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入门》章节试读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1985年12月
ISBN:SH7345-005
作者:池上嘉彦
页数:173页页

《符号学入门》的笔记-第51页

第一章 语言的再发现——从语言到符号
“记号”与“符号”
“记号”——在正确理解所规定的内容的基础上,以更简便易懂和一一对应的方式表现原来的内容。
“符号”——作用:“给予意义”,即给予某种事物以某种意义,从某种事物中领会出某种意义。
通过依靠语言(或一般性符号)进行“给予意义”的动,人类不断地从自身力量,根据与自身的关系,捕捉未知的,与人类无关的现象,把它们编进自己的文化世界,使自我的生活世界更加丰富。“给予意义”的体系一旦被掌握,作为习惯被确立,它将变成束缚、支配已经掌握了它的人的“牢狱”。掌握者现在成了被掌握者。被掌握的人遵照这个“给予意义”的体系的规定掌握事物,决定行动。人类象机器一样运转,并且一切达到了“自动化”。
但是,与机器不同。人类最初有要求输入秩序的欲望,但却不能容忍长久地安居于一个完全被秩序封闭了的世界。迟早人类还是要被创造行为所驱动,尝试部分地或全面地改组原有的秩序。通过超越日常话语的语言创造,打开一个新的价值世界。与学习语言阶段相比,这是更高一级的“给予意义”的活动。人类总想给自己周围的事物赋予意义,而且,这时的“给予意义”完全是根据与人类自己的关系进行的。哪伯对象属于自然界,也将根据它与人类的关系来判断其价值,然后编入人类世界。这个世界是个出色的文化世界。人类确实是“使用符号的动物”。
有关语言的新知识
语言并不是简单的手段,它还有超越了手段的意义:
(1)作为文化的象征的语言 : 它是文化的象征,从而它能够规定思考方式。
(2)对美学功能的关注 : 这种“美学功能”是和语言的“实用功能”即以上所述有关语言的极一般性的理解方式的观点相对立的。“实用功能”认为语言作为“手段”只有对某种目的超作用时才有其价值,而“美学功能”是从语言本身所固有的价值角度来理解的。语言本身潜藏着能够产生新意义的能力,这种力孕育着无限的可能性。只要遇到适当的时机,这种能力会以各种形态诱发而出,成为我们超越日常世界进行新的创造的阶石。如果说语言的实用性功能是形式、维持人类文化秩序的支柱的话,美学功能则起着动摇、变革的作用,它生成新事物的创造性活动有着深刻的关系。
(3)作为文化模式的语言 : 语言以最典型的形式在自身中表现了文化活动—因此它是文化的“模式”。有许多在各种意义上把语言以外的形形色色的文化性对象和现象比喻成语言的例子。
意义作用—表现—传达
首先,在最底层,有一个这一现象是那一现象的意义“意义作用”层次。就语言有意义这一点来说,所有的语言都具有潜在的意义作用。因此,当我们承认在语言以外有意义作用时,也就自然承认它的“(类似)语言的”作用。
在第二个层次中,语言的意义作用将与运用这种语言主体—说话人联系起来考虑。说话人以语言的意义作用媒介,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即“表现”。当我们认这种表现活动,其媒介即使不是语言,它的“(类似)语言的”功能也会得到承认。
第三个是“传达”层次。说话人的表现活动产生了以语言为媒介的“文本”。这是一个向听话人传达,由听话人把作为媒介的语言的意义作用当作线素进行解释的过程,是从发送到接收表现的结果的过程。当我们承认这一过程时,即使这时表现的媒介不是语言,它的“(类似)语言的”功能也自然得到承认。
意义作用的两极
意义作用的一极,以“常规”、“习惯”为前提,并被它们完全支配;与此相对,另一极则完全不以它们为前提。(而且,在这两极之间,“常规”、“习惯”具有何等程度的约束力,还分各种阶段。)从语言的角度看,接近前一极的是科学的“术语”,.接近后一极的是“诗的语言”,而日常语言则处在它们中间的各种阶段上。
从以明确的代码为前提的科学术语到包括形成新的代码的诗的语言,以及处于它们之间的,既无损于传达又不排除新的创造的可能性而维持着微妙的平衡的日常语言—就语言把如此多样的可能性具体地体现、统一于自身这个意义来说,语言作为“模式”对形形色色的文化的类似语言的对象和现象进行着模拟,这决不是没有道理的。语言以外的任何符号体系都不可能做到这点。
“语言是精神,精神是语言”

第二章 传达的通讯和解释的通讯——关于传达的考察
所谓通讯是把自己头脑里存在的“抽象的”、有广义的思考内容的原本,在对方头脑里也制造一份副本的行为。
通讯必须采取多次迂回的办法,首先必须把传达内容变成具有某种形态的东西(即能够认识的东西),被表现的东西称作“讯息”,“讯息”的构成必须依靠“符号”。如果想正确地达到传达的目的,构成讯息的符号和意义,就必须遵从使收讯者也能理解的共同规定。这种规定就叫作“代码”。概括地说,“代码”包括传达时所用的符号和意义,以及有关符号的结合方式的规定。
“理想的”传达
这里所说的“理想的”是指发讯者使之符号化的传达内容和收讯者解译的传达内容应完全一致。理想的传达只存在于机器之间,而有人参与的传达则不可能达到理想状态。
条件:
(1)在发讯者与收讯者之间,“线路”应该完全接通。这里包含两个意思:
一是在讯息移动过程中,不能允许进入任何坊碍因素(术语称“噪音”)。
二是传达的当事者,即“发讯者”和“收讯者”,必须具有使传达成立的意志。
(2)"代码"的性质:“发讯者”列入“讯息”的信息毫无损地、原样传达给“收讯者”。“代码”必须是对以上情况起保证作用的明确规定,具有强有力的约束力。
第一,“编制讯息”时,发讯者能够运用的符号形式被明确地规定了。
第二,可能由每个符号形式承担的信息作为符号内容也被明确地规定了。
第三,被规定了的符号形式和符号内容的对应,一般是排他的,一对一的。
第四,关于符号形式的结合,凡得到允许的结合都是被规定了的。
人加入的传达:
1.前提:“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
研究通讯行为时会考虑到与此相关的三个重要素:“符号”、符号所指的“指示物”以及符号的“使者”。
关于这三个因素,我们设置了如下三个研究学科:
第一,“句法学(Syntactics)”:研究 “符号”与“符号的结合,
第二,“语义学(Semantics) " .研究 “符号”与“指示物”的关系,
第三,“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 “符号”与“使用者”的关系。
2.:“代码”和“语境”——相互补充的关系
“使用者”企图超越“代码”,而“代码”却企图约束“使用者”—在这二者之间周旋,并使之相互对立的紧张关系不至出现破绽的是“语境”。
对“代码”的依赖程度越是降低,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就越高。因此,可以相对区分为“代码依赖型”的通讯和“语境依赖型”的通讯一方面有以“依赖代码”——“解译”——“以发讯者为中心”的系列为特征的通讯,一方面又可设想一个以“依赖语境”——“解释”——“以收讯者为中心”的系列为特征的通讯。作为前者的极端情况,是我们巳经接触过的“理想的”通讯,而“以收讯者为中心”的状况不一定能实现。
第三章 创造的意义与被创造的意义——关于意义的作用
一、符号的意义与作用
当某事物作为另一事物的替代而代表另一事物时,它的功能被称为“符号功能”,承担这种功能的事物被称为“符号”。
以代码为根本的通讯,由于构成讯息时所用的“符号”本来是由代码决定的,所以在这种场合,什么是符号、什么不是符号,是很清楚的。在这里,似乎“符号”的概念优于“符号功能”的概念。
与此相对,在“推理”型通讯中,“符号”并不一定一开始就存在,当事者根据自己的主动性判断来断定某事物代表某事物(这里存在着“符号功能”)。在这一瞬间该事物变成了“符号”。在这里,比之“符号”概念,“符号功能”的概念优先。按照这种方式,人类实际上可以把所有的事物都冠以“符号”。人类是能够赋予一切事物以语言的创造者。
不论是按照“符号”的形式理解,还是按照“符号功能”的形式理解,“在这里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包含在“某事物代表某事物”的规定中的两个“某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把这两项分别称作“符号形式(能指)”和“符号内容(所指)”。“符号”以至“符号功能”的成立基础就是“符号形式”和“符号内容”两项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符号形式”和“符号内容”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心理上不一定总是对称的。“符号形式”和“符号内容”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的对称运动只限于假设二者以“理想的”代码为依据的场合,即对各种符号都十分明确地规定了其“符号形式”和“符号内容”,并使二者之间具有排他性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符号形式”相对优先,因为它是二者中较为“显眼的”侧面。尽管如此,“符号形式”的出现,其轮廓往往是不分明的。代码的制约越弱,就越会使“符号形式”产生暖昧性。一般地说,这样一来,“符号”和“讯息”的区别就模糊了。
符号的“符号形式”和“符号内容”不一定非要满足完全的自我同一性的条件,这是正常的;这一点在符号的功能中具有重要意义。


 符号学入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