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判决时写些什么

出版日期:2015-11-1
ISBN:9787511885187
作者:桂公梓
页数:225页

内容概要

桂公梓,法律人,作家,中国科幻银河奖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得主。著有长篇小说《永不妥协》。

作者简介

本书收录了桂公梓近年来的主要随笔+杂文+短篇小说+脑洞扯淡撒泼卖萌,分为“单行线”、“情怀癌”、“时光机”、“摩天轮”和“乱弹琴”五个章节,是法律、科幻、情怀、段子混合搅拌化学反应后的产物,展现了最立体、最全面的桂氏文风。最高法院知名法官何帆为该书倾情作序,倾城、CU检、阿缺等大神联合推荐!


 不写判决时写些什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买这本书是因为何帆在微博里的推荐,当时书还在印刷厂,看完微博后就加了作者的公众号把书款打了过去。喜欢何帆是因为他翻译的几本书,和他在自己译著前的的长序,觉得是有法律理想而且有智慧的人,理性平和的文字下面有控制得住的激情。想看这样的书还因为太想了解法官尤其是这些年轻的法官在想什么,全社会包括国家领导人都在讨论司法不公的时候,这个司法领域处于中心地位的群体却鲜见发声(也许我的视野太窄?),而我觉得法官对法治的思考应该是最有深度也最有价值的吧。但老实说很遗憾,作者是个有才气的人,《金陵十二区》构思巧妙文字也好,当得起“银河奖”和“星河奖”,但我想看的不是这个。我想看作者关于法治和法律的思考,这本书有一半左右的内容与法律相关,但是很失望,作者的见识和水平甚至不如我所认识的小县城的法官。首先让人忍不住吐槽的是工作强度大和工资低的抱怨,这个占的篇幅实在太大,而信息量和知识量实在太少,法官的薪酬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但喋喋不休的抱怨毁了这个话题,作者在多篇文章中用文学手法夸张地描述“寡盐少油”“还不起房贷”“收留不了流浪狗”等等以示生活的“清贫”,但实际情况大多数人都清楚,法官的工资确实不算高,但也不至于如此寒酸,至少可以让你有房有车了,刻意地夸大法官的贫苦既与事实相悖也争取不到同情,实在不知道想达到什么目的,而我期待的制度层面上如何增加法官的薪酬,如何提高社会认可度,乃至延伸到公职人员的薪酬体系应该如何建立这一类有价值的思考,没有。我们来看看书中一篇评论文章《总有一种恶意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该文是批驳另一篇《给法官辞职设置“障碍”并不丢人》(作者蔡方华,以下称蔡文)而作,作者把后文叫做“奇文”,说文章“以恶意统领、以意淫展开、以扯淡结论”,在我看来,作者这篇文章才应该叫做奇文。作者说《丢人》一文“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司法事业”,“在作者的眼中,中国司法系统就是如此一副不堪的面貌?为什么我工作八年了,就没有当事人和律师请过我吃饭、洗脚、唱歌呢?为什么我身边这些法官看上去苦哈哈、面带菜色呢?”我不能否定作者没有接受过吃请,也不能否定他的同事“面带菜色”,但即使真的如此,以此来证明司法系统并没有那么腐败似乎太无力了?作为法官和网络红人,不可能不知道上海法官一案吧?那可不仅是吃请还要嫖娼的问题,最糟糕的是这不是什么极端的个案,从最高法的大法官到基层法院,收受巨额贿赂而落马的法官数不胜数,至于吃请,哪一个跟法院打过交道的没有感受?而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这些冤案背后,有受贿、有人情、有行政干预、有给公安检察“面子”,唯独少见“法律”,这些案件,任一件都可使司法系统蒙羞,任一件背后有限披露出的潜规则运作机制都会让这个国家的公民恐惧,如果这些还不足以“揣测中国司法事业”,非要等到证明每一个法官都是腐败分子才可以批评?在我看来,一个正常的法治社会,发生法官犯罪,首先站出来的不该是媒体和律师,以及普通公民,最不能容忍司法腐败而首先发声痛斥的应当是正直的法官,因为它破坏了法官的形象,抹黑了自己作为理想的职业,当然,在当下的中国以作者所处的位置,我知道不能作这样的苛求,但如果无视大量的事实,用苍白无力的证据,以嚣张的姿态、浮滑的语调来为司法现实辩护,也太不知道自爱了吧?作者说《丢人》一文“通篇中国式意淫令人不忍直视”,“……我在这里给作者普一次法。司法权不同于行政权,行政权有大片的灰色地带,审批或不审批,扶持或不扶持,倾斜或不倾斜,都是行政权可以决定的,而这些决定背后有大量的利益博弈。而司法权的运行自始至终都是在成文法律的框架下运行,基本没有灰色地带,司法裁判的确定性决定了它是一种非黑即白的决定权:罪或非罪,胜诉或败诉,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剩下的只是少的可怜的一点自由裁量权”,这话恐怕任一个法律人听了都摇头吧?如果判决真是非黑即白这么简单,法官岂不是成了最轻松的职业?哪里还需要什么司法考试、控辩交锋、人民陪审团,哪里还要什么法官的自由心证?我国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之大,又岂能用“可怜”二字形容,以买卖仿真枪案为例,此类案件媒体报道较多,方便比较。我们能了解到的此类案件,有收缴仿真枪罚款了事的,有抓了一年无罪释放的,有判了4年、8年、10年的,而最极端的是四川少年网购仿真枪被判无期徒刑的,这么大的跨度,还不足以说明自由裁量权之宽泛无边吗?再举一个例子,就是作者在本书其他文章提到的张明宝醉酒驾驶致5死4伤案,作者认为应该以交通肇事罪最高判7年最终却判了无期,作者认为法律不应被民意挟持,这点我是赞同的,但不也同时说明法院的自由裁量权之大吗?作者对蔡文里提到的“法官所享受的福利其实都是纳税人提供的”极为不满,提出一串言辞激烈的质问“我就想问了,敢情在作者眼中,法官都不是纳税人?税务局可是每个月都给我开纳税证明的。为什么在作者眼中,法官就是税务政策的纯享受者?法官都是纳税人养着的?法官不劳动?不纳税?不产生社会价值?”,人家那句话,只是陈述一个事实:法官(作为公职人员)受雇于纳税人,法官的收入由纳税人提供。这句话得不出法官不是纳税人的结论,得不出法官不劳动的结论,得不出法官是纯享受者的结论,得不出法官不产生社会价值的结论,可笑的是,作者荒谬的推导出这些结论后义正词严地说“这完全不合事实也不合逻辑”,确实不合,但不是人家错了,是你错误的逻辑把别人没有的意思强加于人,这种逻辑混乱的句子由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并有多年实践经验的法官写出来,实在令人悲哀。何帆的序言里提到对法院的负面舆情及应对的问题,以为法官应当发声以避免法院“被动挨打、任人涂抹”,对此书当是抱了较大的期望,这也是我买这本书的期望,我希望看到年轻法官对法治的追求,对法律的信仰,对法理的掌握,也想看到对网上误解的澄清,对无理指责的驳斥,努力塑造新一代法官正直、有操守和精通法律的形象,以燃起民众对中国未来法治的信心,不要让作者不屑地提起的公知独占公平正义的道德高地,毕竟,社会的公平正义还是得靠公权力来保证。但是,这本书显然离上述的期待很远,甚至我觉得它起的是让法官形象进一步恶化的副作用,希望这本书不要传播得太广。
  •     尽管它新鲜无比的油墨味一直考验着我脆弱而敏感的鼻子,在焦急等待近一个月后,终于收到书的我把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了。恍惚间,我仿佛回到了高中那段沉迷耽美小说世界而不舍昼夜的蹉跎岁月。法官桂公梓不写判决书时写什么?超出想象,科幻、杂文、随笔、游记、甚至鬼故事他都写,不得不承认,写的,哎哟,还不错! 作为一名极其不关注法律圈,却为娱乐圈操碎了心的法学研究生学渣,我两个月前还不知道他及其好基友CU检在法检系统,乃至整个法律圈的鼎鼎大名。文盲如我,我甚至还要在桂公的“梓”读“zi”还是“xin”之间纠结许久。第一次得知世间有此奇人,是智合公众号发的有关他的访谈记录。看完后心想,这人倒蛮有趣的,咋就取了这么个拗口的笔名,桂公“Xin”。兴许是读他文字特别有读娱乐圈扑朔迷离八卦文的韵律,又兴许是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从他插科打诨的字里行间读出了我所怯于展露的赤子之心,桂公梓的公众号成了我最佳厕所兼失眠读物,我为娱乐圈操碎了的心也挪了点位置,严肃思考了两个问题:第一,我为什么要学法律?第二,我为什么不想做法官?第一,我为什么要学法律?对于为什么要学法律这件事,我挖尽心思,都找不到一个冠冕弹簧的理由来粉饰一下我内心的肤浅。在读大学以前,小城镇青年如我,见过的世面大抵也就是那光鲜亮丽的港台律政剧与风靡晋江的言情小说(比如啥笙萧默),幻想自己有朝一日真能在法庭上挥斥方遒,而在情场上,有个法学界高富帅,十年如一日的等待。真应了那句话,图森破。第二,我为什么不想做法官?学法律,你想过做法官吗?我没有。虽然我一直过着毫无规划、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人生,但学法六年,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一条路不会走,那就是毕业后做法官。从立志读法学这个专业起,我怀抱的梦想是守护正义,顺便成为挣大钱的大律师。好吧,我虚伪了,请倒装一下前面的句子。恰巧我身边的人也一直满足着我的虚荣心:“哎哟,学法律,有出息,以后做大律师,挣大钱。”你看,在中国本土市场,做法官,是个比较不被钱和身份认可的小众职业。在接触英美律政剧之后,我才知道法官在国外是个多么牛掰的职业。然好景不长,当我刚开始幻想有朝一日做一名神圣的法官时,接踵而来的省高院实习经历让我又带上了世俗的眼镜,审视了一番,在中国做法官,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话不多说,在高院做法官,那就是没钱。先八卦一下庭里面的办案能手老师,从基层法院上调到了省高院,业务能力了得。但来省会(某二线城市,相较于其他城市,房价真的很低)至少有5年,孩子都上初中了,硬是没买起房子。和我同去的一个同学就是在他的指导下。但是,他在地区办案,一直出差,每天累得和狗一样,实习那么久,我同学和他没怎么见过面。还有一件震惊的事,那就是我看到了他们的工资条。这彻底让我对法官这个职业死了心。先看看新人工资,研究生学历,进高院,先去基层两年,回来到院里,拿到手的工资2000多元;再看看庭长的工资,拿到手工资5000多元(12年数据)。你会说,别只看一面,他们有福利呀,买房啥的,还真没有。带我的老师就是一名新法官,没有啥集资房可以买,搭上半条命,和老公在市里按揭买的商品房。再说说他们所谓的隐性收入,可能真有,但年轻一代,身子骨都忒正,再加上也没有啥人会找他们这种没实权的小罗罗办事。带我的老师说,想当初,就考基层法院了。那基层法院是怎样一番景象?在中院以及区级法院做法官,在经济不发达的小城市,仍然是个香饽饽。我一从小玩到大的朋友,L同学,也是学法律的,在我们市中级法院立案庭做着合同工。在那工作了几个月后,原本想在小城市当律师的她坚定了考基层法检系统的决心。为什么?第一,朝九晚五,中午有午睡保证。她这个新人,被老大妈欺负的新人,可能是庭里面最忙的那个了。但她仍旧是朝九晚五,上班可刷手机,午睡可睡爽,下班可立马奔赴电影院看电影的节奏。也许是L同学所在立案庭的特殊性,业务庭会比她们忙一些,但绝对没有到惨绝人寰加班的节奏。第二,收入与福利尚能维持小城市的开销,从长远看,属中等偏上。虽说现阶段新人进去,工资确实也不能看,但是在系统里混了十多年,几十年的老人们,日子在小城市过得滋润不过。房子几套不在话下,供儿女出国也不成问题。这让她们这群新人看到了一丝坚持就是胜利的希望。再说福利,单位提供的早中餐属于豪华级别标准,不要钱。每个月有固定差旅费报销。基本上,不去外面花钱,在系统内部解决温饱问题,一个月可以做到只进不出。再说集资房,虽然它们在大城市已近消身匿迹,但在我们那小城市,空地一块又一块的批给你建房子,就怕你没钱。L同学虽说没有编制,但有钱,她也可以投。小小聊一聊欠发达地区基层法检系统的灰色收入问题。对于L同学这种新人来说,这是绝对没有的,无权无地位。但是对于上级老油条,那就不好说了。最近碰巧接触过我们那基层法院的法官,还有耳濡目染L同学所说的法官“光辉事迹”,说实话,真的有点黑。(去掉“有点”亦成立)。就此我不想多论述,小城市法检系统的贪污,不是有没有的问题,是抓不抓的问题。第三,积累人脉。在小城市混,不得不否认,现在还得靠人脉。而公务员系统里的人,经过了国家筛选,一般来说,水平还是高于当地平均的。而纵观我们那的法律市场,做出名堂来的律师,也都是之前从法检系统里退下或者半隐退的人。这让曾经一门心思想直接做律师的L同学重新规划了自己的职业道路。至少,先考上系统再说,积累经验与人脉,过了竞业期,再开始执业赚钱也不为一种曲线救国的路线。综上,对我这种一心想给北上广添堵,没有规划回小城市发展的人来说,做法官不是我的菜。听桂公梓和保洁大妈扯淡自己的法学不归路,我内心是欣喜的。因为我阴险地发现,原来当年的他和我一样“挫”,学法律的随机性比我还高。但内心这一小块说不出口的感同身受一会就没了。对比着人家桂公梓如打了鸡血一般奋斗在司法前线的状态,我这没有找到人生奋斗目标,终日混日子的loser,真只有对镜自怜了。我无法不悲哀地承认这一点,自己过去6年的经历,乏善可陈,活脱脱一遭无聊透顶,没有燃点的跟风剧。大家高考,我高考;大家学法,我学法;大家读研,我读研…..然毕业的日期一步步逼近,我仍旧不知道自己要干啥。走一步算一步的凌乱人生规划可能真的要统领我这一辈子了。想想,真的有点悲哀。不过,人生漫漫,要自己决定的事多着去了,哪有一劳永逸的决定,一层不变的生活?唉,别想些有的没的了,抓住当下呀,少年!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除了不会写代码,我们几乎什么都干了”和“我们只差一个程序员了”有异曲同工之妙,吐槽下
  •     可能是因为曾经是其中一员的缘故 有的故事感到很亲切 有的分析觉得很彻底 也会在心里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 无论是怎么一种体验 都是一种收获 当一种同龄人的唠嗑看完了 坐车 等车真的是看书的绝佳碎片时间
  •     有桂公梓和CU检亲笔祝福~#追星追到实务届去了我骄傲我自豪#
  •     情怀与脑洞齐飞。我最喜欢里面的“情怀癌”这部分。法官是不是吃了原告吃被告?法官是不是为有钱人说话?舆论一边倒的案件为什么法律人会有不同的看法?着墨不多,但是每一句都说在我的心坎上。
  •     2016.9.3一晚上时间读完
  •     时间终究会拂过所有琐碎,就像从太平洋上吹过的风
  •     只推荐其中的一篇科幻小说。
  •     3.5/5
  •     其实就算是跳跃地翻阅了一下,比较感兴趣的是开始有关法律职业的几个部分,文笔蛮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