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的灯火

出版社:山海文化
出版日期:2013-12-17
ISBN:9789866245206
作者:沙力浪‧達岌斯菲芝萊藍
页数:208页

内容概要

沙力浪.達岌斯菲芝萊藍.伊斯立端(Salizan.Takisvilainan.Islituan)
成長於花蓮縣卓溪鄉中平Nakahila部落。
畢業於元智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所,曾在卓溪國小擔任民族教育支援教師, 曾獲2000、2001、2010年原住民文學獎,2008、2011 年花蓮縣文學獎,作品收錄於《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詩歌卷》、《東海岸評論》等。

书籍目录

序文
日漸茁壯的詩歌 瓦歷斯‧諾幹
清冷、慧黠的詩篇 pasuya poiconu 浦忠成
沙力浪的文學童年、笛娜話語 魏貽君
第一篇 部落的燈光
第一卷 寧靜的部落
部落的燈火
山裡
在部落跨年
與笛娜的對話
獵人的腳印
思念
月亮
月光
為卓溪譜一首詩
部落小學
部落學校
電腦裡的部落
訓誡
第二卷 遨遊山林的文學
靈感
脈胳
思路

小說
翻譯文學
散文
第三卷 驚濤駭浪的臺東
給1982 年出生的札瓦爾的禮物——達悟爸媽的心聲
拼板舟旁的罐頭
開箱文——魚罐頭儲存場檢整工程
蘭嶼的kasolian
蘭嶼天秤17 級強風
外穿西裝,內穿丁字褲
當美麗灣不再美麗
第四卷 狂風暴雨的花蓮
留下美麗的花蓮
秀林鄉鑽探事件——一個太魯閣族人的聲音
在鑽探井口上埋石立碑
心戰喊話——放下裝備,遷村吧!
和平水泥場
山海劇場
慕谷慕魚的花
愛狗保留區
刺著紋面的鳳凰——給耀霆
第五卷 風風雨雨的原住民部落
財團問答歌
原住民基本法
虛擬自治
久病不癒的山林
早就
到底
好的
第六卷 千里之外的部落
飛向石垣島
在琉球紅瓦下聽蘭嶼地下屋的回憶
背起文學的行囊
站在萬里長城上
蒙古包裡的晚宴
內蒙古傳來的回響
圖博人的一把火
第二篇 笛娜的話
第一卷 山上——拉庫拉庫溪流域
入山
傳說
山遺留的線索
站在南大水窟山
杵音
翻山越嶺至馬西桑
射速砲口述史
遙望
第二卷 山下——離鄉
尋找鹽巴
穿釘鞋的日子
是誰
在圖書館找一本酒
強碰
三合一
歡唱
網路叢林
入伍
旅外青年
第三卷 部落——卓溪
口述
老婦人
塔瑪‧勞恩

走風的人
笛娜的話
與門牙道別
遺忘的石板
釀製的歷史
老獵人的教學
獵人
目標
繪曆中的射耳祭
中央山脈跳躍的水鹿
禁忌
部落有戰事
祈禱小米豐收歌
壓軸
第四卷 風雨
天災來臨時
風災過後
遷村同意書
酒鬼的自白
災難與遷移史田野調查表
第三篇 用笛娜的話寫詩
Angqai madadaingaz tu liniqaiban
Tinkuzaun tu ivu daingaz——88 qudan daingaz
Punal ladinpuq
Aupa
Tindun manauaz tu asang
後記
不再瘖啞——用笛娜的話寫詩

作者简介

推薦序一
〈沙力浪的文學童年、笛娜話語〉/魏貽君
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的作家系譜之中,布農族的沙力浪•達岌斯菲芝萊藍,或許可以劃歸為「山海世代」的一員(「山海世代」這個語詞,指涉的是參與「山海文化雜誌社」1995 年開始主辦的歷年多項文學獎而獲得名次、持續創作,並且出版文集的原住民作家)。「山海世代」的文學書寫梯隊當中,無疑地,沙力浪是最年輕的獲獎者。
事實上,布農族裔的原住民文學創作者,他們的文學童年有著不凡的記錄。例如「原運世代」的拓拔斯•塔瑪匹瑪,不僅是第一位獲得吳濁流文學獎、賴和文學獎的臺灣原住民,同時也是這兩項在當代臺灣的文化、文學、人權層面上具有歷史象徵意義的全國性文學獎的最年輕獲獎者(二十六歲獲吳濁流文學獎,三十一歲獲賴和文學獎)。
1960 年出生的「原運世代」拓拔斯、1981 年出生的「山海世代」沙力浪,某個角度來看,串接起了臺灣原住民族/布農族文學的史脈構圖。不同的是,拓拔斯文學以漢語書寫的小說切入,沙力浪文學則以漢語、族語共構的詩文見長。
2000 年就讀元智大學中文系一年級,時年十九歲的沙力浪以詩作〈笛娜的話〉獲得「2000 年第一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詩歌佳作;獲獎的詩作〈笛娜的話〉顯示了在他的文學芽胞初萌之時,就把自我的生命位置、敘事對象,聯結於廣義的「笛娜」(tina,母親)意象——部落、族群以及整個原住民族。19 歲的詩作,獲得文學獎的肯定,厚實了沙力浪以詩文書寫方式記錄家人、族人、部落的生命容顏,以及原住民族歷史變貌的信心與決心。
「原運世代」的原住民文學創作者,他/她們的文學童年,大多曾經承受著文化身分認同的徘徊、煎熬及抉擇的心靈多重試煉。相對地,1981 年出生的沙力浪,青少年時期並未遭遇這番苦旅,一方面是因為原運影響效應底下對於原住民族的社會認識結構逐漸轉變,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在日常生活的成長空間、學校環境的地理結構因素使然。
雖然家境清貧(父母育有八名子女,他排老么,上有兄姊七人),沙力浪的青少時期,鮮少因為族裔身分而遭受「認同污名」的社會凝視。他在1990 年代就讀的花蓮縣卓溪鄉太平國小、玉里鎮三民國中、臺東體育實驗高中,原住民籍的學生有著一定比例,間接鞏護著沙力浪對於族語的熟稔、部落的親近,使得漸次成長的沙力浪在文學創作之中,得以運用漢語、族語併置的方式,書寫部落的諸般形貌。
初長於花蓮原鄉部落的沙力浪,其實是跟1980、1990 年代喧騰於臺北城區的原運,一點關係牽連都沒有;只是因為喜歡閱讀、愛好創作,又對原住民族的歷史好奇追問,初試寫詩的沙力浪,一下子就把自己的創作題材、書寫感情拉到「原運世代」,甚至還比「原運世代」更為久遠的年代,驚擾了老靈魂,附身在他的青春心靈而化為詩。
問題是,沙力浪的肉身活在廿一世紀的當下,老靈魂不耐寂寞,總又顯靈於他的詩文絮語。棲息於沙力浪的詩文底韻的老靈魂,究竟是為何方神聖,恐怕也得回到沙力浪詩集《笛娜的話》、《部落的燈火》的文本脈絡去找尋。
〈笛娜的話〉獲獎,確實鼓勵了沙力浪「認真的去寫詩,開始用詩紀錄我的生活、我的部落、我的族群」;但是對於一個剛滿廿歲、文學腺素分泌旺盛,卻又相對欠缺生命經驗的布農族文學青年來說,光是依賴文學創作的衝動、書寫技巧的操弄,並不足以承載民族老靈魂的歷史重量,甚至可能出現類似中國古籍《淮南子•原道訓》所說的「以神為主者,形從而利;以形為主者,神從而害」,導致了原住民族/布農族文化底韻、生命樣態淪為文學書寫技巧、形式的點綴配件。
顯然地,沙力浪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除了在中文系的課程研讀漢語的文學典籍,藉以精煉書寫技巧,沙力浪也思考著如何能以族語書寫的方式呈現「笛娜」的話語,如何能夠嘗試取得對於原住民族/布農族的文化史觀詮釋權。
一方面,他透過閱讀羅馬字聖經的自修方式,學習布農族語的羅馬字記音拼寫,歷時年餘有成,終而成為了繼乜寇•索克魯曼之後另一位能夠同時操作漢語、族語而進行文學閱讀、書寫的新生代布農族作家;習得族語的書寫技能,使得沙力浪詩文作品的語言跨域擴染張力,較諸於同世代的各族群作家更為豐厚。
另一方面,他在2003 年考入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日常生活及課業學習的空間位置,又再接近於原鄉部落。碩士班課程的學業訓練,使得他有系統研讀西方的社會學、人類學、語言學及文學批評理論,同時經由各個原住民部落的田野調查課程觀察資本主義生產體系、國家山林開發政策如何結構性的衝擊、影響原住民部落的地文、水文及人文變化。
隨著年歲漸增、知識庫存漸豐,沙力浪就讀碩士班之後的文學書寫視域撐開,他的作品之中頻繁運用漢語、族語併置的書寫技巧,嘗試借用西方理論的摹寫或改寫的敘事角度,大量地以個人的、部落的生命史脈,以及族群的、民族的文化史觀為底韻而介入、重寫臺灣的族群關係史、山林開發史或所謂的文明進步史。文學書寫技巧、形式的磨鍊上,也能看到沙力浪創作了多篇勇於實驗、敢於越界的多維度詩作,更重要的是他誠實反省、批判新生世代原住民知識青年的學習態度、生命位置,以及文學書寫的功能。
2008 年,沙力浪以探討部落原鄉「拉庫拉庫溪」流域的地文、水文、人文的歷史變遷、文化容量為題撰寫的〈拉庫拉庫溪流域語言、權力、空間的命名——從panitaz 到卓溪〉碩士論文取得學位。從論文的撰寫過程與章節內容來看,充分顯示年輕的沙力浪已然掌握了以文學書寫的技巧消化、詮釋各家各派的理論,嫻熟地以微觀的敘事角度處理宏觀的歷史脈絡。透過了漢語、族語、外文併置的論文撰寫訓練,以及田野調查的過程經驗,都為沙力浪今後的文學創作、書寫提供可貴的敘事元素。
也正是因為《笛娜的話》、《部落的燈火》收錄了他在大學校園求學階段書寫、發表或得獎的詩作,因而可以看到多篇沙力浪以多語併置的技巧,書寫置身於學院內新生代原住民「另類飲食」(包括西方的理論、學派、知識的術語)的多篇詩作,據以敘寫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身影的漢文史料典籍,以及各種市面販售的飲品,如何混雜而成新生世代原住民的歷史記憶、文化想像及知識構成。
碩士學位的取得,顯示沙力浪已然逐漸豐厚了他對於母體文化的認識、知識及詮釋能力;文學書寫的面向上,愈發地勇於實驗、敢於越界,他在電腦網路架設了兩個個人文學部落格,透過數位化的書寫平臺,沙力浪在詩的語言形式、敘事結構上,嘗試進行實驗式的多維度書寫,這在《部落的燈火》詩集收錄的多首詩作當中,都可明顯看出他的用心與用功。
2000 年的詩作〈笛娜的話〉獲獎之年,沙力浪「二十弱冠」,將要;2013 年的詩集《部落的燈火》出版,沙力浪「三十而立」,不久。我期待著、也相信著,在他「四十不惑」之時,沙力浪的後續作品集冊,將是臺灣原住民族/布農族文學不可或缺的圖景。

(本文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助理教授)


 部落的灯火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