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將列傳(上)》书评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01-10-20
ISBN:9789571023953
作者:[日] 田中芳樹
页数:280页

另一种视角的历史

这是本相当有意思的书。田中先生成名于《银河英雄传说》。其所作多为科幻,以场面宏大,情节生动为人称道。其有关架空历史小说则全铺展中华五千年的长河之中。而《中国武将列传》则是他有关中国历代武将随笔散文总集的文章。兵者,国之大事。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国力强弱,以及国际形势从其军队政策上就可窥其一斑。武将,特别是著名的武将往往可以映射出该时代的风格。如:宋重文则多儒将,国偏安。汉喜功,则西域不宁。从外来视角看他人历史,一向有趣,由于价值观以及意思形态上的差异,往往于不同角度给出新的见解。不同的差异历史解释,则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反思自己的历史。特别是从深受汉唐文化影响的临国日本而来视角,更是可贵。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立场以及着眼点,而田中先生也频频谈到三国史在日本人民眼中的地位之高,以至于:三国障目,不见它朝。同样,国人谈论日本史往往也限于战国。在此不得不感叹下“暗荣”对民众的历史认知的影响之深远。

历史观

作者(书中认为,凡是军队,在战争状态下难免会出现掠夺和虐杀非战斗人员的情况。这叫人不得不想起二战日本军队在中国和其他被它侵略的地区所做的暴行,按照这位作者的观点,那些也都是难以避免和可以理解的。。。如果日本人都这么认为,那现在否定历史罪行就可以理解了。

驳斥“田中芳树《中国武将列传》之批判”

 原帖的作者居然因为田中使用了多重标准而予以刁难。。。根本没有真正理解田中写这本书时那种矛盾的心情,名为名将百人,实际只有九十九,就是因为田中考虑到不同的人对于武将标准不同,为了表明自己尊重他人意见,所以预留一个位置给读者自己。      正是抱着这种既要自己做名单,又要考虑他人异议的矛盾心理,田中才会使用好几条不同的标准,以免标准单一,引来别人的质疑。      贴中质疑的武将,我尽量一一根据原书,以及田中本人的性格,予以回应 再者,帖主更加是弄错了本书之成因,虽然在本书以前,田中与陈舜臣老师有过一次讨论,写了《中国名将之条件》,但是本书与《条件》最多只是相似,根本不是渊源于《条件》,本书开头,有一文《私撰中国名将百人》,才是本书前身,本书的起因,是田中看了中国的《百帝图》,于是有了兴趣写一部中国百位名将,田中提及《条件》,只是因为写书过程中有向陈舜臣老师请教,所以提及而已。贴主没有仔细看本书开头这段解释,却硬是把本书与《名将》扯上关系,把本书说成是“如同两人在QQ上进行kuso对谈,临下线前其中某人说“啊,这真是人品而厚道的对谈啊,如果不在论坛上发表真是可惜啊”,于是QQ记录就公布了那样”,还理所当然地说“这便是《中国武将列传》的策划了。 ”,完全没有提及对于本书来说最为重要的《百帝图》,贴主究竟是怎么看书的! 张良之所以入选,是因为他是刘邦的“天子师”,在战略上对刘邦帮助甚大,另外,在日本,张良一直是军师形象,所以予以入选(大概就像是诸葛亮类型的形象),这是原帖贴主没有仔细看书,忽视了田中照顾日本读者(说白一点,忽视了这是一本写给日本读者的书!)的苦心。     范蠡是与伍子胥相对应的武将,因为讲夫差的吴国崛起之后,自然要讲赫赫有名紧随其后的卧薪尝胆的勾践(著名到日本天皇也曾以此励志,原书注解里有讲,不过原帖作者大概是不会注意的),但是因为是选名将的缘故,入选自然是勾践的辅佐范蠡。               另外,原帖作者不曾了解田中选将标准的严谨,首先,为了避免争议性,三国时代的曹操,清朝的康熙,他们麾下的诸多名将,田中都无法取舍,就是因为考虑到这些将领之上的主公名声太大,完全盖过将领,所以主公变成了一众将领的代表。但是,考虑到是名将榜而不是明君榜,像康熙这种明摆着当了皇帝的,就没办法入选,所以田中只好在介绍清朝时,详细解说了康熙一朝的武功,但是不收康熙入榜。曹操因为并未称帝,所以勉强可以以主公的身份,代一众将领入榜。          朱棣得以取建文帝而代之,是明朝历史里不得不讲的一段,朱棣手下,没有那种超级有名的名将,但是当了帝王的朱棣则不能入选,而姚广孝劝朱棣造反这段,有点类似于张良为刘邦的“天子师”,所以选姚广孝做朱棣集团的武将代表 穆桂英入选,是因为她在中国家喻户晓,这和关羽入选是同样原因,田中并不是不知道她不载于正史(见注解啊,原帖作者看书时一定是不看最下边那一行的人),但是田中比原帖作者要小心谨慎一些,不会因为正史里没写,就断然认为这个人物不存在,田中是以“这个人在历史上应该有(存于野史),而且名气极大,事迹详细(他剔除姜太公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姜太公正史有名,但是史书中反而没有详细地写他的功绩,所以才不好入选)又是难得的名女将,所以入选。      至于杨延昭,抱歉,杨家将集团已经有杨业作为代表了。(穆桂英不算杨家将集团,而是以名女将的身份入榜)      然后,梁红玉的情况同理,因为是夫妻一同作战,收入丈夫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再收妻子(别忘了名单有限,当然,原帖作者大概早忘了这个榜单只有九十九个名额) 帖主接着列下来的一系列人物,然后指其违反标准,正是我开头讲的,无视田中的矛盾心理,矛盾一面要收将,另一面要考虑读者的个人选择,(更不要提像贴主这般没事找事的极品),所以使用多条标准来收将,以求最大限度收齐中国名将。      如果照贴主那样做,为了不违反”爱惜士兵“这条标准,而将这一堆将领去掉,大概贴主又会跳出来说:这算什么名将榜!连坑杀四十万赵兵的白起都没有,连XX和YY,还ZZ,WW 都没有!      另外,砍掉张飞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和关羽是”言必关张“,整天一齐出现的,但是名气又不如早已封神拜佛的关羽,自然落选,理由这么明白,帖主到底在纠结什么?郑和这段,完全暴露了贴主“为了黑田中,睁着眼睛说瞎话算什么?”的心态,田中介绍郑和之时,一开始就说了“郑和在一开始服侍朱棣时,就在靖难之役时当过武将,而且一直活跃于永乐的军师政策中”,另外,田中着重介绍了郑和的七下西洋(甚至附了路线图,全书里,除了郭侃的西征外,只有郑和是为其个人活动附图的,那么大两张图,贴主必然是高度近视,才能视而不见),而且田中芳树还是考虑到郑和比达伽马等人更早沟通印度洋,在航行途中多次击退海盗,甚至还有郑和发现澳洲的学术传闻,最后,最重要的,郑和是少有的海军将领,以及郑和下西洋原本有可能达成的对中国历史的意义,考虑这诸多因素,方才入选,结果到了贴主文中,变成了只有“他是在西元一四○○年时率领着二万数千余人来到非洲的,光是这样的统率力,就足以称为名将了”,贴主删书的本事不小啊 高仙芝入选的原因,一是因为有世界史意义的“怛罗斯之战”,再则是因为他和郭子仪与安史之乱正是“一暗一明”两个对比,还有,高仙芝也是一位少数民族将领,可以用来说明唐朝的社会情况,田中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贴主却说成:“也就是说,田中很大程度上把名将的标准降低到了“带领部队进行大远征所体现的统率力”那样的程度”, 贴主,你想不给稿费也不能删的这么干净啊至于杨大眼和王彦章。。。。额,帖主。。你刚刚为张飞叫屈,现在又开始说这两位“不过是那种武艺高强的先锋猛将而已,算不上什么统帅大军的全局名将”。。。。贴主现在应该知道什么叫众口难调了吧?可以理解田中编这个时的困境了吧? 最后,贴主因为田中对一些文言文产生误会,而说田中“是否真的核对过二十四史等原文,亦或只是根据《中国宦官大传》什么的三、四手资料来进行研究的。”      首先,日本的汉字,意思和中国汉字有很多不同(具体的我也不知道多少,因为我没学日语,我只能举出,如三国志在日语里意思是三国演义,而不是陈寿的三国志,陈寿的三国志日语写作正史三国志。再比如什么手纸啦,大丈夫啦之类的),田中正是因为自己一个人直接读中国史书的原作,才会产生这种望文生义的错误,如果看的是日本人自己做了注解的中国史,又怎么会产生这种文言文的理解错误呢?以下附上全书中出现的中国古书(以田中提及具体细节的为主,以证明其大体看过此书,以出现顺序排列)     1.《旧唐书》(李靖传,太宗纪,沙陀传,李勣传,魏征传,秦叔宝传,尉迟敬德传,则天皇后纪,苏定方传,薛仁贵传,西域传(为了解释贴主疑惑,加上田中所加的“八冯承钧《王玄策事辑》),裴行俭传,玄宗纪,后妃传,高仙芝传,郭子仪传,颜真卿传,李愬传)      2.《新唐书》(李靖传,太宗纪,李勣传,魏征传,秦叔宝传,尉迟敬德传,则天皇后纪,苏定方传,薛仁贵传,西域传(为了解释贴主疑惑,加上田中所加的“八冯承钧《王玄策事辑》),裴行俭传,玄宗纪,后妃传,高仙芝传,郭子仪传,颜真卿传,李愬传)      3.《元史》(耶律楚材传,伯颜传,郭侃传,·)   4.《后汉书》(·岑彭传,光武帝纪,邓禹传,冯异传,马援传,班超传,西域传,窦固传,)   5.《三国志》(武帝纪,诸葛亮传,陆逊传,关羽传,周瑜传,邓艾传,)   6.《百帝图》(田中正是看了这本书,所以才决定写名将榜的)   7.《史记》(姜太公的齐太公世家,孙武的孙子吴起传,伍子胥传,越王勾践世家,赵世家,刺客列传,乐毅传,田单传,廉颇蔺相如传,信陵君传,魏世家,白起传,始皇帝本纪,王翦传,蒙恬传,项羽本纪,留侯世家,淮阴侯传,绛侯   世家,李广传,卫将军骠骑传,太史公自序)      8.《吴越春秋》(范蠡的个人故事来源)   9.《汉书》(项羽传,张良传,韩彭英庐吴传,周亚夫传,李广传,卫青传,霍去病传,司马迁传,赵充国传,郑吉传,西域传,陈汤传,匈奴传)   10.《晋书》(高祖宣帝纪,杜预传,王濬传,武帝纪,陶侃传,祖逖传,王猛传,谢玄传 11.《宋书》(武帝纪,檀道济传)   12.《南史》(檀道济传,梁纪,萧摩诃传)   13.《梁书》(武帝纪,韦叡传)   14.《魏书》(杨大眼传)   15.《北史》(杨大眼传,斛律光传,周本纪,高颎传,隋本纪,刘方传,)   16.《北齐书》(斛律光传,兰陵王孝瓘传)   17.《周书>(文帝纪)   18.《隋书》(萧摩诃传,高颎传,韩擒虎传,炀帝纪,刘方传,张须陀传)    19.<旧五代史》(周德威传,王彦章传)   20.《新五代史》(周德威传,王彦章传)   21.《宋史》(曹彬传,太祖纪,杨业传,狄青传,包拯传,宗泽传,岳父传,韩世忠传,虞允文传,孟拱传,张世杰传,文天祥传,   22.《辽史》(耶律休哥)   23.《中国著名女将小传》《一百仕女图》(这两本为现代书籍,为穆桂英部分的来源,前书1991年出版,后书1988年出版,本书发源于1995年)   24.《金史》(宗弼传,海陵纪,完颜陈和尚传,    25《新元史》(伯颜传,郭侃传)   26.《十八史略》(”舟覆世杰遂溺宋灭“一句出处)   在此打断一句,书中有:如果能讲中国二十五史全部翻译成日语版,那真是一件值得感谢的事(指文部省应该做这件事),由此可见,日本最喜欢的史记和三国志,必然有日语版,但是其余史书,恐怕就未必了(如两晋南北朝,元和明,以及五代) 所以田中看的二十五史,确实是中文原文,而非日语,因而会产生一些汉字的误解,无可厚非。 27.《明史》(太祖纪,徐达传,常遇春传,扩廓帖木儿传,姚广孝传,成祖纪,郑和传,于谦传,王守仁传,戚继光传,张居正传,袁崇焕传,庄烈帝纪,魏忠贤传,李自成,张献忠传,秦良玉传,   28.《二十二史创记》(赵翼对朱元璋的评价”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兼而有之“出处)   29.《明史纪事本末》(建文帝脱逃一事出处)   30.《清史稿》(太祖纪,多尔衮传,圣祖纪,高宗纪,明亮传,杨遇春传,李长庚传,关天培传,僧格林沁传,刘永福传,   31.《南明史》(史可法传,   32.《太平天国史稿》   33.《石达开自叙》以上,共有古代与现代史书34部,书中或引起其中片段,或据此为人物写一小传(这个不是随便找来的传,而是加入了田中自己的不少想法的小传,不过以帖主的注意力,大概不会注意吧。。。)      不敢说田中因此通读二十四史,但是至少也不是”是否真的核对过二十四史等原文,亦或只是根据《中国宦官大传》什么的三、四手资料来进行研究的。”     再者,书中还提及(也是以田中看过原作为标准)古代小说如下:   1《三国演义》(废话!)   2《隋唐演义》   3.《水浒传》   4.《说唐》(秦尉大战出处)   5《薛仁贵传》   6.《李广传》(唐代小说)   7.《岳飞传》   8.《杨家将演义》   9.《三侠五义》   10.《包公案》   11.《飞龙传》(王彬为主角的小说,田中以《太阁记》相比)   12.《万花楼演义》(狄青主角的小说,与杨家将相对,杨家将在书中扮演反派)   13.《白蛇传》   14.《黑蔷薇》(美国小说。。。但是是以伯颜为主角,而且拍成电影)   15《女仙外史》(讲建文帝相关的故事的小说)   16.《三宝太监下西洋记》      以上共16本,中国古代小说15本,田中真的很喜欢中国文化啊。。。      书中提及的日本小说,史书,陈舜臣的《小说十八史略》《太平天国》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闲着蛋疼熬夜打这么多字,翻这么多遍书,不过是想说,田中芳树或许是个历史票友,中国票友,但是田中真心喜欢中国文化,中国历史,而且写书十分谨慎,时时刻刻害怕自己有失公允,抱着这样的心情,才有这本书,不知道楼主是抱着什么心情,才能对田中书中各处细节不加注意,如此横加批评的?      言尽于此

一把令我热血沸腾又苦恼的武士刀……评〈中国武将列传〉

    大纪事年表  私撰中国历代名将百人  开端  大河的边缘 春秋时代  亡命者的群像 战国时代  高耸的长城 秦时代  灼热般的七年 楚汉争霸时代  光荣与寂寥 前汉时代  得陇望蜀 后汉时代  横行的虚像 三国时代  流血之宴 东西两晋时代  江南之春 南北朝时代  推往世界帝国的序曲 隋时代  人生意气 唐时代(前)  繁花盛开的长安 唐时代(后)  纷纷扰扰乱世 五代十国时代  续出的英雄 宋时代 NEW  亚细亚的风暴 元时代 NEW  不求回报的忠诚 明时代  落日的紫禁城 清时代  结语  日文是一种很奇怪的文字,特别在一个曾接触过古文的人来看总有一种,亲切感,而经由其翻译过来的文字这种独特的韵味似乎更浓郁了。  似乎一个深受古文熏陶的少年用自然的笔触来描摹那哪怕是极质朴的素材,也会突然间有华丽的色彩。  譬如《洗澡》里那件土布制服下偶尔露出的织锦缎。  譬如上述目录中非常令我炫目的回目:  大河的边缘 春秋时代  亡命者的群像 战国时代  横行的虚像 三国时代  流血之宴 东西两晋时代  人生意气 唐时代(前)  繁花盛开的长安 唐时代(后)  不求回报的忠诚 明时代  三家分晋实在是“熟典”了,但那条在在整个事件中喷涌而出的大河实在很容易被人遗忘;  而翻开“战国策”,无论是流血五步,还是流血漂橹,大家都在惶惶终日,大家却又在热血沸腾地揣测未来;  三国可以说是最为人知的历史,也最为人误解的历史,大概就像巴西人对足球的固执和指手画脚一样,这段历史是几乎每一个识字或不识字的南方人,北方人,中原人都习以为常的历史,太多的地名,太多的人名,历史在这里彻底输给了感情,真像被大家争相打扮上自己的颜色;  读过《世说新语》几乎没有人不会被应接不暇的山阴景色被感染,但翻开那微微委地的大氅,透过那幽玄缥缈的檀香,一股刺鼻的血腥味,一段无耻的钩心斗角从来没有如此刻的明目张胆,肆无忌惮;  汉家风骨。唐人气象。可以说是多少文人行文的梦想。  明是背叛的年代,是君王对臣子无羞耻的背叛。  由此可见,在回目浓烈的油彩下,藏着著史者冷酷的眼光。不过能在庐山之外从容地看,也是比较容易捕捉真相的原因之一罢。  就像一块洁白的丝绸轻轻扶过寒光灼目的刀锋,不远处的樱花缓缓坠落吧!  在书中,作者有几次大有“如果减少到十人”,“如果在一个时代里只选一人的说法”,那么参考他的一些意见,我来大胆地选择“上下千年纵横南北之十将”吧:  那麽,以下就将这份列表公开:(数字均为在原列表中的数字)  十八、韩信  二十、李广  三十二、关羽  五十一、李靖  五十六、薛仁贵(名礼)  六十六、杨业(小说中称为杨继业)  七十一、岳飞  八十、扩廓帖木儿  八十七、戚继光  八十八、袁崇焕  再将一些实在太厉害,更适合进入其他组合的人选剔选出来:  一、 孙武  三、 范蠡  六、孙膑  十一、信陵君(姓名为魏无忌)  十六、项羽  十﹂、曹操  三十四、司马懿  七十四、虞允文  八十六、王守仁(号阳明)  九十、郑成功  我个人非常遗憾没有羊叔子的名字。  另外既然提到了王守仁,那么曾国藩一定是可以入选的,左宗棠差之远矣。  其中对石达开的情感比较复杂,又是钦佩又是看不起,都很强烈,干脆杀了洪秀全自立为王会更投地一些吧?  在这部书里其实最有意思的是两点:  其一是选择的标准  其二是对历史小说功用的看法  来看看作者自己的说法:  其一设定了许多条件:  也即是:对於中国的历史,依中国人的眼光,能够称为名将的条件又是如何呢?  在无数候选人之中自然有许多人被惋惜地舍去,因此为了公正起见,我等设定了许多条件,现将这些条件列於其下:  一、将登上帝位的人物除外。  二、将身为文官,在政治上的实绩较军事上的业绩来得更大的人除外。  三、 将清朝灭亡之後,近代的人亦除外。  四、 避免特别执著於某些特定的时代。  A、抵抗北方强大的异民族侵略,守护中国人的自尊和独立性的人。(李牧、岳飞)  B、在现实上成功地统一天下,以及重新让和平恢复的人。(李靖、郭子仪)  C、对部下及兵士仁慈,受到兵士们的爱慕,获得他们深厚的信赖,甚至愿意为这个人而死。(李广、张师陀、)  D、不犯秋毫。(陆逊、曹彬)  关于这一点:  选集一向是我比较排斥的类型,无论是传记或某个时代或某个人的作品。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的前言后记里都有很精彩的讽刺,有兴趣的可以一找。  但就我而言是特别敏感于被强行剥夺挑选资格的苦恼吧。  譬如说我只能选择李嘉欣,最初的亢奋过去肯定也会不甘心吧。  回到这四点标准。前两条似乎揭示出武将的宿命和存在价值吧,是谓对外;后两条则侧重武将个人道德极其感召力量吧,是谓对内。而重要的是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也就是这四条必须同时具备并相得益彰。古人有德、智、仁、勇、信缺一不可的说法,庶几近矣。  不由想起一个书生(传说是历鄂)在面对喜怒无常的年羹尧的一段话:  杀之则是将军之威,不杀则是将军之德,用威或是施德,生杀予夺之权由将军定夺。  当时的年羹尧只好无奈将之释放。  自觉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习惯的行为准则下。哪怕是能让魔鬼颤抖的男人也要慎重对待自己的一念之间。  其二:所谓历史小说的使命  说到历史小说的使命,并不是把事实给揭露出来。其存在的意义,乃是在于制作出具有魅力的虚构情节才是,至少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所谓的历史小说,重点还是在于创造出具有魅力的想象空间,这一点我一直在重复。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我并不想硬要别人都接受这样的想法。就我个人来说,我只希望自己不要犯下一厢情愿地说历史小说乃是虚构的,而自己所写的才是事实的错误就好了。    雨果曾说过诗歌要比历史更接近于真相。  我总觉得通过揭示一些历史上的重大心理纠缠时刻和在这一时刻的众生相,有的胜利,有的失败,有的浴血重生,有的粉身碎骨。那或许比仅仅告诉读者某某年发生了某某事来得积极。  当然我更希望看到在同一时期在不同的地方,甚至在东方和西方同时发生着什么的小说,而从中裸露出来的人性的光辉和黑暗虽然形式不一,可蕴藏在其中的悲伤和欢乐该是同样能让我震撼或平静的吧,只是由于读得书不多,至今没有和这样的书相遇吧。  再说一下这本书当然具体上还有很多璀璨如宝石的地方,也许结合我看的一些杂书,也会挑一些在日后仔细思索和回味一下,但实在先从我以为这本书最有魅力的地方作一下以上的总结。也算为近一周左右在颠簸的公车上一段读书的快乐时光做个总结。  最后再强调一下这篇文章想说明些什么:  第一:日文是极美的文字。经由日文翻过来的中文特别有古文的韵味。所以这样的中文特别美丽。而且这样的文字没有架子,但有骨子。  第二:这本书的取舍标准很健康。然后从中隐藏着作者认为历史小说这种东西该守的本分和可以尽的责任。  以上是使我热血沸腾的地方。  据说米开朗基罗曾为异教徒的文明而苦恼,我也有点吧。总之,这部书真是一本好书,一本我不在预算中的好书。  题外话:  田中先生最有名的是《银英列传》(简称),写的是战争!而他又是日本人!  所以我自然连看都不看都恨之入骨。  记得是最初在水木清华的BBS 上看到《奔流》,突然觉得,好像故友重逢一样,那种我所熟悉的写作方式和技巧扑面而来。  不免心动。  这时,我认识了一批朋友,有了那些个夜晚。  一次在喝茶时,小葱讲侠圣最近对《中国武将列传》里的王玄策十分感兴趣,玄鹤也讲此书很不错,天马在旁微笑颌首。这下我来劲了。能让我这些朋友叫好的书该是如何怎样一本书啊?后来的一个礼拜天缠着玄鹤陪我到文庙去买到了这本书。  当下一读,流连忘返。  现在我想我真该庆幸自己在朋友的陶铸下意外地放弃了自己的偏见,在一个我以为一片断壁残垣的地方(就我而言,应该是金壁辉煌)竟然有如此引人入胜的去处,久违的感动,久违的随着美丽的文字和高贵沉郁的心灵流淌。  这也许才是我通过看此书的最大收获!

[转]田中芳树《中国武将列传》之批判

转贴的:田中芳树<中国武将列传>之批判风信子2003 2004-11-21 19:57http://forum.lnnu.edu.cn/printthread.php?t=62970在人类社会发展到“网络普及”这个阶段的时候,伴随出现的除了“论坛”“免费下载”外,还有名为“网络文学”的衍生物。“所谓网络文学不过是YY的产物”可以说几乎成为了一种共识,而“YY”这玩意无外乎腰部以下与脖子以上两种,这方面大陆乃至整个两岸三地的网络写手们都深深的打上了两个人的烙印,那便是国产的黄易与倭产的田中芳树。黄易几乎被公认为是现代“玄幻”这一流派的开山始祖,“赌场”“妓院”“男女双修”“强者对战”等黄易商标一般的经典桥段通过无数网络写手的键盘在无数网络YY小说中以更换主角名词的形式不断再现。不仅仅是玄幻,即使是网络奇幻文学也开始了黄易玄幻武侠化的风格。如果说黄易的影响是战术层面,那么田中的影响则更多的是在战略层面上。随着田中芳树这个倭产非国民的《银河英雄传说》通过盗版、网络等各种非正式手段登陆大陆,其风格迅速拥有了大量的拥护者。在扣除与其他倭产作家的雷同之处后,田中芳树的特征大致还有如下数种:剃刀一般的辛辣毒舌、莫名其妙的比喻、大惊小怪的感叹与貌似恢弘凝重的历史感。前面3条模仿起来相对困难,而“恢弘凝重的历史感”则相对容易仿制的多,只要套用那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作到“看上去很壮观”了……怎么说呢,大概就是那种“西元某年某月某日,红茶魔术师的9号马甲被处以永久关押的制裁,虽然当事人对此缺乏必要的觉悟,但该事件却对以后历史洪流的走向产生了些须的影响,那是距离光棍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所发生的事情”的风格。总之,就如同鱼雷艇配备了51CM舰炮一般,“后世历史学家”们如同雨后的蘑菇一般在低成本的网络架空文学中长了出来。啊,真是不好意思,似乎快写成文学评论了,那么赶紧把话题转一下……作为一个狂热的中国历史爱好者,史记三国中的英雄们不但于架空小说隐隐发亮,田中芳树也写过大量的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的中国历史小说,如《凤翔万里》《红尘》《奔流》《海啸》等。就某种程度而言,也正是由于田中的努力,如陈庆之这样的人物才成了可与冉闵相提并论的网络超人气英雄。虽然本人对中国历史的爱好以倭人的视角而言可以说是狂热,但田中芳树说到底也不过仅仅是个半瓶醋的中国历史的爱好者,距“中国历史学者”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其一系列著作虽然有的也达到了“真的是日本写的书吗?对中国历史的了解简直比我还多啊”那样的地步,但是说到底也还是小说家言,其文学价值远远的超过了史学的价值~毋宁说只能作为文学书而非史学普及的教材加以使用。而田中的准历史研究文《中国武将列传》可以说就是这点的具像化。《中国武将列传》的前身是《中国名将之条件》,乃是将田中与陈舜臣的对谈整理而成。打个比方,如同两人在QQ上进行kuso对谈,临下线前其中某人说“啊,这真是人品而厚道的对谈啊,如果不在论坛上发表真是可惜啊”,于是QQ记录就公布了那样。而后田中芳树又以该对谈中总结的“名将之条件”为基础,从中国历代武将中选出百人加以列表,这便是《中国武将列传》的策划了。正如田中成名的《银河英雄传说》所表现的那样,田中本质上是个带有相当隐蔽性的主观主义英雄史观论者。田中本人在《中国武将列传》的《结语》部分也通过“大多会将民众心中,希望能够见到英雄出现的心情忽视,因此我认为左翼的历史观一定很难获得多数人的认同”的发言对此予以承认。主观主义英雄史观论~或者说YY~毕竟是网络或网络文学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倒也没什么好特别加以批判的。总之,无论是否为“出了人性的弱点”的“悲剧性的角色”,至少在《中国武将列传》“我这回所举的全部都是英雄”这点上大致不错……不过田中是否真的做到了自己在逻辑上的完备呢?田中所列举的“中国名将之条件”包括如下数点:将登上帝位的人物除外;将身为文官,在政治上的实绩较军事上的业绩来得更大的人除外;将清朝灭亡之后,近代的人亦除外; 避免特别执着于某些特定的时代。此外,田中还给出了中国古代武将的最高标准:“抵抗北方强大的异民族侵略,守护中国人的自尊和独立性的人”与“在现实上成功地统一天下,以及重新让和平恢复的人”。以此为标准,田中制作出了如下的中国名将列表:春秋时代(四名) 一、孙武 二、伍子胥(名员) 三、范蠡 四、赵襄子(名无恤) 战国时代(八名) 五、吴起 六、孙膑 七、乐毅 八、田单 九、廉颇 十、赵奢 十一、信陵君(姓名为魏无忌) 十二、李牧 秦时代(三名) 十三、白起 十四、王翦 十五、蒙恬 楚汉争霸时代(三名) 十六、项羽 十七、张良 十八、韩信 前汉时代(七名) 十九、周亚夫(父为周勃) 二十、李广 二十一、卫青 二十二、霍去病 二十三、赵充国 二十四、郑吉 二十五、陈汤 后汉时代(八名) 二十六、邓禹 二十七、冯异 二十八、岑彭 二十九、马援 三十、班超 三十一、曹操 三十二、关羽 三十三、周瑜 三国时代(三名) 三十四、司马懿 三十五、陆逊 三十六、邓艾 东西两晋时代(五名) 三十七、杜预 三十八、王濬 三十九、陶侃 四十、祖逖 四十一、谢玄 南北朝时代(六名) 四十二、檀道济 四十三、韦睿 四十四、杨大眼 四十五、斛律光 四十六、兰陵王(姓名为高长恭) 四十七、萧摩诃 隋时代(三名) 四十八、韩擒虎 四十九、刘方 五十、张须陀 唐时代(十二名) 五十一、李靖 五十二、李勋 五十三、秦叔宝(名琼) 五十四、尉迟敬德(名恭) 五十五、苏定方(名烈) 五十六、薛仁贵(名礼) 五十七、王玄策五十八、裴行俭 五十九、高仙芝 六十、郭子仪 六十一、李朔(父为李晟) 六十二、李克用 五代十国时代(二名) 六十三、王彦章 六十四、周德威 宋、辽、金时代(十三名) 六十五、曹彬 六十六、杨业(小说中称为杨继业) 六十七、耶律休哥 六十八、穆桂英(女性) 六十九、狄青 七十、宗泽 七十一、岳飞 七十二、韩世忠(妻为梁红玉) 七十三、宗弼(女真名为兀术) 七十四、虞允文 七十五、孟珙 七十六、完颜陈和尚(名彝) 七十七、张世杰 元时代(三名) 七十八、伯颜(八怜氏族) 七十九、郭侃八十、扩廓帖木儿 明时代(十名) 八十一、徐达 八十二、常遇春 八十三、姚广孝(法名为道衍) 八十四、郑和 八十五、于谦 八十六、王守仁(号阳明) 八十七、戚继光 八十八、袁崇焕 八十九、秦良玉(女性) 九十、郑成功 清时代(九名) 九十一、多尔衮 九十二、明亮 九十三、杨周春 九十四、李长庾 九十五、关天培 九十六、僧格林沁 九十七、李秀成(太平天国) 九十八、石达开(太平天国) 九十九、刘永福就如同田中本人一样,该列表也充满了半吊子、二把刀、自相矛盾与莫名其妙。八十三位的姚广孝、十七位的张良与第三位的范蠡等人之所以留名于历史,主要是以“有能力的名丞相”而非“有能力的名将军”,他们的出现本身便与“将身为文官,在政治上的实绩较军事上的业绩来得更大的人除外”的“名将之条件”存在着极大的矛盾。至于“避免特别执着于某些特定的时代”这一标准,田中一方面是希望自己的倭人读者~事实上大陆从没发行过他的正版书~能够接触到三国、史记以外的中国历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把那些“归属于神话传说领域的要素实在太强”的春秋以前的人物舍弃,于是有名的太公望吕尚就被砍掉了。虽然号称是因为“他在史实上无法判明的事情还不少,因此也只好将其舍去了”,但却把第六十八位的穆桂英这个正史上几乎没有记载的名小说人物放了进来,实在是很莫名其妙而自相矛盾的事情。如果说是因为穆桂英是“虚构世界中的超级女英雄”,那还不如把第七十二位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正式的收录进来更为合适,而加入了“虚构世界中的”英雄穆桂英而没有真实历史中的杨延昭,也是一件令人感到困惑的事情。“抵抗北方强大的异民族侵略,守护中国人的自尊和独立性的人”与“在现实上成功地统一天下,以及重新让和平恢复的人”这两条最高标准,根据田中自己的发言,是至少要满足其中的一条,而如果认真考察起来,他的百人列表几乎大部分都不符合该标准:混战的军阀、异族的武将、汉奸们……为了彻底的让读者们昏头,他又于《光荣与寂寥 前汉时代》追加了新的标准:“这个C呢,我认为是对部下及兵士仁慈,并受到兵士们的爱慕,获得他们深厚的信赖,甚至愿意为这个人而死。再接下来的D,我认为是不犯秋毫。在读了中国的历史书后,我发现这是一件很常见的事,到底是什么事情呢?其实就是掠夺以及虐杀等有害民众的行为。我认为中国的军队其实并不限于中国,只要是军队,就可能会出现掠夺物资,以及虐杀非战斗人员的行为,而D的条件就是不做这些行为。如此一来自然能够得到民众的信望,因此C和D两个条件也是不可分的。”条件C与D被田中认为是最重要的,事实上他在《结语》部分更是通过“应该都能够满足“不危害民众”,以及“爱惜士兵”这两个条件的人,因此以后大概也只能把范围定义于此了”而把其作为评价名将的唯一标准。但这带来的更多的逻辑问题。首先,如果仅仅是满足“不危害民众”以及“爱惜士兵”这两条就可以成为名将,那实在是很本末倒置的说法,毋宁说是“在创造出一个个华丽魔术般军事奇迹的同时,还能作到不危害民众与爱惜士兵,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真正的名将”。其次,田中真的是贯彻了“爱惜士兵”标准吗?“由于他对部下并不优厚,因此也就只好让他落选了”,田中因此而砍掉了三国时代的人气武将张飞,而第二十二位的霍去病虽然能力相当的出众,但却远远算不上“爱惜士兵”,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再次,田中真的是贯彻了“不危害民众”的标准吗?总的来说,田中在“掠夺物资,以及虐杀非战斗人员”方面是个很严厉的道德家,甚至还说出了“危害民众者即为恶”那样的台词,可在他的名将列表中,这样的“恶人”的确出现了很多。比如第13位的白起一口气屠杀了40万的赵国战俘,明显是“虐杀非战斗人员”;而第55的苏定方、第59的高仙芝、第62的李克用、第73的完颜宗弼、第78的伯颜、第91的多尔衮、第96的僧格林沁等也绝对不是那种“不危害民众”的模范人物。最后,田中芳树在其他标准方面又如何呢?在对第84位的郑和,他的评价是“他是在西元一四○○年时率领着二万数千余人来到非洲的,光是这样的统率力,就足以称为名将了”,类似的评价也存在于第59的高仙芝。也就是说,田中很大程度上把名将的标准降低到了“带领部队进行大远征所体现的统率力”那样的程度,如果以此为标准,那么于倭露战争期间,在一路上所有港口几乎都被英国封闭的情况下,带领着士气涣散危机重重的大舰队,完成了从波罗地海到对马的大远航的露西亚海军提督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中将,不也成了“统率力的名将”了吗?田中还多次因为“这个人又不曾指挥统率过大军”而把很多人物从名将列表中清洗掉,仅仅他本人提到的就有沈光、赵云等,而如第44位的杨大眼第63位的王彦章等人物也不过是那种武艺高强的先锋猛将而已,算不上什么统帅大军的全局名将。不仅仅是在名将标准上暧昧不清,在一些细节上田中芳树也充分展现出自己半吊子历史爱好者的一面。田中在《中国武将列传》中最出名的那个漏洞是对汉武帝的评价,把“黩武”写做了“渎武”,还分析说“所谓‘渎武’的说法,指的就是亵渎了武这个字的君主”;在对郑和的介绍中,也犯下了“所谓的三宝本来是宦官的通称,但后来几乎要成了郑和的别名”那样的常识性错误。明明是无来由的发言,还能如此振振有辞的婉婉道来,这实在是很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在《结语》部分,田中还特意的提到了“有身为宦官而以武勇驰名的人”,那就是作为名将候补的宋的秦翰与前秦的张驰。田中对秦翰的记录是“根据中国所出版的宦官传里所记载,秦翰……在他的生涯中,一共征战四十九回,曾二度大破契丹的军队,立下相当的功名,还曾有七十多次未着甲胄而与敌人作战的经历。”不过在与《宋史》《资治通鉴》等史料加以核对后,我发现所谓“七十多次未着甲胄而与敌人作战”实际是“翰不解甲胄七十馀日”,而“一共征战四十九回”则是“前后战斗,身被四十九创”,因此我很怀疑田中是否真的核对过二十四史等原文,亦或只是根据《中国宦官大传》什么的三、四手资料来进行研究的。而张驰这个人就更是无名的小人物了。无论是名声或功绩或实际能力,唐的杨思勖、杨良瑶与宋的窦神宝、王继恩、张崇贵、张继能、全彬、韩守英等宦官武将们都远在张驰之上,为什么单单只提出一个张驰实在是很让人奇怪。前面也说过,田中芳树本质上是个爱好历史的小说家而非喜欢写小说的历史学者,因此他在所有作品中都有那种华丽的风格。当然了,这也对读者们的YY胃口,出版后也会比较好卖,这是个简单的经济互动关系。《中国武将列传》也不例外,为了追求那种华丽而富有戏剧性的历史片段,田中收录了大量的为一般国人所不知晓的武将,如 “借用了七千尼泊尔骑兵,再度带兵回到玛卡达国向篡夺者阿尔裘那挑战”的第57位王玄策;“中国的武将与十字军的骑士展开了作战”的79位的郭侃等。了解这些武将的事迹的国人据我所知不是很多,我也不知道田中芳树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这些人物的……不过能了解到这些隐藏在历史角落里的武将的事迹,也应该是很有趣的事情。在这部分,田中出色的发挥了自己被“华丽”“幽雅”“热血”等混合气涨得满满的煽情小说家的功力,例如对王玄策的描绘:“ 背靠着万年冰雪的喜玛拉雅山、立于尼泊尔骑兵先头、在辛都斯坦平原上奔驰的中国武将之姿,我等可以想像。只是归国之后的他,并没有再度出世,而是在宫廷的一个房间里默默地写作《中天竺行记》一书。冬日长安,停笔望向窗外,铅色的天空粉雪无声无息地飘落,一面哈着热气的王玄策心中在想此在么呢?而到了老年,他是否又会对着孙子们道往昔,说说那永不会落雪的遥远南国的故事呢?”这段文字可以说是田中风煽情的经典桥段,即使如笔者读完后的一瞬间也产生了“实在令人神往啊!”那样的感慨。顺便提一句,听说田中还真的以这段历史于2004年10月21日刚发售了新作《天竺热风录》,实在是很期待其中文版的放送。 不过就另一方面而言,为了追求这种华丽的效果,田中也经常的使用些并非严谨的史料。例如对第25名的陈汤的介绍,“在接连下来的战斗中,陈汤曾有与奇妙的敌人作战的经验,那就是以密集队形作战、带有红或金色毛发、青蓝眼睛的重装步兵团。”陈汤遭遇的那“鱼鳞阵”的敌人不是罗马流亡军团已经基本得到证实,而即使那真的是传说中的罗马人,那么亚平宁半岛的罗马人也是以黑头发为主,绝对不会出现什么“有红或金色毛发”那么华丽的场面。类似的状况还有很多。既然《中国武将列传》如此半吊子而二把刀,那么其是否还有值得内参的意义呢?我的答复是肯定的。首先,从中多少可以了解到一些原先比较陌生的人物,如陈庆之王玄策郭侃等;其次,通过别人的视角来返过头审视自己本国的历史,就如同《外国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是如何看待我国近代史》那样的书,看看倭人将我国历史与他们自己历史加以比对,也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最后,作为一名小说家,田中虽然算不上“伟大”,但至少也能达到“优秀”的地步,即使不作为史料而仅仅当作小说,《中国武将列传》也是那种可以让人一口气看完而不感到疲惫的精彩读物,无论怎么说都是值回票价了。如果读者们还能进而对历史产生兴趣,那就真的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了。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将领们

在看这本书以前,对于历史,虽然很感兴趣,但是也只是泛泛而谈。突然看见一个专门为历史上的武将写的传记,于是不由得翻开起来,很多人都听说过名字,但是也有好几个完全陌生的id。。从日本人的眼光中看中国历史,不是一个很独特的体验么。

略有缺憾的名单

无疑田中芳树对于中国历史是极为了解的,这让我感到惭愧啊!另一方面又感叹田中芳树不愧是大师级的小说家,无论是世界历史,还是日本的以及中国的历史,都是很熟悉的。虽然这部名单很好,但是还有好几个遗珠没有列出来,以下是网友推荐的,人气呼声比较高的:1、东汉云台二十八将2、陈霸先3、冉闵4、关羽5、李光弼6、杨素7、李如松8、左宗棠。还有,蓝玉,傅友德,李文忠,陈璘,曹文诏,卢象升,孙承宗,孙传庭,李如松,皇太极(抛开个人感情,他是个名将),陈玉成表示不服!9、李成梁10、邓子龙

名将の条件

田中芳树,可以说是日本玄幻小说的创始人,“著作多数,完结作少数”,据称为“日本的金庸”,以一个外国人身份而写别国的历史武将传略,是比较少有的,自然体现了他渊博的中国历史知识,难得的是,他没有以自身的历史观来给名将们命名,而是统计出中国人传统意识中成为名将的两个必要充分条件,以此相衡量,相信可以博得不少国人的颔首。和中国通常的史书不同的是,此书列举了99位中国历史名将事略,却并不是那99人个人的传记,其中参杂了不少个人见解和相关事件人物,有别于中国传统的历史人物看法,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日本人的中国观。名将,往往是伴随乱世同时出现的,中国历史3000年,其中乱世超过三分有一,可称名将的可谓多不胜数,犹如夜晚的星空璀璨的群星,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所谓名将,自然也是不知由多少尸骨堆砌而成,另外遍数书中所列名将,得以善终者聊聊无几,所谓名将,也无非是帝王手中一颗棋子,名将不过是群星,帝王方可称明月,帝王将相,所为者何?无非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然而因此杀戮千里,名将们午夜梦回,恐怕也未必能够安然酣睡?正应了那句“千秋功罪,何人曾与评说”,又如英国近代诗人雪莱那首著名的咏月: 你苍白,可是为了倦于攀登天空,凝视大地, 独自漫行得寂寥: 那星群都和你出身迥异—— 因而你常变,象忧伤的眼睛,找不到目标值得它的忠诚?

田中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

田中芳树是一位非常热爱中国文化的作家,只是每次读他的作品时,我总有一种感觉,他把我们中国人想的太好了。比如在这本书中,田中似乎弄不明白,为何像刘邦这种连亲生儿女都能毫不犹豫舍弃的人(三国时的刘备也是这样),可以登上帝位,建立汉王朝。而到了后面的章节,田中对谋害同胞兄弟(那些侄子一个也没放过)才得到皇位的李世民又很欣赏。金庸在《笑傲江湖》的后记中曾写道:“政治上大多数时期中是坏人当权”。中国的政治尤其如此,能做皇帝的往往是恶棍、流氓、痞子、无赖。另外一点,田中芳树一直认为中国人,具体来说是汉民族,天性热爱和平。这也是一种误解,我们整日里忙着窝里斗都还忙不过来,哪有心思去侵略别人。况且汉唐这样的朝代,周边的弱小民族可也觉不到中国人有多爱和平以我的看法,世上没有那种文化是完美无缺的,可田中总是把中国描绘得太美好太理想(对美国田中却有极深的成见),反而让人觉得他并不了解中国,他不过以自己的思维来理解与诠释“中国”。


 中國武將列傳(上)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