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挑大宋朝

出版社:独孤慕雨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00852742
作者:独孤慕雨
页数:373页

章节摘录

男儿少壮不努力,挟此穷老将安归?    王安石在年少之时写下如此雄奇之诗句,可见一个非同凡响的特立独行人物早在未冠之年就对自己期许甚高,希望可以成为伟大的人物。    仔细剖析王安石的人生轨迹,就会发现,王安石之所以会成为一个至今仍无法盖棺定论的人。    王安石波澜壮阔的一生,如果看做是华夏中世纪史一出悲喜剧的话,决定这一切的无疑是他的性格。    人最初的感知,无不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后天的努力也多是先天的延续。毫不例外,王安石的性格、秉性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母亲的影响所致。    王安石的父亲王益,是一个有志于在平凡岗位上成就事业的封建小官员。终其一生,他不过是在地方上做过几任知县、知州。但在任上,却尽力做些除暴安良、兴利除弊之事。每至一地皆有官声,去职后更有遗爱于地方。这种居其位、谋其政,忠于职守、清廉自律的为官之道影响了年少的王安石。如果出一道选择题——谁是你生命中影响你至深的人?相信王安石会毫不犹豫选择他的父亲王益。    王益虽官声不错,却不谙为官之道。有人就有江湖;有官就有官场;有官场就会有官场潜规则。官场潜规则在一千年前的赵宋王朝就已经存在。    北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王安石出生于临江军,即今江西清江县临江镇,王益所居的官舍。王益虽是临江军判官,但王家在地方上却并不是什么名门宦族。直至王益这一代,通过科考,临川王家才跻身仕宦之途。上溯几代,无一不是扛锄头的农夫。从王益入仕之后,王家勉强可以高挂“耕读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楹联了。    与其他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僚不同,王益非但在任上没有跑官要官,反而与上司、地方豪右无法和睦相处。一些官员与地方勾结、鱼肉百姓的行为成了他眼中的沙子,嫉恶如仇的王益不但从中作梗,而且努力压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王益不谙官场潜规则,因此得罪了许多的同僚与地方大户,惹得这些人无不对他侧目而视。    王益的不识时务,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这些人的利益——挡了他们的财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王益这个官场另类遭到同僚排挤,不久即调任他处。    少年不识愁滋味,王益颠沛流离的宦游生活,对于王安石来说,最多只是增加了一次令人愉悦的远足而已。    王益官场蹭蹬不达,却并没有因此改变他的为官之道。在新淦县令、韶州知州任上,王益仍一如既往整治地方奸猾之徒,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父亲不畏强暴,积极维护贫弱百姓利益的为官之道令少年王安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受影响日深。    王益做官,与众不同。他并不仗势欺人,为抖威风,将惊堂木拍得山响。或者在恼羞成怒之后,对治下小民大棒伺候。他所讲求的是以理服人,史称“一以恩信治之,尝历岁不笞一人”。对待治下百姓如此,居家对待妻儿更是以说服教育为主。相信王安石兄弟几人调皮之后,经常会被父亲耳提面命、谆谆教导一番,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地动用家法,施以棍棒。王益的这种和风细雨的教育方法,无疑对王安石年少时候的心智成长益处良多。    务实的王益,很少在闲暇之余吟风弄月,但这并不等于他不善为文。少年时代的王益就曾经拿了自己写的文章,去名臣张咏那里“班门弄斧”。张咏看过之后,赞赏不已。王安石青出于蓝,终成一代文学大家,王益所作的教诲、启蒙功不可没。    与寻常女子的无才便是德不同,王安石母亲吴氏称得上是知识女性。对这位有文化、识见不凡的伟大女性,王安石的文友曾巩曾如此称赞她:  “好学强记,老而不倦,其取舍是非,有人所不能及者。”    令人称异的是,王安石的外祖母也是位粗通文墨的女性,喜欢阴阳术数之学。家学渊源,少年王安石所学亦不囿于儒家之说。两位在他生命中有着重要地位的女性,对王安石学术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P1-3

内容概要

独孤幕雨,本名张国保,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七十年代生,自由职业,宋史爱好者。已出版作品有《赵匡胤》,《赵光义》、《单挑宋朝王安石变法》等数部宋史相关佑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少年不识愁滋味  耕读传家久◎001  天才少年◎003第二章 孤高凌求助不屈己  不识抬举◎006  煮熟的鸭子飞了◎008  富贵词人◎010第三章 帝国的无奈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014  李元吴称帝◎015  节外生枝◎017  除故布新◎020第四章 改革的先行者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024  开门揖盗◎027  自古吏治真文章◎028第五章 小人,君子  不做官,做什么◎031  千古一人范仲淹◎033第六章 小试牛刀  知鄞县0037  位卑不敢忘忧国◎039第七章 宦海沉浮  通判舒州◎042  安贫乐道◎044第八章 天庭“弼马瘟”  开封有个包青天◎047  名臣风范◎049第九章 欢喜家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052  人生恨事◎055  大宋提刑官◎057第十章 积极参政议政  不拘一格降人才◎059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061  费力不讨好的专卖◎063第十一章 关于接班人  人命关天◎067  开封纸贵◎069  打人只打脸◎070  无药可医是心病◎072第十二章 英宗继统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075  哭,还是不哭◎078  霹雳手段◎079  国事,家事◎082  理解“万岁”◎084第十三章 重返朝堂  近视与短视◎088  朝里无人怎做官◎090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092  安石不起,奈苍生何◎094  没有调查也有发言权◎096第十四章 大辩论  开源,还是节流◎100  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102  人大,还是法大◎104第十五章 舍我其谁  盈盈一水间◎106  新君的富国强兵梦◎108第十六章 大宋发改委  制置三司条例司◎111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13  外国的月亮没有中国的圆◎115第十七章 均输法  千呼万唤始出来◎120  长袖善舞◎122  敛财就是敛怨◎124  时势造英雄◎126第十八章 青苗法  说也说不清楚◎129  国字号“小额贷款公司”◎131  甩包袱◎132第十九章 开拓进取  谋取横山◎136  替圣明天子“背黑锅”◎139第二十章 南北之争  世间并无绝对公平之事◎143  关键是教育皇帝◎145  萧规曹随◎148第二十一章 利国还是利民  常平不平◎152  青苗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154  事与愿违的青苗法◎156第二十二章 暗战  树欲静而风不止◎159  得鱼忘筌◎161  风波恶◎163  老实人的小聪明◎166  朝堂暗战◎169第二十三章 三不足  流言纷纭◎172  皇帝头上的紧箍咒◎174  危言耸听◎176  帝王心术◎178第二十四章 勿谈国是  翰林学士◎182  台官不如伶官◎184  莫谈国是◎186第二十五章 文章千古事  《答司马谏议书》◎189  将改革进行到底◎191第二十六章 免役法  差役与募役◎193  构建和谐社会◎195第二十七章 农田水利法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199  站着说话不腰疼◎201  吹响集结号◎204  鉴往知今◎206第二十八章 富国强兵梦  祖宗家法是个宝◎209  大裁军◎212  保甲与保马法◎213  分道扬镳◎216  任重道远◎218第二十九章 群体上访事件  范仲淹的好女婿◎222  坑农没商量◎224  被致富◎225第三十章 市易法  重在参与◎228  我本将心托明月◎230  反思与回顾◎232第三十一章 教育与人才  百年大计◎235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237第三十二章 识人难  路遥知马力◎240  知易行难◎243第三十三章 百年大计  一道德◎245  科举与“八股文”◎248第三十四章 方田法  欧阳修得了糖尿病◎253  千步方田法◎256第三十五章 大国间的博弈  功夫不负有心人◎260  吐蕃赞普◎261  亲者痛,则仇者快◎264  辽夏争锋◎266  鹬蚌相争,渔翁无利◎269第三十六章 王韶开边  早熟的孩子伤不起◎273  单刀赴会◎275  事实胜于雄辩◎277第三十七章 久违的军事胜利  熙河开边◎280  大宋速度◎282  永远的只有利益◎284  王安石的军事思想◎286第三十八章 外交纠纷  宋辽边事纠纷◎288  危机◎289第三十九章 天灾?人祸?  不开眼的老天爷◎292  郑侠与《流民图》◎294  皇帝的检讨书◎296  压力山大◎299  曾布倒戈◎301  经济头脑不等于政治头脑◎303  改革的阻力来自何方◎304  久旱逢甘霖◎306第四十章 息影山林  才成霖雨便归山◎309  明月何时照我还◎311  贤人吕惠卿◎313  放郑声与远佞人◎315  权力是春药◎318第四十一章 重返朝堂  忘战必危◎320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323  谋逆大案◎325  道可道,非常道◎327第四十二章 农夫与蛇  当着和尚骂秃子◎330  含沙射影◎331  贼咬一口,入木三分◎~333  弄巧成拙◎335  大宋的钱荒◎338  王雾之死◎341第四十三章 激流勇退  越帮越忙◎343  不畏浮云遮望眼◎345  神马都是浮云◎347第四十四章 乌台诗案  新官上任三把火◎350  有罪推定◎352  文字狱◎354  浅尝辄止◎356  劫后余生◎358第四十五章 丹青难写是精神  相逢一笑泯恩仇◎361  元丰改制◎362  损人不利己◎365  纸上谈兵◎367  司马光重返朝堂◎369  千载一人◎372

编辑推荐

王安石,以其非凡的才识和魄力,受命于北宋王朝的衰败之际,决心力挽狂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对于传统的封建思想和制度,王安石无疑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他整饬朝纲、巩固边防等一系列措施却也让北宋王朝出现了短暂的生机。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功绩又是难以磨灭的。    王安石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从古至今对他的评价似乎是贬多于褒,但他提出的改革方案却在中国改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文学领域,王安石亦是大放异彩,无论是诗、词还是文章都富于理趣,其飘逸飞扬的文字让人真正感受到他的特立独行。他对于国家以及人民的那份质朴的情怀让人为之震撼、为之倾倒,而正是因为这一切,才使得他的诗文获得了不竭的生命,被人们传诵至今。    《单挑大宋朝(王安石)》由独孤慕雨编著,以质朴的语言和充满感情的笔调,对王安石的一生进行了概括描述,对其渊博的学识、坚毅的品格、执著的精神、超然的境界等,进行了深人浅出的介绍,力求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作者简介

面对内忧外患、财政危机,宋神宗认为:赵宋王朝必须要走变法图强之路,否则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他决议起用王安石,主动召见,求贤若渴。神宗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要改革,就得下猛药。基于此见识,神宗皇帝一面接受了王安石的推荐,任命了吕惠卿、曾布、章惇、邓绾、吕嘉问一批拥护新法的年轻官员主持变法事务,另一方面,裁撤了一大批反对变法改革的台谏官员。
然而皇帝此举却造成了空前的反对浪潮。面对历史危机,千古“拗相”王安石究竟怎样应对压力,变法图强?他又是如何孤独而又愤怒地挑起了王朝重负……
《单挑大宋朝(王安石)》由独孤慕雨编著,《单挑大宋朝(王安石)》可供爱好历史的人士阅读。


 单挑大宋朝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处于大宋王朝大管家的位置,他站高望远,千疮百孔的河山,浮华的经济,这个王朝暗藏危机,是一场从内及外的危机,士大夫特有的雄心豪气与责任意识,他决意做大宋朝的商鞅,纵然五马分尸般下场,也要来一场轰轰烈烈彻底的改革,同样的国难危机之时,却没有相同的结果,宋神宗不是秦孝公,模棱两可的态度最终决定了这场变法虎头蛇尾,王安石终究不是商鞅,张仪的敌人是六国,将整个秦国王公权臣置于张仪的法令适用范围,而王安石他的敌人是大宋朝自己,宋神宗患得患失,要的平衡,最终的王安石变法,只能作罢。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最终是秦孝公与宋神宗的对比,赵顼不如古人矣!
  •     单挑大宋朝,书名真好.王安石的变法失败,最主要就在于"单挑"二字。从范仲淹到王安石,封建士大夫们总是把先天下之忧演绎的如此完美,家国天下的儒家理念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但是宋朝的问题在于体制,在于积弊。第一,王一人之力想救国救民,实在是不太可能。单挑的结果势必是个人的悲剧。第二,他的变法主要绕开了制度和管制方面,从经济入手。需知,制度有问题,经济再怎么也改不动的。一个车的车头出了问题,你再加油,只能让他覆灭的更快而已。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非常好,很有深度,值得一看。。
  •     一本不错的王安石传记,印刷质量相当不错,拿到手里很有感觉!赞一个!O(∩_∩)O~
  •     有的地方写的有点随意~
  •      处于大宋王朝大管家的位置,他站高望远,千疮百孔的河山,浮华的经济,这个王朝暗藏危机,是一场从内及外的危机,士大夫特有的雄心豪气与责任意识,他决意做大宋朝的商鞅,纵然五马分尸般下场,也要来一场轰轰烈烈彻底的改革,同样的国难危机之时,却没有相同的结果,宋神宗不是秦孝公,模棱两可的态度最终决定了这场变法虎头蛇尾,王安石终究不是商鞅,张仪的敌人是六国,将整个秦国王公权臣置于张仪的法令适用范围,而王安石他的敌人是大宋朝自己,宋神宗患得患失,要的平衡,最终的王安石变法,只能作罢。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最终是秦孝公与宋神宗的对比,赵顼不如古人矣!
  •     书生气太重,结尾太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