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想之年》书评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70401
ISBN:9789573260042
作者:瓊.蒂蒂安(Joan Didion)
页数:256页

无远弗界,奇想之年

琼·迪迪安(Joan Didion)的《奇想之年》。2003年圣诞节期间,迪迪安的独生女因不明原因陷入昏迷,几天后,丈夫又心脏病猝发死亡,她看似坚强冷静地安排后事,其实内心已陷入狂乱的奇想世界。包括朱天文、吳念真、季季、張曉風、陳文茜、傅月庵、黃春明、詹宏志、駱以軍、薇薇夫人、鍾文音、蘇偉貞等等在内的一份长长的“推荐名单”,媒体则这样评价:一本让你彻底心碎,深刻感受爱的书。我的第一反应:我们为什么需要彻底心碎?当然,跟迪迪安无关,是媒体一贯的夸张、猎奇、煽情手法令所有的感情表达都显得太过矫情也太过泛滥,我不喜欢这样。好象苏伟贞在《时光队伍》出版后曾这么说:“我不想消费张德模”。“消费”的意思即是,拿着他人的故事到处炫耀,为人为己创造情感泛滥的机会,以便能形成纪念与感动的可能性。还记得吗,写《爱与意志》的罗洛·梅,他说爱是一种能力。不应该是天性吗?也许不再是了。今天的我们越是拼命消耗某样东西,越是足以证明自我对那样东西的匮乏,人们已经不大确知自己到底要什么,只能暴虐地以一个极端来抵抗另一个极端。还好,我相信苏伟贞不是,迪迪安也不是。那么就可以读下去。迪迪安说:“直到此時,我所經歷的都只是哀慟,而不是追悼。哀慟是消極的。哀慟是自然而然產生的。而追悼是應付哀慟的行動,需要的是專注力。”想起前不久在读的维雷娜·卡斯特(Verena Kast)《体验悲哀》,笔记里用双重线划过这样的话: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将悲哀看做是某种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而不是干脆将它看做是某种病理现象,我们必须找到一种相互重新学习哀悼的方法。为此我们首先要战胜我们对悲哀的恐惧,也就是说,不要拒绝悲哀,而是要以此重新去认识现实世界,以便懂得,我们也是会死的,我们的生活是打上了许多离别印记的。在极度的撕痛里,如果还能够保有哪怕一点点点点静看悲哀的能力,都是了不起的。迪迪安是,苏伟贞是,你也是。忽然觉得这本《奇想之年》,应该可以用来作为《体验悲哀》的现实范例补充读本。我不需要一本会令我“彻底心碎”的书,我也知道,无论是我个人的死亡还是他人的死亡终究都无法做任何的准备。可是,就让它教会我们怎样珍惜相处的每一段时光,在那个不可预知的打击来临之前,向死而生,温暖生命。

一颗破碎的心,失去过的人都会懂得

我想要不止一个晚上的回忆和叹息我想要尖叫我想要他回来不知道怎的,想到了之前看的某个电视节目里一句话:没在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这里有关于爱,关于破碎、关于空虚、关于绝望……书的文字甚至于有点琐碎、可那些寻常的点点滴滴读起来让人掩卷落泪

转载:BY钟文音

静笔写悼亡悼亡是人类自有书写以来就存在的命题,一生都无可逃脱的旋律,缠绕在生者的听膜,心总是无时无刻被回忆钩痛得血肉模糊。然而这类悼亡之书难写,因为写不好就成了催人热泪的滥情式、或是不痛不痒的温情之书。甚者,悼亡之书还成了控诉命运的腔调,此是最让我感到阅读痛苦的一种悼亡书写。琼.蒂蒂安的《奇想之年》用的是绝对的「静笔」,一种简约冷静的细腻细节;并以其向来擅长的独特视角,诞生了对死亡与回忆诸多的「奇思谬想」,这些奇思谬想恐怕才是对死亡丈夫之真正回忆,因为人的回忆其实不是直线发展的,而是迂回曲折的,是意念纷飞的,是逆向背理的。就像蒂蒂安一心一意地认为她的丈夫还会「再」回来。除了这些背对死神的诸多奇想以及文笔吸引我外(译者功力亦深),我觉得蒂蒂安的书写让我喜欢的理由还在于一种无与伦比的「真实」感,这种真实不是来自于「死者为大」,而是来自于过去紧密生活所油生的细节怀想。有些悼亡书写会让我觉得是因为『死亡』才提升增温了他们的感情(可能生者还在世时,他们搞不好貌合神离或者彼此还搞外遇事件)---然一旦死亡丧钟敲下,一切都开始转为美好了,一切的回忆都倾向于弥合缺口,这样的书写就是再好的文笔都让我觉得少了「真」。蒂蒂安是写作老将,又深受新闻工作与文化观察的扎实训练,她知道感情要透过时间「沈淀」,如此方能减化因悲伤过度而写出的滥情书,但沈淀的时间也不能太久,毕竟记忆要趁犹新时来上色,才不会失之无味(时间毕竟也是回忆与悲伤的最大杀手)。同时,她采取倒叙和乱叙,以合乎记忆的轨道。在老公猝死之前,蒂蒂安其实已经习惯死神的阴影了,他们的独生女徘徊死亡幽谷。《奇想之年》的另一支线是写爱女生病状态,夹在丈夫与爱女的死亡之下,蒂蒂安的书写也见证其无比之韧性。际遇赋予蒂蒂安写出动人的安魂曲,以文字撼人的力量抚慰了人心。我还发现到,这本书一直让我读来津津有味的原因在于蒂蒂安和其老公约翰.邓恩的生活:他们不仅是爱侣也是伴侣,还是事业与心灵的知己。人间能有多少这样「三合一」的眷属?如此具体的存在事实,加深了文本的厚度,于是再次使得蒂蒂安的书写更添魅力。我很喜欢第十三章里的开头:「我常把自己的梦境告诉约翰,不是为了解梦,而是为了摆脱,让我那天能心智清明。」这让我想到人想要把秘密说出来就是为了摆脱「独有」的心情。更堪玩味是:「他过世之后,我不再做梦。」彷佛蒂蒂安做梦是为了早晨和约翰分享。过了一段时日,蒂蒂安又开始做梦,后来的梦不再为了分享而存在,却更像面镜子,照出了蒂蒂安的处境与心境:「把他给带回来」,一切的一切都为了将约翰再带回人世。回忆的流沙是让人失心疯之故,要活下去得回避记忆的勾招,生者用过之物或是常去之地,要避免再碰撞。蒂蒂安如是,她的写作是写个人对记忆的「奇想」,也写普世人的共通经验。但无论如何努力地去挖掘或者切深记忆的岩壁,真正内在的疯狂却是无法写出的。活者只能藉由自己的狂乱奇想世界,来告知他人其所经历之苦痛与伤怀、甜美或荒谬。许多好书的诞生靠的是对时光的逆反与真正去面对残酷的死亡召唤与锥心之痛的分离。我敬佩创作者经历过深邃的苦痛后还能持续写出撼人之作,这样的精神是狂而不狂,这样的书写是写而未写----保留的无尽余韵,让读者也拥有自己的想象与情怀,此系真正睿智。


 奇想之年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