸纳着语文的血脉精髓。他的课堂,也总像那单纯而绵长的泉流,细细地流淌,浅浅地低吟,却又深深地打动人心——《山羊兹拉特》的课例就是一个明例。(男女生分角色读)“兹拉物,我们现在的一切,你是怎么想的?”“咩——”兹拉特说。“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这个草垛,我们现在不都得冻僵了?”阿隆说。“咩——”山羊又答道。“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待几天。”阿隆解释说。“咩——”兹拉特叫了一声。“‘咩——’是什么意思?你最好说得更明白些。”阿隆要求道。“咩——咩——”兹拉特试着要说明白。“噢——你不会说话,可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是吗?”“咩——”“咩——”,是多么清纯而单一的对答,又是何等的深情!在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人之情,羊之意,更是人与羊之间既隔又融的深情——是友情,是亲情,是同患难之情,也是共存着的希冀之情!可奇怪的是,这些仅仅是通过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一个“咩——”就传递地淋漓而致尽,酣畅又淋漓!若非尽得语文血脉之精气,又怎能支撑这绵绵不断的情致?“把一朵花的微笑读成祝福,把一声羊的‘咩’叫读成警醒,让每一料葡萄都能背成夏日时光的名字。浅浅的,让最真诚的你走向最清纯的眼睛。”肖老师的这句“浅浅小语”,是替他自己独占语文的“一人泉”作了最为贴切的注解。(二)可能是阅读的玩笑,浅浅的读着读着,却滋长出了深深的韵味。从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从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清浅细微/ 诗人的美/ 语文的美肖老师的这本书,最适合于晴光之下,绿阴丛中,恣意想象。就如韩愈诗所云,“此日足可惜,此酒不足尝。舍酒去相语,共分一日光。”读这本“浅浅”之书,更像是跟一充盈的精神聊天——那种上天入地,可神游语文天地的最精致的聊天。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那么,教语文呢?一下子,似乎令人窥见了语文教学的秘密,可却倏忽一下,化成了占据你心灵的语文之问——怎么教语文?简单的栽树,是手活,既要拣出影响苗苗的“草根根、石块块”,还得“用手送进土里”,而且需要“往土里插三四次”。那教语文,就不是简单的手活了,那是可是“心活”,既要设计,比如说切入巧,极尽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还需设问妙,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更要有解读精作为底色,“用自己深入的解读,独特的语文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最终归结于一点,我们上一篇文章,眼中只有这一篇文章;而肖老师,他的眼里不仅只关注这一篇文章,他的视野里有更为广泛的远方与更为纯美的诗。师:一个鸟窝就是一个世界,是我们生活的全部,里面有温暖有情感有细节有生活的很多东西,有感受有哲理。生活的很多真谛,都是那棵高高树上的鸟窝所能涵盖的。让我们看看“鸟窝”能不能走进这些作文题目?(PPT出示山东省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以及城阳三中最近的模拟考作文题目:《时间都去哪了》《这世界需要你》《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经验与勇气》)……生32:《时间都去哪了》当我再次走在回家的路上,抬头一望,曾经树上的那鸟窝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红灯笼,捕虫网……我仔细想想,十年前的大树上还有许多个鸟窝,时不时还会听到小鸟欢快的叫声,叽叽喳喳,好不热闹。而这一切都随着时间消失了,我也从那个扎着小辫的小姑娘长成一个大人了。小路变成了公路,麦田变成了花圃……曾经躺在草地里放风筝数星星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留下的只有对过去的回忆。师:这就是“时间都去哪了”的思考。借助鸟窝,文字里有实实在在的情感,而不是在那儿空感叹,很好。生34:《这个世界需要你》匆匆从电线杆旁边走过,却被一根枯树砸到头,抬头一望,两只喜鹊正艰难地将鸟窝筑在直直的电线杆上。它们的巢,显得那么单薄,孤零零的,仿佛一阵清风就能将鸟窝倾覆。不禁要问,人们是怎么将这些可爱的生命逼到了这里?它们赖以生存的树呢?是否再也看不到高高的枝丫上挂着的可爱的鸟窝了?树,鸟窝需要你,这世界需要你。师:一段震撼,落在具体的点上,这样就做到了“以小见大”,所以一个小小的鸟窝化成很有力量的叩问。生38:《经验与勇气》每每看到鸟窝,我总会想:为什么警惕性那么高的鸟,要把巢放在离人类那么近的地方?在与人类打交道的前后,它们寄予我们信任,它们仍有勇气与我们靠近。师:鸟儿搭鸟窝是一种经验,也是一种勇气。它要选择造窝的位置,在于它的观察与思考。……(写作课例《小小鸟窝,大大世界》)浅浅的教背后是教师深深的思,浅浅的教迎面相对的是学生深深的学,这种相益得彰的课堂对话,或许应该正是令人沉浸于思维的最精致的聊天——不负时光不负春。(三)“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貌似执拗,实则充盈,正如面对江南十里春风,可诗人吟唱出的却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而肖培东老师执著于“就想浅浅地教”。“在语文教学被各种貌似‘深刻’的‘理论’折腾得面目全非的当下,培东的教学看起来似乎是显得‘浅’了,但正是这种‘浅’,却深入到了语文教学的精髓、真谛、本源。”钱梦龙老先生在本书的序言作出了这样精辟的概括。这一“浅浅地教”,正是语文课堂中风光无限中的那一枝春。这既是自我的谦卑,也如麦穗充盈饱满的低头——那是成熟与理性的沉淀与结晶。在《春酒》这一课例中,“浅浅的/ 把语文扎扎实实地交给阅读/ 交给岁月/ 急不可耐的心/ 嗅不到春酒的芳香”,肖老师这样说道。师:标题,那你们想想看,这标题只有两个字,该怎么读呀?生7:我认为,读标题应该饱含着思乡的情感来读。师:你先读出来。生7:春——酒。(悠长)师:为什么读得这么悠长?生7:因为本篇文章是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以说要读出思乡的绵长情感。师:标题本身也是有情感的,是吧?……从“你想想看”的不急不躁中,围绕着简单的标题,十一个孩子,在阅读体会中找到自己发声的情感依据。肖老师的这种浅浅的教学,不正像一阵春风,吹开了满室的鲜花,而他正是那一教室中那一枝韵味十足的“春”。十六个浅浅的课例,带着我们走进了一位别具特色的语文人的内心,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深沉的爱,执著的情。“我们都是不完整的,所以我们握住了彼此的手,所以我们相信语文,相信生活,相信那么多的深深浅浅”,这是肖老师为语文献上的最深情的告白。“不能说,路只在铺延。深深浅浅,是必须舔舐的苦难,是必然到来的欣喜,是不得不相逢的完整。不说语文,我爱。”情到深处语无声,在语文面前,其实我们——老师还有学生——都是孩子。在语文面前,我们常常可以有纯粹的依恋,深情的融入,甚或是由兴的任性!南县灵溪第三高级中学 朱伟
  •     很幸运,肖老师的课,听过多节。肖培东课例品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中收集的十六个课堂实录,我现场听过的有七节。钱梦龙老师说,教语文最重要的是悟性;王崧舟老师说,教语文的都应该是诗人。或许是自己缺乏悟性,或许,是自己没有诗人的潜质,听肖老师的课,只感觉轻松、舒服,让人情随课动、情随文动,可自己模仿着来上,总不得要领。于是,只能感叹: 肖老师的课,是我模仿不了的。课虽模仿不了,可依然痴迷。拿到这本课例品读,爱不释手,暗想,拙笨的我或许可以在整理的文字课堂中慢慢感悟语文课的魅力所在。没有听过肖老师的文言文课,于是,迫不及待地先读了《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实录,想了解肖老师上文言文是否有什么新的方法。这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一篇,以前用人教版教材时教过。对于文言文的教法,初中普遍遵循“字字落实”的原则,以讲解文言字词为主,我基本也是这样。多年教学,几多困惑,精美的文章因字词解析过细而支离破碎,缺乏整体性,更难以从深处引导学生去领悟文辞之美,内蕴之美。一口气读完肖老师《〈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堂实录》,想像着肖老师的语气和神采,想像着学生的回答与朗读,想像着课堂或平静或热烈的氛围,仿佛自己置身现场,沉醉其中。肖老师的文言文确实教法与我们不同,但与他其它的课风格一致,以朗读为主要手段,以朗读促进文本解读,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朗读,读出味,读出蕴。结合肖老师的其它课例,我隐约明白了肖老师课堂的魅力所在一一立体的课堂,需要教师课前的真读。肖老师的课,问题不多,但能给学生极大的思考空间,而且几个问题有梯度,相互关联,自然推进,最后直击文本深处。总感叹肖老师的课有深度,问题设计巧妙有层次,总能搭建起一个立体的课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让听课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读他的一篇篇教学感言,明白了巧妙的问题不是“设计”出来的,不是书写教案时“想”出来的,而是课前一遍遍“读”出来的。读《春酒》,读《孔乙己》,读柳宗元……读懂了琦君,读懂了孔乙己,读懂了柳宗元的西山,那些能发散思维又有梯度的问题,自然就在教师的脑中了。读书,一定要静下心来读书!这是肖老师教语文的“诀窍”,这是肖老师用他的课告诉我们的。“语”是进入“文”的通道。肖老师“是个教语文的,他教的语文”,这是王崧舟老师读完他的实录后对他的评价。肖老师的课,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他擅以语言为课堂的抓手,通过语言理解文章,通过文章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常常惊叹于肖老师对文字特有的敏锐,这种敏锐让我望尘莫及。我想,这不仅需要聪颍,还需要长期的积淀。“赞西山”、“醉西山”、“恋西山”、“望西山”和“忘西山”,在词语的斟酌中,文章的意蕴渐渐显现,学生渐入佳境,生本对话水道渠成。只有细细地品咂语言,才能让学生真正嗅到蕴含在文字里的文学的芬芳。朗读是让学生贴近文本的最好方式。无论是谁,但凡听过肖老师的课,都对课堂上反复的朗读印象深刻。肖老师喜欢反复朗读,不是因为他擅长朗读,更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出色朗读,而是把朗读当作一种教学的基本手段,通过朗读,教会学生读书,读童话,读小说,读散文,读文言文……忘不了兹拉特的那两声“咩”,忘不了那或深沉或温馨的“春酒”,忘不了那五味杂陈嚷出来的“你一定又偷人家东西了”,忘不了那极具夸张和嘲讽的一个个“都”……肖老师的朗读,或许我永远学不会,但我明白了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朗读。肖老师是个诗人。读他的后记《浅浅深深,语文是你》,我视线模糊,泪水中看到的文字,是真情——对父母,对师长,对语文,对生活。我想,这才是肖老师能教好语文的根本原因……言浅情深,得语文真味——《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书笔记杨潇雨读这本书之前,听过两次肖老师的课,感觉并不“浅”,尤其第一次听他讲《皇帝的新装》时,感叹何以能把一篇童话剖析得如此深入透彻!那么肖老师所说的“浅浅地教”到底是何意呢?几篇课例读下来,才发现听课和看课堂实录是不同的,尤其对于年轻老师,听课时很多设问只是机械地记下来,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追问不会记得很清晰,于是最终只记得大概的教学思路和亮点,对一些教学语言的细节往往会忽略。但从课堂实录中,这些细节原原本本清清楚楚呈现在眼前。有时肖老师在刚进入课文时的设问很普通,是大部分老师都会设计的问题,例如“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肖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问、衔接和总结所用的语言都几乎没有华丽、炫目的词句,甚至面对高中生时语言都显得非常浅显朴素。很多实录中学生起初的回答也很普通,读错字、表达不流畅、思维定式……。然而这些普通的学生在肖老师看似浅显的语言的步步引导下,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思维越来越活跃,思考越来越深入,发言越来越精彩,兴致越来越高昂。读着读着,似有领悟,原来,这就是“浅”的魅力啊。当然,这“浅”的背后,有扎实的基础——无论在回答什么问题中学生有读错读漏的字词,肖老师必指正并要求全班再读;有方法的指导——每次总结文章内容,哪怕多几次不完美的概括,肖老师也要耐心引导并提出更具体的要求,最终告诉大家怎样的概括才是好的;有巧妙的设计——《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中让学生反复读蔡元培的“三告”,从中一点点分析出演讲词的内容、语言特点、针对性、演讲者的意图和情感。不论是单个设问还是整个教学程序的设计,都离不开肖老师深厚的课堂教学功力以及对文本深入的研读和思考。不过,我觉得肖老师深与浅的教学哲学不是单纯的教学技法和文本解读探究,肖老师之所以能深入浅出,源于他的深情。深情地读文本。这里的“读”包括朗读和品读,“读”绝对是肖老师课堂上占比重最大、最闪亮的部分。古诗词教学中,肖老师的读不是简单的“一读正音、二读节奏、三读情感”,教韦庄的《菩萨蛮》,他先从音律平仄给学生讲解朗读基本的轻重节奏,然后逐字逐句地分析描述江南的句子中词人的情感。单“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几句,第一个环节“江南好”的朗读分析中就读了16遍,第二环节还是读这几句,在 “朗读——设问——引导——分析——再朗读”的反复中,学生自然而然从起初喜爱并享受“江南好”的安适进一步读出了只得“江南老”的愁绪和无奈。后面的环节老师再引导学生道出“想家乡”“须断肠”的种种,就水到渠成了。另一个典型的深情读文本的课例是《春酒》,谁也想不到,两个字的题目肖老师会让11个学生读出11种情感,既了解了学生的初读体验,也为后面深入分析作者情感种下一颗种子。在现代散文的教学中,我们常看到的一种课堂景象是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找出尽可能多的句子、尽可能多的角度进行赏析,那样的课堂固然热闹且让人眼花缭乱,但有多少赏析是真正深入学生内心的?到头来这些词句是否让学生把握住作者真正的情感及文章的核心了呢?再看肖老师教学中对《春酒》的句子分析,整堂课中只分析了4个句子。其中3个句子用来分析作者对春酒、母亲、乡亲们的爱,每个句子都有5-6个学生分析,每次分析都往前推进一步、内涵更丰富一点。而揭示文章主旨部分只分析了1个句子,在品读字词、想象画面的过程中,朗读一个简单的句子让一群没体验过乡愁的孩子渐渐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深情地走近学生。说肖老师的“浅教”,不能不说他的对学生内心的体察。就拿导入来说,肖老师很少设计那种新奇华丽、激情四溢、图文并茂的导入,大部分导入都就地取材,通过跟学生聊天展开。比如《孔乙己》的导入就从学生们送他生日卡片说起,学生能记住肖老师的生日,但又能记得孔乙己的什么呢?既亲切,又把学生带入这篇课文的悲情氛围中,并且通过“记”瞬间沟通了两个相距遥远的时代。上高三的作文复习课,肖老师每一个环节的导入都紧贴那里的学生,首先从去年和今年来这里上课的季节聊起,从冬季校园里小草的一抹绿色让学生展开联想;接着套入当地模拟考作文题让学生从自然景象得出感悟,给出几幅自然景象的图让学生扣题描述;最后聊起当天早上看到校园里的鸟窝,聚焦到“鸟窝”上,再由鸟窝展开联想,用这个题材写进不同的作文题。所有材料都取自学生熟悉的环境,把学生忽视的身边的细节捡起来交到他们手里再观察、品味,让他们豁然开朗。因为理解学生的世界,所以肖老师的教学从来不慌不忙,“孩子说文字里有一只麻雀,我就先让他们读出美丽真实的飞翔,未来,他们会看到雄鹰的翅膀。”深情地拥抱生活。一个深情的人,必然是热爱生活、感恩生活的,读肖老师的教学感言和后记,文采飞扬,异于朴实无华的课堂语言,但那份生活点滴就能掀起内心波澜的感性却与教学中传达的人文关照如出一辙。解读文本时,肖老师往往都能从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体验出发,真诚地去理解作者的心境,或者将自己代入作者的生活中,试着去感受作者的内心。在肖老师眼中,教语文,是要教会我们用心生活,在生活中表达爱。“教我们用最好的语言,去爱我们的母亲”;“要我们用最纯朴的语言,去爱我们的大地”;教我们用最真的语言,去爱我们身边的人,让彼此的生命更完整。肖老师自己这么诠释“浅浅地教语文”:“我想浅浅地教语文,甚至教成你们心里的肤浅,我相信,浅到心底的文字,纯净地堆积起来,就是高度。”“我想浅浅地教语文,甚至教成你们眼里的低矮,我相信,矮到能扎根的思想,真切地凝聚起来,就是厚度。”深入生活,深入学生,深入文本,深情地爱着语文,所以能够让思想的清流缓缓地、浅浅地流出,滋养着学生心灵的嫩芽儿,是为“润物细无声”。方睿 杨潇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