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佛 : 东方的智慧与启示》书评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212069445
作者:徐光兴
页数:252页

前 言

禅学是佛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宝贵财富。千百年来,其独特的理论和修持技术,对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生活和艺术风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禅是探究人的生命意义的极高智慧,是悟道的精髓。禅修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法门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养身修心的方法,并且是一种与心理学颇有相似之处的“医心术”。佛学与心理学两者都是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学问,两者的联姻,将造福于人类的发展和文化的创造。佛学的博大精深,常令人有望洋兴叹之感。本书萃取禅修的治疗理论,以引人入胜而清晰的文体呈现出来,让有不同文化的背景的人都可以获益。禅就如同清风甘泉,如当头棒喝;禅修之旅,让我们净化心灵,保持觉醒。透过佛法的观念及修持方法,帮助我们放下成见,豁达心胸;让我们迷途知返,发挥心灵治疗的功能。本书共分三编,第一篇阐述佛法中的禅修,是一种无限的心灵治疗力量,是我们获得幸福与觉悟的修习经典;第二篇论述现代人的种种心灵焦灼,压力,痛苦和扭曲,我们应该如何通过禅修最终如释重负地走出迷途,减少身心方面的疾病和痛苦,寻到轻松自在的快乐;第三篇具体说明禅修的主要理论思想和修习方法,让您轻松地掌握一门实用、有益的自我疗法,同时在茶道、武术、太极拳、食疗、诗歌、绘画等艺术创造上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本书也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丛书中的一册。这套丛书,旨在以心理学这把现代学科的利器,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无尽宝藏。人的身、心、灵三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平和的心可以保护身体的健康。治疗的力量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源于内心,这是大乘佛教的精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自我治疗的最佳保证!修佛谈禅的日子,云淡风清,心无挂碍,烦恼人生无烦恼。愿读者和一切众生身心健康,吉祥幸福。徐光兴2011年8月夏

丛书序言一

人 ,生活在文化中。文化锻冶了我们的心理和行为。品味一种人生的文化,就是要在那片覆盖厚厚的土壤中,寻找有可能逝去或行将消失的文明宝藏,从而发掘生命的意义、价值的取向和人性的美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内涵博大精深,用心理学这把利器进行挖潜,可以使其不断地显现出充盈活泼的生命力,让人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生活,这是具有何等现代能量的事业。如果心理学是一把开启大门的钥匙,中华文化中的各种矿藏,就可能成为天光一泄的智慧精灵,是具有诗性特征的闪烁星辰,也是铺垫在永恒的生命河流中的沙粒,它有可能成为现代人理解、处理某些窘迫的社会困境时,所开凿的一窗深邃微明的天窗。我们编写的这套丛书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佛学、禅学、汉字、梦文化、武术和古典民族音乐等各个领域,是现代心理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次精彩的碰撞,我个人觉得它可以给广大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新的省思。因此这套丛书也可称之为是一种“新国学”的展示。通过对儒家学说的心理分析,让人从中学习一种积极的正能量,多一点志向去济世济民;通过对道家、易学等的心理学研究,使人可以多一点自我修炼,修身养性,提高生活的质量;现代人容易精神困惑,心理压力又日趋增大,通对佛学、禅宗的心理学阐述,让我们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多一点洒脱去“救心”,让个体的生命意义更具光彩;中国的古典音乐和武术,让我们提高审美情趣,使我们达到一种心平德和、修身正己的目的。因此,这套丛书从精神领域出发,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人类直观的生活世界,与心理科学互为交融,让我们更好地感受生活,活在当下,把握过程,其主旨是继承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珍视生命的优秀文化传统。人,活着,是需要智慧的。智慧,就蕴含在我们的文化之中,就像鱼儿在海水中一样,海在你的外面,也在你的里面。鱼离不开海水,人的智慧和存世感也离不开文化。当我坐在绿树芳草成荫的庭园中,听着周围湖水的呢喃声,并在古色古香的书斋中写作这篇小序时,清心寡欲,真气充盈,就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文化和智慧的存在。此所谓观体象而悟道,融妙理于常序,是以作序谨记,并为天下识者智者荐之。徐光兴2013年夏日于连明湖畔沐心斋

丛书序言二

“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具有多重的意义。对于中国学者来说,要真正理解“心理学”的意义,必然要考虑心理学的文化因素,犹如“心—理—学”之汉字的寓意和内涵。实际上,若要真正发挥心理学的作用,实现心理学的意义,也必然要将其与文化密切结合。西方心理学史的学者们,认为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在中国。这是基于对心理学本来意义的一种深度理解。中国的《易经》,中国的儒学,中国的道家,东方的佛学,便是心理学的源泉与宝藏,包含着对心理学极为重要的启发。即使是从纯科学的角度来说,对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文化也都具有不可限量的作用。这在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以及卡普拉(Fritjof Capra)《物理学之道》等著作中都有详尽的阐述。许多当代科学都能从中国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启迪,又何况具有更多人文元素,以认识自己和服务人类事业为宗旨的心理学呢!作为心理分析师,我一向认为,当面对心理疾病及其背后原因,以及面对深层无意识内容时,最为重要的不是诸多外来的理论,而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基础。弗洛伊德认为博大深厚的中国文化对于人类理解自身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荣格曾把汉字称为可读的原型,把中国的《易经》视为足以动摇西方心理学基础的“阿基米德点”。他与泡利 合作的论“共时性”(synchronicity)专著,正是对《易经》的原理在科学与心理学中的发挥。我们与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合作,组织与主持了连续五届的“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1998—2012),便是要继续发扬中国文化对于当代深度心理学的意义。很多年以前,我曾在《光明日报•学术理论版》撰文评价“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的意义(1997年3月1日),记得当时是用这样一段文字开始的:“心理学与中国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我们的理解中,中国文化本身便是一种充满了心理学意义的文化,心理学的意义也正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因此,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应该注重中国文化中这种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与中国文化有着双重的内涵,有着双向的作用,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也将能够帮助我们增加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数年后,我们又用“中国文化与心理学”为标题,同样在《光明日报•学术理论版》发表文章(2000年7月25日)。其主要内容涉及三个方面,以回应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与心理学的思考:1.为心理学提供智慧;2.为智者提供灵感;3.为心理学立心。在我看来,通过诸多西方心理学家的努力,当代心理学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躯体,并且五官俱全,也有了一个注重认知的头颅。但是其所缺少的,正是一颗“心”。而在“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的主题中,或者说我们中国文化心理学,所蕴含的也正是这种“心”的意义。后来有了《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我之所以为其取名为“心要”,实际上包含了这样三种寓意。首先,《心要》之“要”为钥匙之“钥”,在我看来,中国文化是打开西方深度心理学的一把钥匙;同时,西方深度心理学,也是打开中国文化中心理学意义的钥匙。其次,是“药物”之“药”;我认为当代的中国心理学是有病的,具有贫血、冷漠和分裂等症状;于是,需要从文化中获取营养并进行医治。最后,是“要领”之“要”,犹如“要”之本义,身中之枢纽,要领其节奏。在随后的《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北京:三联书店2004)中,更是将“医心与心理治疗”、“安心与心理教育”、“明心与自性发展”,作为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之重要意义的表达,阐释“心理”之文化寓意,以及“理心”之化育与转化。我想,这也能说明“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丛书所包含的意义。“学”之寓意为觉悟,本身便是中国文化对心理学的启发。心中之学,理化为觉;寓心所悟,中心愿也。以此作为序言。申荷永2013年9月于洗心岛

心理学与佛学的联姻

佛学,自汉朝传入中国就与中国文化不断发生碰撞,最终形成了中国本土化的佛学流派,如为人熟知的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等。自此,佛学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民众的心理和精神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滋养。这一滋养就是两千多年,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许多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我们看到某个转换行业的人,会说“这个人是半路出家的”。心理学,亦舶来之品。然而,比起佛学,心理学科却是年轻至极,甚至只能算一个初生的娃娃。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教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95年,奥地利的弗洛伊德出版了《癔症研究》一书,从此开创了名震江湖的精神分析学。只是,这都不过是区区一百多年前的那些事儿。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确实,心理学有着悠久的渊源,著名心理学史家墨菲说过:“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在中国。”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先生更精确地描述道:“和西方古代不同,中国古代没有心理学的专著,但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我想,在中国佛学之中,必有“这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一席之地。但令人奇怪的是,在高老1985年主编的第一部《中国心理学史》中,并没有佛学与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华南师范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申荷永教授(高老的弟子)在文中写道:“我当时曾问高觉敷先生,‘为什么不把佛教与心理学专列一章呢,难道佛教与心理学没有关系吗?’高觉敷先生说,‘不是没有关系,而是太有关系了……尽管佛教与心理学关系密切,但遗憾的是,心理学界中难得有人能胜任撰写这样的内容……’”时至今日,情况当然有所变化。中国之传统文化得到不断挖掘,心理学与佛学的对话也在不断深入。华东师范大学徐光兴教授所著的《心理佛:东方的智慧与启示》(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图书,《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丛书之一)便是一个明证。徐光兴先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留日、留美,对东西方文化均有深刻的经验与研究,他在2004年便著有《东方人的心理疗法》一书,此书多次修订再版(如《心理禅:禅学与现代心理治疗》,2013)。而此次徐先生的《心理佛:东方的智慧与启示》一书,更是扩大了作为一名心理学家看待佛学的视野,不仅仅详细论述了禅修疗法的理论与技术,还精心阐述了菩萨精神(即自觉觉他)、菩提心的修习、清净心的培养,以及《法华经》中的譬喻(一种助人的方便智慧),等等。此书从佛理角度来阐释人生的痛苦与烦恼,如命运的无常、生命的执著、众生的见思惑,并结合禅学疗法进行心灵的疗愈。这实为一种中国本土化的新临床心理学观。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拼命地吸取西方心理学的营养,差点忘了中国的心理学什么。实际上,中国文化本身有着十分强大的慰藉精神和疗愈心灵的力量,佛学中提倡的为众生去痛苦、谋幸福的修行,实为中国本土化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佛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徐先生的《心理佛:东方的智慧与启示》则为心理学的本土化展现了令人欣慰的成果。值此书出版之际,美丽的苏州西园戒幢律寺正在举办第五届“佛法与心理治疗”论坛。全国各地的心理学专家与佛学法师齐聚一堂,多次碰撞与切磋之后,他们的交流越来越深入,他们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心理学与佛学,两者都是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学问;两者的联姻,将造福于人类的发展和文化的复兴。我们期待以后有更多这样的对话出现,有更多这样的著作诞生!


 心理佛 : 东方的智慧与启示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