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治理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06059947
作者:郑宏泰,周文港 编
页数:24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若从这个角度看,本身已拥有两妻一妾的何东,在那个传统的年代,与其私人看护朱春兰发展感情,实在并非什么(华人)社会大忌。所生的儿子(在今天社会被形容为私生子),亦不会受到什么指摘或排斥,因而不用像今天社会般承受巨大压力。从不同资料上看,自何东与朱春兰的恋情曝光后,家族中并没出现什么大吵大闹的事情。由于何佐芝在美国出生,之后一直留在该地接受教育,直至完成大学学业,才在1941年前后与母亲一同返回香港。 自返抵香港后,朱春兰与何佐芝便一直居住在西摩道8号的何家大宅“红行”,大家看来颇能一起融洽生活,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排斥或冲突。何佐芝后来加入家族旗舰企业——生记公司(Sang Kee Firm),协助打理家族的租赁业务。②我们或者会好奇地问:既然家中并不抗拒朱春兰及何佐芝,尤其是当张静蓉及麦秀英先后去世后,为什么何东又不给她一个名分呢?朱春兰本人又为何不积极争取呢? 从不同迹象上看,双方均选择保持原状是颇有理由的。若朱春兰要像张静蓉般争取平妻的地位,相信近乎没可能,因为各方的阻力应该极为巨大。另一方面,若被纳为妾,朱春兰的地位反而会逆转,沦为前文所述的“为奴为仆”。至于保持单身,则更能摆脱传统枷锁,大家更能活得自由自在,这有可能是大家深入考虑后的理性选择。 正如前述,由于中国文化的基因在于强调血脉延续,又接受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对私生子的问题亦没西方社会般抗拒。在分家析产时,往往会像其他庶子般看待,给予一定比例的家产。明代及清代的律例,更定明“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的条文,可见就连奴婢所生的儿子,亦能获得“分家产”的权利,私生子更不用说了。

内容概要

郑宏泰
先后在香港大学考获工商管理学士、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2003年起在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任研究助理教授之职,2011年9月转到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任社会及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博士主要从事华人家族企与港澳社会政策等研究,并在不同报刊及国际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专书十数本。

周文港
于浸会大学一级荣誉毕业,后在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周博士主要研究政商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两岸三地家族企业、区域经济融合、社会政策、当代中国、香港研究、台湾研究等,曾发表多本有关书籍及论文。

书籍目录

薪火相传
余仁生家族的创业、传承与应变
引言
故事开端
承办饷码
南下马来亚
开发边陲地
税田上的“仁生”杂货店继承危机与应变
结语
郑观应家族的家训与三代传承
引言
郑观应的父亲一代
郑观应的昆仲一代
郑观应的子侄一代
家训传承
“富不过三代”?
结语
何东家族的继统与传宗
引言
华人社会的继承传统
何东家族的个案
传宗接代与过继
妻妾成群与嫡庶
情妇与私生子
诸子均分下的竞争
女性遗嘱的时代意义
结语
三代魔咒?婚姻、继嗣与华人家族企业的结构
引言
宗族蓝图的商业:合伙、分家与清盘
陈照南遗嘱与“家”和“族”的结构问题
跨代继承与家族结构的关系:乾泰隆与元发行
祖先与家族企业的制度与结构
百年利丰基业长青的经营管理之道
引言
利丰的崛起:与时俱进的经营策略
管理模式蜕变:从家族企业到现代跨国集团
经营角色蜕变:从中间商到全球供应链经理人
独特的企业管理架构和管理机制
相容并蓄东西方的经营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
董浩云家族航运事业的创建与发展
创业历程
事业发展特点
人际关系与社交网络
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
家族事业的传承
李锦记家族的治理与代际创业
引言
理论进路
李锦记家族发展过程
家族治理与代际创业
启示与结论
同仁堂三百年来的传承
引言
同仁堂发展历程
合股与典让
乐平泉重振祖业与后期的“四房共管”
血缘结构及文化意义
中国的宗族与“父系”血统结构的形成及其文化意义
日本血亲、姻亲混淆的无血统构造及其文化意义
结语
霍英东家族的政商关系、慈善事业与跨代传承
个案的意义与价值
白手兴家与创新制度
政治打压与逆流而上
搭建政商关系,支持新中国建设与香港社会发展
不计付出,建立红色资本家范式
多元的跨代传承与更新:家族企业、政商关系、慈善事业
跨代传承与更新:家族企业
跨代传承与更新:政商关系
跨代传承与更新:慈善事业
结语与启示
作者简介
鸣谢

编辑推荐

《家族企业治理:华人家族企业传承研究》编辑推荐:1.香港中文大学专家力作。2.《家族企业治理:华人家族企业传承研究》不仅适合家族企业的创始人、高层领导及其家人、员工,也适合企业咨询顾问、高校师生、研究机构及相关行业从业者。《家族企业治理:华人家族企业传承研究》观点科学,一针见血,但内容极其通俗易懂,完全为中国企业量身定做。3.案例均为著名的华人品牌企业,非常有代表性。在内地,一方面因为部分在改革开放后才创立的民营企业快将进入接班换代阶段,个别“富二代”——他们又大多为独生子女——能否顺利接班或是否有兴趣接班等问题,近年来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则是那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迅即致富,身家暴升,并且成功跻身中国富豪榜的富豪很多先后中箭下马,不是财富急速被蒸发,便是惹上官司,有些甚至锒铛入狱,因而同样令人议论纷纷。无论是独生子女在继承过程中表现得未如理想,或是意兴阑珊、欲拒还迎;还是创业一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打拼过程中的如履薄冰、步步为营——大家均十分清楚,他们家族的福祉,与企业的命运,其实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华人社会一般相信,家族企业的本质,并非纯粹的商业活动,而是常常关乎家人亲属的情感与福祉,并渗入了孝悌忠信、伦理关系及亲疏有别等文化价值与道德传统,因而不能单从商业经济的层面入手,置其他范畴的问题于不顾。至于深入认真地研究华人家族企业的发展轨迹、结构模式、管理哲学及传承特征等等,则肯定更能帮我们较为全面地理解问题。《家族企业治理:华人家族企业传承研究》所收集的9篇有关华人家族企业发展与传承的文章,主要来自香港的专家、学者演讲稿的修订版本,可读性极高,希望能成为相关研究专家、学者、经营者、学生及大众的有趣读物。

作者简介

《家族企业治理:华人家族企业传承研究》收录的第一篇文章来自钟宝贤教授。钟教授从一批来自新加坡国家档案的“余鹤松书信档案”中找到不少鲜为人知的数据,从而勾画出余仁生家族的传奇故事。同样利用历史档案的数据,陈丽莲女士从一批在上海图书馆的“盛宣怀档案”中找到郑观应的书信档案,并结合郑氏的家书、文章、著作和遗书,以了解澳门郑观应家族在家庭教育和文化传承方面的特色与内涵。
学术界过去对于华人社会的家族结构及继承制度问题,只会单从法律层面入手,或只会集中于历史视野,甚少站在社会发展与制度变迁的立场上观察问题,尤其缺乏一些从传统走进现代或是对中西文化相互撞击所产生的思想及价值转变上的比较分析与追踪。针对这一问题,郑宏泰博士、黄绍伦教授在此基础上,撰文先展开对中国传统宗法及家庭制度进行再考察,继而用一个亦中亦西的何东家族的个案为分析对象,深入讨论传统到现代,以及东西文化相互撞击下一些值得玩味但过往又较少思考的继承问题。蔡志祥教授提出华人家族企业的延续与否,取决于制度与结构。为了说明此一核心问题,
蔡教授尝试从以家族及宗族为蓝图的企业入手,分析其延续和断裂的过程,从而提到长期的文化构成。
冯邦彦教授以管理经营的角度,探讨冯氏利丰集团这家亦中亦西的百年老店故事。文中,冯教授以利丰的历史发展源流作为开展,分析了利丰在各个发展阶段在经营策略、管理模式、经营角色上的特点。
郑会欣教授以历史学的视野,以及对政治问题的敏锐触角,阐述董氏东方海外在二战后大时代的崛起和事业发展上的特点,当中对董浩云的经营方式有极其细致的描述,令人难忘;而董浩云的社会网络部分,又清楚地告诉读者这方面的“无形资本”其实对家族企业的发展与经营同样极为重要。
针对以往研究常常从价值观或文化的角度探讨创业精神的传承,而忽视正式制度,如治理结构对于代际创业价值的问题,李新春教授及朱沆博士等的文章则利用李锦记的个案作出深入的阐释。
对日本家族制度、文化及企业研究极有心得的官文娜博士,挑选了名闻中外的乐氏同仁堂个案作为分析华人家族企业发展与传承的切入点。
周文港先生通过对霍英东家族及其家族企业的考察,分析一个资产庞大,却未进行大规模上市的家族企业如何安排子孙继承的问题。


 家族企业治理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这部书是讲述华人企业企业代际传承的案例集,通过9个著名的家族企业从创业到守业的历程试图揭示华人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一些基本规律。书中比较有收获的是引入了宗法传统对于企业传承的影响,如立长不立幼,传男不传女等传统对于企业传承的影响。此外,关于李锦记家族通过家族委员会协调家族治理与企业治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案例十分有启发价值。但是,总体而言,书中的案例更多的是讲故事的形式,传奇性大于叙事性,脉络叙述重于事实分析也就成为了本书的问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