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本能》书评

出版日期:2015-5-1
ISBN:9787213066552
作者:[美]史蒂芬·平克
页数:492页

对语言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读一读《语言本能》

《语言本能》[美]史蒂芬 平克语言是什么?语言是一种本能吗?婴儿是如何学会说话的?学习语言有关键期吗?如果想要了解这些语言问题,想要读一些专业性的文字,《语言本能》这本书很适合认真的学习。作者平克是乔姆斯基之后的语言大才,不但从语言学、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去着手,还具备深厚的生物学知识。书中的论证十分详实,接下来分享几个有意思有趣的地方。对语言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读一读《语言本能》不同语言的人为进行贸易而创造暂时的语言—洋泾浜现象语言是怎么进化的—特殊的语言现象洋泾滨语言是怎么一步步发展的,平克介绍了一种特殊的非正式的语言现象。这源于一段残忍的历史,大西洋的奴隶贩卖与南太平洋的苦役雇佣,因为语言不同,这些人在一起共事的时候创造出了一套双方都能理解的用语来沟通,这种语言现象就成为洋泾浜。第一代移民将这种不合文法的语言作为贸易的专用语,他们的孩子作为第二代将这种语言当成了母语,加入了更合规范的文法,转换成了一种正规语言—克里奥语。语法是怎么一回事—语法源于心智语法在一般意义上讲就是规则,而且对学习语言的人来说,语法学习是重要又有些头疼的。但平克认为语言不是死的,每一句话背后都源于人们复杂的心智。平克通过对短语、各词类、句子、字等等的文法分析,在书中提出,语法在心理学史上一直享有地位,因为它是复杂的心智,不是源于学习的最好例子。学习是因为心智有复杂性才发生的,它来自心智的复杂性,学习是果而不是因,这才是真正的新闻。语法之所以形成,是源于人们的心智,不仅仅是硬邦邦的规则。学会了这一点,对语法学习会产生一丝感情和敬畏,语法之所以这么复杂也就不难理解了。婴儿是天生的语言家—把握语言学习关键期对语言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读一读《语言本能》洋泾浜经过儿童的语法合理化成为正规语言,那婴儿天生具备语法知识吗?在父母语法出现错误的情况下是如何学会正确的语言的呢?首先,关于语言的学习,平克在提出语言是一种本能,是孩子自然发展出的一项复杂技能,不因特意的学习而得来。对于语法的习得,平克提出语法是语言的一种普通规律的总结,而婴儿会掌握一种超级规则,比厚厚的语法法知识更加简单的规律,所以婴儿能在简单判断大人的用语之后得出意义,很容易就学会了正确的组合,这就是一种语言机制。儿童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而且即使父母说话文法上有问题也不会影响孩子语言的发展。新生儿期到儿童期的孩童,向世界展现着很神奇的生命力量。儿就语言来讲,一句非常简单的“你吃了吗”的背后是一套复杂、精细的语言机制,语言关键期把握不好,后期的语言学习将是很困难的。本书用丰富的生物学、心理学、语言学的知识对语言是一种本能进行了详实的论述,作者不仅带给我一种语言科学的专业性,更让感兴趣的人重新认识了语言。语言是一门科学,熟悉又陌生,了解一点语言学的知识会让人更加了解我们本身。喜欢书中莎士比亚关于文字的一首诗what‘s a name?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By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名字是什么?我们叫玫瑰的这个东西,即使改用其他任何的名称都一样的芬芳。)

语言与进化

记得在大学本科的时候,人工智能的老师说过,乔姆斯基范式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而乔姆斯基却是语言学的鼻祖。这个阴差阳错的跨界促成了我对语言本质的好奇。更进一步,在进化论和人类史中,语言作为一种本能的研究更是已有历史。作为人类重要的特征之一,语言能力对于区别人和其他生物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史蒂夫.平克是全球最顶级的语言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语言的本能》这本书对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说做了进一步的升华。不仅如此,平克还将语言习得的思考与进化论进行关联,从此打通了人类进化,语法天赋和语言习得等看似孤立却深刻相连的命题,让人们对语言的行为表象有了更深邃的认知。除此之外,一些有意思的论点,如6岁前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最强,人类为什么会衰老,还有乔姆斯基的玩笑“在外星人看来,人类只有一种语言”等等,虽不是书中的重点论述,却也让人感悟颇深。

很有分量的语言学科普书

有一种人,即使你不认同他的观点,他在阐释他观点的时候表现出来的语言功底、逻辑性和启发性仍然会让你觉得惊叹。史蒂芬·平克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们大多数的人,恐怕都会觉得,“语言”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而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语言学界,语言的“本能”与“非本能”也是争论的焦点。既然书名叫做《语言本能》,平克当然是“本能论”的拥趸。平克的魅力在于,他不仅仅是语言学家,具有广博的心理学和生物学知识,被《前景》杂志和《外交政策》杂志评为顶尖的思想家,而且他具有很多科学家都不具备的素质,即让普通人理解专业性的东西的能力。科学家在我们的臆想中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尤其在中国,科学家是崇高的、遥远的,至于科普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看“挺转派”和“反转派”的骂战就知道,大家最善于用的武器,不外乎道德伦理和恶毒的诅咒。像平克这样深入浅出的论证专业问题的科学家是非常稀缺的,正是这样的作者,能让普通人进入科学的世界一探究竟,而不是被关在门外,被“常识”和“偏见”误导。《语言本能》是平克的经典作品,在1994年就已经出版。台湾版和之前的大陆版本采用的是洪兰的翻译,15年的版本重新找了欧阳明亮作为翻译,在流畅性和专业性上都提高了不少。在书中,平克举了不少非常常见的例子,用以论证他的观点。比如婴儿学习语言的顺序、人类与计算机带有情感的对话、两个人种不同语言不通的族群第一次见面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还有其他很多日常用语,他用这些很日常的例子,让读者逐渐深入到语言学的领地,涉及的内容包括了构词法、心语、发音的机制以及人类语言的起源等等。《自私的基因》作者道金斯是这样评价平克的:对我的大脑来说,拜读平克的著作是一种享受。任何一位真正的“专家”都渴望自己拥有想他这样的写作本领:既能够让普通读者易于接受,又能为专业人士带来思考。普通读者会被这本书深深吸引,因为平克在书中对语言学这个有趣的领域做了清晰、幽默的介绍。正统的社会科学家以及他们在生物学领域的同路人,则会发现自己奉为圭臬的教条遭到了进化论的挑战。这本《语言本能》被很多人推荐为学习语言学的入门书,它有专业性但不至于让普通人一头雾水,有通俗的成分但不代表是一整本讲述插科打诨的书。任何对于语言学、认知心理学有兴趣的人,都可以一读。如果对心理学有浓厚兴趣,还可以看看平克的《思想本质》和《心智探奇》。

一本非常全面的语言科学科普书

我猜大部分linguistics专业的人都有思考过一个问题,我们怎样跟别人“科普”这样一门小众冷门被误解极深的专业呢?我曾经想过的一种思路是告诉别人我们究竟在研究什么。然而在这本书里,我看到Pinker采取了另一种思路来进行科普,即告诉大家人类语言为什么值得研究。似乎很多人把语言能力当做是理所当然的完全想不到语言也可以是一门和物理化学数学一样的科学。我个人觉得语言学(linguistics)的范畴比”语言科学“小点,后者也可以包括是从生物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的角度研究语言。Pinker的这本书里就包含了这些内容,这也是为什么我标题里写了语言科学而不是语言学。Pinker介绍语言科学的主要指导思想还是基于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我主要是想在这梳理下根据我的理解每章其实都讲了些啥,也方便以后自己再回顾。【Chapter1 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有语言存在】其实就是挑了好多有趣语言现象来举例,告诉大家人类语言其实是很特别的。语言现象后反映着值得研究的科学道理。【Chapter2 心语】首先说到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Pinker在这是明确表态反对语言相对论的(linguistic relativity)以及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辟谣了经典例子“爱斯基摩人的语言有比其他语言更多的描述雪的词汇”,否定了语言和思维的高度相关性。然而在书最后面的附录里,作者也专门给了一篇文章谈到每章理论里的最新研究情况,关于语言相对论,作者承认关于语言相对论最近也是出现了很多支持的声音。其次是介绍了心智计算理论,为什么英语不适于心智计算。【Chapter3 语言机制】主要就是讲句法学(syntax)咯,语言机制不是字串机,语言的嵌套结构可以用syntax tree来表示出来。一门做了无数作业的专业课所以这章我是看得最快的……【Chapter4 每个人的头脑中都装着一套构词法】其实主要就是讲形态学(morphology)【Chapter5 语音的奥秘】语音学(phonetics)和音系学(phonology)【Chapter6 会说话的大脑】人的大脑究竟是怎样通过句法处理理解语言的,例如理解歧义句【Chapter7 为什么地球上会存在那么多语言】主要是比较语言学,语言演化相关内容。【Chapter8 孩子天生会说话】人类的语言习得研究,母语习得(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里的主要问题,例如儿童习得语言有哪些过程,关键期(critical period)到底存在不存在等等。【Chapter9 语言器官和语法基因】从脑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角度来研究语言产生,我们大脑中的哪块部分是管辖语言的【Chapter10 人类语言的起源】通过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角度研究语言的产生。【Chapter11 语言专家】这是全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一个章节哈哈哈哈区别了“规定性原则”(prescriptive rule)和“描述性原则”(descriptive rule),后者当然就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点。作者的对于各类“语言专家”的挖苦和吐槽非常精彩,我就惊喜地觉得“原来不仅我一个人这么看啊!”我之前有一个语言大观点是觉得人自然说出的能够交流的即“正确语言“,过分强调单一性和标准没什么意义。一个语言内各个方面的多样性不是一件特别正常的事情么,所以一向对”网络用语侵蚀语言“ 这种论调完全不能理解。想起上半年余光中写了篇文章批评台湾的国语在”倒退“,举了好多口语例子想表明他们的语言有了很多冗余的现象,甚至”不合句法和常理“,我记得蔡维天紧接着发了篇文章跟余光中吵架,我忘记具体说的啥。不过我个人当时看到那些个别的例子也能从语义/语用的角度理解它们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我觉得Pinker在书里呼吁现在的语言专家要有点语言学素养真的是有道理哈哈哈哈。差不多就是这样,总之感觉这接近500页的书对于语言科学的介绍还算是蛮全面的。科普本来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能有这样走出象牙塔愿意给大家用平实通俗的语言讲解科学知识的科学家也算是蛮幸运的。

《语言本能》— 语言学习与写作

《语言本能》:人类语言进化的奥秘(The Language Instinct: How the Mind Creater Language)是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的一部革命性著作。对于这样一本语言学大作,再加上各路大牛的如潮好评,我感觉阅读压力的巨大,担心由于读不好而降低了书的价值。但同时也充满着无比的兴奋与喜悦,因为能与大师生于同一时代,且能阅读到他的作品,不期达到与大师一样的水平,但能追随于大师,已是人生一大幸事。在阅读之前,我以为这本书会如书名中的「语言」一样会是一本说语言是什么,如何使用之类的书,但拿到之后,一看目录,才发现离自己所想差了很多很多。语言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再熟悉不过的现象,而作者却拿如此多的文字说明它。我想世间之难事,能将普通得让人完全感觉不到其存在但又非得说出个东南西北来定能算得上其中之一吧。如书名所言,平克旨在说明人类拥有语言如蜘蛛会织网、老鼠会打洞一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作者为了去证明这一结论,调动了语言学、心理学、遗传学、生物学、人工智能、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重要理论和研究成果,通过平易、生动、风趣、清晰语言风格展现给我们,并最终得出这一结论。由于书中涉及到的学科很多,诸多学科对于我来说还是属于一片空白的状态。在开始读之前,我对书还是有一些期待的,我想了解到:- 如何学习一门新语言?- 如何清晰的写作?由于是带着问题去读的,所以对于我不太关心的或是很难以理解的,我就读得快一些只作一般性的了解,而对于问题相关的,或是解释了其它一些疑问的,我就会读得仔细一点。毕竟自己的知识水平与作者相差太远,不期待全部读懂,但求能知一部分。## 成人如何学习一门新语言?既然说语言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也确实比较容易就掌握了母语,但在学习第二语言之时,比如英语,却总是困难重重,这是为什么呢?从出生的记事这一段时间是儿童语言学习的爆炸期,从音到词、词到短语,再由短语到简单的句子,再由简单的句子到复杂的句子,而他们只是随同父母一起生活,相关的练习也非常简单,就能达到这种相对熟练的程度。而当我们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面对规则之时却感觉到无所适从,即便是掌握了,可能也很难达到母语的程度。这也是对语言是人的一种本能作了回答。对于「3岁的孩子已经算得上是语法天才」这事,便让我们产生了疑问。后天的经验是如何与先天设置相互配合,才使得一个3岁大的孩子能够掌握一门特定的语言呢?要素一:声音环境即所处的语言环境。先天的语法能力过于简单、粗略,单凭它是无法生成语音、单词和语法结构的。要素二:母亲式语型言语输入是语言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只有声音是不够的。母亲的话有着可以理解的丰富旋律。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婴儿更喜欢听母亲式的语型,而不是成人间的交谈。要素三:父母的回应与自我实践。语法的发展并不依赖于刻意的练习,因为开口说话不同于侧耳倾听,侧耳倾听本身并不能提供有关所学语言的任何信息。当孩子与父母说话时所得到的语法信息会得到回应,然后再根据父母的回应,孩子可以知道自己说出的语句是否是合乎语法,意义明确的。在语法学习上,儿童更像是一个自然研究者而不是实验研究者,他们被动地观察别人的语言,而不是进行各种操作,然后记录下最终结果。成人在学习第二门语法的时候,已错过了最佳时期:6岁之前。通过后天的努力,大多数成人仍无法掌握一门外语,尤其是语音部分。说到这里,我所读到的与我想要知道的东西相去甚远了,但让我明白,为什么小孩都可以很快学会的东西,到了成人身上却显得很困难了。## 如何清晰的写作?文字是神奇的,我们这个物种具有一项超凡的能力:我们可以精确地描绘出彼此大脑中的想法与事实。……我们的大脑记忆能力是有限的,一次只能记住少量的事物,多则9个,少则5个,一般在7个左右,并且这些事物会很快模糊起来,或者被新的记忆事物所覆盖。因此在写作中,可以将烦琐的内容放到最后来说,从而减轻听者的负担,如:将:他给了那天他在圣诞新年十天假期里去纽约看望父母时所遇见的女孩这颗糖果。改:在圣诞新年十天假期里,他去纽约看望父母,在那里他遇见了一位女孩,并把这颗糖果给了她。修改之后的句子在字数上虽然变得多了,但读和理解就更为简单了。这种通调整短语的位置或是在各种同义结构中做出选择,其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听者的记忆负担。另外,平克还给出了如何改善写作的方法: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克服天生的利己思想,预想到普通读者的知识水平,是写好文章的一个重要方面。所有这一切都使得写作成为一项繁重的工作,必须通过不断地训练、学习、反馈才能掌握要领,尤其是需要大量阅读经典东西。推荐了两本写作方面的上乘之作:《文体指南》(The Elements of Style)《风格:清晰、优雅地写作》一条朴实无华但却举世公认的写作原则: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原以为这本书会是一个大牛坐在高高的讲坛之上,一本正经,语气深沉的开始讲授,而其中想必应该充斥着大量的让人云里雾里的专业名词及术语,还应该满是概念的黑体字还有无数的说明图表之类的。而事实上,作者却以自己独有的轻松、活泼的语言风格来讲解让人费解的事。其中许多地方在阅读的过程中让人不禁哈哈大笑。即在讲语言的事,也让我们感受到语言与文字的魅力。最后还得赞一下译者,书本中所涉及到如此广的内容,却能翻译出来,译者才是最用心、最称职的阅读者了吧。

读书 | 趣味语言学

本文发表于《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Tc5MTU3NTYyMQ==&mid=219477406&idx=1&sn=e0ba60dd69cf42992c6352777dd722d6&scene=23&srcid=0912DvUz3cUEPsfLhPpnkyBk#rd感谢三联贝小戎老师~史蒂芬•平克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二十年前他过一本《语言本能》。平克的行文风格轻松幽默,擅长运用日常生活和流行文化中的例子。在说明不同语言具有不同的音素库的时候,他举了个例子:1992年11月4日他抵达日本时,日本语言学家山梨正明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日本人非常关注克林顿的勃起(erection)。”(日语中r和l的读音不分,所以他们说“election”(大选)听上去和“erection”(勃起)一样。)再比如,爱斯基摩语中真的有上百种关于雪的词汇吗?这个广为流传的小知识已被证明是谣言。实际上,爱斯基摩人用来描述雪的词语只是在四个独立词基础上的派生,并不比其他语言多。相比之下,英语里用于描述雪的词语一点也不少:比如snow(雪)、sleet(雨夹雪)、slush(雪泥)、blizzard(暴风雪)、avalanche(雪崩)、hail(冰雹)、hardpack(压紧了的雪)、powder(粉末状的雪)、flurry(阵雪)。语言学家杰弗里•普勒姆在《爱斯基摩词语大骗局》中将这个错误的知识称为“无可救药的废话”,就算爱斯基摩语中真的有许多关于雪的词,也不值一提。因为你很容易在日常语言中发现类似的例子,比如植物学家用很多不同的词来描述树叶的形状,印刷工人用很多不同的词来描述不同的字体。这则谣言的流行,基于人们对语言的一种认识:语言是文化的副产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用什么样的语言。这个认识的推论是,我们使用的词汇与脑中的概念一一对应,语言可以决定思维。“如果一个概念是无法想象的,那么它就必然无以名之;如果一个概念是无以名之的,那么它就无法想象。”这种语言决定论成为了乔治•奥威尔的《1984》的预设前提,书中的极权统治者用消灭词汇的办法来缩小思想的范围。奥威尔预言,如果新话仍保留“free”(自由)一词,但消灭了“自由”的词义,只将它用在如“This dog is free from lice”(此狗身上无虱)或“This field is free form wees”(此田无杂草)这些句子中,不能用在“polically free”(政治自由)或“intellectualfree”(学术自由)的原来意义上,那么政治自由和学术自由即使作为概念也不再存在。史蒂芬•平克在《语言本能》中说,奥威尔错了。“即便取消了‘自由’‘平等’等名词,这些概念依然会出现在人们的头脑之中……由于头脑中的概念远远多于语言中的词语,而且听着总是会主动地填补说话者未说出的信息,因此,现有的词语将很快获得新的意思,甚至会很快恢复它们的原始含义。平克指出,人类学家容易掉进“爱斯基摩词语大骗局”的陷阱,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倾向于相信“语言决定思想”,因为“认识决定感知、理论决定观察、文化决定价值、阶级决定科学、语言决定思想”这类相对主义理论已经成为了标准的社会科学模式,习惯了“文化决定行为”的固定思维,容易忽视天性在人身上的作用。《语言本能》一书中的核心观点是,语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物属性,而并非文化的产物。就像大象能用鼻子来移动物体,蝙蝠可以用声呐判断方位一样,语言能力是人类大脑中与生俱来的精密构件,无需刻意学习。这种通过推测得来的进化语言观,在学界依然饱受争。从平克的著述中可以看出他的研究路径,从《心智探奇》(How the Mind Works)到《白纸一张:现代对人类本性的否认》,再到《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为什么暴力会减少》,人性是他始终关心的话题。而人性的概念过于宽泛,读博士期间,平克选择从更为基础和具体的语言研究作为探索人性的切入点。他的起点是英语中最基础的语法现象之一——不规则动词。将语言视为一种本能,能够促使我们关注人性中的固有倾向和相同的心智结构。从《语言本能》中可以看出平克的一个观点,语言本能面前人人平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并不比缺乏教养的劳动阶层具有更强的语言能力。按照“不产生歧义的句子才是好句子”的标准,黑人英语在某些方面比标准美语更精确。“‘He be working’意味着他通常都在干活,或者他有一份固定的工作;‘He working’则表明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正在工作。而标准美语中的‘He is working’就无法作出这样的区分。” 平克认为,语法本身只是一种代码或协议,它就像一个静态数据库,规定了某一特定语言的语音和语义的对应关系。但是我们之所以具有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却并非是因为语法的存在。因此,根本没必要咬文嚼字,追求语法的绝对正确。平克将一些语言学家称为喜欢指手画脚的好事之徒。他们喜欢强调规定性规则,企图告诉人们什么是“正确的英语”,其实许多规则对清晰的表述毫无帮助。“从语言机制的角度来看,每个人说出的话都合乎语法,但从规定性的角度来看,又可能不合语法,这并没有什么矛盾之处,就像一位飙车的出租车司机虽然遵守了物理定律,但却违反了马萨诸塞州的交通法规一样。”很多时候,语法的作用只是人为创造了一种特权,“让那些有机会接受专门教育的人才能掌握,使这些规则成为一种暗号,将精英人士与普通大众区分开来。”

《语言本能》读后感

这本书看完了,在最后几章实际是跳着看的。不明白书的简评上说,这是一本专业与非专业人士都能看懂的书,明白了大千世界确实有太多未知的领域,哪怕是天天在用的语言。说说自己对本书的看法:1、语言是与生俱来的本能,7岁之前的儿童在大脑中都有一个学习装置,可以学会任何语言,但这个装置耗电太大,所以成年之后逐渐卸载。这个观点还蛮有趣,至少我们一辈子没必要学习那么多语言,大脑的生物性似乎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2、按照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人类的大脑拥有语言能力确实非常伟大。书中提到的一个比喻,就像垃圾场的一振风,把一堆垃圾吹成了一辆宝马,这几乎是零概率的事情。可是,自然就这样不断地“吹着大脑”,不断地排列重组,塑造了当今人类的语言能力,这确实是一个进化奇迹;3、语言不分高低贵贱,既然人类的语言是一种本能,便不存在说话上的高低贵贱。表达这个事,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种内容的产生渠道,而不应该成为形式上的奴隶。试问,再华丽的辞藻,再工整的对仗,如果不能使听众明白,那和废话有什么区别?


 语言本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