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佛 : 东方的智慧与启示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212069445
作者:徐光兴
页数:252页

内容概要

徐光兴,国内知名的学校心理咨询与教育辅导专家,儿童自闭症诊断、治疗和教育专家。1989年出国留学,专攻临床心理学、精神分析及心理咨询和诊断技术,获日本教育学博士和美国心理学博士学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阅历丰富。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华东地区心理咨询行业机构联谊会会长。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各种著作、译著,文艺作品40余部,计800余万字。

书籍目录

目 录
丛书序言一001
丛书序言二003
前 言001
第一编 智慧与觉悟之门
一、觉悟从“心”开始003
播火传薪者/ 004 立雪断臂/ 005 悟心大成/ 006
再传火种/ 007 前世今生/ 008 曙光初现/ 010
二、东方的“心性革命”011
众心平等/ 012 人皆可悟/ 013
“拂尘拭镜”说与“无尘无镜”说/ 014 明心见性/ 016
六问与六答/ 018
三、伟大的助人精神020
什么是菩萨精神/ 021 民间的观世音菩萨/ 022
修行助人道/ 024 助人与自助/ 026
四、如何具备一颗菩提心029
什么是菩提心/ 029 菩提心的修习/ 031 基石是慈悲心/ 033
烦恼即菩提/ 034 菩提心的特征/ 035
五、如何做到人心清净038
什么是清静心/ 039 如何解决“心”的问题/ 041
净化污染之心/ 042 “六根清净”者/ 044
“琉璃光如来”/ 045 十二个大愿/ 046
六、智慧的开导052
众生皆有佛性/ 052 譬喻的作用/ 054
《法华经》七个譬喻/ 056 渐悟与顿悟/ 061
第二编 人生的医院:痛苦与烦恼
一、命运的不可捉摸性067
命运的种类/ 067 命运是注定的吗/ 069
“随命论”与“造命论”/ 070 “命好苦”与前世布施/ 072
释迦牟尼前世是一只九色鹿/ 073
二、有情生命的执著075
烦恼起于执著/ 075 执著起于“我执”/ 077
衣钵之争中的“执著”/ 079 孔乙己的“执著”/ 080
三、“心理”问题082
“心”是根源/ 082 心理栅栏/ 083
身与心的矛盾/ 085 观自己的心/ 086
四、人生的难题:见思惑089
什么是“见思惑”/ 089 见思惑就是“贪心”/ 090
烦恼的根源/ 092 禅师的点化/ 094
五、负面情绪与压力097
欲望与恐惧/ 097 欲望是妄想的动力/ 098
执著越大,情绪压力越大/ 100 愤怒的破坏性/ 102
逆境中的沮丧/ 103 处理负面情绪/ 105
六、偏差与错乱108
身心疾患与心的关系/ 108 酒精依存与吸毒/ 109
饮食与睡眠的异常/ 112 性功能问题/ 114
赌博/ 116 精神错乱与扭曲/ 118
七、人生之苦121
佛教眼中的“苦”/ 121 现实生活中的苦/ 122
苦的根源/ 124 生命无常/ 125
前因后果/ 126 “业”的形成、累积与改变/ 129
珍惜人生,解脱痛苦/ 130
第三编 解除心灵痛苦,提升生命境界
一、佛学与心理学的结合点135
关注心灵的科学/ 135 临床心理学的作用/ 136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产生/ 139 共同的关注与影响/ 140
解除心灵的痛苦/ 141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143
二、身心疾患与负面情绪的处理146
心的角色/ 146 疾病是一种扫帚/ 147 克服身体的疼痛/ 149
克服负面情绪/ 150 如何处理难缠的问题/ 152
如何矫治我们的情绪/ 154
三、心理治疗:信心与能量157
信心来自于心诚/ 157 如何培养自己的信心/ 159
修得你的“学位”/ 161 唤醒治疗能量/ 163
光和能量/ 164 汲取大自然的能量/ 167
治疗身体的病痛/ 169
四、禅修疗法的基础172
了解自我/ 172 消除妄心/ 173 放下“我执”/ 174
建立信心/ 176 控制情绪/ 176 学习“安住”/ 177
保持专注/ 179 注意休息/ 181
五、禅修疗法的技术准备183
什么是禅修/ 183 禅修的态度/ 185 禅修的环境/ 187
时间的安排/ 188 具体的姿势/ 190 概要与提示/ 192
六、禅与生活195
《金刚经》中的生活禅/ 209 从最平凡处修禅/ 198
平常心是道/ 219 如何在生活中禅修/ 203 睡觉和梦/ 206
七、茶禅一味,禅武同源209
禅之茶道/ 209 中国茶道的精神/ 212 禅与食疗/ 214
武禅与少林功夫/ 219 禅太极拳/ 220
八、禅与艺术疗法226
禅与美学意境/ 226 禅画的意境风骨/ 229 禅诗之味/ 231
《牧牛图颂》中的禅修/ 235

作者简介

佛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千百年来,其独特的理论和修持技术,对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生活和艺术风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书共分三编,第一篇阐述佛学中的经典,是一种无限的心灵治疗力量,是我们获得幸福与觉悟的修习宝典;第二篇论述现代人的种 种心灵焦灼、压力、痛苦和扭曲,我们应该如何通过“不执著”最终如释重负地走出迷途,减少身心方面的疾病和痛苦,寻到轻松自在的快乐;第三篇具体说明禅修的主要理论思想和修习方法,让您轻松地掌握一门实用、有益的自我疗法,同时在茶道、武术、太极拳、食疗、诗歌、绘画等艺术创造上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本书也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丛书中的一册。这套丛书,旨在以心理学这把现代学科的利器,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无尽宝藏……


 心理佛 : 东方的智慧与启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禅学是佛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宝贵财富。千百年来,其独特的理论和修持技术,对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生活和艺术风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禅是探究人的生命意义的极高智慧,是悟道的精髓。禅修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法门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养身修心的方法,并且是一种与心理学颇有相似之处的“医心术”。佛学与心理学两者都是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学问,两者的联姻,将造福于人类的发展和文化的创造。佛学的博大精深,常令人有望洋兴叹之感。本书萃取禅修的治疗理论,以引人入胜而清晰的文体呈现出来,让有不同文化的背景的人都可以获益。禅就如同清风甘泉,如当头棒喝;禅修之旅,让我们净化心灵,保持觉醒。透过佛法的观念及修持方法,帮助我们放下成见,豁达心胸;让我们迷途知返,发挥心灵治疗的功能。本书共分三编,第一篇阐述佛法中的禅修,是一种无限的心灵治疗力量,是我们获得幸福与觉悟的修习经典;第二篇论述现代人的种种心灵焦灼,压力,痛苦和扭曲,我们应该如何通过禅修最终如释重负地走出迷途,减少身心方面的疾病和痛苦,寻到轻松自在的快乐;第三篇具体说明禅修的主要理论思想和修习方法,让您轻松地掌握一门实用、有益的自我疗法,同时在茶道、武术、太极拳、食疗、诗歌、绘画等艺术创造上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本书也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丛书中的一册。这套丛书,旨在以心理学这把现代学科的利器,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无尽宝藏。人的身、心、灵三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平和的心可以保护身体的健康。治疗的力量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源于内心,这是大乘佛教的精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自我治疗的最佳保证!修佛谈禅的日子,云淡风清,心无挂碍,烦恼人生无烦恼。愿读者和一切众生身心健康,吉祥幸福。徐光兴2011年8月夏
  •     人 ,生活在文化中。文化锻冶了我们的心理和行为。品味一种人生的文化,就是要在那片覆盖厚厚的土壤中,寻找有可能逝去或行将消失的文明宝藏,从而发掘生命的意义、价值的取向和人性的美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内涵博大精深,用心理学这把利器进行挖潜,可以使其不断地显现出充盈活泼的生命力,让人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生活,这是具有何等现代能量的事业。如果心理学是一把开启大门的钥匙,中华文化中的各种矿藏,就可能成为天光一泄的智慧精灵,是具有诗性特征的闪烁星辰,也是铺垫在永恒的生命河流中的沙粒,它有可能成为现代人理解、处理某些窘迫的社会困境时,所开凿的一窗深邃微明的天窗。我们编写的这套丛书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佛学、禅学、汉字、梦文化、武术和古典民族音乐等各个领域,是现代心理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次精彩的碰撞,我个人觉得它可以给广大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新的省思。因此这套丛书也可称之为是一种“新国学”的展示。通过对儒家学说的心理分析,让人从中学习一种积极的正能量,多一点志向去济世济民;通过对道家、易学等的心理学研究,使人可以多一点自我修炼,修身养性,提高生活的质量;现代人容易精神困惑,心理压力又日趋增大,通对佛学、禅宗的心理学阐述,让我们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多一点洒脱去“救心”,让个体的生命意义更具光彩;中国的古典音乐和武术,让我们提高审美情趣,使我们达到一种心平德和、修身正己的目的。因此,这套丛书从精神领域出发,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人类直观的生活世界,与心理科学互为交融,让我们更好地感受生活,活在当下,把握过程,其主旨是继承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珍视生命的优秀文化传统。人,活着,是需要智慧的。智慧,就蕴含在我们的文化之中,就像鱼儿在海水中一样,海在你的外面,也在你的里面。鱼离不开海水,人的智慧和存世感也离不开文化。当我坐在绿树芳草成荫的庭园中,听着周围湖水的呢喃声,并在古色古香的书斋中写作这篇小序时,清心寡欲,真气充盈,就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文化和智慧的存在。此所谓观体象而悟道,融妙理于常序,是以作序谨记,并为天下识者智者荐之。徐光兴2013年夏日于连明湖畔沐心斋
  •     “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具有多重的意义。对于中国学者来说,要真正理解“心理学”的意义,必然要考虑心理学的文化因素,犹如“心—理—学”之汉字的寓意和内涵。实际上,若要真正发挥心理学的作用,实现心理学的意义,也必然要将其与文化密切结合。西方心理学史的学者们,认为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在中国。这是基于对心理学本来意义的一种深度理解。中国的《易经》,中国的儒学,中国的道家,东方的佛学,便是心理学的源泉与宝藏,包含着对心理学极为重要的启发。即使是从纯科学的角度来说,对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文化也都具有不可限量的作用。这在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以及卡普拉(Fritjof Capra)《物理学之道》等著作中都有详尽的阐述。许多当代科学都能从中国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启迪,又何况具有更多人文元素,以认识自己和服务人类事业为宗旨的心理学呢!作为心理分析师,我一向认为,当面对心理疾病及其背后原因,以及面对深层无意识内容时,最为重要的不是诸多外来的理论,而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基础。弗洛伊德认为博大深厚的中国文化对于人类理解自身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荣格曾把汉字称为可读的原型,把中国的《易经》视为足以动摇西方心理学基础的“阿基米德点”。他与泡利 合作的论“共时性”(synchronicity)专著,正是对《易经》的原理在科学与心理学中的发挥。我们与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合作,组织与主持了连续五届的“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1998—2012),便是要继续发扬中国文化对于当代深度心理学的意义。很多年以前,我曾在《光明日报•学术理论版》撰文评价“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的意义(1997年3月1日),记得当时是用这样一段文字开始的:“心理学与中国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我们的理解中,中国文化本身便是一种充满了心理学意义的文化,心理学的意义也正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因此,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应该注重中国文化中这种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与中国文化有着双重的内涵,有着双向的作用,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也将能够帮助我们增加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数年后,我们又用“中国文化与心理学”为标题,同样在《光明日报•学术理论版》发表文章(2000年7月25日)。其主要内容涉及三个方面,以回应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与心理学的思考:1.为心理学提供智慧;2.为智者提供灵感;3.为心理学立心。在我看来,通过诸多西方心理学家的努力,当代心理学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躯体,并且五官俱全,也有了一个注重认知的头颅。但是其所缺少的,正是一颗“心”。而在“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的主题中,或者说我们中国文化心理学,所蕴含的也正是这种“心”的意义。后来有了《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我之所以为其取名为“心要”,实际上包含了这样三种寓意。首先,《心要》之“要”为钥匙之“钥”,在我看来,中国文化是打开西方深度心理学的一把钥匙;同时,西方深度心理学,也是打开中国文化中心理学意义的钥匙。其次,是“药物”之“药”;我认为当代的中国心理学是有病的,具有贫血、冷漠和分裂等症状;于是,需要从文化中获取营养并进行医治。最后,是“要领”之“要”,犹如“要”之本义,身中之枢纽,要领其节奏。在随后的《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北京:三联书店2004)中,更是将“医心与心理治疗”、“安心与心理教育”、“明心与自性发展”,作为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之重要意义的表达,阐释“心理”之文化寓意,以及“理心”之化育与转化。我想,这也能说明“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丛书所包含的意义。“学”之寓意为觉悟,本身便是中国文化对心理学的启发。心中之学,理化为觉;寓心所悟,中心愿也。以此作为序言。申荷永2013年9月于洗心岛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丛书第一本终于出版了。后面还有中国古典音乐、中国武术、汉字、中国梦文化等。。
  •     《心理佛》真正进入我心灵的一本书,在我快要坚持不住的情形下,它拯救了我的灵魂,帮我解开了心中的疑惑,修行的路还很长,自己很渺小,还需努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