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笔下的她们

出版日期:2015-6-30
ISBN:9787020106579
作者:弗吉尼亚·吴尔夫等
页数:358页

内容概要

女人应该有一本专为她做的小书,展示她的美丽与哀愁。这本文坛女文豪的合集便让女人们可以安安静静地享受一顿精美的阅读晚餐。这本小说集是跨越了三个世纪、来自十五个国家、共二十七位女性作家所写下的作品。弗吉尼亚·吴尔夫、伊迪丝·华顿、威拉·凯瑟、凯特·肖班、多丽丝·莱辛、纳丁·戈迪默、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费伊·韦尔登、吉本芭娜娜、松村荣子、金爱烂、克莱尔·吉根、塔吉雅娜·托尔斯泰娅……看看这些声名赫赫的女人如何书写女人。

书籍目录

序——方方
第一辑
忧伤小姐——[ 美国 ] 康斯坦丝·费尼莫尔·伍尔森 著,李晋 译
浅尝辄止的人——[ 美国 ] 伊迪丝·华顿 著,龚容 译
花园小屋——[ 美国 ] 威拉·凯瑟 著,薛鸿时 译
一小时的故事——[ 美国 ] 凯特·肖班 著,葛林 译
新 装——[ 英国 ] 弗吉尼亚·吴尔夫 著,张玲 译
脸——[ 英国 ] 莎拉·科利尔 著,匡咏梅 译
第二辑
高级的人——[ 日本 ] 松村荣子 著,吕莉 译
献给伊萨克·巴别尔的敬意——[ 英国 ] 多丽丝·莱辛 著,叶丽贤 译
钥匙孔——[ 罗马尼亚 ] 西蒙娜·波佩斯库 著,高兴 译
松节油——[ 罗马尼亚 ] 阿德里安娜·彼特尔 著,张志鹏 译
夕 阳 ( 外一篇 )——[ 日本 ] 吉本芭娜娜 著,吕莉 译
猎猛犸——[ 俄罗斯 ] 塔吉雅娜·托尔斯泰娅 著,陈方 译
离别的礼物——[ 爱尔兰 ] 克莱尔·吉根 著,马爱农 译
克洛丽丝——[ 罗马尼亚 ] 玛丽娅 - 卢伊扎·克利斯戴斯库 著,李鸿 译
第 三 辑
改 变——[ 美国 ]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 著,刘莉莉 译
信 物——[ 捷克 ] 雅尔米拉·哈谢克娃 著,刘星灿 译
长途电话——[ 德国 ] 玛丽·露易丝·卡施尼茨 著,赵侠 译
萨拉热窝失恋记——[ 英国 ] 费伊·韦尔登 著,黄梅 译
瞪 眼——[ 英国 ] 多丽丝·莱辛 著,杨振同 译
电 话——[ 日本 ] 吉本芭娜娜 著,李萍 译
爸爸,快跑——[ 韩国 ] 金爱烂 著,薛舟 徐丽红 译
第 四 辑
肥硕的埃乌尼丝——[ 乌拉圭 ] 安德莱阿·布兰盖 著,赵德明 译
美女之身——[ 俄罗斯 ] 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芙娜·乌利茨卡娅 著,周立新 王志耕 译
当男人给你打电话的时候——[ 西班牙 ] 索莱达·普埃托拉斯 著,尹承东 译
发 现——[ 南非 ] 纳丁·戈迪默 著,邹海仑 译
亚历山大·科哈诺维奇的错误——[ 俄罗斯 ] 伊丽莎白·拉文斯卡娅 著,万海松 译
失眠的人——[ 以色列 ] 吉娜·鲁宾娜 著,孔霞蔚 译
可笑的悲剧——[ 法国 ] 阿丽丝·科蒂 著,朱延生 译
幸福的结局——[ 加拿大 ]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著,西木 译
编后记——周晓苹(本文选编者)

作者简介

方方作序
苏童、毕飞宇推荐
本书选编了27位女作家的30篇短篇作品,共同特征就是作品主角都是女人。正如埃米娜•西克苏在《美杜莎的笑声》中所说,“真正打动我的是她们无限丰富的个人素质:就像你无法谈论一种潜意识与另一种潜意识相类似一样,你无法整齐划一、按规则编码、分等分类地来谈论女子特征。妇女的想象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就像音乐、绘画、写作一样,她们涌流不息的幻想令人惊叹”,本书就像世界文坛的女作家们笔下的诸多女人欢度的狂欢节,读者可以在选篇的女人身上看到自己思想的影子,生活的影子,读完可能哈哈大笑,可能低头啜泣,总之有所触动。
希望这本在当前快节奏、缺乏安全感的都市生活里,给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以温暖和力量。
本书另附16面精致彩色插图,附赠2张彩色明信片。


 她们笔下的她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好小说,好在不封闭。几十年前的作品到今天仍具有可读性,是因为我们依然能够从那时的作品当中看到今天的自己。这种艺术创造依靠虚设,触及了跨越年代的共性,一方面是当事人的,一方面是观察者的——“我就是如此”以及“我也这么认为”,是最具快感的阅读体验。女人写女人,能够多一份设身处地的体谅,并因为纯净、理性而深刻,这也就是《她们笔下的她们》的魅力所在。首先,爱情是女性书写中最主要的命题。在这本小说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爱情形态。有纯爱小说,如多丽丝·莱辛的《献给伊萨克·巴别尔的敬意》,描写了一种纯洁美好的爱慕,用读对方读过的书,想对方思考的问题这种方式来爱一个人,聪慧又体贴。书中更多的是一些不太圆满的爱情故事,但它们并没有制造很激烈的冲突,不是简单地去做“有钱无爱”与“有爱无钱”的俗套对比,而更多的描写是如《花园小屋》中的卡洛琳,《萨拉热窝失恋记》中的彼得那样,“有点爱这个,也有点爱那个”的状态。这实际上更贴近现实,爱情的柔软和丰富,使得单一动机的“为了钱”或“为了爱”的故事显得虚假片面,书中的小说则是因真实而可贵。爱情之后,便是家庭,这本小说集也涵盖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莱辛的《瞪眼》用一个非常有象征意味的动作串联了一对夫妇由甜蜜到疏离的过程,“停不下来的瞪眼”不只是一个动作表情,更是一个象征,它代表着脱离了事情本身的情绪发酵和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是一种深刻的自省。女性的进步,不只是对权利的呼吁,也是对自我的提升。又如韩国作家金爱烂的《爸爸,快跑》,从孩子的角度写家庭,看似写主人公幻想中奔跑的爸爸,实写遭弃的母亲是如何用强大的人格支撑起一个家,也写出了母亲与孩子的互相照顾和体谅,读来温暖有力量。另外,读这本书,我们也可以欣慰地看到,女性的眼光不止落在门槛之内的一亩三分地上,而是越看越高,越看越远。女性作家们更多地开始关注精神领域,小说中的女主角也有了多彩的身份:《改变》中的音乐家、《电话》中的摄影师等等。这不仅是文学上素材的开拓,也是生活上的一种号召。优秀的女性们不再将自我牺牲作为美德来歌颂,而是看到了牺牲背后隐含的怯懦,明白那是女性在长期的压迫和无助状态下养成的惰性。于是,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女作家们正在寻求各种突破,用手中的笔展现女性在社会上可以达到的各种可能,对读者是一种温柔的鼓励。许多小说,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故事完不完整不重要,喜剧或悲剧收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用小说的形式来提问——在这种社会背景、家庭环境下,做何种选择,会得到何种结果,你是不是如此,想不想如此。或许小说只是表现一种迷茫但不甘于现状的状态,故事里的主人公只知道自己不要什么,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都没关系,小说只是帮助你开了一个视角,去用旁观者的清明,观察作为当局者的自己。女性书写,总是温柔细腻的,就像这本书漂亮的装帧一样,带着淡紫色的浪漫情怀。几十位睿智女性的笔触,穿越时空,划过心尖,是无言的沟通,是静默的抚慰。
  •     文/俞耕耘《她们笔下的她们》是一本颇有意味的短篇小说结集,所收小说创作时间跨度长、地域国别众多。然而,选录的原则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女性作家创作的女性人物题材。表面上看,这一原则似乎不值一提,实质上却凸显了典范意义上“女性文学”的框架。它排除了广义上男性作家创作的女性题材、半广义上女性作家创作的非女性题材。因而其界限更加严格,专指女作家以女性视角表现女性对象,呈现女性意识与风格的作品。《她们笔下的她们》以此限定为原则,实属难得。可以说,书中小说大多展现了女性精神和物质生存的困境与惶惑。其中既有挣扎觉醒,也有自我麻醉,随波逐流。两性意识的主客体关系、女性物质与精神需求的不平衡、女性自身的弱点及追求独立的困境都在小说中得到呈现和剖析。探求女性的觉醒与挣扎成为小说最主要的两个面向。华顿的《浅尝辄止的女人》描述了男女两性地位的巧妙变化,塞斯代尔从一个指点迷津、深谙情场策略的高手,教导魏尔文夫人,“获得几乎和他一样老练的本领,甚至在某些地方比他更高明”。事实上,塞斯代尔犹如一只呆头鹅,被魏尔文夫人的杜撰所嘲弄。女性犹如一个居高临下的性启蒙者,掌控全局。“他培育了一门逃避的技巧,在发挥这一手时,女性仅仅变成那盘棋中的一枚卒子。”很遗憾,这句男性的自得变成了一句最大反讽,华顿反转了两性间主客体地位。相形之下,威拉·凯瑟的《花园小屋》的意境与内蕴则更加幽深。作家并没有简单摆出卡罗琳的冷酷、自制与功利主义的表象。相反,她采取剧中人物不知,唯与读者道来的戏剧策略,将女主人公放置在一个“成长小说”的框架内,揭示了童年物质生活、家庭男性成员对女性心理类型的逆向影响。卡罗琳深恶父兄浪漫空想的精神麻醉,对于现实物质带来的安全感倍加渴望。戴斯盖莱就是一段“插曲”,打乱了她原本的死水。他是“情欲”的化身,成为卡罗琳潜意识虚构出的情感魅力。情欲与理智在一个不眠的夏夜反复较量,她曾一度反转了现实与理想、精神与物质的地位。但作者的深刻在于将这场细腻的挣扎觉醒放在梦中,梦醒后女性重回“实利”,拆掉小屋。“我简直希望你痴心一点儿”,更像是作家对女性缴械投降的戏谑嘲笑。然而,吴尔夫就不会像威拉·凯瑟一样温婉平和,她天生就带着尖锐的女性批判意识。她以新与旧的隐喻自我检视了女性挣扎的困厄无力。《新装》中梅布尔自轻自贱、懦弱卑琐、虚荣自恋、妒忌怨恨病态交织,正如新装与旧式的怪异结合。女性只愿当一个客体景观,祈求男性的一句赞美。查理斯毫不施舍,女主人公则怨从中来。“苍蝇盘子”的联想将他人世界视为恶心,实质却是对男性异己感的自欺逃避。在《脸》中,新与旧在某种程度上指涉了地域文化上欧洲中心传统与美国新世界、两性意识上男性中心传统与女性新兴觉醒。“美国,尽管已经被人发现了四百年,她却依然是人们心中的‘新世界’”。这句将美国代拟为女性,似乎也在揭示“女性意识的自觉也不过是件新鲜事”,她最初只不过取悦移借了男性趣味。作者显然暗讽如果她不是法国人,没有法国背后的传统与男性赏识,女性心灵依然如同美国,精神空虚,毫无兴致。小说对女性客体化地位与自身弱点进行了深刻反思。她们以法国(传统-男性)之标准自我衡量,得出“美国(新兴-女性)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夸耀的艺术”。“我记得自己看着他离去,却压根儿没有去想那个让他激动无比的‘伟大之作’。那个计划无关紧要,我对自己说”。这句表面抒情暴露了女性弱点也许恰是视域的不同:在男性看来,女性最多是伟大作品;在女性眼中,难忘的男人却是全部。长久以来,女性文学的独立地位常被忽视,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帮衬,就是点缀附庸。传统男性话语中心的文学批评对女性文学傲慢的轻蔑、武断的指责不仅有失公允,更是压迫性的。《她们笔下的她们》在风貌上说明了女性文学的诸多尝试:即对男性作家创作的女性神话进行祛魅,女性在文学上要自我书写,以女性意识反思两性关系,确立女性独立地位。(如欲转载请告知联系作者)
  •     在刚出刊的《空想家》杂志夏季刊里,有一篇对奇幻小说作家殷羽的访谈录。文章中我和这位勤勉的女作家一起探讨写作、家庭、时间管理等等问题,尽可能地把一位女性写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对生命里的专注与平衡真诚、坦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采访时我们滔滔不绝,甚至舍不得这么快结束对话。对于所有女性写作者来说,每一次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就如同一次新的洗礼与重生。有时我常常会想到,我为何那么关注女性作家和她们的作品?她们的人生,她们的遭遇,她们笔下的人与事又和我有什么不同?答案就像《钥匙孔》中所提到的那样:“从钥匙孔中望去,世界,正是你熟悉并时常接触的世界变成了另外一番模样。”《她们笔下的她们》是一本极其精致、细腻的女性短篇小说选集。它选取的作品时间跨越了三个世纪,作者来自十五个国家,共有二十七位女性作家。其中有被世人熟知的弗吉尼亚•吴尔夫、吉本芭娜娜,也有八十八岁的诺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爱尔兰短篇小说女王”克莱尔•吉根,还有80后韩国作家金爱烂,等等,可谓是名人佳作云集。本书开篇选取的便是来自十九世纪的几位女性作家的作品。她们都有着独特的优雅气质与高贵教养,笔触婉转细腻,极具时代感。例如,第一篇伍尔森的《忧伤小姐》,从男性的视角描写一位执着于文学创作的女作家对自己独创性的坚持,她至死不屈从于世俗标准的精神,最终令男主人公折服慨叹。这也让翻开这本书的我受到了不小的震动,正如序言中所提及的,从古至今,“女性都在与世俗斗争、与传统斗争、与长辈斗争、与男人斗。”然而,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和自己的内心斗争。能够坚持做自己,大概也只有少数真正伟大的女性可以做到,但女作家们却永远站在这个行列的最前端,为内心与灵魂的觉醒摇旗呐喊,令人无比敬佩。全书分为四辑,共二十九篇小说,主题丰富多样,绝大多数围绕恋爱、婚姻、家庭等女性题材展开。这些作家有大家耳熟能详的英、美、日大作家,也有不为人熟知的来自罗马尼亚、捷克、乌拉圭、南非、以色列等国家的女作家。她们当中有的善于女人心理描写与刻画,有的善于婚姻家庭关系的探讨与剖析,还有的善于表现特殊女性与周围人物、社会、环境和风气之间的隔阂与冲突。在所有这些作品中,三位来自罗马尼亚的女作家尤其令人惊艳。《钥匙孔》的作者西蒙娜•波佩斯库笔触细腻、大胆,看似描写一个小女孩通过钥匙孔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实则隐喻着女性对整个世界的渴望与探索。女孩通过“钥匙孔”得到了成长,女性也可以通过文学与小说这个“钥匙孔”去窥探世界,认识自身,唤起“成长”的欲望,唤醒独立与自主的灵魂,实可谓是小中见大的佳作。阿德里安娜•彼特尔的《松节油》则展示了一个少女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与追求,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那种“艺术家的朋友”。虽然岁月流转,曾经因为文学和艺术聚集在一起的人们最终各奔东西,但“杰玛”衬衫上的斑点,会永远留在她的心里,带给她勇气与信心。马丽娅—卢伊扎•克利斯戴斯库的《克洛丽丝》,具有童话般的优雅与梦幻。这故事如同在讲述一个老去的王后对年轻王子的控制欲和对年轻公主的嫉妒心。然而,结局出人意料。错位的猜测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而对戴丽娅梦境的绮丽描绘则将读者引入了一个亦真亦幻的幻想世界,短暂而惊艳,隽永而耐人寻味。通常由于担任的社会角色不同,女性常常比男性要承担更多的生活事务,尤其是结婚后成为母亲,她们的时间更为紧迫与珍贵。《她们笔下的她们》精选名家名作,省去了读者寻觅佳作的时间,短小的篇幅更适合女性在工作或生活的间歇阅读。我们可以从《花园小屋》、《一小时的故事》、《当男人给你打电话的时候》这些篇目之中感受已婚女人的内心波动;也可以在《新装》里看一只“想爬的苍蝇”,进而发掘女人精神与生活的双重困境;还可以和《改变》中的女音乐家一同回忆生完孩子后挣扎在精神崩溃边缘的挣扎,再进而感受勇敢迈出改变步伐后婚姻和家庭重获新生的热情与活力。看“别的女人”的故事,寻找那个最熟悉的自己,你会发现全世界的女人和家庭都是相似的。她们的幸福、悲伤、疼痛与坚强,或多或少都会在我们的身上产生奇异的投射。读懂了她们,也就更看清了自己。无可否认,只有女性作家才更能洞察女性的心理,《她们笔下她们》中的一篇篇小说,就如同世界留给女人的钥匙孔,从它望出去,你一定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与人生。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开篇的序不喜欢,第一篇翻译很烂,第二篇翻译更烂,第三篇翻译还不错。。。。看来是每个人翻译每个人的作品集,,作品定位大概跟我想的偏差比较大。。。。已弃!
  •     A new baby!
  •     她们笔下的故事,无非是生活中的琐事,但正是因此,反而让我觉得这些故事特别贴近生活、贴近自己。这本短篇小说集中收录的作品,其作者均为女性,这些作品的主人公也均为女性。另,这本书装帧真精美,小开本方便出门携带,赞!
  •     总体来说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许多作品都闪烁着动人的灵光。不过,还是要说,真的没有人像我一样对这本书的装帧深恶痛绝嘛?对于这样主题的一本书,配上“(青春)女性畅销书”的外衣,让人恨不得包个书皮……
  •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不管是一百年前还是现在,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情感需求都是差不多的,即使是不同国家的也一样。有很多文笔细腻的小品,最喜欢《花园小屋》这一篇。装帧精美,排版用心,可以买来送礼。
  •     一半
  •     各国女作家每人精选一个短篇,装帧也美~喜欢阿特伍德、克莱尔·吉根的两个短篇。
  •     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